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14123A - Electron emission material and electron emitter us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Electron emission material and electron emitter us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14123A
TW200814123A TW96119662A TW96119662A TW200814123A TW 200814123 A TW200814123 A TW 200814123A TW 96119662 A TW96119662 A TW 96119662A TW 96119662 A TW96119662 A TW 96119662A TW 200814123 A TW200814123 A TW 20081412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
carbon nanotubes
particles
emitting material
carb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19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uji Komukai
Kumiko Yoshihara
Original Assignee
Sonac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ac Inc filed Critical Sonac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814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1412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00Details of electrodes, of magnetic control means, of screens, or of the mounting or spacing thereof,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1/02Main electrodes
    • H01J1/30Cold cathodes, e.g. field-emissive cathode
    • H01J1/304Field-emissive cathodes
    • H01J1/3048Distributed particle emit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10/00Nanotechnology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e.g. quantum computing or single electron log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01/00Electrodes common to discharge tubes
    • H01J2201/30Cold cathodes
    • H01J2201/304Field emission cathodes
    • H01J2201/30446Field emission 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mitter material
    • H01J2201/30453Carbon types
    • H01J2201/30469Carbon nanotubes (C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ld Cathode And The Manufacture (AREA)

Description

200814123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在具備於陰極電極上藉由場放射而發 射電子之電子發射層的電子發射體中,構成其電子發射層 之電子發射材料及使用其之電子發射體。 本說明書中使用於電子發射材料之奈米碳管,係包含 單層奈米碳管、雙層奈米碳管、多層奈米碳管,並包含類 竹(bamboo like)奈米碳管、石墨奈米纖維、奈米碳角、奈 _ 米碳錐、奈米碳竹等廣義之奈米碳管。 【先前技術】 使用電子發射體之顯未裝置,一般而言係設置在陰極 側並藉由施加在陰極側與陽極側之間的電場以朝陽極側發 射電子,藉由撞擊陽極侧的螢光體並激發螢光體而產生激 餐光(參照專利文獻1)。這種電子發射體亦稱為冷陰極, 即使在常溫下也可以有效率的發射電子,又,對於施加電 壓之電子發射效果亦高’因高亮度、廣視角、長壽命、·高 響應性而適用於大型薄型顯示裝置,其開發乃積極進行 中。 這種電子發射體中’使用奈米碳管之電子發射體的重 視度提高。由於碳係化學性穩定且具有優異熱傳導性,又 因為可以發射場電子,故成為受重視的電子發射材料。 奈米碳管係設置成,碳六角網面為封閉成圓筒狀之龄 構’或是該等圓筒配置成格子狀之結構。其直捏為數 5 200814123 • 數十nm,非常的細微,且縱橫比大,故在低電場之電子發 射容易、電子發射特性穩定、對於顯示裝置可提供高密度 之發光點’因而朝著實施於上述顯示裝置而開發。 使用這種奈米碳管之電子發射體之製造方法其中之 一’係將奈米碳管混合分散於溶劑劑中,成為糊狀再印刷 於基板上後’藉由燒成將溶劑劑成分蒸發以將奈米碳管配 置於基板上之印刷法。 但是’奈米碳管在由其邊緣前端進行電子發射時,必 須相對於電極配向控制成垂直方向,但由於奈米碳管的縱 橫比極大’在將多數奈米碳管與糊料混合並以網版印刷在 電極而形成圖案時,要使奈米碳管高度均等且垂直配向於 基板有其困難。又,因垂直配向後的奈米碳管的前端直徑 非常細而耐久性不佳,故不容易獲得穩定的電子放射。 再者,相對於電極而配向於垂直方向的多數奈米碳管, 在由其前端均等發射電子時,必須將其等高度精密控制成 Φ 一定的高度,但要高精度控制其高度有其困難。 此外,奈米碳管以密集狀態配置於基板上時,將使電 子發射不易進行,4了要發射電子,奈米碳管的配置間隔 =須在1〜2# m左右。因此,電極上每單位面積的奈米碳 管配,根數,亦即電子發射位置的數量受到縮限,結果為 了獲:所需的發光亮度,;!個奈米碳管所發射的電子必須 要m里的多,但卻使得每〗個奈米碳管的電子發射負荷變 大而仏成其邊緣前端之消耗加速而縮短奈米碳管的壽 6 200814123 2〇〇1_23552 號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 【發明内容] 本卷月所奴解決的主要課題在於,提供 材料及使用其之電子發射驊,尤命热^ x 、體不而要而精度的控制也可以 在電極上形成長期穩定的電子發射特性。 本發明電子發射材料,其特徵在於:由多數奈米碳管 大致朝相同方向排列且以物理纏繞方式彼此結合 列的粒子所構成。 上述所謂「大致朝相同方向排列」並不限定於粒子内 的所有奈米碳管集中朝相同方向排列的意思、,亦可係即使 幾個或相#數量或大部分的奈米碳管之-部分並不朝相同 方向排歹j的^ ;兄下’其粒子以整體觀察時,該粒子内之奈 米碳管係朝相同方向排列的狀態。 ” 在這種If況,粒子内之奈米碳管同側端部並不限定於 全部朝相同方向’纟亦包含即使構成粒子之奈米碳管同側 女而4的彳4或整體朝相同方向或朝不同j向,該粒子内 之奈米碳管内整體猶微彎曲或筆直,仍大致朝同方向延 之狀、態。 上述所謂「以物理纏繞方式彼此結合」係不限定於粒 子内的所有奈米碳管均完全以纏繞方式結合之意思,亦包 含粒子内的奈米碳管局部或相當部分或整體以不易分散之 程度來物理纏繞而一部分沒有纏繞之情況。又,亦包含奈 米碳管之一部分以范德瓦耳斯(Van der Waals)力結合之^ 7 200814123 . 況。 ‘ +上述u密集排列」亦包含奈米碳管㈣而一部分 以迅德瓦耳斯力結合之狀態排列之狀態。 本發明之電子發射材料, 立 7寸卫不限疋於僅以奈米碳管構 成之思思,亦包含奈米碳管 A g M外之構成要件、以及可與奈 木石反官一起構成之意思, +辨除包合作為電子發射材料 之必要或較佳的其他構成要件。 •朝明之電子發射材料,由於多數奈米碳管係以大致 =向排列且主要係彼此以物理纏繞方式密集排列之 二:::成,故即使不像以往由奈米碳管單體所構成之電 P射材料般將奈米碳管單體垂直配置於陰極電極上,亦 月b由粒子端部發射電子,且 ^ 將夕數粒子與糊料混合而以 網版印刷法容易印刷於電極上。 本發明與以往將奈米碳管單體作為電子發射材料的情 =,由於不需要進行粒子之印刷控制,俾以均等的高 » *中於電極上,因此可提高電子發射體之製造良率。 :夕:,本發明之電子發射材料之粒子,即使未以密集 二排:上,仍可由1個粒子來發射多數電子,使 侍笔子發射負荷減少,故可將其消 材料長壽命化。 “耗減小而可使電子發射 =發明之一較佳形態,上述粒子的尺寸,係與長邊侧 L徑正父之方向的短邊側最大徑為100心以下。藉由 ;:寸’可將本發明之粒子作為電子發射材料而網版印 刷於電極等之上。 8 200814123 本發明之一較佳形態,上述奈米碳管為單層奈米碳管、 雙層奈米碳管、多層奈米碳管、石墨奈米纖維、奈米碳角、 奈米碳錐、奈米碳竹之任何一種。 本發明之一較佳形態,上述密集排列,係指以1〇9根 以上的检度包含上述奈米碳管之排列。以此密度含有奈米 碳管的粒子,即使網版印刷而糊料化也不會分散,故可維 持作為電子發射材料之構成。 本發明之一較佳形態,上述印刷法係藉由網版印刷的 印刷法。 本發明之一較佳形態,上述粒子係將於基板上大致朝 垂直方向以密集狀態並立之多數奈米碳管切斷而得者。 本發明之電子發射體,具備於電極上藉由場發射而發 射電子的電子發射層,其特徵在於:該電子發射層含有上 述本發明之電子發射材料。 依本發明之電子發射體,可以長期維持穩定的電子發 射。 