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11339A - Compacto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 Google Patents

Compacto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11339A
TW200811339A TW96113017A TW96113017A TW200811339A TW 200811339 A TW200811339 A TW 200811339A TW 96113017 A TW96113017 A TW 96113017A TW 96113017 A TW96113017 A TW 96113017A TW 200811339 A TW200811339 A TW 20081133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actor
impact
landfill
impact tool
to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13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ngus Peter Robson
Original Assignee
Angus Peter Robs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gus Peter Robson filed Critical Angus Peter Robson
Publication of TW200811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1133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02Improving by compacting
    • E02D3/046Improving by compacting by tamping or vibrating, e.g. with auxiliary watering of the so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1/00Dumping solid wast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02Improving by compac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30Landfill technologies aiming to mitigate methane emi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Description

200811339 九、發明說明: t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壓實機以及用於壓實垃圾掩埋場之 5 方法。 【先前技術;1 發明背景 垃圾掩埋%是人類發展、城市擴張以及人類垃圾無法 抑制產生所逐漸增加之普遍結果。典型的垃圾掩埋場是在 10 —指定地點内的大型凹穴(天然的地表外形或人造的大型 洞穴),這些垃圾掩埋場相繼地被填滿垃圾(主要是有機或無 機的材質),其中一些垃圾掩埋場可能會進行事先過濾或者 抽出可回收利用的材質。由於需要很大片的土地面積以及 嚴格的操作規定,所以,普通的垃圾掩埋場及其操作均相 15 當昂貴。而且,垃圾掩埋場的地點必須監控任何危險性的 下沉,以及在此地點被填滿且密封之後,任何有毒氣體的 釋放或濾滲污水的滲流。因此,實在是急需要將垃圾掩埋 場地點的效率達到最大,而且,在此塊土地被用作為有益 的用途之前減少其時間週期。 20 然而,垃圾的多變成分會對上述目標造成許多難處, 而先前技術的垃圾掩埋場之構造、完成及管理技術僅能解 決一部分的難處而已。 典型的垃圾掩埋場地點主要被考慮為一個固定的可利 用體積,在此地點被密封之前可以將垃圾放入此體積内。 5 200811339 5 10 15 20 因此’將㈣壓實能_少空m氣^所佔據的垃圾 掩埋場體積之百分比,因而能增加可放入此垃圾掩埋場内 的垃圾總量。藉由在整個垃圾掩埋場表面上方進行操作的 機械式壓實機所產生之垃圾密度增加’坆极分解同樣也可 以獲得此效果。當廢棄物中的有機物質產生進一 +腐敗 時,便會在垃圾掩埋場中產生空隙。廢棄物質本㈣^ 也會對下方部位⑽空隙造成某些程度的壓實4_質 分解的—項副產品就是會產生曱㈣體’此魏體在垃圾 =場被填滿及㈣之後可能還會繼續產生。具 有易燃性且是一種強力引起溫室效應的氣體,所以,必須 ^出些措施,以防止任何甲烧氣體的產生,而且 、、 根據所產㈣體積,而躲蠢航氣如作為儲 雖然由有機物質分解所引起的體積減少會受到很 因素的影響,但是,主要的因素是水氣的含量。垃㈣成 m錢掩料的滲透性(在填•⑽及密封之 掩埋水祕料料料,騎影響垃圾 分解_量。因此,最好能㈣錢的含量,以促進 牲,並藉此在垃圾掩埋場中釋放出更多的體浐。 所2此’藉由使垃圾掩埋場的密度達到最大,且二氣 的空間達到最小,以便使有限的垃极 利用達到畀双掩埋%體積之 心最仏程度,在本技藝中已知有好幾種技術。 機械:ΐ機在Γ的垃圾掩埋場地點中,有-些種類的 4、推土機以及輪壓機等仙於 一過堅硬並帶有鐵釘的輪子而施加”壓 6 200811339 型的垃圾掩埋場密度變化很大,但是,即使在這些機械式 壓實機的操作之後,也很少超過每立方公尺丨噸。這一點局 部地是由於在變化的密度與完整性的上方操作行=壓實機 的限制之緣故,以確保能夠施加充分的地面壓力而達成壓 5實,也就是,防止壓實機沉入此表面下而到達禁止此移動 的程度,而不需要一個浪費的強力引擎。 可以藉由使用遠遠隔開的壓實機輪子,以減輕用於維 持良好地面壓力的壓實機停住之風險。钬 …、,如此一來, 會導致在垃圾掩埋場表面上產生一個較硬材質的薄嗖層之 Π)缺點,因而,在深度約大於二公尺的情形下會減少^效 果。考量典型大型習知的輪式壓實機之纟士 〜、、、。構,此壓實機每 個輪子具有1.4x0.4m之輪子足印且恩古 ,、有50000公斤的重 量,如此,能產生一個22300kg/m2的备士 p 1"战靜止地面壓力。 甚至最大的推土機或輪壓機也只能達到> 15 '〆L ^ J母平方公尺20000 公斤左右的地面壓力。然而,藉由輪七 上的鐵針,可增加 輪壓機的地面壓力,而且,壓實機的論 則向動作可以達到大 約30000kg/m2的地面壓力。 