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03344A - Image inputting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Image inputting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03344A
TW200903344A TW097115174A TW97115174A TW200903344A TW 200903344 A TW200903344 A TW 200903344A TW 097115174 A TW097115174 A TW 097115174A TW 97115174 A TW97115174 A TW 97115174A TW 200903344 A TW200903344 A TW 20090334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ensor body
sensor
input device
image inpu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15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53678B (zh
Inventor
Shinobu Sumi
Takafumi Ohashi
Yasushi Mizutani
Kazuhiro Sasaki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1727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7533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289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7716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03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03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36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367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7Details of sensors, e.g. sensor len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Description

200903344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影像輸入裝置,尤其係關於暗示影像輸 入開始的開關機構。 【先前技術】 近年來,對個人資訊或企業資訊的管理、保護,或防 止犯罪等的安全之信賴性、安全性的要求在社會上高漲, 個人認證被認爲是很重要的課題。爲了響應這種社會要求 的高漲,而積極地進行利用指紋、瞳孔虹彩、靜脈等的生 體資訊之個人認證的技術開發。 爲了將生體資訊容入個人認證系統,而開發各種感測 器。作爲感測器,有光學式、靜電電容式、電場式、感熱 式、感壓式、超音波式等方式的感測器,利用感測器以影 像取入感測器之接觸面所接觸的被檢查體(例如手指)之表 面形態或內部形態,而所取入之影像成爲生體資訊,再利 用個人認證系統將該影像進行比對。 爲了抑制感測器的耗電力,僅在被檢查體接觸感測器 時,感測器進行感測動作。具體而言,將推式開關設置於 感測器的下側,在利用被檢查體將感測器向下壓入而推壓 推式開關時,推式開關的輸出信號成爲觸發信號,而感測 器動作。(專利文獻1 :參照特開2000 — 5 7 3 2 8號公報) 可是,在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技術,在感測器元件(2) 和接觸連接開關(1 8)之間的空間,配置將感測器元件向上 方施力的板彈簧(1 5),僅當利用被檢查體將感測器元件壓 200903344 入時,板彈簧抵抗該施加力並和接觸連接開關接觸、導通, 而進行感測動作。可是,在該技術,板彈簧在非感測動作 時向上方彎曲(參照專利文獻1、第1圖),而在感測動作時, 即使承受被檢查體的推壓,亦未必確實地變成平坦,並和 接觸連接開關接觸、導通(參照專利文獻1、第3圖)。 此外,在利用感測器推壓推式開關之狀態進一步將感 測器壓入時,因爲感測器在被推式開關支持之狀態彎曲, 所以感測器可能損壞。因而,專利申請人專心地進行硏究、 開發,以提高感測器之強度等,而可抑制感測器的損壞。 藉此,希望更降低感測器之損壞的發生機率。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之主要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影像輸入裝 置,其承受被檢查體之推壓而確實地變成導通,使感測動 作開始。 本發明之其他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可抑制感測器本體 之損壞的影像輸入裝置。 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的發明,因爲凸部對開 關相對向配置,所以利用被檢查體將感測器本體向下推壓 時,被檢查體之推壓力集中於凸部或其附近,而開關易於 變成導通。因而’承受被檢查體之推壓而可使感測動作確 實地開始。 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1 5項的發明’將感測器本 體向下推壓時’藉由開關被推壓或接觸’而開關從不導通 狀態變成導通狀態或相反’而將感測器本體再向下推壓 200903344 時,因爲感測器本體之下面側或底座的上面側被承受部頂 住,所以感測器本體無法進一步向下彎曲。因而’可抑制 感測器本體的損壞。 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6〜2 6項的發明’將感測器本 體向下推壓時’該感測器本體之下面和該底座的上面在該 感測器本體之轉軸側形成銳角。因而,又因爲感測器本體 之下面在轉軸側被底座的上面頂住’所以感測器本體無法 進一步向下彎曲。因而,可抑制感測器本體的損壞。 爲了達成該目的,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發 明,影像輸入裝置具備有以下之構件。 底座;感測器本體,係在該底座之上可上下動並和該 底座連結;開關,係設置於該底座的上面側及該感測器本 體之下面側的一方;以及凸部,係設置於該底座的上面側 或該感測器本體之下面側的另一方,而和該開關相對向的 位置。 又,作爲較佳之形態,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 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影像輸入裝置, 在該底座形成折回部,其一部分折回,並在和該感測器本 體的下面側抵接之狀態將該感測器本體向上方施力。 又’作爲較佳之形態,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 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影像輸入裝置, 在該底座形成彎曲部,其一部分彎曲,並在和該感測器本 體的下面側抵接之狀態將該感測器本體向上方施力。 又’作爲較佳之形態,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 200903344 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影像輸入裝置, 又具備有配線片,其形成和該感測器本體連接之配線的圖 案;電子元件組裝於該配線片;可收容該電子元件的凹部 形成於該感測器本體。 又,作爲較佳之形態,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 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的影像輸入裝置, 該感測器本體具有射出光的背光部;該電子元件包含有發 光元件:可收容該發光元件的凹部形成於該背光部。 又,作爲較佳之形態,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 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影像輸入裝置’ 又具備有配線片,其設置於該底座的上面側及該感測器本 體之下面側的一方,並形成和該感測器本體及該開關連接 之配線的圖案。 又,作爲較佳之形態,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 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影像輸入裝置, 該凸部設置於和該感測器本體之可感測的感測區域之外側 對應的位置。 爲了達成該目的,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發 明,影像輸入裝置具備有以下之構件。 底座;感測器本體,係在該底座之上可上下動並和該 底座連結;開關,係設置於該底座的上面側及該感測器本 體之下面側的一方;以及承受部,係設置於該底座的上面 側或該感測器本體之下面側,而向相對向的面突出。 又,作爲較佳之形態,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 200903344 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的影像輸入裝置, 具備有支持部’其將該底座和該感測器本體連結;該感測 器本體將該支持部作爲軸並可上下地轉動。 又,作爲較佳之形態,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的 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的影像輸入裝置, 該承受部係設置於該感測器本體之轉動軸心、和在該感測 器本體轉動時該開關所接觸的接觸面或該開關之間。 又,作爲較佳之形態,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 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的影像輸入裝置, 記影像輸入裝置又具備有凸部,其形成於該底座的上面側 及該感測器本體之下面側的另一方’而對應於該開關的位 置。 又,作爲較佳之形態,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的 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所記載的影像輸入裝置, 又具備有配線片,其形成和該感測器連接之配線的圖案; 該配線片設置於該底座的1面側及該感 '測器本體之下面側 的該一方;該凸部設®於和! &胃SB ,線片A 0 $胃配,線;Z音β 分重疊的位置。 