TW200931781A - Switching power supply with improved light-load efficacy and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Switching power supply with improved light-load efficacy and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31781A
TW200931781A TW97101244A TW97101244A TW200931781A TW 200931781 A TW200931781 A TW 200931781A TW 97101244 A TW97101244 A TW 97101244A TW 97101244 A TW97101244 A TW 97101244A TW 200931781 A TW200931781 A TW 20093178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inductance
inductor
mode
inductance valu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01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42101B (zh
Inventor
Chieh-Min Feng
Original Assignee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TW971012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0931781A/zh
Publication of TW200931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17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42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42101B/zh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Description

20093178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切換式電源供應器,特別是關於一 種改善輕載效能的切換式電源供應器及其方法。 -5 【先前技術】 由於麵合電感能降低相電流的漣波、減小電感尺寸及 @ 功率開關電流壓力’因此在—些多相切換式電源供應器中 使用耦合電感取代非耦合電感。圖1係習知具有耦合電感 10的二相降壓式切換式電源供應器10,其中輸出級12包括 電晶體122及124串聯在電壓vin及地端GND之間,控 制信號VII及V12控制電晶體122及124的切換而產生相 電流II經柄合電感L1至切換式電源供應器1〇的輸出, 輸出級14包括電晶體142及144串聯在電壓Vin及地端 I5 GND之間’控制信號V21及V22控制電晶體142及144 ❹ 的切換而產生相電流12經耦合電感L2至切換式電源供應 器10的輸出’相電流II及12結合產生電流ι〇對電容c〇 充電產生電壓Vo給負載R’其中耦合電感li及L2之間 具有輛合效應’Μ為搞合電感L1及L2的相互感值(mutual 2〇 inductance)。當負載R為重載時,電源供應器1〇操作在連 續導通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 CCM),當負載 R為輕載時’電源供應器10操作在不連續導通模式 (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 DCM) ° 雖然’具有耦合電感的電源供應器10具有前述的優 200931781 點,但是’也產生更輕載效能問題,而此一問題的根本原 因在於具有耦合電感的電源供應器有兩種DClvt,在此將 其分別稱為DCMI及DCM3I。圖2顯示電源供應器1〇 操作在dcmi時相電流η及π及控制信號Vll及V21 -5的波形圖,其中波形2〇為控制信號vu,波形為控制 信號V21,波形24為相電流n,波形26為相電流12。圖 3顯示電源供應器1〇操作在DCME時相電流π及ΐ2及控 制信號VII及V21的波形圖,其中波形3〇為控制信號 VII,波形32為控制信號V21,波形34為相電流^,波 10形36為相電流12 ’波形38為相電流u,波形39為相電 流12。當負載R由重載轉為輕載後,負载R上的負載電流 將逐漸下降’因此電源供應器10將由CCM進入DCM j, 參照圖2,在時間t0時,控制信號vii轉為高準位,故相 電流II上升,在時間tl時,控制信號V11轉為低準位, 15故相電流Π開始下降,在時間t2時,控制信號V21轉為 q 高準位,故相電流12上升,由於電感L1及L2之間的輕 合效應,因此相電流II將被帶動上升而出現小尖波 spike) ’在時間t3時’控制信號V21轉為低準位,故相電 流II再次下降,在時間t4時,相電流II降至〇點。