因此,這類載具可能產生的壓實程度會偈卩卩、、 公尺深度的表面層而已。 σ 用於垃圾掩埋場壓實的習知壓實装置與# ^ 成三大類:震動法(通常與應用靜止重番^人 U 主要刀 :惠絚合使用)、高衝擊 式壓實,及/或運用具有重量的滾輪之應_ ^ 美國專利第2,897,734號案揭示一稽歷者 喱壓實垃圾掩埋場的 方法,其透過一個在載具底盤内的進、 八孔洞,使用一個下 20 200811339 降至地面的沉重塊體。施加幾赫茲至幾十赫茲的震動頻率 到此塊體上,重物以及震動的組合效果可一起產生作用, 以增加壓實機底下的土壤密度。 然而,此種壓實的效果卻侷限於很淺的表面層而已, 5因此,使得下面的垃圾掩埋場完全未受影響。 美國專利第5,244,311號案揭示一種垃圾掩埋場壓實 法,其使用一個從吊車上掉下來的質量塊。然而,由於精 確衝擊點的控制受到限制,所以,侷限了以有系統的方式 壓實此表面的能力。 10 澳洲專利第70488號案揭示一種透過掉落重物的重複 衝擊而壓實土壤之方法。這些衝擊會在土壤内產生靡力戋 應變的瞬間狀態,致使,在主壤内的超額孔隙水壓 pore water pressure)會到達產生液化作用所需要的值之% 至80%,而且,在允許間隙水流出的期間,接著會產生一 15個靜止時期。因此,此種方法特別是關於土壤及其固有特 性,因此與垃圾掩埋場壓實並無密切的關聯。 澳洲專利申請案第199715085號是一個關於壓實土壤 用的執道車輛之專利。此車輛在其前後方運用重物,这此 重物月b夠重複地升起或降下。然而,重物所能升古的最大 20高度卻受到限制,因此,限制了重物所能獲得的衝擊浐量。 美國專利第6,499,542號揭示一種用於地面壓實的^裝 置’其主要包含一個施加於地面上的質量 ’ 从透過一個 裝附至車輛上的滾輪系統而達到壓實效果。 &、 问此,所能達 成的壓實會受到嚴重的限制,因此,無法達到报深的土壤 8 200811339 壓實。 美國專利第6,5〇5,998號揭示—種從吊車上掉下的地面 處理裝置。此震置主要是包含一些形式的尖頭鼻部,此鼻 部的頂端上方擴大(例如,圓錐狀或截頭圓錐狀剖和直到— 5肩部為止。此尖頭狀的鼻部能增加此裝置的刺穿程度,同 時,肩部能防止過度刺穿的現象。唯一能夠改變此裝置衝 擊力的方式,是調整釋放高度或者改變此衝擊裝置成為一 ^不同的結構。這些選擇方式均提供—種方式,能夠破保 田衝}具有增加堅硬度(例如,先前壓實過的區域)的表面時 10所產生的衝擊力不會超過任何調整的地震極限。然而,藉 由分別減少從降低的釋放高度所能獲得的壓實程度,以及 由於在改變衝擊裝置時停工期之衝擊速率降低,兩種方式 均對垃圾掩埋場壓實導致顯然的效率不足。 專利申請案第WO 2000/28154號揭示一種安裝有拖車 15的壓實機,係用於相當小面積的土壤壓實操作,其中,此 壓實機係樞轉式地裝配至拖車的後方,以便平放而緊靠著 此拖車而產生移動,並且,能夠被垂直抬起以進壓實操作。 然而’其中,並未揭示此裝置是如何被運用於垃圾掩埋場 的深層壓實,或者上述與垃圾掩埋場壓實有關本身就有的 20 難處是如何的解決的。此種相當小的衝擊重量以及相關的 安裝與升降結構,並不適用於在具有變化堅硬度的起伏垃 圾掩埋場表面上實施更升高一級的深層壓實。 相同發明人所申請之專利申請案第WO 2004/003301 號案,揭示一種WO 2000/28154號專利所揭示的壓實機之延 9 200811339 伸,其運用-種車上監控機構,㈣量來 饋結果,以決定出土壤的特性。然而〜、具衝擊的回 控此衝擊的地震效果,而使得相& 匕並未提出一種監 達到最大之方式。 讀^動㈣⑽衝擊效果 5 10 15 20 包含說明書内所提到的任何專利獲專 參考文獻,在此均併入作為參考。: 月茶之所有 構成先前技術。討論這4b來考女許任何參考文獻 一〃考文獻係用以陳述這此 主張,而這些申請者仍保有權刹 一1下者的 確:生與靡_疑。雖然在此提到許多先前二= 版物,但是,要知道岐,此參考文件絲允許任何^ 文件在紐西蘭或任何其他國”形成此項技藝中的―二 常識。 刀 要去道的X & 3」-詞在不同的權限範圍下可 認為具有唯-聽含的意義。在本制書巾,除非另行規 定,否則「包含」-詞應該具有包含的意義,也就是說', 它不只被用作為表示直接引述所列出的成分而已,而且, 還包括其絲衫的成分以素。同理,#在-種方 過程中的-個或多個步驟内使用「包含」或「含有」等詞, 也可以使用上述基本原理。 本發明之目的是要對付上述問題,或者至少對大眾提 供一項有用的選擇。 根據以下作為範例之用的說明,可以清楚了解本發明 的其他型態與優點。
t 明内容J 10 200811339 發明概要 根據本發明,設有一種壓實機,包含·· 一運輸機; 一衝擊工具; 一升降機構,能夠將該衝擊工具舉起至一升高位置; 一實質細長的支架桅桿,係連接至該升降機構且能夠 支撐住該升高的衝擊工具;以及
一桅桿穩定系統, 其特徵在於··該穩定系統能夠調整該支架桅桿的定 10向,以允許該衝擊工具從該升高位置實質地垂直下降,而 不會藉由該工具傳送任何橫向力至支架桅桿。 此衝擊工具主要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塊,被用作為一鐵 鍵/刺穿器,以壓榨其中的垃圾與空隙。此衝擊工具可以採 取許多種不同的結構,但是,最佳地結構是形成為一塊體 15 (選擇性為細長的),或者是一種具有衝擊面以及下方具有工 具尖端的元件,此工具尖端被塑形成能夠均勻地刺入垃圾 表面,而不會偏離或脫離此垂直的衝擊軸。較佳地,此工 具尖端稍微呈錐狀,以便在衝擊之後有助於工具的抽出。 在一實施例中,衝擊工具在此衝擊面上設有一個橫向 20 擴大°卩。此擴大部或轴環係用以防止過度刺入垃圾内(如此 s,衝擊工具過度難以抽出),而且 一個視覺指標,轉持均勻的财深度。作人貝提供 升降機構可以採用任何合適的 鏈條傳動裝置、撞錘傳動裝置(氣壓、:壓=輪系統、 巧荨),其組合 11 200811339 方式,或者任何其他能夠將衝擊工具媒實舉起至該升高位 置的強力機構。因此,例如,升降機構可以包括一個金屬 繩起重機結構,其透過多個減速滑車輪以一液壓撞鐘產生 驅動。此衝擊工具可以從上方被拉起(例如,藉由裝配至支 5架桅杯的上部之滑輪系統所舉起),或者從底下被推擠,例 • 如,使用一個或多個作用於衝擊工具侧邊突出的柄部上之 撞錘傳動裝置。 在一實施例中,此衝擊工具之結構能夠在支架桅桿内 側移動,較佳地係被裝配於可移動的導引件,這些導引件 10適用於沿著軌道、執條或類似裝置上滑動。可以輕易地理 解到,這些導引件可以被裝配至衝擊工具以及位於桅桿内 側上的對應軌道上,或者反之亦然。 在另一實施例中,此衝擊工具之結構能夠滑動式地連 接到此桅桿的一外縱向部,能夠被實質上平行但是在此桅 - 15桿的縱向軸外側處舉起至該升高位置上並降下。 • 在另一實施例中,衝擊工具可以藉由支架桅桿產生完 全耄無限制地被升降機構抬高且/或被允許下降。要知道的 是,在這樣的一種結構中,在衝擊工具的上升或下降期間, 壓實機的任何移動均可能使衝擊工具在升降機構的結合處 20周圍產生震動,因而對壓實機產生可能的不穩固及/或損 壞。而且’這樣的一個系統其能力受到限制,致使,在一 準確的系統模式中會影響此表面的相鄰部位,除非衝擊工 具在其開始下降期間是靜止的,而且,這_點亦與衝擊工 具被舉起時壓實機是否靜止有關。 12 200811339 爲了達到比習知壓實機更大深度的壓實效果,本發明 5
