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18536A - Tetracyclic indole derivativ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Tetracyclic indole derivativ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18536A
TW200918536A TW097132762A TW97132762A TW200918536A TW 200918536 A TW200918536 A TW 200918536A TW 097132762 A TW097132762 A TW 097132762A TW 97132762 A TW97132762 A TW 97132762A TW 200918536 A TW200918536 A TW 20091853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lkyl
group
cycloalkyl
etoac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2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rank Bennett
Qing-Bei Zeng
Srikanth Venkatraman
Mousumi Sannigrahi
Kevin X Chen
Gopinadhan N Anilkumar
Stuart B Rosenblum
Joseph A Kozlowski
George F Njoroge
Original Assignee
Sch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Schering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18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1853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98/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98/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98/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16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for liver or gallbladder disorders, e.g. hepatoprotective agents, cholagogues, litholy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14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9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ring system both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59/00, C07D463/00, C07D477/00 or C07D489/00
    • C07D49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ring system both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nd one or more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59/00, C07D463/00, C07D477/00 or C07D489/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91/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07D491/044Ortho-condensed systems with only one oxygen atom as ring hetero atom in the oxygen-containing ring
    • C07D491/052Ortho-condensed systems with only one oxygen atom as ring hetero atom in the oxygen-containing ring the oxygen-containing ring being six-membere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ir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ncolog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Nitrogen 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s (AREA)
  • Nitrogen And Oxygen Or Sulfur-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200918536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四環叫丨°朵衍生物、包含至少一種四環叫丨口乂 衍生物之組合物及使用該等四環吲哚衍生物治療或預防患 者之病毒感染或病毒相關病症之方法。 【先前技術】 HCV為一種正義單股RNA病毒,其已作為主要致病因子 與非A非B型肝炎(NANBH)相關聯。NANBH不同於其他類 C 型的病毒誘導型肝病,諸如A型肝炎病毒(HAV)、B型肝炎 病毒(HBV)、δ型肝炎病毒(HDV);以及其他形式的肝病, 諸如酒精中毒及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C型肝炎病毒為黃病毒(piaviviridae)科中肝炎病毒屬之 成員。其為非A非B型病毒肝炎之主要致病因子且為輸血 相關性肝炎之主要病因且是世界範圍内相當大比例之肝炎 病例的原因。儘管急性HCV感染通常無症狀,但近8〇%的 病例轉變為慢性肝炎。約60%的患者發展成具有各種臨床 ( 結果之肝病,臨床結果之範圍為無症狀攜帶者狀態至慢性 活躍性肝炎及肝硬化(在約20〇/〇的患者中出現),肝硬化與 發展肝細胞癌(在約1 -5%的患者中出現)緊密相關。世界衛 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估計有1.7億人慢性感染 HCV,據估計有400萬生活在美國。 HCV已與肝硬化及誘導肝細胞癌相關聯。罹患hcv感染 之患者的預後保持不佳,因為HCV感染比其他形式之肝炎 更難治療。當前資料表明罹患肝硬化之患者的4年存活率 I33976.doc 200918536 在50%以下且診斷患有局部可切除肝細胞癌之患者的$年 存活率在3〇。/。以下。診斷患有局部不可切除肝細胞癌之患 者的情況甚至更差,具有小於1 %之5年存活率。 HCV是一種含有長度約為9,5 kb之單股正義RNA基因組 之包膜RNA病毒。RNA基因組含有341個核苷酸之5'-非轉 譯區(5’ NTR);編碼具有3,〇1〇至3,〇4〇個胺基酸之單一多 肽的大型開放閱讀框(ORF);及具有約230個核苷酸之可變 長度之3'-非轉譯區(3,-NTR)。HCV之胺基酸序列及基因組 〔組構與用病毒(flavWrus)及痕病毒(pestivirus)類似,且因 此HCV被分類為黃病毒科之第3屬。 5' NTR(病毒基因組最保守的區域之一)含有在病毒聚合 蛋白質之轉譯起始中起關鍵作用的内部核糖體進入位點 (IRES)。單一長開放閱讀框編碼聚合蛋白質’該聚合蛋白 質由細胞或病毒蛋白酶以共轉譯或後轉譯方式加工為結構 (核心、El、E2及 p7)及非結構(NS2、NS3、NS4A、NS4B、 NS5A及NS5B)病毒蛋白質。3' NTR由三個不同區域組成: 聚合蛋白質終止密碼子之後的約38個核苷酸之可變區;具 有散布胞苦取代之可變長度之聚尿皆束(polyuridine tract);及在各種HCV分離株之間高度保守的恰好在Γ端之 98個核苷酸(nt)。自其他正股RNA病毒類推,據信3’-NTR 在病毒RNA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基因組内之基因順序為: NH2-C-El-E2-p7-NS2-NS3-NS4A-NS4B-NS5A-NS5B-COOH。 結構蛋白核心(C)、包膜蛋白1及2(E1、E2)及p7區之加 工係由宿主信號肽酶介導。相比而言,非結構(NS)區之成 133976.doc 200918536 熟係由兩種病毒酶完成。HCV聚合蛋白質首先由宿主信號 肽酶裂解而產生結構蛋白C/E1、E1/E2、E2/p7及p7/NS2。 NS2-3蛋白酶(其為一種金屬蛋白酶)接著裂解NS2/NS3接 點。NS3/4A蛋白酶複合物(NS3為絲胺酸蛋白酶且NS4A充 當NS3蛋白酶之輔因子)接著負責加工所有其餘裂解接點。 在NS3蛋白中亦已鑑別出RNA解螺旋酶及NTPase活性。三 分之一的NS3蛋白充當蛋白酶,且其餘三分之二的分子充 當據信與HCV複製相關之解螺旋酶/ATPase。NS5A可經磷 酸化且充當NS5B之推定輔因子。第4種病毒酶NS5B是一種 膜相關性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dRp)及負責病毒RNA基 因組複製之關鍵組份。NS5B含有"GDD"序列基元,其在至 今表徵之所有RdRp之間高度保守。 據信HCV之複製發生在膜相關性複製複合物中。在此等 複合物内,基因組正股RNA轉錄為負股RNA,其繼而可用 作子代基因組正股合成之模板。至少兩種病毒酶表現出與 此反應相關:NS3解螺旋酶/NTPase及NS5B RNA依賴性 RNA聚合酶。儘管NS3在RNA複製中之作用不甚清楚,但 NS5B為負責子代RNA股合成之關鍵酶。使用重組桿狀病 毒在昆蟲細胞中表現NS5B且使用合成非病毒RNA作為受 質,已鑑別兩種酶活性與NS5B相關:引子依賴性RdRp及 末端轉移酶(TNTase)活性。隨後經由使用HCV RNA基因組 作為受質來確認及進一步表徵NS5B。其他研究已展示表 現於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中之具有C末端21個胺基酸 截斷之NS5B對於活體外RNA合成亦具有活性。在某些 133976.doc 200918536 RNA模板上,NS5B已展示經由假定為活體内病毒複製模 式之重新起始機制來催KRNA合成。已發現具有單股3,末 端之模板、尤其含有3,_末端胞苷酸部分之模板有效指導重 新合成。亦存在NS5B利用二核苷酸或三核苷酸作為短引 子來起始複製之證據。 已充分確定HCV之持續性感染與慢性肝炎相關,且因此 抑制HCV複製是一項預防肝細胞癌之可行策略。目前用於 HCV感染之治療方法受制於不良功效及不利副作用,且目 Γ 前針對發現適用於治療及預防HCV相關病症之Hcv複製抑 制劑付出巨大努力。目前正在研究的新方法包括研發預防 及治療疫苗、鑑別具有改良藥物動力學特徵之干擾素及發 現經設計以抑制以下三種主要病毒蛋白之功能的藥劑:蛋 白酶、解螺旋酶及聚合酶。另外,正在使用反義分子及催 化性核糖酶積極開發HCV RNA基因組本身、尤其ires元 件作為抗病毒目標。 針對HCV感染之特定療法包括α_干擾素單一療法及 'α_干擾素及病毒唑(ribavirin)之組合療法。此等療法已展 示在一些患有慢性HCV感染之患者中有效。亦已提出使用 反義寡核皆酸來治療HCV感染’因為其具有游離膽汁酸 (諸如熊去氧膽酸(ursodeoxycholic acid)及鵝去氧膽酸 (chenodeoxycholic acid))及結合膽汁酸(諸如牛磺熊去氧膽 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之用途。亦已提出膦甲酸醋 潛在地用於治療包括HCV之各種病毒感染。然而,疫苗研 發因高度病毒株異質性及閃避免疫系統及缺少防止再感染 133976.doc 200918536 之保護(即使使用相同接種體)而受阻。 研發針對特異性病毒目標之小分子抑制劑已成為抗HCV 研究之主要焦點。判定NS3蛋白酶、NS3 RNA解螺旋酶及 NS5B聚合酶之晶體結構已提供應有助於合理設計特異性 抑制劑之重要結構瞭解。 RNA依賴性rNA聚合酶NS5B是重要且受人關注的小分 子抑制劑目標。對瘦病毒之研究已展示小分子化合物 VP32947(3-[((2-二丙基胺基)乙基)硫基]_5H-1,2,4-三嗓并 [5,6-b] ’ "朵)是瘟病毒複製之強效抑制劑且很有可能抑制 酶,因為在此基因中抗性株發生突變。亦已發現㈠卜L_ 2’,3’-二去氧_3’_硫雜胞苷5,-三磷酸酯(3Tc ;拉米夫定三磷 酸酯(lamivudine triphosphate))及膦乙酸對RdRp活性之抑制。 儘管針對治療及預防HCV及相關病毒感染集中作出努 力,但此項技術中仍存在對適用於抑制病毒及治療病毒感 染及病毒相關病症之具有所需或改良物理化學特枓 心 < 非肽 小分子化合物的需求D 【發明内容】 在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式⑴之化合物:
133976.doc -10- 200918536 及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酯及前藥, 其中: X 為-Ο-、-S…-NH-、-N(R9)-、-〇C(R8)20-或-OC(R8)2N(R9)-; Y為=0、=NH、=NR9、tNSOR11、^NSC^R11 或=NS02N(Rn)2 ; Z為-N-或-C(R31)-; R1為一鍵、-[C(R12)2]r-、-[C(R12)2]r-0-[C(R12)2]q-、-[C(RI2)2]r-N(R9)-[C(R12)2]q- > -[C(R12)2]q-CH=CH-[C(R12)2]q- ' -[C(R12)2]q-CEC_[C(Ri2)2]q•或-[c(Rl2)2]trS〇2_[c(Rl2)山_ ; i r4、r5、r6及r7各自獨立地為H、烧基、烯基、炔基、芳 基、-[C(R12)2]q•環烷基、_[(:(1112)2]£1_環烯基、_[(:(1112)2^_雜 環烷基、-[C(R12)2]q-雜環烯基、-[(:(尺12)2](1_雜芳基、 _[C(R )2]q-_烷基、_[C(R12)2]q-經基烧基、函基、羥基、 -OR ' -CN ' -[C(R12)2]q-C(0)R8 ^ -[C(R12)2]q-C(0)0R9 ' -[C(R12)2]q-C(0)N(R9)2 . -[C(R12)2]q-〇R^ > -[C(R12)2]q.N(R9)2 ^ _[C(R12)2]q_NHC(0)R8、_[C(R】2)2]q-NR8C(0)N(R9)2、-[C(R12)2]q- ^ NHS〇2r ' •[c(R,2)2]q-S(0)pRn > -[C(R12)2]q-S〇2N(R9)2 t ·3〇2Ν(κ9)(::(0)Ν(κ9)2 ,或R4及R5與其所連接之碳原子一起結 合形成選自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之3至7員環 狀基團或R及R與其所連接之碳原子一起結合形成選自 環6炫基、雜環烧基、芳基或雜芳基之3至7員環狀基團,或 R及R與其所連接之碳原子一起結合形成選自環烷基、雜 環烧基、芳基或雜芳基之3至7員環狀基團; “ R8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糾、烷基、稀基、块基、·聊 方基、_[C(R 2)2]q_環院基、_[c(Rl2)2]q_環稀基、-[〔(η】_ 133976.doc 200918536 雜環烧基、-[c(R%]q_雜環晞基、[c(r12)❹芳基、函 烷基或羥基烷基; “ R9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烧基、稀基、炔基、_哪12从_ 芳基、·[咖2)々環院基、似Rl2)2]q_環絲、_哪力山_ 雜環烧基、_[C(R%]q雜環稀基、_[c(r12)2V雜芳基、函 烷基或羥基烷基;
為Η齒基、環烷基'環烯基、雜環烷基、雜環烯 土芳基雜芳基,其中環院基、環烯基、雜環烧基、雜 %烯基、m雜彡基可視情況且獨立地經至多4個取代 基取代:―該等取代基係各自獨立地選自H、院基、烯基、 炔基^芳基' -[C(R,2)2]q-環烷基、-[C(R12)2]q環烯基、 _[C(R )2]q_ 雜環烷基、_[c(Rl2)2]q_ 雜環烯基、-[c(Ri2)2]q_ 雜芳基-[C(R )2]q__院基、_[c(Rl2)2]q_經基院基、齒 基、羥基、-〇119、_〇^、_[(:(11丨2)2]£]_〇:(〇)118、“[(::(11]2)2]厂 C(0)0R^ > -[C(R>2)2]q.C(〇)N(R9)2 > .[C(R>2)2]q.〇R9 ^ -tC(R )2]q-N(R9)2 . -[C(R,2)2]q-NHC(0)R8 ^ -[C(R,2)2]q. NR C(0)N(R9)2、-[C(R12)2]q-NHS02R"、-[C(Rl2)2]q_ S(〇)pR、_[C(Rl2)2]crS02N(R9)2及-S02N(R9)C(0)N(R9)2, 使得當R1為一鍵時,Rio不為H ; R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烷基、芳基、環烷基、環歸 ·*·雜環烧基、雜環稀基、雜芳基、鹵炫基、經基或經基 烷基,其令環烷基、環烯基、雜環烷基、雜環烯基、芳基 或雜芳基可視情況且獨立地經至多4個取代基取代,該等 取代基係各自獨立地選自-H、烷基、烯基、炔基、芳 133976.doc 200918536 基、-[C(R12)2]q-環烷基、-[C(R12)2]q-環烯基、-[c(R12)2]q-雜環烧基、-[C(R12)2]q_雜環稀基、-[C(R12)2]q-雜芳基、 _[C(R12)2]q-i 烧基、-[C(Rl2)2]q_^基烧基、齒基、經基、 -OR9 ' -CN ' -[C(R12)2]q-C(〇)R8 . -[C(R12)2]q-C(0)0R9 > -[C(R12)2]q-C(0)N(R9)2、-[C(R12)2]q-〇R9、_[C(Ri2)2]q-N(R9)2、 -[C(R12)2]q-NHC(0)R8、-[C(R12)2]q-NR8C(0)N(R9)2、-[C(R12)2]q-NHS02烷基、-[C(Rn)2]q-NHS02環烷基、-[C(R12)2]q-NHS02芳 基、-[C(R12)2]q-S02N(R9)2及-S02N(R9)C(0)N(R9)2 ; R12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Η、鹵基、-N(R9)2、_〇R9、燒 基、環烷基、環烯基、雜環烷基或雜環烯基,其中環烷 基、環烯基、雜環烷基或雜環烯基可視情況且獨立地經至 多4個取代基取代’該等取代基係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 鹵基、鹵烧基、經基烧基、經基、-CN、-C(O)烧基、 -C(0)0 烷基、-C(0)NH 烷基、-C(0)N(烷基)2、-Ο-烷基、 -NH2、-NH(烷基)、-N(烷基)2、·ΝΗ<:(0)烷基、-:^1«02烷 基、-S〇2烷基或-S〇2NH-烷基,或兩個偕位R12基團與其所 連接之共同碳原子一起結合形成3至7員環烷基、3至7員雜 環烷基或c=o基團; R3G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Η、烷基、烯基、炔基、芳 基、-[C(R12)2]q-環烷基、-[C(R12)2]q-環烯基、-[C^R12)〗;^ 雜環烷基、-[C(R12)2]q-雜環烯基、-[c(R12)2]q-雜芳基、 [C(R12)2]q-鹵烷基、-[C(R12)2]q-羥基烷基、函基、羥基、 -OR9、-CN、-[C(R12)2]q-C(0)R8、-[C(R12)2]q-C(0)0R9、 -[C(R,2)2]q-C(0)N(R9)2 ^ -[C(R12)2]q-〇R9 ^ -[C(R12)2]q. 133976.doc • 13· 200918536 N(R9)2、- [C(R12)2]q-NHC(0)R8、- [C(R12)2]q. NR8C(0)N(R9)2、-[C(R12)2]q-NHS02Rn、-[C(R12)2]q. S(〇)PRl1 ' -[c(Rl2)2]q-S02N(R9)2-S02N(R9)C(0)N(R9)2,或 任何R3G及R3 1與其所連接之碳原子一起結合形成選自環 院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之3至7員環狀基團; R31為Η、烷基、烯基、炔基、芳基、 基、-[C(R12)2]q-環烯基、_[c(Ri2)2]£)_雜環烷基、 雜環烯基、-[C(R12)2]q-雜芳基、_[c(Rl2)2]q鹵烷基、 _[C(R12)2]q-羥基烷基、_ 基、羥基、_〇R9 4_CN ; P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〇、1或2 ; q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0至4之範圍内的整數;且 r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丨至4之範圍内的整數。 式⑴之化合物(”四環吲哚衍生物")及其醫藥學上可接受 之鹽、溶劑合物、S旨及前藥可適用於治療或預防患者之病 毒感染或病毒相關病症。 本發明亦提供治療或預防患者之病毒感染或病毒相關病 症之方法其包含向患者投與有效量之至少一種四環吲哚 衍生物。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醫藥組合物,其包含有效量之至少一 種四環❹衍生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以 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载劑。該等組合物可適用於治療或預 防患者之病毒感染或病毒相關病症。 方式中。 之任何方法及材料均 本發明之細節陳述於下文隨附實施 儘管類似於本文中所述方法及材料 133976.doc -14- 200918536 可用於本毛明之實施或測試,但現在描述說明性方法及材 料。本發明之其他特徵、目的及優點將自說明書及申請專 利範圍清楚瞭解。本說明書中所引用之所有專利及公開案 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實施方式】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四環吲哚衍生物、包含至少 一種四環啊衍生物之醫藥組合物及使用四環《衍生物 ⑺療或預防患者之病毒感染之方法。 定義及縮寫 本文中所用之吾具有其常用含義且該等術語之含義在 其每次出現時係獨立的。雖然另有陳述及除另有陳述之情 用兄以二Ϊ通篇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令以下定義仍然適 學名稱、㈣名稱及化學結構可互換使心描述相 同、·、α構。若使用化學結構 倂興化子名稱拴及化合物且結構盥 之严曰存在分歧,則以結構為準。除非另有指示,否則 ‘、單獨使用還是與其他術語組 蠢 均適用。因此,”烷Μ ώ 此4疋義 土之疋義適用於"烷基”以及”羥美 基”、”幽貌基,’、”燒氧基,,等之”院基”部分。… :本文中所用且在本發明通篇中,除非另有指 以下術語應理解為具有以下含義: 否則 患者”為人類或北又 ^ ’ 類哺乳動物。在一實施例中,$ 4 為人類。在另—實祐 r 患者 |中,患者為非人類哺乳動物,肖# (但不限於)猴、犬 初包括 电^ 彿彿、獼猴、小鼠、大氣、馬、n 兔。在另一實施例中, ’鈿或 者為伴侶動物,包括(但不限於) I33976.doc 15 200918536 犬、描、兔、馬或雪貂。在一實施例中,患者為犬。在另 一實施例中,患者為貓。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烷基"係指脂族烴基,其中脂族烴 基之氯原子之一經單鍵置換。烷基可為直鏈或支鏈烷基且 可含有約1至約20個碳原子。在一實施例中,烷基含有約i 至約12個碳原子。在另一實施例中,烷基含有約i至約6個 碳原子。烷基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曱基、乙基、正丙基、 異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正戊 (·基、新戊基、異戊基、正己基、異己基及新己基。烷基可 未經取代或視情況經一或多個可相同或不同之取代基取 代,各取代基係獨立地選自由以下各基團組成之群:鹵 基、烯基、炔基、_〇_芳基、芳基、雜芳基、環烷基、環 烯基、氰基、羥基、烷基、烷基、_伸烷基_〇-烷 基、烷基硫基、-NH2、-NH(烷基)、-N(烷基)2、-NH-芳 基、-NH-雜芳基、_NHC(〇)_ 烷基、_nhc(〇)nh 烷 基、·ΝΗδ〇2·烷基、-NHS02-芳基、_NHS〇2_ 雜芳 L 基、-NH(核烷基)、-oc(o)-烷基、_oc(0)·芳基、_oc(〇)_ % 烷基、-C(O)烷基、_c(〇)Nh2、_c(〇)NH 烷基、_c(〇)〇H 及-c(o)o-烷基。在一實施例中,烷基未經取代。在另一 實施例中,烷基為直鏈烷基。在另一實施例中,烷基為支 鏈烧基。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稀基”係指具有至少一個碳碳雙鍵 之脂族烴基,其中脂族烴基之氫原子之一經單鍵置換。烯 基可為直鏈或支鏈烯基且可含有約2至約15個碳原子。在 133976.doc -16- 200918536 一實施例中’烯基含有約2至約丨0個碳原子。在 你乃一實施 例中,烯基含有約2至約6個碳原子。說明性烯基之非限制 性實例包括乙烯基、丙烯基、正丁烯基、3_甲基丁 d烯 基、正戊烯基、辛烯基及癸烯基。烯基可未經取代或視情 況經一或多個可相同或不同之取代基取代,各取代基係^ 立地選自由以下各基團組成之群:_基、烷基、炔 基、_〇_芳基、芳基、環烷基、環烯基、氰基、羥基、 烷基、-Ο-齒烷基、-伸烷基_〇_烷基、烷基硫基、、 f -NH(烧基)、-N(烧基)2、-NH-芳基、_NH_雜芳基、_NHC(〇)_ 烷基、-NHC(0)NH-烧基、-NHS〇2•烧基、_NHS〇2_芳基、 -nhso2-雜芳基、_NH(環烧基)、_0C(0)·烧基、_〇c⑼芳 基、-OC(O)-環烷基、_c(0)烷基、_c(〇)NH2、-c(⑺ΝΗ·烷 基、-C(0)0H及-c(0)0-烷基。在一實施例中,烯基未經取 代。在另一實施例中,烯基為直鏈烯基。在另一實施例 中,烯基為支鏈烯基。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快基"係指具有至少一個碳碳參鍵 i:之脂族烴基,其中脂族烴基之氫原子之一經單鍵置換。炔 基可為直鏈或支鏈炔基且可含有約2至約15個碳原子。在 一實施例中,炔基含有約2至約10個碳原子。在另一實施 例中,炔基含有約2至約6個碳原子。說明性炔基之非限制 性實例包括乙炔基、丙炔基、2-丁炔基及3_甲基丁炔基。 炔基可未經取代或視情況經一或多個可相同或不同之取代 基取代,各取代基係獨立地選自由以下各基團組成之群: 鹵基、烷基、烯基、-0-芳基、芳基、環烷基、環烯基、 133976.doc -17- 200918536 氰基、羥基、·〇-烷基、-〇-鹵烷基、-伸烷基-ο-烷基、烷 基硫基、-ΝΗ2、-ΝΗ(烷基)、-Ν(烷基)2、-ΝΗ-芳基、-ΝΗ-雜芳基、-N H C (Ο)-院基、-N H C (Ο) Ν Η -院基、-N H S Ο 2 -炫I 基、-NHS〇2-芳基、-NHS02-雜芳基、-ΝΗ(環烷基)、 -oc(o)-烷基、-oc(o)-芳基、-oc(o)-環烷基、-c(0)烷 基、-C(0)NH2、-C(0)NH-烷基、-C(0)0H及-c(0)0-烷 基。在一實施例中,炔基未經取代。在另一實施例中,炔 基為直鏈炔基。在另一實施例中,炔基為支鏈炔基。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伸烷基"係指其中烷基之氫原子之 一經鍵結置換的如上文所定義之烧基。伸烧基之說明性實 例包括(但不限於)-CH2-、-CH2CH2-、-CH2CH2CH2-、 -CH2CH2CH2CH2-、-CH(CH3)CH2CH2-、-ch2ch(ch3)ch2- 及-CH2CH2CH(CH3)-。在一實施例中,伸烧基為直鏈伸院 基。在另一實施例中,伸烷基為支鏈伸烷基。 "芳基"意謂具有約6至約14個環碳原子之芳族單環或多 環系統。在一實施例中,芳基具有約6至約i 〇個環碳原 子。芳基可視情況經一或多個可相同或不同且如下文中所 定義之"環系統取代基"取代。說明性芳基之非限制性實例 包括苯基及萘基。在一實施例中’芳基未經取代。在另一 實施例中,芳基為苯基。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環烷基”係指具有約3至約10個環 碳原子之非芳族單環或多環系統。在一實施例中,環烧基 具有約5至約10個環碳原子。在另—實施例中,環烷基具 有約5至約7個環碳原子。說明性單環環烷基之非限制性實 133976.doc -18- 200918536 例包括環丙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及其類似基團。 說明性多環環烧基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1-十氫萘基、降福 基、金剛院基及其類似基團。環院基可視情況經一或多個 可相同或不同且如下文中所定義之"環系統取代基π取代。 在一實施例中,環烷基未經取代。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環烯基”係指包含約3至約1 〇個環 碳原子且含有至少一個内環雙鍵之非芳族單環或多環系 、”充在實施例中’環稀基含有約5至約1 〇個環碳原子。 \ 在另實施例中,環烯基含有5或6個環碳原子。說明性單 環環烯基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環戊烯基、環己烯基、環 庚-1,3-二烯基及其類似基團。環烯基可視情況經一或多個 可相同或不同且如下文中所定義之,,環系統取代基"取代。 在一實施例中’環烯基未經取代。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鹵基”意謂_F、_C1、-以或心。在一 實施例中’鹵基係指-C1或-F。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鹵烷基"係指其中烷基之氫原子中 k 之一或多者已經鹵素置換的如上文所定義之烷基。在一實 施例中,鹵烷基具有1至6個碳原子。在另一實施例中,鹵 烷基經1至3個F原子取代。說明性齒烷基之非限制性實例 包括-CH2F、-CHF2、-CF3、-CH2C1 及-CC13。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羥基烷基”係指其中烷基之氫原子 中之一或多者已經-OH置換的如上文所定義之烷基。在一 實施例中’羥基烷基具有1至6個碳原子。說明性羥基烷基 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羥基甲基、2_羥基乙基、3_羥基丙 I33976.doc 19 200918536 基、4-羥基 丁基及_CH(〇H)CH2CH3。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雜芳基"係指包含約5至約14個環 原子之芳族單ί衣或多環系統,其中j至4個環原子獨立地為 〇 Ν或S且其餘環原子為碳原+。在一實施例中,雜芳基 具有5至10個環原子。在另一實施例巾,雜芳基為單環雜 芳基且具有5或6個環原子。在另一實施例中,雜芳基為單 環雜芳基且具有5或6個環原子及至少一個氮環原子。雜芳 基可視情I經一或多個可相㈤或不同且如下文中所定義之 1 衣系、取代基取代。雜芳基係經由環碳原子接合且雜芳 基之任何氮原子可視情況經氧化為相應的Ν-氧化物。術語 雜方基”亦涵蓋已與苯環稠合之如上文所定義之雜芳基。 說明性雜芳基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Κ基、㈣基、Μ 基"塞吩基、°密°定基、異嚼哇基、異㈣基、嚼嗤基、嗟 坐基。比嗤基、咬〇丫基…比略基、。比。坐基、三。坐基、 1,2,4_°塞^基、L基、噠♦基、㈣⑽、醜嗪基、 (經基㈣基、咪嗤并、Μ并[2,叫嚷唾 基、苯并咳口丫基、十朵基、氮雜叫卜朵基、苯并味嗤基、苯 并°塞吩基、啥琳基、味唾基"塞吩并吼咬基、啥唾嘴基、 。塞吩并㈣基、心并㈣基、Μ并_基、異嗦琳 基、苯并氣雜十朵基、以心三嗓基、苯并㈣基及其類 似基團。術語”雜芳某"介 ^ 卷亦係指部分飽和雜芳基部分,諸如 四虱異嗜琳基、四氫唾由甘 嗜琳基及其類似基團。在一實施例 中,芳基為6員雜芳基。在另—實施例中,雜芳基為5員 133976.doc -20. 200918536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5吾"雜環院基"係指包含3至約1 〇個環 原子之非芳族飽和單環或多環系統,其中1至4個環原子獨 立地為〇、S或Ν且其餘環原子為碳原子。在一實施例中, ^環烧基具有約5至約10個環原子。在另一實施例中,雜 環烧基具有5或6個環原子。在環系統中不存在相鄰氧及/ 或硫原子。雜«基環令之任何_ΝΗ基團均可以經保護形 式存在’諸如·Ν(Β。。)、_N(CBz)、_n(Tqs)基團及其類似基 團;將該等經保護之雜環炫基視為本發明之部分。雜環院 基可視情況經一或多個可相同或不同且如下文中所定義之 被糸統取代基”取代。雜環基之氮或硫原子可視情況經氧 化為相應的N-氧化物、S_氧化物或以_二氧化物。說明性 單環雜環絲狀隸雜㈣㈣基 '料咬 基、六氫吼嗪基、嗎琳基、硫代嗎琳基、嘴如定基、 二°惡烷基、四氫咬喃基、四氫D塞吩基、内醯胺、内醋及且 類似物。雜環烧基之環碳原子可經官能化為㈣形式。= 雜環烷基之說明性實例為吡咯啶酮基:
K
在一實施例中,雜環院基為6員雜環烧基。在 例中’雜環烷基為5員雜環烷基。 貫細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雜環烯基, 1 土係扣其中雜環烷其含有 133976.doc 200918536 3至10個環原子及至少一個内環碳碳或碳氮雙鍵的如上文 所定義之雜環炫基。在一實施例中,雜環稀基具有5至 個環原子。在另一實施例中,雜環烯基為單環雜環稀基且 具有5或6個%原子。雜環稀基可視情況經—或多個環系统 =基取代,其中"環系統取代基"係如上文所定義。雜環 之乳或硫原子可視情況經氧化為相應的N-氧化物、s_ =?3S广二氧化物。說明性雜環烯基之非限制性實例 二广-四氫⑽基、叫四氫㈣基、2十各琳 :、二:略琳基、2_咪嗤琳基、…琳基、二氫味嗤 : 風坐基、-風噁二唑基、吡啶酮基(包括N_取代 I:?广一氯_™、二… 基、;南基、7_氧雜雙環[2·2.1]庚稀基、二氯嗟吩 可經喃基及其類似基團。雜環稀基之環碳原子 為‘基形式。該雜環稀基之說明性實例為: ΗΝ
實施例中,雜環烯基為 例中,雜瑗a韓%稀基。在另-實施 雜娘烯基為5員雜環烯基。
如本文Φ 04 CO 非芳埃環/1”環系統取代基”係指連接至芳族或 氫。,、、、、之取代基,其(例如)置換環系統上之可用 ”、統取代基可相同或不同,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 133976.doc -22- 200918536 各基團組成之群:烷基、烯基、炔基、芳基、雜芳基、芳 烷基、烷基芳基、雜芳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 烷基雜芳基、羥基、羥基烷基、鹵烷基、_〇_烷基、·〇_鹵 烷基、-伸烷基-〇-烷基、_〇_芳基、芳烷氧基、醯基、鹵 基、确基、氰基、竣基、@氧基幾基、芳氧基幾基、芳烧 氧基羰基、烷基磺醯基、芳基磺醯基、雜芳基磺醯基、烷 基硫基、芳基硫基、雜芳基硫基、芳院基硫基、雜芳烧基 硫基、環烷基、雜環基、-〇C(0)_烷基、_〇c(〇)_芳基、_〇c(〇)_ (環烷基、-c(=n-cn)-nh2、4(=ΝΗ)·ΝΗ2、_c(=nh)_nh(烷 基)、-NY丨Y2、-伸烷基 _NYlY2、/(ο^γ丨 , 其中Y】及丫2可相同或不同且係獨立地選自由氣、烧基、芳 基、環烷基及芳烷基組成之群。"環系統取代基”亦可意謂 同時置換相同碳原子上之兩個订田# , 丁心陶個可用虱(諸如以形成羰基)或 置換環系統上之兩個相鄰碳甬早μ 州厌屌千上之兩個可用氫原子(各 碳上一個Η)的單一部分0該邱八 。茨4分之實例為=0、亞甲二氡 基、伸乙一氧基、-C(CHO,-月甘朵SV «· ran 3)2及其類似基團’其形成諸如以 ΐ- 下各物之部分: 。泛 〇d0。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經取代,,意謂指定原子上卜或多 個氫由指示基團中之選項罟施 4 %喟罝換,其限制條件為不超過現況 下指定原子之正常原子價,且取代產生穩定化合物。只有 當取代基及/或變數之組合產生穩定化合物時,該等組合 133976.doc -23· 200918536 才被允許。”穩定化合物”或”穩定結構"意謂足夠穩固以便 可承受自反應混合物以適用純度分離及調配成有效治療劑 之化合物。 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視情況經取代"意謂經指定基團 (group)、基(radical)或部分(moiety)可選擇的取代。 如本文中關於化合物所用之術語"經純化"、"純化形式π 或”分離及純化形式"係指自合成製程(例如,自反應混合 物)或天然來源或其組合分離後該化合物之物理狀態。因 此,關於化合物之術語"經純化”、,,純化形式,,或”分離及純 化形式”係指自本文中所述或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之純化 製程(例如,層析、再結晶及其類似製程)獲得後該化合物 之物理狀態’其純度足以由本文中所述或熟習此項技術者 熟知之標準分析技術表徵。 亦應注意本文中正文、流程、實例及表格中之具有不飽 和原子價之任何碳以及雜原子均假定為具有足以使原子價 飽和之氫原子數。 當化合物中之官能基稱作"經保護"時,此意謂該基團為 絰改貝形式以避免當化合物經歷反應時經保護位點處之不 當副反應。合適保護基可由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以及藉由 W. Greene f Λ > 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99 υ’ Wiley,New Y〇rk之標準教科書來識別。 當任何變數(例如’芳基、雜環、Rll等)在任何成份或式 (I)中出現一次以上時,除非另外指出’否則其定義在每次 出現時彼此獨立。 133976.doc 24- 200918536 本文亦涵蓋本發明化合物之前藥及溶劑合物。τ.
