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01700A - Adaptive cell ID detec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 Google Patents

Adaptive cell ID detec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01700A
TW200901700A TW096150400A TW96150400A TW200901700A TW 200901700 A TW200901700 A TW 200901700A TW 096150400 A TW096150400 A TW 096150400A TW 96150400 A TW96150400 A TW 96150400A TW 200901700 A TW200901700 A TW 20090170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reference symbols
orthogonal
hive
cod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50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engt Lindoff
Robert Baldemair
Erik Dahlman
Original Assignee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iled Critical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ication of TW200901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0170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04J11/0093Neighbour cell sear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6Code allocation
    • H04J13/18Allocation of orthogonal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26Division using four or more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200901700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蜂巢式通信系統中用於識別蜂巢單元的 方法及裝置。 【先前技術】 在即將來臨的行動蜂巢式標準(如全球行動通信系統 (GSM)及廣頻段分碼多向近接(WCDMA))的進展中,新的 傳輸技術(如正交分頻多工技術(OFDM))很可能出現。另 外’為了在現有的無線電頻譜中自現有的蜂巢式系統平穩 遷移至新的尚谷I、咼資料速率系統,一新的系統須能夠 利用變化大小的頻寬。對於此一新靈活的蜂巢式系統(被 稱為第三代長期演進(3G LTE))的提議可被視為3G WCDMA標準的一項演進。此系統在下行鏈路將採用 OFDM作為多向近接技術(所謂的〇Fdma),且將能夠操作 於從1.25 MHz到20 MHz頻寬範圍。此外’對於最大頻寬 將支援高達100 Mb/s的資料速率。然而,期望3G LTE將不 僅被用於尚速率服務,而且亦用於低速率服務,如語音。 由於3G LTE被設計用於傳輸控制協定/網際網路協定 (tcp/ip),所以ip上語音(ν〇ΙΡ)將很有可能係載送語音的 服務。 3G LTE系統的實體層包含一泛用無線電訊框,其具有一 10毫秒的持續時間。圖1顯示了此類訊框1〇〇。每一訊框有 20個時槽(編號〇到19) ’每一時槽具有一〇 5毫秒的持續時 間。一子訊框係由兩個相鄰時槽組成,因此其具有一1毫 127744.doc 200901700 秒的持續時間。 LTE的一項重要方面是行動功能。因此’同步符號及蜂 巢單凡搜尋程序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以用於使用者設備 (UE)進行债測且同步於其他蜂巢單元。為了促進蜂巢單元 搜尋及同步程序,定義的信號包含主要同步信號及次要同 步信號(分別地係P-SyS及S-SyS),其係分別在主要頻道(p_ SCH)及次要頻道(S-SCH)上予以傳輸。P-SyS及S-SyS各係 每訊框廣播兩次:一次在子訊框〇,及另一次在子訊框5, 如圖1所示。 當前被提議的用於LTE的蜂巢單元搜尋方案如下: 1. 偵測三個可能P-SyS符號中之一者,藉此指示出5毫秒 時序及在一當前未知的蜂巢單元群組的蜂巢單元識別符 (ID)。 2. 使用S-SyS伯測訊框時間及蜂巢單元群組。此步驟與 步驟1的結果結合提供一個完整的蜂巢單元識別符的指 示。 3. 使用參考符號(亦稱為CQI導頻)來檢驗蜂巢單元識別 符。感興趣的讀者請參閱文件2006年1〇月9日至13日, TSG-RAN WG1# 46bis,Rl-〇62990題為”蜂巢單元搜尋起 草會議的結果(Outcome of cell search drafting此“丨⑽广來 獲得關於此提議的更多資訊。 4. 讀取廣播頻道(BCH)來接收蜂巢單元特定的系統資 訊0 前兩個步驟在此領域已為吾人所熟知,且與當前在 127744.doc 200901700 WCDMA #'統+使用的蜂巢單元搜尋方案類似。第三步驟 亦用於WCDMA ’其中用列定蜂巢單元識別符的偽隨機雜 訊序列(pn-序列)來加擾於導頻信號(cpicH卜假設在一定