10 非常大的衝擊H達到彼大程度的衝擊能 里。僅使用具有顯著增加靜止重量的壓實機之實用性,會 叉到為了防止這類沉重壓實機沉人錢表面内之上述困難 以及這類車輛所需要的動力單元所侷限。使用動能衝擊工 具,能使運輸機的總重量保持成可受控制,同時,可允許 施加出高㈣驗度。爲了使這類結構的優點達到最佳 化’本發明利-種大尺相衝擊工具。軸很自然地可 以改變此肢尺寸而不會背離本發明的範圍,此範例性壓 實機結構包括-個侧Gkg重的f量塊,此質量塊可以被舉 起至垃圾表面上方12公尺的升高位置。
在-實施例中,衝擊工具在重力的影響下從升高位置 下降。然而,在另-實施例中,可以在下降期間輔助此衝 擊工具。可以藉由包含偏壓機構(彈簀、緩衝器與類似物)、 15鏈條或撞錘傳動裝置及/或任何其他適當的機構等多數機 構來提供此輔助效果。要知道的是,藉由使衝擊工具加速 到-個超重力的下降速率,可以使用一個較小的衡擊工旦 質量塊,以產生與單獨在重力下掉落的較大質量塊之相同 衝擊能量。同樣地,將衝擊工具舉起至較大高度,也能夠 20提供一種用於增加衝擊能量及/或減少衝擊工具尺寸的方式。 使用質量為40000kg、衝擊面積為lm2,且在重力下掉 落12m且停留在〇.3m上之範例性結構,所產生的衝擊壓力 為1500000kg/m2。這樣等於大約50倍最大型輪壓機的壓 力,或者等於施加於垃圾掩埋場底部l5km深處之壓力。在 13 200811339 可以對壓實機的穩 升降此大型質量塊所包含的巨大力量 定性產生可能的危害。 因此,本發明使用能確保衝擊工具在下降時不… 任何橫向力到支架桅桿上之穩定系統,而可以對付纽^ 5地點的非均勻表面上方使用這類大型衝擊工具之困難。可 以看出,由於涉及很大的動能程度,用以防止衝擊工具垂 直下降的支架桅桿之任何不對準均會傳送很大的橫向力到
壓實機上,如此,可能使壓實機受損且/或使壓實機翻倒(在 大型桅桿不對準之情形下)。 1〇 較佳地,穩定系統亦能夠將支架桅桿維持在-個定向 上,以避免在被舉起至升高位置期間衝擊工具上的任何橫 向力。被舉起的衝擊工具之動能將會小於下降期間的動 能,這是由於所涉及的速度較低之緣故。然而,在舉起衝 擊工具的期間,桅桿的穩定性(以及衝擊重量)能使壓實機同 15時移動到下一個位置。如此,能減少連續衝擊之間的時間 週期,藉此增加效率。 穩定系統可以是自動,半自動或者手動式操作。一個 完全自動化的系統可以好幾種結構實施出來,其運用一此 形式的位置感測器與致動器。位置感測器被用以偵測出支 2〇架桅桿的絕對位置,及/或相對於運輸機的位置。一個穩定 性控制機構運用此感測器資料,以決定出支架桅桿的定向 及任何與垂直位置之間的偏差。此穩定性控制機構可輸出 一些控制信號到致動器上(例如··電子式、液壓式或氣動式 傳動裝置),這些致動器夠調整槐桿的定向,以校正任何 14 200811339 偵測出來的偏差。這樣的一個自動穩定系統可以動態地執 行校正,以確保此桅桿能夠連續地對齊於一個垂直定向上。 除了 一個衝擊彈坑以及表面下的壓實效果之外,沉重 質量塊猛烈地撞擊垃圾表面,能引起衝擊波散播通過垃 5 圾。垃圾掩埋場壓實作用的目標就是要使垃圾材質的物理 壓縮能夠在任何可應用的環境、實際與法律限制因素内達 到最大。
假設大部分的垃圾掩埋場地點均具有管理可允許地面 震動限制的規定,則最好能夠在質量塊的每次衝擊中達到 10最大的實際壓實效果,而不會超過這些地震極限。衝擊波 (或者地震效應)的量值與傳導,係與包含垃圾的成分與結 構、水氣含量,以及衝擊工具減速度的特性等許多變數有關。 考量從一指定高度掉下的工具,假設此質量維持固定 的話,在衝擊時的工具之動能也會維持固定。可藉由工具 15 的減速的速率而決定出衝擊力。 20 延長的減速會使衝擊工具的動能在一個較長的期間内 消散掉(㈣,效小的動量變化速率),因此,會施加一個較 小的衝擊力量到周_材質上。相反地,急速的減速會導 致很^的妓變化速率,而職地產錄高的解力。 因此’在-指定區域内已經執行了一個起初的衝擊工 m且此表面被壓實到某—程度之後,在此相同區域 具衝擊,可能會產生較大的衝擊力,這是由於 變硬的表面所產生之更迅速的減速度之緣故。、 然而,特定質量的減速度之速率亦與衝擊面的形狀與 15 200811339 表面積,以及對衝擊工具面所施加的壓力上之後續影響有關。 本發明藉由使麼實機設置一個能夠在衝擊期間改變工 具所施加的壓力之機構,並且維持一個實質上固定的地震 衝擊效果,而克服對於具有增加表面硬度的區域須增加衝 5 擊力的問題。 因此,根據另一型態,本發明之結構能使衝擊工具包 括一個可改變面積的衝擊面。 可以用很廣泛的方式改變衝擊面的面積。根據一型 悲,衝擊工具包括一個可改變面積的衝擊面,該衝擊面包 10括兩個或更多的部位,至少一個部位能夠移動以便與至少 另一部位發生重疊,或者可以從該衝擊面上移開。在一實 施例中,至少一個該衝擊面部可以從衝擊面分離開來,而 且,較佳地,能夠被重新裝配至衝擊工具的一個分開的部 位上,以維持一個固定的總衝擊工具質量。 15 ^在另一實施例中,至少一個可移動部能夠樞轉式地或 滑動式地裝配成允許與至少另一衝擊面部產生可變化的重 且在#*實施例中,衝擊面可以包括一個固定部位,以 提仏更大的強度,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整個衝擊面可 以域個可移動部位所組成,這些可移動部位係配合式地 0重疊成一個可改變的程度。 較佳地,對於在衝擊面區域中的任何變化來說,衝擊 =具的總重量係維持成實質上蚊。將衝擊卫具 疋的重里,意味著在每個下降期間所產生人& 、 維持成固定。因此,當透過先前的衝擊工具撞擊而=舊 16 200811339 面變知更為堅硬與密實時,可以減少衝擊面的面積,以增 加衝擊壓力,而導致更大的刺穿效果。當工具的減速是發 生在一個較長的距離中時,衝擊震動會從堅硬表面已經產 生之處開始減少。因此,在預先被壓實的表面中,仍可能 5達到*曰加的刺穿效果,而不會超過在此區域的先前壓實過 程期間所產生的衝擊力。當每次撞擊的衝擊面積減少時, 需要調整壓實機在每次撞擊之間的增加量。