Higuchi及 V. Stella,αί iVove/ De/iver少办·5ίβ/«ί(1987) 美國化學學會叢書第 14 卷(14 of the A.C.S. Symposium Series) 及Cam’ers1 Drwg Dejz’gw,(1987) Edward B· Roche 編,American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and Pergamon Press中提供前藥之討論。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前藥”係指 在活體内轉化產生四環吲哚衍生物或該化合物之醫藥學上 可接受之鹽、水合物或溶劑合物的化合物(例如,藥物前 驅體)。轉化可藉由多種機制(例如,藉由代謝或化學過 粒)(绪如經由在血液中水解)發生。T. Higuchi及W. Stella,"Pro-drugs as Novel Delivery Systems,”美國化學學 會叢書第 14 卷及 Bioreversible Carriers in Drug Design, Edward Β· Roche編,American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and Pergamon Press, 1987提供前藥用途之討論。 舉例而S ’若四環π引η朵衍生物或該化合物之醫藥學上可 接受之鹽、水合物或溶劑合物含有羧酸官能基,則前藥可 包含藉由用諸如以下之基團置換酸基團之氫原子所形成之 s旨:(Q-C8)院基、(C2-C〗2)烷醯氧基甲基、具有4至9個碳 原子之1-(烷醯氧基)乙基、具有5至1〇個碳原子之丨_甲基 (烷Sa氧基)-乙基、具有3至6個碳原子之烷氧基羰氧基曱 基、具有4至7個碳原子之丨_(烷氧基羰氧基)乙基、具有5至 8個碳原子之1-甲基_丨·(烷氧基羰氧基)乙基、具有3至9個 碳原子之N-(烷氧基羰基)胺基甲基、具有4至1〇個碳原子 之1-(N-(烷氧基羰基)胺基)乙基、3·酞基、4_巴豆酸内酯 133976.doc •25- 200918536 基、γ-丁内酯-4-基、 ^ _N’N-(c〗-c2)烷基胺基(c2-c3)烷基 (諸如β-二甲基胺基乙基)、胺甲醯基也_C2)烧基、Ν,Ν·二 (c,-c2)烧基胺甲酿基·(ίνς:2)貌基及六氮吼咬基…比哈咬 基-或嗎啉基-(C2_C3)烷基及其類似基團。 f 類似地右四% η弓卜朵衍生物含有醇官能基,則可藉由用 諸如以下之基團置換醇基團之氫原子來形成前藥:(c]_c6) 烧酸氧基甲基、H(Cl_C6)烧醯氧基)乙基、i•曱基+(%_ C6)㈣氧基)乙基、(Cl_C6)院氧基幾氧基甲基、n-(c】-c6) 烷氧基羰基胺基曱基、琥珀醯基、(Ci_C6)烷醯基、α_胺基 (CVC4)炫基、芳基醯基及α_胺基醯基或α•胺基醯基_α_胺基 醯基’其巾各α_胺基醯基係獨立地選自天然存在之胺基 酸、P(〇)(OH)2、_P(0)(0(Ci_C6)烷基h或糖基(由移除半縮 醛形式之碳水化合物之羥基所形成之基團)及其類似基 團。 若四環t朵衍生物併有胺官能基,則可藉由用諸如以下 ^ 之基團置換胺基團中之氫原子來形成前藥:R-羰基、R0_ 、 羰基、NRR’_羰基(其中R及R,各自獨立地為(Cl-Cl〇)烷基、 (G-C:7)環烷基、苄基或尺_羰基為天然α_胺基醯基或天然心 胺基醯基)、-C(0H)C(0)0Yi(其中Υι為η、(Cl_c6)烧基或 苄基)、-c(oy2)Y3(其中γ2為(Ci_C4)烷基且丫3為((:丨π。烷 基、鲮基((VC6)烷基、胺基((VC4)烷基或單_^_或二·ν,ν_ (C丨_C6)烷基胺基烷基)、-C(Y4)Y5(其_γ4為η或甲基且丫5 為單-Ν-或二-N’N-CCVC6)烷基胺基嗎啉基、六氫吡啶小基 或0比洛咬_ 1 _基)及其類似基團。 133976.doc -26- 200918536 ί ,夕種本發明之化合物可以未溶劑化形式以及與醫藥 學上可接受之溶劑(諸如水 '乙醇及其類似物)形成之溶劑 化形式存在,且預期本發明涵蓋溶劑化與未溶劑化形式。 溶劑合物"意謂本發明之化合物與一或多個溶劑分子之物 理締合。此物理缔合涉及不同程度之離子及共價鍵結(包 括氫鍵結)。在某些情況下,例如當一或多個溶劑分子併 入結晶固體之晶格中時’溶劑合物將能夠分離。"溶劑合 物”涵蓋溶液相與可分離之溶劑合物。說明性溶劑合物之 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乙醇合物、甲醇合物及其類似物。,,水 合物"為其中溶劑分子為ho之溶劑合物。 -或多種本發明之化合物可視情況轉化為溶劑合物。溶 劑合物之製備一般已知。因此,舉例而言,μ㈤等 人,乂以⑶价α/&,·.,93(3),601_611(2〇〇4)描述在乙 -文乙酉日中以及自水製備抗真菌氟康嗤(仙⑺聰*)之溶劑 = E. C. van Tenderf Λ,PharmSciTeck,, 5(1), 如心叫·)及 A.L. Bingham 等人,cwc__ , 603-604(2GGl)描述溶劑合物、半溶劑合物、水合物及呈類 似物之類似製備。典型非限制性製程涉及在高於周圍溫度 下將本發明之化合物溶解於所需量之所需溶劑(有機溶劑 或水或其混合物)中,且以足以形成晶體之速率冷卻溶 液’接著藉由標準方法分離晶體。分析技術(諸如I.R.光譜 法)展示溶劑合物(或水合物)形式之晶體中存在溶劑(或 水)。 術语”有效量”或”治療有效量”意欲描述本發明之化合物 133976.doc -27- 200918536 效治療或預防病毒感染或病毒相關病症之 本發明涵蓋?Γ姑Si γ 盍了丄歷可逆轉化成為四環吲哚衍生 結合物’諸如葡萄料酸及硫酸鹽。 §
明生物可形成鹽’且所有該等鹽均涵蓋在本發 可 除非另有指示,否則本文中提及四環衍 解為包括棱及其鹽。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鹽"表 不與無機及/或有機酸形成之酸鹽以及與無機及/或有:鹼 形成之鹼鹽。另外’當四環吲哚衍生物含有諸如(但不限 :)士比定或咪唑之鹼性部分與諸如(但不限於)羧酸之酸性部 分時,可形成兩性離子(,,内鹽„)且其包括在如本文中所用 之術語”鹽”内。儘管其他鹽亦適用,但醫藥學上可接受(亦 即無f、生理學上可接受)之鹽為較佳。式丨化合物之鹽 可(例如)藉由使四環吲哚衍生物與一定量(諸如等量)之酸 或鹼在介質(諸如鹽於其中沈澱之介質)或水性介質中反應 隨後凍乾來形成。
或組合物可有 量。 例示性酸加成鹽包括乙酸鹽、抗壞血酸鹽、苯甲酸鹽、 苯磺酸鹽、硫酸氫鹽、硼酸鹽、丁酸鹽、檸檬酸鹽、樟腦 酸鹽、樟腦磺酸鹽、反丁烯二酸鹽、鹽酸鹽、氫溴酸鹽、 氫硬酸鹽、乳酸鹽、順丁烯二酸鹽、甲烷磺酸鹽、萘磺酸 鹽、硝酸鹽、草酸鹽、磷酸鹽、丙酸鹽、水楊酸鹽、琥珀 酸鹽、硫酸鹽、酒石酸鹽、硫氰酸鹽、甲苯磺酸鹽及其類 似物。另外,例如,P. Stahl等人,Camille G.(編) °f Pharmaceutical Salts. Properties, Selection and Use. 133976.doc -28- 200918536 (2002) Zurich: Wiley-VCH; S. Berge 等人,/owma/ 〇/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1977) 66(1) 1-19; P. Gould, International «/.〇/ (1986) 33 201-217; Anderson 等人,
Practice of Medicinal Chemistry (1996), Academic Press, New York及 T/ze J?oo^:(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Washington,D.C.之網站上)討論一般認為適用於自驗性醫 藥化合物形成醫藥學上適用之鹽的酸。此等揭示内容以引 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例示性驗鹽包括銨鹽;驗金屬鹽,諸如納、鐘及鉀鹽; 鹼土金屬鹽,諸如鈣及鎂鹽;與諸如二環己胺、第三丁 胺、膽鹼之有機鹼(例如,有機胺)形成之鹽;及與諸如精 胺酸、離胺酸及其類似物之胺基酸形成之鹽。鹼性含氮基 團可經諸如以下各物之試劑四級化··低碳烷基i化物(例 如,曱基、乙基及丁基氯化物、溴化物及埃化物)、硫酸 二烷酯(例如,硫酸二曱酯、二乙酯及二丁酯)、長鏈鹵化 物(例如,癸基、月桂基及硬脂醯基氯化物、溴化物及碘 化物)、芳烷基化物(例如,苄基及苯乙基溴化物)及其他 試劑。 所有該等酸鹽及鹼鹽均意欲為本發明之範疇内的醫藥學 上可接受之鹽,且出於本發明之目的認為所有酸鹽及鹼鹽 均與相應化合物之游離形式等效。 本發明之化合物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酯包括以下群組: (1)藉由羥基酯化獲得之羧酸酯,其中酯基團之羧酸部分之 非羰基部分係選自直鏈或支鏈烷基(例如,乙醯基、正丙 133976.doc -29- 200918536 基、第二丁基或正丁基)、烷氧基烷基(例如,甲氧基甲 基)、芳烷基(例如,苄基)、芳氧基烷基(例如,笨氧基甲 基)、芳基(例如,視情況經例如鹵素、烷基或Cl_4烷氧 基或胺基取代之苯基);(2)磺酸酯,諸如烷基磺醯基或芳 烷基磺醯基(例如,甲烷磺醯基);(3)胺基酸酯(例如, 纈胺醯基或L-異白胺醯基);(4)膦酸酯;及(5)單、二或三 4 S曰。可用(例如)c 1 -2〇醇或其反應性衍生物或用2 3 _ _ (C0_24)醯基甘油進一步酯化磷酸酯。
1 衣5丨呩讨生物可含有不對稱或對掌性中心,且因此可 以不同立體異構形式存在。預期四環㈣衍生物之所有立 體異構形式以及其混合物(包括外消旋混合物)構成本發明 之部分。另外,本發明涵蓋所有幾何及位置異構體。舉例 而言’若四環吲哚衍生物併有雙鍵或稠環,則順式與反式 形式以及混合物均涵蓋在本發明之範疇内。 " 異構混合物可基於其物理化學差異藉由熟習此項 技術者熟知之方法(諸如藉由層析及/或分步結晶)來分離為 =個別非對映異構體。對映異構體可藉由以下步驟分離: 稭由與適當光學活性化合物(例如對掌性助劑,諸如對掌 性醇或莫舍氏酸氯化物(Mosh一id = 映異構混合物轉化為非對映異構混合物,分離非對= 體及將個料對映異構㈣化(例如,水纯 映里構艚。 / 7仰愚的純對 ⑽如,經取代之環十㈣生物可為滞轉異構體 異構視為本發明之部分。對映 異構體亦可藉由使用對掌性肌c管柱來分離。十映 133976.doc •30- 200918536 作為鍵之直線--般指示可能異構體之混合物或其中 任一者,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含有(R)-及(S)-立體化學。舉 例而言,
虛線(.....)表示可選鍵。 延伸至環系統中之線,諸如: 〇 & 指不指定線(鍵)可連接至任何可取代環原子,非限制性 實例包括碳、氮及硫環原子。 如此項技術中所熟知,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其中未描述 鍵末端之部分的自特定原子延伸之鍵指示經由該鍵與原子 結合之甲基。舉例而言:
本發明化合物(包括該等化合物之鹽、溶劑合物、水合 物、S曰及如藥以及該等前藥之鹽 '溶劑合物及酯)之所有 立體異構體(例如,幾何異構體、光學異構體及其類似 物)(諸如可因各種取代基上之不對稱碳而存在之立體異構 133976.doc -31 - 200918536 體,包括對映異構形式(其甚i 七t 、选主可在無不對稱碳之情況下 存在)、旋轉異構形式、滞轉異播_ a 朴 锝呉構體及非對映異構形式)均 涵盍在本發明之範疇内,位 置,、構體(啫如4-吡啶基及3-吡 咬基)同樣涵蓋在本發明之範疇 _ 教*可内。舉例而言,若四環吲 D朵衍生物併有雙鍵或稠環,則 衣則順式與反式形式以及混合物 均涵蓋在本發明之範疇内。
/ k. 本發明化合物之個別立體異構體可(例如)實質上不含盆 他異構體,或可(例如)呈外消旋體形式或與所有其他或; 他所選立體異構體混合。本發明之對掌性中心可具有如由 侧C 1974推薦所定義之㈣構型。術語”鹽”、”溶劑人 物"、”醋I·、”前藥”及其類似物之使用意欲等效適用於本; 明化合物之對映異㈣、立體異構體、旋轉異構體、位置 異構體、外消旋體或前藥之鹽、溶劑合物、酯及前藥。 本發明亦涵蓋經同位素標記之本發明化合物,除一或多 個原子經原子質量或質量數與自然界中通常所發現之原子 質量或質量數不同的原子置換以外,其與本文所述之化合 物相同。該等化合物適於用作治療、診斷或研究試劑。可 併入本發明化合物中之同位素之實例包括氫、碳、氮、 氧、磷、氟及氯之同位素,分別諸如2H、3H、丨3C、“C、 15N、,8〇、17〇、3丨P、32P、35s、丨及“α。 、 某些經同位素標記之四環吲哚衍生物(例如,經士及1^ 標記之四環《衍生物)適用於化合物及/或基f組織分布 檢定。氣(亦即,3H)及碳-14(亦即,14〇同位素因其易於製 備及偵測能力而尤其較佳。此外,經諸如氘(亦即,2H)之 133976.doc -32- 200918536 二同位素取代可提供某些源於較高代謝穩定 (例如’活體内半衰期增加或劑量要求_、日 ^ nr -r λ, 日刀戏則里要衣降低)且因此在某些 °靶父佳。經同位素標記之四環吲哚衍生物一般可 藉由按照類似於下文流程及/或實例中所揭示之程序的程 序’藉由以適當經同位素標記之試劑替代未經同位素標記 之試劑來製備。 四環°引料生物及四環+朵衍生物之鹽、溶劑合物、水 合物、酯及前藥的多晶型形式意欲包括在本發明中。 下文使用以下縮寫且其具有以下含義:
ATP為5'-三磷酸腺苷;BSA為牛血清白蛋白;cDC1^ 氘化氣仿;CTP為5,-三磷酸胞苷;DABCO為1,4-二氮雜雙 環[2_2.2]辛院;dba為二亞苄基丙_ ; DME為二甲氧基乙 烧;DMF為N,N-二甲基曱醯胺;DMSO為二甲亞砜;dppf 為U1-雙(二苯膦基)二茂鐵;DTT為1,4-二硫代-蘇糖醇; EDCI為1-(3-二甲基胺基丙基)·3-乙基碳化二亞胺;EDTA 為乙二胺四乙酸;Et3N為三乙胺;EtOAc為乙酸乙酯;
GTP為5'-三磷酸烏苷;HPLC為高效液相層析;MeOH為甲 醇;TBAF為氟化四丁銨;THF為四氫呋喃;TLC為薄層層 析;TMS為三曱基矽烷基;且UTP為5'-三磷酸尿苷。 式(I)之四環吲哚衍生物 本發明提供具有下式之四環吲哚衍生物: 133976.doc • 33- 30 30200918536
及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酯及前藥,其中 X、Υ、Z、R1、R4、R5、R6、R7、R10及 R30如上文關於式 (I)化合物所定義。 在一實施例中,X為-〇-、-0CH20-、-NH-或-OCH2NH-。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0-。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S-。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NH-。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N(R9)-。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0C(R8)20-。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OC(R8)2N(R9)-。 在一實施例中,Y為=0。 在另一實施例中,Y為=NH。 在另一實施例中,Y為=NR9。 在另一實施例中,Y為=NSOR"。 在另一實施例中,Y為=NS02Rn。 在另一實施例中,Yg=NS02N(R")2。 在一實施例中,Z為-N-。 133976.doc •34- 200918536 在另一實施例中,Z為-C(R31)-。 在另一實施例中,Z為-CH-。 在另一實施例中,Z為-C(R31)且R31為鹵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Z為-CF-。 在一實施例中,X 為-Ο-、-0CH20-、-NH-或-OCH2NH-;且 Y 為=0、=NH、=N(R9)SORn、=N(R9)S〇2Rn 或 =n(r9)so2n(r")2。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0CH20-、-NH-或-OCH2NH·; Y為=〇、=NH、=N(R9)SORu、cNCRbsOjR11 或=N(R9)S02N(R")2 ; 且R11為烷基、環烷基、齒烷基或雜環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0-、-〇CH20-、-NH-或-OCH2NH-; Y 為=0、=NH、=N(R9)SOR"、sNCR^SC^R11 或=N(R9)S02N(Rn)2 ; 且R11為甲基、乙基、異丙基、環丙基或苯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 ’ X為-〇-、-〇CH2〇-、-NH-或-OCH2NH-; Y為-Ο-或=N(R9)SORn ; JLZ為-C(R31)-。 在另一實施例中,X 為 _〇、_〇ch2〇-、-NH-或-OCH2NH-; Y 為-Ο-或 sNCR^SORi1 ; Z 為-C(R31)-;且 R9 為 Η、曱基、 乙基或環丙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〇-、-〇CH20-、-ΝΗ-或-0CH2NH-; Y為-Ο-或=N(R9)SORu ; z為-C(R31)-;且 R9為 Η或甲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 ’ X為-〇-、·〇(:Η2〇-、-ΝΗ-或-OCH2NH-; 且 Z 為-C(R31)-。 在一實施例中,X 為-〇_、_〇CH2〇-、-NH-或-0CH2NH-·’ Z 為-C(R31)-;且 r^_[c(r丨2)2]r_。 133976.doc -35- 200918536 在另一實施例中,X 為-Ο-、-OCH2O-、-NH-或-〇CH2NH-; Z為-C(R31)-;且 R1 為 _CH2_、_CH2cH2_、_CH(CH士或
ο 在另實施例中 ’ X為-〇-、-0CH20-、-ΝΗ-或-OCH2NH-; ζ為-C(R31)- ; R丨為·[0(ιιι2)2]「;且…及…各自獨立地為 Η、函基或羥基。 在另實施例中,X 為-〇-、-OCH20·、-ΝΗ-或-〇CH2NH_ ;Z為-C(R31)- ; R丨為·[(:(κι2)2;μ ;且 r5&h、烷基、_〇-烷 基、環烷基、鹵基、鹵烷基、羥基、羥基烷基、_NHd_CN。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〇_、_〇CH2〇_、_NH〇CH2NH_; z為-C(R31)- ; R丨為_[C(Ri2)2]r_ ;且尺4及R5基團與其所連接 之共同碳原子一起結合形成選自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 或雜芳基之3至7員環狀基團。 在另實施例中,X為-〇-、-〇CH2〇-、-NH-或 _〇ch2NH-; z為-C(R31)· H[C(R12)U以及以團與其所連接 之共同碳原子一起結合形成選自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 或雜芳基之3至7員環狀基團。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〇_、_OCH2〇_、_nh_4_〇cH2Nh_ ; z為谓% ; 為_[c(Rl2)2]r ;且以及團與其所連接 之共同碳原子一起結合形成選自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 或雜芳基之3至7員環狀基團。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〇-、_〇CH2〇_、-NH、或_〇cH2NH_ ; 133976.doc •36- 200918536 Z 為-C(R31)· ; R1 為-[C(R 丨 2)2]r-;且 R6為 η、燒基、_〇院 基、%烧基、鹵基、鹵院基、赵基、經基烧基、或-CN。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0CH20-、-ΝΗ~或-OCH2NH -ch(ch3)-或 ;乙為_(:(1131)_ ; ΙΟ 為 _CH2-、_CH2CH2-、
且rig為芳基或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〇-、_0CH20-、-NH-或·〇(:Η2ΝΗ
V 且R1Q為苯基、萘基、d比咬基 Ζ 為 _C(R31)_ ; Ri 為 _CH2·
基。 CH2CH2-、_CtI(CH3)-或 t琳基或喹15若琳 _NH•或-〇CH2NH- 、_ch(ch3)-或 在一實施例中,X為〇_、_〇CH20-、 ;2為-(:(1131)- ; r1 為 _Ch2_、.CH2cH2-
且R10為
其中R13為H、F、BidR “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 代基’其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_CN、_ 基 _〇-炫•基、-NHS〇2-烧基、-N〇2、-C(〇)NH2、-C(0)NH· 烷基、-c(o)OH、羥基、_Nh2、-so2 烷基、_s〇2NH 烷 133976.doc -37- 200918536 基、-S-烷基、_(:Η2ΝΗ2、_Ch2〇H、_S〇2Nh2、 基、-c(0)0-烷基、_c(0)_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 為-〇-、-〇CH20-、-NH-或 _OCH2NH-; Z 為-c(R31)_ ; R丨為 _Ch2_、_CH2CH2_、-εΗ((:Η3)_ 或 ’ R為Η、烧基、-Ο -烧基、環烧基、鹵基、鹵燒 基、經基、羥基烷基、-ΝΗΖ或-CN ; R6為Η、烷基、-〇-院 基、環烧基、鹵基、鹵烧基、羥基、羥基烧基、_NH24_CN ;
其中R13為Η、F、汾或匚丨且尺“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 代基’其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_CN、鹵 基、-〇-烷基、_NHS〇2_烷基、_N〇2、_c(〇)NH2、_c(〇)NH_ 烷基、-C(0)0H、羥基、-NH2、-S〇2 烷基、_s〇2NH 烷 基、-s-烷基、_ch2NH2、_CH2〇H、_s〇2NH2、_NHc(〇)烷 基、-c(0)0-烷基、_c(〇卜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〇-、-〇CH2〇-、_ΝΗ·或 _0CH2NH_; Z為-C(R31)_ ; rU_CH2·、_Ch2CH2_、_ch(CH3)-或
R為甲基、乙基或環丙基;R6為H、ci、F或經 基;且R10為 133976.doc 200918536
其中R13為Η、F、Br或Cl且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 代基,其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i 基、-〇-烧基、-NHSO2-烧基、-N〇2、-C(〇)NH2、-C(0)NH· 烧基、-C(0)0H、經基、-NH2、-S02貌基、_s〇2nh烧
基、-S-烷基、-CH2NH2、_ch2oh、-so2NH2、_ΝΗ(::(〇)_^ 基、-c(o)o-烷基、-c(o)-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一實施例中,X及Y各自為0 ; R1為-CH2-;且Ri〇為
其中R13為Η、F、Br或C1且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 代基,其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CN、幽 基、-0-炫基、-NHS〇2-院基、-N〇2、-C(0)NH2、-C(0)NH-烧 基、-C(0)0H、經基、-NH2、-S02 烧基、_§〇2nh 院 基 ' _S_烧基、-CH2NH2、-CH2OH、_S〇2NH2、-NHC(O)· 烷基、-c(o)o-烷基、-c(o)-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 X及Y各自為Ο ; Z為-CH- ; r1為_CH2· 133976.doc -39- 200918536
其中R13為H、F、Br或Cl且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 代基,其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CN、鹵 基、〇-烷基、-NHS〇2-烷基、-N〇2、-C(〇)NH2、-C(0)NH-烧基、-C(0)0H、經基、-NH2、,S02 烧基、-s〇2NH 院 基、-S-烧基、-CH2NH2、-CH2〇H、-so2nh2、-NHC(O)-烧 基、-c(o)o-烷基、_c(〇)_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且Y為Ο。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0,Υ為0且Ζ為-C(R31)-。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〇,Y為Ο,z為-C(R31)-且R31為Η 或鹵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Υ為〇,Ζ為-C(R31)-且R31為Η 或F。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Υ為〇且Ζ為-CH-。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〇,Υ為〇且z為-C(F)-。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〇,Y為〇且ζ為-C(C1)-。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Y為〇,Z為-C(R31)-,R30在每 次出現時為Η,且R31為Η或鹵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〇,Υ為〇,Ζ為_C(F)_,且在 每次出現時為Η。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Υ為Ο,Ζ為-CH-,且R30在每 133976.doc -40· 200918536 次出現時為Η。 在一實施例中,X為Ο,Υ為Ο,Ζ為-CH-,且R30在一次 出現時為烷基且R30在另一次出現時為Η。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0,Υ為0,Ζ為-CH-,且R30在一 次出現時為甲基且R30在另一次出現時為Η。 在另一實施例中’ X為Ο,Υ為〇,Ζ為-CH-,且R30在一 次出現時為-0-伸烷基-C(0)0-H且R30在另一次出現時為 Η。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γ為〇,ζ為_CH_,R30在一次 出現時為-Ο-伸烷基-c(0)0-烷基且R30在另一次出現時為 Η。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0,Υ為0,Ζ為-C(R31)-,R”為鹵 基’且R30在每次出現時為Η。 在一實施例中,R1為一鍵或_[c(Ri2)2]r_。 在另一實施例中,R1為一鍵。 在另一實施例中,R1為_[c(Ri2)2]r_。
在另一實施例中,R1 為 _[C(R12)2]r_〇_[c(R12)2](]_。 在另一實施例中 ’ R1 為 _[C(R12)2]r_N(R9) [c(Rl2)2]q·。 在另一實施例中’ R丨為 _[c(r12)山-CH=cH_[c(Rl2^q_。 在另一實施例中,Rl為-[C(R,2)2]q-C^C-[C(R12)2]q-。 在另一實施例中,為 _[c(Rl2)2]£i_s〇2_[c(Rl2)2]q_。 在一實施例中,Rl 為 ~CH2-、-CH2CH2-、-CH(CH3)-或
ο 133976.doc -41 · 200918536 在另一實施例中 在另一實施例中 在另一實施例中 在另一實施例中 R1 為-ch2-。 R 為-CH2CH2-。 R丨為-CH(CH3)·。 R1為
〇 在一實施例中,尺1〇為H。 在另一實施例中,R1 〇為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 在另一實施例中 在另一實施例中 在另一實施例中 在另一實施例中 在另一實施例中 在另一實施例中 在另一實施例中 在另一實施例中
RlQ為環烷基。 Rl()為環烯基。 RlQ為雜環烯基 RlQ為雜芳基。 RlQ為雜環烷基 Rl°為苯基 R為π比。定基。
RlQ為喹啉基。
Rl0為芳基或雜芳基,其任一者 情況經1-4個獨立地選自以 硯 卜谷丞之基團取代:函基、 基、_n(r9)2、_CN、_N0 vn、疋 2 _S(0)2NH2、-s(o)2-鹵烷 基、-C(0)NH2、_C(0)NH_烷基、·〇Η、NHs(〇)2^ 基、-NHS(O)2·環烷基、_〇_烷基、_c(〇)NH伸烷基-環烷 基、_烷基、-S(〇)2·烷基、-S_院基或_NHS(〇)2_烷基。 在一實施例中,R1G為芳基,其可視情況經卜4個獨立地 133976.doc •42- 200918536 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烷基、-CN、-N〇2、 -n(r9)2、-s(o)2nh2、-c(o)nh2、-S(0)2-i 烷基、-C(0)NH-烷基、-NHS(0)2-烷基、-NHS(0)2-環烷基、-0-烷基、 -C(0)NH-伸烷基-環烷基、_〇h、-烷基、-S(0)2-烷基、 -S-烷基或-NHS(0)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1 G為雜芳基,其係經1 -4個獨立地選 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烷基、-N(R9)2、-CN、 -N〇2、-S(0)2NH2、-S(0)2-i 烧基、-C(0)NH2、-C(0)NH-烷基、-OH、nhs(o)2-烷基、-NHS(0)2-環烷基、-O-烷 基、-C(0)NH-伸烷基-環烷基、鹵烷基、-s(0)2-烷基、-S-烷基或-nhs(o)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1 Q為雜芳基,其係經1 _4個獨立地選 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函基、烷基、-N(R9)2或-〇-烷 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1Q為
R14
R13 R13
其中R13為F或C1且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代基,其 各自獨立地選自烧基、環烧基、CF3、-CN、鹵基、-0-烧 基、-NHS〇2-烷基、-N〇2、-C(0)NH2、-C(0)NH-烷基、 -C(0)〇H、羥基、-NH2、-S02烷基、_s〇2NH烷基、-S-烷 基、-CH2NH2、-CH2OH、-S02NH2、-NHC(O)-烷基、 133976.doc -43· 200918536 -c(o)o-烷基、-C(o)-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尺1()為 其中R13為F或C1且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代基,其 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_CN、鹵基、_〇_烧 基、-NHS〇2-烧基、-N〇2、-C(〇)NH2、-C(0)NH-烷基、 -C(0)0H、羥基、-NH2、-S02烷基、_s〇2NH烷基、-S-烷 基、-CH2NH2、-CH2OH、-S02NH2、-NHC(O)-烷基、 -c(0)0-烷基、-C(O)-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1Q為 R13
R14 其中R13為F或C1且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代基,其 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CN、鹵基、_〇-烧 基、-NHS〇2-烷基、_n〇2、-C(〇)NH2、-C(0)NH-烷基、 -C(0)0H、羥基、_NH2、-S02烷基、_s〇2NH烷基、-S-烷 基、-CH2NH2、-CH2OH、-S02NH2、-NHC(O)-烷基、 -c(o)o-烷基、_c(0)_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10為吡啶基或喹啉基,其係經1 -4個 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烷基、-N(R9)2、 133976.doc -44 - 200918536 -CN、-N〇2、-s(o)2nh2、-s(o)2-鹵烷基、-c(o)nh2、 -C(0)NH-烷基、-OH、NHS(0)2-烷基、-NHS(0)2-環烷 基、-〇-烷基、-C(0)NH-伸烷基-環烷基、_烷基、-s(0)2-烷基、-S-烷基或-nhs(o)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1Q為吡啶基或喹啉基,其係經1-4個 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烷基、_N(R9)2 或-〇-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1 Q為吡啶基,其係經1 -4個獨立地選 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烷基、-N(R9)2、-CN、 -N〇2、-S(0)2NH2、-S(0)2-i 烧基、-C(0)NH2、-C(0)NH-烷基、-OH、NHS(0)2-烷基、-NHS(0)2-環烷基、-〇_ 烷 基、-C(0)NH-伸烷基-環烷基、鹵烷基、_S(0)2_烷基、_s_ 烷基或-NHS(0)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10為》比咬基,其係經1 _4個獨立地選 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烷基、-N(R9)2或_〇_烷 基。 在一實施例中’ R10為吡啶基,其係經_N(R9)2基團取 代。 在另一實施例中,R10為吡啶基,其係經·ΝΗ2基團取 代。 在另一實施例中,R10為
133976.doc -45 - 200918536 在另一實施例中,R 0為喹琳基,其係經丨_ 3個獨立地選 自C1及F之基團取代。 在另一實施例中,R1G為 ο 在一實施例中,R1G為苯基,其可視情況經1_4個獨立地 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烷基、-CN、_n〇2、 _n(r9)2、-s(o)2nh2、-c(o)nh2、-s(0)2·鹵烷基、 -C(0)NH-烷基、-NHS(0)2-烷基、-NHS(0)2-環烷基、_〇_ 炫《基、-C(0)NH -伸烧基-環烧基、_〇h、_烧基、_s(〇)2_ 烷基、-S-烷基或-nhs(o)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10為苯基,其係經一個F原子取代且 可進一步且視情況經1 - 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 代:鹵基、烧基、-cn、_n〇2、-n(r9)2、-S(0)2NH2、-C(0)NH2、 -S(0)2-鹵烧基、-C(0)NH-烧基、-NHS(0)2·烧基、-NHS(0)2-環烷基、-O-烷基、-C(0)NH-伸烷基-環烷基、-〇H、鹵烷 基、-S(0)2-烷基、-S-烷基或-NHS(0)2-烷基。 在一實施例中,R1Q為苯基,其係經兩個F原子取代且可 進一步且視情況經1 - 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 代:鹵基、烷基、-CN、_N02、-N(R9)2、-S(0)2NH2、 -C(0)NH2、-S(0)2-鹵烷基、-C(0)NH-烷基、-NHS(0)2-烷 基、-NHS(0)2-環烷基、-O-烷基、-C(0)NH-伸烷基-環烷 基、-OH、鹵烷基、-S(0)2-烷基、-S-烷基或-NHS(0)2-烷 133976.doc -46- 200918536 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1Q為笨基,其係經1 -2個獨立地選自 鹵基及-N〇2之基團取代。 在另一實施例中’ R1G為苯基’其係經1 _2個獨立地選自 F及-N〇2之基團取代。 在另一實施例中,-R1G為 c 其中R表示至多2個可選之其他苯基取代基,其各自獨立地 選自鹵基、-0-烷基、烷基、_CF3、-CN、_NHS02-烷基、 -N〇2、Τ(0)ΝΗ2、-C(0)0H、_nh2、_s〇2_烷基、_s〇2NH 烷基、-S-烧基、-CH2NH2、-S02NH2、-NHC(O)-院基、 -c(o)o-烷基、-c(0)-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10為
N〇2 在一實施例中 R1 為-CH2-、_CH2CH2-、-ch(ch3)-或
且R為芳基或雜芳基,其任一者可視情況經卜斗 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函基、烷基、.9)2、 N〇2 -S(0)2NH2、-s(0)2-齒烧基、_C(0)NH2、 133976.doc •47- 200918536 -C(0)NH-烷基、-OH、NHS(0)2-烷基、-NHS(0)2-環烷 基、-O-烷基、-C(0)NH-伸烷基-環烷基、鹵烷基、-S(0)2-烷基、-S-烷基或-nhs(o)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1 為-CH2-、-CH2CH2-、-CH(CH3)-或 Λ ,且R1 G為芳基,其可視情況經1 -4個獨立地選自以 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烷基、-CN、-N02、-N(R9)2、 -S(0)2NH2、-C(0)NH2、-S(0)2-鹵烷基、-C(0)NH-烷基、 -NHS(0)2-烷基、-NHS(0)2-環烷基、-O-烷基、-C(〇)NH-伸烷基-環烷基、-OH、鹵烷基、-S(0)2-烷基、-S-烷基或 -NHS(0)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1 為-CH2-、-CH2CH2-、-CH(CH3)-或 ΛΧ. X ,且R1Q為雜芳基,其係經1-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 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烷基、-N(R9)2、-CN、-N〇2、 -S(0)2NH2、-S(0)2-鹵烷基、-C(0)NH2、-C(0)NH-烷基、 -OH、NHS(0)2-烷基、-NHS(0)2-環烷基、-O-烷基、 -C(0)NH-伸烷基-環烷基、_烷基、-S(0)2-烷基、-S-烷基 或-NHS(0)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1 為-CH2-、-CH2CH2-、-CH(CH3)-或
且R1Q為雜芳基,其係經1-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 133976.doc -48- 200918536
-CH2CH2-、-CH(CH3)-或
,且R10為
其中R匕為F或Cl且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代基,其 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 基、-NHS02-烷基、-N02、-C(| 、极規暴、CF3、-CN、鹵基、-〇-烧 -Ν02、-C(〇)NH2、-C(0)NH-烷基、 -C(0)0H、羥基、-NH2、-S02烷基、_s〇2nh烷基、-S-烷 -NHC(O)-烷基、 基、-CH2NH2、-CH2OH、-so2nh2、 -c(o)o-烷基、-c(0)-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 ’ R1 為-CH2-、-CH2CH2-、-CH(CH3)-或
且R〗G為苯基,其可視情況經1 -4個獨立地選自以 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齒基、烧基、-CN、-N02、-N<R_9;h、 -S(0)2NH2、-C(0)NH2、-S(0)2-i 烷基、_c(0)NH-烷基、 -NHS(0)2-烷基、-NHS(0)2-環烷基、-〇·烷基、_C(0)NH_ 伸院基-環烧基、-OH、鹵烧基、-S(0)2-烧基、-S-烧基或 -NHS(0)2-烷基。 133976.doc 49- 200918536 在一實施例中,R1為-CH2-,且R1G為芳基或雜芳基,其 任一者可視情況經1 - 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 代:鹵基、烧基、-N(R9)2、-CN、-N〇2、-S(0)2NH2、 -s(0)2 -鹵烷基、-C(0)NH2、-C(0)NH-烷基、-OH、 NHS(0)2-烧基、-NHS(0)2-環院基、-O-院基、-C(〇)NH-伸 烷基-環烷基、_烷基、-s(o)2-烧基、-S-烷基或-NHS(0)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 W為-CH2- ’且R10為芳基,其可視情 況經1 - 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烷 基、-CN、-N〇2、-N(R9)2、-s(o)2nh2、-c(o)nh2、 -S(0)2-ii 烷基、-(^〇)νη-烷基、-NHS(0)2-烷基、 -NHS(0)2-環烧基、_〇_院基、_c(〇)NH_伸烷基·環烷基、 -OH、鹵烷基、_s(0)2-烷基、-S-院基或-nhs(o)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 R1為_CH2-,且RW為雜芳基,其係經 1 -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烷基、 _N(R9)2、-CN、_n〇2、_S(0)2NH2、4(0)2^ 烧基、 -C(0)NH2、-C(〇)NH_ 烷基、-〇H、nhs(0)2-烷基、 -NHS(O)2-環烷基、烷基、_c(〇)NH_伸烷基-環烷基、 鹵烷基、-s(o)2_烷基、_s_烷基或_NHS(〇)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l為-CH2-,且R10為雜芳基,其係經 1-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烷基、 -N(R9)2 或-〇-燒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丨為_ch2_,且Rl0為 133976.doc -50- 200918536
其中R13為F或Cl且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代基,其 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CN、鹵基、-〇-烷 基、-NHS〇2-烧基、·ν〇2、-C(〇)NH2、-C(0)NH-烷基、 -C(0)0H、羥基、-NH2、-S02烷基、_S〇2NH烷基、_s_烷 f 基、-CH2NH2、-CH2OH、-S02NH2、-NHC(O)·烷基、 -c(o)〇-烷基、-c(o)-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1為-CH2-,且Rio為
其中R13為F或C1且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代基,其 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_CN、鹵基、_〇-烷 《 基、-NHS〇2-烧基、-N〇2、-c(o)nh2、 -C(0)0H、羥基、-NH2、-S02烷基、-s 基、-CH2NH2、-CH2OH、-so2nh,、 2、-C(0)NH-烷基、 -C(0)0H、羥基、-NH2、-S02烷基、-S〇2NH烷基、-S-烷 基、-CH2NH2、-CH2OH、-S02NH2、-NHC(O)-烧基、 -c(0)0-烷基、_c(0)_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1為-CH2-,且R10為
133976.doc • 51 200918536 其中1^3為?或Cl且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代基,其 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CN、函基、-0-院 基、-NHS〇2-院基、-N〇2、-C(〇)NH2、-C(0)NH-烧基、 -c(o)oh、羥基、-NH2、-S〇2烷基、_s〇2NH烷基、-S-烷 基、-CH2NH2、-CH2〇H、-S02NH2、-NHC(O)-炫基、 -c(o)o-烷基、-c(o)-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1為-CH2·,且rW為吡啶基或喹啉 基,其係經1-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 基、烷基、-N(R9)2、-CN、-N〇2、-S(〇)2NH2、-S(0)2-鹵 烷基、-C(0)NH2、-C(0)NH-烷基、-OH、NHS(0)2-烷 基、_NHS(0)2·環烷基、-O-烷基、-C(0)NH-伸烷基-環烷 基、il烷基、-s(o)2-烷基、-S-烷基或_nhs(o)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1為-CHy,且R10為吡啶基或喹啉 基,其係經1 -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 基、烷基、-N(R9)2或-0-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1為-CH2-,且R10為吡啶基,其係經 1-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烧基、 -n(r9)2、-cn、-no2、-S(0)2NH2、-S(0)2-i 烷基、 -C(0)NH2、-C(0)NH-院基、-OH、NHS(0)2-烷基、 -NHS(0)2-環烷基、-O-烷基、_C(0)NH-伸烷基-環烷基、 鹵烷基、-s(o)2-烷基、-S-烷基或-NHS(0)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1為-CH2-,且R10為吡啶基,其係經 1 - 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i基、烷基、 -N(R9)2 或-0-烷基。 133976.doc -52- 200918536 且R為吡啶基’其係經 在一實施例中,R1為_CH2 -N(R9)2基團取代。 在另一實施例中 -nh2基團取代。 在另一實施例中
Rl 為-CH2- 其係經
( 其係經 在另一實施例中,R1為-CH2·,且尺⑺為喹啉基 1-3個獨立地選自C1及F之基團取代。 在另一實施例中,R1為_CH2-,且R10為
N, CI 在一實施例中,R1為-CH2-,且為苯基,其可視情況 經1 -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烷基、 -CN、-no2、-N(R9)2、-S(〇)2NH2、-c(o)nh2、-s(0)2-鹵 烷基、-C(0)NH-烷基、-NHS(0)2-烷基、-NHS(0)2-環烷 基、-O-烧基、-C(0)NH-伸烷基-環烷基、-〇H、_烷基、 •S(0)2-烷基、-S-烷基或-NHS(0)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1為-CH2-,且R10為苯基,其係經一 個F原子取代且可進一步且視情況經ι_3個獨立地選自以下 各基之基團取代:函基、烷基、_CN、-N〇2、-N(R9)2、 _s(o)2nh2、-C(〇)NH2、-s(o)2-i 烧基、-c(o)nh-烷基、 133976.doc -53- 200918536 -NHS(0)2-烷基、-NHS(0)2-環烷基、-Ο-烷基、-C(0)NH-伸烷基-環烷基、-OH、函烷基、-S(0)2-烷基、-S-烷基或 -nhs(o)2-烷基。 在一實施例中,R1為-CH2-,且R1G為苯基,其係經兩個 F原子取代且可進一步且視情況經1 -2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 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烷基、-CN、·Ν02、-N(R9)2、 -S(0)2NH2、-C(0)NH2、-S(0)2-_ 烷基、-C(0)NH-烷基、 -NHS(0)2-烷基、-NHS(0)2-環烷基、-O-烷基、-C(0)NH-伸烷基-環烷基、-OH、鹵烷基、-S(0)2-烷基、-S-烷基或 -NHS(0)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1為-CH2-,且R1G為苯基,其係經1-2 個獨立地選自鹵基及-N〇2之基團取代。 在另一實施例中,R1為-CH2-,且R1Q為苯基,其係經1-2 個獨立地選自F及-N〇2之基團取代。 在另一實施例中,R1為-CH2-,且R1Q為 "0-' 其中R表示至多2個可選之其他苯基取代基,其各自獨立地 選自鹵基、烷基、烷基、-CF3、-CN、-NHS02-烷基、 -no2、-c(o)nh2、-c(o)oh、-nh2、-s〇2-烷基、-so2nh-烷基、-S-烷基、-CH2NH2、-S02NH2、-NHC(O)-烷基、 -c(o)o-烷基、-c(o)-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133976.doc -54 - 200918536 在另一實施例中,R〗為{Η”,且Rl0為
在一實施例中,-R^Rio為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 齒烷基 其中苄基之苯基部 分 在另一實施例中,-RLrIO為苄基, 係經1或2個氟原子取代。
在另一實施例中,-R】-R丨0 A羊A,甘tb纪:.. 八馬苄基,其中苄基之苯基部分 係經一個氟原子及一個硝基取代。 在另一實施例中,-R^R10為{出-環烷基。 在一實施例中,R4、R5、R6及R7係各自獨立地選自H、 鹵基、-0-烧基、烧基或鹵烧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4、R5、R6及R7係各自獨立地選自 Η、F、cn、Br、-〇-曱基、甲基、乙基或-cf3。 在另一實施例中,R4為Η。 在另一實施例中,R4為F。 在一實施例中,R5為鹵基、烷基或鹵烷基。 在一實施例中,R5為F、Cl、Br、-Ο-曱基、曱基、乙基 或-CF3。 在另一實施例中’ R5為Η。 在另一實施例中,R5為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5為曱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5為乙基。 133976.doc -55- 200918536 在另一實施例中,R5為鹵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5為F。 在另一實施例中,R5為鹵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5為-CF3。 在另一實施例中,R6為Η。 在另一實施例中,R6為Η、鹵基或_〇_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R6為F。 在另一實施例中,R6為甲氧基。 ( 在另一實施例中,R7為Η。 在另一實施例中,R4及R7各自為Η。 在另一實施例中’ R4、R6及R7各自為Η。 在另一實施例中,R4、R5、R6&R7各自為η。 在另一實施例中,R4、R6及R7各自為H且R5不為Η。 在一實施例中’R5係選自Η、鹵基、_〇_烷基、烷基或鹵 烷基且R4、R6及R7各自為Η。 在一實施例中,尺係選自?、(^1、31<、__〇_曱基、曱基、 I 乙基或-CF3且R4、R6及R7各自為Η。 在一實施例中,R5係選自f、曱基、乙基或_CF3&r4、 R6及R7各自為Η。 在另一實施例中,R5為烷基且R4、R6及R7各自為Η。 在另一實施例中,R5為甲基且R4、R6及R7各自為Η。 在另一實施例中’ R5為乙基且R4、R6及R7各自為Η。 在另一實施例中,R5為-CF3且R4、R6&R7各自為Η。 在另一實施例中,R5為鹵基且R4、R6及R7各自為Η。 I33976.doc -56- 200918536 在另一實施例中 在另一實施例中 且R6及R7各自為H。 在另一實施例中 且R6及R7各自為H。 R5為F且R4、R6&r7各自為H。 R5為烷基,R6為H、鹵基或-〇_烷基, R5為乙基,R6為H、鹵基或_〇_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 及R7各自為Η。 X ' Υ ' R1 > R10 f 在一實施例 >,&為 〇 ; γ為 〇 ; Rl 為 _CH2_、_cH2CH2_ ch(ch3).或,且r10為芳基或雜芳基,其任-者 可視情況經1-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 基、烷基、-N(R9)2、-CN、-N02、-S(〇)2NH2、-S(0)2-鹵 烷基、-C(0)NH2、-C(0)NH-烷基、_〇H、NHS(〇)2_ 烷 基、-NHS(0)2-環烷基、_〇_烷基、_c(〇)NH_伸烷基-環烷 基、齒烧基、-S(0)2-烧基、-S-烧基或-NHS(0)2-烧基。
R5為乙基,R6為H、F或甲氧基,且R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〇 ; γ為◦ ; Ri為_CH2_、_ch2CH2-、 、-CH(CH3)-或:且R1G為芳基,其可視情況經1-4個 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烷基、_CN、 -N02、-n(r9)2、-s(o)2NH2、-c(o)nh2、-s(0)2-函烷基、 C(0)NH_烷基、-NHS(0)2-烷基、-NHS(〇)2-環烷基、-Ο-烧基、-C(0)NH -伸烧基-環烧基、·〇Η、鹵烧基、-S(0)2-烷基、-s-烷基或-nhs(o)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R1為-ch2-、-ch2ch2- I33976.doc -57- 200918536 且R1G為雜芳基,其係經1_4個獨立 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烷基、_N(R9h、 -CN、·Ν02、·8(0)2ΝΗ2、_s(〇)2_ 鹵烷基、_c(〇)NH2、 -C(0)NH-烷基、_〇H ' NHS(〇)2 烷基 ' nhs(〇)2 環烷 基…〇-烧基、-C(〇)NH-伸烷基_環烷基、鹵烷基、-S(0)2-烷基、-S-烷基或-NHS(0)2-烷基。 \ 、-CH(CH3)-或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〇 ; Y為〇 ; R1為_CH _CH CH 、-CH(CH3)-或& ;且為雜芳基,其係經i_4個獨立 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烧基、_N(R9)2或 烧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Y為〇 ; 為、{Η2(:Η2· -ch(ch3)-或入;且尺10為