〃藉由本發明,可以提供能將電子發射特性長期維持之 電子發射材料以及使用其之電子發射體。 【實施方式】 以下便參照所附圖式,就本發明實施形態之電子發射 材料以及使用其之電子發射體作詳細說明。 百先參照圖1所示,將高密度形成於基板2上之金屬 念Κ ίΛΜ ^ ’、微粒子作為成長核並於反應室導入含有碳的原料氣 9 200814123 • 體,將奈米碳管以垂直方向高密度成長於基板2上。圖i 所示為成長後的奈米碳管之奈米碳管集合體4。 將該奈米碳管集合體4以虛線圓A所圍成之部分加以 放大表示如圖1之A1所示,奈米碳管集合體4内的奈米 碳管6係以密集狀態大致朝相同方向並立且以物理纏繞方 式彼此結合,亦即成長為密集而直立成刷毛狀。該奈米碳 管6較佳係以1〇9根/cm2以上的密度大致垂直成長於基板 2上。奈米碳管6之一部分亦以范德瓦耳斯力結合。另外, 圖1之A1所不的奈米碳管6之成長形態,例如可參照應 用物理第73卷第5號(2004)第617頁(利用熱CVD法之刷 毛狀多層奈米碳管之高速成長)所示的SEM影像。該sem 影像中,即使奈米碳管局部或整體於不同方向上有所差異 或彎曲變形,但整體觀察的情況下係大致朝相同方向且呈 直線性集中延伸之狀態排列。χ,奈米碳管彼此間具有物 理纏繞並以該纏繞方式結合。圖i之A1乃是將該§εμ影 φ 像之一部分加以示意表示者。 其次,奈米碳管6較佳藉由分解碎裂、磨碎等而如圖 1之A1所示碎斷成彼此結合形態不會崩解之多數粒子$。 這種情況的粒子8之形狀有許多種。 將該狀態之粒子8的一部分圍起呈虛線圓B並放大如 圖1之B1所示,粒子8並不會崩解圖kAi的奈米碳管 6之結合形態,亦即多數奈米碳管6係大致朝相同方向並 列且主要係以物理纏繞方式而且密集排列成能以印刷法印 刷的尺寸。該粒子8係構成電子發射材料的至少i個單位。 200814123 進行該粒子8的網版印刷所要求的尺寸,參照圖2進 行况明。圖2(a)〜(c)係表示網版印刷用板之篩網10a、l〇b、 10c。如圖2(a)〜(c)所示,篩網1〇a、1〇b、1〇c的形狀分別 為例不的六角形、圓形、矩形。與圖2(a)所示之篩網l〇a 對應的粒子8之長邊侧最大徑Dmaxi為點a、B之間,與 隶大k Dmaxl正父方向的短邊側最大徑Dmax2為點a、 b之間。該短邊側最大徑Dmax2較佳為1〇〇#m以下。與
圖2(b)所示之筛網1〇b對應的粒子8之長邊侧最大徑1)瓜^1 為”沾C、D之間’與該最大徑Dmaxi正交方向的短邊侧最 大徑DmaX2為點C、d之間。該短邊側最大徑Dmax2較佳 為l〇〇//m以下。與圖2(c)所示之篩網i〇c對應的粒子8 之長邊側最大徑Dmaxl為點E、F之間,與該最大徑如如 正交方向的短邊側最大# Dmax2為點e、f之間。該短邊 :之最大徑Dmax2較佳為物m以下。另外,粒子8的 最小徑Dmin較佳為100nm以上。 ,有上述尺寸的多數粒子8如圖3所示,分散_ 電子發射體12之陰極電極14上作為電子發射層16。該@ 極電極14係設置於基板18上,該陰極電極14係與配】 於基板2G下面具有螢光體的陽極電極22相對向。將電^ 發射層16之一部分圍繞成虛線圓C並放大如圖3之cu 不。該圖3之C1係表千士夕私1 7 射電子的樣子。由多數粒子8以箭頭所示般來赛 刷後 該粒子8與糊料混合而印刷於陰極電極14 ,藉由燒成來將糊料中的溶劑成分蒸發以 上。於該印 將多數粒子 11 200814123 8作為電子發射材料而配置於陰極電極丨4上。 粒子8具有多種形狀,圖4⑷〜⑷係分別表示粒子8 形狀的數個實施例。圖4⑷所示之粒+ 8係沿著陰極電極 14之電極面而呈細長形狀,而奈米碳管6也是沿著該粒子 8的細長形狀集合排列。該粒子8能以水玻璃等適當的黏 著劑24黏著於陰極電極14表面,且亦能與陰極電田極μ 表面直接接觸而獲得電氣接觸。目4(b)所示的粒子$内部 之奈米碳管6係大致垂直排列於陰極電極14。圖*⑷所示 粒子8,其沿著陰極電極14之細長奈米碳管6係大致垂直 排列於陰極電@14。任—粒子8均可藉由場發射來發射電 子° 以上說明之實施形態之電子發射材料,其多數奈米碳 管6係大致朝相同方向且主要係彼此以物理纏繞又,一 部分係以范德瓦耳斯力結合’且密集排列成能以印刷法印 刷尺寸之構成,即使不是垂直配置於陰極電極14上,亦 能由該粒子8的端部發射電子。 圖5係表示實施形態之配置於陰極電極上之電子發射 層的SEM f彡像。目5所^的隨影像可以確神子8如 树的衣皮Ac夕數形成於陰極電極i 4上。由影像的1 〇 # m刻度即可清楚確認出多數奈米碳管係纏繞結合成為電 子發射材料而存在。 圖\係表示以往配置於陰極電極上之電子發射層的截 ^ SEM &像。以往係由單一奈米碳管來構成電子發射層, ^ “單奈米奴管係呈細線狀而林立在陰極電極工4 12 200814123 上。 由實施形態之電子發射材料之粒子8的sem影像可 知,该粒子8之奈米碳管係大致朝相同方向、且主要以物 理纏繞彼此結合且密集排列成能以印刷法印刷之尺寸,故 無論粒子8在陰極電極14上的配置姿勢為何,均可以由 其端部發射電子,又,粒子8因為控制在可印刷的尺寸, 故可谷易將粒子8網版印刷而印刷在陰極電極〗4上。此 外,粒子8即使不以密集狀態配置於陰極電極14上,而 由1個粒子8來發射大量電子,由於電子發射負荷減少, 故消耗減小而可達成電子發射材料的長壽命化。 