又,作爲較佳之形態,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的 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的影像輸入裝置’ 又具備有配線片,其形成和該感測器連接之配線的圖案; 該配線片設置於該底座的上1面側及:該感 '測器本體之·下面側 的該_方;該承受部設置於和在該配線片未形成該配線之 部分重疊的位置。 200903344 又,作爲較佳之形態,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的 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的影像輸入裝置, 具備有支持部,其將該底座和該感測器本體連結;該承受 部配置於該支持部和該凸部之間。 又,作爲較佳之形態,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的 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所記載的影像輸入裝置, 該承受部係複數個;又具備有凸部’其形成於該底座的上 面側及該感測器本體之下面側的另一方’而對應於該開關 的位置;該凸部朝該感測器本體的轉動軸心方向設置於該 複數個承受部之間。 又,作爲較佳之形態,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的 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所記載的影像輸入裝置, 該凸部設置於和該感測器本體之可感測的感測區域之外側 對應的位置。 又,作爲較佳之形態,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的 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的影像輸入裝置, 該承受部設置於和該感測器本體之可感測的感測區域之外 側對應的位置。 爲了達成該目的,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的發 明,影像輸入裝置具備有以下之構件。 具備有:底座;感測器本體,係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 端面’並在該底座之上設置成可上下地轉動;以及轉軸, 係使該底座和該感測器本體可上下地轉動,該轉軸位於該 第一端面及該第二端面之中的靠近該第二端面處,該感測 -10- 200903344 器本體之下面的面方向和該底座之上面的面方向之交叉的 部位位於該第一端面及該第二^面之中的靠近該第二端面 處,該感測器本體之下面的面方向和該底座之上面的面方 向之交叉角形成銳角。 爲了達成該目的,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發 明,影像輸入裝置具備有:底座;及感測器本體,係在該 底座之上設置成可上下地轉動,該底座之上面對該底座的 下面傾斜,或該感測器本體之下面對該感測器本體的上面 傾斜。 爲了達成該目的,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的發 明,影像輸入裝置具備有:底座;感測器本體,係具有第 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並在該底座之上設置成可上下地轉 動;轉軸,係使該底座和該感測器本體可上下地轉動;以 及開關,係在離開該感測器本體之該轉軸的位置設置於該 底座之上面或該感測器本體的下面,該轉軸位於該第一端 面及該第二端面之中的靠近該第二端面處,在該感測器本 體朝該底座側轉動,而該開關之導通、不導通切換的狀態, 該感測器本體之下面的面方向和該底座之上面的面方向之 交叉的部位位於該第一端面及該第二端面之中的靠近該第 二端面處,該感測器本體之下面的面方向和該底座之上面 的面方向之交叉角形成銳角。 爲了達成該目的,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 1項的發 明,影像輸入裝置具備有:底座:感測器本體,係具有第 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並在該底座之上設置成可上下地轉 -11- 200903344 動;轉軸,係使該底座和該感測器本體可上下地轉動 及推式開關,係在離開該感測器本體之該轉軸的位置 於該底座之上面或該感測器本體的下面’該轉軸位於 一端面及該第二端面之中的靠近該第二端面處,在該 器本體朝該底座側轉動,而推壓該推式開關之狀態, 測器本體之下面的面方向和該底座之上面的面方向之 的部位位於該第一端面及該第二端面之中的靠近該第 面處,該感測器本體之下面的面方向和該底座之上面 方向之交叉角形成銳角。 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的發明,係在申請專 圍第20項的影像輸入裝置,該開關係形狀可復原的推 關。 又,作爲較佳之形態,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 3 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圔第20項所記載的影像輸入裝 又具備有凸部,其形成於該底座之上面或該感測器本 下面之中的和該開關相對向之部位。 又,作爲較佳之形態’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 4 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 0項所記載的影像輸入裝 在該開關復原之狀態’該感測器本體之上面和該底座 面爲平行。 又’作爲較佳之形態’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 5 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記載的影像輸入裝 該底座之上下方向的厚度隨著從該開關往該感測器本 轉軸而漸增。 :以 設置 該第 感測 該感 交叉 二端 的面 利範 式開 項的 置, 體的 項的 置, 的下 項的 :置, 體之 200903344 又’作爲較佳之形態’若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 6項的 發明,係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記載的影像輸入裝置, 該感測器本體之上下方向的厚度隨著從該開關往該感測器 本體之轉軸而漸增。 【實施方式】 以下,使用圖式說明用以實施本發明之較佳形態。其 中,在以下所述之實施形態’雖然爲了實施本發明而附加 在技術上較佳的各種限定,但是不是將發明之範圍限定爲 以下之實施形態及圖示例者。 [第1實施形態] 第1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 置5 0之立體圖。第2圖係影像輸入裝置5 0的分解側視圖。 如第1圖所示,影像輸入裝置50具有板狀或薄板狀的 底座200。感測器部300設置於底座200上,並以蓋400覆 蓋感測器部300。蓋400呈矩形框形,而感測器部300之感 測區域322從其開口部402露出。 如第2圖所示,影像輸入裝置50主要分解成底座200、 感測器部300、以及蓋400之3部分。如第2圖、第3圖所 示,支持部203、204各自設置於係底座200之左右兩側面 的靠後處,而引導部231、232各自設置於係底座200之左 右兩側面的靠前處。支持部203、204及引導部231、232 設置成對底座2 0 0之上面側站立的狀態。 軸孔203a朝左右方向貫穿支持部203,而軸孔204a 朝左右方向貫穿支持部204。朝左右方向看,軸孔203a、 200903344 軸孔204a爲同心。在引導部231、232,在上下各自形成長 的長孔 2 3 1 a、2 3 2 a。 凸部20 5設置於底座200的上面側。凸部20 5係設置 成對底座200的上面側突出之狀態的凸部。 感測器部300具有主要由背光部302和感測器晶元320 所構成之感測器本體301。在感測器本體301,背光部302 配置於下方,而感測器晶元3 20裝載於其上部。 背光部3 02主要係由丙烯酸等之導光板所構成(包含有 擴散片、反射片),係將光擴散、反射並向上方射出者。如 第2圖、第4A圖以及第4B圖所示,樞軸3 04、306各自形 成於背光部302之左右兩側面的靠後處,樞軸3 04插入底 座200的軸孔203a,而樞軸306插入底座200的軸孔204a。 如此藉由樞軸304、3 06各自由底座200的支持部203、204 軸支,而感測器部300可對底座200上下地轉動。又,被 引導部3 08、310各自凸設於背光部302之左右兩側面的靠 前處,被引導部3 0 8插入長孔23 1 a,而被引導部3 10插入 長孔232a。因而,被引導部308、310由引導部231、232 上下地引導。 如第4A圖所示,凹部3 1 2設置於背光部302之下面側 的前側。而在背光部302之下面側的左右兩側亦左右對稱 地設置凹部3 1 4、3 1 6。在由這些凹部3 1 2、3 1 4、3 1 6所包 圍之背光部302的大致中央部,配置感測器晶元3 20的感 測區域322(參照後述)。 感測器晶元3 20係將其上面側作爲感測器面的接觸式 200903344 感測器,是將接觸上面側之被檢查體(例如手指等)的表面 之形態變成影像並輸入的固態攝影元件。尤其,此感測器 晶元3 20係將是光電轉換元件的雙閘極電晶體作爲像素 者,將複數個雙閘極電晶體陣列形地排列於透明的玻璃基 板。在從上面側看感測器晶元3 20的情況,雙閘極電晶體 之間的部分係透明,光透過此雙閘極電晶體之間的部分。 因而,此感測器晶元320係具有光透過性之透明的固態攝 影元件。從感測器晶元320之下側射入感測器晶元3 20的 下面側之光,不會射入雙閘極電晶體的半導體,而從感測 器晶元320之上側射入感測器晶元320的上面側之光,射 入雙閘極電晶體的半導體。 此外,在感測器晶元320的上面側之中,從蓋400之 開口部4 0 2露出的部分,形成感測區域3 2 2,此感測區域 3 22成爲雙閘極電晶體之半導體感光的部分。 如桌2圖所不’在感測器晶兀3 2 〇之前端部上面側, 裝載令感測器晶元320驅動的驅動器3 30。 在感測器晶元3 2 0之上面側的前端部,連接撓性的配 線片3 4 0。將此配線片3 4 0從感測器晶元3 2 0之前端部上面 側向背光部3 02的下面側彎曲,並向背光部302的後方配 線。然後,將此配線片3 4 0黏貼於背光部3 0 2的下面側。 配線片3 4 0係將絕緣膜疊層者,在那些層之間形成用 以令感測器晶片3 20驅動之配線的圖案。形成於配線片340 之配線對感測器晶元3 20的端子導通。 如第5 A圖所示,發光二極體3 4 2裝載於配線片3 4 0之 200903344 上面側的前側。發光二極體3 4 2係發光元件的一例。將電 阻、電容器等之電子元件群3 4 4、3 4 6各自組裝於配線片3 4 0 之上面側的左右側部。