當負 2〇載電流進一步下降時,電源供應器ίο將進入DCMn,參 照圖3,在時間T0時,控制信號VII轉為高準位,故相 電流II上升’在時間T1時,控制信號V11轉為低準位, 故相電流II開始下降,在時間Τ2時’相電流u降低至〇 點,接著在時間T3時,控制信號V21轉為高準位,同樣 6 200931781 的,由於電感L1及L2之間的耦合效應,相電流η被帶 動上升而出現小尖波’在時間T4時,控制信號V21轉為 低準位’故相電流II下降,直至時間T5時,相電流II 再次降至〇點。由圖2及圖3的波形可以看出,DCM I及 -5 DCM1I的主要差別在於,DCMI中的相電流II在控制信 號VII的每一個週期中只接觸到〇點一次,而DCMII中 的相電流II在控制信號VII的每一個週期中接觸到〇點 二次。 〇 為了避免相電流II變為負值,因此當相電流π降低 1〇至〇時,電晶體124將關閉(turn off),但是在DCMII中, 電晶體124在關閉後將因耦合效所造成的尖波而再進行一 次額外的開/關動作,這將造成額外的能量損失,假如強迫 電晶體124不進行該額外的動作,也將因寄生二極體(body diode)導通損失而降低效能。不管電晶體124是否進行額 I5外的動作’具有耦合電感的電源供應器1〇的效能都比無 〇 麵合電感的電源供應器低。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在2007年的APEC 上發表的論文「The light load issue of coupled inductor laptop voltage regulators and its solutions」提出了兩種方法 20來避免切換式電源供應器進入DCMn。第一種方法係破 壞輛合迴路(coupled loop),圖4顯示實現破壞耦合迴路的 例子’在切換式電源供應器40中,輸出級42及44分別 提供相電流il及i2經電感L3及L4至電源供應器40的輸 出Vo ’電感L3具有一次侧線圈402及二次侧線圈4〇4, 7 200931781 其中一次側線圈402連接在輸出級42及電源供應器40的 輸出Vo之間,電感L4也具有一次侧線圈406及二次侧線 408,其中一次侧線圈406連接在輸出級44及電源供應器 40的輸出Vo之間,開關Qx控制二次侧線圈404及408 5 是否連接,在重載時,開關Qx打開(turn on),此時電感 L3及L4之間具有耦合效應,當電源供應器40接近DCM Π時,開關Qx關閉(turn off),此時辆合效應將消失,而 因耦合效應而產生的小尖波也將消失。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提出的第二種方法是同步所有的 ίο相位,參照圖3,對耦合效應來說,控制信號VII及V21 之間的相位差是必要的,因此,當控制信號VII及V21 之間沒有相位差時,耦合效應將消失,而小尖波及DCM Π也都將消失。這兩種方法的目的都在於移除耦合效應, 差別只在於利用磁性元件或控制方法來達成移除動作,沒 15有了耦合效應將沒有小尖波,也沒有機會發生DCMH。 然而,移除了耦合效應,也將使得耦合效應的優點消失。 因此,一種不完全移除耦合效應而保留耦合電感的優 點的裝置及方法,乃為所冀。 20【發明内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出一種改善輕載效能的切換式 電源供應器及其方法。 根據本發明,一種改善輕載效能的切換式電源供應器 可以操作在一第一模式及一第二模式,該切換式電源供應 8 200931781 器包括一第一輪出級根據一第一控制信號輸出一第一相 電流經一第一耦合電感至該切換式電源供應器的輸出,以 及一第二輸出級根據一第二控制信號輸出一第二相電流 經一第二耦合電感至該輸出。 5 在一實施例中,當該切換式電源供應器進入該第二模 式時’提高該第一及第二耦合電感的值,以降低該第一及 第二相電流的斜率,進而延遲該一及第二相電流的零接觸 點以改善該切換式電源供應器的輕載效能。 另一實施例中,當該切換式電源供應器進入該第二模 10式時’減小該第一及第二控制信號之間的相位差,使得該 第一控制信號及第二控制信號在該第二相電流及第一相 電流降低零之前轉為高準位,進而改善該切換式電源供應 器的輕載效能。 15【實施方式】 在此提出兩種不同於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方法「非線 性電感技術(non-linear inductance techniques)」及「可調的 相位差技術(adjustable phase difference techniques)」。「非 線性電感技術」係使用在高/低電流狀態時具有不同電感值 20的電感達到較佳的輕載效能,「可調的相位差技術」係使 用多相切換式電源供應器的可調相位差的優點來達到相 同的目標。這兩種方法有不同的應用,但是兩者都是為了 提高輕載效能。這兩種方法所依靠的原則就是避免相電流 II及12在控制信號VII及V21轉為高準位前降至〇,因 200931781