其中R13為F或C1且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代基,其 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烧基、CF3、-CN、鹵基、-Ο-烷 基、-NHS02-烷基、-N〇2、-C(0)NH2、-C(0)NH-烷基、 -C(0)OH、羥基、-NH2、-S02烷基、_s〇2NH烷基、-S-烷 基、-CH2NH2、-CH2OH、-S02NH2、-NHC(O)-烷基、 -c(o)o-烷基、-C(O)-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133976.doc -58- 200918536 在另一實施為〇; 丫為〇; R、_CH2…_CH2CH广 、-CH(CH3)-或& ,·且尺丨。為苯基,其可視情況經卜4個 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烷基、_CN、 -no2、-N(R9)2、_s(〇)2NH2、_C(0)NH2、_s(〇)2__ 烷基、 -C(0)NH-烧基、_NHS(〇)2_烷基、_NHS(〇)2 環烷基、_〇_ 烧基、-C(0)NH-伸烷基-環烷基、-〇H、鹵烷基、-s(〇)2_ 烷基、-S-烷基或-NHS(0)2-烷基。 在一實施例中,X為〇 ; γ為〇 ; R丨為_CH2_ ;且Ri〇為芳 基或雜芳基,其任一者可視情況經1 _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 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烷基、-N(R9)2、_CN、-NO$、 -S(0)2NH2、-S(0)2-_ 院基、-C(0)NH2、-C(0)NH-院基、 -OH、NHS(0)2-烷基、-NHS(0)2-環烷基、-〇·烷基、 -C(0)NH-伸院基-環烧基、_烧基、-S(0)2-烧基、_S-烧基 或-nhs(o)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 X為Ο ; Y為〇 ; R1為_CH2·;且r〗〇為 芳基’其可視情況經1 -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 代:鹵基、烧基、-CN、-N〇2、-N(R9)2、-S(〇)2NH2、 -C(0)NH2、-S(〇)2-函烧基、-C(0)NH-烧基、-NHS(0)2-燒 基、-NHS(0)2_環烷基、-〇-烷基、-C(0)NH-伸烷基-環烷 基、-OH、鹵烷基、-S(0)2-烷基、-S-烷基或-NHS(0)2-燒 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〇 ; Y為〇 ; R1為-CH2-;且R〗0為 雜芳基,其係經1 -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 133976.doc -59- 200918536 鹵基、烷基、_n(r9)2、-CN、_no2、-s(o)2nh2、-s(o)2_ 鹵烷基、-C(0)NH2、-C(0)NH-烷基、-OH、NHS(0)2-貌 基、-NHS(0)2-環烷基、-O-烷基、-C(0)NH-伸烷基-環燒 基、齒烧基、-S(0)2-炫基、-S-烧基或-NHS(0)2_烧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R1為-CH2-;且R10為 雜芳基,其係經1 -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 鹵基、烷基、-N(R9)2或-0-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R1為-CH2-;且R10為
其中R13為F或C1且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代基,其 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CN、函基、-0-燒 基、-NHS〇2-烧基、-N〇2、-C(0)NH2、-C(0)NH-烧基、 -C(0)OH、羥基、-NH2、-S02烷基、_s〇2NH烷基、-S-燒 基、-CH2NH2、-ch2oh、-so2nh2、_NHC(0)-烷基、 -c(o)o-烷基、-c(0)-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R1為_CH2-;且R10為
其中R13為F或C1且1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代基, 133976.doc -60- 200918536 其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cn、鹵基、-〇_ 烷基、-NHS02-烷基、-N〇2、-C(0)NH2、-C(0)NH-烷 基、-C(0)〇h、羥基、-NH2、-so2烷基、-S〇2NH烷基、 -S-烷基、-CH2NH2、-CH2OH、-S02NH2、-NHC(O)-烷 基、-C(0)〇-烷基、_c(0)_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R丨為_CH2_ ;且Rio為
其中R13為F或Cl且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代基,其 各自獨立地選自烧基、環烧基、CF3、-CN、鹵基、-〇-烧
-C(0)0-烷基、-C(O)-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R1為-CH2-;且R10為 0比啶基或喹琳基,其係經1 -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 團取代:i 基、烷基、-N(R9)2、-CN、_no2、-s(o)2nh2、 -S(0)2-ii 烷基、-C(0)NH2、-C(〇)NH-烷基、-OH、 nhs(o)2-烷基、-nhs(o)2-環烷基、-o-烷基、_C(0)NH-伸 烷基-環烷基、鹵烷基、-S(〇)2-烷基、-s-烷基或-nhs(o)2、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0 ; 丫為〇 ; R1為-CH2-;且R10為 133976.doc -61 - 200918536 °比咬基或啥琳基,其係經1 -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 團取代:函基、烷基、-N(R9)2或-0-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R1為-CH2-;且R10為 吡啶基,其係經1 -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 鹵基、院基、-N(R9)2、-CN、-N〇2、-S(0)2NH2、-S(0)2_ 鹵烷基、-C(0)NH2、-C(0)NH-烷基、-OH、NHS(0)2-烧 基、-NHS(0)2_環烧基、-O-烧基、-C(0)NH-伸院基-環院 基、_烧基、-S(0)2-烧基、-S-烧基或-NHS(0)2-院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R1為_CH2-;且Ri〇為 吡啶基,其係經1 -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 鹵基、烧基、-N(r9)2或-〇-烧基。 在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R1為-CH2-;且R10為町匕 啶基,其係經-N(R9)2基團取代。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〇 ; R1為-CH2-;且R10為 °比啶基,其係經-nh2基團取代。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〇 ; R1為-CH2-;且R10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0 ; R1為-CH2-;且Rio為 喹啉基,其係經1-3個獨立地選自C1及F之基團取代。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〇 ; R1為-CH2-;且R10為 〇 133976.doc -62· 200918536 在一實施例中’ X為Ο ; Y為Ο ; R1為-CH2-;且Rio為苯 基’其可視情況經1 - 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 代:鹵基、烷基、-CN、-N〇2、-N(R9)2、_S(0)2NH2、 -C(0)NH2、-S(0)2-i 烷基、-C(0)NH-烷基、-NHS(0)2-烷 基、-NHS(0)2-環烷基、-〇-烷基、-C(〇)NH-伸烷基-環烷 基、-OH、齒烷基、-S(0)2-烷基、-S-烷基或-NHS(0)2-烷 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〇 ; R1為-CH2-;且R10為 苯基,其係經一個F原子取代且可進一步且視情況經1 _3個 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烧基、_CN、 -N02、-N(R9)2、-s(o)2nh2、-c(o)nh2、-s(o)2-函烷基、 -C(0)NH-烷基、-NHS(0)2-烷基、-NHS(0)2-環烷基、-〇· 烷基、-C(0)NH-伸烷基-環烷基、-〇H、_烷基、-S(0)2-烷基、-S-烷基或-NHS(0)2-烷基。 在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R1為-CH2-;且R10為笨 基,其係經兩個F原子取代且可進一步且視情況經1 _ 2個獨 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函基、烷基、-CN、 -N02、-N(R9)2、-S(0)2NH2、·<:(ο)νη2、-s(0)2-鹵烷基、 -C(0)NH-烷基、-NHS(0)2-烷基、-NHS(〇)2·環烷基、-〇_ 烷基、-C(0)NH-伸烷基-環烷基、-OH、鹵烷基、-S(0)2-烷基、-S-烷基或-nhs(o)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R1為-CH2-;且R10為 苯基,其係經1-2個獨立地選自鹵基及-N〇2之基團取代。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R1為-CH2-;且R10為 133976.doc -63- 200918536 苯基,其係經1-2個獨立地選自F及-N〇2之基團取代。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R1為-CH2-;且R1Q為
其中R13為F或C1且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代基,其 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CN、鹵基、-Ο-烷 f ' 基、-NHS〇2-烷基、-N〇2、-C(0)NH2、-C(0)NH-烷基、 -C(0)0H、羥基、-NH2、-S02烷基、-S02NH烷基、-S-烷 基、-CH2NH2、-CH2OH、-S02NH2、-NHC(O)-烷基、 -c(o)o-烷基、-c(o)-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R1為-CH2-;且R10為 人丨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R1為-CH2-;且R10為
其中R表示至多2個可選之其他苯基取代基,其各自獨立地 選自鹵基、-〇-烷基、烷基、-CF3、-CN、-NHS02-烷基、 -no2、-c(o)nh2、-c(o)oh、-nh2、-so2-烷基、-so2nh- 133976.doc -64- 200918536 烷基、-S-烷基、-CH2NH2、_S02NH2、_NHC(〇)-烷基、 -c(0)0-烷基、-C(0)-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Ri為-CH2_ ;且!^1〇為
在一實施例中,X為〇 ; Y為〇 ; R1為_CH2_、_CH2CH2 ;R5為烷基;且R1g為芳基或雜芳 基’其任一者可視情況經1 -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 團取代:鹵基、烷基、-N(R9)2、-CN、-N02、-S(0)2NH2、 -s(0)2 -鹵烷基、-C(0)NH2、-C(0)NH-烷基、-OH、 NHS(0)2-烧基、-NHS(0)2-環烧基、-O-烧基、-C(0)NH-伸 烷基-環烷基、鹵烷基、-S(0)2-烷基、-S-烷基或-nhs(o)2-烧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〇 ; R1為-CH2-、-CH2CH2-、-CH(CH3)-或; R5為烷基;且r1g為芳基,其可視 情況經1 -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函基、烷 基、-CN、-N〇2、-N(R9)2、-s(o)2nh2、-c(o)nh2、 -S(0)2-鹵烷基、-C(0)NH-烷基、-NHS(0)2-烷基、 -NHS(0)2-環烷基、-〇-烷基、-C(0)NH-伸烷基-環烷基、 -OH、鹵烷基、-S(0)2-烷基、-S-烷基或-NHS(0)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〇 ; R1為-CH2-、-CH2CH2- 133976.doc -65 - 200918536 R5為烷基;且R1G為雜芳基,其係 經1 -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_基、烷基、 -N(R9)2、-CN、-N〇2、-s(0)2nh2、-s(o)2-!i 烷基、_C(0)Nh2、 -C(0)NH-烷基、_〇h、NHS(0)2-烷基、_NHS(0)2_環烷 基、-〇-烷基、-C(0)NH-伸烷基-環烷基、画烷基、_S(0)2_ 烷基、-S-烷基或-NHS(0)2-烷基。 ( 在一實施例中’ X為Ο ; Y為〇 ; R1為_CH2_ ;尺5為烷基; 且R為芳基或雜芳基’其任一者可視情況經1 _4個獨立地 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院基、-N(R9)2、-CN、 -N〇2、-S(0)2NH2、-s(0)2-i 烧基、-c(o)nh2、-C(0)NH- 烷基、-OH、NHS(0)2-烷基、-NHS(0)2-環烷基、-〇-烷 基、-C(0)NH-伸院基-環院基、幽院基、_s(〇)2_炫基、_s_ 烧基或-NHS(0)2-烧基。 / \ 、-CH(CH3)-或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〇 ; R1為_CH2- ; R5為烷 基;且R1G為芳基,其可視情況經1 · 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 基之基團取代:_基、烷基、-CN、-N〇2、-N(R9)2、 -S(0)2NH2、-C(0)NH2、_S(0)2-_ 烷基、-C(0)NH-烷基、 -NHS(0)2-烷基、-NHS(0)2-環烷基、-O-烷基、-C(0)NH-伸烷基-環烷基、-OH、鹵烷基、-S(0)2-烷基、-S-烷基或 -NHS(0)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R1為-CH2- ; R5為烷 基;且R1 G為雜芳基,其係經1 -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 基團取代:鹵基、烷基、-N(R9)2、-CN、-N〇2、-S(0)2NH2、 133976.doc -66- 200918536 _S(0)2-li 烷基、-C(0)NH2、-C(〇)NH-烷基、-OH、 NHS(0)2-烷基、-NHS(0)2-環烷基、-〇_烷基、-C(0)NH-伸 烷基-環烷基、_烷基、-S(0)2-烷基、-s-烷基或-NHS(0)2-烧基。 在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R1為-CH2- ; R5為烷基; 且R1 G為苯基,其可視情況經1 -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 基團取代:鹵基、烧基、-CN、-N〇2、-N(R9;)2、-S(0)2NH2、 -C(0)NH2、-S(0)2-鹵烷基、-C(0)NH-烷基、-NHS(0)2-烷 基、-NHS(O)2·環烷基、_〇-烷基、_c(0)NH-伸烷基-環烷 基、-OH、鹵烷基、-S(0)2-烷基、-S·烷基或-NHS(0)2-烷 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0 ; R1為_CH2- ; R5為烷 基;且R1Q為
其中R13為F或C1且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代基,其 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CN、鹵基、-Ο-烧
-c(o)o-烷基、-C(O)-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〇 ; Y為〇 ; R1為_CH2- ; R5為烷 133976.doc -67- 200918536 基;且R10為 Ν' 'Cl R1 為-CH2- ; R5 為烷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γ為ο; 基;且r1q為
/ 其中R表示至多2個可選之其他苯基取代基,其各自獨立地 選自鹵基、-0-烷基、烷基、-CF3、-CN、-NHS02-烷基、 -no2、-c(o)nh2、-C(0)0H、-nh2、-so2-烷基、-so2nh- 烷基、-S-烷基、-CH2NH2、-S02NH2、-NHC(〇)-烷基、 -c(o)o-烷基、-C(0)-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R1為-CH2- ; R5為烷
在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R1為-CH2- ; R5為乙基; 且R10為苯基,其可視情況經1 -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 基團取代:i| 基、烷基、-CN、-N〇2、-N(R9)2、-S(0)2NH2、 -C(0)NH2、-S(0)2-鹵烷基、-C(0)NH-烷基、-NHS(0)2-烷 基、-NHS(0)2-環烷基、-O-烷基、-C(0)NH-伸烷基-環烷 基、-OH、鹵烷基、-S(0)2-烷基、-S-烷基或-NHS(0)2-烷 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0 ; R1為-CH2- ; R5為乙 基;且R1Q為 133976.doc -68- 200918536
其中R13為F或Cl且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代基,其 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CN、鹵基、-0-烷 基、-NHS〇2-烷基、-N〇2、-C(0)NH2、-C(0)NH-烷基、 -C(0)0H、羥基、-NH2、-S02烷基、-S02NH烷基、-S-烷 基、-CH2NH2、-CH2OH、-S02NH2、-NHC(O)-烷基、 -c(o)o-烷基、-c(o)-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R1為-CH2- ; R5為乙 基;且R1G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R1為-CH2- ; R5為乙 基;且r1q為
其中R表示至多2個可選之其他苯基取代基,其各自獨立地 選自鹵基、-〇-烷基、烷基、-CF3、-CN、-NHS02-烷基、 -no2、-c(o)nh2、-c(o)oh、-nh2、-so2-烷基、-so2nh-烷基、-S-烷基、-CH2NH2、-S02NH2、-NHC(O)-烷基、 -c(o)o-烷基、-c(o)-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133976.doc -69- 200918536
在另一實施例中’ X為〇 ; γ為〇 ; R1為_CH2_ ; R5為乙 基;且R10為
在一實施例中’ X為〇 ; γ為〇 ; z為_CH_ ; Ri為_CH -CH2CH2-、-CH(CH3)-或 A ; R5 為烷基;且 R10 為芳基 或雜芳基,其任一者可視情況經1 -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 基之基團取代.鹵基、院基、-N(R9)2、-CN、-N02、 -S(0)2NH2、-S(0)2-鹵烷基、_c(〇)NH2、-C(0)NH-烷基、 -OH、NHS(0)2-烷基、-NHS(0)2-環烷基、-〇-烷基、 -C(0)NH-伸烧基-環烷基、函烷基、-S(0)2-烷基、-S-烷基 或-NHS(0)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Z為-CH- ; R1為-CH2--ch2ch2-、-ch(ch3)-或 A ;R5為烷基;且Rio為芳 基,其可視情況經1 - 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
代:i 基、烷基、-cn、-no2、-n(r9)2、-s(o)2nh2、 -C(0)NH2、-S(0)2-_ 烷基、-C(0)NH-烷基、-NHS(0)2-烷 基、-NHS(0)2-環烷基、-O-烷基、-C(0)NH-伸烷基-環烷 基、-OH、鹵烷基、-S(0)2-烷基、-S-烷基或-NHS(0)2-烷 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Y為Ο; Z為-CH- ; R1為-CH:
-CH2CH2-、-ch(ch3)-或 ;R5為烷基;且R1G為雜 芳基,其係經1-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 133976.doc -70- 200918536 基、烷基、-N(R9)2、-CN、-no2、-s(o)2nh2、-s(o)2-鹵 烷基、-C(0)NH2、-C(0)NH-烷基、-OH、NHS(0)2-烷 基、-NHS(0)2-環烷基、-O-烷基、-C(0)NH-伸烷基-環烷 基、鹵烷基、-s(o)2-烷基、-S-烷基或-nhs(o)2-烷基。 在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Z為-CH- ; R1為-CH2-; R5為烷基;且R1Q為芳基或雜芳基,其任一者可視情況經Ια個獨立 地選自 以下各基之基 團取代 : 鹵基、 烷基、 -N(R9)2 、 -CN、-no2、-s(o)2nh2、-s(o)2-鹵烷基、-c(o)nh2、 -C(0)NH-烷基、-OH、NHS(0)2-烷基、-NHS(0)2-環烷 基、-O-烷基、-C(0)NH-伸烷基-環烷基、ii烷基、-S(0)2-烷基、-S-烷基或-nhs(o)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Z為-CH- ; R1為-CH2-;R5為烷基;且R1g為芳基,其可視情況經1-4個獨立地選 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烷基、-CN、-Neb、-N(R9)2、 -S(0)2NH2、-C(0)NH2、-S(0)2-鹵烷基、-C(0)NH-烷基、 -NHS(0)2-烷基、-NHS(0)2-環烷基、-O-烷基、-C(0)NH-伸烷基-環烷基、-OH、鹵烷基、-S(0)2-烷基、-S-烷基或 -NHS(0)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Z為-CH- ; R1為-CH2-;R5為烷基;且R1g為雜芳基,其係經1-4個獨立地選自以 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烷基、-N(R9)2、-CN、-N02、 -S(0)2NH2、-S(0)2-鹵烷基、-C(0)NH2、-C(0)NH-烷基、 -OH、NHS(0)2-烷基、-NHS(0)2-環烷基、-O-烷基、 -C(0)NH-伸烷基-環烷基、i烷基、-s(o)2-烷基、-S-烷基 133976.doc -71 - 200918536 或-nhs(o)2-烷基。 在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Z為-CH- ; R1為-CH2-; R5為烷基;且R1G為苯基,其可視情況經1-4個獨立地選自 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烷基、-CN、-N〇2、-N(R9)2、 -S(0)2NH2、-C(0)NH2、-S(0)2-鹵烷基、-C(0)NH-烷基、 -NHS(0)2-烷基、-NHS(0)2-環烷基、-〇烷基、-C(0)NH-伸烷基-環烷基、-OH、鹵烷基、-S(0)2-烷基、-S-烷基或 -nhs(o)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Z為-CH- ; R1為-CH2-;R5為烷基;且R10為 R13
R14 其中R13為F或C1且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代基,其 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CN、鹵基、-〇_烷 基、-NHS〇2-烷基、-N〇2、-C(0)NH2、-C(0)NH-烷基、 -C(0)〇H、羥基、-NH2、-S02烷基、-S02NH烷基、-S-烷 基、-CH2NH2、-CH2OH、-S02NH2、-NHC(O)-烷基、 -c(o)o-烷基、-C(O)-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Y為Ο; Z為-CH- ; R1為-CH2- ;R5為烷基;且R10為 在另一實施例中’ X為Ο ; Y為Ο ; Z為-CH- ; R1為-CH2- 133976.doc -72- 200918536 ;R5為烷基;且R10為
其中R表示至多2個可選之其他苯基取代基,其各自獨立地 選自鹵基、-〇-烷基、烷基、-CF3、-CN、-NHS02-烷基、 -N02、-C(0)NH2、-C(〇)〇H、-NH2、-S〇2-烷基、-S〇2NH- , 烷基、-S-烷基、-CH2NH2、-S02NH2、-NHC(O)-烷基、 -c(o)o-烷基、-C(O)-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γ為ο ; z為-CH- ; R1為_ch2·
;R5為烷基;且R10為 在一實施例中’ X為Ο ; Y為〇 ; Z為-CH- ; R〗為_CH2_ ; R5為乙基;且R1G為芳基或雜芳基,其任一者可視情況經i _ 4個獨立地選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函基、烧基、 i.·1 -N(R )2、-CN、-N〇2、-S(0)2NH2、-8(0)2-_院基、 •C(0)NH2、-C(0)NH-烷基、-OH、NHS(0)2_ 烧基、 -NHS(O)2-環烧基、-〇-烧基、_c(〇)NH-伸院基·環院基、 鹵烷基、-S(O)2-烷基、-S-烷基或-NHS(0)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〇 ; Z為-CH- ; R1為_CH2_ ;R5為乙基;且R1Q為芳基,其可視情況經1 ·4個獨立地選 自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烧基、-CN、-N02、_n(r_9)2、 -s(o)2nh2、-c(o)nh2、-s(0)2-i 烷基、-C(0)NH_烧基、 133976.doc -73- 200918536 -NHS(0)2-烷基、-NHS(0)2-環烷基、-〇-烷基、-C(0)NH-伸烷基-環烷基、-OH、鹵烷基、-S(0)2-烷基、-S-烷基或 -NHS(0)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〇 ; Y為Ο ; Z為-CH- ; R1為-CH2-;R5為乙基;且R〗g為雜芳基,其係經1-4個獨立地選自以 下各基之基團取代:鹵基、烷基、-N(R9)2、-CN、-N02、 -S(0)2NH2、-S(0)2-_ 烷基、-C(0)NH2、-C(0)NH-烷基、 -OH、NHS(0)2-烷基、-NHS(0)2-環烷基、-〇-烷基、 -C(0)NH-伸烷基-環烷基、!g烷基、_s(〇)2-烷基、-S_烷基 或-nhs(o)2-烷基。 在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Z為-CH- ; R1為-CH2-; R5為乙基;且R1 Q為苯基,其可視情況經1 _4個獨立地選自 以下各基之基團取代:函基' 烷基、-CN、-N〇2、 -n(r9)2、-s(o)2nh2、-c(o)nh2、-S(0)2-i 烧基、 -C(0)NH-烷基、_NHS(0)2-烷基、-NHS(0)2-環烷基、-〇-烧基、-C(0)NH-伸烷基-環烷基、_〇h、烷基、-s(0)2-烷基、-S-烷基或-nhs(o)2-烷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〇 ; Z為-CH- ; R1為-CH2-;R5為乙基;且R1q為
其中R為F或C1且R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代基,豆 133976.doc • 74· 200918536 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CN、鹵基、-Ο-烷 基、-NHS〇2-烷基、-Ν〇2、-C(0)NH2、-C(0)NH-烷基、 -C(0)0H、羥基、-NH2、-S02烷基、-S02NH烷基、-S·烷 基、-CH2NH2、-CH2OH、-S02NH2、-NHC(O)-烷基、 -C(0)0-烷基、-c(0)-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Ο ; Z為-CH- ; R1為-CH2- ;R5為乙基;且R10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Y為Ο; z為-CH- ; R1為-CH2-;R5為乙基;且R10為
F
R 其中R表示至多2個可選之其他苯基取代基,其各自獨立地 選自鹵基、-Ο-烷基、烷基、_CF3、-CN、-NHS02-烷基、
V -no2、-C(0)NH2、-C(0)〇H、-NH2、-S〇2-烧基、-S〇2NH_ 烧基、-S-烧基、-CH2NH2、-S02NH2、-NHC(O)-院基、 -c(o)〇-烷基、-C(o)-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 X為ο ; γ為〇 ; 2為_(:11_ ; R、_c ;R3為乙基;且R10為
N〇2。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_〇_、_〇CH2〇_、 _och2NH-; z為-C(r3i)_; R丨為_[c(Rl2)2]r·;且…及以各自 133976.doc -75- 200918536 獨立地為Η、鹵基或羥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
-OCH2NH- ; Ζ為-C(R31)- ; R 基、-〇-烷基、環烷基、鹵 基、-NH2 或-CN。 '〇-、-〇CH2〇·、-NH-或 為-[C(R12)2]r_ ;且 r5為 η、烷 基、鹵烷基、羥基、羥基烷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 Ο ,_〇CH2〇_、-ΝΗ-或 OCHAH-,z為 _c(Rn)· ; Rlt[c(Rl2)2]^ 且尺4及^基團 ^料接之共同碳原子1結合形成環㈣、雜環烧 基、芳基或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〇 _、_ 〇 ULH2〇_、_nh_ 或 -〇CH2NH- ; Z為-C(R31)- ; Ri 為 _[c(r12) 5 6 1 )2jr、:且尺5及尺6基團 與其所連接之共同碳原子一起έ士入 嗖、,,σ σ形成環烷基、雜環烷 基、芳基或雜芳基。 2〇-、 -ΝΗ-或 ;且尺6為Η、烷 羥基、羥基烧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_ 〇 -、· 〇 C Η -〇CH2NH- ; Ζ為-C(R3 1)_ ; R丨為 _[c(Rl2)2]r_
基、-Ο-烷基、環烷基、鹵基、鹵烷基、 基、-ΝΗ2 或-CN。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〇_、;ζ 為-C(R31)- ; W 為 _ch2_ ;且尺10為芳基或雜芳基 och2o- > -nh-^-och2nh- _CH2CH2-、_ch(Ch3)_ 或
;Z 在另一實施例中’ X^o…OCH2〇_、视或_〇cH2NH_
^•C(R31)- ; r>4-ch2- . -ch2ch2- ^ -CH(CH3)-^ 且R10為苯基、萘基、K基、㈣基或噔嘆琳基 133976.doc -76- 200918536 在一實施例中,X為-Ο-、-OCHA-、屮Η、或_〇CH2NH. z 為-C(R31)- ; r1 為 _ch: ;且尺10為
-ch2ch2. -ch(ch3)_ 或
其中R13為Η、F、Br或Cl且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 代基,其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d、_eN、函 基、-Ο-烧基、-NHS〇2-烧基、-N〇2、-C(0)Nh2、-C(0)NH- 烧基、_C(0)0H、經基、-NH2、-S〇2 燒基、_s〇2nh 烧 基、-S-烧基、-CH2NH2、-CH2OH、-SO2NH2、-NHC(O)烧 基、-c(o)o-烷基、-c(0)-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 ’ X為-0-、-0CH20-、-NH-或-OCH2NH-; ZJ^-C(R31)- ; R1 為-CH2_、-CH2CH2_、-CH(CH3)-或
’ R為Η、烧基、-〇 -烧基、環烧基、_基、鹵烧 基、羥基、羥基烷基、-ΝΗ2或-CN ; R6為Η、烷基、-0-烷 基、環烷基、鹵基、鹵烷基、羥基、羥基烷基、-ΝΗ2
133976.doc • 77· 200918536 其中R13為Η、F、Br或Cl且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 代基’其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CN、函 基、-〇-烷基、-NHS〇2-烷基、-N〇2、-C(0)NH2、-C(0)NH-烧基、-C(0)〇H、經基、·ΝΗ2、-S〇2 院基、_s〇2nh 烧 基、_S-烧基、-CH2NH2、-CH2OH、-SO2NH2、-NHC(O)-炫 基、-C(0)0-烷基、_c(〇)_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0-、-0CH20-、-NH-或-0CH2NH-;
其中R13為Η、F、Br或Cl且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 代基,其各自獨立地選自烧基、環烧基、CF3、-CN、鹵 基、-0-烷基、-NHS〇2-烷基、-N〇2、-C(0)NH2、-C(0)NH-烷 基、-C(0)0H、羥基、-NH2、-S02烷基、_so2nh烷基、 -S-院基、-CH2NH2、-CH20H、-S02NH2、-NHC(O)-烧 基、-C(0)0-烷基、-C(o)-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一實施例中,X及Y各自為ο ; R1為-CH2-;且R〗0為 133976.doc -78- 200918536
其中R13為H、F、Br或Cl且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 代基,其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幽 基、-Ο-烧基、-NHS〇2_烧基、_N〇2、-C(0)NH2、-C(0)NH-烧 基、-C(0)OH、經基、-NH2、-S〇2烧基、_s〇2NH院基、 -S-院基、-CH2NH2、-CH2OH、-SO2NH2、-NHC(O)-院 基、-c(o)o-烷基、-c(o)-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及Y各自為Ο ; Z為-CH- ; Ri為-CH2-
:且R 其中R13為H、F、Br或Cl且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 代基,其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CN、鹵 基、-0-烧基、-NHS〇2-烧基、-N〇2、-C(0)NH2、-C(0)NH-烧 基、-C(0)0H、羥基、-NH2、-S〇2 烷基、-S02NH 烷 基、-S-烷基、-CH2NH2、-CH2OH、-S02NH2、-NHC(O)- 烷基、-C(0)〇-烷基、-C(O)-雜環烷基及雜芳基。 在一實施例中’ X為-〇-且Y為=〇或=N(R9)S02Rn。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0- ; γ為=〇或=n(r9)so2r" ; R9 為Η、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且R11為烷基、環烷基、 鹵烷基或雜環烷基。 133976.doc •79· 200918536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0或=N(R9)S02Rn ;且 Z為(C)R31。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0或=N(R9)S02Rn ;且 R1 為-[C(R12)2]r-。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0或=N(R9)S02Rn ;且 -CH(CH3)-或
ο R1 為-CH2-、-CH2CH2-、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Υ為=0或=N(R9)S02Rn ; R1
為-CH2-、-CH2CH2-、-CH(CH3)-或 ;且尺4及R7各自 獨立地為Η、烷基、鹵基或羥基 在一實施例中,X為-Ο- ; Υ為=0或sNCRqSC^R11 ; R1為
;R5為Η、烷基、 CH2-、-CH2CH2-、-CH(CH3)-或
-O-il烷基、-0-烷基、環烷基、_基、鹵烷基、羥基、羥 基烷基、-NH2或-CN ;且R6為Η、烷基、-0-烷基、-0-鹵 烷基、環烷基、鹵基、鹵烷基、羥基、羥基烷基、 -ΝΗ2、-ΝΗ-烷基或-CN。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 Υ為=0或=N(R9)S02R" ; R1
;且R4及R5與其 為-CH2-、-CH2CH2,、-CH(CH3)-或 所連接之共同碳原子一起結合形成選自環烷基、雜環烷 基、芳基及雜芳基之3至7員環狀基團。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Ο- ; Y為=〇或=N(R9)S02R" ; R1
:且R5及R6與其 為-CH2-、-CH2CH2-、-CH(CH3)-或 133976.doc -80- 200918536 所連接之共同碳原子一起結合形成選自環烷基、雜環烷 基、芳基及雜芳基之3至7員環狀基團。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R| 為-CH2-、-CH2CH2-、-CH(CH3)-或 X :且 R6及 R7與其 所連接之共同碳原子一起結合形成選自環烷基、雜環烷 基、芳基及雜芳基之3至7員環狀基團。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〇_ ; γ為^(^或;且 R1C)為芳基或雜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 Y為=〇或=N(R9)s〇2Rn ;且 R為苯基、萘基、吼啶基、喹啉基或喹喏啉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 Y為=〇或=N(R9)s〇2Rll ;且 R10為
其中R13為H、F、Br或Cl; 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 代基,其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CN、齒 基、-0-烧基、-NHS02-烧基、-N〇2、-C(0)NH2、-C(0)NH_烧 基、-C(0)〇H、羥基、-NH2、-S02烧基、-S〇2NH烧基、 -S-烷基、-CH2NH2、-ch2oh ' -so2nh2、-nHC(O)·烷 133976.doc -81 - 200918536 基yC(0)0 -烷基、_c(〇)_雜環烷基及雜芳基;且
表示吡啶基,其中環氮原子可處於5個未經取 代之環原子位置中之任一者上。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_〇 ; γ為=〇或=n(r9)s〇2R" ; r5 為η、烷基、-〇_烷基、環烷基、鹵基、鹵烷基、羥基、羥 基烧基、-NH^t-CN ; R6為Η、烷基、-〇-烷基、環烷基、 處基、鹵烷基、羥基、羥基烷基、_ΝΗ2或_CN ;且Rio為
其中R13為H、F、Br或Cl; 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 代基,其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_cn、_ 基、-〇-烧基、-NHS02-烧基、-N〇2、-C(0)NH2、-C(0)NH-烧 基、-C(0)OH、羥基、-NH2、-so2烷基、-S02NH烷基、 -S-燒基、-CH2NH2、-CH2OH、-S02NH2、-NHC(O)-烧 基、-c(o)o-烷基、-c(0)-雜環烷基及雜芳基;且 表示吡啶基’其中環氮原子可處於5個未經取 代之壤原子位置中之任一者上。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 Y為=0或=N(R9)S02R" ; R5 133976.doc -82- 200918536 為甲基、乙基或環丙基;r6為H、C1、F或羥基;且尺10為
其中R13為H、F、Br或Cl; 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 / 代基,其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CN、_ 基、-Ο-烧基、-NHS〇2_烧基、-N〇2、-C(0)NH2、-C(0)NH-燒 基、-C(0)0H、經基、-NH2、-S〇2烧基、-so2nh院基、 -S-烧基、-CH2NH2、-CH2OH、-S02NH2、-NHC(O)-院 基、-c(0)0-烷基、_c(0)_雜環烷基及雜芳基;且
表不吼。定基’其中環氮原子可處於5個未經取 代之環原子位置中之任一者上。 在另—實施例中,X為; ¥為=〇 ; r、_CH2-;尺5為 曱基、乙基或環丙基;R6為H、Ch F或羥基;且Rl0為
K
其中R13為H、F
Br或Cl; Ri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 133976.doc -83- 200918536 代基’其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CN、鹵 基、-〇-烷基、-NHS02-烷基、-N〇2、-C(0)NH2、-C(0)NH-烷 基、-C(0)0H、羥基、-NH2、-so2烷基、-S02NH烷基、 -S-烷基、-CH2NH2、-CH2OH、-S02NH2、-NHC(O)-烷 基>;c(0)0-烷基、-c(0)-雜環烷基及雜芳基;且 表示吡啶基,其中環氮原子可處於5個未經取 代之環原子位置中之任一者上。 在另一實施例中,X為; Υ為=〇 ; Ζ為-CH- ; R1為 -CH2- ; R5為甲基、乙基或環丙基;y為η、Cl、F或經 基;且R1G為
其中R13為H、F、Br或Cl; 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 代基,其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CF3、-CN、鹵 基、-0-烧基、-NHS〇2-烧基、,N〇2、_C(0)NH2、-C(0)NH-烷 基、-C(0)0H、羥基、-NH2、-S02烧基、-s〇2NH烷基、 -S-院基、-CH2NH2、-CH2〇H、-S〇2NH2、-NHC(O)-烧 基、-c(o)o-烷基、-C(o)-雜環烷基及雜芳基;且 133976.doc -84· 200918536
表示吡啶基 其中環氮原子可處於5個 未經取 代之環原子位置中之任—者上 在一實施例中
式(1)之化合物具有式(la):
及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睡、、交 J饮又心盟、,谷劑合物、酯及前藥, 其中: Y為=〇、=NH或 tNSC^R11 ; z為-C(R31)-; R1為一鍵或伸烷基; R為Η或與其所連接之碳原子一起結合形成選自 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之5員環狀基團; R5及R6各自獨立地為H、鹵基、烷基、-Ο-烷基、齒烷 基、·〇-鹵烷基、雜環烯基或環烷基,或尺5及R6與其所連 接之碳原子一起結合形成選自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 雜芳基之5員環狀基團; R為Η或R及r與其所連接之碳原子一起結合形成選自 133976.doc •85· 200918536 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之5員環狀基團; R為Η、_基、芳基、雜環烯基或雜芳基,其中芳基或 雜芳基可視情況且獨立地經至多4個取代基取代,該等取 代基係各自獨立地選自Η、烷基、_基、_ΝΗ2、·〇Η、_cn、 -N〇2、-Ο-烷基、_C(0)NH2、雜芳基、_s〇2NH2、s〇2NH_ 烷基、-SCV烷基、苯基、-NHC(〇)〇H、_s烷基、_nhs〇2烷 基、-NHS〇2-環烷基、_〇_节基、_c(〇)NH_烧基、各處烷 基或-S(O)-鹵烷基,使得當R1為一鍵時,Rl0不為H; R11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烷基或環烷基; R在母次出現時獨立地為Η、烧基、·〇·伸烧基_c(〇)〇h、 -〇-伸烷基-C(0)0-烷基’或任何^^及尺31與其所連接之碳 原子一起結合形成選自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 之3至7員環狀基團;且 R31為Η或鹵基。 在一實施例中’四環吲哚衍生物呈純化形式。 I下文之實例部分中 四環吲哚衍生物之非限制性說明性實例列於下文表j及 表2以i 表1
M+H 結構
編號 278.2 133976.doc -86- 200918536 2
285.7 3
295.2 4 f 5 6
331.7 355.4 363.3 369.4 8 9
373.4 373.4 133976.doc -87- 200918536 10
374.4 11
375.4 12 / 13 14
381.3 381.3 384.4 15
385.4 16 \ 17 18
386.4 387.4 387.4 133976.doc -88- 200918536
388.4 389.4 389.4 389.4 389.9 389.9 390.3 391.4 133976.doc -89- 200918536 27 28 29 30 31 \ 32 33
391.4 395.4 398.4 403.4 403.4 403.4 403.4 133976.doc -90- 200918536 34
404.4
35
405.4 36 /
405.5 37 38
39 40 41
405.9 407.8 408.3 408.8 409.4 133976.doc -91 - 200918536 42 43 44 45 46 47 48
409.4 410.4 413.3 416.4 416.4 418.4 418.4 133976.doc -92- 200918536
419.4 420.8 422.3 422.4 423.4 424.2 424.5 133976.doc -93 - 200918536
424.8 425.4 425.8 426.9 429.3 432.4 434.4 133976.doc -94- 200918536 63
434.9 64
436.4 65 66 67
68
437.5 437.5 438.4 438.4 69
438.4 133976.doc -95- 200918536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438.5 440.9 441.4 442.2 444.5 444.9 448.4 448.5 133976.doc -96- 200918536 78 79 80 81 82 83 84
448.5 451.5 452.4 452.5 452.9 453.5 453.8 133976.doc -97- 200918536
454.3 454.9 454.9 456.4 458.3 462.9 468.9 133976.doc -98- 200918536
468.9 469.9 94
470.9
470.9 473.4 473.5 476.5 133976.doc -99- 200918536 99 100 101 102
476.9 476.9 480.8 484.4 103
485.9 / \ 104
486.5 105
486.9 133976.doc -100- 200918536 106 107 108 109 110 i 111 112
487.5 489.9 491.4 491.9 494.5 494.6 503.4 133976.doc -101 - 200918536 113 114
505.9 507.9 115
508.5 116
508.6 117
509.9 118
516.4 119
521.9 133976.doc -102- 200918536 120
525.0 121 122 f 123 124 125
525.0 535.4 543.0 588.6 427.2 126
402.9 133976.doc -103 - 200918536 127 128 129
420.1
NA 480.3 表2 編號 130
M+H 131 132 結構
378.4 393.4 404.4 133976.doc -104- 200918536 133 134
408.4 409.4 135 f
419.4 136
420.3 137 138 139 140
424.9 426.9 427.4 427.4 133976.doc -105 - 200918536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432.4 433.4 433.8 434.4 434.4 434.4 435.4 435.4 133976.doc -106- 200918536 149
436.4 150
439.5 f \ 151
440.4 152
442.5 153
443.4 154 155
444.9 444.9 156
445.4 133976.doc -107- 20091853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448.4 448.5 451.4 452.4 453.4 453.4 454.4 133976.doc -108- 200918536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454.9 455.4 456.9 458.9 459.4 459.4 459.4 133976.doc -109- 200918536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459.8 461.4 461.4 463.4 463.8 466.5 470.4 133976.doc -110- 200918536 178
470.9 179
471.4 180 f
471.9 181
472.5 182
472.9 183
474.5 184
474.9 133976.doc 111 200918536 185
476.5 186 187
480.8 485.4 188 189 190 191
485.4 486.5 487.4 489.4 133976.doc -112- 200918536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489.5 490.5 492.5 493.5 493.9 500.9 503.5 133976.doc -113 - 200918536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505.5 506.5 515.4 517.0 528.9 528.9 534.5 534.5 133976.doc -114- 200918536 207
559.5 208
560.5 209
573.5 210
585.5 211 213 214
586.5 589.5 593.6 619.6 133976.doc • 115 - 200918536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661.6 670.6 686.6 687.6 689.6 692.1 715.7 133976.doc -116- 200918536 222 223
786.8 457.5 224 225
452.5 579 226
488.9 133976.doc -117- 200918536 227 228 229 230 ο
443.4 459.8 461.8 433.8 I及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酯及前藥。 製備四環吲哚衍生物之方法 適用於製備四環吲哚衍生物之方法陳述 Λ下實例中且 概括於流程1-4中。適用於合成吲哚之通常所知之方法的 實例陳述於(例如)G· R. Humphrey 及 J. Τ· Kuethe, 及㈣ 1〇6:2875-291 1, 2006 中。 流程1展示一種製備式A4之化合物之方法,式A4之化合 物為適用於製備四環吲哚衍生物之中間物。 133976.doc -118- 200918536 流程1
其中r4-r7如上文關於式⑴化合物所 芳基。 定義 且R為Η 烧基或 了使用熟白有機合成技術者熟 .少贫咬π人此 ‘、之各種吲哚合成法將式 I之本胺化合物轉化為式iv之巧 木化合物,該等合成法僉括 (但不限於)經由Π型及π丨型 成法匕括 同物之費歇爾(Fischer)〇引哚合 成法,亦即❿⑽等人,^^气则626.4629(編) 中所述之方法。可使用下文流程钟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加 工式丨V之化合物以提供四環吲哚衍生物。 流程2展示適用於製備化合物viii及X之方法’該等化合 物為適用於製備四環吲哚衍生物之中間物。 133976.doc -119- 200918536
流程2
:ά:
=以7如上文關於式⑴化合物所定義且R為Η、坑基或 .可將式〃之苯衍生物(其中R、H)二演化以提供化合物 VI。選擇性去演化提供相應的單填類似物vii,其在鈀催化 環化條件下提供所需中間物v出(其中r7_。或者,可將
式V之化合物(其中R7不為H)單漠化以提供化合物ix。式h 之化合物可接著經歷鈀催化環化 抑不為H)。 件以k供所需中間物 产=3說明可使式xi之中間化合物進—步衍化以提供四 :引:诉生物之方法,該等四環,朵衍生 哚衍生物之中間物。 利衣引 133976.doc -120- 200918536 f 流程3
其中R1、R3、R4-R7及R10如上文關於式⑴化合物所定義; PG為羧基保護基;且X為鹵基、·〇_三氟甲磺酸基、_b(〇h)2、 -Si(烧基)20H、-Sn(烧基)3、_MgBr、_MgCh _ZnB4 -ZnCl ;且M為可參與有機金屬交聯反應之任何金屬。
可使用熟習有機合成技術者熟知之方法將式xi之中間化 合物轉化為式xii之3-取代吲哚。接著,可使用有機金屬交 聯方法使式xii之化合物(其中乂為A基或三氟曱磺酸基) 與適當的式R3-M之化合物(其中μ為-B(OH)2、_Si(烷 基)2〇H、-Sn(烧基)3、-MgBr、-MgCl、-ZnBr、-ZnCl 或可 參與有機金屬交聯反應之任何金屬)偶合。或者,可接著 使用有機金屬交聯方法使式xii之化合物(其中x*_b(〇h)2、 -Si(院基)2〇h、-Sn(烷基)3、-MgBr、-MgCl、-ZnBr、-ZnCl或 可參與有機金屬交聯反應之任何金屬)與適當的式r3_M2 化合物(其中Μ為鹵基或-〇-三氟甲磺酸基)偶合。合適交聯 方法包括(但不限於)斯提爾(StiUe)偶合(參見Choshi等人, 133976.doc -121 - 200918536 ·/· Org. C/zew·, 62:2535-2543 (1997)及 Scott等人,•/.dw.C/zew.