寺間間隔(在WCDMA中係—個或兩個時槽)内影響CpiCH 的頻道超過某-是惶定,則可容易地偵測加擾序列。 LTE中的構想亦係用對不同蜂巢單元群組中之蜂巢單元 進行辨別的Pn_序列並且亦用參考符號(RS)上之一正交序 列(在蜂巢單元群組内呈現正交⑽hogonality))兩者來加擾 於參考符5虎。然*,與Wcdma不同’ LTE沒有強連續的 導頻頻道’而是依賴於較少的RS。&等rs被置於從每一 時槽内最後的0職符號起的第-及第三,,並且每隔六 個載波予以置放’因此導頻之間的距離是9〇四冗。這缘示 ;圖中圖中以用於LTE系統的時槽之頻率⑴及時間⑴ 維度來描繪所提議的導頻(參考信號)型樣。在圖中第一 參考符號被標示為”Rl”;第二參考符號被標示為”R2”;及 資料被標示為"D"。 ▲使用在不同副載波上傳輸的導頻符號以用於加擾於代碼 識別的-項根本問題在於,丨同副載波的相位典型地以不 :且未知的方式相互影響。這意謂著,不同於頻道在整個 -個或兩個時槽期間係恆定且因此不需要任何相位等化以 執行蜂巢單元識別符摘測的WCDMA系統,在咖系統 中π在未等化情況下,時槽的固有對齊係不可實行的,其 吏侍與較早的已知系統相比’在LTE系統中代碼偵測程序 難I遲擴展及取樣錯誤如何影響不同副載波之頻道的 127744.doc 200901700 一些實例描述在貿丨11^1„188011及1^1^〇打於2〇〇7年6月13日申 叫之美國專利H案第11/762,382號題為π穩健及低複雜性 組合的信號功率估計(R〇bust and L〇w_c⑽办 Combined Signal P〇wr Estimati〇n)"中。 而且’為了具有連貫增益,用於蜂巢單元識別符谓測的 RW被擴展跨越-個_長時間範圍⑽秒),其使得蜂 巢單元識別符偵測亦對頻率誤差敏感。
因此,需要蜂巢單元識別符㈣演算法,其能在以上所 描述的情況下可以良好的執行。 【發明内容】 W強調&出,說明書中使用的用詞,,包括”及”包含”係用 來明確說明出現的所述特徵、實體、步驟或組件;但彼等 用》司不排除一或多個其它特徵、實體、步驟、組件或其群 組之存在或附加。 根據本發明的―項態樣,前述及其它目標係實現於方法 I _ /、於蜂巢式通信系統中在一待被傳輸的信號 才曰丁出蜂巢單π識別符。進行該指示包括:選擇若 (Μ個1代石馬之一者’其中該等代碼之每一者各具有長度ν之 :碼:唬,且其中該所選代碼與該蜂巢單元識別符相關 i / ^所選代碼被傳輸作為若干(關)參考符號。該乂個代 個其長度"之代碼符號係彼此正交,並且亦在整個 ^子群組之長度[之代碼符號係彼此正交,其中 在蜂巢單元搜尋期間,是否使用所有N個參考符號 s ^多個子群組參考符號來建構Μ個可能正交碼之 127744.doc 200901700 者’其係取決於正 在一些具體實施 頻率域格内。 在執行的蜂巢單元搜尋類型。 例中’ s亥專參考符號被分佈一在時間 蜂巢式通信系統的一實體層採用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 正交分頻多工。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 佈於頻率及時間域内的一 N=6,該Μ個代碼之每—者r係 個二維正交序列並且被指定為 分
\ (\ X、 9 少1 J ^ >0 其中 及 y ~ 根據本發明的另__態樣,前述及其它態樣係實現於方法 及裳置中’其偵測於—蜂巢式通信系統中傳輸的—經接收 U中的—蜂巢單元識別符,其中該信號包含共同表示M 個^交碼之一者的複數個(N個)參考符號,其中該等代碼 母者各具有長度N之代碼符號。此類偵測包含判定— 待被執行的蜂巢單元搜尋是否屬於一第一類型。如果該待 被執行的蜂巢單元搜尋程序係屬於一第一類型,則從第一 數目個參考符號產生一經建構代碼,其中從該第一數目個 >考符號產生的該經建構代碼表示Μ個正交碼之一者。然 而’如果該待被執行的蜂巢單元搜尋程序非屬於一第—類 127744.doc -10· 200901700 型’則從第二數目個參考符號產生一經建構代碼,其中從 ”亥第_數目個參考符號產生的該經建構代碼表示Μ個正交 碼之一者。使該建構代碼互相關聯於複數個已知代碼以偵 測5亥蜂巢單^識別符。在此類具體實施例中,豸第一數目 個參考符號與該第二數目個參考符號之至少一者係長度Ν 之該等代碼符號之-子群組,其中L<N;且該職代碼在 整個其長度N之代碼符號係彼此正交,在整個該第一數目 個參考符號係彼此正交,並且亦在整個該第二數目個參考 符號係彼此正交。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第一數目個參考符號與該第二 數目個參考符號之一者係N個參考符號。 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第一數目個參考符號與該第二 數目個參考付號之一者係數目[1,其小於N,且該第一數 目個參考符號與該第二數目個參考符號之另一者係數目 L2,其小於N,其中L,共L2。 在些具體實施例中,該蜂巢式通信系統的一實體層採 用正交分頻多工。 在些具體實施例中,判定一待被執行的蜂巢單元搜尋 屬於第一類型包含.判定該待被執行的蜂巢單元搜 尋私序是否被包含在一群組内,該群組包含初始蜂巢單元 搜尋、頻率間(Inter_frequency)蜂巢單元搜尋及頻率内 (Intra-frequency)蜂巢單元搜尋。 在—些具體實施例中’ N=6,且該Μ個代碼之每一者r係 刀佈於頻率及時間域内的一個二維正交序列並且被指定 127744.doc -11 - 200901700 為.