此用以維持DCMI的最小電流被擴展至更小,故輕載效 能被提高。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方法係完全⑽dcMII 的可能性,但本發明的方法則是讓進入沉則的機會降 至最小。 以下將對「非線性電感技術」〗「可調的相位差技術」 兩種方法作詳細的說明: ❹ 10 15 Ο (1)非線性電感技術 圖5顯示二相切換式電源供應器5〇,其中輸出級52 具有功率_ SW1及SW2串聯在輪人電壓vin及地端 GND之間,控制信號vu及Vl2分別控制開關及 SW2的切換以產生相電流^經非線性電感%至電源供應 器50的輪出Vo’輸出級54具有開關SW3及sw4串聯在 輸入電壓Vin及地端GND之間,控制信號V21及v22分 別控制開關SW3及S W4的切換以產生相電流12經非線性 電感58至輸出ν〇,相電流η及12結合產生電流1〇對電 容Co充電產生輸出電壓Vo給負載R,非線性電感56及 5 8之間具有麵合效應。圖6顯示非線性電感的兩種電感 值,在重載時,非線性電感56及58具有較小電感值Ls 有助於得到良好的暫態能力,這在正常操作模式是非常重 要的,其中正常操作模式也就是CCM,在輕載時,非線性 電感56及58具有較大的電感值Ll以在DCMH期間降低 相電流II及12的斜率,如圖3的波形38及39所示,因 而延遲相電流11及12的零接觸點(zero touching point),只 20 200931781 要在控制信號VII及V21轉為高準位前沒有零接觸點, DCMII將不會發生。圖6所示為理想狀態下的電感值變 化,實際上’在輕載時’非線性電感56及58的電感值可 能無法一直維持在Ll,因此,在控制信號VII及V21的 5工作時間Ton可能包含兩種電感值及Ls,例如,在時 間Toni期間’非線性電感56及58的電感值為Ll,在時 間Toni期間’非線性電感56及58的電感值為Ls,如圖 3所示,假如知道DCM I的最小電流準位時,可以利用公 式1計算出避免相電流在控制信號轉為高準位前接觸0點 10的電感值Le
Vin-Vo . Vin-Vo (\ _ x Vo _ v ,,,
Tonlx— -+T〇n2x---(--Ton)x——>0 公式 1
Ls Ll 2fs Ll 其中,fs為功率開關的切換頻率。 q 15 非線性電感56及58可以利用飽和鐵心(saturable core) 來實現,要建立這種非線性電感的方法係利用電磁線圈的 飽和現象,當電磁線圈在非磁飽和狀態時具有較高的電感 值,相反的,當電磁線圈在磁飽和狀態時具有較小的電感 值。有關電磁線圈及其飽和現象的更詳細介紹可以參照 .20 IEEE在2007年的APEC所公開的論文「Light Loa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for laptop VRs」。除了電磁線圈之 外,還有其他架構可以實現非線性電感56及58 ’只要是 能達到圖6所示的電感值變化,都可以被使用。圖7顯示 11 200931781 非線性電感56的實施例’其包括電感564具有電感值Ls, 電感566具有電感值Ll,在重載時,開關562將相電流II 切換至電感564 ’在輕載時’開關562將相電流η切換至 電感566,進而達到如圖6所示的電感值變化。 (2)可調的相位差技術 由圖3的波形30、32、34及36可看出,如果將控制 信號VII及V21的相位差減小,將可以成功地減小DCM I的最小電流’也就疋說將更難進入DCM Π。在決定DCM 10 I的最小電後,可計算最關鍵的相位差,注意,相位差不 能為0以避免跟習知技術樣將麵合效應消除,故可得公 式如下: 公式2 T〇nx^p-dx^>〇 其中,d為相位差,Ton為控制信號v丨丨及1的工作時 間,L為電感L1及L2的電感值。根據公式2可推得相位 差 d>Tonx
Vin-Vo Vo~ 公式3 在0<d<l/(2xfs)時’其中fs為切換頻率,可以保留部分耦 12 20 200931781 合效應,假如相位差為180度時,印時,相電 錢波減少率將是最好的,雖然其他的相位差會降低電流 &波減少率’但並沒有完全消除「可調的相位差技 術」的方法有恨多,在此提出兩方法作為說明。 -5 圖8顯示不規則相位(scrambling the phases)的四相切 換式電源供應器60,其中輸出級606根據控制信號PWM1 產生相電流II經電感L1至電源供應器60的輸出乂〇,多 工器602由控制信號PWM2及PWM3中選取其中之一給 ® 輸出級608以產生相電流13經電感L3至輸出Vo,多工器 10 604由控制信號PWM2及PWM3中選取其中之一給輸出級 610以產生相電流12經電感L2至輸山Vo,輸出級612根 據控制信號PWM4產生相電流14經電感L4至輸出Vo。 在此實施例中,電感L1及L3之間具有耦合效應,電感 L2及L4之間具有耦合效應,但在其他實施例中這是可以 I5改變’例如美國專利第6,545,45〇號中的耦合電路。