為了使本發明的壓實可能性達到最佳,所以,理想地, 此壓實機必須準確地知道壓實機的位置(以繪製出工具連 續撞擊的的位置)以及每次撞擊所產生的地震效果之總 量。因此,根據另-實施例,本發明另外包括一定位系統 及/或地震感侧系統。 在-實施例中,至少-個地震感測器係與壓實機相隔 很遠及/或位於壓實機上,其中,地震測量資料是從這些感 Η測器被傳送至-衝擊控制機構。此衝擊控制機構合併有邏 輯處理能力、相關的電子電路以及互連,而且,也可以提 供與壓實機相關的其他邏輯控制功能,例如穩定控制。因 20 Λ Μ例,%疋性控制機構以及衝擊控制機構是 由-個共同的控制系統所提供。而且,要知道的是,對於 熟知此項技術者來說,此邏輯控制機構並不能夠以限制性 的觀念而解讀成單獨的-個單元或裝置而已,反而是兩個 或多個計算裝置’這些計算裝置係操作式地形成介面或以 網路彼此相連地位於電路板上,或者_實機相隔很遠。 位於遠端的感測器及/或控制機構可以透過任何一個包人 17 200811339 無線通訊的適入 u巳知方式而與壓實機產生通訊。 10 15 20 而且龜Γ制機構可以被用來監控每次衝擊的地震效果, 或(在’二1 操作人員震動程度正接近一預定的臨界值,及/ CU全自動的實施例中),在後續的工具撞擊之間啟 η的動作。板正作用可以在1具衝擊面的面積内減少 内或者甚至減少此工具的釋放高度。對工具衝擊 面面積的調整,可以由操作人員執行,或者,在一些實施 4中可以根據來自控制機構的信號而自動地執行。 a適合的定位系統包括全球定位系統(Gps),其能夠提供 非4同轾度的三維位置準確性。因此,除了水平位置之外, 運用GPS的系統可以被絲決定壓實機在垃圾掩埋場表面 上的兩度。當然’也可以使用其他替代的位置感測器,包 括無線電三角測量、雷達、微波等類似物。使用壓實機的 精確位置測量以及工具撞擊的位置,能夠執行垃圾掩埋場 的系統壓實。可以重疊、連續或緊密隔開的撞擊等增加川貝 序’而執行連續撞擊的位置。 要知道的是,壓實機移動以及衝擊工具撞擊的控制, 也可以在與壓實機相隔很遠處執行。這類的遙控方式能允 許操作人員減少暴露於諸如噪音、震動以及表面氣體散發 等操作危害。 運輸機、支架槐桿以及衝擊工具的物理結構也可以採 取好幾種形式。 將壓實機的重量散佈於廣大面積上,是一種減少壓實 機停住的風險之方式。運輸機包括履帶軌道、輪子、滑軌 18 200811339
或其組合。執道最能夠抵抗被停住,其結構可以是自行推 進的且很可靠。整個桅桿、工具以及升降機構的組件可以 藉由一對軌道而攜帶於輸送機上。然而,將桅桿、衝擊工 具以及升降機構放置於一個跨過個別執道的橋接部上,是 5 一種較佳的結構,這乃是由於:增進的重量分佈:工具衝 擊點與運輸機轨道分開,且具有觀察衝擊效果的増加能 力,以及透過將執道放置在遠離衝擊的穩固地面上,而產 生增加的壓實機穩定性。 10
15 20 壓實機運輸機可以包括一個對稱結構,其具有兩個實 質上相等且最好具有軌道的傳動單元,此兩個傳動單元乃 是被橋接部所分開。另—方面,輸送機可以包括-個機動 ft,其具有一對藉由橋接部而連接到簡化單一傳動懸臂 架單元之軌道。在此兩種結構中,支架槐桿、衝擊工具以 及升降機構較佳地被定位於跨越軌道單元的橋上,理想 致使在軌道底下的地面屢力會均等。雖然可以使用 =鑛齒狀輪、半履料任何適當傳域置,但是,爲求 Γ=,本發明將參考軌道傳動裝置進行說明,然二 該被視為是限制性的。以下所使用的傳動單元 °在鱼、匕3具有動力从無動力式的飛輪傳動裝置。到分開=::::r系樞轉一 上進行操二=:使單獨的軌道單元在不同高度 實的漫溝轉已㈣成了—個被壓 a呵原以後’错由能夠 在被壓實的較低地面上行*,」,、中1軌道單元能夠 ^ •點對於有系統的壓實過 19 200811339 程中相當有利。在軌道單元之間的高度差異,能使穩定系 統產生對應的校正,以維持住支架桅桿與衝擊工具的垂直 疋向。然而,可以藉由使較低的單元設置有一個升降機構 以舉起橋接部裝配點,致使,能夠減少在不同高度的執道 5單元之間的橋接部之傾斜度。要知道的是,可以將一個升 降機構合併於兩個傳動單元内(能使壓實機在任一方向上 棱跨階地排列),或者,被限制於其中一單元,其具有充分
的範圍能夠將此橋實質地維持在此高度±,不管是否傳^ 單元在淺溝或高原内。 、、疋,上述提到的偏夂示挑也1以被延伸至耳 有橋接部以及兩個以上傳動單元的實施例之其他方面。施 加於支架桅桿與壓實機運輪機之_穩定,可以被細分^ 多個敎動作’這些穩定動作是由支架桅桿與橋接部之 15 20 =、橋接部與傳動單元之間,及/或傳動單元與相鄰垃极地 帶表面之間操作的致動器所執行的。 在另貝^例中,穩定系統包括可以在傳動單元斑兮 升降機構之間操作的多個致動器。在每個情形中,穩= 到穩定致動器,以確保支架桅桿的對齊仍維持 成大致垂直,以確保衝擊工具能夠垂直下降,寺 任何橫向力敎架桅桿上。 +曰知加 在輸送機與相鄰地帶之間的穩定,係藉由作 實機展開的支架腿部上作用的致動器而實施出來。之= ==通常被運用成許多形式,諸如:升降機:及 也表作機械、移動式吊車、挖掘機、雲梯車等。秋而 20 200811339 在這些應用情形中’支架腿部會下降而接觸地面,而且, 在任何導致不穩定的力量被施加於此車輛之前,支架腿部 會被支撐住。然而,在本發明中,當壓實機橫越波動且變 化的密度垃圾表面時,衝擊工具的大質量(特別是在其升高 5位置上)可能會對壓實機產生一些穩定性的問題。在這類突 然不穩定的情形中,由於壓實機的移動,所以,在壓實機 摔倒或發生危險之前,對於支架腿部來說,可能沒有充分 的時間展開。 根據本發明另一型態,該穩定系統另外包括支架腿 10部,其可以從壓實機展開到一相鄰地帶表面,其中,該支 架腿部之結構能夠以一個未鎖定的模式而拖曳於此地帶表 面上’除非從该穩定控制機構接收到一個致動信號,指出 支架槐桿的定向偏離垂直的程度超過一預定的角度,於 疋,至少一個支架腿被鎖住以防止進一步的角度偏移,而 15且,較佳地,施加校正移動以垂直地重新對齊支架桅桿。 因此,藉由允許支架腿部維持在迅速準備就位的連續 待印位置,此%疋系統可以迅速作用以防止翻覆或其他不 穩定的情形。允許支架腿部(典型是以液壓撞錘所帶動的), 以便在熟知的「浮動」狀態下於垃圾掩埋場表面上拖良(亦 20即,用以升降支架腿部的致動器其結構使所有的閥埠打 開,能防止任何力量被施加於支架腿部上),使支架腿部接 觸到垃圾表面,並無任何延遲。為了避免由拖矣支架腿部 所引起的過度拖拉,各支架腿部的接觸部之底面,其結構 能夠在此表面上滑動。—旦此衝擊工具正在掉落,或者(選 21 200811339 _ 5 擇性地)被舉起且接收啟動信號時,撞錘閥會鎖住,將穩定 器鎖至地面以提供更多的穩定性。假如整個壓實機的滾動 速度在垃圾掩埋場地點上的移動期間超過某一值的話,或 者假如整個機器會傾斜而通過一預定角度,然後,支架腿 部也可以被建構成能夠鎖住。 • 上述的壓實機在壓實垃圾掩埋場的過程中可以提供許 多效率上的增進,而且,可以被運用於現有的垃圾掩埋場 地點上,而需要或不需要實施上述的所有不同特點。