如第5 B圖所示’將半球形開關3 5 0 設置於配線片3 4 0的下面側’朝前後方向看時’半球形開 關3 5 0配置於配線片3 4 0的左右中央部。此半球形開關3 5 0 係具有從被按之狀態復原的復原力者,具有和第4實施形 態之半球形開關一樣的構造(參照第2 1圖)。 在將配線片340安裝於感測器部300時,如第6圖所 示,將配線片340之前端部(參照第5A圖、第5B圖)在黏 貼於感測器晶元320的狀態從上方向下方彎曲’再將配線 片3 4 0黏貼於背光部3 0 2的下面側。此時,如第7圖所示, 配線片3 40之發光二極體342被嵌合、收容於背光部302 的凹部312,而電子元件群344、346各自被嵌合、收容於 凹部314、316。因而,配線片340不是在因發光二極體342 或電子元件群344、346之厚度而鼓起的狀態黏貼於背光部 3 0 2,而是在和背光部3 0 2的下面側密接之狀態黏貼成平面 形。 又,在將配線片340黏貼於背光部302之狀態,將底 座2 0 0安裝於感測器部3 0 0時,如第2圖所示,配線片3 4 0 之半球形開關350變成和底座200的凸部2 0 5相對向。 說明凸部20 5、半球形開關3 50以及感測器晶元320 之設置位置。 凸部20 5設置於從上看,和在配線片340之未形成配 線的部分重疊之位置,即和配線與配線之間的部分重疊之 -16- 200903344 位置。 凸部2 0 5設置於從上看,脫離感測器晶元3 20之上面 側的感測區域3 2 2之位置。此外,感測區域3 2 2係利用感 測器晶元3 2 0可感測的區域,對感測區域之外側,不利用 感測器晶元1 1進行感測。 凸部205設置於和感測器晶元320之左右方向中央部 對應的位置。 其次,說明影像輸入裝置50的作用、動作。 在將底座200安裝於感測器部300之狀態,底座200 的凸部20 5以和半球形開關350抵接之狀態相對向,利用 半球形開關3 5 0之復原力將感測器本體301向上方施力。 在此狀態,如第8圖所示,被檢查者以手指等接觸感 測器晶元3 20的上面側,並以手指等將感測器部300向下 推壓時,感測器部300以樞軸304、306爲支點向下轉動。 將感測器部300向下推壓時,半球形開關3 5 0被凸部205 頂住,進而半球形開關3 5 0被凸部20 5推壓。半球形開關 3 5 0被推壓時,半球形開關3 5 0之電氣接點部(省略圖示) 變成導通,而從半球形開關3 5 0經由配線片340的配線向 控制器(省略圖示)輸出該主旨的信號。 結果’控制器使發光二極體3 4 2發光,而且向驅動器 3 3 0輸出感測器驅動信號。利用驅動器3 3 〇驅動感測器晶元 3 20時’發光二極體342的光在背光部302中傳播,並透過 感測器晶元3 20,而射入被檢查者的手指等。結果,照射被 檢查者的手指等’並利用感測器晶元320將被檢查者的手 200903344 指等之影像轉換成影像信號。從驅動器3 3 0向控制器輸出 利用感測器晶元3 20所輸入之影像。 然後,被檢查者的手指離開感測器晶元3 20時,半球 形開關3 5 0復原而回到原來之狀態,藉由半球形開關3 5 0 復原,而感測器部300向上轉動。 若依據以上之本實施形態,因爲底座200之凸部2 0 5 和半球形開關350相對向地配置,所以利用被檢查者的手 指等將感測器晶元320向下推壓時,其推壓力集中於凸部 2 0 5 (或其附近),並確實地傳達至半球形開關3 5 0。因而, 可承受被檢查者的手指等的推壓,而使感測動作確實地開 始。 又,凹部3 1 2、3 1 4、3 1 6形成於感測器本體3 0 1的背 光部302,因爲發光二極體342或電子元件群344、346被 收容於那些凹部312、314、316,所以可使感測器部300變 成薄型(小型)。 此外,本發明未限定爲上述實施形態,對上述實施形 態進行各種設計變更者亦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以下,雖 然列舉變形例,但是本發明之範圍未限定爲以下的變形 例。以下的變形例,除了變更之部分以外,和在上述實施 形態之影像輸入裝置5 0 —樣地設置。又’亦可將以下之第 1〜第3變形例在可能之範圍組合。 [第1變形例] 亦可設置半球形開關350之位置和設置凸部205的位 置係相反。在半球形開關設置於底座2 0 0之上面側的情況, 200903344 只要將和配線片340不同之配線設置於底座200的上面 側,並將該配線和半球形開關連接即可。對該半球形開關 壓入之凸部亦可形成於背光部3 0 2的下面側,亦可形成於 配線片3 4 0。 [第2變形例] 又,雖然在上述實施形態凸部2 0 5係突起,但是亦可 凸部2 0 5係凸形,亦可係其他的形狀之凸部。 [第3變形例] 又,亦可替代半球形開關3 50,而將接觸開關(檢測接 觸之接觸感測器)設置於配線片340。在此情況,將彈性構 件(彈簧、橡膠、其它之彈性構件)夾入背光部3 0 2的下面側 和底座200之間,在原來狀態(未推壓感測器本體301之狀 態),接觸開關和凸部20 5因彈性構件而未接觸。另一方面, 將感測器本體3 0 1向下推壓時,將彈性構件壓縮,而接觸 開關和凸部2 0 5接觸。而,解除對感測器本體301之壓下 時,彈性構件復原,而接觸開關和凸部2 0 5分開。 [第2實施形態] 第2實施形態在下述的事項係和第1實施形態相異, 除此以外和第1實施形態一樣。 如第9圖所示,第2實施形態之影像輸入裝置6 0亦主 要分解成底座200、感測器部300以及蓋400。 如第10A圖所示,2個凸部206、208(替代凸部205) 設置於底座200的上面側。凸部206、208係設置成對底座 2 00之上面側突出的狀態之凸部。 200903344 又,在底座200,設置其一部分朝前後方向對底座200 折回90 °以上的折回部2 1 0。缺口部2 1 2、2 1 4形成於折回 部2 10的左右側部,在折回部2 1 0折回之狀態,凸部206、 208各自和缺口部212' 214對應(重複)。 如第10B圖所示,折回部210在對底座200的上面側 稍傾斜之狀態(對底座200的上面側保持固定角度之狀態) 折回。對折回部2 1 0朝下方施加壓力時,折回部2 1 0具有 朝上方反彈成將其壓力彈回的施加力。 如第1 1圖所示,2個圖案開關3 5 2、354(替代半球形 開關3 50)設置於配線片340的上面側。 其次,說明影像輸入裝置60的作用、動作。 如第12A圖所示,在將底座200安裝於感測器部300 之狀態,底座200的折回部210和背光部302抵接並朝上 方施力,而感測器部300的圖案開關3 52、3 54係和凸部 2 0 6、2 0 8以稍分開之狀態相對向。 在此狀態,被檢查者以手指等接觸感測器晶元320的 上面側,並以手指等將感測器部3 00向下推壓時,感測器 部3 00 —面抵抗底座200之折回部210的施加力,一面以 樞軸304、306爲支點向下轉動。如第12B圖所示,將感測 器部300向下推壓時,圖案開關352、3 54接觸凸部206、 208。2個凸部206、208各自接觸圖案開關352、354時, 圖案開關3 5 2、3 54之電氣接點部(省略圖示)變成導通,並 從圖案開關35 2、354經由配線片340之配線向控制器(省 略圖示)輸出該主旨的信號。 -20 - 200903344 而,被檢查者使手指離開感測器晶元320時,承受底 座200的折回部210之朝上方的施加力,而解除圖案開關 352、354和凸部206、208的接觸,感測器部3〇〇朝上轉動。 若依據以上之本實施形態,將底座200之—部分折回, 而作爲折回部2 1 0,因爲將感測器本體3 0 1朝上方施力(因 爲作爲彈簧發揮功能)’所以不使用如半球形開關35〇般之 專用的開關元件,亦可實現感測動作,利用折回部210之 折回的程度亦可控制對感測器本體3 0 1的施加力。 此外,本發明未限定爲上述實施形態,對上述實施形 態進行各種設計變更者亦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例如,亦 可將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第1〜第3變形例所列舉的設計 變形應用於在上述第2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置60,亦可 將如下之變形例應用於影像輸入裝置60。 [變形例] 替代第10A圖、第10B圖的底座200,而使用第13A 圖、第13B圖的底座200。 在第13A圖、第13B圖的底座200,替代折回部210, 而設置彎曲部220、222。如第13A圖所示,彎曲部220、 222具有在底座200之左右側部將其一部分朝前後方向切 掉的形態,如第1 3 B圖所示,在後端部係和底座200成一 體下,將前端部朝稍上方(對底座200未滿90° )彎曲。然 後,在將此底座200安裝於感測器部300之狀態’彎曲部 2 20、222和背光部3 02抵接,並朝上方施力。 在此情況,亦將底座200之一部彎曲’作爲彎曲部 200903344 220、222,因爲將感測器本體301朝上方施力(因爲作爲彈 簧發揮功能),所以不使用如半球形開關3 5 0般之專用的開 關元件,亦可實現感測動作,利用彎曲部220、222之彎曲 的程度亦可控制對感測器本體301的施加力。 [第3實施形態] 第3實施形態係在下述的事項和第1實施形態相異, 除此以外和第1實施形態一樣。 如第14圖所示,第3實施形態之影像輸入裝置70亦 主要分解成底座200、感測器部3 00以及蓋400。 在底座200,未設置凸部205,而將相當於凸部205之 構件設置於背光部302的下面側,作爲凸部3 1 8。 如第15A圖、第15B圖所示,凹部312形成於背光部 3 02的前側部,並向前方開口。 如第1 6圖所示,在配線片3 4 0將半球形開關3 5 0設置 於其下面側。 在將配線片3 4 0安裝於感測器部3 0 0時’如第1 7圖所 示,將配線片3 4 0的前端部(參照第1 6圖)在黏貼於感測器 晶元3 20之狀態從上方向下方彎曲,並將配線片340黏貼 於背光部3 0 2的下面側。此時,如第1 8圖所示’配線片3 4 0 之發光二極體342被嵌合、收容於背光部302的凹部312’ 而半球形開關3 50和凸部3 1 8相對向。 其次,說明影像輸入裝置7 0的作用、動作。 在將底座2 0 0安裝於感測器部3 0 0之狀態’半球形開 關3 5 0和凸部3 1 8以抵接之狀態相對向。 -22 - 200903344 在此狀態,被檢查者以手指等接觸感測器晶元320的 上面側,並以手指等將感測器部300向下推壓時,感測器 部3 0 0以樞軸3 0 4、3 0 6爲支點向下轉動。將感測器部3 0 0 向下推壓時,凸部3 1 8被半球形開關3 5 0頂住,進而半球 形開關3 50被凸部318推壓。半球形開關3 50被推壓時’ 半球形開關350之電氣接點部(省略圖示)變成導通’而從 半球形開關3 50經由配線片340的配線向控制器(省略圖 示)輸出該主旨的信號。 然後,被檢查者使手指離開感測器晶元3 20時’半球 形開關3 50復原而回到原來之狀態,藉由半球形開關350 復原,而感測器部3 00向上轉動。 若依據以上之本實施形態,背光部3 02之凹部312形 成於前側面,因爲發光二極體342被收容於此凹部3 1 2,所 以發光二極體3 4 2之光從背光部3 0 2的側方成平面形地傳 播,而可使從背光部302自上方所射出之光的光量在感測 區域322之整體變得均勻。 又,因爲發光二極體342、電子元件群3 44、346以及 半球形開關3 5 0都組裝於配線片340的同一面(單面組裝), 所以和將發光二極體342、電子元件群344、3 46以及半球 形開關3 5 0組裝於不同的面相比,製造係更容易,而可降 低製造費用。 