Soc·, 106:4630 (1984))、鈐木(Suzuki)偶合(參見 Miyaura 等 人,C/^w_ /?ev·, 95:2457 (1995))、根岸(Negishi)偶合(參見 Zhou等人,乂 dw. Chem. Soc., 127:1 2537-1 2530 (2003))、 以石夕烧酸鹽為基礎之偶合(參見Denmark等人,C/zem. Ewr. ·/· 12:4954-4963 (2006))及熊田(Kumada)偶合(參見 Kumada, Pwre C/zem.,52:669(1980)及 Fu等人,Jwgew, C/zew. 114:43 63 (2002))以提供式F之化合物。接著,可自式xiv之 化合物移除羧基保護基PG且可使用下文所述之方法使所得 羧酸衍生化以製備適當R2基團且製備式xv之化合物,其對 應於R2為-C(0)0H之式(I)化合物。或者,可首先將式xii之 化合物去保護且使用上述方法連接R2基團以提供式xiii之 化合物。接著,可使式xiii之化合物與如上所述之R3-X或 R3-M化合物交聯以提供式xv之化合物。 流程4展示適用於製備四環吲哚衍生物之方法。 流程4
133976.doc 122· 200918536 其中 X、Υ、z、Rl、R3、R4、r5、r6、R7、Rl〇&R3〇 如上 文關於四環吲哚衍生物所定義且Q為鹵基。 可使用鈴木偶合反應使式xvi之3-鹵代吲哚化合物與式 xvii之蝴酸偶合以提供式xViiiiR3_取代吲哚化合物。可使 用上文所述之方法進一步加工式xviii之化合物以提供式 xix之化合物。可使用強酸(諸如HC1)將式N之化合物轉化 為式XX之化合物。接著,可使式χχ之化合物與驗或脫水劑 反應以提供四環吲哚衍生物。流程丨_4中所述之起始材料 及試劑可自諸如 Sigma-Aldrich(St· Louis, ΜΟ)及 Acros Organics CoJFair Lawn,NJ)之供應商購得,或可使用熟習 有機合成技術者熟知之方法製備(參考相關化學結構)。 熟S相關技術者將認識到四環0引β朵衍生物之合成可能需 要保護某些官能基(亦即,出於與特定反應條件之化學相 谷性之目的進行衍生化)。適用於四環吲哚衍生物之各種 官能基之保護基及其安裝及移除方法可見於Greene等人,
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Wiley-Interscience, New Y〇rk,(1999)中。 熟習相關技術者將認識到視附加取代基之選擇而定將有 途仏最佳另外,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在某些情 況下必/員控制步驟順序以避免官能基之不相容性。熟習此 項技術者將認識到更彙集的途徑('料,非線性的或預組 裝分子之某些部分)為組裝目標化合物之更有效方法。適 用於製備四環,衍生物之方法陳述於上文之流程卜4 中0 133976.doc -123- 200918536 若需要,則可使用習知技術分離及純化使用流程1-4中 所述之方法製備之起始材料及中間物,該等技術包括(但 不限於)過濾、蒸餾、結晶、層析及其類似技術。該等材 料可使用習知方法(包括物理常數及光譜資料)表徵。 實例 一般方法 市售之溶劑、試劑及中間物係原樣使用。無市售之試劑 及中間物係以如下文所述之方式製備。NMR光譜係在
Bruker Avance 500(500 MHz)上獲得且以來自 Me4Si 之 ppm 低磁場以及在括號中指示之質子數、多重態及偶合常數 (以赫茲為單位)來報導。在提供LC/MS資料之情況下,分 析係使用 Applied Biosystems API-100質譜儀&Shimadzu SCL-10A LC 管柱(Aitech piatinurn C18,3微米,33 mmx7 mm ID ;梯度流率:〇 min_1〇% Ch3CN,5 min_95% cH3Cn, 5-7 rmn-95% CHWN,7 min-終止)來執行。給出滯留時間 及母離子觀察值急驟f柱層析係使用來自細喂,⑻之 預填正相謂或來自Fisher Seientifik散裝石夕膠來執行。 實例1 中間化合物IE之製備
133976.doc -124- 200918536 步驟1 :
向冷水浴中之5-氯吲哚-2-曱酸乙酯1A(20 g,89.6 mmol) 於THF(200 mL)中之溶液中緩慢添加N_溴代琥珀醯亞胺 (16·0 g,89·9 mmol)*。將所得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 1 8小時’隨後添加水(7〇〇 mL)。將混合物在室溫下繼續攪 拌20分鐘且接著過濾。將固體用水(2X 1 〇〇 mL)洗蘇,且乾 燥以提供粗產物1B(25.8 g, 90°/。產率)。NMR (500 MHz, CDC13) δ 9.06 (s, 1H), 7.66-7.65 (m, 1H), 7.35-7.31 (m, 2H), 4.47 (q, J=7.25 Hz, 2H), 1.46 (t, J=7.09 Hz, 3H) 〇 步驟2 :
向3-溴-5-氯-1H-吲哚-2-甲酸乙酯1B(1.00 g, 3.31 mmol)、2,4-二曱氧基嘧啶-5-酉朋酸(0·73 g,3.97 mmol)、 [1,1'-雙(二苯膦基)二茂鐵]二氯鈀(Π)與二氯甲烷之複合物 (1:1X0.26 g,0.32 mmol)於 DME(15 mL)之混合物中經由注 射器添加碳酸鈉溶液(4.5 mL,i,5 M,6.75 mm〇l)。將反應 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6小時’隨後冷卻至室溫。將混合物 133976.doc • 125· 200918536 用一氟曱燒(5〇〇^、絲雜 . L)稀釋’且經由矽溱土墊過濾。將渡液 減壓濃縮。藉ά" 化殘餘物以提供白色固體狀之產物1C(0.47 g,39%產率)。 M.S·關於 c17h16cin3〇4之實驗值:362·2 (M+H)+。 步驟3 :
由夕膠心驟層析(己烷中之20%乙酸乙酯)純 向5氣-3-(2,4-二曱氧基_鳴咬_5_基)_1仏吲哚-2-曱酸乙 酯1C(620 mg,1,71 mm〇i)於DMF中之溶液中添加(4_溴甲 基比定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醋(49〇mg,ι·7ΐ mm〇i)及碳 酸铯(1100 mg,3.39 mmol)。將所得懸浮液在室溫下攪拌17 小時。接著將混合物用乙酸乙酯(8〇 mL)稀釋,且用水 (3 X 5 0 mL)洗條。將有機層經硫酸納乾燥,過濾且減壓濃 縮。藉由矽膠層析使用己烷中之3〇%乙酸乙酯純化殘餘物
以提供產物 1D(705 mg,73% 產率)。M.S.關於 C28H30C1NsO 之實驗值:568.3 (M+H)+。 步驟4 :
133976.doc •126 200918536 向1-(2-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吡啶_4-基曱基)_5_氣·3_ (2,4-二曱氧基-嘧啶-5-基)-1Η-吲哚-2-甲酸乙酯id(500 mg, 〇·88 mmol)於THF(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水溶液 (2·0 ml,1 Μ,2.9 mmol)。將所得反應混合物在回流下撥拌 16小時。接著’將反應物冷卻且減壓濃縮。將殘餘物溶解 於甲醇(80 mL)中,用 1.0 M HC1 水溶液(2.5 mL,2.5 mmol) 中和且接著再次減壓濃縮。用二氣甲烷(3x3〇 mL)萃取殘 餘物。將經組合之有機層減壓濃縮,且在室内真空下乾燥 以提供化合物 1E(440 mg,92%)。M.S·關於C26H26C1N506之 實驗值:540.3 (M+H)+。 實例2 中間化合物2E之製備
步驟1
在室溫下向5-氣-1H-吲哚-2-甲酸乙酯2A(5.0 g,22 mmol) 於氣仿(2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N-碘代琥珀醯亞胺(5.0 g, 133976.doc -127- 200918536 22 mmol)。將所得懸浮液在室溫下授拌24小時。接著,將 混合物減塵濃縮’且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醋(300 mL) 中。將混合物分別用水(1〇〇 mL)及鹽水洗滌。將經分離之 有機層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且減壓濃縮以得到粗產物 23(7_0§,91%產率)。1^.3.關於〇1丨119(:111^〇2之實驗值: 350.2 (M+H)+。 步驟2 :
將5-氣-3-碘-1H-吲哚-2-甲酸乙酯2B(3.0 g,8.6 mmol)溶 解於1,2-二甲氧基乙烷(40 mL)中且添加PdCl2(dppf)2(0.7 g, 0.86 mmol)。將所得混合物在90°C下回流〇·5小時。向上述 混合物中緩慢添加2-曱氧基-3-吡啶_酸(2.9 g,18.8 mmol) 及碳酸鉀(2·4 g,17.3 mmol)於水(10 mL)中之溶液。將所得 雙相混合物在90°C下劇烈攪拌1小時,隨後將其冷卻至室 溫。將反應混合物過濾且減壓濃縮。將殘餘物用乙酸乙賴 (150 mL)稀釋,且用亞硫酸鈉(5 g)於水(5 0 mL)中之溶液洗 滌。用乙酸乙酯(2x100 mL)萃取水層。將經組合之有機層 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且減壓濃縮。藉由急驟層析純化殘餘 物以提供化合物2C(1.87 g, 66%產率)。M.S.關於 C17H丨5ClN2〇3之實驗值:331.20 (M+H)+。 步驟3 : 133976.doc -128- 200918536
在室溫下將5-氯-3-(2-甲氧基-吡啶-3-基)-1 Η-吲哚-2-甲 酸乙醋2C(1.0 g,3.0 mmol)溶解於DMF(15 mL)中。相繼添 加(4-溴甲基-吡啶-2-基)-胺基曱酸第三丁酯(1.0 g,3.6 mmol)及碳酸鉋(0.9 g, 4.5 mmol)且將所得懸浮液在室溫下 攪拌20小時。將乙酸乙酯(200 mL)及水(100 mL)添加至反 應混合物中,且分離各層。將有機層用鹽水洗滌,且經硫 酸鈉乾燥,過濾且減壓濃縮。藉由急驟層析純化粗產物以 提供化合物2D(1.49 g, 93%產率PM.S.關於 C29H3〇C1N305 之實驗值:537.27 (M+H)+ ; 437.17 (M-Boc + H)+。 步驟4 :
向1 -(2-第三丁氧基幾基胺基- η比咬_4_基甲基)_5_氣_3气2- 曱氧基-π比啶-3-基)-1Η-吲哚-2-曱酸乙酯2D(1.5 g,279 mmol)於THF(2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鋰(〇3 g,m mmol)於水(5 mL)中之溶液。將所得懸浮液在6〇〇c下攪拌 133976.doc -129- 200918536 20小時。將混合物減壓濃縮。將乙酸乙酯(1 50 mL)及水 (100 mL)添加至殘餘物中。藉由添加1 N HC1水溶液將水 層酸化至pH=l〜2,且以NaCl鹽使其飽和。分離各層,且 用乙酸乙酯(2X 100 mL)進一步萃取水層。將經組合之有機 層經硫酸鈉乾燥,過濾且減壓濃縮以得到粗產物2E(1〇〇% 產率)。'H NMR (500 MHz,CDC13) δ 9,36 (s,1H) 8 22 & 8·21 (dd,J=1.89 Hz & 5.04 Ηζ,1Η),8,07 (s, ιη) 7 81 (d J = 5.68 Ηζ,1Η), 7·70 & 7.68 (dd,J=1.89 Hz & 7 25 Hz
1H), 7.45 (d, J=1.89 Hz, 1H), 7.31 & 7.29 (dd, J=i.89 Hz & 8.83 Hz, 1H), 7.23 (d, 1=8.83 Hz, 1H), 7.〇l (q, J=5 〇4 Hz & (s,2H),3.80 2.21 Hz,1H),6.36 (d,J=5.04 Hz,1H),5 85 (s,3H),1.46 (s,9H)。 實例3 中間化合物3 E之製備
3E 步驟1 :
3B 133976.doc -130- 200918536 在室溫下將5务2·«曱酸乙s旨3A(4.0 g,14,9 溶 解於丙嗣(200 mL)中。向混合物中添加…碘代琥拍醯亞胺 (3,65 g,15.4 mmol) 〇將所得懸浮液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 將混合物減壓濃縮,且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i5〇 mL) 中。將混合物用飽和硫代硫酸鈉水溶液(5〇 mL)洗滌。分 離各層,且用乙酸乙酯(2X100 mL)萃取水層。將經組合之 有機層乾燥(硫酸鎂),過濾且減壓濃縮以得到粗產物 3B(100%產率)。NMR (400 MHz,d6-DMSO): δ 12.48 (s, 1Η), 7.55 (s, 1H), 7.45-7.44 (m, 2H), 4.39 (q, J=6.59 Hz & 7,32 Hz, 2H), 1,38 (t, J=7.32 Hz,3H)。 步驟2 :
將 5-漠-3-碟-1H-吲哚-2-甲酸乙酯 3B(8.66 g,21.9 mmol) 溶解於1,2-二甲氧基乙烷(400 mL)中。且添加 PdCl2(dppf)2(i.80 g,2.20 mm〇1)。將所得混合物用氮氣鼓 泡脫氣5分鐘,隨後將其加熱至9(TC且攪拌15分鐘。在第 二燒瓶中’將2-甲氧基-3-吡啶g朋酸(3.72 g,24.3 mmol)及 碳酸卸(15.2 g,11〇 mm〇i)於二曱氧基乙烷(1〇〇 mL)及水 (100 mL)中之混合物用氮氣鼓泡脫氣5分鐘。接著,將混 合物分3份轉移至第一燒瓶中。將所得雙相混合物在9〇。〇 133976.doc -131 - 200918536 下劇烈攪拌3.5小日夺’隨後將其冷卻至室s。藉由在室溫 下添加亞硫酸鈉(15 g)於水(2〇〇 mL)中之溶液來中止反 應。添加乙酸乙酯(200 mL),且分離各層。用乙酸乙酯(2χ 300 mL)萃取水層。將經組合之有機層乾燥(硫酸鎂),過濾 且減壓濃縮以得到粗產物3c(1〇〇%產率)。M s.關於 C17H15BrN203之計算值:375·22β 實驗值:377 〇〇。 步驟3
在室溫下將5-溴_3-(2-甲氧基-吡啶_3_基)_1Η-吲哚-2-甲 酸乙醋3C(0.66 g,1.59 mmol)溶解於 DMF(50 mL)中。向混 合物中添加2-敦苄基漠(0.42 g,2.23 mmol)及碳酸铯(0.84 g,2.40 mmol)。將所得懸浮液在室溫下攪拌丨8小時。將乙 酸乙酯(200 mL)及水(1 〇〇 mL)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且分 離各層。用乙酸乙酯(2xl00 mL)萃取水層。將經組合之有 機層用水(2X 1 00 mL)洗蘇。將經分離之有機層乾燥(硫酸 鎂)’過濾且減壓濃縮以得到粗產物。藉由急驟層析純化 粗產物以得到產物3D(0.32 g,42%產率)《 M.S.關於 C24H2〇N203BrF之計算值:483.33。實驗值:485.3。 步驟4 : 133976.doc -132- 200918536
向5-溴-1-(2-氟-苄基)_3_(2-甲氧基-吡啶_3_基哚· 2-甲酸乙g曰3D(0.32 g,0.66 mmol)於甲醇(5 mL)中之溶液中 添加虱氧化鐘單水合物(11〇 mg,2.64 mmol)。且添加水 (0.2 mL)以提高溶解度。將所得懸浮液在室溫下攪拌$分 鐘’隨後將其置於微波反應器中歷時2〇分鐘(12(rc,高功 率)。將混合物減壓濃縮。將乙酸乙酯(50 mL)及水(5〇 mL) 添加至殘餘物中。藉由添加1 N HC1水溶液將水層酸化至 pH-2,且以NaCl鹽使其飽和。分離各層,且用乙酸乙酯 (2x50 mL)進一步萃取水層。將經組合之有機層乾燥(硫酸 鎂)且過濾且減壓濃縮以提供化合物3E(93%產率p m s,關 於 C22H16N203BrF 之計算值:455.28。實驗值:456 〇1 (M+H)+。 實例4 中間化合物4E之製備
133976.doc -133 - 200918536 步驟1 :
向5-曱基-吲哚甲酸乙酯4A(5,0 g,24.6 mmol)於丙酮(20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N•碘代琥珀醯亞胺(3.65 g,15·4 mmol)。將所得懸浮液在室溫下攪拌4小時。將混合物減壓 濃縮’且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2〇〇 mL)中。將混合物 用飽和硫代硫酸鈉水溶液(1〇〇 mL)洗滌。分離各層,且用 乙酸乙酯(2 X 1 〇〇 mL)萃取水層。將經組合之有機層用水 (200 mL)洗滌,且接著乾燥(硫酸鎂),過濾且減壓濃縮以 得到粗產物4B(7.62 g,94%產率)。 步驟2 :
將3-碘-5-曱基-1H-吲哚-2-甲酸乙酯4B(7.62 g,23.2 mmol)溶解於1,2-二曱氧基乙烷(100 mL)中且添加
PdCl2(dppf)2(1.89 g,2.32 mmol)。將所得混合物用氮氣鼓 泡脫氣10分鐘。在第二燒瓶中,將2-曱氧基_3_吡啶_醆 (4.26 g, 27.8 mmol)及碳酸钟(16.0 g,115.8 mmol)於二甲氧 基乙院(50 mL)及水(50 mL)中之混合物用氮氣鼓泡脫氣5分 鐘。接著’將混合物緩慢轉移至第一燒瓶中。將所得雙相 133976.doc -134- 200918536 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5分鐘,且接著在9(rc下劇烈攪拌4 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藉由在室溫下添加亞 硫酸鈉(5 g)於水(100 mL)中之溶液來中止反應。添加乙酸 乙酯(200 mL),且分離各層。用乙酸乙酯(2χ3〇〇 mL)萃取 水層。將經組合之有機層經由矽藻土墊過濾,經硫酸鎂乾 燥,且減壓/辰縮以得到粗產物4C(4.1 2 g,57¾產率)。M.S. 關於Ci8H18N2〇3之計具值:310.35。實驗值:311.15 (M+H)+。 步驟3 :
在室溫下將3-(2-甲氧基-吡啶_3-基)-5-曱基-1H-吲哚-2-曱酸乙酯4C(0.70 g,2·25 mmol)溶解於 DMF(25 mL)中。向 汁匕合物中添加2-氟苄基 臭(0.68 g,3,60 mmol)及碳酸鉋 (1·60 g’ 4·50 mmol)。將所得懸浮液在室溫下攪拌a小 時。將300 mL THF/乙酸乙酯(1:3)及50 mL水添加至反應混 合物中,且分離各層。用1〇〇 mL THF/乙酸乙酯(1:3)萃取 水層。將經組合之有機層用水(3Xl 〇〇 mL)洗滌。將經分離 之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減壓濃縮。藉由急驟層析 純化所獲得之粗產物以提供化合物4D(0,75 g,79%產率)。 M.S.關於C25H23FN203之計算值:418.46。實驗值:419.27(M+H)+。 133976.doc -135- 200918536 步驟4 :
向⑷务节基)-3_(2_甲氧基“比咬_3_基)_5_甲基银〇引 口朵-2-甲酸乙醋鄉.75 g,"9贿〇1)於甲醇(2〇社)中之溶 液中添加氫氧化鐘單水合物(22G mg,5 24 _〇1)。添加水 (0.2 mL)以提高溶解度。將所得懸浮液在室溫下攪拌5分 鐘,隨後將其置於微波反應器中歷時2〇分鐘(12〇r,高功 率)。將混合物減壓濃縮,且添加3〇 mL水。藉由添加in HC1水溶液將水層酸化至pH=2,且用1 〇〇 mL THF/乙酸乙
西a ( 3 :1)將混合物萃取3次。將經組合之有機層經硫酸鎮乾 燥’過濾且減壓濃縮以得到粗產物4Ε(0·70 g,99°/。產率)。 M.S·關於C23H丨9FN2〇3之計算值:390.41。實驗值:391.2(M+H)+。 實例5 中間化合物5 J之製備
133976.doc -136- 200918536 步驟i :
將5-經基-1H-吲哚-2-曱酸乙酯5A(6.0 g; 29.24 mmol)於 300 mL二氣甲烷中之溶液用咪唑(4.0 eq,7.96 g)及第三丁 基二曱基矽烷基氣(2.0 eq, 8.82 g)處理。將反應物在室溫 下攪拌3小時。自反應混合物中取出少量樣品(1 mL),用 二氣曱烷(1 0 mL)稀釋且用水洗滌。蒸發溶劑且NMR分析 展示所有起始材料均已消耗。將反應混合物用二氣甲烷 (300 mL)稀釋且用水(2X1 〇〇 mL)及鹽水(100 mL)洗滌。將 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濃縮以提供白色固體狀之化 合物 5B(9.20 g; 98%)。 步驟2 :
將5-第三丁基二曱基矽烷氧基-1H-吲哚-2-甲酸乙酯 5B(9.〇 g)於3〇〇 氯仿中之溶液用冰冷卻且用N_碘代琥珀 酿亞胺(1.1 eq,6 97 g)處理。將混合物在〇。〇下攪拌分鐘 且接著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少量等分試樣之NMR分析展 不起始材料完全轉化。將反應混合物用二氣曱烷(300 mL) 133976.doc •137- 200918536 稀釋且用飽和硫代硫酸納水溶液(1 50 mL)、飽和碳酸氫納 水溶液(150 mL)及鹽水(10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硫酸鎂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提供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5C( 11.58 g; 92。/。)。:\4.8.關於(^17112411^〇381之實驗值:446.36 (^1+11)+。 步驟3 :
將2-曱氧基-3-。比。定蝴酸(1.05 eq,3.27 g)添加至5C(9.06 g; 20.345 mmol)於100 mL 1,2-二曱氧基乙烷中之溶液中。 將混合物脫氣(真空/氬氣沖洗)且添加Pdcl2(dppf)2(1〇 mol%,1.66 g)且將所得橙色溶液在室溫下攪拌3〇分鐘。添 加碳酸鉀溶液(4.0 eq,81 mL 1 Μ水溶液)且將所得褐色溶 液在90°C下搜拌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濃 ( 縮。將殘餘物用乙酸乙酯(600 mL)稀釋且用飽和碳酸氫鈉 水溶液(100 mL)及鹽水(1〇〇 mL)洗滌❶將有機層經硫酸鎂 乾燥’過濾且濃縮。將殘餘物分成兩等份,且分別藉由矽 膠層析(Biotage 75-M管柱;梯度:己烷中之〇至3〇%乙酸 乙酯)純化以提供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5D(6 76 g; 65%j。 M.S.關於 C23H30N2O4Si 之實驗值:427,56 (M+H)+。 步驟4 : 133976.doc -138- 200918536
將吲哚衍生物5D(6.5 g,15.237 mmol)於50 mL無水THF 中之溶液添加至用冰冷卻之氫化鈉(1.3 eq,792 mg於礦物 油中之60%懸浮液)於50 mL無水THF中之懸浮液中。將所 得溶液攪拌10分鐘,隨後添加2,5-二氟苄基溴(1.3 eq,2.54 mL,d 1.613)。將催化量之碘化四丁銨(0.2 eq,1,12 g)添加 至反應混合物中且繼續攪拌18小時(〇至25。(:之溫度)。藉由 添加水(10 mL)來中止反應且將混合物用乙酸乙酯(5〇〇 mL) 稀釋。將有機層用水(2x100 mL)及鹽水(8〇 mL)洗滌,經硫 酸鎮乾燥’過渡且濃縮以提供受非所需雙_N,〇_二氟苄基 產物污染之無色泡沫狀之粗產物5 E。粗混合物不經任何進 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反應。 步驟5 ··
g)於 100 mL THF 中之 二氟节基化合物之雜 將粗妙烧基喊5E(15.237 mmol; 8.4 溶液(注意:5E含有經鑑別為雙_N,〇. 133976.doc -139- 200918536 質)用冰冷卻且用約1.0當量TBAF(15 mL於THF中之1,0 Μ 溶液)處理。混合物立即變為黃綠色且5分鐘後TLC(己烷中 之3 0%乙酸乙酯)展示不再剩餘起始材料。將混合物用乙酸 乙酯(500 mL)稀釋且用水(100 mL) '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 (100 mL)及鹽水(1〇〇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 過濾且濃縮。藉由矽膠層析(Biotage 75-M管柱;梯度:己 烷中之10至50%乙酸乙酯)純化殘餘物以提供白色固體狀之 化合物5F(5.8g;兩步驟88%)。 步驟6 : CH3 ch3
將1-(2,5-二氟-苄基)-5-羥基-3-(2-甲氧基比啶-3-基)-1 H-°引0朵-2-曱酸乙酯5F(2.0 g; 4.56 mmol)於20 mL無水二氣甲 烷中之溶液用冰冷卻且用吡啶(4 mL)及三氟甲磺酸酐(2.1 eq,1.61 mL,d 1.677)處理。將混合物攪拌10分鐘且用催化 量之4-二甲基胺基吡啶處理。移除冷卻浴且將反應物攪拌 2小時。TLC(己烷中之10°/。乙酸乙酯)展示不再剩餘起始材 料且將混合物用乙酸乙酯(200 mL)稀釋且用水(50 mL)及鹽 水(5 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濃縮。 藉由石夕膠層析(Biotage 40-M管柱;梯度:己烧中之〇至 133976.doc -140- 200918536 20〇/。乙酸乙酯)純化殘餘物 5G(2.50 g; 960/〇) 〇 步驟7 : 以提供無色油狀之化合物
將 1 (2,5 -二徽 装、, 氣卞基)·3-(2-曱氧基比啶_3_基)_5_三氟甲 院%酿氧基_ΐΗ·β引D朵-2-甲酸乙酿5G(650 mg; 1.13 mmol)於 10 mL THF中之溶液用氯化鋰(7 〇叫,爪吕)及(z)-!·丙烯 基一丁基錫以1·5叫,Q·51 mL,d 1.1)處理。將混合物脫氣 (真空/氮氣沖洗)且添加肆(三苯膦)鈀〇〇 m〇i%,130 mg)。 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7〇t:且攪拌隔夜。TLC(己烷中之1 0% 乙酸乙醋)及MS分析展示起始材料完全轉化。將混合物用 乙酸乙酯(80 mL)稀釋且相繼用水(1〇 mL)、10%氫氧化銨 水溶液(10 mL)、水(10 mL)及鹽水(1 〇 mL)洗滌。將有機層 經硫酸鎮乾燥’過滤且真空;農縮。精由碎膠層析(Biotage 25-M管柱;梯度:80 mL己烷’接著己烷中之〇至25%乙酸 乙酯)純化殘餘物以提供無色油狀之化合物5H(400 mg; 77%) ° 步驟8 : 133976.doc -141 - 200918536
在〇 C下(冰水浴)向經劇烈攪拌之二乙基鋅(i 〇 〇 eq, 3 9 mL於庚烷中之1 M溶液)於2 mL無水二氣甲烷中之溶液中 逐滴添加三氟乙酸(1〇 〇 eq,0.299 mL,d 1.480)於0.5 mL二 氣甲烷中之溶液。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0分鐘,隨後逐滴添 加二碘曱烷(1〇,〇 eq,〇 31 mL,d 3 325)於〇 5 mL:氣甲烷 中之溶液。將混合物攪拌10分鐘,隨後添加1-(2,5-二氟· 苄基)-3-(2-曱氧基_吡啶_3_基)丙_z_烯基_m吲哚_2_甲 酸乙酯5H(180 mg; 〇·389 mmol)於1 mL無水二氣甲烷中之 溶液。將反應物在下攪拌且藉由TLC及MS分析監測(注 思·起始材料及產物之Rf在不同溶劑系統中相同)。4小時 後,藉由添加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1 0 mL)來中止反應。 用乙酸乙酯(50 mL)萃取混合物。將有機層用i M HC1水溶 液(10 mL)、飽和碳酸氫納水溶液(1〇 mL)及鹽水(1〇 mL)洗 滌。將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濃縮。藉由石夕膠層析 (Biotage 12-S管柱;梯度:己烷中之0至20%乙酸乙酯)純 化殘餘物以提供無色油狀之化合物51。 步驟9 : 133976.doc • 142- 200918536 ch3
51 ch3
將1-(2,5-二氟-节基)_3_(2_甲氧基比咬_3_基)_5_(2_順_甲 基-環丙基)-1Η-α弓卜朵-2-甲酸乙醋51(230 mg; 〇 482 mm〇i)於 f 10 mL 5:1:1 THF/水/甲醇混合物中之溶液用氫氧化鐘單水 合物(5.0 eq,1〇1 mg)處理。將混合物加熱至5〇。〇歷時 時。TLC(己烷中之20%乙酸乙酯)展示起始材料完全消 耗。將混合物用1 M HC1水溶液(40 mL)稀釋且將產物溶解 於二氣甲烷(3x25 mL)中。將經組合之有機層經硫酸鎂乾 燥,過濾且濃縮以提供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5J(2〇5 mg; 95%) ° 實例6 中間化合物6H之製備
步驟1 : 133976.doc -143- 200918536
Bn
Η Ο 6Β
6A 在室溫下將5-苄氧基吲哚_2_甲酸乙酯6八(5 〇 g,ΐ6 9 mmol)溶解於丙酮(400 mL)中。向混合物中添加ν_碘代琥 珀醯亞胺(4.0 g,16.9 mm〇1)。將所得懸浮液在室溫下攪拌 3小時。將混合物減壓濃縮,且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 (300 mL)中。將混合物用飽和硫代硫酸鈉水溶液(1〇〇 洗滌。分離各層,且用乙酸乙酯(2x150 mL)萃取水層。將 經組合之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減壓濃縮以得到粗 產物6B(100%產率)。M s關於CuH]6lN〇3之實驗值: 42K89 (M+H)+ 〇 步驟2 :
將5-苄氧基-3-碘-1H-吲哚-2-曱酸乙酯6B(4.0 g,9.48 mmol)溶解於ι,2-二甲氧基乙烷(9〇 mL)中。且添加 PdCl2(dppf)2(775 mg,0·95 mmol)。將所得混合物用氬氣鼓 泡脫氣5分鐘,隨後將其加熱至9〇。(:且攪拌30分鐘。在第 二燒瓶中’將2-甲氧基-3-吼啶酉朋酸(1.95 g,丨1·4 mmol)及 碳酸钟(6.6 g,47.8 mmol)於二曱氧基乙炫(30 mL)及水(30 mL)中之混合物用氬氣鼓泡脫氣5分鐘。接著’將混合物分 133976.doc -144- 200918536 3份轉移至第一燒瓶中。將所得雙相混合物在9(rc下劇烈 槐拌4小時,隨後將其冷卻至室溫。#由在室溫下添加亞 硫酸鋼(10 g)於水(400 mL)中之溶液來中止反應。添加乙 酸乙酯(500 mL),且分離各層。用乙酸乙酯(2χ5〇〇爪“萃 取水層。將經組合之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減壓濃 縮以得到粗產物6C(3.2 g,84%產率)。M.s.關於C24h22N2〇4 之實驗值:403.2 (M+H)+。 步驟3 :
在室溫下將5-苄氧基-3-(2-甲氧基-吡啶_3_基)_1H_吲哚· 2-曱酸乙酯 6C(2.0 g,4.96 mmol)溶解於 DMF(60 mL)中。向 混合物中添加(4-溴曱基-吡啶_2_基)_胺基曱酸第三丁酯(1.4 g,4·88 mmol)及碳酸絶(3·6 g,丨丨〇 mm〇1)。將所得懸浮液 在室溫下攪拌18小時。添加乙酸乙酯(2〇〇 mL)及水(15〇 mL),且分離各層。用乙酸乙酯(2χ15〇 萃取水層。將 經組合之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減壓濃縮以得到粗 產物 6D(1.95 g,65。/。產率 pM_S.關於 C35H36N406之實驗 值:609.4 (M+H)+。 步驟4 : 133976.doc • U5 - 200918536
向5-苄氧基-1-(2-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比啶_4_基曱基)· 3_(2_甲氧基_吡啶_3_基)-1Η-吲哚_2_甲酸乙酯6D(1.90 g, 3.12 mmol)於EtOH中之溶液中添加10〇/〇 pd_c(10 g)。使燒 瓶成真空,且接著填充Ha氣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在 Hz氣體下攪拌3小時。經由矽藻土墊濾出鈀催化劑,且用 l〇〇mLMe〇H/THF(l:1)洗滌。將所收集之濾液減壓濃縮以 得到粗產物6E(1.54 g,95%產率pM.S.關於C28H30N4〇6之 實驗值:519.5 (M+H)+。 步驟5 :
向1 (2-第二丁氧基幾基胺基-D比咬基曱基)_5_經基_3_ (2-甲氧基-π比咬_3_基)_ih-吲哚_2_曱酸乙酯6E(1.54 g, 2.97 mmol)及二乙胺(i.o mL,7.17 mmol)於二氯曱烷(50 mL)中 之混合物中添加PhN(S02CF3)2(l.35 g,3.78 mmol)。將所得 反應混合物在〇。〇至室溫下攪拌丨8小時。將混合物用二氣 曱烧(100 mL)稀釋’且用1 N碳酸鈉水溶液(2χ5〇 mL)洗 I33976.doc -146- 200918536 滌。用二氣甲烷(100 mL)萃取經分離之水溶液。將經組合 之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減壓濃縮。藉由急驟層析 純化粗產物以得到產物6F(1.55 g,80%產率)。M.S.關於 C29H29F3N4〇8Si實驗值:651.5 (M+H)+。 步驟6
向1-(2-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吡啶-4-基曱基)-3-(2-甲氧 基-吡啶-3-基)-5-三氟甲烷磺醯氧基-1H-吲哚-2-甲酸乙酯 6F(600 mg,0·92 mmol)、TMS 乙快(〇·65 mL,4.69 mmol)及 ηΒιι4Ν+Γ(409 mg, 1_11 mmol)於 DMF(20 mL)中之溶液中添 加 PdCl2(PPh3)2(65 mg, 0.09 mmol) > Cul(53 mg, 0.28 mmol)及三乙胺(〇_65 mL, 4.66 mmol)。將所得反應混合物 在密封管中在65°C下攪拌18小時。將混合物冷卻至室溫, 且用水(90 mL)及EtOAc(150 mL)稀釋。分離各層,且用 EtOAc(2x90 mL)萃取水層。將經組合之有機層用水(2x50 mL)洗滌,隨後將其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減壓濃縮以得 到粗產物 6F(514 mg,93°/。產率)°M.S·關於 C33H38N405Si 之 實驗值:599.5 (M+H)+。 步驟7 : 133976.doc -147- 200918536
向1 -(2-第二丁氧基幾基胺基_ 0比咬_4_基甲基)_3_(2_甲氧 基-吼啶-3-基)_5_三甲基矽烷基乙炔基_1H-吲哚_2_甲酸乙 酯 6G(251 mg,〇·42 mmol)於水(3 mL)及 THF(3 mL)中之溶 液中添加1 N氫氧化链溶液(I」mL)。將所得懸浮液在它 下攪拌18小時。將混合物冷卻至室;盈’且藉由添加丄ν HC1水溶液將水層酸化至ρΗ=2。將混合物用乙酸乙酯(5〇 mL)及水(3 0 mL)稀釋,且分離各層。用5〇mL THF/乙酸乙 酯(1:1)將水層萃取兩次。將經組合之有機層經硫酸鎂乾 燥,過濾且減壓濃縮以得到粗產物6H〇91 mg,91%產 率)。M.S·關於c28h26N405之實驗值:499.4 (M+H)+。 實例7 中間化合物7H之製備
步驟1 : 133976.doc -148· 200918536
將5-經基-1H,嗓_2_曱酸乙酿7A(1〇 〇 g; 48乃 3〇〇 mL二氯甲烷中之溶液用咪唑(4.0 eq,13.27 g)及第三丁 基一甲基石夕烧基氣(2.0 eq,14.69 g)處理。將反應物在室溫 下搜拌3小時。自反應混合物中取出少量樣品(ι叫,用 一氣曱烷(10 mL)稀釋且用水洗滌。蒸發溶劑且NMR分析 展示所有起始材料均已消耗。將反應混合物用二氣甲烷 (3〇〇 mL)稀釋且用水(2x200 mL)及鹽水(200 mL)洗滌。將 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濃縮以提供白色固體狀之化 合物 7B(15.75 g)。 步驟2 :
’ 二丁基二曱基矽烷氧基-1H-吲哚-2-甲酸乙西旨 7B(15.6 g)於5〇〇 mL氣仿中之溶液用冰冷卻且用N_碘代琥 珀醯亞胺(1.1 eq,12.06 g)處理。將混合物在〇。。下攪拌ι〇 分鐘且接著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少量等分試樣之咖r分 析展不起始材料完全轉化。將反應混合物用二氣甲烷(3⑻ mL)稀釋且用飽和硫代硫酸鈉水溶液(2〇〇 mL)、飽和碳酸 133976.doc -149- 200918536 氫鈉水溶液(200 mL)及鹽水(20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硫酸鎂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提供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7CC19.47 g; 90%)。M.S.關於C17H24IN03Si之實驗值:446.36 (M+H)+。
C 將2_甲氧基-3-吡啶酬酸(1.05 eq,6.99 g)添加至7C(19.4 g; 43.55 mmol)於500 mL 1,2-二甲氧基乙烷中之溶液中。 將混合物脫氣(真空/氬氣沖洗)且添加pdcl2(dppf)2(;5 m〇1%, 1.78 g)且將所得橙色溶液在室溫下攪拌3〇分鐘。添加碳酸 鉀浴液(4,0 eq,174 mL 1 Μ水溶液)且將所得褐色溶液在 90 C下攪拌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濃縮。將 殘餘物用乙酸乙酯(丨L)稀釋且用鹽水(2〇〇 mL)洗滌。將有 機層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濃縮。將殘餘物分成兩等份, % 且分別藉由矽膠層析(Biotage 75-M管柱;梯度:己烷中之 0至3 5 /〇乙g文乙酯)純化以提供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丨4 5 g; 80%)。M.S.關於c23H30N2O4Si之實驗值:427 56 (M+H)+。
133976.doc •150- 200918536 將°引°朵竹生物7D(4.0 g,9.3 76 mmol)於90 mL無水DMF中 之溶液用冰冷卻且用2,5-二氟苄基溴o.i eq,1.32 mL,d 1,1 2 3 4 5 6〖3)及碳酸鉋(3.0 eq,9.16 g)處理。混合物變為黃色且移 除冰水浴。添加催化量之碘化四丁銨(大約2〇 mg)。將反 應混合物攪拌30分鐘’此時其變為綠色且tlc(己烷中之 20%乙酸乙酯)展示不再剩餘起始材料。藉由添加水(1〇 mL)來中止反應且將混合物用乙酸乙酯(4〇〇 mL)稀釋。將 有機層用水(3x80 mL)及鹽水(80 mL)洗滌,經硫酸鎂乾 燥’過濾且濃縮以提供粗產物7E。粗混合物不經任何進一 步純化即用於下一反應。 步驟5 ··
133976.doc • 151 - 1 將粗矽烷基醚7E(9.376 mmol)於1 〇〇 mL THF中之溶液用 冰冷卻且用約1.0當量TBAF(9.3 mL於THF中之1.〇 M溶液) 2 處理。混合物立即變為黃綠色且5分鐘後TLC(己烷中之 3 20%乙酸乙酯)展示不再剩餘起始材料。將混合物用乙酸乙 醋(400 mL)稀釋且用水(100 mL)、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 4 (1〇0 mL)及鹽水(10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 5 過遽且濃細。藉由石夕膠層析(Bi〇tage 75-M管柱;梯产己 6 烷中之10至50%乙酸乙酯)純化殘餘物以提供白色固體狀之 200918536 化合物 7F(3.81 g; 94〇/〇)。4 NMR (400 MHz, d6-DMSO): δ 9.12 (s, 1H), 8.18 & 8.17 (dd, J=1.46 & 5.13 Hz, 1H), 7.74 & 7.72 (dd, J=2.20 & 7.32 Hz, 1H), 7.46 (d, J=9.52 Hz, 1H), 7.31-7.25 (m, 1H), 7.16-7.07 (m, 1H), 6.87 (d, J=8.79 Hz, 1H), 6.67 (s, 1H), 6.40-6.35 (m, 1H), 5.80 (s, 2H), 3.99 (q, J=7.32 Hz,2H),3.75 (s,3H), 0.845 (t, J = 7.32 Hz, 3H)。 步驟6 :
將1-(2,5-二鼠-节基)-5-經基-3-(2 -甲氧基比咬-3-基)_iH-0引0木-2-甲酸乙 g旨 7F(600 mg; 1.368 mmol)於 1 0 mL無水DMF 中之/谷液用冰冷卻且用蛾代乙炫(3.0 eq,0.34 mL,d 1.950) 及碳酸鉋(2.5 eq,1.11 g)處理。將所得黃色溶液在5〇。〇下 1 攪拌30分鐘,此時TLC(己烷中之20%乙酸乙酯)展示不再 剩餘起始材料且將混合物用乙酸乙酯(丨〇〇 mL)稀釋且用水 (3x20 mL)及鹽水(1〇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 過濾且濃縮。藉由矽膠層析(Biotage 25_M管柱;梯度:己 烷中之0至20%乙酸乙酯)純化殘餘物以提供白色固體狀之 化合物 7G(530 mg; 87%)。M.s.關於 C26h24F2N2〇4 之實驗 值:467.13 (M+H)+。 步驟7 : 133976.doc -152- 200918536