圖9 ❹ 顯示在正常操作下圖8中各輸出級的輸出端上的電壓,其 中波形70係輸出級612的輸出端Phase4上的電壓,波形 72係輸出級608的輸出端phase3上的電壓,波形74係输 出級610的輸出端Phase2上的電壓,波形76係輸出級6〇6 20的輸出端Phasel上的電壓。參照圖8及圖9,在正常操作 • 下’多工器602選取控制信號PWM3給輸出級608,多工 器604選取控制信號PWM2給輸出級610,由圖9的波形 可以得知’控制信號PWM1及PWM2之間的相位差為90 度’而控制仏號PWK11及pwM3之間的相位差為180度, 13 200931781 因此,當電源供應器60進入DCMn時,多工器602將選 取控制信號PWM2給輸出級,使得輸出端Phasel及Phase3 之間的相位差由180度變為90度,進而讓輸出端Phase3 上的電壓在相電流II降至〇前轉為高準位,以避免相電流 -5 II接觸〇點二次,同樣的,多工器604在電源供應器60 進入DCMII時選取控制信號PWM3給輸出級610,使得 輸出端Phase2及Phase4之間的相位差也由180度變為90 度,讓輸出端Phase4上的電壓在相電流12降至〇前轉為 〇 高準位,以避免相電流12接觸0點二次。在其他的實施例 10中,多工器602及604也可以放在輸出級606及612、輸 出級606及608或者輸出級610及612之前。在多相切換 式電源供應器中也適用不規則相位。 圖10顯示另一種實現「可調的相位技術」的實施例, 在二相切換式電源供應器80中,時脈產生器802提供時 15脈CK1及CK2,延遲胞元804及806分別延遲時脈CK1 〇 及CK2產生時脈CKld及CK2d,鋸齒波產生器808根據 時脈CKld及CK2d產生鋸齒波信號RMP1及RMP2,誤 差放大器810根據電源供應器80的輸出電壓Vo及一參考 電壓Vref產生誤差信號Vc,比較器812比較誤差信號Vc 20及鋸齒波信號RMP1產生控制信號PWM1至輸出級816, • 比較器814比較誤差信號Vc及鋸齒波信號RMP2產生控 制信號PWM2至輸出級818,輸出級816及818分別根據 控制信號PWM1及PWM2產生相電流II及12分別經電感 L1及L2至電源供應器80的輸出v〇,其中電感L1及L2 200931781 之間具有耦合效應’延遲胞元804及806可以是類比電路 或數位電路。 圖11顯示圖10中各信號的波形’其中波形82為時 脈CKld ’波形83為時脈cK2d,波形84為時脈CK2d, -5波形86為鋸齒波信號RMP1,波形88為誤差信號Vc,波 形89為鋸齒波信號RMP2,波形90為鋸齒波信號RMP2, 波形92為誤差信號Vc,波形94為控制信號PWM1,波 ❾形95為控制信號PWM2,波形96為控制信號PWM2。參 照圖10及圖11 ’在CCM及DCM I期間,時脈產生器8〇2 10提供一對理想非重疊的時脈CK1及CK2,兩者之間具有 180度的相位差,在此期間,延遲胞元804及806提供相 的延遲時間’故時脈CKld及CK2d仍具有180度的相位 差’如波形82及84所示’又鋸齒波產生器808係根據時 脈CKld及CK2d產生鑛齒波RMP1及RMP2,如波形86 15及90所示’因此控制信號pwMi及PWM2也具有180度 Ο 的相位差,如波形94及96所示。 當電源供應器80進入DCM Π時,相位調節信號 ph一adj k供至延遲胞元,在收到信號ph_a(jj後,延遲 胞το 806縮短延遲時間,因此兩個延遲胞元8〇4及8〇6現
降至0前轉為高準位,以避免相電流II接觸〇點 向前移,如波于 電流II降至〇 二次。 15 200931781 在其他的實施例中,如果延遲胞元806可以在未收到 相位調節信號ph_adj之前提供零延遲,延遲胞元8〇4可以 移除。 .5 不同於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方法,應用本發明的電源 供應器的耦合效應仍然存在,因此具有耦合效應的所有優 點,例如,小相電流漣波,故具有較好的效能。再者,當 ^ 相數大於2時,本發明的兩種方法仍然適用。 以上對於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所作的敘述係為闞明之 10目的,而無意限定本發明精確地為所揭露的形式,基於以 上的教導或從本發明的實施例學習而作修改或變化是可 能的,實施例徐為解說本發明的原理以及讓熟習該項技術 者以各種實施例利用本發明在實際應用上而選擇及敘 述,本發明的技術思想企圖由以下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 15等來決定。 〇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習知具有耦合電感的二相降壓式切換式電源供 應器; Μ 20 — 圖2顯示圖1中電源供應器操作在DCMI時相電流 11及12及控制信號VII及V21的波形圖; 圈3顯示圖1中電源供應器操作在DCMII時相電流 11及12及控制信號VII及V21的波形圖; 圖4顯示實現破壞耦合迴路的例子; 16 200931781 圖5顯示二相切換式電源供應器; 圖6顯示非線性電感的兩種電感值; 圖7顯示非線性電感的實施例; 圖8顯示第一種實現「可調的相位技術」的實施例; .5 圖9顯示在正常操作下圖8中各輸出級的輸出端上的 電壓; 圖10顯示另一種實現「可調的相位技術」的實施例; 以及 ® 圖11顯示圖10中各信號的波形。 