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21512A - Dual-phase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 Google Patents

Dual-phase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21512A
TW200821512A TW095141110A TW95141110A TW200821512A TW 200821512 A TW200821512 A TW 200821512A TW 095141110 A TW095141110 A TW 095141110A TW 95141110 A TW95141110 A TW 95141110A TW 200821512 A TW200821512 A TW 20082151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heat
working fluid
liquid
temperatur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41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11187B (zh
Inventor
Jun-Guang Luo
Original Assignee
Jun-Guang Lu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n-Guang Luo filed Critical Jun-Guang Luo
Priority to TW0951411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0821512A/zh
Priority to US11/798,449 priority patent/US20080104964A1/en
Priority to KR1020070063282A priority patent/KR20080041552A/ko
Publication of TW200821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21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11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1118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4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ermo-electric units or the Peltier effec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2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cy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200821512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溫控裝置與方法,特別是指一種 可以產生冷風、熱風的雙相變溫控農置與方法。 【先前技術】
芩閱圖卜-般空调系統1如冷氣機、暖氣機或冷、暖 氣機,主要包含一壓縮機u、一冷凝器12、一冷媒控制器 13、一蒸發器14、串連該壓縮機u、該冷凝器12、該冷媒 控制器13與該蒸發器14形成一循環迴路的一管系15,及 一風扇16。該壓縮機n主要是將低壓低溫的氣態冷媒壓縮 成高壓高溫的氣態冷媒。該冷凝器12是將高壓高溫的氣態 々媒,級冷部介質(空氣、水)冷卻(放熱)成高壓中溫的液能 冷媒。該冷媒控制器13是將高壓中溫液態冷媒降壓成㈣ 中溫的液態冷媒。該蒸發器14是將低壓中溫的液態冷媒塞 發吸熱成低溫低壓的氣態冷媒。該風扇16是產生氣流吹向 該冷凝器12與該蒸發器14。 ▲藉此,利用該蒸發器14與冷媒、該風扇16氣流進行 熱交換,達到吸收室内的熱量及吹送冷氣的目的,同時利 用該冷凝器12與冷媒、該風扇16氣流進行熱交換,將埶 排出室外。 、 惟,由於空調系統必須仰賴該壓縮機u加壓冷媒,或 藉由該冷馳㈣13降壓冷媒,才能使冷媒順利循環流動 :並達到吸熱的效果’不但元件較多、成本較高…喿音值 回’且在增壓同時也會產生熱㉟,影響散熱效率。 5 200821512 【發明内容】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簡化元件、降 低嗓音,並大幅提昇散熱效率的雙相變溫控裝置與方法。 於是,本發明的雙相變溫控裝置包含一外殼、——第一 熱交換單元、一第二熱交換單元及二管系。該外殼具有上 、下相鄰的一第一容室與一第二容室。