將 7G(530 mg; 1.136 mmol)於 12 mL 4:1:1 THF/水/甲醇 混合物中之溶液用氫氧化鋰單水合物(5 0 eq,238 mg)處 理。將混合物加熱至6〇t歷時5小時。TLC(己烷中之20% 乙酸乙醋)展示起始材料完全消耗。將混合物用1 M HC1水 溶液(50 mL)稀釋且將產物溶解於二氣甲烷(3χ4〇 mL)中。 將經組合之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濃縮以提供白色 固體狀之化合物7H(0_912 mmol; 80%)。M.S·關於 C24H2〇F2N2〇4之實驗值:439.02 (M+H)+。 實例8 中間化合物8F之製備
步驟1 :
133976.doc -153· 200918536 向5-(三氟甲氧基)-1Η-吲哚-2-甲酸乙酯8A(1.95 g,7.14 mmol)於丙_ (4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斗碘代琥珀醯亞胺 (1-61 g,7.14 mmol)。將所得懸浮液在室溫下攪拌3 75小 時。用硫代硫酸鈉水溶液(50 mL)中止反應。減壓蒸發揮 發物,且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5〇〇 mL)及水(1〇〇 mL) 中。將混合物用飽和硫代硫酸鈉水溶液(丨〇〇 mL)洗滌。分 離各層,且用乙酸乙酯(2xi〇0 mL)萃取水層。將經組合之 有機層用1 N碳酸氫鈉水溶液(1〇〇 mL)及鹽水(5〇爪卩洗 滌。接著,將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減壓濃縮以得 到粗產物 8B(2.8 g,98%產率)。巾 NMR (400 MHz, CDC13) δ 9.28 (s, 1H), 7.44 (s, 1H), 7.40 (d, J=8.79 Hz, 1H), 7.24 (s,1H), 4.48 (q,J=6.59 Hz & 7.32 Hz,2H),1.48 (t,J=7.32
Hz,3H)。 步驟2 :
向3-碘-5-三氟甲氧基-1H-吲哚_2_曱酸乙酯8B(;2.80 g, 7.02 mmol)於1,2-二甲氧基乙烷(9〇 mL)中之溶液中添加 PdCl2(dppf)2(573 mg,0.70 mmol) 〇將所得混合物用氮氣鼓 泡脫氣10分鐘。在第二燒瓶中,將2_曱氧基_3_吡啶_酸 (1.29 g,8.42 mmol)及碳酸鉀(4·85 g,35 1 mm〇1)於二甲氧 基乙烷(30 mL)及水(30 mL)中之混合物用氮氣鼓泡脫氣5分 133976.doc •154· 200918536 鐘。接著將混合物緩慢轉移至第一燒瓶中。將所得雙相混 合物在90°C下劇烈攪拌4.25小時,隨後將其冷卻至室溫。 藉由在室溫下添加亞硫酸鈉(5 g)於水(1〇〇 mL)中之溶液來 中止反應。添加乙酸乙酯(1 〇〇 mL),且分離各層。用乙酸 乙酯(2x100 mL)萃取水層。將經組合之有機層經硫酸鎂乾 燥’過濾且減壓濃縮以得到粗產物8C(1.44 g,54%產率)。 M.S·關於 C18H15F3N204 之實驗值:381.04 (M+H)+。 步驟3 :
在室溫下將3-(2·曱氧基-吡啶_3_基)-5-三氟甲氧基·ιη-吲 哚-2-甲酸乙酯8C(1.0 g,2.63 mmol)溶解於 DMF(100 mL) 中。向混合物中添加(4-溴曱基-吼啶-2-基)-胺基甲酸第三 丁酯(0.83 g,2.89 mmol)及碳酸鉋(1.29 g,3.95 mmol)。將 所得懸浮液在室溫下攪拌1 8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乙酸乙 酯(5 00 mL)稀釋’且分別用水(3x8〇 mL)、飽和碳酸氫鈉水 溶液(2x50 mL)及鹽水洗滌。將經分離之有機層經硫酸鎂 乾燥’過濾且減壓濃縮。藉由急驟層析純化所獲得之粗產 物以提供化合物8D(1.44 g,93%產率)。M.S.關於 C29H29F3N406i實驗值:587.51 (M+H)+。 步驟4 : 133976.doc -155 - 200918536
向1-(2-第三丁氧基叛基胺基-〇比咬-4-基甲基)-3-(2-甲氧 基-0比咬-3-基)-5-三氟^甲氧基-1H-0引0朵-2-曱酸乙醋8D(1.42 g, 2.42 mmol)於THF(15 mL)及水(3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 n氫 氧化链水溶液(12.1 mL,12.10 mmol)。將所得懸浮液在 70°C下回流22小時。將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藉由添加 1 N HC1水溶液將水層酸化至pH=2。用100 mL THF/乙酸乙 酯(1:1)將混合物萃取兩次。將經組合之有機層經硫酸鎂乾 燥,過濾且減壓濃縮以得到粗產物8E(100%產率)。M.S.關 於 C27H25F3N406 之實驗值:559.21 (M+H)+。 步驟5 :
在管中將1-(2-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比啶-4-基甲基)-3-(2-甲氧基-吡啶-3-基)-5-三氟曱氧基-1H-吲哚-2-甲酸8E(24 mg,0.04 mmol)溶解於 Μ-二噁烷中之4 N HC1(2 mL)中。 然後添加水(1滴)。將反應混合物在90°C下在密封管中攪拌 3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隨後減壓濃縮以提供 133976.doc •156- 200918536 化合物8F(100%產率)。M.s·關於C2iHi5F3N4〇4之實驗值: 445.2 (M+H)+。 實例9 化合物125之製備
/ \ 步驟1 :
向吲哚9A( 1.6 g,6.9 mmol)於曱苯(5.〇 mL)中之溶液中添 加W-二甲基曱醯胺二第三丁基乙縮醛(5 mL),且加熱至 90°C歷時12小時,冷卻至室溫’添加另一份,二曱基曱 醯胺二第三丁基乙縮醛(5 mL)且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90〇c 歷時12小時,冷卻至室溫’用乙酸乙酯(10.0 mL)稀釋,用 水(2x10.0 mL)、鹽水洗滌,經MgSCU乾燥,過濾且濃縮以 得到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QBG·2 g,60%)。NMR (400 MHz, CDC13): δ. 9.17 (s, 1H), 7.97 (s, 1H), 7.51 (s, 2H), 133976.doc 157- 200918536 7.21 (s,1H),1.63 (s,9H)。 步驟2 :
向9B(1.2 g,4.2 mmol)於CHC13(2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 N-磁代琥拍醯亞胺(946 mg,4.2 mm〇丨)且將反應物在室溫 下攪拌1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真空濃縮,用水稀釋且在 EtOAc(200 mL)中萃取。將經組合之有機層乾燥(MgS〇4), 過濾且真空濃縮。將褐色殘餘物溶解於最少量的CH2C12中 且用己烷濕磨。化合物9C以褐色固體之形式分離出來,將 其過濾且真空乾燥(1_23 g,72%產率)。iH NMR (4〇〇 MHz, CDC13);3 9.34 (s,1H),7.87 (s,1H),7.57 (d,J=8.06 Hz, 1H),7.49 (d,J=8.79 Hz,1H),1.68 (s,9H)。 步驟3 : V.
在氮氣氛下向化合物9C(1.23 g,3.0 mm〇1)於DME(3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2-甲氧基-3-吡啶基蝴酸(〇.482 g,3· 15 mmol)及 Pd(dppf)2Cl2(245 mg,0.3 mm〇i)且將所得反應物 在室溫下在氮氣下攪拌0.5小時。接著,將反應混合物用 I33976.doc -158- 200918536 碳酸鉀(1.6 g,12 mm〇i)於水(12 mL)中之溶液處理且將所 得溶液加熱至90t且在此溫度下攪拌丨小時。接著,將反 應混合物用EtOAc(200 mL)稀釋且將所得溶液真空濃縮以 提供粗殘餘物,對其使用急驟管柱層析(EtOAc/己烷,〇至 30% EtOAc)純化以提供固體狀之產物9D(82〇 〇 mg)。m s 關於 C20H19F3N2〇3 之實驗值:393.2 (M+H)+。 步驟4 :
向。引哚9D(10.0 g,25.4 mmol)於DMF(100 mL)中之溶液中添 加碳酸絶(9.93 g,30.5 mmol)及3-氟-3-甲基苄基溴(3.57 mL,30.5 mmol)且在室溫下攪拌1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
EtOAc(500 mL)稀釋’用水(3Xi〇〇 mL)及鹽水(2x100 mL) 洗務。將經組合之有機層乾燥(MgS〇4),過濾且真空濃縮 且使用石夕膠急驟管柱層析純化以提供無色固體狀之產物9E。 步驟5 :
133976.doc •159- 200918536
HC1(20 mL)中且在8(rc下加熱隔夜。在冷卻之後,減壓移 除揮發物以得到粗產物,將其直接用於下一步驟中。將來 自第一步之殘餘物溶解於無水THF(1〇 〇 mL)中且向其中添 加 EDCI(3.8 mmol,746 mg)及 Et3N(2,55 mL, 19.0 mmol)。 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2小時,用丨N ^^^洗滌且用 CH2C12(3x20 mL)萃取。將經組合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且 經MgS04乾燥,過濾且濃縮以得到產物125(724 mg)。M.S. 關於 C23H14F4N202之實驗值:427.2 (M+H)+。 實例10 化合物44之製備
步驟1 : +F3<"〇^yy 向吲哚l〇A(1.6 g, 6.9 mmol)於曱苯(5.0 mL)中之溶液中 添加W-二甲基甲醯胺二第三丁基乙縮醛(5 mL),且加熱 133976.doc • 160- 200918536 至9 0 C歷時12小時,冷卻至室溫,添加另一份iV, 7V-二甲某 曱醯胺二第三丁基乙縮醛(5 mL)且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 9(TC歷時12小時,冷卻至室溫,用乙酸乙酯(10.0 mL)稀 釋,用水(2x10.0 mL)、鹽水洗滌,經MgSCU乾燥,過遽且 濃縮以得到白色固體狀之產物1〇Β( 1.2 g,60%)。 步驟2 :
向化合物 10B(1.2 g,4.2 mmol)於 CHC13(25 mL)中之溶液 中添加N-碘代琥珀醯亞胺(946 mg,4.2 mmol)且將反應物 在室溫下攪拌1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真空濃縮,用水稀釋 且在EtOAc(200 mL)中萃取。將經組合之有機層乾燥 (MgS〇4) ’過渡且真空浪縮。將褐色殘餘物溶解於最少量 的CHAh中且用己烷濕磨。產物10c以褐色固體之形式分 離出來’將其過濾且真空乾燥(1.23 g, 72%產率)。 步驟3 :
在氮氣氛下向化合物l〇C(1.23 g,3.0 mmol)於DME(3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2-曱氧基-3-。比咬基蝴酸(0.482 g,3.15 133976.doc -161 - 200918536 mmol)及 Pd(dppf)2Cl2(245 mg,0.3 mmol)且將所得反應物在 室溫下在氮氣下攪拌0_5小時。接著,將反應混合物用碳 酸鉀(1.6 g, 12 mmol)於水(12 mL)中之溶液處理且將所得 溶液加熱至90°C且在此溫度下攪拌1小時。接著,將反應 混合物用EtOAc(200 mL)稀釋且將所得溶液真空濃縮以提 供粗殘餘物,對其使用急驟管柱層析(EtOAc/己烧,〇至 30°/。EtOAc)純化以提供固體狀之產物i〇d(820.0 mg)。 步驟4 :
向吲哚10D(10.0 g,25.4 mmol)於 DMF(100 mL)中之溶液 中添加碳酸鉋(9.93 g,30.5 mmol)及2-氟苄基溴(3.57 mL, 3 0.5 mmol)且在室溫下攪拌1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 1 EtOAc(500 mL)稀釋,用水(3Xl〇〇 mL)及鹽水(2x100 mL)洗 滌。將經組合之有機層乾燥(MgS04),過濾且真空濃縮且使 用矽膠急驟管柱層析純化以提供無色固體狀之產物10E。 步驟5 :
133976.doc •162- 200918536 在密封管中將二噁烷中之4 N HC1(20 mL)添加至吲哚 10Ε(1·30 g)中且加熱至80°c (油浴)隔夜。在冷卻至室溫之 後’減壓移除溶劑以得到粗產物,將其溶解於無水THF(20 mL)中且添加EDCI(1.15 g)隨後添加Et3N(4.10 mL)且將所 得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隔夜。將反應混合物在稀HC1 水溶液(〜10。/。)與CH2C12之間分溶。分離有機相,用CH2C12 萃取兩次。將經組合之有機相用水洗滌,乾燥(MgS04)且 ?農縮以提供淺褐色固體狀之化合物44(〇 991 g)。iH NMR (400 MHz, d6-DMSO) δ 9.13 & 9.11 (dd, J=1.46 & 8.06 Hz, 1H), 8.94 (s, 1H), 8.48 & 8.46 (dd, J=1.46 & 5.13 Hz, 1H), 7.99 (d, J=8.79 Hz, 1H), 7.89 (d, J=8.79 Hz, 1H), 7.57 (dd, J=4.39 & 8.06 Hz, 1H), 7.33-7.21 (ra, 2H), 7.01 (t, J=7.32
Hz,1H),6.77 (t,J=7.32 Hz, 1H), 6.12 (s,2H)。M.S.關於 C22H12F4N2〇2之實驗值:412.93 (M+H)+。 實例11 中間化合物11E之製備 步驟1 :
11A H 〇 11B 將起始材料 11A(15.0 g,69.04 mmol)及 THF(100 ml)添加 至10〇〇 ml圓底燒瓶中。將所得溶液用水浴冷卻。向此攪 拌溶液中緩慢添加N-碘代琥珀醯亞胺(15 3〇 g,68 8〇 133976.doc -163· 200918536 mm〇1)。將所得溶液在室溫下攪拌5小時’隨後添加7〇〇如 水。將所得混合物在室溫下繼續攪拌3〇分鐘且接著過濾。 將濾餅用水(2x40 ml)洗滌,空氣乾燥且接著在室内真空下 乾燥以提供灰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ub(23 〇 g,97%)。M s 關於 Ci3Hi4IN〇2 之實驗值:344.2 (M+H)+。 步驟2 :
向200 ml圓底燒瓶中填充liB(2.45 g,7.14 mmol)、6-甲 基-2-曱氧基吡啶-3-_酸(〇.98 g,5.87 mmol)、[1,1,-雙(二 苯膦基)二茂鐵]二氯鈀(Π)與二氣甲烷之複合物(1:1)(〇 58 g, 0·71 mmol)及DME(50 ml)。向攪拌溶液中經由注射器添加 碳酸納溶液(10 ml, 1.5 M,1 5.0 mmol)。將反應混合物維持 ί 回流4小時’隨後冷卻至室溫。在濃縮之後,用乙酸乙酯 (200 ml)溶解殘餘物,用水(3xi〇〇 ml)洗滌且經硫酸鈉乾 燥。藉由減壓蒸餾移除溶劑且藉由矽膠Combiflash層析使 用己烷中之0-10%乙酸乙酯作為溶劑來純化殘餘物以提供 白色固體狀之產物11C(1.51 g,76%)。M.S.關於C20H22N2O3 之實驗值:339·2 (M+H)+。 步驟3 : 133976.doc -164- 200918536
將反應材料11C(200 mg, 0.59 mmol)、2-氟苄基氣(170 mg,1·76 mmol)、碳酸鏠(700 mg,2.16 mmol)及 DMF(3 ml) 添加至100 ml圓底燒瓶中。將所得懸浮液在室溫下攪拌} 6 小時’用乙酸乙酯(100 ml)稀釋’且用水(3χ40 ml)洗滌。 將有機’浴液經硫酸納乾燥且激縮。藉由石夕膠Combiflash層 析使用己烷中之0-10〇/〇乙酸乙酯作為溶離劑來純化殘餘物 以提供凝膠狀之產物11D(205 mg,78%)。 步驟4 :
在 100 ml 圓底燒瓶中向 UD(2〇〇 mg,〇 45 mm〇i)於 THF(5 ml)中之攪拌混合物中添加氫氧化鋰溶液(2乃爪丨,丄% 2 5 mmol)。將所得溶液維持回流4天,隨後冷卻至室溫。在真 空濃縮之後,將殘餘物溶解於曱醇(5 ml)中,用丨〇 M Hci 水溶液(2.5 ml,2.5 mmQl)中和且接著再次濃縮。用乙酸乙 醋(3x40 m”萃取殘餘物。將經組合之有機溶液濃縮且在室 133976.doc -165- 200918536 内真空下乾燥以提供白色蠟狀之化合物iiE(l9〇 mg, ΙΟΟ/ο)。M.s.關於C27H25C1FN203S之實驗值:542.3 (M+H)+。 實例12 中間化合物12 E之製備 步驟1 :
將起始材料 12A(15.0 g,69.04 mmol)及 THF(100 ml)添加 至1 〇〇〇 ml圓底燒瓶中。將所得溶液用水浴冷卻。向此攪 拌洛液中緩慢添加N-峨代琥珀醯亞胺(1 5.3〇 g,68.80 mm〇l)。將所得溶液在室溫下攪拌5小時,隨後添加700 ml 水。將所得混合物在室溫下繼續攪拌3 〇分鐘且接著過濾。 將濾餅用水(2x40 ml)洗滌,空氣乾燥且接著在室内真空下 乾燥以提供灰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12B(23.0 g,97%)。 M.S.關於 c13Hi4lN〇2 之實驗值:344.2 (M+H)+。 步驟2 :
向 25 0 ml圓底燒瓶中填充 12B(3.60 g,10.49 mmol)、5- 133976.doc •166· 200918536 氣-2-曱氧基 口比咬-3-_酸(2.0 g,10.67 mmol)、[1,1’_ 雙(二 苯膦基)二茂鐵]二氣鈀(II)與二氣曱烷之複合物(1:1)(0.87 g, 1.06 mmol)及DME(50 ml)。向攪拌溶液中經由注射器添加 碳酸納溶液(1 〇 ml, 1 ·5 Μ, 1 5,0 mmol)。將反應混合物維持 回流6小時,.隨後冷卻至室溫。在濃縮之後,用乙酸乙賴 (200 ml)溶解殘餘物,用水(1〇〇 ml)洗滌且經硫酸鈉乾燥。 藉由減壓蒸餾移除溶劑且藉由矽膠Combiflash層析使用己 烷中之0-1 0°/。乙酸乙酯作為溶劑來純化殘餘物以提供白色 固體狀之產物12C(2.4 g,64%)〇M.S.關於C丨9H19ClN2〇3之 實驗值:359.2 (M+H)+。 步驟3 :
將 12C(280 mg,〇.78 mm〇i)、2_氟苄基氣(3〇〇 mg, 2 〇7 _〇1)、碳酸铯(400 mg,丨.23 mm〇i)及DMF(3 m〇之懸浮液 在室’皿下攪拌19小時’用乙酸乙§旨(⑽叫稀釋,且用水 ( )洗滁將有機溶液經硫酸納乾燥且濃縮。藉由石夕 膠Combiflash層析使用己院中之Q_5%乙酸乙醋作為溶離劑 來純化殘餘物以提供凝膠狀之產物叫,87%)。 步驟4 : 133976.doc 167 _ 200918536
在 100 ml 圓底燒瓶中向 12D(318 mg,〇 68 _QiR THF(10 ml)中之攪拌混合物中添加氫氧化鋰溶液〇 μ, 1 M,2,0 mmol)。將所得溶液維持回流5天,隨後冷卻至室 溫。在真空濃縮之後,將殘餘物溶解於曱醇(5 ml)中用 1 ·0 M HC1水溶液(2.0 ml,2.0 mm〇i)中和且接著再次濃縮。 用乙酸乙酯(3x40 ml)萃取殘餘物。將經組合之有機溶液濃 縮且在室内真空下乾燥以提供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 12E(280 mg,94%)。M.S·關於C24H20ClFN2O3之實驗值: 439.2 (M+H)+。 實例13 化合物126及127之製備 \
步驟1 : 133976.doc 168- 200918536
h3c F
I 13A
13B 向3-氟-4-甲基-苯胺(13A)(8.0 g,64 mmol)於二氣曱烧 (500 mL)及MeOH(10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氣碘酸苄基 三曱基銨(23.8 g,67.4 mmol)及碳酸妈(12.8 g,133 mmol)。將懸浮液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藉由過濾移除固體 且將濾液濃縮。將濃縮粗產物再溶解於CH2C12中,相繼用 5% NaHSCU、飽和NaHC〇3、水、鹽水洗滌且經Mgs〇4乾 燥。將有機層濃縮且藉由Si〇2層析(330 g,急驟管柱)使用 己院中之0至20%乙酸乙酯來純化粗產物以得到褐色油狀 之 5-氣·2-碘-4-甲基-苯胺 13B(13.4 g,87%)。4 NMR (400 MHz,CDC13): $ 2.12 (s,3H),4.2 (寬單峰,2H),6.51 (d, •7=10·8 Hz,1H),7.43 (d,>8.4 Hz,1H)。 步驟2 :
H3°V^S-l _酸 fjUCnh -^ F nh2 Pd (OAc)2, 13B DMF, 105°C, DABCO 130 將化合物 13Β(13·4 g, 53.5 mmol)、Pd(OAc)2(607 mg, 2.7 mmol)、丙酮酸〇4 28 g,i62〇 爪„1〇1)及〇八6(30(18.2 g, 162 mmol)於DMF(120 mL)中之溶液脫氣且加熱至1〇5。〇歷 時4小時’冷卻至室溫且在乙酸乙酯與水之間分溶。用乙 酸乙酿將水層再萃取兩次。將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 MgS〇4乾燥’濃縮且將褐色固體用乙酸乙酯/己烷洗滌且過 133976.doc -169- 200918536 濾以獲得帶褐色的白色固體6_氟_5-甲基_1/7_吲哚-2_曱酸 13C(8.3 g,83%),其直接用於下一步驟中。1η NMR (400 MHz,d6-DMSO): δ·2·0 (寬單峰 ’ 1Η),2.25 (s, 3Η),7.0 (s, 1Η), 7.15 (d, J=U Hz, 1H), 7.49 (d, J=7.3 Hz, 1H), 11.7(s, 1H)。 步驟3 :
13C 13D 向6-氟-5-甲基-1H-吲哚-2-甲酸於MeOH/PhMe中之冷卻 溶液(13C,200 mL, 1:1)中逐滴添加TMSCHN2(於乙醚中之 2.0 Μ溶液,1.05 eq.)且經1小時將反應物溫至室溫。將反 應混合物濃縮且藉由用CHsCh及己烷濕磨來純化且藉由過 濾收集固體以提供化合物13D(3.5 g)。藉由Si〇2層析使用 己烷中之0至40%乙酸乙酯來純化經濃縮濾液以得到額外 量之化合物 13D(1.0 g)。總產率(60%)。NMR (400 MHz, d6-DMSO): δ 2.26 (s, 3Η), 3.83 (s, 3H), 7.07 (s, 1H), 7.08 (d, 7=10.2 Hz,1H),7.49 (d,J=8.1 Hz,1H),11.9 (s,1H)。 步驟4 ··
13D 〇、
向6-氟-5_甲基-1//-吲哚-2-甲酸甲酯13D(3.53 g,i7.〇3 133976.doc -170- 200918536 mmol)於CHC13/THF(100 mL,5:1)中之溶液中添加N_碟代琥 珀醯亞胺(3.83 g,17.03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授 拌隔夜。將反應混合物濃縮且再溶解於乙酸乙醋中且用 1M Na2S2〇3、飽和NaHC〇3、水及鹽水洗務。將有機層經 MgS〇4乾燥’過濾,濃縮且使用乙酸乙酯/己烧濕磨產物且 過遽以提供化合物 13E(5.34 g,94,1%)。ipj NMR (400 MHz, CDC13): δ. 2.3?(s, 3Η), 3.97 (s, 3Η), 7.07 (d, J=9.5
Hz, 1H), 7.32 (d,J=7.3 Hz, 1H),9.1 (s, 1H)。 步驟5 :
將2-曱氧基-3-吡啶晒酸(2.94 g,19.23 mmol)添加至6-氟 3-埃-5-曱基-1//-吲哚_2_甲酸甲酯 13E(5 34 g,i6 〇3 mm〇1) 於1,2-二甲氧基乙烷(1〇5 mL)中之溶液中。將混合物脫氣 且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1(:12(<^卩〇2(1,3呂,1.6〇111111〇1)。在 將所得橙色溶液在室溫下攪拌30分鐘之後,添加〖2(:〇3溶 液(8.86 g於64 mL ΗζΟ中)。將所得褐色溶液在9〇。〇下攪拌 4小時,冷卻至室溫且使用乙酸乙酯稀釋。將有機層用 水、鹽水洗滌且經MgS04乾燥。將經濃縮濾液經si〇2使用 己烧中之0至30%乙酸乙酯純化以提供白色固體6_氟_3_(2_ 甲氧基-吼啶-3-基)-5-甲基-1//-2-曱酸甲酯13F(4.14 g, 133976.doc 171 200918536 82%)。4 NMR (400 MHz,d6-c>MSO): δ 2.06 (s,3H),3.68 (s,3H),3.76 (s,3H),7.08 (m,1H),719 (m,2H), 7 65 (d, J = 10.0 Hz, 1H),8.20 (m, 1H) 〇 步驟6 :
向6-氟-3-(2-曱氧基-吡啶_3_基)_5_曱基_1/7_2-曱酸曱酯 13F(4.14 g,13.17 mmol)中添加於二 0惡院中之4 N HCI(4〇 mL)且將反應混合物在80 C下加熱12小時,冷卻且濃縮以 得到6-氟-3-(2-羥基比啶-3-基)_5_甲基_17/_2_曱酸甲酯。 向來自最後一步之粗產物中添加於THF/MeOH/H20(75 mL, 2:2:1)中之 LiOH(l.65 g,39.51 mmol)且將漿液在 65°C 下加 熱12小時’冷卻’用1 N HC1及水洗滌。過慮產物,用乙 酸乙酯洗滌且真空乾燥以得到6-氟-3-(2-羥基-吡啶-3-基)-5-甲基-1//-2-曱酸(3.59 g’兩步驟95.2%)且將其直接用於 下一步驟中。向於DMF(70,0 mL)中之來自前一步驟之羥基 酸(3.59 g, 12.54 mmol)中添加 EDCI鹽酸鹽(4.8 g, 25.08 mmol)及Et3N(8.73 mL, 62.7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 下攪拌1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釋,用水洗滌 漿液且過濾。將乙酸乙酯層用1 N HC1、鹽水洗滌,經 MgS04乾燥且濃縮且將粗產物添加至來自前一步之濾液中 且真空乾燥以提供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13G(3.36 g, 133976.doc •172- 200918536 75%)。'H NMR (400 MHz,d6-DMSO): δ. 2.40 (s,3H),7.28 (d, J=10Hz, 1H), 7.54 (m, 1H), 8.40 (m, 2H), 8.87 (d, J=7.2 Hz, 1H)。 步驟7 :
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3G(167 mg, 0.622 mmol)於DMF(3.〇 mL)中之溶液中添加3-溴甲基-4-氟-苯甲腈(160.0 mg, 0.747 mmol)及Cs2C03(243 mg,0.747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搜拌 隔夜。將反應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釋,用水及鹽水洗滌, 經MgSCU乾燥’過濾且濃縮。藉由Si〇2層析使用己烷中之 0至30°/。乙酸乙酯純化經濃縮粗產物以提供化合物126(2〇〇 mg,80%)。M.S.關於C23H13F2N302之實驗值:402.9 (M+H)+。 步驟8 :
向4-氟-3-(9-氟-10-曱基_6_側氧基氧雜_4,7_二氮 雜-苯并[c]苐-7-基甲基)-苯甲腈126(126 mg,0.313 mmol)於 乙酸(1.0 mL)中之溶液中添mH2S〇4(4滴)。將反應混合物 133976.doc -173- 200918536 在100°C下加熱12小時且濃縮。將固體用水及乙酸乙酯洗 滌且在高真空下乾燥以得到白色固體9_氟_10_甲基-711-5-氧雜-4,7-一氣雜-笨弁[〇]苐-6_綱 127(124.〇111§,94%)。^.8. 關於 C23Hi5F2N3〇3 之實驗值:420.1 (m+H)+。 實例14 化合物128之製備
步驟1 :
14A 將2氟-4-硝基-紛(2.53 g; 16.1 mmol)於60 mL無水二氯 甲烷及5 mL無水THF中之溶液用冰冷卻且用吡啶(1〇 mL) 及一氟甲碩酸酐(1」eq,5 〇 g,d 1 677)處理。將混合物攪 拌10分鐘且用催化量之4·二甲基胺基吡啶(刮勺尖)處理。 移除冷卻浴且將反應物攪拌i小時。TLC(己烷中之1〇%乙 酸乙酯)展示不再剩餘起始材料且將混合物用乙酸乙酯(3〇〇 mL)稀釋且用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及鹽水mL) 洗滌。將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在矽膠 133976.doc -174- 200918536 之0至10%乙酸乙酯) 上(Biotage 40_M管柱;梯度:己烷中 純化殘餘物以提供化合物14A(4.〇 g)。 步驟2 :
caNOj
14B 將三I甲料酸2ϋ硝基.苯醋(14Α)(13·2 g; 45.64 _叫於225 mL THF中之溶液用氣化鐘(7〇叫i35 §)及 一丁基(乙烯基)錫(2.0 eq,26.6 mL, d 1.085)處理。將混合 物脫氣(真空/氮氣沖洗)且添加肆(三苯膦)鈀(1〇 mol%, 5.26 g)。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8(rc且攪拌隔夜。TLC(己烷中之 5 /〇乙馱乙g曰)展示起始材料完全消耗。將混合物用水(1 mL)稀釋且用1:1乙醚/乙酸乙酯(9〇〇 mL)萃取。將有機層用 10%氫氧化銨水溶液(1〇〇 mL)、水(1〇〇 mL)及鹽水(1〇〇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將 殘餘物吸附在矽膠上且在Biotage 40-S管柱(梯度:己烧中 之0至4。/。乙酸乙酯)純化以提供淺黃色油狀之化合物 14B(7.6 g; 99%),其含有一些錫烷雜質(約ug)。 步驟3 ·· 14Β Ν〇2
14C
將 2-氟-4-硝基-1-乙烯基-苯(14B)(42.65 mmol)於 140 mL 曱醇中之溶液用催化量之1 0%鈀/碳(大約1.0 g)處理。將混 133976.doc -175- 200918536 物在35 pS1氫化2小時。TLC(已烷中之ι〇〇/。乙酸乙酯)展 丁起始材料凡全消耗。將混合物用二氣甲烧(⑽叫稀釋 且、i由短耘矽藻土過濾。將固體用二氯甲烷(1⑼爪1)洗 滌。將含有產物14C之濾液用於下一反應。 步驟4 : 將4-乙基_3-氟-苯胺(14C)溶液(來自前一步驟之濾液溶 液)用一氣碘酸苄基三甲基銨(1丨叫,163呂)及碳酸鈣(2〇 eq,8.5 3 g)處理。將懸浮液在室溫下攪拌丄小時。tlc(己烷 中之1 0%乙酸乙酯)展示起始材料完全消耗。藉由過濾 (Whatman #丨)移除固體且將濾液在旋轉蒸發器(r〇tavap)中 痕細。將殘餘物在800 mL 1:1乙醚/乙酸乙酯與5%硫酸氫 鈉水溶液(200 mL)之間分溶。將有機層用水(2〇〇 mL)及鹽
( 水(20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在旋轉 蒸發器中濃縮。將殘餘物吸附在矽膠上且在Bi〇tage 65_M 管柱上(梯度:己烷中之0至10%乙醚)層析以提供黃色油狀 之化合物14D(8.5 g; 76%),其含有一些來自前一步驟之錫 烷雜質。 步驟5 ··
14D
14E 133976.doc -176- 200918536 將 4-乙基 _5_ 氟-2-碘-苯胺(14D)(7.29 g; 27.50 mm〇l)於 60 mL無水DMF中之溶液用丙酮酸(3.0 eq,7.26 g,d 1.267)及 DABCO(3.0 eq,9,24 g)處理。將混合物脫氣(真空/氮氣沖 洗)且添加乙酸鈀(ΙΙ)(〇·〇5 eq,3 08 mg)。將所得溶液加熱至 1 〇5°C歷時3小時。在旋轉蒸發器(高真空泵)中移除揮發物 且將殘餘物在乙酸乙酯(200 mL)與水(200 mL)之間分溶。 用乙酸乙酯(4x100 mL)反萃取水層。將經組合之有機層用 鹽水洗滌,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在旋轉蒸發器中濃縮以 得到暗褐色油狀之粗產物14E。不進行進一步純化。 步驟6 :
向用冰冷卻之5-乙基-6-氟-1H-吲哚-2-甲酸(14E)(27.5 mmol)於300 mL 2:1甲苯/曱醇中之溶液中緩慢添加tms-重 氮甲烷於乙醚中之溶液(2.〇 eq,27 5 mL,2 〇M)。在添加完 ( 成之後,移除冷卻浴且將反應混合物攪拌丨小時。將混合 物在旋轉蒸發器中濃縮以得到褐色固體狀之粗產物。將混 合物吸附在矽膠上且在則〇1牦6 65·Μ管柱上(梯度:己烷中 之1〇至50%二氣甲烧)純化以提供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 14F(3.〇 g ;兩步驟 5〇。/〇)。 步驟7 :
14G 133976.doc -177- 200918536 將5 -乙基-6-氟- ΙΗ-口引〇朵-2-曱酸曱酉旨(14F)(2.6 g; 11.75 mmol)於60 mL 1:1 THF-氯仿中之溶液用冰冷卻且用N-埃 代琥珀醯亞胺(1.1 5 eq,3 ·04 g)處理。移除冷卻浴且將混合 物攪拌2小時。TLC(己烷中之20%乙酸乙酯)展示起始材料 幾乎完全消耗。將反應混合物用乙酸乙酯(300 mL)稀釋且 用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2x60 mL)及鹽水(50 mL)洗滌。將 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以得到淺黃色固體 狀之粗產物14G(4.0 g; 99%),其不經進一步純化而使用。 步驟8 :
將2-甲氧基吡啶-3-S明酸(1.5 eq,2.69 g)添加至5-乙基-6-氟-3-碘-1H-吲哚-2-曱酸甲酯(14G)(11.75 mmol)於120 mL 1,2-二曱氧基乙烷中之溶液中。將混合物脫氣(真空/氬氣 沖洗)且添加鈀催化劑(10 mol%,960 mg PdCl2(dppf)2)且將 所得橙色溶液在室溫下攪拌10分鐘。添加碳酸鉀溶液(4 〇 eq,23.5 mL之2 Μ水溶液)且將所得褐色混合物在“它下搜 拌2小時,此時TLC(己烷中之20%乙酸乙酯)展示起始材料 幾乎完全消耗。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用乙酸乙醋 (3 00 mL)稀釋,用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1〇〇 mL)及鹽水 (10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在旋轉蒸 發器中濃縮。將粗產物吸附在碎膠上且在Biot age 65-M管 133976.doc -178· 200918536 柱上(梯度:1:1己烷-二氣甲烷中之0至15%乙酸乙酯)純化 以提供白色固體狀之化合物14H(3.3 g; 86%)。 步驟9 :
( 將5_乙基-6-氟-3-(2-曱氧基-吡啶-3-基)-1Η-吲哚-2-曱酸 甲醋(14H)(3.3 g; 10.05 mmol)部分溶解於10 mL甲醇中, 隨後添加40 mL於二噁烷中之4 M HC1溶液》將所得溶液在 遂、封管中在85°C下加熱3小時。TLC( 1:1二氣曱烧-己院中 之40%丙酮)展示大約40%轉化。在真空中移除所有揮發物 且將殘餘物再溶解於二噁烷中之4 M HC1溶液(40 mL)中。 將混合物在密封管(9(TC )中加熱3小時。TLC展示剩餘一些 起始材料。再次在真空中移除所有揮發物且將殘餘物吸附 U 在矽膠上。在Biotage 40-M管柱上(梯度:1:1二氣曱烷-己 烧中之20至60%丙酮)純化以提供淺黃色固體狀之化合物 141(2.0 g; 63%)及經回收之起始材料14H(700 mg,20%)。 步驟10 :
133976.doc -179- 200918536 將5-乙基-6-亂-3-(2-側氧基_丨,2•二氫-吡啶^ —基卜丨士吲 口朵-2-曱酸曱酷(141)(1.9§;6.04 111111〇1)於1〇〇„11^6:1:1丁1117/ 水/甲醇中之溶液用氫氧化鋰單水合物(25 eq,處 理。將反應混合物在5(TC下攪拌且藉由TLC(1:1二氣曱烷_ 己烷中之50%丙酮)監測。3小時後所有起始材料已消耗(產 物在反應混合物中沈殿)D將混合物用〖M HQ水溶液(1 〇〇 mL)處理且藉由過濾(Whatman #1)回收白色固體狀之產物 14J(1.80 g; 99%) ° 步驟11 :
將5 -乙基-6-氟-3-(2-側氧基_ι,2-二氫-吡啶_3_基引 哚-2-曱酸(14J)(500 mg; 1.665 mmol)懸浮於無水 DMF(40 mL)中且用 EDCI(2_0 eq,638 mg)及三乙胺(10.0 eq,2.33 mL,d 0.72)處理。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隔夜。將混合物 在真空(咼真空泵)中濃縮至乾。將殘餘物用曱醇(丨〇 mL)處 理以製成均質懸浮液。藉由過渡(whatman # 1)回收產物且 用甲醇(2 X 5 mL)洗滌❶如此獲得白色固體狀之產物 14K(282 mg; 60%) ° 步驟12 : 133976.doc -180- 200918536
14K
將化合物14K(40 mg, 0.141 mmol)懸浮於2 mL無水DMF 中且用2 -氯-3-氯甲基-啥琳(1.2 eq,36 mg)及碳酸鉋(2.0 eq, 92 mg)處理。添加催化量之碟化四丁錢(刮勺尖)且在室溫 下攪拌混合物。1小時後TLC(己烷中之30%乙酸乙酯)展示 起始材料完全消耗。將混合物用50 mL 4:1二氯甲烷-THF 稀釋且用水(10 mL)洗滌。將有機層真空濃縮以提供化合 物128(65 mg, 99%) ’其不經進一步純化而使用。 實例15 化合物129之製備
133976.doc 181 - 200918536 在室溫下向9-氟-10-曱基-7H-5-氧雜-4,7-二氮雜-苯并[c] 第-6-酮 15A(167 mg,0.622 mmol)於 DMF(5.0 mL)中之溶液 中添加3- >臭甲基-4-氟苯(Acros, 176 mg,0.9 mmol)及 Cs2CO3(1 000 mg,3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攪拌隔夜。將反 應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釋,用水及鹽水洗滌,經MgS04乾 燥,過濾且濃縮。藉由Si02層析使用己烷中之0至3 0%乙酸 乙酯純化經濃縮粗產物以提供化合物15B(200 mg,87%)。 M.S·關於 C22H13F2N202 之實驗值:377 (M+H)+。 步驟2 :
將化合物15B(34 mg,0.09 mmol)及環丙基績醯胺(20.0 ( mg,0.165 mmol)於無水 DMF(3.0 mL)中之漿液用 NaH(16.0 mg,0.4 mmol ’於礦物油中之60%懸浮液)處理。將反應混 合物在40°C下加熱隔夜。用1 N HC1將經冷卻反應混合物 之pH值調整至pH=3且用乙酸乙酯萃取。將乙酸乙酯層用 水、鹽水洗滌且經由Na2S04過濾。將濾液濃縮以提供白色 固體狀之化合物15C(22 mg,50%產率)。MS (CI) M+l=498。 步驟3 ·· 133976.doc 182· 200918536
向圓底燒瓶中填充化合物15C(13〇 mg,〇26 mm〇l)且添 加POC13(純’ 4 mL)。將反應物在氮氣下回流加熱2小時且 由TLC(乙酸乙酯/己烷)確認起始材料消失。將反應物冷卻 ( 且在真空中移除過量P0C13。使用急驟層析(乙酸乙酯/己 烧)純化所獲得之殘餘物以提供化合物129(3 mg)。MS: 480.3 (M+H)+; 4 NMR (5〇〇 MHz,CDC13): δ 0·99 (m,2H), 1.30 (m,2Η),2.50 (s,3Η),2.85 (m, 1Η),6.07(s,2Η),6.87 (t,J=7.5 Hz, 1H),7.00 (t,j=7 5 Hz,ih), 7·11 (t,J=9.5 Hz, 1H), 7.22 (d, J=10.〇 Hz, 1H), 7.22 (d, J = 10.0 Hz, 1H), 7.51 (dd,J=4.7 Hz,1H),8.08 (d,J=7.25 Hz,1H),8.49 (dd,J=1.5