10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切換式電源供應器 12 輸出級 122 電晶體 15 124 電晶體 3 14 輸出級 142 電晶體 144 電晶體 20 控制信號VII的波形 20 22 控制信號V21的波形 - 24 相電流11的波形 26 相電流12的波形 30 控制信號VII的波形 32 控制信號V21的波形 17 200931781 34 相電流π的波形 36 相電流12的波形 38 相電流11的波形 - 39 相電流12的波形 5 40 電源供應器 402 電感L3的一次侧線圈 404 電感L3的二次侧線圈 406 電感L4的一次側線圈 Ο 408 電感L4的二次侧線圈 10 42 輸出級 44 輸出級 50 電源供應器 52 輸出級 54 輸出級 15 56 非線性電感 ❹ 562 開關 564 電感 566 電感 58 非線性電感 20 60 電源供應器 • 602 多工器 604 多工器 606 輸出級 608 輸出級 18 200931781 610 輸出級 612 輸出級 70 輸出級612的輸出端Phase4上電壓的波形 - 72 輸出級608的輸出端Phase3上電壓的波形 .5 74 輸出級610的輸出端Phase2上電壓的波形 76 輸出級606的輸出端Phasel上電壓的波形 80 切換式電源供應 802 時脈產生器 Ο 804 延遲胞元 10 806 延遲胞元 808 鋸齒波產生器 810 誤差放大器810 812 比較器 814 比較器 15 816 輸出級 ❹ 818 輸出級 82 時脈CKld的波形 83 時脈CK2d的波形 84 時脈CK2d的波形 20 86 鋸齒波信號RMP1的波形 • 88 誤差信號Vc的波形 89 鋸齒波信號RMP2的波形 90 鋸齒波信號RMP2的波形 92 誤差信號Vc的波形 19 200931781 94 控制信號PWM1的波形 95 控制信號PWM2的波形 96 控制信號PWM2的波形 〇
20

Claims (1)

  1. 20093178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改善輕載效能的切換式電源供應器,該切換式電源 供應器可以操作在一第一模式及一第二模式,該切換式 電源供應器包括: * 5 一非線性的第一電感,在該電源供應器操作在該第一 模式期間,該第一電感具有一第一電感值,在該 電源供應器進入該第二模式後,該第一電感具有 ^ 一大於該第一電感值的第二電感值; 一非線性的第二電感,與該第一電感之間具有耦合效 10 應,在該電源供應器操作在該第一模式期間,該 第二電感具有一第三電感值,在該電源供應器進 入該第一模式後,該第二電感具有一大於該第三 電感值的第四電感值; 一第一輸出級’輸出一第一相電流經該第一非線性電 15 感至該切換式電源供應器的輸出;以及 ❹ 一第二輸出級,輸出一第二相電流經該第二非線性電 感至該切換式電源供應器的輸出。 2.如請求項1之切換式電源供應器,其中該第一電感包括 一電磁線圈,其在磁飽和狀態時具有該第一電感值,在 20 非磁飽和狀態時具有該第二電感值。 .3.如請求項1之切換式電源供應器,其中該第二電感包括 一電磁線圈,其在磁飽和狀態時具有該第三電感值,在 非磁飽和狀態時具有該第四電感值。 4.如請求項1之切換式電源供應器,其中該第一電感包 21 200931781 括: 一第三電感,具有該第一電感值; 一第四電感’具有該第二電感值;以及 -切換電路’決定該第—相電流通過該第三電感或第 • 5 四電感。 5. 如請求項1之切換式電源供應器,其中該第二電感包 括: ❹ 一第三電感,具有該第三電感值; 一第四電感,具有該第四電感值;以及 10 切換電路’決定該第二相電流通過該第三電感或第 四電感。 — 6. 種改善切換式電源供應器輕載效能的方法,該切換式 電源供應ϋ可以操作在—第一模式及—第二模式,該切 換式電源供應器包含一第一相電流經一第一耦合電感 15 至該切換式電源供應器的輸出,以及一第二相電流經一 ❹ 第二輕合電感至該切換式電源供應器的輸出,該第一及 第一耦合電感之間具有耦合效應,該方法包括下列步 驟: 在該切換式電源供應器由該第一模式進入該第二模 20 式後,將該第一耦合電感由一第一電感值改變為 . 一第二電感值,該第二電感值大於該第一電感 值;以及 在該切換式電源供應器由該第一模式進入該第二模 式後,將該第二耦合電感由一第三電感值改變為 22 200931781 〜第四電感值,該第四電感值大於該第三電感 值。 如明求項6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麵合電感包括一電磁線 - 圈。 如明求項7之方法’更包括藉由該電磁線圈的飽和現象 改變該第一耦合電感的值。 9.如4求項6之方法,其中該第二稱合電感包括一電磁線 圈。 