R
^0,1 R〇,2 及1,丨^1,2 ^2,1 ^2,2 J '1 〇 1 1 y 1 y i 其中 :e ,72^/3 及 少=ρ_/4ττ/3 【實施方式】 現在,將參考附圖來描述本發明的各種特徵,圖中相似 部件用相同的元件符號予以識別。 現在,將結合若干示範性具體實施例來詳細描述本發明 的各態樣。為促進對本發明的理解’本發明的許多態樣係 就由電腦系統或能夠執行經程式化沪八 八化粕令之硬體所執行的動 作序列而論予以描述。應認識到,在每 J 牡母個具體實施例 中’可以藉由特殊電路(例如,經互诖 土立逑以執行一特殊功能 的離散邏輯閘)、藉由由一或多個卢 尺夕個處理益'執行的程式指 令、或藉由二者的組合來執行各猶叙 w分裡動作。而且,本發明亦 可以被認為待整個體現於任柯报々 '、 凡%仕仃形式的電腦可讀載體内, 如固態記憶體、磁碟、光磾赤栽 疋呆或载波(諸如無線電頻率、立 訊頻率或光頻率載波),電腦可讀载體包含-組適當㈣ 腦扎令,其可引起處理器
.又干所描述的技術。因 此,本發明的各態樣將 U 多不冋的形式予以體現,並日 所有廷些形式皆預期在本發 且 月靶圍内。對於本發明各態樣 127744.doc •12- 200901700 的每一者,任何此種形式的具體實施例可在本文中稱為 經組態以執行所描述的動作之邏輯”,或者,稱為"執行 一描述的動作之邏輯',。 與本發明—致具體實施例的—態樣包括一蜂巢單元識別 符偵測演算法,其能夠使偵測策略適應於當前蜂巢單元搜 尋方案(例如’具有大頻率誤差之初始蜂巢單元搜尋、需 要迅速尋找新蜂巢單元之鄰近蜂巢單元搜尋等等)。
各種具體實施例實現此目標之方式係調適用於蜂巢單元 識別符價測的參考符號(RS)數目,致使達成最佳化偵測效 倉b例如,當有大頻率誤差時,引起終端機(亦即UE)使用 置5蜂巢單元識別符偵測的僅一特定子群組RS,其中該 群、、、對頻率誤差具強固性。以這種方式,亦使蜂巢單元 5符偵測對頻率誤差更具強固性(即,抵抗頻率誤差存 在況下的正交損失)。 舉另一營备 例,在一同步頻道(SCH) TTI中相對應於“的 子群組可被用於頻率間無線電間存取技術(Inter-Radio
Teehn〇l〇gy,IRat)蜂巢單元搜尋方案其中測量 :、】以致於無法在1 〇毫秒超訊框内的兩個SCH TTI内 進行偵測。 y另心樣中,應選擇子群組,致使維持代碼特 、⑴如#果是正交碼,則特徵係正交性)。 在下文中將更詳細的描述此等及其它態樣。 益之亍VI對在各種情況下執行蜂巢單元識別符偵測有助 4性正交碼配置之圖式。這—簡單實例係用於㈣ 127744.doc 200901700 描述本發明的各項態樣。本發明不限於這個特殊的代碼配 置。 在此情況中,N=8個RS被用於蜂巢單元識別符識別。該 8個RS均等地分佈於兩個傳輸時間間隔(ττι),例如,其可 以是- LTE無線電訊框的第—個及第五個子訊框,如圖所 示。每一促成8位元代碼的i位元。在此實例 中,假設辨別不同蜂巢單元所需要代碼的數目係M=2'、3 或4。在圖3中,繪示四個代碼,標示為C1、C2、〇及 C4,每一代碼各係8位元長。該等示範性代碼之特徵在於 包含3個正交子群組(每一子群組長度l=4)3〇i、、 305 ° 一典型階段3蜂巢單元識別符識別程序需要有一相位參 考。例如,可以藉由使用在達到階段3程序之際係已知的 P-SyS及S-SyS符號來獲得此類相位參考。因此,可以獲得 一粗略的頻道估計’並且可以使用自SyS獲得的頻道估計 在整個TTI等化該頻道響應。然而,此等化沒有補償頻率 誤差。 可用下列方式有利地使用各種子群組301、3〇3、3Q5。 在一些方案(如,在初始蜂巢搜尋單元時)中,頻率誤
-J 月t*非常向(>500 Hz) ’且因此在TTI(亦即SCH配置處)中間 獲得的頻道估計在TTI開始及末尾部分是相當錯誤的。通 爷’頻道估計將被相移’其相移量在本文中標示為〆.Δί 其值取決於距作為頻道估計基礎之SCH的距離(時間>。_ 是,由於頻率誤差在整個兩個相鄰SCH ΤΤΙ係恆定,张、 127744.doc -14- 每-SCH ΤΤ7内的相對頻率誤差係相同。因此, 用最接近每一 TTJ中之SCH的兩個以以用於蜂巢單元曰識別 符制(亦即’子群組3()1)來減小頻道估計誤差的影響:然 Ο
200901700 而,此代價為使用較少的RS(亦即,使用四個Rs,而非使 用8個叫來進行蜂巢單元識別符偵測。因此,當預期大頻 率誤差時,正交的子群組則應該制於蜂巢單 偵測。 在其它的方案中,如頻率間蜂巢單元搜尋,纟中使用者 設備正被中斷接收並且在其它載波頻率上執行一蜂巢單元 搜尋’該使料設備可僅具有在—釘間執行伯測的 可能性’原因係被允許的t斷時間可能小於5毫秒(亦即, TTI1與TTI2之間的距離)。在此情況中需要在僅一個
㈣TTI期間偵測蜂巢單元識別符。為此,必須在以TTI 子群組期間維持正交性。或者使用子群組3〇3與3〇5之任一 者來滿足此需求。 在K* 8RSs (K>1)被用於蜂巢單元識別符判定確定及以類 似方式在頻率_時間格内重複RS的位置之情況下,可在整 個該Κ個RS群組重複該8個尺;5正交碼。 圖4繪示允許基於整個代碼或基於任一子群組來執行蜂 巢單tl識m貞測之具有正交子群組的示範性正交瑪配 置此實例中,其適合用作LTE系統中一代碼配置,尺是 長度為6的二維(即,分佈於頻率及時間)正交序列,並且 被指定為: 127744.doc 200901700
R R',' 、及2,1苹 y X,y y y) 其中 及