Hz, 1H),8.63 (dd,J=i.8 Hz, ih)。 實例16 中間化合物16L之製備 步驟A-化合物16B之合成
將化合物16A(228.〇〇 g, 1.19 mmol)、碳酸斜(247.47 g, 133976.doc -183 - 200918536 1.79 mol)於DMF(3.00 L)中之溶液用之—溴丄卜二乙氧基乙 烷(197.54 mL,1.31 m〇i)處理且在}^^下加熱7小時。將 反應混合物真空濃縮且用EtOAc(3x2 L)萃取。將經組合之 有機層用NaOH水溶液(2 M,4 L)洗滌。將有機層乾燥 (MgS〇4) ’過遽,真空濃縮以提供化合物】6β(362.00 g, 98%),其不經進一步純化而使用。 步驟B-化合物16C之合成
將化合物 16B(352.00 g,1.15 mol)於甲苯(2500 mL, 2.3 mol)中之溶液用多聚磷酸(370.00 g,3·4 mol)處理且回流加 熱5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真空濃縮,用水(3 L)稀釋且用
EtOAc(4 L)萃取。將有機層用NaOH水溶液(2 L)洗滌,過 滤’真空濃縮且藉由減壓蒸德純化以提供無色液體狀之化 合物16C(125.00 g,50_8%)’ 沸點為80。(:(1 mm/Hg),其在 室溫下固化。4 NMR (400 MHz, CDC13) δ 7.67 (d, 1 H, J=2.2 Hz),7·39 (dd, 1 H J =5.1 & 3.7 Hz), 6.94 (d,1 H, J = 2.2 Hz), 6.86 (t, 1 H, J=8.8 Hz)= 步驟C-化合物16D之合成
133976.doc •184- 200918536 將化合物 16C(124.12 g,577.25 mmol)於乙醚(2.0 L)中之 溶液冷卻至-78°c且用2.5 M正丁基鋰於己烷中之溶液 (235.5 mL)逐滴處理且在-78°C下攪拌15分鐘。向此反應混 合物中添加DMF(89.393 mL, 1.15 mol)且在-78°C下攪拌30 分鐘。將反應混合物用甲醇(23.383 mL,577.25 mmol)中止 反應且溫至室溫。將反應混合物用乙醚(3〇〇 mL)稀釋且將 有機層用水(300 mL)洗滌。將經分離之有機層乾燥
(MgS04),過濾,真空濃縮以提供化合物16D(89.00 g, 93.90/〇)。 步驟D-化合物16E之合成
將化合物 16D(12.71 g,77.45 mmol)、氣化链(6,567 g, 154.9 mmol)及疊氮乙酸乙酯(2〇,〇〇 g,154,9 mm〇1;以於 CHzCl2中之30°/。溶液之形式添加)、二氮雜雙環[5.4 〇]十 一-7-烯(23.16 mL,154.9 mmol)之溶液攪拌2小時。藉由 TLC(EtOAc/己烷1:4)跟蹤反應完成。在完成之後,將反應 混合物用乙酸乙酯(1 L)稀釋且用水及hci水溶液(4〇〇 mL) 洗滌。將經組合之有機層乾燥(MgS〇4),過濾且真空濃縮 且使用Si〇2急驟管柱層析(Et〇Ac/己烷)純化所獲得之殘餘 物以提供無色油狀之化合物16E(18 3 g,8〇 6%)。 步驟E-化合物16F之合成 133976.doc -185· 200918536
在-30°C下將化合物16E(15.7 g,53.5 mmol)及曱院績醯氯 (8.29 mL, 107 mmol)於二氣甲烷(87.7 mL, 1.37 mmol)中之 溶液用三乙胺(52.2 mL,375.0 mmol)於二氣曱烷(loo mL) 中之溶液逐滴處理。將反應混合物在-3(TC下攪拌3小時, 用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及二氣曱烷(400 mL)稀釋。分離有 機層且用水、HC1水溶液及鹽水洗滌》將有機層乾燥 (MgS〇4),過濾’真空濃縮且使用急驟管柱層析(Si〇2,於 己烧/CH2C12(1:1)中之10% EtOAc)純化以提供化合物 16F(12_6 g,85.5%)。 步驟F-化合物16G之合成
O^CH 將1 50 mL二曱苯在1 65°C下加熱。向此沸騰溶液中逐滴 添加化合物 16F( 11.2 g,40.7 mmol)於二曱苯(70 mL, 1 89.4 mmol)中之溶液。將反應混合物再攪拌“ ο分鐘且冷卻至 室溫以提供沈澱物形式之化合物16G(7·〇〇 g, 69.6%),將其 過濾、,用己烧洗務且真空乾燥。 步驟G-化合物16H之合成 133976.doc •186· 200918536
向化合物 16G(15.88 g,64.23 mmol)於 DMF(100 mL)中之 溶液中添加N-碘代琥珀醯亞胺(15.9〇 g, 7〇66 mm〇i)且在 室溫下攪拌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水(1〇〇〇 mL)稀釋且在
EtOAc(1000 mL)中萃取。將有機層用水(100〇 mL)、硫代 硫酸鈉水溶液(5%水溶液,1 L)洗滌且乾燥(MgS04)。將有 機層乾燥(MgS〇4),過濾,真空濃縮以提供固體狀之化合 物 16H(22.30 g,93.04%)。 步驟Η-化合物161之合成
C 將化合物 ^11(22.000 g,5 8.962 mmol)、2-曱氧基吡啶-3- 基_酸(13.527 g,88.444 mmol)、(PPh3)2PdCl2(4.13 g,5.88 mmol)於1,2-二曱氧基乙烧(250· 0 mL)中之溶液脫氣2分鐘 且在至溫下攪拌1 5分鐘。將橙色反應混合物用碳酸卸 (30.53 g,220.9 mmol)於水(250.0 mL)中之溶液處理且在 9〇°C下攪拌3小時。隨著起始材料消失(Tlc),黃色反應物 變為暗橙色。將反應混合物用EtOAc(1000 mL)稀釋且用 NaOH水溶液(500 mL,i M)洗滌,乾燥(MgS〇4),過濾,真 133976.doc -187- 200918536 空濃縮且使用Si02急驟管柱層析(Thf/己烷0->60%)純化以 提供淡褐色固體狀之化合物161(16 65 g,79.7%)。 步驟I-化合物16J之合成
f 將化合物 161(4.50 g,12.7 mmol)於甲醇(10 mL,246.9 mmol)中之溶液用4 M hcI於二噁烷中之溶液(100 mL)處理 且在壓力管中在90。(:下加熱3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真空濃 縮且使用急驟管柱層析(Si〇2, THF/己烷0->100%)純化所獲 得之殘餘物以提供無色固體狀之化合物16J。 步驟J-化合物16K之合成
16J
將化合物 16J(810.00 mg, 2.38 mmol)於水(25 mL)、 THF(2 5 mL)及甲醇(25 mL, 780.2 mmol)中之溶液用氫氧化 經單水合物(499.41 mg, 11.901 mmol)處理且在8(TC下加熱 1小時。接著,將反應混合物使用1 N HC1酸化,過濾且真 空乾燥以提供無色固體狀之化合物16K(627.00 mg, 84.4%) 〇 133976.doc -188- 200918536 步驟K-化合物16L之合成 HN-
16K
向化合物3K(8.00 g,25 6 mm〇lmN_(3_二甲基胺基丙 基)-N,-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9 82 5i 2匪川於 DMF(153.85 mL)中之懸浮液中添加三乙胺(35 71爪[, 256.2 mmol)且將反應物在室溫下攪拌隔夜。將反應混合物 真空濃縮且將所得殘餘物用甲醇(1〇〇 mL)稀釋。將所得沈 瓜物過;慮且乾燥以提供化合物3l(5,9〇 g,78.3。/。)。 實例17 中間化合物17D之製備 步驟A-化合物π A之合成
I. H2 (35psi)
將 16G(5.0 g; 20.22 mmol)於 220 mL 2:1 MeOH/THF 混合 物中之溶液用催化量之10%鈀/碳(5 mol%,1.07 g)處理。將 混合物在35 psi下氫化18小時。等分試樣之NMR展示完全 轉化為產物。將混合物用二氣甲烷(300 mL)稀釋且藉由經 短程矽藻土過濾移除固體。將濾液真空濃縮以提供白色固 體狀之產物17A(5.03 g; 99%)。 133976.doc - 189 - 200918536 步驟B-化合物17B之合成
將 17A(7_81 g; 31·34 mmol)於 300 mL THF 中之溶液冷卻 至-78°C且用N-碘代琥珀醯亞胺溶液〇丨eq,7.75 g於100 mL THF中)處理。將混合物攪拌2〇分鐘且TLC(己烷中之 25% THF)展示起始材料完全消耗。藉由添加飽和碳酸氫鈉 水溶液(100 mL)來中止反應。使混合物達到室溫且將產物 溶解於乙酸乙酯(800 mL)中。將有機層用飽和碳酸氫鈉水 溶液(100 mL)及鹽水(8〇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硫酸鎂乾 燥’過濾且真空濃縮。將粗產物(約100%,1丨75 g)直接用 於下一反應。 將上述產物(11·75 g; 40,44 mmol)溶解於 400 mL 1,2-二 甲氧基乙烷中,用2-甲氧基吡啶-3-g朋酸(2.0 eq, 12,3 g)及 雙(三苯膦)氣化纪(Π)(〇.1 eq,2.8 g)處理。將混合物攪拌1〇 分鐘’隨後添加碳酸鉀水溶液(4.0 eq, 80.8 mL 2 Μ溶液)。 將混合物在90°C下攪拌且藉由TLC(己烧中之25% THF)跟 縱反應進程。約2小時後反應完成,將混合物用乙酸乙酯 (600 mL)稀釋且用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2x2〇〇 mL)及鹽水 (20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 以提供褐色固體狀之粗產物。將粗產物用乙腈(2〇〇 mL)處 133976.doc -190- 200918536 理且在油浴中在90°c下授拌。分數份(5 0 mL)添加乙腈直至 混合物變為均質暗色溶液(大約300 mL) ^移除加熱浴且使 混合物達到室溫。接著,將混合物置於冷柬機(_2〇°c )中隔 夜。移除母液(傾析)且將固體用乙醚(5〇 mL)洗滌。將結晶 產物17B在高真空下乾燥(11 ·66 g, 82%)以得到淺黃色粉 末。 步驟C-化合物17C之合成
將化合物17B分成兩批且單獨處理。將每批溶解於二嗯 烧中之4 M HC1溶液(100 mL)及曱醇(25 mL)中。將均質溶 液在密封管(95 °C )中加熱直至所有起始材料均已消耗。在3 小時後’將混合物在真空中濃縮至乾以得到淺黃色固體狀 I 之粗產物(約,7·97 g),其不經進一步純化而使用。 將上述產物之專分s式樣(780 mg, 2.278 mmol)溶解於4〇 mL 1:1 THF/MeOH中且添加水(1〇 mL)。將所得溶液用氫 氧化鐘單水合物(5.0 eq,478 mg)處理且加熱至歷時3 小時。TLC(二氣甲烷中之50% THF)展示起始材料完全消 失。將混合物用1 5 mL 1 M HC1水溶液處理且在真空中移 除揮發物。將粗產物用1 M HC1水溶液(2〇 mL)稀釋且藉由 過濾(Whatman #1)回收固體且用乙醚(30 mL)洗滌以得到淺 133976.doc -191 - 200918536 κ色固體狀之產物17C(560 mg; 78%) 步驟D-化合物17D之合成
將化合物4C(4.75 g,l5.U mmol)懸浮於15〇 mL無水dmf {中且用 EDCI(2·0 eq,5.79 g)及三乙胺(10 eq,212 mL,d 0.720)處理。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隔夜。在真空(高真空 泵)中移除所有揮發物且將殘餘物用甲醇(3〇 mL)處理。藉 由過濾回收以淺黃色固體形式沈澱之產物。將產物用甲醇 (10 mL)及己烷(20 mL)洗滌且真空乾燥以提供淺黃色固體 狀之 17D(4.2 g; 93%)。 實例18 化合物223之製備 步驟A -化合物18B之合成
將内酯 16L(215 mg; 0.733 mmol)與 N,N-雙-Boc-5-演甲 基-苯并[d]異噻唑-3-基胺18A(1.2 eq,390 mg)之混合物懸 浮於無水DMF(7 mL)中且用碳酸鎚(2,〇 eq, 477 mg)處理。 133976.doc -192- 200918536 將漿液攪拌隔夜。將混合物用水(10 mL)處理且藉由過據 (Whatman #1)回收產物。將固體用水(2x5 mL)洗滌以得到 白色固體狀之產物18B(480 mg; 99%),其不需要進一步純 化。1H-NMR (dmso-d6; 400 ΜΗζ): δ 9.28 (1H,dd, J=1.83 7.93 Hz), 8.50 (1H, dd, J=1.22, 4.88 Hz), 8.28 (1H, d, J = 2.44 Hz),8.20 (1H,d,J=8,54 Hz),7·75 (1H,d,J=l〇.37
Hz), 7.66 (2H, m), 7.36 (1H, s), 7.28 (1H, d, J = 1.83 Hz), 6,25 (2H,s),1.12 (18H,s)。 步驟B-化合物223之合成
將N,N-雙-Boc保護之胺基異噻唑11AC480 mg; 0.730 mmol)用二噁烷中之4 M HC1( 15 mL)處理。將所得漿液攪 拌3小時’此時根據TLC(己烷中之50%乙酸乙酯)不再剩餘 起始材料。將混合物在真空中濃縮至乾以得到淺黃色固體 狀之粗產物11B(約99%; 333 mg),其不經進一步純化而使 用。1H-NMR (dmso-d6; 400 ΜΗζ): δ 9.28 (1H, dd, J=1.83, 7.93 Hz), 8.50 (1H, dd, J=1.83, 4.88 Hz), 8.28 (1H, d, J=2.44 Hz), 7.95 (1H, d, J=8.54 Hz), 7.77 (1H, s), 7.70 (2H, 寬單峰),7.65 (1H, dd, J=4.88,7.93 Hz),7.61 (1H,d, J=10.37 Hz), 7.58 (1H, dd, J=1.83, 8.54 Hz), 7.28 (1H, d, 133976.doc -193· 200918536 J=1.83 Hz),6.14 (2H,s)。 實例19 化合物224之製備 步驟A-化合物19A之合成
將内酯16L(244.1 mg,0_83 mmol)於 1〇 mL 無水 DMF 中之 〉谷液用N,N-雙-Boc-4-演甲基-喧σ坐淋_2_基胺〇86951-092-36(1.1 eq,400 mg)及竣酸鉋(3.0 eq, 811 mg)處理。將漿液 攪拌隔夜。用水(5 mL)中止反應’攪拌1 〇分鐘且在減壓及 加熱下乾燥。將殘餘糊狀物用乙酸乙酯(4〇〇 mL)稀釋且用 水(2x30 mL)及鹽水(2x30 mL)洗滌。分離有機層,經硫酸 鎮乾燥,過濾且減壓濃縮。提供黃色膠狀之粗產物19A且 不作進一步純化(300 mg; 55%)。 步驟B-化合物18B之合成 133976.doc
19A 224 -194 200918536 將内酯19A(380 mg; 0.63 1 mmol)用5 mL二氯甲烧稀釋, 向其中添加5 mL二氟乙酸。將反應物攪拌3小時。將反應、 混合物減壓乾燥且進一步真空乾燥48小時以提供乾燥的 224 = 實例20 化合物225之製備 步驟A-化合物225之合成
向化合物4D(0.65 g, 2,2 mmol)於DMF(10 mL)中之溶液 中添加碳酸鉋(0.72 g,2.2 mmol)及化合物19C(0.71 g,2.2 mmol)且將所得反應物在室溫下授拌24小時。將反應混合 物用EtOAc稀釋且用水、鹽水洗蘇。將經組合之有機層乾 燥(NasSO4),過濾且真空濃縮,且使用急驟層析純化以提 供化合物 21A(0.8 g,68%)。 . 實例21 化合物226之製備 133976.doc •195· 200918536
向化合物225(0.2 g, 0.35 mmol)於THF中之溶液中添加 10% Pd/C且用氣球中之氫處理μ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乙 ( 酸乙酯稀釋且經由矽藻土過濾,真空濃縮且使用急驟層析 純化以提供化合物226(0.12 g,71%)。 實例22 化合物203之製備
在至狐下將化s物226(2〇〇 mg,〇 4 mm〇1)溶解於5 DMF及1 mL乙酸酐中。添加i mL三乙胺且在6代下挽掉1 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乙酸乙s旨稀釋且用水、鹽水洗務。 將經組合之有機層乾、碌、, %炼(NkSO4),過濾且真空濃縮,將產 物用甲醇洗務,真护、碑,吐丨、,如 工乾秌24小叶以提供化合物2〇3(77爪 3 7%)。 , 133976.doc •196· 200918536 實例23 化合物I59之製備
將 16L(305 mg,1.04 mm〇l)、胺基喹啉苄基氯(3〇〇 mg, 1.57 mmol)、碳酸鉋(1·97 g,6〇4 111111〇1)及〇^〇(5 ml)之懸 洋液在室溫下攪拌20小時。將水(1〇 mL)添加至反應混合 物中,隨後過渡。將濾餅用Me〇H(2xl叫洗滌,空氣乾燥 且接著在室内真空下乾燥以提供淺黃色粉末狀之i s 9 (2 8 〇 mg,60 /〇)。此粗產物足夠純以至於可不經進―步純化即用 於下一反應。 (:: 實例24 化合物153之製備 步驟A-化合物153之合成
133976.doc -197- 200918536 將 16L(900 mg,3.06 mmol)於 DMF(40.00 mL,516,6 mmol)中之溶液用5-(氣甲基)-6-氟-1H-吲唑·1-甲酸第三丁 酯(1.09 g,3.84 mmol)及碳酸鉋(1.50 g,4.59 mmol)處理且 在室溫下攪拌隔夜。將反應混合物濃縮,用CH2C12(600 mL)稀釋,用水洗滌,乾燥(MgS〇4),過濾,真空濃縮且 藉由層析(THF/己烷)純化以得到烷基化產物(1.6 g;產率 =96%)。將經純化固體溶解於ch2C12(40 mL)及TFA(40 mL) 中且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濃縮且用乙醚處 理且將所得固體153過濾且乾燥。 實例25 中間化合物25B之製備
步驟A -化合物6 A之合成 〇^NH; ClXci
25A 將苯胺(65.04 mL,713.8 mmol)、碳酸钟(54.4 g, 394 mmol)及水(300 mL)之混合物添加至2〇〇〇 mL燒瓶中。使用 至/皿水/谷將所;f于反應考勿保持在室溫下且用冑#授掉器授 掉U額外漏斗逐滴添加3_氣_丙酿氯M U灿,787 6 匪〇1)且將所得懸浮液在室溫下搜❸小時。過遽反應混合 133976.doc 200918536 物且將所收集之固體相繼用水(3〇〇 mL)、Hci水溶液(丨M, 2x300 mL)及水(3〇〇 mL)洗滌,接著乾燥以提供化合物 25A ’其不經進一步純化而使用u 14 5 g,87〇/〇)。 步驟B-化合物25B之合成
25A {'"; 將N,N-—曱基曱醯胺(53.7 mL,694 mmol)填充至3頸燒 瓶中且冷卻至0。〇且用磷醯氯〇77.7 mL,i906 mmol)逐滴處 理。將反應物在該溫度下攪拌10分鐘且用3_氣_^苯基丙 醯胺25A(50,00 g,272.3 mmol)處理且在室溫下攪拌30分 鐘。將反應混合物在80〇c下加熱3小時且緩慢傾至冰中。 過濾分離出之固體且用水(2x1000 mL)、飽和碳酸氫納水 溶液(500 mL)廣泛洗滌,且溶解於Et〇Ac(l L)中。將溶液 乾燥(MgSCU),過濾,真空濃縮且將所獲得之殘餘物自沸 C......, 騰己烷再結晶以提供化合物25B(20 g)。 實例26 中間化合物26E及26F之製備
步驟A-化合物26B之合成 133976.doc • 199 200918536 h2n h2n
ch3 26A
ch3 26 B 將化合物26A(3 g,24.5 mmol)於原曱酸三曱酯(15 mL)中 之溶液用2滴濃鹽酸處理且加熱至80°C歷時2小時。將反應 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真空濃縮以提供化合物26B(3.65 g), 其不經進一步純化而使用。M.S.關於C8H8N2之實驗值: 133,2 (M+H)+。 步驟B-化合物26C及26D之合成
向化合物26B(24.5 mmol)於CH3CN(65 mL)中之溶液中添 加二碳酸二第三丁酯(5.89 g,27.0 mmol)、三乙胺(3.76 mL, 27.0 mmol)及 4-二曱基胺基0 比咬(300 mg,2.45 mmol)且 將所得反應物加熱至80°C且在此溫度下攪拌1.5小時。將反 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真空濃縮,且使用急驟管柱層析 (矽膠,EtOAc/己烷5-20%)純化所獲得之殘餘物以提供異 構化合物26C與26D之混合物(5.38 g,步驟A及B之產率為 94.3%)。 步驟C-化合物26E及26F之合成
133976.doc -200- 200918536 向化合物26C及26D(2 g, 8.61 mmol)於四氣化碳(40 mL) 中之溶液中添加N-溴代琥珀醯亞胺(1.6 g,9_04 mmol)及過 氧化二苯曱醯(41,7 mg,0.1722 mmol)且將所得反應物加熱 至90°C且在此溫度下攪拌12小時。將反應物冷卻至室溫, 過濾出固體且將濾液用水洗滌,經硫酸鈉乾燥且真空濃縮 以提供化合物26E及26F(2.58 g),其不經進一步純化而使 用。M.S.關於 C13H15BrN202之實驗值:334.7 (M+Na)+。 實例27 中間化合物27B之製備
27B
ch3 27A
NBS CCI4
27B
將化合物 27Α(1·5 g,8.44 mmol)、NBS(1.8 g, 10.11 mmol)於四氣化碳(5〇 mL)中之混合物加熱至回流,接著添 加過氧化苯甲醯(0.21 g,0.866 mmol)。將所得懸浮液在回 ^下攪拌19小#,接著冷卻至室溫且過滤。將滤液用飽和 碳酸鈉洗滌,經硫酸鈉乾燥且真空濃縮以提供含有約5〇% 化合物27B之混合物(1.7 g),且其不經進一步純化而使 實例28 133976.doc 201 · 200918536 中間化合物2 8 G之製傷
步驟A -化合物9B之合成
Η》:3
28B 將化合物28A(6.〇〇 g, 47.9 mmol)及無水碳酸鉀(67〇 g, 48.5 mmol)於無水二氯曱烷(丨3〇 mL)中之混合物在鹽冰浴 中冷卻至-15 C且接著逐滴添加至溴(7.70 g,48.2 mmol)於 無水二氣甲烷(80 mL)中之溶液中。在添加完成之後,將 反應物在-1 5°C下攪拌1小時。將冰水(1 〇〇 mL)添加至反應 混合物中且用二氣甲烷(2x1 00 mL)萃取水層。將經組合之 有機層經MgS04乾燥且真空濃縮以提供化合物28B(11.0 g ’定量),其不經進一步純化而使用。 步驟B -化合物28C之合成
CH3 F 28B
NC h2n
^x; 28C 將化合物28B溶解於DMF(150 mL)中且向此溶液中添加 氰化銅(1)(11.0 g,123 mmol)。將混合物加熱至160°C且在 此溫度下攪拌20小時。在冷卻至室溫之後,將水(200 133976.doc -202- 200918536 mL)、氣化鐵(πι)(42.0 g,155 mmol)及濃鹽酸(20 mL)添加 至反應混合物中且將所得反應物攪拌45分鐘。接著,使用 商業氫氧化銨溶液將反應混合物鹼化至pH> 1 0。接著,用 乙酸乙S旨(4x400 mL)萃取驗性溶液。將經組合之有機萃取 物用水洗滌,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使用急驟 層析純化所獲得之殘餘物以提供化合物28C(5.82 g, 81%)。NMR (400 MHz,d6-DMSO): δ 7.34 (d,《/=8.4 Hz, 1H),6.52 (d,J=12.4 Hz,1H),6.10 (s,2 H), 2.08 (s,3 H)。 步驟C-化合物28D之合成
在至溫下向28C(2.〇 g,13.3 mm〇i)於無水甲醇(15 mL)中 之溶液中添加濃硫酸(4.0 mL)。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7〇它 且攪拌4天。在冷卻至室溫之後,將其傾入冰水中。接 著,將混合物用乙酸乙酯(2〇〇 mL)稀釋且用商業氫氧化銨 溶液使其呈驗性(ρΗ> 1 〇)。 。分離各層。用乙酸乙醋(2χΐ〇〇
步驟D-化合物28E之合成 133976.doc 200918536
Me〇2C
H2N
28D
CH3 F
CH3 F
28E 將化合物28D(500 mg, 2.73 mmol)於甲醯胺(6.0 mL)中之 溶液在油浴中加熱至1 50°C且攪拌1 8小時,在冷卻至室溫 之後,添加乙酸乙酿(100 mL)及水(100 mL)且分離各層。 將有機溶液用水(2x60 mL)洗滌,經MgS04乾燥且真空濃縮 以提供粗產物28E(0.50 g,定量),其不經進一步純化而使 :f 用。M,S.關於 C9H7FN20 之實驗值:179.0 (M+H)+。 實例E-化合物28F之合成 〇
28 E
ch3 F
在室溫下向28E(來自步驟4)於無水THF(20 mL)中之溶液 中添加二碳酸二第三丁酯(1·84 g, 8.43 mmol)、4-二甲基胺 基0比 σ定(350 mg, 2.86 mmol)及三乙胺(0.40 mL,2.87 mmol)。將反應混合物擾拌1 8小時。添加乙酸乙酿(1 00 mL)及水(100 mL)且分離各層。用乙酸乙酯(2x50 mL)萃取 水層。將經組合之有機溶液經MgS04乾燥且真空濃縮以提 供粗產物,對其使用急驟層析純化以提供化合物28F(285 mg,36%)°M.S.關於 C14H15FN203 之實驗值:179.0 (M+H-100)+。 步驟F-化合物28G之合成 133976.doc -204· 200918536
將 28F(282 mg,1.01 mmol)、NBS(253 mg,1,42 mmol)及 AIBN(58 mg,0.353 mmol)於無水四氯化碳(60 mL)中之混 合物在油浴中加熱至90°C且攪拌4小時。在冷卻至室溫且 真空濃縮之後,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100 mL)及水 (100 mL)中。分離各層。將有機溶液用水(100 mL)洗滌, ( 經MgS04乾燥且真空乾燥以提供粗產物28G(453 mg,最大 量),其不經進一步純化而使用。 實例29 中間化合物29E之製備
步驟A-化合物29A之合成
將2,4-二氟曱苯(4.72 g, 36.8 mmol)於三氟乙酸(12.29 mL, 159.5 mmol)中之溶液冷卻至0°C,接著添加N-峨代琥 珀醯亞胺(9.59 g,42.6 mmol)且將所得反應物在室溫下攪 133976.doc - 205 - 200918536 拌約15小時。接著,將反應混合物真空濃縮且將所獲得之 殘餘物溶解於己烷(100 mL)中,用硫代硫酸鈉水溶液〇〇〇 mL)、鹽水(100 mL)洗滌,接著乾燥(MgSCM,過濾且真空 濃縮。使用減壓蒸餾純化所得殘餘物以提供無色油狀之化 合物 29A(7.2 g, 77°/〇)。 步驟B-化合物29B之合成
將化合物 29A(7.11 g,28.0 mmol)、氰化鋅(1.97 g,16.8 mmol)及肆(三苯膦)鈀(0)(3,23 g, 28〇 mm〇丨)於 dMF(30 mL)中之溶液加熱至90°c且在此溫度下攪拌1 5小時。將反 應混合物真空濃縮且將所獲得之殘餘物溶解於水(4〇〇 mL) 中且在乙醚(400 mL)中萃取。將有機萃取物用氫氧化銨水 溶液(1 N)洗滌。將有機層乾燥(MgS〇4),過濾,真空濃縮 以提供殘餘物,對其使用急驟管柱層析(Si〇2,EtOAc/己 烷)純化以提供含有產物及三苯膦之混合物。在45它下在 1 mm/Hg下使用昇華進一步純化此混合物以提供化合物 29Β(1·8 g ;產率=42%)。 步驟C-化合物29C之合成
F 29Β CH, 133976.doc -206· 200918536 將化合物 29Β(1·400 g, 9.154 mmol)及肼(0.700 mL, 22.3 mmol)於異丙醇(50 mL, 653.1 mmol)中之溶液加熱至回流 且在此溫度下攪拌24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真 空濃縮且使用急驟管柱層析(Si02,丙酮/己烷0-50%)純化 所獲得之殘餘物以提供化合物29C(33 0 mg,22%)。 步驟D-化合物10D之合成
將化合物29C(3 3 0.00 mg,1.998 mmol)、二碳酸二第三丁 酯(2.6163 g, 11.98 mmol)及 4-二甲基胺基吡啶(48.817 mg, 0.39959 mmol)於乙腈(15 mL, 287.2 mmol)中之溶液力口熱至 回流且在此溫度下攪拌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 溫,真空濃縮,且使用急驟管柱層析(Si02,EtOAc/己烷0-20%)純化所得殘餘物以提供無色油狀之化合物29D(640.00 mg,6 8%) ° 步驟E-化合物29E之合成
將化合物29D(630.00 mg,1.3 533 mmol)、N-溴代琥珀醯 133976.doc -207- 200918536 亞胺(337.22 mg, 1.8947 mmol)及過氧化苯甲醯(65.563 mg, 0.27067 mmol)於四氣化碳(20 mL)中之溶液加熱至回流且 在此溫度下攪拌3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真空 濃縮且將所獲得之殘餘物溶解於EtOAc(300 mL)中。將所 得溶液用硫代硫酸鈉水溶液(100 mL)、鹽水(100 mL)洗 滌,乾燥(MgS04),過濾且真空濃縮。使用急驟管柱層析 (Si02,EtOAc/己烷)純化所獲得之殘餘物以提供無色油狀 之化合物29E。 實例30 中間化合物30E及30F之製備
步驟A-化合物30B之合成
將化合物8A(3 g, 24.5 mmol)於原甲酸三曱g旨(15 mL)中 之溶液用2滴濃鹽酸處理且加熱至80°C歷時2小時。將反應 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真空濃縮以提供化合物8B(3.65 g), 其不經進一步純化而使用。M.S.關於C8H8N2之實驗值: 133.2 (M+H)+。 步驟B-化合物30C及30D之合成 133976.doc -208- 200918536
Boc H3 《:Crc^-paCH: ter
3〇B Boc 30 c 30D 向化合物30B(24.5 mmol)於CH3CN(65 mL)中之溶液中添 加二碳酸二第三丁酯(5.89 g, 27.0 mmol)、三乙胺(3.76 mL, 27.0 mmol)及 4-二甲基胺基0 比。定(300 mg,2.45 mmol)且 將所得反應物加熱至80°C且在此溫度下攪拌1.5小時。將反 應混合物冷卻室溫,真空濃縮,且使用急驟管柱層析(矽 膠,EtOAc/己烷5-20%)純化所獲得之殘餘物以提供異構化 合物30C與30D之混合物(5.38 g,步驟A及B之產率為 94.3%)。 步驟C-化合物30E及30F之合成
向化合物30C及30D(2 g, 8.61 mmol)於四氣化碳(40 mL) 中之溶液中添加N-漠代琥ί白醯亞胺(1.6 g,9.04 mmol)及過 氧化二苯甲醢(4 1.7 mg, 0.1722 mmol)且將所得反應物加熱 至90°C且在此溫度下攪拌12小時。將反應物冷卻至室溫, 過濾出固體且將濾液用水洗滌,經硫酸鈉乾燥且真空濃縮 以提供化合物30E及30F(2.58 g),其不經進一步純化而使 用。M.S.關於 C13H丨 5BrN2〇2之實驗值:334.7 (M+Na)+。 實例31 133976.doc -209- 200918536 中間化合物31B之製備 cSd〇Sa
31A 31B
將化合物 31A(1.5 g,8.44 mmol)、NBS(1.8 g,l〇.U mmol)於四氯化碳(50 mL)中之混合物加熱至回流接著添 加過氧化苯曱醯(0.21 g,0.866 mmoip將所得懸浮液在回 流下攪拌19小時,接著冷卻至室溫且過濾。將濾液用飽和 碳酸鈉洗滌,經硫酸鈉乾燥且真空濃縮以提供含有約5〇% 化合物31B之混合物(1.7 g),且其不經進一步純化而使 用。 實例32 中間化合物32D之製備 步驟A-化合物之合成
將2-氟-5-甲基苯甲腈(32A,2.0 g; 14.799 mmol)與硫化鈉 〇’〇 eq,1.15 g)之混合物溶解於15〇 DMSO中且在70°C 下加熱隔仪。將混合物置於冰水浴中且用濃氫氧化銨水溶 液(2〇 mL)及次氣酸鈉水溶液(2〇 mL)處理。將反應混合物 狐至室溫且攪拌5小時。將混合物用乙酸乙酯〇〇〇爪“稀 I33976.doc -210- 200918536 釋且用水(2x60 mL)及鹽水(5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硫酸 鎂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將殘餘物吸附在矽膠上且在 Biotage 40-M矽膠管柱上(梯度:己烷中之〇至3〇%丙酮)純 化以得到白色固體狀之產物32B(860 mg; 36%)。h-NMR (CDC13; 400 MHz): δ 7.68 (1Η, d, J=8.54 Hz), 7.48 (1H, s), 7.33 (1H,d,J=8.54 Hz),4.89 (2H,寬單峰),2.50 (3H,s)。 步驟B-化合物UC之合成
將5-甲基苯并[d]異噻唑·3_基胺(1〇B,85〇 mg; 5176 mmol)於無水乙腈(50 mL)中之溶液用B〇c酐(2」2.37 g) 處理且加熱至5 0 C。2小時後所有起始材料均已消耗且將 混合物真空濃縮至其體積的1/3。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 酯(100 mL)中且用硫酸氫鈉水溶液(2〇 mL)及鹽水mL) 洗滌。將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將殘餘 物吸附在矽膠上且在Biotage 4〇_M矽膠管柱上(梯度:己烷 中之0至10%乙酸乙酯)純化以得到白色粉末狀之產物 10C(1.7 g; 91%) 〇 ^-NMR (CDC13; 400 MHz): δ 7.77 (1H, d,J=8.54 Hz),7.55 (1H,s),7.38 (1H,dd,J=l_83, 8.54 Hz), 2.51 (3H, s),1.36 (18H, s)。LR-MS (ESI):關於 C18H25N204S之計算值: [M+H]+ 365.15 ;實驗值:365 23。 步驟C-化合物32D之合成 133976.doc •211 · 200918536
Boc
將N,N-雙-Boc-5-甲基-苯并[d]異。塞〇坐_3_基胺(32D,5〇〇 mg; Κ37Ϊ麵〇1)於15 mL四氣化碳中之溶液用①漠代破拍 酿亞胺(1·05叫256 mg)及過氧化苯甲醯⑽削1%; 33 mg)處理。將溶液脫氣(真空/氩氣沖洗)且接著加熱至75。〇 歷時5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真空濃縮至其體積的1/3且將殘 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醋(50 mL)中。將溶液用飽和碳酸氫鈉 水溶液(2X10 mL)及鹽水(10 mL)洗條。將有機層經硫酸鎮 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將殘餘物吸附在矽膠上且在 BioUge 40-㈣膠管柱上(梯度:[燒接著己院中之岐順 乙酸乙醋)純化以得到白色固體狀之產物32D(396 mg; 69。/〇。iH-NMR (CDCl3;彻 ΜΗζ): δ 7 87 (ih,+ j=8 54
Hz), 7.78 (1H, s), 7.58 (1H, dd, J=1.83, 8.54 Hz), 4.63 (2H, 认1.37 (18H,s)。LR_MS (ESI):關於心如續邮之計 算值:[M+H]+ 445·〇6 ;實驗值:445 24。 實例33 中間化合物33D之製備 步轉A -化合物33B之合成
133976.doc -212- 200918536 將33A(0.20 g, 1.33 mmol)於甲醯胺(15 mL)中之溶液加 熱至1 50°C且攪拌1 8小時。在冷卻至室溫之後,添加乙酸 乙酯(60 mL)及水(30 mL)且分離各層。將有機溶液用水(3x 20 mL)洗滌,乾燥(MgS04),過濾且真空濃縮以提供粗產 物 33B(0.22 g,93%)。M.S.關於 C9H8FN3之實驗值:178.2 (M+H)+。 步驟B-化合物11C之合成
將33B用3·0當量之(Boc)20處理以提供33C。M.S.關於
Ci9H24FN304之實驗值:378 4 (m+H)+。 步驟C-化合物33D之合成
在標準N溴代琥珀醯亞胺條件下33C之溴化提供33d。 M.S·關於 C丨9H23BrFN3〇42實驗值:458.3 (M+H)+。 實例34 中間化合物34F之製備 步驟A-化合物34B之合成 133976.doc -213- 200918536
將N-碘代琥珀醯亞胺(l.l eq; 17·1 g)添加至2,4-二氟甲苯 (34A,10.0 g; 69.17 mmol; Alfa Aesar)於三敗乙酸(46 mL) 中之溶液中。將反應物攪拌12小時。減壓移除揮發物,將 剩餘漿液用乙醚(400 mL)稀釋且用5%硫代硫酸鈉水溶液(5 X40 mL)、水(2x30 mL)及鹽水(40 mL)洗滌。收集有機層, r 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減壓濃縮。經由減壓蒸餾純化反應
I 物以提供無色液體狀之產物34B(17 g; 91%)。 步驟B-化合物34C之合成
將中間物34B(13.0 g; 48.06 mmol)及氰化鋅(1 eq; 5.644 g)於N,N-二曱基曱醯胺(5〇 mL)中之溶液用肆(三苯膦)鈀 (0)(0.1 eq; 5·55 g)處理且在90°C下加熱12小時。將反應混 合物用乙醚(600 mL)及氫氧化敍(1:1濃氫氧化録:水2〇〇 mL)稀釋。分離有機層且用水(1〇〇 mL)及鹽水(1〇〇 mL)洗 務,經硫酸鎮乾燥,過濾,減壓濃縮且經石夕膠首先用己 烧,接著用20%乙酸乙酯/己烷溶離來純化。提供澄清油狀 之產物 34C(4.48 g; 33%)。 步驟C-化合物34D之合成 133976.doc •214· 200918536
在 DMSO(130 mL)中製備 34C(2.25 g; 13.27 mmol)及硫化 納(1 eq; 1.03 5 g)之溶液且在70°C下加熱隔夜。將混合物置 於冰水浴中且用濃氫氧化銨水溶液(30 mL)及次氯酸鈉水 溶液(3 0 m L )處理。將反應混合物擾掉5小時(〇至2 5 之溫 度)。將混合物用乙酸乙酯(400 mL)稀釋且用水(2x4〇 mL) 及鹽水(50 mL)洗條。將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過遽且真 空濃縮。將殘餘物吸附在矽膠上且在ISCO 330G管柱上(梯 度:己烧中之0至30%丙酮)純化以提供白色固體狀之產物 34D(800 mg; 30.3%) ° 步驟D-化合物34E之合成
將中間物34D(780 mg; 3.93 mmol)於無水乙腈(39 mL)中 之溶液用Boc酐(2.2 eq; 1.885 g)處理且加熱至5(TC。2小時 後所有起始材料均已消耗且將混合物真空濃縮至其體積的 1/3。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1〇〇 mL)中且用硫酸氫鈉水 溶液(20 mL)及鹽水(2〇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硫酸鎂乾 燥’過濾且真空濃縮。將殘餘物吸附在矽膠上且在ISC〇 80公克管柱上(梯度:己烷中之〇至1〇%乙酸乙酯)純化以得 133976.doc -215- 200918536 到白色固體狀之產物34E(1.03 g; 66%產率)。 步驟E-化合物34F之合成
Boc,
在無水四氯化碳(10 mL)中製備中間物34E(400 mg; 1.003 mmol)、N-、;臭代琥 ίό 醯亞胺(1.05 eq; 1 87.4 mg)及過 氧化苯甲醯(0.1 eq; 24.3 mg)之溶液且回流加熱1 2小時。 TLC(己烷中之30%乙酸乙酯)揭示反應部分進行。將反應 混合物減壓濃縮,用乙酸乙酯(1 00 mL)稀釋,用飽和碳酸 氫鈉水溶液(25 mL)及鹽水(25 mL)洗滌,經硫酸鎂乾燥, 過濾且減壓濃縮。接著,將殘餘物用二氯曱烷稀釋,吸附 在矽膠上,且在ISCO(25-M管柱;己烷中之0-40%乙酸乙 酯)上純化。將含有產物之溶離份減壓濃縮以提供澄清黃 色油狀之中間物34F(278 mg; 58%)。 實例35 中間化合物35C之製備 步驟A-化合物31A之合成
將2-胺基-4-氟-5-曱基苯曱酸曱酯(2.66 g,14.5 mmol)、 鹽酸氯曱脒(chloroformamidinium hydrochloride)(2.6 g, 133976.doc -216- 200918536 22.6 mmol)及曱基颯(8.5 g, 90.3 mmol)之固體混合物在油 浴中在劇烈攪拌下加熱至l5〇_16(rc。約10分鐘後其變為 澄清溶液。繼續加熱總計2小時。當冷卻至室溫時,其變 為固體。將材料用水(200 mL)溶解,用商業氫氧化銨鹼 化。在攪拌1小時後,經由過濾收集固體。將其用水(2〇 mL)洗滌且真空乾燥以得到粗產物35a(2.93 g,定量)。 M,S.關於 C9H8FN30 之實驗值:ΐ94·2(Μ+Η)+。 步驟Β -化合物35Β之合成
根據上述程序且使用4當量之(Boc)2〇自35Α來製備化合 物 35B。M.S·關於 C24H32FN307 之實驗值:394.3 (M+H- 100)、 步驟C-化合物35C之合成