該第一熱交換單元 容是置在該外殼的第一容室,並具有一第一熱交換器與一 第一風扇,該第一熱交換器是與工作流體進行熱交換,使 # 工作流體冷凝成液態,該第一風扇是產生與該第一熱交換 器進行熱交換的氣流,使吹向一第一溫界的氣流形成熱風 。該第二熱交換單元是置在該外殼的第二容室,並具有一 第二熱交換器與一第二風扇,該第二熱交換器是與工作流 體進行熱交換,使工作流體氣化成氣態,該第二風扇是產 生與該第一熱交換器進行熱交換的氣流,使吹向一.第二溫 .界的氣流形成冷風。該等管系是分別與該第一、第二熱交 換器形成密閉迴路,可導引液態工作流體由高處向低處流 ® 動,及導引氣態工作流體向低濃度擴散,並分別具有相互 ‘ 併鄰且可進行熱交換的一熱交換段,使工作流體分別在該 - 熱交換段内產生相變化。 本發明的雙相變溫控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步驟一: 使工作流體在一第一熱交換空間進行熱交換而產生氣-液相 變態。步驟二:使工作流體在一第二熱交換空間進行熱交 換而產生液-氣相變態。步驟三:分別使步驟一、二的工作 流體在低於該第一熱交換空間的一散熱界面與高於該第二 6 200821512 熱交換空間的-致冷界面進行熱交換,而分別產生液氣相 變態與氣-液相變態。步驟四:使工作流體藉由前述相變化 與高度、壓力差分別自體猶環於該第—熱交魅間與該散 熱界面間,及該第二熱交換空間與該致冷界面間。步驟五 :使外界氣流分別反向流動且與該第―、第i熱交換空間 進行熱父換’形成反向流動的熱風與冷風。
率的目的。 【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功效是能藉由氣-液兩相變化的工作流體,產 生自體循環的流動效果,進而達到降低噪音、提昇散熱效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内容、特點與功效,在 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 楚的呈現。 θ 參閱圖2、圖3及圖4,本發明的雙相變溫控裝置的一 較佳實施例包含:一外殼2、一第一熱交換單元3、_第二 熱交換單元4、一致冷晶片組5及二管系6、7。 該外殼2具有上、下相鄰的一第一容室21與一第二容 室22、連通該第一容室21且形成在一正面的一第一入風口 23與一第一出風口 24,及連通該第二容室22且形成在一 背面的一第二入風口 25與一第二出風口 26。而該第一入風 口 23與該第一出風口 24是朝向一第一溫界(如室外)。該第 二入風口 25與該第二出風口 26是朝向一第二溫界(如室内) 該第一熱交換單元3是設置在該外殼2的第一容室21 7 200821512 内,並具有面向該第一出風口 24的一第一熱交換器3ι,及 才對該第出風口 24面向該第一熱交換器31的一第一風 扇U。該第一熱交換器31具有形成在一頂面的一氣室311 、形成在一底面的一液室312,及連通該氣室311與該液室 =的數流道313。該風扇32是由該第一入風π 23抽引氣 流吹向該第一熱交換器31且由該第一出風口 24排出。
該第二熱交換單元4是設置在該外殼2的第二容室& 内,並具有面向該第二出風口 26的一第二熱交換器41,及 相對該第二出風口 26面向該第二熱交換器41的一第二風 羽2 w玄弟一熱乂換窃41具有形成在一頂面的一氣室41 $ 、形成在一底面的一液室412,及連通該氣室411與該液室 412的數流道413。該風扇42是由該第二入風口 25抽引氣 流吹向該第二熱交換器41且由該第二出風口 26排出。 該致冷晶片組5是以一傾斜角度安裝在該外殼2第_ 弟一谷至21、22間,並具有反向的一低點51與一高點 52、形成在_頂面的一熱端面53,及形成在一底面且具有 低溫冷凍作用的一冷端面54。該致冷晶片組5是藉由電路 控制具有恆溫效果,使該冷、熱端面54、53分別形成一冷 、熱界面。 該等管系6、7是分別與該第一、第二熱交換器31、41 形成密閉迴路,並分別具有一熱交換段61、71、一氣管段 62、72及一液管段63、73。該熱交換段61、71是分別與 該致冷晶片組5的熱端面53、冷端面54接觸而形成有一斜 度。該氣管段62、72是分別連接該熱交換段61、71 —端 8 200821512 與該氣室311、411,且相鄰該致冷晶片組5的高點52。該 液管段63、73是分別連接該熱交換段61、71另一端與該 液室312、412,且相鄰該致冷晶片組5的低點51。該管系 7更具有一隔熱層74,該隔熱層74是以不導溫材料製成, 且包覆該液管段73。
藉此’在該等管系6、7與該第一、第二熱交換器31、 41抽取真空後,注入工作流體,使工作流體循環於一真空 壞境’工作流體在本實施例是一種氣-液相的變態溫度界於 5-10°C的冷媒,也可以是一種溫度超傳導液體。 以下即針對本發明雙相變溫控方法說明如下: 步驟81 :參閱圖5及圖2、圖3、圖4,當氣態工作流 體進入該管系7的熱交換段71内時,會受該致冷晶片組5 冷端面54的冷凍作用而進行熱交換,使氣態工作流體遇冷 開始降溫並凝結為水滴,形成液態工作流體。 步驟82·•液態工作流體順沿該致冷晶片組5與該熱交 換段71的斜度沿該液管段73向下流動,蓄積在該第二熱 交換器41的液室412内,同時受整個迴路内氣態工作流體 的壓力影響,依倨該等流道313向上積存。 值得-提的是,該液管段73外的隔熱層74可以隔絕 外界溫度,使該液管段73内的液態卫作流體不會在此區段 内氣化。 