所不的序列被包含於單— TTI(如,—LTE系統内的子訊框〇 或子fl C 5)中如上述,在整個序列並且亦在整個若干子 群組4G1、彻、4G5、4G7、4G9、川、4丨3(該等子群組係 以各種間隔接近或遠離自其獲得頻道估計的sch)維持四個 不同:碼之間的正交性。將選擇哪一子群組取決於待執行 蜂巢單元搜尋的背景。例如,對於初始蜂巢單元搜尋,具 有潛在地較大頻率偏移量,子群組407及409(其接近於 P-SyS及S_SyS)將最小化偏移量的影響並因此將成為一個 好的選擇。藉由比較’當待執行-鄰近的蜂巢單元搜尋 時,較佳地使用子群組4〇3、411、4〇7、及4〇9。 圖5係利用可適性代碼配置(根據以上描述的原理)用於 蜂巢單7L識別符識別之示範性終端機5〇〇的方塊圖。當進 行一蜂巢單元搜尋程序時,藉由一天線501提供一正2分 頻多工(OFDM)信號給前端接收器(Fe RX)5〇3,該前端接 收器(Fe RX)503接收信號並降頻轉換信號成基頻段信號。 基頻段信號中的所關注頻寬(BW)係藉由類比濾波器 (AF)5〇5予以提取,並藉由一類比轉數位轉換器(adc)5〇7 I27744.doc -16· 200901700 予以轉換成數位信號。然後,再藉由數位濾波器(DF)5〇9 遽波該數位信號’其濾除由類比轉數位轉換器5〇7引進的 雜訊並且亦移除未被由類比濾波器505完全移除的鄰近頻 道干擾。然後’數位濾波器5〇9的輸出處提供的信號係由 傅立葉變換演算法(FFT)511予以處理以提取參考符號
Yrs。 由類比轉數位轉換器507供給的數位信號亦被饋送到一 較窄的數位濾波器5 1 3 ’其提取與SCH相關聯的頻寬(此 處’為了舉例而言,假設頻寬為丨·25 MHz,在LTE系統中 其是SCH的假設頻寬)。來自數位濾波器513的經濾波信號 被饋送到蜂巢單元搜尋單元515,其執行蜂巢單元搜尋 P-SyS及S-SyS伯測(亦即’使經接收信號互相關聯於已知 P-SyS及S-SyS信號之集合,以判定蜂巢單元群組,等 等)。在此示範性具體實施例中,蜂巢單元搜尋單元515在 頻率1.92 MHz下搜尋P-SyS及S-SyS。但是,本發明並不限 於此實例。蜂巢單元搜尋單元515產生時序資訊,其被供 應給 FFT 5 11 〇 終端機500進一步包含一控制單元517,其接收關於待被 執行的蜂巢單元搜尋是什麼種類的資訊519(如,初始蜂巢 單元搜尋,頻率内鄰近(NB)蜂巢單元搜尋,或頻率間蜂巢 單元搜哥)。自此資訊5 19判定多少個及哪些RS(子群組)將 被用於蜂巢單元識別符偵測。待用於蜂巢單元識別符偵測 的經判定之RS數目及群組之指示係由控制單元5Π提供給 蜂巢單元識別符偵測單元521,該蜂巢單元識別符偵測單 127744.doc •17- 200901700 元52動對應於參考符號Yrs的副載波子集與互相關聯於 “個正又碼,由控制單凡5 i 7判定符號的長度及選擇。' /6係根據與本發明-致的其它㈣實施例之由使用者 叹備内的電路執行之示範性程序/步驟的流程圖,用於利 用本^明的可適性代碼配置(根據以上描述的原理…· 蜂巢早7G識別符判定。圖6所示之各種方塊圖亦可被視為 執行所指示之功能的使用者設備之邏輯。 使用者設備開始於執行階段】處理,其包含使用在 p S„„CH上接收的錢在當前未知的蜂巢單元縣内開始蜂 巢早讀尋及偵測-新發現的蜂巢單元的時槽時序(如,5 毫私夺序)及蜂巢單π識別符的指示(步驟601)。用於執行 此步驟的技術已為吾人所知,且超出本發明的範圍。 ,然後,使用者設備執行階段2處理(步驟603),如上文所 述其涉及使用已知技術,使用S-SyS來偵測蜂巢單元群 組及訊框時序。 現在’使用者設備準備好執行階段3處理。然而,依據 與本發明-致的具體實施例的—態樣,正在執行的蜂巢單 ?尋類型將決定正交碼的長度及組合物,其將被用於蜂 时單元識別4 H更具體地說,存在若干不同類型蜂巢 單疋搜尋(如,初始蜂巢單元搜尋、鄰近蜂巢單元搜尋、 :率間蜂巢單元搜尋、及無線電間存取技術蜂巢單元搜 每者皆執行階段2處理以用於偵測訊框時序及識 別蜂巢早元的蜂巢單元群組。蜂巢單元搜尋程序對於不 同的類型基本上是一樣的’但亦存在一些差異。例如,對 127744.doc •18- 200901700 於頻率内蜂巢單元搜尋,使用者設備可以執行蜂巢單元搜 尋同時從伺服蜂巢單元接收資料。然而,對於頻率間0 線電間存取技術蜂巢單元搜尋(如,駐留在gsm系統並在 LTE^統載波上執行蜂巢單元搜尋),,當改㈣於蜂巢單 讀尋的载波頻㈣制者㈣㈣巾斷#從餘蜂巢單 元接收資料。為了減小中斷長度(亦即,中斷資料接收), 想,能夠在-同步訊桓中偵測所有蜂巢單元資訊。此排除 在若干同步訊框㈣蜂巢單元搜尋資訊並且因此導致頻率 間及無線電間存取技術蜂巢單元搜尋之效能比頻率内蜂巢 單元搜尋更差的可能性。為適應這種情況,網路典型經規 劃以容許對於頻率間及無線電間存取技術蜂巢單元搜尋的 蜂巢單元搜尋比頻率内蜂巢單元搜尋更慢。 至於初始蜂巢單元程序,頻率誤差可係大誤差。這造成 必須執行一頻率誤差校正步驟,典型介於階段丨及階段2之 間。初始蜂巢單元搜尋之效能通常不如鄰近的蜂巢單元搜 哥之放月b但疋初始蜂巢單元搜尋只有當使用者設備被開 啟時才被執行,因此不會嚴重地影響使用者設備的整體效 能。 現在重新回到圖6之論述,如果判定正在執行的蜂巢單 元搜哥的類型係屬於第一類型,如初始、頻率間(MIF”)或 無線電間存取技術(IRAT)蜂巢單元搜尋(得自決策塊6〇5的 ”是”路徑)’則調用階段3,其僅使用>^個可能以中的子群 組L(L<N)來建構正交碼之一者(步驟6〇7)。 然而,如果判定正在執行的蜂巢單元搜尋的類型不屬於 127744.doc -19· 200901700 第類型(亦即’不是初始、頻率門七也 .„ απ _ 頭旱間或無線電間存取技術 蜂巢早元搜尋中的任何一者)(得自 八付目决滚塊605的”否”路 技)’這意謂著使用者設備正在執行 ^ „ 你巩仃笫要更精確效能的蜂 巢早7L搜尋類型。因此,調用 η用U奴3,其使用所有RS來建 構正交碼之一者以使用在蜂巢單 如 干凡1貝,則私序中(步驟609)。 接著使用自步驟305或步驟307逢椹沾& + 建構的代碼來以慣常方式 偵測蜂巢單元識別符。即,操 ^ P休用蜂巢早疋識別符作為最大 化互相關關功率的代碼(短或最