本發 明亦提供許多有利的方法,使用上述壓實機或者在一些實 10 施例中使用習知的壓實機,以建構、填滿、壓實與管理一 垃圾掩埋場地點。 15 更明確地,本發明提供一種垃圾掩埋場大面土地的垃 圾掩埋場壓實方法,包含多數條狀地帶,這些條狀地帶運 用上述的壓實機,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1·設置一個實質上如上所述之壓實機; 2·定位該壓實機,以便將擬被壓實之垃圾掩埋場大片 土地的第一條狀地帶壓實; 3·升降該衝擊工具,以便在一指定位置執行一個或更 多的衝擊; 20 4·移動該壓實機一段預定距離,而沿著該條狀地帶移 動到一相鄰位置; 5·升降該衝擊工具,以便在該相鄰位置執行一或更多 衝擊; 6·重複步驟4與5,直到該條狀地帶被壓實為止; 22 200811339 7·重新定位賴實機,輯實該塊土地的後續條狀地帶; 8·重複步驟3至7,直到該塊土地的所有組成條狀地帶 已經被壓實為止。 較佳地,相鄰的位置是連續的,緊密隔開,或者至少 5局α卩重$。較佳地,相鄰的條狀地帶實質上是平行的。在 -較佳實施例中,輸送機傳動裝置㈣產生指標移動,藉 此’每個衝擊工具升降職均表示傳練置烟定距離移動。 因此,可以將一均勻連續且系統化的壓實效果施加於 垃圾掩埋場表面的任何部位或土地上。 10 根據另一實施例,該壓實方法運用來自一個或多個地 震感測器的地震資料,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決定先前衝擊工具撞擊的地震量值,且比較一個預定 的臨界程度,其特徵在於·· 對於小於該臨界程度的衝擊量值來說,在後來的撞擊 15中: 衝皋工具在釋放之前被舉起至更大的高度;及/或 增加衝擊工具的衝擊面面積;及/或 增加衝擊工具質量, 而且,對於大於該臨界程度的衝擊量值來說: 2〇 衝擊工具在釋放之前被舉起至一較低的高度;及/或 減少衝擊工具的衝擊面面積;及/或 減少衝擊工具質量。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用以建構與操作垃圾掩埋場以收集 垃圾掩埋場所產生的氣體(特別是甲烷)之增進方法,該方法 23 200811339 - 5 包括以下步驟: 以多層方式將垃圾填滿於該垃圾掩埋場; 壓實該等層: 施加更大的壓實至該等層的不同部位上,以便在較大 壓實的區域中產生具有降低氣體滲透性的區域,以及在減 少壓實的區域中產生具有較高氣體滲透性的區域; 將氣體收集機構放入較大氣體滲透性的一個或更多區 域内,以及 • 收集該氣體。 10 施加不同程度的壓實到不同的區域上,最大壓實的區 域將會變得更加無法透氣與透水,這一點對於垃圾中有機 材質的分解來說是很關鍵的。因此,藉由選擇性施加增加 程度的壓實,相對來說尚未壓實的區域會變成製造與收华 甲院及其他氣體的焦點。因此,例如插入透過垃圾層的穿 15 孔導管與類似物之氣體收集機構,比起均勻壓實的垃圾掩 • 埋場中所產生的氣體,可以收集到更高比例的氣體。 隨著時間,從指定區域的氣體收集以及由於被分解材 質的垃圾密度之後續減少,會導致上層的垃圾壓榨所產生 出來的空隙。然後,氣體收集機構可以被重新定位至其他 20 區域,這些區域已經變得(或者被變成)更加透氣且較不密 實。因此,在垃圾掩埋場的壽命期間,氣體收集地點也可 以有系統地重新安置,以確保最大的氣體收集與選擇性的 壓實效果,以便在不同區域内產生密度及/或滲透性梯度。 根據另一實施例,衝擊工具包括至少一刺穿器,例如, 24 200811339 鐵釘銷、管或類似物,以便產生對垃圾掩埋場的穿刺性 衝名使用時,將刺穿器打入垃圾掩埋場中以及後續的抽 出,會對垃圾掩埋場產生一個細長的孔洞。此孔洞可被用 . 5以接通垃圾掩埋場内的氣穴,或者,藉由允許空氣滲透通 、匕孔/同且收齊分解垃圾掩埋場所產生的氣體,以促進分 解。在先前技術中,典型地,已經未壓實或者「以傳統方 式」壓實過(藉由現有壓實技術)的地點上執行氣體收集,因 φ 此,當有機垃圾掩埋場物質產生分解或沉澱時,這些地點 恨令易產生顯著的下沉。因此,在相當柔軟材質中所形成 7氣體收集孔’需要「裝上套筒」’以確保此孔洞能避免崩 塌。而且,用以在垃圾掩埋場中形成氣體網狀收集的孔洞 之典型習知設備,-般包含一個鑽穿鑽塔或類似物,且藉 此,比起上述本發明的單-衝擊裝置來說,需要相當長的 週期,才能鑽出一個深度。 -15 缺地,本發明能夠顯著地增強這類氣體收集的效 • #,其藉由利用兩個上述特點,亦即,刺穿器與壓實的系 統方法。 20 其中使用本發明而使垃圾掩埋場已經被壓實至增強的 秋度,可運用刺穿輯形成的孔洞,而不需要裝上套筒, 這是由於此孔的壓實材f之增_結構完整性之緣 故。因此’根據-較佳實施例,本發明提供—種操作垃圾 掩埋場以收集所產生的氣體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使用上述衝擊工具,包括至少一刺穿器 掩埋場内形成多數孔洞; 以便在垃圾 25 200811339 在一個或多個垃圾掩埋場孔洞内放置該氣體收集機 構’而不需要使該孔洞裝上套筒;以及 收集該氣體。 較佳地,該垃圾掩埋場孔洞被一可密封式抽出導管所 5 覆盖’此抽出導管被放置在此孔洞内且延伸於此表面。因 此’相較於需要相當長度的套筒之先前系統來說,每個孔 只需要相當一個小且便宜的裝置(例如,覆蓋管),其中,在 進一步壓實或添加垃圾掩埋場材質之後,該套筒必須被抽 出或留在垃圾掩埋場内。因此,本發明能夠快速形成大量 1〇的垃圾掩埋場孔洞,而不需要與各孔洞分別形成套筒有關 的成本。 刺牙器可以與衝擊工具一體成形,且與之一致地移 動。另一方面,刺穿器可以被形成為具有較少質量的分離 元件,此較少質量可以從具有較大質量的衝擊工具之剩餘 15部位上拆卸下來或滑動式地裝附上去。刺穿器之結構在使 用時能夠從較大質量處接受衝擊,以形成該等孔洞。刺穿 益的較少質量以及主要衝擊工具本體的較大質量之間的質 里特定比例,可以根據壓實機的特殊限制以及其打算用途 而遠擇。然而,對於熟知此項技術者來說,顯然地最好刺 2〇穿器要比衝擊質量的剩餘部位更輕(最少輕得多)。如此不僅 能有效將衝擊的動量傳移成刺入垃圾掩埋場表面,而且, 也能促進從垃圾掩埋場輕易地移除被植入的刺穿器。 用以有效接通垃极掩埋場所產生的氣體之孔洞的最佳 珠度,可能會超過衝擊工具的衝程長度^因此,在—個可 26 200811339 比較於鑽串的結構中,刺穿器可能由許多區段所組成,這 些區段被相繼地供應至此孔洞内。可能被有效運用的刺穿 器區段之最大數量,係藉由壓實機的抽出能力以及限定此 孔洞的垃圾掩埋場材質之摩擦特性所決定。 5 因此,根據另一實施例,該刺穿器包括多數可連接的 區段,這些區段能夠相繼地被裝配且打入一個共同的孔洞内。 