V驟83 · A第_熱父換器41内的液態卫作流體,合透 過該第二熱交換器41吸收室内的熱量,且與該風扇42曰抽 引的氣流進行熱交換,形成由該第二出風口 26排出的冷風 9 200821512 ’使室内溫度降低。 步驟84 :吸熱後的工作流體會氣化成氣態工作流體, 又循該氣管段62向低》辰度擴散至該熱交換段61内。 重復步驟81 ~步驟84,如此週而復始,使前述工作流 體藉由前述相變化與高度、壓力差,分別依傭該管系7自 妝循%於該第二熱交換器41與致冷晶片組5冷端面54所 形成的致冷界面間,使室内達到冷房效果。 步驟91:參閱圖6及圖2、圖3、圖4,當該致冷晶片 組5的冷端面54產生冷凝作用時,該熱端面會釋放大 ΐ的熱量,而與該熱交換段61内的液態工作流體進行熱交 換’使液態工作流體遇熱開始汽化成氣態工作流體,此時 ,整個迴路内的壓力會愈提昇。 步驟92 :氣態工作流依循該氣管段62向低濃度處擴散 ’而進入該熱交換器31的氣室311内,氣體因為比重較重 、壓力、及地心引力的影響,開始沿該第一熱交換器3工的 流道313下墜,並進行熱交換。 步驟93 :該第一熱交換器31内的氣態工作流體,會透 過該第一熱交換器31朝室外釋放熱量,且與該風扇32抽 引的氣W進行熱父換’形成由該第一出風口 24排出的熱風 〇 步驟94 :釋放熱能後的氣態工作流體會凝結為水滴形 成液態工作流體,並依循該等流道313滴落在該液室312 内,由於流體具有由高向低流動的物理特性,因此,冷凝 後的液態工作流體會由上向下,由該液管段63蓄積在該熱 10 200821512 旦、又1與σ亥液官段63㈤,且t:整個迴路内氣體壓力的 妙響’逐漸沿該致冷晶片組5熱端面53與該熱交換段61 的斜度向上積存。 姊錢步驟91〜步驟94,如此週而復始,使前述工作流 體藉由前述相變化與高度、壓力差,分別依傭該管系、6自 體循環於該第-熱交換器31與致冷晶片組5熱端面53所 形成的散熱界面間,達到散熱效果。 據上所述可知,本發明之雙相變溫控裝置與方法具有 下列優點及功效·· 、 本發明由前述液態-氣態工作流體在二相變化的過 程中,以液態工作流體由高處向低處流動,及氣態工作流 體由濃度高向濃度低流動的物理特性,產生自體循環的流 動效果,不但可以簡化元件,有效降低成本與噪音,且不 會有額外的熱源產生。重要的是,本發明可以藉由雙相變 的作用方式,同時產生冷風與熱風,更能有效的散發熱量 ’並大幅提昇散熱效率。 以上所述只疋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 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 發明說明内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 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内。 11 200821512 【圖式簡單說明】 圖】是-示意圓’說明一般冷氣機的工作原理; 圖2是正視方向的一剖視圖, ± 况明本發明一雙相變溫 徑衣置的一較佳實施例; 圖3是該較佳實施例側視方向的一剖視圖; 时圖^該較佳實施财—第—熱交換單元(―第二熱交 換早70)的一剖視圖; 圖5 ^該ϋ實施例產生致冷效果的—流程圖;及 圖6是該較佳實施例產生散熱效果的—流程圖。
12
200821512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2…·……外殼 21………第一容室 2 2………第二容室 23………第一入風口 24………第一出風口 25………第二入風口 26………第二出風口 3……·…第一熱交換單元 3 1 ·……·♦第一熱交換器 311……·氣室 3 12 *……液室 3 13 ‘……流道 32………第一風扇 4………*第二熱交換單元 41………第二熱交換器 411……·氣室 412 *……液室 413……·流道 42………第二風扇 5………·致冷晶片 5 1………低點 5 2………高點 5 3………熱端面 54………冷端面 6 ·………管系 61………熱交換段 6 2………氣管段 6 3………液管段 7…·……管系 71………熱交換段 72·…·…·氣管段 7 3………液管段 74………隔熱層 組 13

Claims (1)

  1. 200821512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雙相變温控裝置,包含: 一外殼,具有上、下相鄰的一第一容室與一第二容 室; 一第一熱交換單元,是容置在該第一容室,並具有 一第一熱交換器與一第一風扇,該第一熱交換器是與工 作流體進行熱交換,使工作流體冷凝成液態,該第一風 扇是產生與該弟一熱父換裔進行熱父換的氣流5使吹向 • 一第一溫界的氣流形成熱風; 一第二熱交換單元,是容置在該外殼的第二容室, 並具有一第二熱交換器與一第二風扇,該第二熱交換器 是與工作流體進行熱交換,使工作流體氣化成氣態,該 第二風扇是產生與該第一熱交換器進行熱交換的氣流, 使吹向一第二溫界的氣流形成冷風;及 二管系,是分別與該第一、第二熱交換器形成密閉 迴路,可導引液態工作流體由高處向低處流動,及導引 ® 氣態工作流體向低濃度擴散,並分別具有相互併鄰且可 ^ 進行熱交換的一熱交換段,使工作流體分別在該熱交換 - 段内產生相變化。