此外,本發明未限定爲上述實施形態,對上述實施形 態進行各種設計變更者亦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例如,亦 可將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第1〜第3變形例所列舉的設計 -23 - 200903344 變形應用於在上述第3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置70。 [第4實施形態] 第1 9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 置1之右側視圖,第2 0圖係此影像輸入裝置1的後視圖。 如第19圖、第2 0圖所不,底座2係板狀或薄板狀的 構件,底座2之上面側及下面側設置成彼此平行。支持部 3、4各自設置於係底座2之上面側的左右兩側之靠後處。 支持部3、4設置成對底座2之上面側站立的狀態。 軸孔朝左右方向貫穿支持部3,軸孔亦朝左右方向貫 穿支持部4。朝左右方向看,支持部3之軸孔和支持部4 的軸孔爲同心。 凸部5及感測器承受部7、8設置於底座2的上面側。 凸部5及感測器承受部7、8係設置成對底座2的上面側突 出之狀態的突起,從上所看到之感測器承受部7、8的形狀 係以前後方向爲長徑、以左右方向爲短徑的橢圓形。感測 器承受部7之突出高度和感測器承受部8的突出高度相等。 凸部5設置於底座2的前部,感測器承受部7、8設置 於比凸部5更後方,從左右方向看,感測器承受部7、8設 置於支持部3和凸部5之間。又,從前後方向看’凸部5 設置於底座2的左右中央部,朝前後方向看,凸部5設置 於感測器承受部7和感測器承受部8之間’尤其其之間的 中央。 感測器本體9和支持部3、4連結成可上下地轉動。感 測器本體9具備有:底板1 〇,係由樹脂所構成;及感測器 -24 - 200903344 晶元1 1,係裝載於底板10之上。樞軸1 3、1 4各自形成於 底板10之左右兩側面的靠後處,樞軸13插入支持部3的 軸孔,而樞軸14插入支持部4的軸孔。如此藉由樞軸13、 14各自由支持部3、4軸支,而感測器本體9可對底座2 上下地轉動,感測器本體9之轉動軸心位於樞軸1 3、1 4的 中心線,並朝左右方向延伸。此外,雖然樞軸1 3、14設置 於底板1 0,軸孔設置於支持部3、4,但是亦可相反地採用 樞軸設置於支持部3、4,而軸孔設置於底板1 〇者。 感測器晶元1 1裝載於底板1 0之上,而底板1 0之下面 側和感測器晶元1 1的上面側爲平行。 感測器晶元1 1係將其上面側作爲感測器面的接觸式 感測器,係將接觸上面側的被檢查體(例如手指等)之表面 的形態(例如凹凸之模樣(在被檢查體爲手指的情況時爲指 紋)或接觸上面側的被檢查體之內部的形態(例如在被檢查 體爲手指的情況時爲手指內部之靜脈圖案)變成影像並輸 入者。作爲感測器晶元1 1,可使用以光學式、靜電電容式、 電場式、感熱式、感壓式、超音波式等方式感測被檢查體 之表面形態或內部形態的感測器。 在感測器晶元1 1之上面側的前端部,連接撓性的配線 片1 5。將此配線片1 5從感測器晶元1 1之前端部上面側向 底板10的下面側彎曲,並向底板1 〇的後方配線。然後, 將此配線片1 5黏貼於底板1 0的下面側。 配線片1 5係將絕緣膜疊層者,係在那些層之間形成用 以驅動感測器之配線的圖案者。形成於配線片1 5之配線對 -25 - 200903344 感測器晶元1 1的端子導通。 推式開關1 6設置於感測器本體9的下面側,朝前後方 向看’推式開關1 6配置於感測器本體9之左右中央部。具 體而言,推式開關1 6安裝於配線片1 5,且推式開關1 6設 置於和凸部5對應的位置。此推式開關1 6係半球形開關、 接觸式開關、按鈕式開關等推式開關,係具有從被推壓之 狀態復原的復原力者。 在推式開關1 6係半球形開關的情況,如第2 1圖所示, 推式開關1 6係具有:導電性的彈性構件1 7,係以朝下方變 凸的方式形成半球形;複數個電氣接點部1 8,係設置於彈 性構件1 7的內側;以及絕緣性的彈性構件1 9,係設置成覆 蓋彈性構件1 7。如第22圖所示,推壓彈性構件丨7、丨9時, 彈性構件1 7、1 9發生彈性變形,而彈性構件1 7接觸電氣 接點部1 8,因而這些電氣接點部1 8變成導通。解除對彈性 構件丨7、1 9之推壓時’彈性構件1 7、1 9復原成原來之半 球形。在此,電氣接點部1 8對配線片1 5的配線導通。 說明凸部5、感測器承受部7、8、推式開關丨6以及感 測器晶元1 1的設置位置。 凸部5及感測器承受部7、8都設置於從上看,和在配 線片1 5之未形成配線的部分重疊之位置,即和配線與配線 之間的部分重疊之位置。 凸部5及感測器承受部7、8都設置於從上看’脫離感 測器晶元1 1之上面側的感測區域之位置。此外,感測區域 係利用感測器晶元1 1可感測的區域’在感測區域之外側, -26 - 200903344 不利用感測器晶元11進行感測。 凸部5設置於和感測器晶元1 1之左右方向中央部對應 的位置。 感測器承受部7、8對感測器本體9之轉動的徑向設置 於感測器本體9之轉動軸心(樞軸13、14)和推式開關16或 推式開關1 6的接觸面之間。 其次,說明此影像輸入裝置1的作用、動作。 被檢查者以手指等接觸感測器晶元1 1的上面側,並以 手指等將感測器本體9向下推壓時’感測器本體9以樞軸 13、14爲支點向下轉動。將感測器本體9向下推壓時,推 式開關1 6被凸部5頂住,進而推式開關1 6被凸部5推壓。 推式開關1 6被推壓時,因爲推式開關1 6之電氣接點部18 變成導通,'所以從推式開關1 6經由配線片1 5的配線向控 制電路輸出信號。將其作爲觸發信號,利用控制電路驅動 感測器晶元1 1,再利用感測器晶元1 1以影像取入手指等的 表面形態或內部形態。 然後,被檢查者的手指離開感測器晶元1 1時,推式開 關1 6復原而回到原來之狀態,藉由推式開關1 6復原,而 感測器本體9向上轉動。 若依據本實施形態,如第23圖所示,從推式開關16 被凸部5推壓之狀態,被檢查者將感測器本體9再向下推 壓時,感測器本體9僅僅稍微向下彎曲。在此情況,因爲 彎曲之感測器本體9的下面側被感測器承受部7、8頂住, 所以即使使感測器晶元1 1或底板1 〇變成薄型,感測器本 -27 - 200903344 體9亦不會大爲變形。因而’可對感測器晶元11或底板1〇 保護往下方之負荷,又可使感測器晶元n或底板1 0小型、 重量輕。 又,因爲感測器承受部7、8設置於和在配線片1 5之 未形成配線的部分重疊之位置,所以即使因將感測器本體 9向下推壓而感測器承受部7、8碰到配線片1 5 ’配線片1 5 之內部的配線亦不會被感測器承受部7、8推壓。因而’可 確實防止配線的斷線。 (' 又,因爲凸部5及感測器承受部7、8設置於脫離感測 器晶元1 1之感測區域的位置’所以可抑制將感測器本體9 向下推壓時凸部5及感測器承受部7、8抵接所引起的感測 器晶元1 1之感測性能的降低。 又,因爲感測器本體9利用凸部5、感測器承受部7、 8以三點支持,所以即使在感測器本體9被推壓之狀態’ 感測器本體9亦安定,尤其因爲對凸部5、感測器承受部7、 8的配置位置下工夫,所以其安定性優異。因而’可更防 止感測器本體9的損壞。 此外,本發明未限定爲上述實施形態,對上述實施形 態進行各種設計變更者亦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以下,雖 然列舉變形例,但是本發明之範圍未限定爲以下的變形 例。以下的變形例,除了變更之部分以外,和在上述實施 形態之影像輸入裝置1 一樣地設置。又,亦可將以下之變 形例在可能之範圍組合。 [第1變形例] -28 - 200903344 亦可設置推式開關1 6之位置和設置凸部5的位置係相 反。在推式開關設置於底座2之上面側的情況,只要將和 配線片1 5不同之配線設置於底座2的上面側,並將此配線 和推式開關連接即可。對此推式開關壓入之凸部亦可形成 於底板1 0的下面側,亦可形成於配線片1 5。 [第2變形例] 又,雖然在上述實施形態凸部5、感測器承受部7、8 係突起,但是亦可凸部5、感測器承受部7、8係凸形,亦 可係其他的形狀之凸部。 [第3變形例] 又,雖然在上述實施形態感測器承受部7、8形成於底 座2的上面側’但是亦可替代感測器承受部7、8,而將對 底板1 0之下面側突出的狀態之承受部形成於底板1 0的下 面側。或者’亦可除了形成於底座2之上面側的感測器承 受部7、8以外,還將對底板I 〇之下面側突出的狀態之承 受部形成於底板1 0的下面側。 ^ [第4變形例]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雖然感測器本體9以樞軸1 3、 14爲支點可上下地轉動,但是亦可感測器本體9設置成只 是可直線地上下移動。例如,替代支持部3、4,而將引導 棒立設於底座2的上面側,孔上下地貫穿底板丨〇,並將引 導棒設爲插入該孔之狀態。因而,利用引導棒及孔上下地 引導底板10。 [第5變形例] -29 - 200903344 又,亦可替代推式開關16,而將接觸開關(檢測接觸之 接觸感測器)設置於配線片1 5。在此情況,將彈性構件(彈 簧、橡膠等彈性構件)夾入底板1 〇的下面側和底座2之間, 在原來狀態(未推壓感測器本體9之狀態),接觸開關和凸 部5因彈性構件而未接觸。另一方面,將感測器本體9向 下推壓時,將彈性構件壓縮’而接觸開關和凸部5接觸。 而,解除對感測器本體9之壓下時,彈性構件復原,而接 觸開關和凸部5分開。 [第6變形例]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雖然將感測器晶元1 1裝載於底 板1 0,但是亦可不將感測器晶元1 1裝載於底板1 0,而將 樞軸設置於感測器晶元1 1的左右側面,並使那些樞軸各自 和支持部3、4連結,而可使感測器晶元1 1上下地轉動。 [第5實施形態] 第2 4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 置101之立體圖,第25圖係此影像輸入裝置101的分解立 體圖,第26圖係從和第25圖相異之方向看而表示的分解 立體圖。第2 7圖係在拆下蓋1 6 0之狀態表示影像輸入裝置 101的立體圖,第28A圖係表示從影像輸入裝置101所拆下 之蓋1 60的側視圖,第28B圖係表示拆下蓋1 60之狀態的 影像輸入裝置1 0 1之側視圖。 如第24圖〜第27圖、第28A圖以及第28B圖所示, 底座1 02係板狀或薄板狀的構件。支持部1 03、1 04各自設 置於係底座1 〇 2之左右兩側的靠後處,而引導部1 3 1、1 3 2 -30 - 200903344 各自設置於係底座102之左右兩側面的靠前處。 103' 104及引導部131、132設置成對底座102之上 立的狀態。 軸孔103a朝左右方向貫穿支持部103,而軸? 朝左右方向貫穿支持部104。朝左右方向看,軸孔 軸孔104a爲同心。在引導部131、132,在上下各自 的長孔 1 3 1 a、1 3 2 a。 凸部1 0 5及感測器承受部1 0 7、1 0 8設置於底座 上面側。凸部1 0 5及感測器承受部1 0 7、1 0 8係設置 座1 02的上面側突出之狀態的凸部,從上所看到之 承受部1 0 7、1 0 8的形狀係以前後方向爲長徑、以左 爲短徑的橢圓形。感測器承受部1 07之突出高度和 承受部1 0 8的突出高度相等。 