如π求項9之方法’更包括藉由該電磁線圈的飽和現象 10 改變該第二耦合電感的值。 11·如明求項6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耦合電感包括一第一電 感-有该第-電感值以及—第二電感具有該第二電感 值。 12·如清求項u之方法,其中將該第一耦合電感由一第一 15冑感值改變為―第二電感值的步驟包括將該第-相電 〇 流由該第一電感切換至該第二電感。 13·如請求項6之方法,其中該第二耦合電感包括-第-電 感具有該第二電感值以及一第二電感具有該第四電感 值。 20 14.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將該第二搞合電感由一第三 * €感值改變為-第四電感值的步驟包括將該第二相電 流由該第一電感切換至該第二電感。 15.—種改善輕載效能的切換式電源供應器,該切換式電源 供應器可以操作在-第-模式及一第二模式,該切換式 23 200931781 電源供應器包括: 一第一耦合電感; 一第=合電感’與該第1合電感之間具_合效 5 © 10 15 Ο 20 一第== 一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第-相電 ‘出。 '電感至該切換式電源供應器的 一第:f出級’根據-第二控制信號輸出一第二相電 輸出;以及 忒主該切換式電源供應器的 一相位差調節器’調整該第一 相^。 ^及第二_信號之間的 16.Γ=5之切換式電源供應器,其中該相位差調節 取其中夕一工器,由夕個不同相位的第三控制信號中選 17如4 —作為該第二控制信號以改變該相位差。 .=項15之切換式電源供應器,其中該相位差調節 :::一延遲胞元用以延遲該第二控制信號以改變該 不目位差。 如請求項!5之切換式電源供應器,其中該相位差大於 U 0 19·^求項15之切換式電源供應器,其中該相位差調節 器在該切換式電源供應器由該第一模式進入該第二模 式後減少該相位差。 種改善切換式電源供應器輕栽效能的方法,該切換式 24 200931781 電源供應器可以操作在一第一模式及一第二模式,該切 換式電源供應器包含一第一輸出級根據一第一控制信 號輸出一第一相電流經一第一耦合電感至該切換式電 源供應器的輸出以及,一第二輸出級根據一第二控制信 -5 號輸出一第二相電流經一第二耦合電感至該切換式電 源供應器的輸出,該第一及第二電感之間具有耦合效 應,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❹ 纟該切換式電源供應ϋ操作在該第-模式期間,調節 該第一及第二控制信號,使其之間具有一第一相 1〇 位差;以及 在該切換式電源供應器進入該第二模式時,調節該第 一及第二控制信號,使其之間具有一第二相位 差,s亥第一相位差小於該第一相位差。 21. 如請求項2G之方法’其中該調節該第—及第二控制信 15號’使其之間具有—第二相位差的步驟包括由多個具有 〇 補目位的第三控制信號中選取其中之一作為該第二 控制信號。 22.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中該調節該第一及第二控制信 號’使其之間具有—第二相位差的步驟包括㈣該第二 20 控制信號。 25
TW97101244A 2008-01-11 2008-01-11 Switching power supply with improved light-load efficacy and method thereof TW200931781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01244A TW200931781A (en) 2008-01-11 2008-01-11 Switching power supply with improved light-load efficacy and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01244A TW200931781A (en) 2008-01-11 2008-01-11 Switching power supply with improved light-load efficacy and method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1781A true TW200931781A (en) 2009-07-16
TWI342101B TWI342101B (zh) 2011-05-11

Family