V丨取大長度,取決於正被執行 的蜂巢單元搜尋類型)(步驟611)。 。後’頻率估計被更新(應用已知的自動頻率控制技術) 及廣播頻道(BCH)被讀取(步驟613)。此等程序的每一者已 為吾人所知,因此在此處沒有必要詳細的描述。 ,已引用特定具體實施例來描述本發明。然而,熟悉此項 技術者將充分地認識到,除上文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外, ,有可此以特定形式體現本發明。已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 疋例也性的且不應以任何方式視為限制性的。 例如,圖晴示的示範性具體實施例所展示的動作係基 於蜂巢單元搜尋類型是否屬於第一類型或第二類型。然 而’其它具體實施例可辨別兩種類型以上蜂巢單元搜尋程 序’並且對於該兩種類型以上蜂巢單元搜尋程序之每一者 使用不同長度代碼。例如,彳策劃替代具體實施例,其中 初始蜂巢早7°搜尋使用第—數目(Li)個RS (L〗<N);頻率間 及無線電間存取技術蜂巢單元搜尋使用-第二數目(L2)個 (2 )里L2,RSs (L2<N);及頻率内(亦即,鄰近)蜂巢 127744.doc •20- 200901700 單元搜尋使用所有N個rs。 藉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而非前述的描述)給定本發明範 嘴’並且屬於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内的所有變體及同等物 皆意圖包含在本文中。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適用於通信系統(如3 G LTE系統)的示範性無線電 訊框。
圖2以用於LTE系統的時槽之頻率及時間域來描繪所提議 的導頻(參考信號)型樣。 圖3描繪對在各種情況下執行蜂巢單元識別符偵測有助 益之示範性正交碼配置之圖式。 圖4繪示允卉基於整個代碼或基於任一子群組來執行蜂 巢單元識別符偵測之具有正交子群組的示範性正交碼配 置。 元識別符識別之 圖5係利用可適性代碼配置用於蜂巢單 示範性終端機500的方塊圖。 致的其它具體實施例之由使用者 圖6係根據與本發明 序/步驟的流程圖,用於利 據以上描述的原理)以用於 設備内的電路執行之示範性程 用本發明的可適性代碼配置(根 蜂巢單元識別符判定。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500 終端機 501 天線 503 則端接收器(FeRX) 127744.doc -21 - 200901700 505 類比濾波器(AF) 507 類比轉數位轉換器(ADC) 509 數位濾波器(DF) 511 快速傅立葉變換演算法(FFT) 513 數位濾波器 • 515 蜂巢單元搜尋單元 . 517 控制單元 519 序列資訊 V 521 蜂巢單元識別符偵測單元 127744.doc -22-

Claims (1)

  1. 200901700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於一蜂巢式通信系統中在一待被傳輸的信號中指示 出蜂巢單元識別符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選擇複數個(M個)代碼之一者,其中該等代碼之每一 者各具有長度N之代碼符號,且其中該所選代碼與蜂巢 單元識別符相關聯;及 傳輸該所選代碼作為複數個⑺個)參考符號, 其中邊Μ個代碼在整個其長度N之代碼符號係彼此正
    乂並且亦在整個至少一子群組之長度L之代碼符號係 彼此正交,其中L<N。 2’ 士明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等參考符號被分佈一在時間_ 頻率域格内。 3. 如°月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蜂巢式通信系、统的一實體層 採用正交分頻多工。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 N=6 ; X Μ個代碼之每一者尺係分佈於頻率及時間域内的一 個二維正交序列並且被指定為:
    ^〇,1 -^,2 RU,2 = R2,2, 其中 及 127744.doc 200901700 y =: O 一種傾測於—蜂巢式通信系統中傳輸的-經接收信號中 的一蜂巢單元識別符之方法,其中該信號包含共同表示 父馬之者的複數個(N個)參考符號,其中該等代 碼之每一者各具有長度N之代碼符號,該方法包含: 判疋一待被執行的蜂巢單元搜尋是否屬於一第一類 如果該待被執行的蜂巢單元搜尋程序係屬於一第—類