凸部1 0 5設置於底座1 〇 2的前部,感測器承受若 1 0 8設置於比凸部1 〇 5更後方,從右方向看’感測 部107、108設置於凸部1〇5和支持部103、104之 朝前後方向看,凸部1〇5設置於底座1〇2的左右中 朝前後方向看,凸部I 0 5設置於感測器承受部1 0 7 器承受部1 〇 8之間’尤其其之間的中央。 另一方面,感測器本體109具備有:底板110’ 明之樹脂所構成;及感測器晶元 π 1 ’係裝載於底 之上。樞軸113、114各自形成於底板110之左右兩 靠後處,樞軸113插入軸孔103a’而樞軸114插 104a。如此藉由樞軸113、114各自由支持部103、 支持部 面側站 I 104a 103a、 形成長 102的 成對底 感測器 右方向 感測器 ^ 10 7' 器承受 間。又 央部, 和感測 係由透 板110 側面的 入軸孔 104軸 200903344 支,而感測器本體109可對底座102上下地轉動。又,被 引導部141、142各自凸設於底板110之左右兩側面的靠前 處,被引導部141插入長孔131a,而被引導部142插入長 孔132a。因而,被引導部141、142上下地被引導。 擴散板1 3 3黏貼於底板1 1 0的下面側。此擴散板1 3 3 係白色的板,係使射入底板1 1 0側之面的光擴散反射者。 矩形之收納凹部1 1 0a形成於底板1 1 0的上面側。感測器晶 元Π 1裝載於收納凹部1 1 Oa的底。 在底板110,蓋160從上覆蓋。複數之爪110c形成於 底板110的側面,藉由這些爪ll〇c卡止於蓋160,而將蓋 1 6 0固定於底板1 1 0。矩形之開口 1 6 1形成於蓋1 6 0,而感 測器晶元1 1 1之上面側的感測區域111 b在開口 1 6 1內露出。 感測器晶元1 1 1係將其上面側作爲感測器面的接觸式 感測器,是將接觸上面側之被檢查體(例如手指等)的表面 之形態變成影像並輸入的固態攝影元件。尤其’此感測器 晶元1 1 1係將是光電轉換元件的雙閘極電晶體作爲像素 者,將複數個雙閘極電晶體陣列形地排列於透明的玻璃基 板。在從上面側看感測器晶元111的情況’雙閘極電晶體 之間的部分係透明,光透過該雙閘極電晶體之間的部分。 因而,此感測器晶元111係具有光透過性之透明的固態攝 影元件。從感測器晶元111之下側射入感測器晶元n 1的 下面側之光,不會射入雙閘極電晶體的半導體’而從感測 器晶元1 1 1之上側射入感測器晶元3 20的上面側之光’射 入雙閘極電晶體的半導體。此外,感測區域1 1 1 b係雙閘極 -32- 200903344 電晶體之半導體感光的部分。 在感測器晶元111之前端部上面側,裝載用以驅動感 測器晶元1 1 1的驅動器11 1 a。 在感測器晶元1 1 1之上面側的前端部,連接撓性的配 線片115之一端部115m。將此配線片115從感測器晶元111 之前端部上面側向底板11 0的下面側彎曲,並向底板110 的後方配線。然後,將此配線片1 1 5之另一端部1 1 5 η和1C 晶元之控制器170(圖示於第31圖)連接。 配線片1 1 5係將絕緣膜疊層者,係在那些層之間形成 配線的圖案者。第2 9圖、第3 0圖係表示配線片1 1 5之配 線的圖面。在此,第2 9圖係表示在底板1 1 0側之層間所形 成的配線之示意圖,第· 3 0圖係表示在和底板1 1 0之反側的 層間所形成的配線之示意圖。如第29圖、第30圖所示, 在此配線片1 1 5,形成驅動器用配線群1 1 5 a、開關用配,線
群U5b、電源用配線群115c、檢查用配線群115d以及LED 用配線群1 1 5e。又,在配線片1 1 5,裝載被動元件(電阻、 電容器等)群1 15f、1 15g、1 15h、1 15i。此外,半球形開關 Π 6之接點部1 1 8 a、1 1 8 b形成於配線片1 1 5。又,發光二極 體1 5 1裝載於配線片1 1 5。此外,雖然利用絕緣膜包覆驅動 器用配線群115a、開關用配線群115b、電源用配線群U5e、 檢查用配線群1 1 5 d以及LED用配線群1 1 5 e,但是接點音^ 118a、1 18b 露出。 驅動器用配線群115a連接於驅動器llla及被 群1 1 5 g。開關用配線群1 1 5 b經由被動元件群丨丨5 f和接業占 -33 - 200903344 部1 1 8a、1 1 8b連接。電源用配線群丨丨5c和被動元件群 連接。檢查用配線群n 5 d和被動元件群丨丨5 1及驅動器 連接。LED用配線群1丨5 e經由被動元件群n 5 h和發 極體151連接。 如第26圖、第28A圖以及第28B圖所示,半球形 1 1 6設置於配線片丨丨5的雙面之中的和底板丨〗〇反側;5 此半球形開關Π 6具備有:形成於配線片1 15的接 1 1 8a、1 1 8b(圖示於第3〇圖);及設置成半球形的彈性 Π 7。導電性膜形成於彈性構件丨丨7之內側的面,雖然 電性膜和接點部1 1 8 a連接,但是和接點部1 1 8 b未連 而’壓下彈性構件1 1 7時,導電性膜和接點部1 1 8b連 如第31圖之方塊圖所示,壓下半球形開關1 1 6時 點部1 1 8a、1 1 8b變成導通,而半球形開關1 1 6變成導 而該主旨經由開關用配線群1 1 5 b輸入控制器1 7 0。 又,控制器1 7 0在既定之時序經由LED用配線群 使發光二極體1 5 1進行發光。 又,電力從控制器1 7 0經由電源用配線群1 1 5 c及 器用配線群1 1 5a供給感測器晶元1 1 1的驅動器1 1 1 a。 利用控制器1 7 0輸出感測器驅動信號,而感測器驅動 經由驅動器用配線群1 1 5 a輸入驅動器1 1 1 a,驅動器 根據感測器驅動信號驅動感測器晶元111。因而,射入 器晶元1 1 1之各雙閘極電晶體的光利用光電轉換被轉 電氣信號,因而利用感測器晶元111進行攝影。利用 器晶元1 11所輸入之影像信號經由驅動器用配線群11 115g 111a 光二 開關 :面。 點部 構件 該導 接。 接。 ,接 通, 1 15e 驅動 又, 信號 111a 感測 換成 感測 5a向 -34 - 200903344 控制器1 7 0輸出。 說明凸部105、感測器承受部1〇7、108、發光二極體 1 5 1以及感測器晶元1 1 1之設置位置的關係。 如第29圖、第30圖所示’感測器承受部107、108都 設置於從上看,和在配線片1 1 5之未形成配線的部分重疊 之位置。 又,如第2 5圖所示,凸部1 〇 5及感測器承受部1 〇 7、 I 0 8都設置於從上看,感測器晶元Π 1的感測區域ill b之 Γ' 外。 凸部1 0 5設置於和感測器晶元1π之左右方向中央部 對應的位置。 如第26圖所示,半球形開關1 16設置於和凸部105對 應的位置,從下看時,半球形開關Π 6和凸部1 0 5重疊。 發光二極體1 5 1從上看時,配置於比感測器晶元1 1 1 之感測區域111b的更前方。此外,發光二極體151從上看 時,配置於感測器晶元1 1 1的左右方向中央部。 (. V 收容凹部形成於底板11 〇的下面側,而發光二極體1 5 1 收容於此收容凹部。此外,藉由發光二極體1 5 1向後方發 光,而光在感測器晶元111的下側射入底板110 ’而底板 II 〇作爲導光構件發揮功能,藉由射入底板110的光傳播並 利用擴散板1 3 3進行擴散反射,而所反射的光從底板Π 0 射出,並在感測區域illb之整體射入感測器晶元111的下 面側。 其次,說明此影像輸入裝置1 0 1的作用、動作。 -35 - 200903344 被檢查者以手指等接觸感測器晶元1 1 1之 測區域111 b ’並以手指將感測器本體1 〇 9向下 測器本體1 09以樞軸1 1 3、1 1 4爲支點向下轉動 本體1 0 9向下推壓時,半球形開關1 1 6被凸部 進而半球形開關1 1 6被凸部1 〇 5推壓。半球形 推壓時’因爲半球形開關1 1 6之接點部1 1 8a、 通,所以從半球形開關1 1 6經由配線片1 1 5的 群1 1 5 b向控制器1 7 0輸出該主旨的信號。 結果,控制器1 7 0使發光二極體1 5 1進行 向驅動器1 1 1 a輸出感測器驅動信號。利用驅動 動感測器晶元1 1 1,而發光二極體1 5 1之光透過 1 1 1並射入被檢查者的手指等。結果,照射被檢 等,並利用感測器晶元1 1 1將被檢查者的手指 換成影像信號。從驅動器1 1 1 a經由驅動器用酉 向控制器1 7 0輸出利用感測器晶元1 1 1所輸入; 然後,被檢查者的手指離開感測器晶元1 1 形開關1 1 6復原而回到原來之狀態,藉由半球 復原,而感測器本體1 09向上轉動。 此外,本發明未限定爲上述實施形態,對 態進行各種設計變更者亦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 可對在上述第5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置101 第4實施形態的變形例所列舉之設計變形。 [實施例] 關於第24圖〜第27圖、第28A圖以及第 上面側的感 推壓時,感 。將感測器 1 0 5頂住, 開關Π 6被 1 1 8b變成導 開關用配線 發光,而且 7器1 1 1 a驅 感測器晶元 查者的手指 等之影像轉 ί己線群1 1 5 a 之影像。 1時,半球 形開關1 1 6 上述實施形 。例如,亦 應用在上述 28B圖所示 -36 - 200903344 之影像輸入裝置1 0 1 ’利用治具將感測器晶元11 1的感測區 域1 1 1 b向下推壓入’施加負荷至感測器晶元1 1 1損壞,並 量測損壞時的負荷。對複數個樣品(影像輸入裝置1 〇1)進行 那種測試之結果,得知感測器晶元1 1 1在平均値1 3 〇 . 7 N (1 3 . 3 k g f )的負荷時損壞。 另一方面,關於相對於第24圖〜第27圖、第28A圖 以及第2 8 B圖所示的影像輸入裝置1 〇 1之無感測器承受部 1 0 7、1 0 8的影像輸入裝置’進行複數次一樣之測試的結果, 得知感測器晶元1 1 1在平均値6 9 · 6 N ( 7 . 1 k g f )的負荷時損 壞。 由以上之結果,得知感測器晶元1 1 1有感測器承受部 107、108時,可承受比無的情況更高之負荷。 [第6實施形態] 第3 2圖及第3 3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的 影像輸入裝置1001之右側視圖。在此,在第32圖,推式 開關1 0 1 6爲原來狀態,在第3 3圖爲感測器本體1 009以轉 軸1 0 1 3爲中心向下轉動並推壓推式開關1 〇 1 6之狀態。 如第32圖、第33圖所示,底座1〇〇2係板狀或薄板狀 的構件,底座1002之上面l〇〇2a和下面1002b未平行,而 上面1 002a對下面1 002b傾斜。因而,底座1 002之上下方 向的厚度隨著從底座1002之前端1002c向後端1002d而漸 增。又,感測器本體1009之上面1011a和下面1010a朝面 方向平行。 凸部1 005設置於係底座1〇〇2之上面1 002a的靠其前 200903344 端1002c處。凸部1005係設置成對底座1002之上面l〇〇2a 突出的狀態之突起。 支持部1003各自設置於係底座10〇2的左右兩側面之 比凸部1 00 5更靠近後端l〇〇2d處。軸孔朝左右方向貫穿支 持部1003 。 將使底座1 002和感測器本體1 〇〇9可上下地轉動之轉 軸1013安裝於支持部1003。 感測器本體1009具備有:由 樹脂所構成之底板1010;及裝載於底板1〇1〇之上的感測器 晶元1 0 1 1。轉軸1 0 1 3各自形成於感測器本體1 〇〇9的左右 兩側面之靠其後端1 009d處’轉軸1013插入支持部1003 的軸孔。如此藉由轉軸1 〇 1 3由支持部1 0 0 3軸支’而感測 器本體1 009可在底座1 002之上對底座1 002上下地轉動, 感測器本體1 〇〇9之轉動軸心位於轉軸1 0 1 3的中心線,並 朝左右方向延伸。