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相變溫控裝置,其中 ,該第一、第二熱交換器分別具有形成在一頂面的一氣 室、形成在該一底面的一液室,及連通該氣室與該液室 的數流道。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雙相變溫控裝置,其中 14 200821512 ’該等管系分別具有連接該熱交換段與該氣室的一氣管 段,及連接該熱交換段與該液室的一液管段。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雙相變溫控穿置,更| 有一致冷晶片組’該致冷晶片組具有與該等管系熱交換 段接觸的一冷端面與一熱端面。 5·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雙相變溫控裝置,其中 ’該管系更具有不導溫材料製成的一隔熱層,該隔熱層 疋包覆與該致冷晶片組冷端面接觸的熱交換段,與鄰接 前述熱交換段與液室的液管段。 6.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雙相變溫控裝置,其中 ,该致冷晶片組是形成有一斜度,而具有相鄰該液管段 的一低點,及相鄰該氣管段的一高點。 7·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相變溫控裝置,其中 ,工作流體可以是冷媒、溫度超傳導液體其中一種。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相變溫控裝置,其中 ’工作流體氣-液相的變態溫度是界於5-1 〇°C。 9·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相變溫控裝置,其中 ’該第一、第二熱交換器分別與該管系形成的迴路是呈 真空狀態。 10· —種雙相變溫控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步驟一:使工作流體在一第一熱交換空間進行熱交 換而產生氣-液相變態; 步驟二:使工作流體在一第二熱交換空間進行熱交 換而產生液-氣相變態; 15 200821512 步驟二:分別使步驟一、二的工作流體在低於該第 …、又換空間的一散熱界面與高於該第二熱交換空間的 、界面進行熱父換,而分別產生液·氣相變態與氣-液相變態; 步驟四:使工作流體藉由前述相變化與高度、壓力 呈分別自體循環於該第一熱交換空間與該散熱界面間, 及該第二熱交換空間與該致冷界面間,·及 步驟五·使外界氣流分別反向流動且與該第一、第 一熱父換空間進行熱交換,形成反向流動的熱風與冷風 〇 1 1 ·依據申清專利範圍第1 0項所述之雙相變溫控方法,其中 ,該步驟一中的致冷界面與散熱界面是一致冷晶片組的 冷端面與熱端面。 12_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所述之雙相變溫控方法,其中 ,工作流體可以是冷媒、溫度超傳導液體其中一種。 13·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雙相變溫控方法,其中 ,工作流體是在真空環境中循環。 1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所述之雙相變溫控方法,其中 ,工作流體氣-液相的變態溫度是界於。 16
TW095141110A 2006-11-07 2006-11-07 Dual-phase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TW200821512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5141110A TW200821512A (en) 2006-11-07 2006-11-07 Dual-phase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US11/798,449 US20080104964A1 (en) 2006-11-07 2007-05-14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KR1020070063282A KR20080041552A (ko) 2006-11-07 2007-06-26 공기 조절 장치 및 공기 조절 방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5141110A TW200821512A (en) 2006-11-07 2006-11-07 Dual-phase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21512A true TW200821512A (en) 2008-05-16
TWI311187B TWI311187B (zh) 2009-06-21

Family