就上述粒子8的具體製造而言,係在將奈米碳管集合 體4彳疋基板2剝離之前以無機結合材或樹脂固化。將於基 板2上固化後的奈米碳管集合體4從基板2剝離,再將剝 離後的奈米奴管集合體4藉由機械分散裝置(均質器)或超 音波粉碎等粉碎細化成多數的塊片,然後將附著於該粉碎 物之上述無機結合材去除並藉由洗淨即可獲得上述粒子 8。另外,上述固化亦能將奈米碳管集合體4從基板2剝 肖隹後進彳亍。又,右無機結合材即使一部分或全部殘留於粉 碎物也不會造成問題時,則不一定需要上述的洗淨。 圖7係表示上述粉碎後之複數粒子8的低倍率SEM照 片如圖7的SEM照片所示,各粒子$的尺寸可以確認其 與長邊側最大徑正交之方向的短邊側最大徑為l〇〇//m以 下。 圖8係表示圖7之上述粉碎後粒子8的放大SEM照片, 13 200814123 圖9係圖8之上述粉碎後粒子8的放大SEM照片,圖i 〇 係表示將圖9的SEM照片進一步放大的SEM照片。 該等圖8〜圖10的SEM照片係將粒子8依序放大粒子 8内的奈米碳管6並沒有崩解其結合形態,可以確認其大 致朝相同方向且以物理纏繞彼此結合而密集排列樣子。 本發明之電子發射材料,對於具備藉由場發射而於陰 極電極上發射電子的電子發射層之電子發射體而言,作為 構成該電子發射層之材料特別有用。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製造電子發射材料的粒子 所使用而成長為刷毛狀之奈米碳管集合體。 圖2(a)〜(c)係分別表示網版印刷用板的不同形狀篩網 之俯視構成以及粒子。 圖3係以實施形態之電子發射材料構成電子發射層之 電子發射體。 圖4(a)〜(c)係分別表示粒子之實施例。 圖5係實施形態的電子發射層之SEM影像。 圖6係以往的電子發射層之SEM影像。 圖7係將從基板剝離之奈米碳管集合塊體粉碎所得的 複數粒子之低倍率SEM照片。 圖8係將圖7之粒子放大表示之SEM照片。 圖9為圖8之SEM照片進一步放大表示之SEM照片。 圖10為圖9之SEM照片進一步放大表示之SEM照片。 200814123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2 基板 4 奈米碳管集合體 6 奈米碳管 8 粒子
15

Claims (1)

  1. 200814123 十、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電子發射材料,其特徵在於:由多數奈米碳管大 致朝相同方向排列且以物理纏繞方式彼此結合而密集排列 之粒子所構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子發射材料,其中,該 二、、尺寸係與長邊側最大徑正交之方向的短邊側最大 徑為1 〇 〇 m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子發射材料,其中,該 密集排列,係指以1〇9根/cm2以上之密度包含該奈米碳管 之排列。 4.如申請㈣範圍帛2 $之電子發射材料,其中,該 密集排列,係指以W根W以上之密度包含該奈米碳管 之排列。 士申明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電子發射材 :八中11亥粒子係將於基板上大致朝垂直方向以密集狀 態並立之多數奈米碳管切斷而得者。 6·—種電子發射體,具備於電極上藉由場發射來發射 電子的電子發射層,其特徵在於: 該包子叙射層,包含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 項之電子發射材料。 十一、圖式: 如次頁 16
TW96119662A 2006-06-02 2007-06-01 Electron emission material and electron emitter using the same TW20081412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55364 2006-06-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4123A true TW200814123A (en) 2008-03-16

Family

ID=38801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19662A TW200814123A (en) 2006-06-02 2007-06-01 Electron emission material and electron emitter us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0814123A (zh)
WO (1) WO20071421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90930B2 (ja) * 2018-02-13 2022-12-16 ニッタ株式会社 電子エミッ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PP976499A0 (en) * 1999-04-16 1999-05-06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Multilayer carbon nanotube films