此外,雖然轉軸1 〇 1 3設置於底板1 0 1 0, 軸孔設置於支持部1 003,但是亦可相反地採用轉軸1013 設置於支持部1 003,而軸孔設置於底板1 0 1 0者。 ' 感測器晶元1 0 11裝載於底板1 0 1 0之上,而底板1 0 1 0 之下面1 0 1 0 a和感測器晶元1 0 1 1的上面1 0 1 1 a平行,即, 感測器本體1 〇 〇 9的上面1 Oil a和下面1 0 1 0 a係彼此平行。 感測器晶元1 0 1 1係將其上面1 0 1 1 a作爲感測器面的接 觸式感測器,係將接觸上面1 0 1 1 a的被檢查體(例如手指等) 之表面的形態(例如凹凸之模樣(在被檢查體爲手指的情況 時爲指紋))或接觸上面側的被檢查體之內部的形態(例如在 被檢查體爲手指的情況時爲手指內部之靜脈圖案)變成影 -38 - 200903344 像並輸入者。作爲感測器晶元1 〇 π ’可使用以光學式、靜 電電容式、電場式、感熱式、感壓式、超音波式等方式感 測被檢查體之表面形態或內部形態的感測器。此外,亦可 將驅動器裝載於感測器晶元1 〇 Π之外緣部(例如感測器晶 元1 0 1 1的前端部)。 在感測器晶元1 0 1 1之上面側1 0 1 1 a的前端部,連接撓 性的配線片1 〇 1 5。將此配線片1 0 I 5從感測器晶元1 〇 1 1之 上面1011a的前端部向底板1010之下面1〇 i〇a彎曲,並向 底板1 0 1 0的後方配線。然後,將此配線片1 〇 1 5黏貼於底 板1010的下面1010a。 配線片1 0 1 5係將絕緣膜疊層者,係在那些層之間形成 用以驅動感測器晶元1 0 1 1之配線的圖案者。形成於配線片 10 15之配線對感測器晶元1 〇 11的端子導通。 在配線片1 0 1 5,亦可裝載主動元件(電晶體、二極體、 發光二極體)或被動元件(電阻、電容器)。尤其,此感測器 晶元1 0 1 1係光透過性的固態攝影元件,在對射入上面1 〇 1 1 a 的光顯示感光性,而且,射入下面的光具有自上面1 〇 1 1 a 射出的情況,將發光二極體裝載於配線片1 〇丨5。感測器晶 元丨〇 Π係光透過性之固態攝影元件的情況,底板1 〇 1 〇係 透明’從配線片1015所裝載之發光二極體發出的光透過底 板1 0 1 0,射入感測器晶元丨0 n的下面,再從感測器晶元 1011的上面1011a射出。 推式開關1016設置於係感測器本體1 009之下面1010a 的比轉軸1 0 1 3更靠近前端處。具體而言,推式開關1 0 1 6 200903344 安裝於配線片1 〇 1 5 ’而推式開關1 ο 1 6設置於和凸部1 〇〇5 對應的位置。此推式開關1 〇 16係半球形開關、接觸式推式 開關、按鈕式開關等推式開關,係具有從被推壓之狀態復 原的復原力者。此外’在推式開關1 〇 1 6係半球形開關的情 況,推式開關1 0 1 6係具有:導電性的彈性構件,係以朝下 方變凸的方式形成半球形;複數個電氣接點部,係在導電 性彈性構件的內側設置於配線片1 〇 1 5 ;以及絕緣性的彈性 構件,係設置成覆蓋導電性彈性構件的外側。壓導電性彈 r? 性構件及絕緣性彈性構件時,導電性彈性構件及絕緣性彈 性構件發生彈性變形,而導電性彈性構件接觸電氣接點 部,因而這些電氣接點部變成導通。解除對導電性彈性構 件及絕緣性彈性構件之推壓時,導電性彈性構件及絕緣性 彈性構件復原成原來的半球形。 因爲推式開關1 0 1 6設置於和凸部1 00 5對應的位置, 所以如第3 2圖所示,因感測器本體1 009之自重等而推式 開關1 0 1 6和凸部1 00 5接觸。在推式開關1 0 1 6係原來狀態 之未被推壓的狀態,感測器本體1 009的上面1 0 1 1 a和底座 1002的下面100 2b平行,而且底座1002的上面1002a對感 測器本體1009的下面1010a傾斜。因而,底座1 002之上 面1 002a和感測器本體1 009的下面1〇1 〇a在後端部側形成 銳角。另一方面,如第3 3圖所示,即使在感測器本體1 009 朝底座1 002側轉動,而推式開關1〇16被推壓之狀態,底 座1002之上面1002a和感測器本體1009的下面1010a亦在 後端部側形成銳角。 -40 - 200903344 說明凸部1 0 0 5、推式開關1 0 1 6以及感測器晶元1 ο 1 1 的設置位置。 凸部1 0 0 5設置於從上看,脫離感測器晶元1 0 1 1之上 面1 0 1 1 a的感測區域之位置。感測區域係利用感測器晶元 1 0 1 1可感測的區域,在感測區域之外側,不利用感測器晶 元1 0 1 1進行感測。 凸部1005設置於和感測器晶元1011之左右方向中央 部對應的位置。 C 其次,說明此影像輸入裝置1 〇〇 1的作用、動作。 被檢查者以手指等接觸感測器晶元1 0 1 1的上面 1 0 1 1 a,並以手指等將感測器本體1 009向下推壓時,感測 器本體1 009以轉軸1 0 1 3爲支點向下轉動。將感測器本體 1 0 09向下推壓時,推式開關1 〇 1 6被凸部1 〇〇 5頂住,進而 推式開關1 〇 1 6被凸部1 00 5推壓。推式開關1 〇 1 6被推壓時, 因爲推式開關1 〇 1 6之電氣接點部利用導電性彈性構件變成 導通,所以推式開關1 01 6從不導通切換成導通,而從推式 U 開關1 0 1 6經由配線片1 0 1 5的配線向控制電路輸出〇 n信 號。將其作爲觸發信號’利用控制電路驅動感測器晶元 1 0 1 1,再利用感測器晶元1 0 1 1以影像取入手指等的表面形 態或內部形態。 然後,被檢查者的手指離開感測器晶元1 〇 1 1時,推式 開關1016復原而回到原來之狀態’藉由推式開關1〇16復 原’而感測器本體1009向上轉動,推式開關1〇16回到原 來狀態。此外’雖然推式開關16被推壓時推式開關1〇16 200903344 靖關1 0 1 6時 隨著從前端 1 0 0 9被向下 和底座1 0 0 2 器本體的轉 狀態利用凸 將感測器本 稍微向下彎 g 1 0 0 2的上 感測器本體 和底座1002 因爲如此支 下方的負荷 感測器晶元 在底板1 0 1 0 ,可抑制感 感測器晶元 6 1 0 11之感 向下推壓時 測性能的降 從不導通變成導通,但是亦可反之,放開推式I 推式開關1016從導通變成不導通。 若依據本實施形態,因爲底座1 002之厚度 1 002c往轉軸1013而漸增,所以在感測器本體 推壓之狀態,感測器本體1 009之下面1010a : 的上面1 002a之面方向的交叉之部位位於感測 軸1 0 1 3側,而交叉角形成銳角。然後,從在此 部1 00 5推壓推式開關1 0 1 6之狀態,被檢查者 體1009再向下推壓時,感測器本體1 009僅僅 曲。因爲感測器本體10 09之下面1010a和底屆 面1 002a在轉軸1013側形成銳角,所以彎曲之 1009的下面1010a之中靠近轉軸1013的部分 之上面1002a抵接,而由其上面1002a頂住。 持感測器本體1 009的下面1 0 1 0a,所以可從朝 保護感測器晶元1 0 1 1或底板1 0 1 0,進而可使 1011或底板1010變成小型、重量輕。尤其’ 如固態攝影元件般將玻璃基板作爲底座的情況 測器晶元1 0 1 1的變形,而保護感測器晶元 10 11。 又,因爲凸部1 00 5設置於脫離感測器晶5 測區域的位置,所以可抑制將感測器本體1 009 凸部1 00 5抵接所引起的感測器晶元1 〇 1 1之感 低。 又,在未推壓推式開關1016之原來狀態’因爲感測器 200903344 晶元1011之上面1011a和底座1002的下面1002b係平行, 所以即使將底座1 002設置於水平面等的情況,影像輸入裝 置1001之一部分亦不會比水平面向上突出,或比水平面向 下凹陷。因而,影像輸入裝置1001整體上可實現薄型。 [第7實施形態] 第3 4圖及第3 5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第7實施形態的 影像輸入裝置1 0 0 1之側視圖。在此,對第3 4圖及第3 5圖 所示之影像輸入裝置1 00 1和第6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置 1 〇 〇 1之間彼此對應的部分,賦與相同之符號。以下,對於 第34圖及第35圖所示之影像輸入裝置1001,說明和第6 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置1 00 1相異的部分。 如第34圖及第35圖所示,底座1 002係板狀或薄板狀 的平板,底座1002之上面1002a和下面100 2b朝面方向平 行。又,感測器本體1009的上面1011a和下面1010a未平 行,而上面1 〇 1 1 a對下面1 〇 1 〇a傾斜。因此,感測器本體 1009之上下方向的厚度隨著從前端l〇〇9c向後端1 009d而 漸增。在此,因爲在感測器本體1 009之中感測器晶元1 0 1 1 之厚度大致均勻,所以底板1 〇 1 〇之厚度隨著從前端往後端 而漸增。 在推式開關1 〇 1 6係原來狀態之未被推壓的狀態,感測 器本體1 009的上面l〇lla和底座1〇〇2的下面1 002b平行, 而且底座 1 002的上面 1002a對感測器本體 1 009的下面 10 10a傾斜。因而,底座1 002之上面i〇〇2a和感測器本體 10 09的下面1010a在後端10〇9d側形成銳角。另一方面, 200903344 如第3 5圖所示,即使在感測器本體1 〇 〇 9朝底座1 〇 〇 2側轉 動,而推式開關1016被推壓之狀態,底座1 002之上面1002a 和感測器本體1 0 0 9的下面1 0 1 0 a亦在後端1 0 0 9 d側形成銳 角。 除了以上所說明之事項以外,第3 4圖及第3 5圖所示 之影像輸入裝置1 00 1和第6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置1 00 1 之彼此對應的部分係一樣地設置。 在此影像輸入裝置1 00 1,亦被檢查者以手指等將感測 器本體1 009向下推壓時,推式開關1016被凸部1 00 5推壓, 而利用感測器晶元1 0 1 1以影像取入手指等的表面形態或內 部形態。然後,被檢查者的手指等離開感測器本體1 009時, 推式開關1016復原,而感測器本體1 009向上轉動。 因爲感測器本體1 009之厚度隨著從其前端往轉軸 1 0 1 3而漸增,所以在感測器本體1 009朝底座1 002側轉動 而推式開關1 〇 1 6被推壓之狀態,感測器本體1 009之下面 1010a和底座1 002的上面1 002a在轉軸1013側形成銳角。 因而,即使感測器本體1 009稍微彎曲,亦因爲如此在轉軸 10 13側支持感測器本體1 009的下面1010a,所以可對往下 方之負荷保護感測器晶元1 0 1 1或底板1 0 1 0。 具體而言,如下地考慮。如第36圖、第37圖的示意 圖所示,在推式開關1 〇 1 6被推壓之狀態,設在感測器本體 1 009之前端的感測器本體1 009之下面1010a和底座1002 的上面1 002a之間的間隔爲L,設感測器本體1 009之長度 爲d。在此,將感測器本體1009更向下推壓而彎曲時,感 -44 - 200903344 測器本體1 009在其中央部可僅位移L/2。水平線和感測器 本體1009之上面l〇lla的形成角度0 2以以下的第(1)式表 不 ° Θ 2= sin(0 2)^ (L/2)/(d/2)=L/d ( 1 ) 因此,感測器本體1009之上面1011a的彎曲角度02 以以下的第(2)式表示。 02=7Γ— 2x02=;r—2xL/d (2) 另一方面,檢討第3 8圖、第3 9圖所示的比較例。 