將化合物35Β(4·83 g,9.8 mmol)、N-溴代琥珀醯亞胺 (2·7〇 g,15.2 mmol)及過氧化苯甲醯(6〇〇 mg,2 48 mm〇l)於 四氣化碳(300 mL)中之溶液加熱至回流且在此溫度下攪拌 1 8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真空濃縮且將所獲得 之殘餘物溶解於Et〇Ac(300 mL)中。將所得溶液用硫代硫 133976.doc -217- 200918536 酸鈉水溶液(100 mL)、鹽水(100 mL)洗滌,乾燥 (MgS〇4),過濾且真空濃縮以提供中間化合物3SC,其不 經進一步純化而使用。M.S·關於CMHhBrP^O7之實驗 值:472.3 (M+H-100)+。 實例36 中間化合物36G之製備 步驟A-化合物36B之合成
向經攪拌之HC1水溶液(50 mL水中之15 mL濃鹽酸)中添 加3-胺基-4-甲基苯曱酸(36 A, 5.0 g; 33.0 mmol)。將混人 物在冰水浴中冷卻,隨後緩慢添加亞硝酸鈉ua 2 5() g)於水(12 mL)中之溶液。將混合物攪拌30分鐘,此時混合 物為均質暗色溶液。添加飽和乙酸鈉水溶液直至達到pH 6。一次性添加第三丁基硫醇鈉(0.5 eq,1·85 g)。將反應物 搜拌2小時且藉由過遽(whatman # 1)收集所得沈殿物,用水 (20 mL)洗滌且真空乾燥以得到棕褐色固體狀之產物 36B(2.7 g; 64%) 〇 步驟Β-化合物36C之合成
-
133976.doc •218- 200918536 向第三丁醇鉀(10.0 eq,12 0 g)於DMSO(50 mL)中之經授 拌溶液中添加第三丁基二氮烯基(diazaenyl)苯曱酸36B(2 7 10.70 mmol)於DMSO(30 mL)中之溶液中。將混合物授拌6 小時且接著用冰稀釋且用i M HC1水溶液酸化直至達到pH 5-6。用乙酸乙酯(3χ50 mL)萃取混合物且將經組合之有機 層用水(20 mL)及鹽水(20 mL)洗滌。將有機層經硫酸鎂乾 燥’過濾且在旋轉蒸發器中濃縮以得到淺黃色固體狀之粗 產物36C,其不經進一步純化而使用。 步驟C-化合物J6D之合成
將 1H-吲唑-6-甲酸 36C(1.73 g; 10.70 mmol)於甲苯(80 mL)及甲醇(30 mL)中之溶液用TMS-重氮甲烷溶液(於乙醚 中之2 Μ溶液)處理直至氣體逸出停止。將反應混合物真空 濃縮且將殘餘物吸附在矽膠上。在Biotage 40-Μ矽膠管枉 上(梯度:己烷中之0至20%丙酮)純化產物以得到淺黃色固 體狀之產物36D(950 mg;兩步驟50%)。W-NMR (CDC13; 400 MHz): δ 8.28 (1H, s), 8.16 (1H, s), 7.86 (1H, d, J=8.54 Hz), 7.81 (1H,d,J=8.54 Hz),3.98 (3H,s)。LR-MS (ESI): 關於C9H9N202之計算值:[M+H]+ 177.07 ;實驗值:177.20。 步驟D-化合物36E之合成 133976.doc -219- 200918536
360
OMe 36 E 將1H 引嗤 _6·甲酸甲酿 36D(840 mg; 4.76 mm〇i)於 25 mL 乙腈中之溶液用B〇C酐(1.05 eq,1.09 g)及催化量之 DMAP(到勺尖)處理。將混合物在6〇°C下授拌3小時。將混 合物在旋轉蒸發器中濃縮至其體積的-半且接著用乙酸乙 酉曰(1 〇〇 mL)稀釋且用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⑼mL)及鹽水 (2〇。广)洗務。將有機層經疏酸㈣燥,過丨纽在旋轉蒸 發器中濃縮。在Bi〇tage 4〇_M矽膠管柱上(梯度:己烷中之 0至20%乙酸乙酯)純化殘餘物以得到無色油狀之產物 36E(1.2 g,93/。)。H-NMR (CDC13; 400 ΜΗζ): δ 8.91 (1H, s), 8.22 (1Η, s), 7.99 (1H, dd, J=1.22, 8.54 Hz), 7.78 (1H, d,J=8.54 Hz),3.97 (3H, S),1.74 (9H,S)。 步驟E-化合物36F之合成
OMe 36E
將吲唑36E(460 mg; 1.66 mmol)於16 mL無水THF中之溶 液冷卻至-78°C且用三乙基硼氫化鋰(2.5 eq,4.15 mL於THF 中之1 Μ溶液)處理。將反應混合物在-78°C下攪拌且隨後進 行TLC(己烷中之25%乙酸乙酯)。在約1小時内反應完成且 藉由添加飽和硫酸氫鈉水溶液(3 mL)來中止反應。用乙酸 乙酯(100 mL)萃取混合物且用水(20 mL)及鹽水(20 mL)洗 133976.doc -220- 200918536 條。將有機層經硫酸鎮乾燥,過壚且在旋轉蒸發器中濃縮 以得到無色油狀之粗產物。在Biotage 40-S石夕膠管柱上(己 烷中之0至40%乙酸乙酯)層析殘餘物以得到以下各物: des-Boc 起始材料(70 mg);醇產物36罗(16〇1^;40%)。111- NMR (CDC13; 400 MHz): δ 8.19 (1Η, s), 8.13 (1H, s), Ί.61 (1H, d, J = 7.93 Hz), 7.30 (1H, d, J=7.93 Hz), 5.13 (2H, s), 1.71 (9H, s)。 步驟F-化合物36G之合成 〆
將醇36F( 160 mg; 0.644 mmol)於無水氣仿(12 mL)中之溶 液置於冰水浴中且用吼咬(4.0 eq,0.208 mL,d 0.978)及亞 硫酿溴(1.2”,0.〇6〇11^,4 2.683)於111^氣仿中之溶液處 理。移除冰水浴且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授拌3 〇分鐘。 TLC(己烷中之30%乙酸乙酯)展示約4〇%轉化且再添加亞硫 醯溴(0.2 eq)。將混合物加熱至7〇。(3歷時1 〇分鐘。在冷卻之 後’將混合物用乙酸乙酯(3〇 mL)稀釋且用飽和碳酸氫鈉 水溶液(5 mL)、硫酸氫鈉水溶液(5 mL)及鹽水(5 mL)洗 條。將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在旋轉蒸發器中濃 縮。在Biotage 25-S矽膠管柱上(梯度:己烷中之〇至40%乙 酸乙醋)純化殘餘物以得到無色油狀之產物36G(76 mg; 3 8%)以及未反應之起始材料(μ mg; 24%)。i-NMR (CDCI3; 400 MHz): δ 8.23 (1Η, s), 8.14 (1H, s), 7.72 (1H, 133976.doc -221 - 200918536 d, J-8.54 Hz), 7.32 (1H, dd, J=1.22, 8.54 Hz), 5.21 (1H, d, J-12.20 Hz),5.09 (lH,d,J=12 2〇 Hz),171 (9H,s)。 實例37 中間化合物37C之製備 步驟A-化合物MB之合成
在室溫下將化合物37A(市售)(1〇 〇 g,5〇 25 mmol)溶解於 水中且向所得懸浮液中添加K2C〇3(3.8 g,27 64 mm〇i)。逐 滴添加3-氣丙醯氯(7.〇 g,55.28 mmol)歷時30分鐘且在室溫 下攪拌2小時。過濾沈澱物且用水、1 n HC1洗滌,在50。〇 下在真空下乾燥隔夜以得到7.2 g產物37B。 步驟B-化合物37C之合成
在〇°C下向N,N-二甲基甲醯胺(3.6 g,49.66 mm〇i)中逐滴 添加POCl3(26.6 g,173.8 mmol)且攪拌6〇分鐘,形成白色 沈澱物。在反應混合物中逐份添加7.2 g化合物37B且在室 溫下攪拌24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釋且緩慢添 133976.doc -222 - 200918536 加至含冰之燒杯中,在冰融化之後,分離有機層且用0 · 5 N NaOH及水、鹽水洗滌,經硫酸鈉乾燥,且真空濃縮, 使用急驟層析純化以提供化合物37C(5.5 g,兩步驟後 34%)。M.S,實驗值:318.04 (M+H)+。 實例38 中間化合物38E之製備 步驟A-化合物38B之合成
N NH2 38A
EtCOCI Et3N · 1,4-二噁院
38B 在〇°C下在攪拌下向38A(7.2 g,58.8 mmol)於1,4-二噁烷 (39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丙醢氯(37.8 ml, 176.5 mmol)及 Et3N(24 · 6 mL, 176.5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搜拌 隔夜。減壓移除溶劑,且將所得殘餘物溶解於EtOAc中。 將有機相用水洗滌,經MgS0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以得 到3 8 B之粗殘餘物。 步驟B-化合物38C之合成
C S2C 〇3 -1 DMF 0^:Β) 38Β
38C 向38B(上文之粗殘餘物)於DMF(60 mL)中之懸浮液中添 加碳酸鉋(3 8 g,117.6 mmol),且將所得混合物在65 °C下加 133976.doc - 223 - 200918536 熱隔夜。將反應物冷卻至室溫,且減壓移除大部分DMF。 接著’將水添加至粗殘餘物中且過濾混合物。將渡餅用水 及EtOAc洗滌。收集5.2 g淺黃色固體狀之38C。 步驟C-化合物38D之合成
38C 38D 向38C(0.8 g,5 mmol)於CC14(25 mL)中之懸浮液中添加 NBS(38 g,117.6 mmol)及過氧化苯曱醯(6ι 叫,0.25 mmol),且接著將所得混合物在9〇。〇下加熱4小時。將反應 物冷卻至室溫,且添加300 mL 。過濾混合物,且 將濾液經MgS〇4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以得到2 g 38D之粗 殘餘物。 步驟D-化合物之合成
38D 38E 將POCh添加至含有粗38D之100 mL圓底燒瓶中。接 著,將所得懸浮液在88〇C下加熱4小時。將反應物冷卻至 室溫,且接著傾入含有冰之1公升燒杯中。將所得溶液使 用6 iV NaOH溶液中和至pH 8。收集自溶液中沈澱之固體以 付到〇.82 g粗殘餘物,對其使用矽膠管柱層析(ISCO Combi-Flash Rf ;梯度:己烷中之5至5〇%乙酸乙酯)純化以 133976.doc •224· 200918536 提供330 mg化合物38E。 實例39 中間化合物39D之製備 步驟A-化合物39B之合成
39A
( 在250 ^ N,N_: f基乙酿胺中製備鄰氟苯乙嗣(39A, 3.45 g; 25 mm〇1)及碳酸胍(2.〇 eq,9 〇 g)之混合物授掉, 且在13 5 C下在氮氣淨化下加熱隔夜。減壓移除溶劑且用 乙酸乙醋(600 mL)稀釋。將溶液用水(2χ1〇〇 mL)及鹽水(4〇 mL)洗務。分離有機層,經硫酸鎮乾燥,過據且減壓濃 縮。將固體溶解於二氣曱院中,裝載於石夕膠上且減壓乾 燥。在ISCO(80 g管柱;己烷中之〇·7〇% THF)上純化材 料。收集含有產物之溶離份且減壓濃縮以提供乳白色固體 ( 狀之產物 39B(880 mg; 22%)。 步驟B-化合物Me之合成
將4-甲基-喹唑啉_2_基胺39B(64〇 mg; 4 〇2 mmol)於1〇 mL無水乙腈中之溶液用b〇c@(2 5 eq; 219 g)於10.0 mL無 133976.doc -225- 200918536 水乙腈中之溶液處理。將所得溶液用DMAP(0.2 eq,98.2 mg)處理。將混合物攪拌隔夜。TLC(己烷中之50% THF)展 示完全反應。將混合物用乙酸乙酯(500 mL)稀釋且用水(3x 3 0 mL)及鹽水(40 mL)洗條。將有機層經硫酸鎮乾燥,過 濾且在旋轉蒸發器中濃縮。將殘餘物吸附在矽膠上且在 ISCO管柱(120 g)上(己烷中之0%至60% THF)純化。收集含 有產物之溶離份且減壓濃縮以提供淺黃白色固體狀之產物 39C(1.3 g; 90%)。 步驟C-化合物39D之合成
在圓底燒瓶中組合中間物39C( 1.11 g; 3.09 mmol)、N-溴 代琥珀醯亞胺(1.05 eq; 5 77 mg)及過氧化苯曱醯(0.1 eq; 75 mg)且用無水四氯化碳(31 mL)稀釋。將反應物在室溫下攪 拌1 0分鐘且接著回流加熱隔夜。TLC(己烷中之30%乙酸乙 酯)揭示反應部分進行。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用乙酸 乙酯(3 00 mL)稀釋,且用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40 mL)及鹽 水(40 mL)洗滌,經硫酸鎂乾燥,過濾,減壓濃縮,用二 氯甲烷稀釋,吸附在矽膠上,且在ISCO(25-M管柱;己烷 中之0-40%乙酸乙酯)上純化。將含有產物之溶離份減壓濃 縮且以純產物39D與起始材料之2:1混合物之形式提供澄清 油狀之產物(總計:440 mg ; 33%)。 133976.doc -226 - 200918536 實例40 中間化合物40C之製備
將起始材料40A(2.0 g,10.6 mmol)、氫化鋰鋁(2〇 g, 52·7 mmol)及THF(100 ml)添加至250 ml圓底燒瓶中。將所 得懸浮液在室溫下攪拌18小時。用1〇 ml飽和氣化銨溶 液、隨後用200 ml乙酸乙酯中止反應。過滤之後,將有機 層用鹽水(2x100 ml)洗蘇’經硫酸納乾燥且真空濃缩以提 供淺黃色固體狀之40B(1.05 g,59%)。 向250 ml圓底燒瓶中填充4〇Β(1.05 g,6.03 mm〇l)及亞硫 醯氣(1 0 ml)。將所得混合物在60°C下攪拌4小時,隨後冷 卻至至溫。在移除過量亞硫醯氣之後,將殘餘物真空乾燥 以提供橙色固體狀之40C(1.45 g)。此粗材料不經進一步純 化而使用。 實例41 中間化合物41G之製備 步驟A-化合物41B之合成
將5-氣_2_曱基笨胺(41A,25 g, 200 mm〇1)於甲苯(250 133976.doc •227- 200918536 mL)中之溶液用乙酸酐(25 mL,226 mmol)處理,回流加熱j 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此時沈澱出無色固體,將其過 慮且用乙喊與己烧之混合物洗務。將無色固體溶解於乙酸 (1 50 mL)中且用溴(9.6 mL,1 86 mmol)於乙酸(2〇 mL)中之 浴液逐滴處理且在室溫下搜拌1 2小時。將溶液用水稀釋且 過遽分離出的固體且洗務以得到無色固體狀之NY;漠_5_ 氟-2-曱基苯基)乙醯胺(41B, 40 g)。 步驟B-化合物29C之合成
( 將N-(4-溴-5-氟-2-曱基苯基)乙醯胺(41B,10.00 g, 40.64 mmol)於氣仿(100 mL)中之溶液用乙酸酐(11.5 mL,122.0 mmol)、乙酸卸(8.00 g,81.5 mmol)及 18-冠-6(540.00 mg, 2.0430 mmol)且接著用亞硝酸異戊酯(12.3 mL, 871 mmol) 處理且在65°C下加熱1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
用EtOAc(500 mL)處理,用水洗滌,乾燥(MgS04),過濾且 接著真空濃縮。1-(5-溴-6-氟-1H-吲唑-1-基)6酮(29C)之淺 黃色固體沈澱出來。將初濾液濃縮且藉由層析(Si02, EtOAc/己烷)純化殘餘物以得到更多產物41C。 步驟C-化合物41D之合成
133976.doc -228 200918536 將 1-(5-溴-6-氟-1H-吲唑-卜基)乙酮(41C,5.0 g,19·5 mmol)之溶液用HC1水溶液(3 Μ溶液,100 mL)及曱醇(20 mL)處理且在90°C下加熱3小時,此時反應物變得均質。將 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用NaOH水溶液鹼化。過濾沈澱 出之無色固體且乾燥以得到5-溴-6-氟-1H-吲唑(41D)。 步驟D-化合物41E之合成
在 〇°C 下將 5-溴-6-氟-1H-吲唑(41D,3.50 g,16.28 mmol) 於四氫呋喃(200.00 mL)中之溶液用氫化鈉(礦物油中 60%,1.172 g)處理且在室溫下攪拌20分鐘。將反應混合物 冷卻至-78°C(乾冰及丙酮)且用己烧中之2.5 Μ正丁基鋰(8.2 mL,20.3 mmol)逐滴處理。將反應混合物在該溫度下攪拌 20分鐘且用DMF(5.06 mL, 65.11 mmol)處理。將反應混合 物緩慢溫至室溫’此時黏性溶液變為流體且攪拌有效。 TLC分析(40°/。EtOAc/己筑)指示起始材料完全轉化為產 物。將反應混合物用HC1水溶液酸化,溶解於EtOAc(500 mL)中,用HC1水溶液(100 mL)、鹽水(1〇〇 mL)洗滌,乾燥 (MgS〇4),過慮’真空濃縮且按原樣用於下一步驟中。將 產物6-氟-1H-吲唑-5-曱醛(2.3 g)於THF(l〇〇 mL)中之溶液 用二碳酸二第三丁酯(3.56 g,16.28 mmol)及DMAP(300 mg)處理且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真空濃縮且 133976.doc -229- 200918536 藉由層析(Si〇2,EtOAc/己烷梯度0-40%)純化殘餘物以得 到無色固體狀之[2e] 6-氟-5-甲醯基-1H-吲唑-1-甲醆第三丁 酯(41E,3.5 g ;產率=81%)。 步驟E-化合物41F之合成
在〇C下將6-氟-5 -曱醯基-1H-叫丨D坐-1-甲酸第三丁酯(29E, 3·55 g, 13.4 mmol)於甲醇(5〇 〇〇 mL)中之溶液用
NaBH4(l.〇2 g,26.9 mmol)處理且攪拌i小時。將反應混合 物用水及EtOAc(500 mL)稀釋。分離有機層且用HC1水溶液 U M,200 mL)、NaOH水溶液(! M,2〇〇 mL)、鹽水(2〇〇 机)洗蘇,乾燥(MgS〇4)’過據,冑空濃縮且藉由層析 (si〇2 ’ Et0Ac/己院)純化殘餘物以得到無色固體狀之5_(經 基甲基)-6-氟-1H,。坐-1-甲酸第三丁酯(29F,3 〇〇 g;產率 = 83·90/〇)。 步驟F-化合物41G之合成
π至 >皿r肘纭签τ丞亂-1Η_吲唑曱酸第三丁 (29F,3.0 g,11.27 mmol)於-枭 ’ 一虱甲烷(50.00 mL,78< 133976.doc -230- 200918536 mmol)中之溶液用0比咬(4.56 mL,56.33 mmol)及曱烧確醯氣 (1.3 1 mL)處理且在室溫下攪拌16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真空 濃縮且將殘餘物溶解於EtOAc(300 mL)中,用HC1水溶液 (100 mL)、鹽水(100 mL)洗滌,乾燥(MgS04),過濾,真 空濃縮,且藉由層析(Si02,EtOAc/己烷)純化以得到5-(氣 甲基)-6-氟-1H-吲唑-1-曱酸第三丁酯(41G,1.9 g ;產率 =5 9%)。 實例42 HCV NS5B聚合酶抑制檢定 稱為D-RNA或DCoH之活體外轉錄雜聚合RNA已展示為 HCV NS5B聚合酶之有效模板(S.-E. Behrens等人,EMBO J. 15: 12-22 (1996) ; WO 96/37619)。如 Ferrari等人,第 12 屆HCV及相關病毒國際研討會(/, International cm K/rwses),P-306(2005)中所 述,使用化學合成之命名為DCoH75(其序列匹配D-RNA之 3·-端)及DCoH75ddC(其中DCoH75之3'-末端胞苷由二去氧 胞苦置換)之75-mer型式來檢定NS5B酶活性。如Ferrari等 人,《/. Κζ·π/. 73:1649-1654(1999)中所述,自大腸桿菌以 C-末端多聚組胺酸標記之融合蛋白形式製得且純化可溶性c-末端21個胺基酸截斷之NS5B酶形式(NS5BACT21)。典型 檢定含有 20 mM Hepes pH 7.3、10 mM MgCh、60 mM NaCl、1 〇〇 Kg/ml BSA、20個單位 / 毫升 RNasin、7.5 mM DTT、0·1 μΜ ATP/GTP/UTP、0.026 μΜ CTP、0.25 mM GAU、0.03 μΜ RNA模板、20 μΟί/ιπΙ [33P]-CTP ' 2% 133976.doc •231 · 200918536 DMSO及30或150 nM NS5B酶。將反應物在22°C下培育2小 時’接著藉由添加150 mM EDTA使反應停止,在〇Ε8ΐ遽 板中在0.5 Μ磷酸氫二鈉緩衝液(pH 7.0)中洗滌,且在添加 閃潍混合液之後使用Packard TopCount計數。藉由併入經 放射標記之CTP來監測聚核苷酸合成。藉由向檢定混合物 中添加各種濃度之四環吲哚衍生物(一般進行1 〇次連續2倍 稀釋)來評估四環吲哚衍生物對聚合酶活性之作用。,0朵 衍生物之起始濃度在200 μΜ至1 μΜ之範圍内。藉由將cpm 資料擬合至希爾(Hill)方程式 γ=ι 〇〇/(][+ 1〇A((L〇gIC5〇_x)x 希爾斜率))(其中χ為化合物濃度之對數,且Y為抑制百分 比)來確定抑制劑之1(:5◦值(定義為提供聚合酶活性5〇%抑制 之化合物濃度)。Ferrari等人,第12屆1^(:¥及相關病毒國際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CV and Related P_306(2005)詳細描述此檢定程序。應注意所述之 該檢定為例示性的且不意欲限制本發明之範疇。熟習此項 技術者可意識到可進行包括(但不限於)rna模板、引子、 核苷歐NS5B聚合酶形式、緩衝組合物之修改以研發針 對本發月中所述之化合物及組合物之功效得到相同結果的 類似檢定。 使用上述方法獲得本發明之所選四環吲哚衍生物之 NS5B聚合酶抑制資料^算得之IC5G值在約1 μΜ至約14000 μΜ之範圍内。 實例43 基於細胞之HCV複製子檢定 133976.doc -232- 200918536 為量測四環吲哚衍生物之基於細胞之抗HCV活性,在四 環吲哚衍生物存在下將複製子細胞以5000個細胞/孔接種 於塗佈有膠原蛋白I之96孔Nunc培養盤中。將各種濃度之 四環吲哚衍生物(通常進行1 0次連續2倍稀釋)添加至檢定混 合物中,化合物之起始濃度在250 μΜ至1 μΜ之範圍内。 在檢定培養基中,DMSO之最終濃度為0.5%,胎牛血清為 5%。在第3天藉由添加lx細胞裂解緩衝液(Ambion,目錄 號8721)來採集細胞。使用即時PCR(Taqman檢定)量測複製 子RNA含量。擴增子位於5B中。PCR引子為:5B.2F, ATGGACAGGCGCCCTGA ; 5B.2R, TTGATGGGCAGCTTGGTTTC ; 探針序列為經FAM標記之CACGCCATGCGCTGCGG。將 GAPDH RNA用作内源對照且使用由製造商(PE Applied Biosystem)推薦之引子及VIC標記探針在與NS5B相同之反 應(多重PCR)中擴增。即時RT-PCR反應係在ABI PRISM 7900HT序列偵測系統上使用以下程式來進行:48°C歷時30 分鐘,95°C歷時10分鐘,95°C歷時15秒共40輪,60°C歷時1 分鐘。繪製ACT值(CT5B-CTGAPDH)對測試化合物濃度之曲 線且使用XLfit4(MDL)擬合至S形劑量-反應模型。EC50係 定義為在投射基線之上達成ACT=1所必需之抑制劑濃度, EC9〇為在基線之上達成ACT=3.2所必需之濃度。或者,為 定量複製子RNA之絕對量,藉由在Taqman檢定中包括經連 續稀釋之複製子RNA之T7轉錄物來建立標準曲線。所有 Taqman試劑均來自PE Applied Biosystems。該檢定程序詳 細描述於(例如)Malcolm等人, 133976.doc -233 - 200918536 50: 1013-1020(2006)中。 使用上述方法獲得本發明之所選四環吲哚衍生物之HCV 複製子檢定資料且算得之EC5Q值在約1 μΜ至約14 0 0 0 μΜ之 範圍内。 四環吲哚衍生物之用途 四環吲哚衍生物適用於在人類及獸醫醫學中治療或預防 患者之病毒感染或病毒相關病症。根據本發明,可將四環 °引°朵衍生物投與需要治療或預防病毒感染或病毒相關病症 之患者。 因此,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治療患者之病毒感染 之方法,其包含向患者投與有效量之至少一種四環吲哚衍 生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酯或前藥。在 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治療患者之病毒相關病症之方 法,其包含向患者投與有效量之至少一種四環吲哚衍生物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酯或前藥。 病毒感染之治療或預防 四環《衍生物可用於治療或預防病毒感染。在一實施 例中’四環1^衍生物可為病毒複製之抑制劑。在一特定 實施例:,四環十朵衍生物可為HCV複製之抑制劑:因 此四%引°木何生物適用於治療與諸如hcv聚合酶之 活性相關之病毒疾病及病症。 , 可使用本發明方法治療或預防之病毒感染之實例包括 (但不限於:A型肝炎感染、B型肝炎感染及c型肝炎感染。 在實施例中,病毒感染為C型肝炎感染。 133976.doc •234- 200918536 在一實施例中,c型肝炎感染為急性c型肝炎。在另一 實施例中,c型肝炎感染為慢性C型肝炎。 本發明之組合物及組合可適用於治療罹患與任何基 因型相關之感染之患者。如H〇lland等人,户如心沁灯, 30(2):192-195(1998)中所述,HCV型及亞型可在其抗原 性、病毒血症程度、所產生疾病之嚴重性及對干擾素療法 之反應方面不同。廣泛使用陳述於Siminoncis等人,j Wm/,74(Ptll):2391-2399(1993)中之命名法且將分離株分 為6個主要基因型(1至6)’其具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相關亞型 (例如,la、lb)。已提出其他基因型^及丨丨,然而此分 類所基於之系統發生基礎尚存疑問,且因此已將7、8、9 及11型分離株重新指定為6型,且將1 〇型分離株重新指定 為 3 型(參見 Lamballerie等人,J Fz.ro/,78(Ptl):45-51 (1997))。主要基因型已定義為當在ns_5區中定序時具有 55%與72%之間(平均64.5%)的序列相似性,且型内之亞型 為具有75°/。-86%之相似性(平均80%)(參見Simm〇nds等人, J Gen Virol, 75(Pt 5):1053-1061 (1994)) ° 病毒相關病症之治療或預防 四環。引咕衍生物可用於治療或預防病毒相關病症。因 此’四環弓丨°朵衍生物適用於治療與病毒活性相關之病症, 諸如肝臟炎症或肝硬化。病毒相關病症包括(但不限 於)RNA依賴性聚合酶相關病症及與HCV感染相關之病 症。 RNA依賴性聚合酶相關病症之治療或預防 133976.doc -235 - 200918536 四環吲哚衍生物適用於治療或預防患者之rna依賴性聚 合酶(RdRp)相關病症。該等病症包括感染病毒含有RdRp 酶之病毒感染。 因此,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患者之RNA 依賴性聚合8$相關病症之方法,其包含向患者投與有效量 之至少一種四環吲哚衍生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 劑合物、S旨或前藥。 與HCV感染相關之病症之治療或預防 四環吲哚衍生物亦可適用於治療或預防與HCV感染相關 之病症。該等病症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肝硬化、門靜脈 高壓症、腹水、骨痛、靜脈曲張、黃疸、肝性腦病、曱狀 腺炎、遲發性皮膚卟啉症、冷凝球蛋白血症、絲球體腎 炎、乾燥症、血小板減少症、扁平苔蘚及糖尿病。 因此’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治療患者之HCV相關 病症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向患者投與治療有效量之至 少一種四環°引D朵衍生物或其醫藥學可接受之鹽、溶劑合 物、酯或前藥。 组合療法 在另/實施例中’用於治療或預防病毒感染之本發明方 法可進〆步包含投與一或多種非四環吲哚衍生物之其他治 療劑。 在一實施例中’其他治療劑為抗病毒劑。 在另/實施例中,其他治療劑為免疫調節劑,諸如免疫 抑制劑。 133976.doc -236- 200918536 因Γ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治療患者之病⑽ 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患者投與:⑴至少一種四環:t 吐物或苴醫藥風卩 種四環吲哚衍 η至:、種二 受之鹽、溶劑合物、醋或前藥,及 ⑻二-種除四環,朵衍生物外之其他抗病毒劑其中 技藥里可共同有效治療或預防病毒感染。 、 當者投與本發明之組合療法時,組合方式的治療劑 康劑之醫樂組合物可以任何順序投盥, 諸如相繼、並行、一起、同時及 ί \ 中之各種活性劑之量可為不π〜方式° _組合療法 曰、 $ 了為不冋置(不同劑量)或相同量(相同 劑置)。因此,出於非限制性說 η況明之目的,四環吲哚衍生 物及其他治療劑可以固定量(劑量)存在於單—劑量單位(例 如,膠f、㈣及其類似物)中。含有固定量之兩種不同 活性化合物之该早一劑量單位的市售實例為νγτ〇⑽'可 自 Μ⑽k Schering_Plough ^^。池,
New Jersey構得)。 在-實施例中,在其他抗病毒劑發揮其預防或治療效應 期間投與該至少一種四環,朵衍生物,或反之亦然。- 在另-實施例中,該至少-種四環^衍生物及其他抗 病毒劑係以該等藥劑用作治療病毒感染之單—療 用劑量投與。 ^ 在另-實施例中,該至少—種四環,朵衍生物及其他抗 病毒劑係以低於料藥劑㈣治療料感染之單—療 常用劑量之劑量投與。 ’ 在另-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種四環,朵衍生物及其他抗 133976.doc .237- 200918536 病毒劑協同作用且係以低於該等 單一療法時常用劑量之劑量投與 藥劑用作治療病毒感 染之 毒·,丨係::例中’該至少—種四環°引11 朵衍生物及其他抗病 靜 ㈣'组合物中。在—實施例中,此組合物適 投藥:服投樂。在另—實施例中,此組合物適用於靜脈内 可使用本發明之組合療法户 相M广_ 縻療或預防之病毒感染及病毒
才關病症包括(但不限於)上文所列者。 在—實施例中,病毒感染為Hcv感染。 :广種四環十朵衍生物與其他抗病毒劑可增效或協 ^。_組合可允許使用—或多種藥劑之較低劑量及/ :、且合療法中一或多種藥劑之較低投藥頻率。一或多種藥 =較低劑量或較低投藥頻率可在錯低療法功效之情況 下降低療法毒性。 實知例中’投與至少—種四環十朵衍生物及其他抗 ’毋劑可抑制病毒感染對此等藥劑之耐藥性。 < H θ M &物及方法巾之其他治療劑之非限制性 ::括HCV聚合酶抑制劑、干擾素、病毒複製抑制劑、 藥齊丨…療性疫苗、病毒蛋白酶抑制劑、病毒粒子產 制…抗體療法(單株或多株)及適用於治療RNA依賴 聚合酶相關病症之任何藥劑。 實施例中,其他抗病毒劑為病毒蛋白酶抑制劑。 另實允例中,其他抗病毒劑為HCV蛋白酶抑制劑。 在另-實施例中’其他抗病毒劑為干擾素。 133976.doc -238- 200918536 在另一實施例中,其他抗病毒劑為病毒複製抑制劑。 在另一實施例中,其他抗病毒劑為反義藥劑。 在另一實施例中,其他抗病毒劑為治療性疫苗。 在另一實施例中,其他抗病毒劑為病毒粒子產生抑制 劑。 在另一實施例中,其他抗病毒劑為抗體療法。 在另一實施例中,其他抗病毒劑包含蛋白酶抑制劑及聚 合酶抑制劑。 在另一實施例中,其他抗病毒劑包含蛋白酶抑制劑及免 疫抑制劑。 在另一實施例中,其他抗病毒劑包含聚合酶抑制劑及免 疫抑制劑。 在另一實施例中,其他抗病毒劑包含蛋白酶抑制劑、聚 合酶抑制劑及免疫抑制劑。 在另一實施例中,其他藥劑為病毒嗤(ribavirin)。 適用於本發明方法及組合物中之HCV聚合酶抑制劑包括 (但不限於)VP-19744(Wyeth/ViroPharma) 、 HCV-796(Wyeth/ViroPharma) 、NM-283(Idenix/Novartis) 、R-1626(Roche)、MK-0608(Merck)、A848837(Abbott)、GSK-71185(Glaxo SmithKline)、XTL-2125(XTL Biopharmaceuticals), 反 Wi 專尺,Current Opinion in Drug Discovery and 7(4):446 (2004); Tan等人,iVaiwre 1:867 (2002);及 Beaulieu 等人,Current Opinion in
Drwg·?,5:838 (2004)中所揭示之HCV聚合酶 133976.doc •239- 200918536 抑制劑。 適用於本發明方法及組合物 干擾素a-2a、干擾素a_2b、 alfacon-l)及PEG_干擾素a結合物 為與PEG分子共價連接之干擾素 中之干擾素包括(但不限於) 複合干擾素·1(ίη〖6Ι·ί^Γοη 。” PEG-干擾素α結合物” a分子。說明性PEG-干擾 素a結合物包括聚乙二醇化干擾素a_2a(例如 以商品名
Peg—™銷售)形式之干擾素a_2a(R〇fer〇nTM,如版抓^
Roche,Nmley,New jersey)、聚乙二醇化干擾素心沘(例 如,以商品名PEG-Intr〇n™銷售)形式之干擾素& 2b(Intr〇n™,來自Schering_pi〇ugh。卬以以丨❶幻、干擾素心 2c(Berof〇r Alpha™, Boehringer Ingelheim, Ingelheim, Germany)、干擾素01融合多肽或如由判定天然存在干擾素α 之一致序列所定義之組合干擾素(InfergenTM,Amgen, Thousand Oaks,California) 〇 適用於本發明方法及組合物中之抗體治療劑包括(但不 限於)IL-10之特異性抗體(諸如美國專利公開案第 US2005/010I770中所揭示之抗體、人化〗2G8、針對人類 IL-10之人化單株抗體(含有編碼人化12G8輕鏈及重鏈之核 酸的質體分別以寄存號PTA-5923及PTA-5922寄存於美國物 種保藏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及 其類似物)。適用於本發明方法及組合物中之病毒蛋白酶 抑制劑包括(但不限於)NS3絲胺酸蛋白酶抑制劑(包括(但不 限於)美國專利第 7,012,066、6,914,122、6,911,428、6,846,802、 6,838,475、6,800,434、5,017,380、4,933,443、4,812,561 及4,634,697 I33976.doc -240· 200918536 號,及美國專利公開案第US20020160962、US20050 176648 及US2005 0249702號中所揭示者)、HCV蛋白酶抑制劑(例 如,SCH503034(Schering-Plough)、VX-950(Vertex)、GS-9132(Gilead/Achillion)、ITMN-1 9 1 (InterMune/Roche))、 安普那韋(amprenavir)、阿紮那韋(atazanavir)、福沙那韋 (fosemprenavir)、茚地那韋(indinavir)、洛匹那韋(lopinavir)、 利托那韋(ritonavir)、奈非那韋(nelflnavir)、沙奎那韋 (saquinavir)、替拉那韋(tipranavir)及 TMC114。 適用於本發明方法及組合物中之病毒複製抑制劑包括 (但不限於)NS3解螺旋酶抑制劑、NS5 A抑制劑、病毒》坐、 偉拉咪。定(viramidine)、A-831(Arrow Therapeutics)、反義 藥劑或治療性疫苗。 在一實施例中,適用於本發明方法及組合物中之病毒複 製抑制劑包括(但不限於)NS3解螺旋酶抑制劑或NS5 A抑制 劑。 適用於本發明方法中之蛋白酶抑制劑之實例包括(但不 限於)HCV蛋白酶抑制劑及NS-3絲胺酸蛋白酶抑制劑。 適用於本發明方法中之HCV蛋白酶抑制劑之實例包括 (但不限於)Landro 等人,价oe/zewbir},36(31):9340-9348 (1997) ; Ingallinella等人,·S/oc/zemz’siry,37(25):8906-8914 (1998) ; Llin^s-Brunet等人,历-〇c>rg Mec/ C7?em Le",8(13):1713-1718 (1998); Martin 等人,所oc/zew如r少,37(33):11459-11468 (1998); Dimasi等人,Kz>o/,71(10):7461-7469 (1997); Martin等人, Protein Eng, 10(5):607-614 (1997); Elzouki 等人,//epai, 133976.doc -241 - 200918536 27(1):42-48 (1997); Γοί/α;;,9(217):4(1998年 11 月 10 日)及國際公開案第 WO 98/14181、WO 98/17679、WO 98/17679、WO 98/22496 及 WO 99/07734 號中所揭示之 HCV 蛋白酶抑制劑。 適用於本發明方法中之蛋白酶抑制劑之其他實例包括 (但不限於) 適用於本發明方法中之其他治療劑之其他實例包括(但 不限於)LevovirinTM(ICN Pharmaceuticals, Costa Mesa, California) ' VP 50406™(Viropharma, Incorporated, Exton, Pennsylvania) 、ISIS 14803™(ISIS Pharmaceuticals, Carlsbad, California) 、 Heptazyme™(Ribozyme Pharmaceuticals, Boulder, Colorado) ' VX-950™(Vertex Pharmaceutical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 Thymosin™(SciClone Pharmaceuticals, San Mateo, California)、Maxamine™(Maxim Pharmaceuticals, San Diego, California)、NKB-122(JenKen Bioscience Inc.,North Carolina)、黴 齡酸嗎琳乙酉旨(mycophenolate mofetil)(Hoffman-LaRoche, Nutley, New Jersey) ° 用於治療或預防病毒感染之本發明組合療法中所用之其 他藥劑的劑量及給藥方案可由主治醫師考慮以下因素來判 定:包裝插頁中之核准劑量及給藥方案;患者之年齡、性 別及一般健康情況;及病毒感染或相關疾病或病症之類型 及嚴重性。當組合投藥時,四環吲哚衍生物與用於治療上 文所列疾病或病狀之其他藥劑可同時(亦即,於同一組合 物中或於一者緊接另一者之後的單獨組合物中)或相繼投 133976.doc -242 - 200918536 與。此在組合之組份係以不同妗 組份係每天投血一 ’σ μ、程給予(例如,一種 z、— 人而另—者係每6小時投與一次 在較佳醫樂組合物不同(例如,一 戍 壹、砵#甘、* m 有為鍵劑而另一者為膠 :::因此,包含單獨劑型之套組係有利的。 ^般^’ “X組合療法之形式投與時,該至少一種四 裱吲哚衍生物及其他抗病毒劑 母剜之I日劑量可在每天約0.1 至、㈣0化克之範圍内,但視療法目標、患者及投藥途徑 而定將必然存在變化。在-實施例中,劑量為約10至約 500毫克/天,以單劑量或以2_4次分次劑量投與。在另一實 施例中,劑量為約丨至約200毫克/天,以單劑量或以Η次 分次劑量投與。在另一實施例中,劑量為約i至約1〇〇毫克/ 天’以單劑量或以2-4次分次劑量投與。在另一實施例