    里則從第數目個參考符號產生一經建構代碼,其中 伙該第數目個參考符號產生的該經建構代碼表示Μ個 正交碼之一者; 果忒待被執行的蜂巢單元搜尋程序非屬於一第一類 型則從第一數目個參考符號產生一經建構代碼,其中 從該第二數目個參考符號產生的該經建構代碼表示Μ個 正交碼之一者;及 使該建構代碼互相關聯於複數個已知代碼以谓測該蜂 巢單元識別符, 其中: W -數目個參考符號與㈣二數目個參考符號之 至少-者係長度Ν之該等代碼符號之_子群組,其中 正 亦 、該Μ個代碼在整個其長度ν之代碼符號係彼此 交’在整㈣第-數目個參考符號係彼此正交,並且 在整個該第二數目個參考符號係彼此正交。 127744.doc 200901700 項5之方法,其中該第—數目個參考符號與該第 一 個參考符號之一者係N個參考符號。 7 · 如請灰tS r v v 二數目項5之方法,其中該第-數目個參考符號與該第 個參考符號之一者係數目L 其 一數曰& » 1具小於N,且該第 個參考符號與該第二數目個參考符號之另一者係 數目L2,其小於N,其中L#L2。 ’、 8· 方法,其中該蜂巢式通信系統的— 抹用正父分頻多工。 9.如凊求項5之方法,立中判定一住姑 m 4破執行的蜂巢單元搜 哥疋否屬於一第一類型包含: 判定該待被執行的蜂巢單元搜尋程序是否被包含在一 群組内’該群組包含初始蜂巢單元搜尋 元搜尋及頻率内蜂巢單元搜尋。 Ί蜂巢早 10·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中: Ν=6 ; 該Μ個代碼之每一η係分佈於頻率及時 個二維正交序列並且被指定為: R •^0,1 -^0,2 ^1, ^2 .^2,1 ^2,2 7 (\ η y y y) 其中 及 127744.doc 200901700 種於蜂巢式通信系統中在一待被傳輸的信號中指示 出蜂巢單元識別符之裝置,該裝置包含: 經組態用以選擇複數個(厘個)代碼之一者之邏輯,其 令該等代碼之每一者各具有長度N之代碼符號,且其; 该所選代碼與蜂巢單元識別符相關聯;及 經組態用以傳輸該所選代碼作為複數個(N個)參考符 號之邏輯, 其中該Μ個代碼在整個呈j # 、 ^牡正個其長度N之代碼符號係彼此正 交,並且亦在整個至少一子 于群組之長度L之代碼符號係 彼此正交,其中L<N。 12.如請求項i j之裝置,其 共T。亥4參考符號被分佈一在時間_ 頻率域格内。 其中5亥蜂巢式通信系統的一實體層 其中 1 3 .如請求項11之裝置 採用正交分頻多工 14.如請求項11之裝置 Ν=6 ; s亥Μ個代碼之每一者R接八& 母耆R係分佈於頻率及時間域内的 個二維正交序列並且被指定為: R •^0.1 ^0,2 Rv K2 ' R2,2 J 1 η y y y) 其中 e 及 127744.doc 200901700 y yj^/3 15. —種於一蜂巢式通信系統中傳 得輸的—經接收信號中的一 蜂巢單元識別符之裝置,其中 τ邊h唬包含共同表示Μ個 Μ碼之-者的複數個(_)參考符號,#中該等代碼之 母一者各具有長度Ν之代碼符號,該裝置包含: 經組態用以判定一待被執行 灯扪蜂巢皁疋搜尋是否屬於 一第一類型之邏輯; 經組態用以回應於該待被執行的蜂巢單元搜尋程序係 屬於-第-類型而從第一數目個參考符號產生' 經建構 代碼之邏輯’其中從該第-數目個參考符號產生的該經 建構代碼表示Μ個正交碼之—者; 經組態用以回應於該待被執行的蜂巢單元搜尋程序非 屬於-第-類型而從第二數目個參考符號產生一經建構 代碼之邏輯,其中從該第二數目個參考符號產生的該經 建構代碼表示Μ個正交碼之一者;及 o 經組態用以使該該建構代碼互相關聯於複數個已知代 碼以偵測該蜂巢單元識別符之邏輯, 其中: 該第一數目個參考符號與該第二數目個參考符號之 至少一者係長度Ν之該等代碼符號之一子群組, l<n ;及 該Μ個代碼在暫彳g] # e β , ^ 個其長度N之代碼符號係彼此正 父’在整個該第-數目個參考符號係彼此正交,並且亦 在整個該第二數目個參考符號係彼此正交。 127744.doc 200901700 16.如請求項〗 二數目/其第一數目個參考符號與該第 、固參考符號之一者係N個參考符號。 ΠΓ15之裝置,其中該第一數目個參考符號與該第 -數目:::符號之一者係數目L1’其小於Ν,且該第 考符號與該第二數目個參考符號之另—者係 Ά’其小於Ν,其中L#L2。 ’、 之裝置,其中該蜂巢式通㈣統的-實體層 休用正父分頻多工。 月长項15之裝置,其t經組態用以判定—待被 蜂巢單元搜尋是否屬於-第—類型之該邏輯包含/丁, 被定該待被執行的蜂巢單元搜尋程序是否 尋、頻率間:::之邏輯’該群組包含初始蜂巢單元搜 如請求項及頻率内烽巢單元搜尋。 N=6 ; 該Μ個代碼 的 者係刀佈於頻率及時間域 、、’父序列並且被指定為: R y 1 y y) 其中 χ = 及 127744.doc
TW096150400A 2007-01-08 2007-12-26 Adaptive cell ID detec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TW200901700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8390007P 2007-01-08 2007-01-08
US11/952,216 US8055252B2 (en) 2007-01-08 2007-12-07 Adaptive cell ID detec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1700A true TW200901700A (en) 2009-01-01

Family

ID=39594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50400A TW200901700A (en) 2007-01-08 2007-12-26 Adaptive cell ID detec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55252B2 (zh)