KR101088372B1 (ko) * 2002-11-26 2011-1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탄소 나노튜브 미립자, 조성물 및 이의 용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142115A1 (ja) 2007-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15904B2 (ja) 熱電子源
Kwo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flat panel display using carbon nanotubes as electron emitters
JP4843001B2 (ja) 電子放出源、これを適用した電子装置及び電子放出源の製造方法
TWI312165B (zh)
Shimoi et al. Properties of a field emission lighting plane employing highly crystalline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fabricated by simple processes
Bahena-Garrido et al. Plannar light source using a phosphor screen with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s field emitters
JP2007242613A (ja) ナノロッドを利用した電界発光素子
TWI343591B (en) Field emission componet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TW200814123A (en) Electron emission material and electron emitter using the same
JP2010509740A (ja) 電界放出装置
JP2003115255A (ja) 電界電子放出電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386966B (zh) 場發射顯示器
Shimoi et al. A stand-alone flat-plane lighting device in a diode structure employing highly crystalline SWCNTs as field emitters
JP4605425B2 (ja) 電子放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7323946A (ja) 冷陰極電子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49616A (ja) 電界放出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476751B2 (ja) ナノカーボンエミッ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面発光素子
TWI330858B (en) Thermionic emission device
TWI309428B (en) Emission source having carbon nanotube
JP2008166153A (ja) 電子エミッタ
JP4984130B2 (ja) ナノカーボンエミッタと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面発光素子
TWI383420B (zh) 電子發射裝置及顯示裝置
TWI386964B (zh) 電子發射裝置及顯示裝置
Shimoi et al. 53.3: Properties of a Field Emission Lighting Device Employing High Crystallized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
Shimoi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an Electrical Device Employing Highly Crystalline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s a Field Em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