中,劑量為約1至約50毫克/天,以單劑量或以2_4次分次劑 量投與。在另一實施例中,劑量為約}至約2〇毫克/天,以 單劑量或以2-4次分次劑量投與。在另一實施例中,劑量 為約500至約1 500毫克/天,以單劑量或以2_4次分次劑量投 與。在另一實施例中,劑量為約5〇〇至約1〇〇〇毫克/天,以 單劑量或以2-4次分次劑量投與。在另一實施例中,劑量 為約1 0 0至約5 0 0毫克/天,以單劑量或以2 - 4次分次劑量投 與。 在一實施例中,當其他治療劑為INTRON-A干擾素α 2b(可自Schering-Plough Corp.購得)時,此藥劑係藉由首次 治療以3 MIU(12 mcg)/0.5mL/TIW皮下注射歷時24週或48 週來投與。 133976.doc -243 - 200918536 在另一實施例中,當其他治療劑為PEG-INTRON聚乙二 醇化干擾素a 2b(可自Schering-Plough Corp.購得)時,此藥 劑係藉由以1.5 mcg/kg/週(在40至150 meg/週之範圍内)皮 下注射歷時至少24週來投與。 在另一實施例中,當其他治療劑為ROFERON A干擾素α 2a(可自Hoffmann-La Roche購得)時,此藥劑係藉由以3 MIU(11.1 mcg/mL)/TIW皮下或肌肉内注射歷時至少48至52 週,或者以6 MIU/TIW歷時12週隨後3 MIU/TIW歷時36週 來投與。 在另一實施例中,當其他治療劑為PEGASUS聚乙二醇 化干擾素a 2a(可自Hoffmann-La Roche購得)時,此藥劑係 藉由以180mcg/lmL或180mcg/0.5mL皮下注射,每週一次 歷時至少24週來投與。 在另一實施例中,當其他治療劑為INFERGEN複合干擾 素-1 (可自Amgen賭得)時,此藥劑係藉由首次治療以9 mcg/TIW皮下注射24週且對於無反應性或復發治療以至多 15 mcg/TIW皮下注射24週來投與。 在另一實施例中,當其他治療劑為病毒唑(可以 REBETOL 病毒0坐之形式自 Schering-Plough 或以 COPEGUS 病毒。坐之形式自Hoffmann-La Roche購得)時,此藥劑係以 約600至約1400毫克/天之日劑量投與歷時至少24週。 組合物及投藥 由於其活性,四環吲哚衍生物適用於獸醫及人類醫學。 如上文所述,四環吲哚衍生物適用於治療或預防有需要之 133976.doc -244- 200918536 患者之病毒感染或病毒相關病症。 在投與患者時’⑴可以包含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或媒 劑之組合物之崎的形式投與。本發明提供包含有效量之 至少-種四環’哚衍生物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之醫藥 組合物。在本發明之醫藥組合物及方法中,活性成份一般 將與合適載劑材料以混合物形式投與,該等載劑材料係: 對於所欲投藥形式(亦即’口服錠劑、膠囊(固體填充、半 固體填充錢體填充)、構成粉末、σ服凝膠、驰劑、可 分散顆粒、糖聚、懸浮液及其類似物)且符合習知醫藥實 踐來適當選擇。舉例而言,關於以鍵劑或膠囊之形式口服 投藥,活性藥物組份可與任何口服無毒性之醫藥學上可接 受之惰性載劑組合,諸如乳糖、澱粉、嚴糖、纖維素、硬 脂酸鎂、峨酸二妈、石荒酸約、滑石粉、甘露糖醇、乙醇 (液體形式)及其類似物。固體形式製劑包括散劑、錠劑、 可分散顆粒、膠囊、扁膠劑及栓劑。散劑及錠劑可包含約 5至約95%之本發明組合物。錠劑、散劑、扁膠劑及膠囊 可用作適用於口服投藥之固體劑型。 此外,當需要時,亦可在混合物中併入合適的黏合劑、 >閏滑劑、朋解劑及著色劑。合適黏合劑包括澱粉、明膠、 天然糖、玉米甜味劑、天然及合成膠(諸如阿拉伯膠)、海 藻酸鈉、羧甲基纖維素、聚乙二醇及蠟。可提及用於此等 劑型中之潤滑劑為硼酸、苯甲酸鈉、乙酸鈉、氣化鈉及其 類似物。崩解劑包括澱粉、曱基纖維素、瓜爾膠及其類似 物。適當時亦可包括甜味劑及調味劑及防腐劑。 133976.doc • 245- 200918536 液體t式t劑包括溶液、懸浮液及乳液且可 經腸注射之水或水-丙二醇溶液。 非 液體形式製劑亦可包括用於鼻内投藥之溶液。 適用於吸入之氣溶膠製劑可包括溶液及粉末形式之固 $ ’其可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諸如惰性壓縮氣體)組 σ 〇 之欲在即將使用前轉化為用於口服或非經腸投藥 ξ 之液體形式製劑的固體形式製劑。該等液體形式包括: 液、懸浮液及乳液。 飞匕括冷 為製備栓劑’首先使諸如脂肪酸甘油酯或可可脂之 物之低熔點蠟熔融, ° 且藉由攪拌將活性成份均質分散於其 w者’絲融之均f混合物傾人適宜尺寸之模具中’ 使其冷卻且藉此固化。 採:之四環衍生物亦可經皮傳遞。經皮組合物可 此項洗劑、氣溶膠及/或乳液之形式且可包括於如 此=術中習知用於此目的之基質或儲器型經皮貼片中。 ’本發明之組合物可調配為持續釋放形式以提供任 二1多Γ组份或活性成份之速率控制釋放以便最優化治 劑型勺括^Μ炎活性及其類似效應。適用於持續釋放之 :=!有崩解速率不同之層的分層錠劑或浸有活性組 劑形式之控制釋放聚合基質或含有該等浸潰 a震封夕孔聚合基質之膠囊。 ^實知例中,一或多種四環巧哮衍生物係口服投金。 另—實施財,-或多種四環巧卜朵衍生物係靜脈内投 I33976.doc •246· 200918536 與。 或多種四環吲哚衍生物係局部投 或多種四環吲哚衍生物係舌下投
在實把例中&含至少一種四環。引D朵衍生物之醫藥製 劑呈單位劑型。在該形式中,製劑被再分為含有適當量之 活性組份(例如,達成所需目的之有效量)之單位劑量。 組合物可分別根據習知混合、製粒或塗佈方法來製備, 且本發明之組合物可含有(在—實施例中UX重量或體積計 約〇.1%至約99%之四環«衍生物。在“實施例中,本 發明之組合物可含有(在—實施例中)以重量或體積計約ι% 至約70%或約5%至約60%之四環吲哚衍生物。 製劑之單位劑量中四環十朵衍生物之量可自約〇1吨至 約2_ mg變化或調整。在各種實施例中,該量為約^叫 κ 在另一實施例中 與。 在另一實施例中 與。 至約 2000 mg、1〇〇 mg至約 200 叫、500 mg至約 2000 mg、 100 mg至約 1000 mg及丨 mg至約 5〇〇 。 為方便起見,若需要則可將總日劑量分開且在一天中分 數份投與。在一實施例中,日劑量係一次性投與。在另一 實施例中,總日劑量係在24小時之週期内以兩次分次劑量 才又與。在另一實施例中,總曰劑量係在24小時之週期内以 3次分次劑量投與。在另一實施例中,總曰劑量係在μ小 時之週期内以4次分次劑量投與。 四環叫丨嗓衍生物之投藥量及頻率將根據主治醫師考慮諸 133976.doc -247- 200918536 如患者年齡、病狀及體型以及所治療症狀之嚴重性之因素 所作的判斷來調節。一般而言,四環吲哚衍生物之總日劑 量在每天約0.1 mg至約2000 mg之範圍内,但視療法目 標、患者及投藥途徑而定將必然存在變化。在一實施例 中,劑量為約1至約200毫克/天,以單劑量或以2-4次分次 劑量投與。在另一實施例中,劑量為約1 〇至約2〇〇〇毫克/ 天,以單劑量或以2-4次分次劑量投與。在另一實施例 中’劑量為約100至約2000毫克/天,以單劑量或以2-4次分 次劑量投與。在另一實施例中,劑量為約5〇〇至約2〇〇〇毫 克/天’以單劑量或以2-4次分次劑量投與。 本發明之組合物可進一步包含一或多種選自上文所列之 其他治療劑。因此,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包含以下 各物之組合物:(i)至少一種四環吲哚衍生物或其醫藥學上 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酯或前藥;(ii) 一或多種非四環 吲哚衍生物之其他治療劑;及(iii)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 劑’其中組合物中之量可共同有效治療病毒感染或病毒相 關病症。 套組 在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套組,其包含治療有效量 之至少一種四環吲哚衍生物,或該化合物之醫藥學上可接 受之鹽、溶劑合物、酯或前藥,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 劑、媒劑或稀釋劑。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套組,其包含一定量之 至)¾四續f朵衍生#,或該化合物之醫藥學上可接受 133976.doc -248- 200918536 之鹽、溶劑合物 列之其他治療劑 治療效應。 酯或前藥, 其令兩種或 及一定量之至少 -種上文所 兩種以上成份之量產生所需 x +打异$實例中所揭示之特定實施例限制,該等 、她例意欲作為本發明—些態樣之說明且功能上等效之任 何實施例均在本發明之範疇内。實際上除本文 中所展示
及把述者之外的本發明之各種修改將對熟習此項技術者顯 而易見且意欲屬於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内。 本文中已引用許多參考文獻,其全部揭示内容以引用的 方式併入本文中。 133976.doc 249·

Claims (1)

  1. 200918536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具有下式之化合物:
    (I)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酯或前藥, 其中: X 為-0-、-S-、-NH-、-N(R9)-、-OC(R8)2〇-或-OC(R8)2N(R9)-; Y 為=0、=NH、=NR9、=NSORn 、=NS02Ru 或 =NS02N(Rn)2 ; Z為-N-或-C(R31)-; R1為一鍵、-[C(R12)2]r_、-[C(R12)2]r-0-[C(R,2)2]q-、 -[C(R12)2]r-N(R9)-[C(R12)2]q- ' -[C(R12)2]q-CH=CH-[C(R12)2]q. 、-[C(R12)2]q-C^C-[C(R12)2]q-或-[C(R12)2]q-S02-[C(R12)2]q·; R4、R5、R6及R7各自獨立地為H、烧基、烯基、炔 基、芳基、-[C(R12)2]q-環烷基、-[C(R12)2]q-環烯基、 _[C(R12)2]q -雜環烷基、-[C(R12)2]q-雜環烯基、 -[C(R12)2]q-雜芳基、-[C(R12)2]q-_ 烷基、-[C(R12)2]q_m 基烷基、_ 基、羥基、-OR9、-CN、-[C(R12)2]q-C(〇)R8、 -[C(R12)2]q-C(0)OR9、-[C(R12)2]q-C(0)N(R9)2、-[C(R12)2]q_ 133976 200918536 OR ' -[C(R,2)2]q-N(R9)2 ^ -[C(R,2)2]q-NHC(0)R8 ^ -[C(R12)2]q. NR8C(〇)N(R9)2、-[c(R12)2]q-NHS02Ru、-[C(R12)2]q-S(〇)pR"、 -[C(R12)2]q.s〇2N(R9)2、-S02N(R9)C(0)N(R9)2,或 R\R5與其 所連接之碳原子一起結合形成選自環烷基、雜環烷基、 芳基或雜芳基之3至7員環狀基團,或R5及R6與其所連接 之碳原子一起結合形成選自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 雜芳基之3至7員環狀基團,或R6及R7與其所連接之碳原 / L 子一起結合形成選自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之3至7員環狀基團; 土 R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Η、烷基 -— ,,——工· 签、 -[c(R12)2]q=基、-[c(Ri2)2]q_m烧基、_[c(Rl2)2]q·環歸 基、^以1112)2]'1-雜環烷基、-[C(R12)2]q-雜環烯基、 -[C(R )2]q-雜芳基、鹵烷基或羥基烷基; R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Η、烷基、烯基、炔基、 [C(R'2)2]q-^ , -[C(R-)2]q.Jt^& . 基、-[C(R,2)2]q-雜環烷基、_[c(Ri2)2]q_雜環烯基、 [c(= )2]q-雜芳基、鹵烷基或羥基烷基; 為Η南基、環烷基、環烯基、雜環烷基、雜環烯 基:方基、雜芳基,其中環烷基、環烯基、雜環烷基、 '衣稀基彡基或雜芳基可視情況且獨立地經至多4個 取代基取代,該等取代基係各自獨立地選自Η、貌基、 稀基块基、方基、-[C(R】2)2]q-環院基、-[C(RI2)2] _環 烯基、^[C(R”)2]q•雜環燒基、_[c(r12)a_雜環缚^、 _[C(R )2]q·雜芳基、-[C(Rl2)2]q__ 院基、_[C(R丨2)2]q, 133976 200918536 基烷基、鹵基、羥基、_〇R9、_CN、_[C(R12)2]q_c(〇)R8、 -[C(R,2)2]q-C(0)0R9 . -[C(R12)2]q-C(0)N(R9)2 > -[C(R,2)2]q.〇R9 . -[C(R12)2]q_N(R9)2、-[c(RI2)2]q_NHC(0)R8、-[c(R12)2]q_ NR8C(0)N(R9)2 > -[C(R12)2]q-NHS02Rn > -[C(R,2)2]q-S(0)pRn ^ _[C(R12)2]q-S02N(R9)2及-S〇2N(R9)C(0)N(R9)2,使得當 R丨為一 鍵時,R1Q不為H ; R在母次出現時獨立地為烧基、芳基、環燒基、環稀 基、雜環烷基、雜環烯基、雜芳基、函烷基、羥基或羥 基烧基,其中環烷基、環烯基、雜環烷基 '雜環烯基、 芳基或雜芳基可視情沉且獨立地經至多4個取代基取 代’該等取代基係各自獨立地選自-H、烷基、烯基、炔 基、芳基、-[C(R12)2]q-環烷基、-環烯基、 -[C(R12)2]q -雜環烷基、_[C(R12)2]q_ 雜環烯基、 _[C(R12)2]q-雜芳基、_[C(R12)2]q__ 烷基、_[c(Rl2)2]q_ 羥 基烷基、_ 基、羥基、-OR9、-CN、-[C(R12)2]q-C(0)R8、 _[C(R12)2]q-C(0)0R9、-[C(R12)2]q-C(0)N(R9)2、-[C(R12)2]q-〇R9、 _[C(R12)2]q-N(R9)2、-[C(R12)2]q-NHC(0)R8、-[C(R12)2]q-Nr8C(〇)N(r9)2、_[C(R12)2]q-NHS02烷基、-[C(R12)2]q-NHS02 環烧基、-[C(R12)2]q-NHS02芳基、-[C(R12)2]q-S02N(R9)2& -S02N(R9)C(0)N(R9)2 ; R12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H、鹵基、-n(r9)2、-OR9、 烷基、環烷基、環烯基、雜環烷基或雜環烯基,其中環 烧基、環烯基、雜環烷基或雜環烯基可視情況且獨立地 經至多4個取代基取代,該等取代基係各自獨立地選自 133976 200918536 烷基、鹵基、鹵烷基、羥基烷基、羥基、_CN、-c(〇)烷 基、-C(0)0烷基、_(:(0)Νϋ烷基、_c(〇)N(烷基)2、-0-烧基、-NH2、-NH(烷基)、-N(烷基)2、_NHC(〇)烷 基、-NHS〇2烧基、-S〇2烷基或_S〇2nh-烷基,或兩個偕 位R12基團與其所連接之共同碳原子一起結合形成3至7員 環烷基、3至7員雜環烷基或c=〇基團; R30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Η、烷基、烯基、炔基、芳 基、-[C(R12)2]q-環烷基、-[(:(1112)2]£1_環烯基、_[c(Rl2)2]q_ 雜環烷基、-[C(Rl2)2]q-雜環烯基、-[C(R12)2]q-雜芳基、 -[C(R12)2]q-鹵烷基、-[C(R12)2]£1_羥基烷基、* 基、羥 基、-OR9、-CN、-[C(Ri2)2]q_c(〇)R8、_[c(Rl2)2]q C(〇)〇R9、 -[C(R12)2]q-C(0)N(R9)2 > -[C(R12)2]q-〇R9 . -[C(Rl2)2]q-N(R9)2 ^ -[C(R12)2]q-NHC(0)R8、_[c(R12)2]q_NR8C(0)N(R9)2、-[C(R12)2]q- NHS02Rn . -[C(R,2)2]q-S(〇)pRn . -[C(R12)2]q-S02N(R9)2 > _S02N(R9)C(0)N(R9)2,或任何尺3〇及r3i與其所連接之碳原 子一起結合形成選自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 之3至7員環狀基團; R31為H、烷基、烯基、炔基、芳基、_[c(Rl2)2]q_環烷 基、-[C(R12)2]q-環烯基、_[c(Rl2)2]q_雜環烷基、_[c(r12)^_ 雜環烯2基、-[C(Rl2)2]q_雜芳基_[c(Rl2)2Vi烷基、 -[C(R12)2]q-羥基烷基、_ 基、羥基、_〇R9 4_CN ; P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0、1或2 ; q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〇至4之範圍内的整數;且 r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1至4之範圍内的整數。 133976 200918536 2·如請求項i之化合物,其中χ為_〇_、_〇ch(R8)0-、-NH-或-〇CH(R8)NH-。 3. 如請求項2之化合物,其中Y為=0、=NH、=N(R9)SOR丨1、 =N(R9)S〇2R"或=N(R9)S02N(Rn)2。 4.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X為-〇-且Y為=〇或 =N(R9)s〇2r"。 5. 如請求項4之化合物,其中Rn為烷基、環烷基、函烷基 或雜環烷基且R9為Η、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 6·如請求項4之化合物,其中Ζ為(C)R31。 7_如請求項4之化合物,其中R1為-[C(R12)2]r-。 8.如請求項7之化合物,其中R1為- CH2-、-CH2CH2-、 _CH(CH3)-或 9·如請求項8之化合物,其中R4及R7各自獨立地為η、烷 基、_基或羥基。 1(^·如請求項8之化合物,其中R5為Η、烷基、-〇_鹵烷基、 〇 -貌基、環烧基、鹵基、鹵烧基、經基、經基烧基、 -NH4_CN ;且r、h、烷基、_〇_院基、_〇_鹵烷基、環 烧基、基、_烷基、羥基、羥基烷基、_Nh2、_NH•坑 基或-CN。 11. 如請求項8之化合物,其中“及尺5與其所連接之共同碳 原子—起結合形成選自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 基之3至7員環狀基團。 12, 如請求項8之化合物,其中R5及R6與其所連接之共同碳 133976 200918536 料-起結合形成環烧基、雜環烧基、芳基或雜芳基。 13. 如請求項8之化合物’其"、r7與其所連接之共同碳 原子-起結合形成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14. 如請求項4之化合物,其中Rl〇為芳基或雜芳基。 15·如請求項14之化合物,其中R,。為苯基、萘基、吡啶基、 喹琳基或喧喏琳基。 16.如請求項14之化合物,其中Rl0為:
    C 其中R為H、F、Br或C1;R14表示至多4個可選之其他取 代基,其各自獨立地選自烷基、環烷基、d、_cn、鹵 基、-〇烷基、-nhso2-烧基、·Ν〇2、_C(0)NH2、 -C(0)NH-烷基、-C(0)0H、羥基、_nh2、_s〇2烷基、 -S02NH 烷基 ' -s-烷基…CH2Nh2、_CH2〇H、 -so2NH2、-NHC(0)_烧基、_c(〇)〇·烧基、_c(〇)·雜環烷 基及雜芳基;且 表示吡啶基,其中該環氮原子可處於5個未 經取代之環原子位置中之任一者上。 17.如請求項16之化合物,其中R5為H、烷基、烷基、環 烷基、鹵基、鹵烷基、羥基、羥基烷基' _NH24_CN, 133976 -6 - 200918536 且R為Η、烷基、-Ο-烷基、環烷基、鹵基、鹵烷基、羥 基、羥基烷基、-ΝΗ2或-CN。 18. 如請求項17之化合物,其中Rs為甲基、乙基或環丙基, 且R6為Η、α、F或羥基。 19. 如請求項18之化合物’其中父為_〇· ; γ為=〇 ;且Rl 為-CH:·。 2〇.如請求項19之化合物,其中Z為-CH-。 21.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具有下式:
    (la)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酯或前藥, 其中: Y為=〇、=NH或 sNSC^R11 ; Z 為-C(R31)-; R1為一鍵或伸烷基; R4為Η或R4及R5與其所連接之碳原子一起結合形成選 自環院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之5員環狀基團; R及R6各自獨立地為Η、鹵基、烷基、-〇_烷基、鹵蝝 基、-〇-鹵院基、雜環烯基或環烷基,或R5&R6與其所速 133976 200918536 接之碳原子一起結合形成選自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 或雜芳基之5員環狀基團; R為Η或R6及R7與其所連接之碳原子一起結合形成選 自環燒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之5員環狀基團; R10為H、齒基、芳基、雜環烯基或雜芳基,其中芳基 或雜芳基可視情況且獨立地經至多4個取代基取代,該 等取代基係各自獨立地選自Η、烷基、_基、_ΝΗ2、
    -OH、-CN、-Ν〇2、-〇_烷基、_c(〇)NH2、雜芳基、 8〇細2、-S〇2NH-烧基、_s〇2_烧基、苯基、-NHC⑼〇H、_s_ 烷基、-NHS02-坑基、_NHS〇2_環烧基、节基、 -C(〇)NH-烷基、烷基或_s(〇)__烷基使得當…為 —鍵時,R10不為Η ; R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烷基或環烷基; R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Η、烷基、_ 〇 _伸烷基 (Ο)ΟΗ _〇-伸烷基_c(〇)〇_烷基或任何r3q及汉31與其 所連接之碳原子-起結合形成選自環烧基'雜環烧基: 芳基及雜芳基之3至7員環狀基團;且 R31為Η或鹵基。 22· 一種前文說明書中編號為1-230之化合物中之任一化人 23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龍或前率: 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至少一種如請求項R化合物 或其醫樂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酿或前藥,及至 少一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 種至J 一種如請求項k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 133976 200918536 之鹽、溶劑合物、醋或前藥的用途,其係用於製造供治 療患者之病毒感染使用的藥物。 25·如請求項24之用途,其中該藥物係與至少-種其他抗病 毒劑組合使用,其中該其他藥劑係選自Hcv聚合酶抑制 T、干擾素、病毒複製抑制劑、反義藥劑、治療性疫 苗、病毒蛋白酶抑制劑、病毒粒子產生抑制劑、抗體: 法(單株或多株)及適用於治療RNA依賴性聚合酶相關病 症之任何藥劑。 133976 200918536 七、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無)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八、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C J
    133976.doc
TW097132762A 2007-08-29 2008-08-27 Tetracyclic indole derivativ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TW20091853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6868407P 2007-08-29 2007-08-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18536A true TW200918536A (en) 2009-05-01

Family

ID=40319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2762A TW200918536A (en) 2007-08-29 2008-08-27 Tetracyclic indole derivativ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EP (1) EP2197884A2 (zh)
JP (1) JP5179585B2 (zh)
KR (1) KR20100061819A (zh)
CN (1) CN101842376A (zh)
AR (1) AR068109A1 (zh)
AU (1) AU2008295483B2 (zh)
CA (1) CA2697451A1 (zh)
MX (1) MX2010002316A (zh)
TW (1) TW200918536A (zh)
WO (1) WO2009032123A2 (zh)
ZA (1) ZA2010013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5872B (zh) 2008-01-11 2014-07-23 阿尔巴尼分子研究公司 作为mch拮抗剂的(1-吖嗪酮)-取代的吡啶并吲哚
AR072088A1 (es) * 2008-06-13 2010-08-04 Schering Corp Derivados de indol triciclicos y sus metodos de uso
AU2009273327A1 (en) 2008-07-23 2010-01-28 F. Hoffmann-La Roche Ag Heterocyclic antiviral compounds
CN102164909A (zh) 2008-09-26 2011-08-24 弗·哈夫曼-拉罗切有限公司 用于治疗hcv的吡啶或吡嗪衍生物
EP2421831A1 (en) 2009-04-25 2012-02-29 F. Hoffmann-La Roche AG Heterocyclic antiviral compounds
WO2010138791A1 (en) 2009-05-29 2010-12-02 Schering Corporation Antiviral compounds composed of three linked aryl moieties to treat diseases such as hepatitis c
AR077004A1 (es) 2009-06-09 2011-07-27 Hoffmann La Roche Compuestos heterociclicos antivirales
BRPI1011744A2 (pt) 2009-06-24 2016-03-22 Hoffmann La Roche composto antiviral heterocíclico.
WO2011003021A1 (en) 2009-07-01 2011-01-06 Albany Molecular Research, Inc. Azinone-substituted azabicycloalkane-indole and azabicycloalkane-pyrrolo-pyridine mch-1 antagonists,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e thereof
US8629158B2 (en) 2009-07-01 2014-01-14 Albany Molecular Research, Inc. Azabicycloalkane-indole and azabicycloalkane-pyrrolo-pyridine MCH-1 antagonists,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e thereof
US8618299B2 (en) 2009-07-01 2013-12-31 Albany Molecular Research, Inc. Azinone-substituted azapolycycle MCH-1 antagonists,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e thereof
EP2448585B1 (en) 2009-07-01 2014-01-01 Albany Molecular Research, Inc. Azinone-substituted azepino[b]indole and pyrido-pyrrolo-azepine mch-1 antagonists,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e thereof
CN102498100A (zh) 2009-09-21 2012-06-13 弗·哈夫曼-拉罗切有限公司 抗病毒杂环化合物
WO2011066241A1 (en) 2009-11-25 2011-06-03 Schering Corporation Fused tricyclic compounds and derivatives thereof useful for the treatment of viral diseases
US20130156731A1 (en) 2009-12-22 2013-06-20 Kevin X. Chen Fused tricyclic compound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he treatment of viral diseas
ES2558554T3 (es) 2010-03-09 2016-02-05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Compuestos de sililo tricíclicos condensados y métodos de uso de los mismos para el tratamiento de enfermedades víricas
JP6132352B2 (ja) 2010-05-02 2017-05-24 エックスジェット エルティーディー. セルフパージ、沈澱防止、および、ガス除去の構造を備えた印刷システム
WO2012018534A2 (en) 2010-07-26 2012-02-09 Schering Corporation Substituted biphenylene compound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he treatment of viral diseases
WO2012041227A1 (en) * 2010-09-29 2012-04-05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Tetracyclic heterocycle compounds for treating hepatitis c viral infection
EP2621279B1 (en) 2010-09-29 2018-04-04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Fused tetracycle derivativ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he treatment of viral diseases
US8697700B2 (en) 2010-12-21 2014-04-15 Albany Molecular Research, Inc. Piperazinone-substituted tetrahydro-carboline MCH-1 antagonists,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es thereof
WO2012088124A2 (en) 2010-12-21 2012-06-28 Albany Molecular Research, Inc. Tetrahydro-azacarboline mch-1 antagonists,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es thereof
WO2012142075A1 (en) 2011-04-13 2012-10-18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2'-azido substituted nucleoside derivativ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he treatment of viral diseases
EA201391519A1 (ru) 2011-04-13 2014-03-31 Мерк Шарп И Доум Корп. 2'-замещенные нуклеозидные производные и способы их применения для лечения вирусных заболеваний
WO2013033901A1 (en) 2011-09-08 2013-03-14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Heterocyclic-substituted benzofuran derivativ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he treatment of viral diseases
WO2013033899A1 (en) 2011-09-08 2013-03-14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Substituted benzofuran compound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he treatment of viral diseases
WO2013033900A1 (en) 2011-09-08 2013-03-14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Tetracyclic heterocycle compound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he treatment of viral diseases
WO2013039876A1 (en) 2011-09-14 2013-03-21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Silyl-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he treatment of viral diseases
US9242988B2 (en) 2012-10-17 2016-01-26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2′-cyano substituted nucleoside derivativ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he treatment of viral diseases
AR092959A1 (es) 2012-10-17 2015-05-06 Merck Sharp & Dohme Derivados de nucleosidos 2-metil sustituidos y metodos de uso de los mismos para el tratamiento de enfermedades virales
WO2014059902A1 (en) 2012-10-17 2014-04-24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2'-disubstituted substituted nucleoside derivativ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reatment of viral diseases
WO2014078463A1 (en) 2012-11-19 2014-05-22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2 -alkynyl substituted nucleoside derivatives for treating viral diseases
WO2014204831A1 (en) 2013-06-18 2014-12-24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Cyclic phosphonate substituted nucleoside derivativ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he treatment of viral diseases
WO2014205592A1 (en) 2013-06-24 2014-12-31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
WO2014205593A1 (en) 2013-06-24 2014-12-31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Substituted benzofuran compound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reatment of viral diseases
US10167298B2 (en) 2013-10-30 2019-01-01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Pseudopolymorphs of an HCV NS5A inhibitor and uses thereof
US10899788B2 (en) 2016-06-20 2021-01-26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Cyclic phosphate substituted nucleoside compound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he treatment of viral diseases
CN112898312B (zh) * 2021-01-29 2021-11-12 湖南南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稠合多环吡啶酮衍生物及其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53848B2 (en) * 2004-08-09 2006-12-26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Inhibitors of HCV replication
JP2008514611A (ja) * 2004-09-23 2008-05-08 ワイス C型肝炎ウイルスによる感染を処置するためのカルバゾールおよびシクロペンタインドールの誘導体
GB0518390D0 (en) * 2005-09-09 2005-10-19 Angeletti P Ist Richerche Bio Therapeutic compounds
MX2008004024A (es) * 2005-09-23 2009-02-27 Schering Corp Antagonistas de receptor de glutamato metabotropico-1 tetraciclicos fusionados como agentes terapeutico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032123A3 (en) 2009-06-11
JP2010537980A (ja) 2010-12-09
JP5179585B2 (ja) 2013-04-10
AU2008295483B2 (en) 2013-11-21
KR20100061819A (ko) 2010-06-09
CA2697451A1 (en) 2009-03-12
MX2010002316A (es) 2010-03-22
CN101842376A (zh) 2010-09-22
AR068109A1 (es) 2009-11-04
EP2197884A2 (en) 2010-06-23
ZA201001391B (en) 2010-11-24
WO2009032123A2 (en) 2009-03-12
AU2008295483A1 (en) 2009-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18536A (en) Tetracyclic indole derivativ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JP5258889B2 (ja) ウイルス感染症の治療のための2,3−置換アザインドール誘導体
EP2408761B1 (en) Substituted indole derivativ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EP2064180B1 (en) 4,5-ring annulated indole derivatives for treating or preventing of hcv and related viral infections
JP5272007B2 (ja) ウイルス感染症を治療するための2,3−置換インドール誘導体
EP2081922B1 (en) 5,6-Ring annulated indole derivatives and use thereof
JP5211068B2 (ja) Hcvおよび関連するウイルス疾患の治療または予防のための4,5−環インドール誘導体
EP2222672B1 (en) 3-aminosulfonyl substituted indole derivativ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20110104109A1 (en) Tetracyclic indole derivatives and their use for treating or preventing viral infections
JP5580814B2 (ja) 3環式インドール誘導体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