在此比較例之影像輸入裝置1 1 0 1,底座1 1 〇 2係平板, 在推式開關1 1 1 6未被推壓之狀態,感測器本體1 1 09之上 面111 1 a和下面1 1 1 0a係平行。因而,感測器本體1 1 09被 向下推壓,而感測器本體1 1 09以轉軸1 1 1 3爲支點向下轉 動,而利用凸部1 1 0 5推壓推式開關1 1 1 6時,感測器本體 1109之下面lll〇a和底座1102的上面1102a在感測器本體 1 1 09的前端部側形成銳角。將其槪略地表示時,如第40 圖所示。在此情況,將感測器本體1 1 09更向下推壓而彎曲 時,因爲感測器本體1 1 09在其中央部可僅位移L,所以水 平線和感測器本體1 1 09之上面111 1 a的形成角度0以以下 的第(3)式表示。 Θ sin((9 )^= L/(d/2)=2xL/d (3) 因此,感測器本體1109之上面1111a的彎曲角度Φ以 以下的第(4)式表示。 Φ = π ~ 2χ θ = π - 4xL/d (4) 因而,4 2 > φ,因爲本實施形態的彎曲比比較例更小, -45 - 200903344 所以感測器本體1 009損壞的機率比感測器本體1 1 09 之機率更低。 此外’本發明未限定爲第6或第7實施形態,對 實施形態進行各種設計變更者亦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 下’雖然列舉變形例,但是本發明之範圍未限定爲以 變形例。以下的變形例,除了變更之部分以外,和在 或第7實施形態之影像輸入裝置丨〇〇1 —樣地設置。又 可將以下之變形例在可能之範圍組合。 [第1變形例] 亦可設置推式開關1 0 1 6之位置和設置凸部1 0 0 5 置係相反。在推式開關設置於底座1 002之上面的情況 要將和配線片1015不同之配線設置於底座1 002的上 並將此配線和推式開關連接即可。對此推式開關壓入 部亦可直接形成於底板1 0 1 0的下面1 0 1 0 a,亦可形成 線片1 0 1 5。 [第2變形例] 又,雖然在上述實施形態凸部1 00 5係突起,但是 凸部1 00 5係凸形,亦可係其他的形狀之凸部。 [第3變形例] 又,亦可替代推式開關1 0 1 6,而將接觸開關(檢測 之接觸感測器)設置於配線片1 01 5。在此情況,將彈性 (彈簧、橡膠等彈性構件)夾入底板1 〇 1 〇的下面和底座 之間,在原來狀態(未推壓感測器本體1 009之狀態), 開關和凸部1 0 0 5因彈性構件而未接觸。另一方面,將 損壞 上述 。以 下的 第6 ,亦 的位 ,只 面, 之凸 於配 亦可 接觸 構件 1002 接觸 感測 -46 - 200903344 器本體1 009向下推壓時,將彈性構件壓縮,而接觸開關和 凸部1 00 5接觸。而,解除對感測器本體感測器本體1009 之壓下時,彈性構件復原’而接觸開關和凸部1 〇〇 5分開。 在此,雖然接觸開關接觸凸部1 〇 〇 5時,接觸開關變成導 通,而接觸開關離開凸部1〇〇5時’接觸開關變成不導通, 但是亦可接觸開關之導通、不導通和接觸、未接觸的關係 係相反。此外,亦可不是如推式開關丨〇丨6、接觸開關之接 觸式開關,而可係非接觸式開關。 [第4變形例] 又,雖然在上述實施形態將感測器晶元1 〇 11裝載於底 板1 0 1 0,但是亦可不將感測器晶元1 〇 1 1裝載於底板1 0 1 0, 而將轉軸設置於感測器晶元丨〇 11的左右側面’並使那些轉 軸各自和支持部1003連結’而感測器晶元101 1可上下地 轉動。 [第5變形例] 在將上述影像輸入裝置1 〇〇 1裝載於電子機器等的情 況,亦可底座1 002係和該機器的筐體、底板等其他的構件 共用者。 此外,在上述各實施形態,雖然將凸部及感測器承受 部設置於底座,將開關設置於感測器本體,但是未限定如 此,例如如第4 1圖所示,亦可作成將感測器承受部7、8 設置於感測器本體9的下面’藉由將感測器承受部7、8收 容於在配置於感測器本體9之下面的配線片1 5所形成的開 口 15 A內,而感測器承受部7、8的下端比配線片1 5的下 200903344 面更向下側突出。又’如第42圖所示,亦可作成將凸部$ 設置於感測器本體9的下面,而將推式開關丨6及配線片! 5 設置於底座2的上面,藉由將感測器承受部7、8收容於在 配置於底座2之上面的配線片15所形成的開口〗5A內,而 感測器承受部7、8的上端會比配線片1 5的上面更向上側 突出。又,如第4 3圖所示’亦可將凸部5及感測器承受部 7、8設置於感測器本體9的下面,而將推式開關1 6及配線 片1 5設置於底座2的上面。 在此,藉由引用而編入包含有2007年4月27日所申 請之日本專利申請第2007— 118571號、20 07年6月29日 所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第2007 — 1 72770號以及2007年9 月4日所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第2007— 228917號的專利說 明書、申請專利範圍、圖式以及摘要之全部的揭示。 雖然表示各種典型的實施形態而且說明,但是本發明 未限定爲那些實施形態。因此,僅根據如下之申請專利範 圍限定本發明的範圍。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 置之立體圖。 第2圖係該影像輸入裝置的分解側視圖。 第3圖係表示該影像輸入裝置所具備之底座的平面 圖。 第4A圖係表示該影像輸入裝置所具備之背光部的背 面圖。 -48 - 200903344 第4B圖係表示該影像輸入裝置所具備之背光部的表 面圖。 第5A圖係表示該影像輸入裝置所具備之配線片的背 面圖。 第5B圖係表示該影像輸入裝置所具備之配線片的表 面圖。 第6圖係該影像輸入裝置所具備之感測器部的側視 圖,係表示配線片之彎曲前的狀態之圖面。 第7圖係該影像輸入裝置所具備之感測益部的側視 圖,係表示配線片之彎曲後的狀態之圖面。 第8圖係用以說明在該影像輸入裝置之作用、動作的 圖面。 第9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 置之分解側視圖。 第1 0 A圖係表示在該第2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置所 具備之底座的平面圖。 第10B圖係表示在該第2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置所 具備之底座的側視圖。 第1 1圖係表示在該第2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置所具 備之配線片的表面圖。 第1 2A圖係用以說明在該第2實施形態之該影像輸入 裝置的作用、動作之圖面。 第1 2B圖係用以說明在該第2實施形態之該影像輸入 裝置的作用、動作之圖面。 -49- 200903344 第13A圖係表示第10A圖、第10B圖之底座的變形例 的平面圖。 第13B圖係表示第圖、第10Β圖之底座的變形例 的側視圖。 第1 4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 置之分解側視圖。 第15Α圖係表不在該第3實施形態之影像輸入裝置所 具備之背光部的背面圖。 第15Β圖係表不在該第3實施形態之影像輸入裝置所 具備之背光部的前側視圖。 第1 6圖係表示在該第3實施形態之影像輸入裝置所具 備之配線片的背面圖。 第17圖係在該第3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置所具備之 感測器部的側視圖,係表示配線片之彎曲前的狀態之圖面。 第18圖係在該第3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置所具備之 感測器部的側視圖,係表示配線片之彎曲後的狀態之圖面。 第1 9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 置之右側視圖。 第20圖係表不在該第4實施形態之影像輸入裝置的後 視圖。 第2 1圖係主要表示在該第4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置 所具備之開關的剖面圖。 第2 2圖係表示係該開關並被按之狀態的剖面圖。 第23圖係表示將在該第4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置所 -50 - 200903344 具備之感測器本體被向下推壓入的狀態之右側視圖。 第2 4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 置之立體圖。 第2 5圖係表示將在該第5實施形態之影像輸入裝置以 部分分解的狀態所表示的分解立體圖。 第26圖係從和第25圖相異之方向看而表示的分解立 體圖。 第2 7圖係表示將在該第5實施形態之影像輸入裝置以 部分分解的狀態所表示的分解立體圖。 第28A圖係表示第26圖所示之蓋的側視圖。 第2 8 B圖係表示拆下蓋之狀態的影像輸入裝置之側視 圖。 第2 9圖係主要表示在該第5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置 所具備之配線片的平面圖。 第30圖係主要表示第29圖所示之面的反面之平面圖。 第31圖係影像輸入裝置之示意方塊圖。 第32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 置之右側視圖。 第3 3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 置之右側視圖。 第3 4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第7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 置之右側視圖。 第3 5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第7實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 置之右側視圖。 -51 - 200903344 第36圖係槪略表示在推式開關被按的狀態之第7實施 形態的影像輸入裝置之右側視圖。 第3 7圖係槪略表示在感測器本體彎曲的狀態之第7實 施形態的影像輸入裝置之右側視圖。 第3 8圖係表示在比較例之影像輸入裝置的右側視圖。 第3 9圖係表示在比較例之影像輸入裝置的右側視圖。 第40圖係槪略表示在推式開關被按的狀態之比較例 的影像輸入裝置之右側視圖。 第41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影像輸入裝置的右側視圖。 第4 2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影像輸入裝置的右側視圖。 第4 3圖係表示在本發明之影像輸入裝置的右側視圖。 【元件符號說明】 50 影像輸入裝置 200 底座 203 支持部 20 3 a 軸孔 205 凸部 23 1 引導部 23 1 a 長孔 300 感測器部 30 1 感測器本體 302 背光部 304 樞軸 308 被引導部 200903344 320 感 測 器 晶 元 330 驅 動 器 340 配 線 片 3 50 半 球 形 開 關 400 芸 n-rt.