EP (1) EP2119163A1 (zh)
KR (1) KR20090106510A (zh)
TW (1) TW200901700A (zh)
WO (1) WO20080839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89801B2 (en) * 2007-02-14 2011-02-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ulti transmit antenna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transmission cell ID detection
US20100291929A1 (en) * 2009-05-14 2010-11-18 Motorola, Inc. Physical-layer cell identifi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407409B2 (en) * 2010-02-23 2016-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
KR102008842B1 (ko) * 2012-11-22 2019-08-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네트워크 선택 장치 및 방법
US9923772B2 (en) * 2014-07-16 2018-03-20 Cisco Technology, Inc. Interfrequency and inter-technology neighbor planning on a self-organizing network
CN110312271B (zh) * 2014-08-06 2023-06-23 思科技术公司 自组织网络上的频间和技术间邻居规划
WO2021028853A1 (en) * 2019-08-15 2021-02-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for cell selection and plmn selection based on rach precompens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2070A (en) * 1995-04-12 1998-02-24 Uniden America Corporation Cell of preference check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3897427B2 (ja) * 1997-12-01 2007-03-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送信方法及び無線受信方法
CN100596044C (zh) 2002-01-10 2010-03-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Ofdm系统中的导频复用方法和ofdm接收方法
US7406065B2 (en) * 2002-03-14 2008-07-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inter-channel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738437B2 (en) * 2003-01-21 2010-06-1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Physical layer structures and initial access schemes in an unsynchroniz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0594597B1 (ko) 2003-10-24 2006-06-3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하향링크 신호 구성 방법 및 그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동기화 및 셀 탐색 방법과 그 장치
KR100946913B1 (ko) 2003-11-21 2010-03-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시스템에서 셀 식별을 위한 프리앰블 신호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KR20060014695A (ko) 2004-08-11 2006-02-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프리앰블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0659937B1 (ko) 2004-10-12 2006-1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셀 인식 및 하향링크 동기를 획득하기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WO2006062308A1 (en) 2004-12-11 2006-06-15 Electronics Am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Cell search device of cellular system using ofdma scheme and method thereof