ID=44865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01244A TW200931781A (en) 2008-01-11 2008-01-11 Switching power supply with improved light-load efficacy and method thereof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093178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94026B (zh) * 2010-01-07 2013-04-21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時脈產生器以及應用該時脈產生器的相位交錯時脈同步裝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94026B (zh) * 2010-01-07 2013-04-21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時脈產生器以及應用該時脈產生器的相位交錯時脈同步裝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42101B (zh) 201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86362B2 (en) Variable delay for soft switching in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TWI375393B (en) Dc/dc converter and methods thereof
Yousefzadeh et al. Sensorless optimization of dead times in DC–DC converters with synchronous rectifiers
JP4652901B2 (ja) 1つのdc/dcコンバータ用閉ループデジタル制御システム
JP3511195B2 (ja) 電圧変換回路
CN214256151U (zh) 控制电路和开关变换器
US20190109530A1 (en) Wide-Operating-Range Resonant-Transition Soft-Switched Converter
TWI353712B (en) A synchronous regulation circuit for a power conve
JP2018113857A (ja) パワーコンバータで用いるための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パワーコンバータ
US20150002115A1 (en) Series-capacitor buck converter multiphase controller
TW201123695A (en) DC-DC converter system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the operations thereof
TW201010254A (en) Active pulse positioning modulator
WO2016139745A1 (ja) 電力変換器
TWI442706B (zh) 用於自適修改脈寬調變輸出之脈寬的方法和設備
TW201239571A (en) Power supply circuitry and adaptive transient control
JP2005354890A (ja) フライフォワード変換器の動作範囲を拡大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TW201018064A (en)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multi-phase control
JP2008259418A (ja) 電力変換器の最大出力電力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TW201032453A (en) DC to DC converter and method to reduce overshoot
TW200425607A (en) Multi-phase buck converter with programmable phase selection
JPWO2013168598A1 (ja) 高周波電力増幅回路用電源装置および高周波電力増幅装置
GB2565274A (en) A switch control circuit for a gate drive
CN115868105A (zh) 软开关脉冲宽度调制dc-dc功率转换器
CN108768306B (zh) 一种基于反馈的用于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电源
TW200931781A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with improved light-load efficacy and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