Claims (1)

  1. 200903344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影像輸入裝置,具備有以下之構件: 底座; 感測器本體,係在該底座之上可上下動並和該底座連 結; 開關’係設置於該底座的上面側及該感測器本體之下 面側的一方;以及 凸部’係設置於該底座的上面側及該感測器本體之下 面側的另一方,而和該開關相對向的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影像輸入裝置,其中在該底座 形成折回部,其一部分折回,並在和該感測器本體的下 面側抵接之狀態將該感測器本體向上方施力。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影像輸入裝置,其中在該底座 形成彎曲部,其一部分彎曲,並在和該感測器本體的下 面側抵接之狀態將該感測器本體向上方施力。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影像輸入裝置,其中 又具備有配線片,其形成和該感測器本體連接之配線 的圖案; 電子元件組裝於該配線片; 可收容該電子元件的凹部形成於該感測器本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影像輸入裝置,其中 該感測器本體具有射出光的背光部; 該電子元件包含有發光元件; 可收容該發光元件的凹部形成於該背光部。 -54- 200903344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影像輸入裝置,其中又具備有 配線片,其設置於該底座的上面側及該感測器本體之下 面側的一方,並形成和該感測器本體及該開關連接之配 線的圖案。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影像輸入裝置,其中該凸部設 置於和該感測器本體之可感測的感測區域之外側對應的 位置。 8 . —種影像輸入裝置,具備有以下之構件: 底座; 感測器本體,係在該底座之上可上下動並和該底座連 ▲吉; 開關,係設置於該底座的上面側及該感測器本體之下 面側的一方;以及 承受部,係設置於該底座的上面側及該感測器本體之 下面側,並向相對向的面突出。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影像輸入裝置,其中: 具備有支持部,其將該底座和該感測器本體連結; 該感測器本體將該支持部作爲軸並可上下地轉動。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影像輸入裝置,其中該承受部 係設置於該感測器本體之轉動軸心、和在該感測器本體 轉動時該開關所接觸的接觸面或該開關之間。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影像輸入裝置,其中又具備有 凸部,其形成於該底座的上面側及該感測器本體之下面 側的另一方,而對應於該開關的位置。 -55 - 200903344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影像輸入裝置,其中 又具備有配線片,其形成和該感測器連接之配線的圖 案; 該配線片設置於該底座的上面側及該感測器本體之下 面側的該一方; 該凸部設置於和在該配線片未形成該配線之部分重疊 的位置。 1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影像輸入裝置,其中 又具備有配線片,其形成和該感測器連接之配線的圖 案; 該配線片設置於該底座的上面側及該感測器本體之下 面側的該一方; 該承受部設置於和在該配線片未形成該配線之部分重 疊的位置。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影像輸入裝置,其中 具備有支持部’其將該底座和該感測器本體連結; 該承受部配置於該支持部和該凸部之間。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〇項之影像輸入裝置,其中 該承受部係複數個; 又具備有凸部,其形成於該底座的上面側及該感測器 本體之下面側的另一方’而對應於該開關的位置; 該凸部朝該感測器本體的轉動軸心方向設置於該複數 個承受部之間。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影像輸入裝置,其中該凸部設 -56 - 200903344 置於和該感測器本體之可感測的感測區域之外側對應的 位置。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影像輸入裝置’其中該承受部 設置於和該感測器本體之可感測的感測區域之外側對應 的位置。 1 8 . —種影像輸入裝置, 具備有: 底座; 感測器本體,係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並在該底 座之上設置成可上下地轉動:以及 轉軸,係使該底座和該感測器本體可上下地轉動, 該轉軸位於該第一端面及該第二端面之中的靠近該第 二端面處, 該感測器本體之下面的面方向和該底座之上面的面方 向之交叉的部位位於該第一端面及該第二端面之中的靠 近該第二端面處,該感測器本體之下面的面方向和該底 座之上面的面方向之交叉角形成銳角。 1 9 . 一種影像輸入裝置, 具備有__ 底座;及 感測器本體,係在該底座之上設置成可上下地轉動, 該底座之上面對該底座的下面傾斜,或該感測器本體 之下面對該感測器本體的上面傾斜。 20.—種影像輸入裝置, 200903344 具備有: 底座; 感測器本體,係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並在該底 座之上設置成可上下地轉動; 轉軸’係使該底座和該感測器本體可上下地轉動;以 及 開關’係在離開該感測器本體之該轉軸的位置設置於 該底座之上面或該感測器本體的下面, 該轉軸位於該第一端面及該第二端面之中的靠近該第 二端面處, 在該感測器本體朝該底座側轉動,而該開關之導通、 不導通切換的狀態’該感測器本體之下面的面方向和該 底座之上面的面方向之交叉的部位位於該第一端面及該 第二端面之中的靠近該第二端面處,該感測器本體之下 面的面方向和該底座之上面的面方向之交叉角形成銳 角。 2 1 . —種影像輸人裝置’ 具備有: 底座; 感測器本體’係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並在該底 座之上設置成可上下地轉動; 轉軸,係使該底座和該感測器本體可上下地轉動;以 及 推式開關’係在離開該感測器本體之該轉軸的位置設 -58- 200903344 置於該底座之上面或該感測器本體的下面, 該轉軸位於該第一端面及該第二端面之中的靠近該第 二端面處, 在該感測器本體朝該底座側轉動,而推壓該推式開關 之狀態,該感測器本體之下面的面方向和該底座之上面 的面方向之交叉的部位位於該第一端面及該第二端面之 中的靠近該第二端面處,該感測器本體之下面的面方向 和該底座之上面的面方向之交叉角形成銳角。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影像輸入裝置,其中該開關係 形狀可復原的推式開關。 2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影像輸入裝置,其中又具備有 凸部,其形成於該底座之上面或該感測器本體的下面之 中的和該開關相對向之部位。 2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〇項之影像輸入裝置,其中在該開關 復原之狀態’該感測器本體之上面和該底座的下面爲平 行。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影像輸入裝置,其中該底座之 上下方向的厚度隨著從該開關往該感測器本體之轉軸而 漸增。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影像輸入裝置,其中該感測器 本體之上下方向的厚度隨著從該開關往該感測器本體之 轉軸而漸增。 -59-
TW097115174A 2007-04-27 2008-04-25 影像輸入裝置 TWI4536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18571 2007-04-27
JP2007172770A JP4775337B2 (ja) 2007-06-29 2007-06-29 画像入力装置
JP2007228917A JP4877164B2 (ja) 2007-04-27 2007-09-04 画像入力装置
JP2007245027A JP4893552B2 (ja) 2007-04-27 2007-09-21 画像入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3344A true TW200903344A (en) 2009-01-16
TWI453678B TWI453678B (zh) 2014-09-21

Family

ID=42274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15174A TWI453678B (zh) 2007-04-27 2008-04-25 影像輸入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027198B1 (zh)
HK (1) HK1122375A1 (zh)
TW (1) TWI45367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4908B (zh) * 2013-09-19 2021-11-0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犯罪裝置、資訊處理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2993A (en) * 1992-12-28 1999-05-11 Kyocera Corporation Image scanner for image inputting in computers, facsimiles word processor, and the like
JP2005115513A (ja) 2003-10-06 2005-04-28 Alps Electric Co Ltd 指紋検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4908B (zh) * 2013-09-19 2021-11-0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犯罪裝置、資訊處理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22375A1 (en) 2009-05-15
KR101027198B1 (ko) 2011-04-06
KR20100047834A (ko) 2010-05-10
TWI453678B (zh) 2014-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7590B (zh) 光學式指紋辨識模組
WO2018024117A1 (zh) 一种表面纹理识别显示装置
KR100716046B1 (ko) 압력 구동식 지문 입력장치
JP4858787B2 (ja) 入力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電子機器
TW200928884A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users' pressing action and optical operating unit
TW201106209A (en) Input apparatus,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optical reflection module
TW201140634A (en) Luminous keyboard
JP4877164B2 (ja) 画像入力装置
TWI430310B (zh) 發光鍵盤
TWM615416U (zh) 具有指紋感測功能的電子裝置
JP2002268572A (ja) 表示用照明装置
TW200903344A (en) Image inputting apparatus
TWI275986B (en) Optical mouse having a light indicator
TW200937262A (en) Optical operating apparatus and judging method of operation
TWI699799B (zh) 按鍵結構
US7671326B2 (en) Image inputting apparatus
US20110057130A1 (en) Flip-chip type image-capturing module
TWM426809U (en) Keyboard
TWI380503B (en) Antenna module
CN108960007B (zh) 光学式指纹识别模块
CN116185214A (zh) 擦除工具及手写系统
CN114823800A (zh) 显示装置
KR102259418B1 (ko) 포스 터치 기능을 갖는 광학 지문인식모듈
JP4775337B2 (ja) 画像入力装置
TWM279929U (en) Light guide plate of backlight keyboar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