KR100689552B1 (ko) 2004-12-22 2007-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탐색 방법 및 장치
KR100899749B1 (ko) 2005-01-13 2009-05-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통신시스템에서 프리앰블 시퀀스 송수신 방법
US7907673B2 (en) 2006-10-26 2011-03-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obust and low-complexity combined signal power estim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106510A (ko) 2009-10-09
WO2008083910A1 (en) 2008-07-17
EP2119163A1 (en) 2009-11-18
US8055252B2 (en) 2011-11-08
US20080167029A1 (en) 2008-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74274C (en)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equences for cell group detec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RU2438249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временной привязки соты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JP5859671B2 (ja) ワイヤレスネットワークのための初期捕捉および近接探索アルゴリズム
US20160242103A1 (en) Cell search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7929624B2 (en) Cell ID detection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200901700A (en) Adaptive cell ID detec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BRPI0708790A2 (pt) mÉtodos e equipamentos de geraÇço de quadro de conexço de envio e de busca de cÉlula em estaÇço màvel de sistema de comunicaÇÕes e meio legÍvel em computador
KR20120119216A (ko) Ofdma 무선 시스템들에 대한 시간 및 주파수 포착 및 추적
US10536316B2 (en) NB-IoT receiver operating at minimum sampling rate
US2008004971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b-frame id and frame boundary detection in long term evolution
US9094146B2 (en)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equences for cell group detec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130279448A1 (en) Synchronization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29680B1 (ko) Lte 시스템의 하향링크 동기화 방법
KR101008076B1 (ko) 상호상관 특성을 개선하여 이차 동기 채널을 생성하는 방법
AU2011265518A1 (en)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equences for cell group detec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