根據另一型態,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以建構及/或操作垃 圾掩埋場的方法,用以使用壓實機而收集垃圾掩埋場所產 生的氣體,該壓實機包括上述之刺穿器,該方法包括以下 10 步驟: 以多層方式將垃圾填滿於該垃圾掩埋場; 壓實該等層: %加更大的壓實至該等層的不同部位上,以便在較大 壓實的區域中產生具有降低氣體渗透性的區域,以及在減 15少壓實的區域中產生具有較高氣體滲透性的區域; 使用該刺穿器在該垃圾掩埋場中形成一或更多的孔洞; 放置具有一個或更多孔洞的氣體收集機構,以及 收集該氣體。 如上所述,在垃圾掩埋場中的有機物質之分解中,水 2〇氣也是很關鍵的因素。然而介於20至70%之間的水氣程度 較適合分解,超出這些限度以外的水氣值會造成困難。 相當乾燥的垃圾掩埋場可能僅受到有限的壓縮,這是 =可能發生的少量分解之緣故。由於氣候條件的緣故, 可能缺乏水氣,垃圾掩埋場覆蓋層被緊密地密封起來而 27 200811339 無法使水《人’或者軸污水也無法再时或存在。 由於衝擊工具撞擊引起垃圾掩埋場表面的液化之可能 性’所以,過高的水氣程度可能會引起—些問題,缺而, 過多的水分可能會阻止空隙在垃圾掩埋場内的移動y因而 5妨礙㈣。因此,含過多水氣的垃圾掩埋場在麼實過程之 前,需要將垃圾掩埋場的全部或其一部分進行去水作用。 广因此,根據另一型態,本發明包括—種管理垃圾掩埋 場水氣含量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決定是否垃圾掩埋場水氣程度落於一預定範圍外,其中·· 10 冑於該預定範圍以下的水氣程度,將-或多個局部分 解促進劑插入此垃圾掩埋場内; 對於该預定範圍以上的水氣程度,垃圾掩埋場表面渗 透性會減少’以降低水氣的進入,且/或水氣較佳地藉由抽 吸而有效抽出。 15 &解促進劑可採取任何適合的形式,包括:鑽穿或其 他方式對垃後表面形成孔洞的方式(例如:使用上述刺穿 1§)以增加水氣的滲透性,或者,使垃圾掩埋場表面的輪 廓、、口構月b夠增加在表面上的天然水流。在低降雨量的區域 中可以透過鑽床地點藉由將水抽入垃圾掩埋場N以加 20分解。 可以看出,本發明提供一種特別有利的壓實機以及垃 圾掩埋場壓實的方式,其能夠增加垃圾掩埋場的效率,而 17咸、整個垃圾掩埋場地點被用於其他用途之前的 時間。 28 200811339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顯示以垃圾掩埋場壓實機的形式出現之本發 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前視圖。 5 第2圖是第1圖所示的實施例之侧視圖。 第3圖是第1圖所示的壓實機之平面圖。 第4圖是顯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圖。 第5圖是第4圖所示的實施例之前視圖。 • 第6a至6d圖是顯示第4圖所示的壓實機在垃圾掩埋場 表面上使用之一連串前視圖。 10 第7a圖顯示可與本發明壓實機一起使用並具有可變面 積的衝擊面之衝擊工具的第一實施例之前視圖。 第7b至7d圖顯示第7a圖所示的衝擊工具在衝擊面的面 積上具有變化之侧視圖。 15 弟8a至8f圖顯不具有可變面積的衝擊面之衝擊工呈的 另一實施例。 • 第9圖顯示由連續衝擊工具撞擊的垃圾掩埋場之連續 壓實之示意圖。 弟10a至10e圖顯不用以壓實垃圾掩埋場的階地部位之 衝擊工具的一連串放大側視圖。 20 第11a至lie圖顯示用以構成並填滿垃圾掩埋場地點的 一種習知方法。 第12a至12e圖顯示依據一實施例的用以構成並填滿垃 圾掩埋場地點之方法。 第13a至13b圖顯示裝配有刺穿器的垃圾掩埋場壓實機 29 200811339 之側向剖面圖。 第14圖顯示裝配有多件式刺穿器的垃圾掩埋場壓實機 之前向剖面圖。以及 第15圖顯示依據一實施例的覆蓋管之前視剖面圖。 5 【實施冷式】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根據以下參考附圖所作之範例性說明,將可以更加清 楚地了解本發明的其他型態。 月 本發明運用一壓實機,其特別適用於垃圾掩埋場地點 10與類似物上。第⑴圖顯示一壓實機⑴之第一實施例,其 一般包含一個支撐於輸送機(3)上的支架桅桿(2)。第1至3圖 的實施例運用一種輸送機(3),此種輸送機的形式係採用一 對雙生的轨道傳動單元(4),各單元均設有一對履帶執道 (5)〇 15 輸送機另外包含一橋接部(6),其以橫向配置方式結合 兩個傳動單元(4),致使,此兩個傳動單元(4)能夠實質上彼 此平行移動。橋接部(6)在橋接部(6)的中心點處係樞轉式地 連接至支架桅桿(2),而且在傳動單元(4)之間距離相等。支 架桅桿(2)實質上是一個細長框架,其能夠藉由一個位於朝 20向桅桿(2)下部的樞轉連接器,而相對於橋接部(6)產生可變 化的定向(如第1至3圖中虛線所示且標示成元件符號仏之 處)。 藉由一桅桿穩定系統,可以產生對支架桅桿(2)的定向 之控制,此系統包括多數桅桿致動器(7)以及橋接部/傳動單 30 200811339 元穩定致動器(8)(如第1圖所示)。桅桿穩定系統之結構能夠 將支架桅桿⑺維持成一垂直的對齊方式,而不管壓實機⑴ 的移動以及傳動單元⑷與橋接部⑹的相對傾斜度與位置 如何。使支架桅桿(2)保持成準確垂直對齊,能夠使一升降 5機構(9)(第5圖所示)升高並降低一衝擊工具(1〇),而不會使 壓實機(1)產生不穩定或受損。升降機構(9)以及衝擊工具 (10)(並未明確地顯示於第丨至3圖),係被連接至支架桅桿(2) 尚,並且,結合桅桿穩定系統的穩定效果,以允許衝擊工 具(10)月b夠被升降機構升高與降低,而不會施加任何橫向力 10量或力矩到支架桅桿(2)上。 由於衝擊工具(1〇)—般被製作成一個實質上又大又重 的塊體(例如,大約40000kg),所以,在衝擊工具(1〇)的升 降期間’支架桅桿(2)與正石雀的垂直定向之間的任何不對 齊,均會使衝擊工具(10)施加橫向壓力至支架桅桿(2)上, 15 如此,可能會對壓實機(1)引起嚴重的不穩定及/或損壞。 參考第2至4圖,另外,穩定機構是以可展開式支架腿 部(11)之形式設置,這些支架腿部可以透過另外的致動器 (8)(第4圖所示)在桅桿穩定系統的控制下產生升高或下 降,而且,提供一種進一步穩定衝擊工具(10)的升高或下降 20 之方式。為了確保瞬間的穩定效果,支架腿部(11)可以被展 開於一個熟知的「浮動」位置上’藉此,支架腿部(11)的下 表面能以一被動未鎖住的結構,而有效地拖曳跨過此地帶 的表面,在這樣的結構中,控制制動器(8)並未施加任何力 量於腿部上。