ID=39358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41110A TW200821512A (en) 2006-11-07 2006-11-07 Dual-phase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04964A1 (zh)
KR (1) KR20080041552A (zh)
TW (1) TW20082151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6194B (zh) * 2014-03-31 2016-10-19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的液态水回收和冷却装置
CN105262029A (zh) * 2015-10-30 2016-01-20 江苏同盛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型分布式离相封闭母线散热冷却装置
CN105632687A (zh) * 2015-12-17 2016-06-01 江苏同盛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式变压器的冷却装置
CN114061065B (zh) * 2020-08-03 2022-11-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15444A1 (de) * 1983-04-28 1984-10-31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Gmbh, 2000 Hamburg Vorrichtung zum belueften und heizen von innenraeumen, insbesondere wohnraeumen
US5653111A (en) * 1993-07-07 1997-08-05 Hydrocool Pty. Ltd. Thermoelectric refrigeration with liquid heat exchan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104964A1 (en) 2008-05-08
KR20080041552A (ko) 2008-05-13
TWI311187B (zh) 2009-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08022B2 (en) Hybrid cascade vapo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JP2009133624A (ja) 冷凍空調装置
JP6888102B2 (ja) 熱交換器ユニット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5049008A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機用熱交換器
KR20130008864A (ko) 히트파이프가 구비된 제습기용 증발기
CN106686953A (zh) 一种机柜服务器用液冷热管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139088A (zh) 空调
TW200821512A (en) Dual-phase transformation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CN105066278A (zh) 热泵机组
CN1156662C (zh) 热泵系统
JP4130636B2 (ja) 冷凍機内蔵型ショーケース
JP4423321B2 (ja) 冷凍機内蔵型ショーケース
KR100946381B1 (ko) 하이브리드 히트펌프식 냉난방장치
KR20030065524A (ko) 초임계 압력에서 열제거가 행해지는 냉각 또는 열펌프시스템
CN201583048U (zh) 一种热泵热水器
JP2006038306A (ja) 冷凍装置
CN209310137U (zh) 一种热回收型空调
CN114025560A (zh) 一种冷却机组
CN105823257A (zh) 一种高效冰源热泵机组
EP1923641A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8487727U (zh) 数据中心的空调系统
TWM317006U (en) Two-phase-working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KR101423137B1 (ko) 실외기 없는 난방장치
CN207146712U (zh) 空调器
TWM522328U (zh) 製冷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