如果壓實機往前跌倒或者滾動而超出可允許 31 200811339 的程度,且/或名 、 名工具(丨〇)的升高/下降期間,則支架腿 ° 、破鎖疋於適當位置上,藉此提供額外的支撐效 -5使用^兩個T顯不另~種實施例’其中’第一實施例中所 . ' ^目等之傳動單元(4)被一個不對稱的配置方式所 L此不對稱配置方式在橋接部⑹的一端具有一個含有 =軌道(5跑料料元⑷,而在娜卩_另一端具 • _的支架傳動單元(4a)°在此實施例中,主要傳動單元 包含一個能夠提供兩個軌道(5)動力的引擎,而此單執傳 ,早70(4)可以(選擇性地)為無動力或者包含—個個別的 電源’且/或透過適當的連接方式從另一主要傳動單元⑷ 而接收分配的動力。 弟5圖更清楚地顯示—種形式的升降機構⑼,豆由一 】撞鐘傳動裝置〇2)所組成。此撞錘傳動裝置經由-條通過減 - 切車輪(14)的金屬線或尼龍繩產生作用,以舉起衝擊工具 • ⑽。#衝擊工具⑽抵達其預定最大高度時,在重力的影 響下,它可以被釋放而下降,通過橋接部⑹内的一個孔洞^ 而撞擊到底下的垃圾表面。在另—實施例(未顯示)中,衝擊 工具(1Gmx在其下降财帽得動力,制—個 20 向下加祛麼。 曰 、 在圖形所示的實施例中,衝擊工具⑽之結構能夠在 支架桅桿_滑動,且受到在支架桅桿(2)的㈣上之 (未顯示)的導引。然而,要知道的是,衝擊工具(10)不沬 需要被内部地紐於支架桅桿⑺中,且Μ透過從 32 200811339 方式被連接成能夠平行於支架桅桿(2)滑動。在其他實施例 (未顯示)中,衝擊工具(10)可以完全不被支架桅桿(2)所限 制,且僅藉由升降機構(9)而連接到壓實機。在這樣的結 構中,衝擊工具(10)實質上被允許能夠在其本身重量的影響 5下自由擺動。要知道的是,支架桅桿(2)需要正確的穩定, ^ 以確保衝擊工具(10)不會擺動到支架桅桿或者壓實機(1)的 任何其他部位内。第4與5圖亦顯示一個設置在支架桅桿(2) φ 旁邊的梯子與安全座廂(15),以供進入並維修之用。 從第5圖也可以看出,衝擊工具(1〇)形成具有稍微錐狀 1〇的侧邊(16)以及一個實質為平面的衝擊面(17)。使用時,在 衝擊工具(1〇)被升降機構(9)舉起且釋放之後,而已經在垃 圾表面中形成一個衝擊彈坑之後,壓實機(1)在大致垂直於 橋接部⑹且平行於傳動單元(4)之方向上,朝前移動-預定 *。連續的衝擊可形成一條如第6圖所示的壓實淺溝(18)。 —15第以至以圖的一連串圖形顯示出第4至5圖的實施例之壓實 φ 機(1)在垃圾掩埋場壓實過程的不同階段中之使用情形。橋 接。卩(6)連接到主要傳動單元(句的鉸接方式 ,能夠使傳動單 疋(4a)在一個不同於主要傳動單元(句的高度上橫越垃圾掩 埋場。在已經從連續衝擊形成了一個淺溝(1S)之後,以及任 2〇何-個傳動單元(4、4雜要求沿著新形成的淺溝(18)橫跨 而使得另傳動單元(4、4a)仍位於較高的地面上的情形 下,乂一點額外有用。第6a圖顯示壓實機正形成一條新的 4溝八兩個傳動單元(4、4a)均位於相同高度上。第6b圖 顯不主要傳動單元(4)正在先前所形成的淺溝(18)中操作, 33 200811339 而支架傳動單it(4a)則沿著尚未壓實的垃圾表面(⑼移 動。第&圖顯示相反的結構,其中,主要傳動單以4)仍位 於未壓實表面U9)Ji ’而支架傳動單元㈣則沿著已壓實的 淺溝(18)之表面移動。 ’ 5 •為了將桅桿穩定致動器⑺的必要移動減至最小,以便 將支架桅桿(2)維持成垂直的對齊方式,支架傳動單元(4a) 設有-升同機構(20),其能夠改變裝配至橋接部⑹的支架 傳動單元(4a)之呵度。升南機構(2Q)可以由任何適合的結構 • 所侃,例如:伸縮支柱、剪刀連桿、液壓撞錘與類似物。 10 帛圖顯示-個形成第二壓實淺溝(18)的不利位置, 其中,主要傳動單元⑷與支架傳料元(4a)兩者均被放置 於同樣的未壓實表面(19)上,如此,導致支架單元⑽會在 先前淺溝(18)的未壓實邊緣附近移動,這一點對於這類承受 重里的應用情形來說可能很不穩定。第处與6。圖所示的壓 15實方法能夠藉由確保兩個傳動單元(4、4a)在穩定地面上移 動而克服這些缺點。 馨 垃圾掩埋場地點一般會受到一些衝擊震動限制規定的 約束,而這些限制規定係受到管理或當地機關的管轄。爲 了使垃圾掩埋場壓實的效率在這些限制規定内達到最大, 2〇壓實機(1)能夠運用來自地震感測器(未顯示)的輸入,這些 地震感測器可以位於壓實機(1)上級/或位於垃圾掩埋場地 點周圍的遠端位置,其可以傳送地震資料到一衝擊控制機 構(未顯示)。 衝擊控制機構可以是一個分離的單元,或者形成為其 34 200811339 他邏輯處理系統的一部分,以及位於壓實機(1)上或遠端處 的相關通訊機構,且可以被編寫程式以控制撞擊的衝擊量 值。可以藉由在釋放之前調整衝擊工具(10)的高度,及/或 藉由改變衝擊工具(10)的衝擊面(17)之面積,可改變其撞擊 5 所引起的衝擊力,這一點稍後會更加詳細說明。 — 第7圖顯示具有一個可變化面積的衝擊面(17)之衝擊 工具(10)的實施例。此工具(10)包含一底座部(21),其橫向 φ 地延伸跨越工具(1〇)的寬度,且使多數可移動部(22)被裝配 於底座部(21)的下表面,而藉由一繫緊螺絲(23)固持至一中 1〇央固定部(24)的一連串薄層中。可移動部(22)的組合與固定 部(24)在其最下面的一點上,共同地形成工具(1〇)的衝擊面 (17)。可藉由簡地移除一個或多個可移動部(22),即能調整 衝擊面(17)的面積。藉由放置被移除的可移動部(22)且將他 們固定於底座(21)上方’如第7c與7d圖内的連續階段所示, ~ 15便可以將衝擊工具(10)的總質量維持在一固定值,在此兩個 • 圖形中,分別將兩個與四個可移動部(22)被重新放置於底座 Q1)的頂部上。 因此,要知道的是,在第7b至7d圖中,衝擊面(17)的 面積在母個圖形中相繼地減少。第%至7(1圖亦顯示出裝配 有金屬線(13)(第7圖中並未顯示)以升起衝擊工具(1〇)的一 些升高點(25)以及結構支撐骨架(26)。 第8a至8f圖顯示具有可變化面積的衝擊面(ι7)之衝擊 工具(1〇)的其他實施例。第8a圖顯示第7&至7(1圖所示的實施 例之簡化實施例。第8b圖顯示衝擊工具(1〇)的一實施例,其 35 200811339 亦設有一底座(21)及固定的刀片部(24),而且,另外設有兩 個額外可移動部(22a),其結構能夠相對於衝擊面(17)的平 面橫向移動。 每個可移動部(22a)被形成為一互補細長且實質為立 5方體的元件’其互相面對的一側是開啟的。在每個可移動 部(22a)上的足部(26)至少局部地與固定刀片(24)的衝擊面 (Π)重疊,而且,(根據兩個可移動部(22a)的分開程度)是能 夠彼此互相連鎖起來。如此,其合成的效果能夠改變形成 衝擊面(17)的兩個可移動部(26、22a)以及固定部(24)的暴露 10 較小表面積。 弟8c圖顯不弟8b圖所不的實施例之一種變型,盆中, 省略了此固定部(24)。因此,衝擊面(17)僅藉由兩個可移動 且重疊的部位(22a)所設置。 第8d圖顯示第8b圖所示的實施例之另一種變型,其 15中,底座(24)以及底座(21)與固定部(24)的固定部位被保持 住,同時可移動部(22c)透過在底座(21)與固定部(17)的交又 點之樞軸(27)而產生裝配。因此,可移動部(22b)的末端以 弧形限制方式移動,以便至少局部覆蓋此固定嵌板(24) 的衝擊面(17)以及覆蓋住可移動部的彼此之間。因此,藉由 2〇改變兩個可移動部(2沘)的角度間隔,則可以改變衝擊面(17) 的面積。 第8e圖顯示第8d圖所示的實施例之一種變型,其中, ,略了固疋部(24)。要知道的^在這樣的實施例中^個 可移動部(22b)受到限制而無法移開到一個能夠在此兩個較 36 200811339 低衝擊面衝擊部(17)之間留下間隔之程度。 第8f圖以平面圖顯示衝擊工具(10)的另_實施例,其 中,可移動部(22c)在一鉸鏈點(28)的正對縱向邊緣上被裝 配至一附近的可移動部(22c)。因此,可以藉由在未鉸接邊 5緣之間橫向分開可移動的嵌板’使得整個組件可以被連接 成一串或者展開。 第7a至7d圖亦顯示出裝配有金屬線(13)(第7圖中並未 顯示)以升起衝擊工具(10)的一些升高點(25)以及結構支撐 骨架(26)。第8f圖所示的可移動嵌板(22c)之間的部位,係被 1〇裝配至可移動部(22c)下端的板子(29)所跨越,當衝擊工具 組件(10)被連接成串以減少衝擊面(17)的面積時,其結構能 夠至少局部地重疊。 、,圖顯示衝擊工具(10)的另-變型,其在工具側邊(16) 的上^ 口併有—個擴大的肩部(3Ό)。此肩部(3G)係用以防止 15 =具過度刺人垃圾表面内,且對操作人員亦提供一種視覺 指標,以確保均勻的刺入深度。 、第圖亦顯示衝擊工具(1G)在—垃圾掩埋場地點上連續 也,擊’以顯不在頂層(大約十公尺)上的壓實效果,此頂層 以母兩公尺進行分段(31、32、33、34、35)。衝擊工具(1〇) 2〇的連績衝擊(第9圖中分別標示為l〇a、l〇b、10c)顯示出:對 ^初的衝擊工具(10a)撞擊來說,第一層(30)受到沉重的 β而且,衝擊工具U〇)會刺入直到肩部(30)。 心何心定層中最大可能到達的擠壓約為40%,而 任何過度的壓實會被傳送通過到底下的幾層。因此, 37 200811339 ^ 5 • 10 第二與第三層(32、33)被壓實到較小的程度,亦即,分別為 30%與20%,同時,較下的兩層(34、35)分別僅被擠壓10% 與0%而已。當較上層變得更為緊實時,衝擊工具(l〇b、l〇c) 的第二與第三次撞擊較無法刺入此表面,如此,導致壓實 效果被傳送到較深入垃圾堆内。要知道的是,藉由改變衝 擊面(17)的面積,衝擊工具(1〇)將能夠更進一步刺入垃圾 内,而進一步增加壓實效果,同時避免增加衝擊力。 第10圖將不同的衝擊面(17)形狀進行比較。藉由壓實機執 行小增加量的移動,更能有效地擠壓一個寬大的淺溝,而 非以較快速的移動來壓實一個狹窄的淺溝。第l〇a至l〇c圖 顯示使用矩形的衝擊面(17),其具有連續較高的寬高比,亦 即,衝擊面(17)的矩形腳印會變得更長更薄。然而,假如, 衝擊面被製作成過度矩形的話(例如,第10c圖),則當被用 來壓實易碎材質(例如未壓實垃圾(19))時,此結構可能會產 15 生一些缺點,就是在衝擊期間會從周圍材質分離開來,而 • 不是被帶入衝擊彈坑内,因此,會留下增加量的未壓實廢 土(36)。如第10d至10e圖所示,在衝擊工具(10)上使用正方 形的衝擊面(17)能產生對應較小程度的廢土(36)。然而,在 此表面已經遭受到起初壓實覆蓋之後,垃圾材質其表現出 20 來的行為類似塑膠,且當被撞擊時,較不容易產生碎裂。 因此,在每次衝擊撞擊的周圍,會產生出較小程度的未壓 實廢土(36)。 第11圖顯示用以構成並填滿垃圾掩埋場地點(37)的一 種習知方法。將一襯裡(38)放置在被挖掘的表面上,此表面 38 200811339 可限定出欲用作為垃圾掩埋場(37)的體積,之後,第一層(39) 垃圾被鋪放且藉由一輪壓機而被壓實到每立方公尺大約 0.8到1·(Η員之密度。 第lib圖顯示第二階段,其中,來自第一階段(39)的一 5些垃圾發生腐爛且損失密度,這是由於甲烷氣體(40)釋放出 來的緣故,此甲烷氣體會通過鋪設於第一層(39)上之第二層 (41)垃圾而漏出。使用習知的輪壓機再度壓實此第二層 (41)。由於釋放出來的氣體之緣故,第一階段的垃圾(39)之 密度減少成大約每立方公尺〇 6至〇.8噸。 10 第11(:圖顯示第三階段,其中另一層垃圾(42)被鋪放且 夂到壓實,如同先前的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一樣。典型地, 垃圾掩埋場(37)現在已經全滿,然而,垃圾層(39、41、42) 的滲透度仍允許曱烷氣體(40)可以釋放出來。第二階段的垃 圾(41)亦產生腐敗,而釋放出更多甲烷氣體(4〇),其所產生 15的密度降低至每立方公尺約0.6至0.8噸。 第Ud圖顯示在一覆蓋層(43)鋪設於垃圾掩埋場表面 上之後的垃圾掩埋場(37)。此覆蓋層(43)是由低滲透性材質 斤製成口此,可限制由垃圾層(39、41、42)所產生的甲烧 氣體使/、肖b夠被限制而免於透過整個垃圾掩埋場ο?)的表 2〇面漏出。收集管(44)被插入通過覆蓋層(43)且通過垃圾層 (39、41、42),以集中收集甲烧氣體(4〇)。 第116圖顯不第五階段,其中,垃圾掩埋場(37)已經關 ]4又守間而且,由於釋放出甲烧氣體(4〇)的緣故,已經 產生了沉降。因此,在關閉垃圾掩埋場(37)的最初時間,覆 39 200811339 蓋層(43)已經從此起初的體積邊界位置(45)移動到一個較 低位置。 考慮垃圾掩埋場的體積為100000立方公尺之範例,在 第四階段結束的時候,垃圾掩埋場的平均密度在每立方公 5尺0·7噸大約是50%,而在每立方公尺1·0噸大約是50%(在第 lie圖中分別概略顯示為垃圾層46與47)。因此,對於總計 85000噸之情形,到結束為止所產生的氣體大約為15〇〇〇 • 噸。假如垃圾掩埋場(37)的輸入速率每年為10000噸的話, 則垃圾掩埋場的壽命大約為十年,同時,在結束之後的氣 體產生大約為15%或者1300CH員以上。 本發明提供一種垃圾掩埋場建構與操作之增進方式, 用以改進上述先前技術。首先,可以藉由使用上述壓實機 (1),而簡單地增進垃圾掩埋場中的空氣空間百分比所定義 之垃圾掩埋場(37)效率,這是由於其較佳壓實能力之緣故。 〜 15以下的垃圾掩埋場建構與操作方法較佳地運用此一壓實機 % (1),然而,要知道的是,儘管其效率較差,仍可以使用習 知的壓實機。因此,以下的範例乃是基於使用習知的鋸齒 狀輪壓機,以顯示本發明的方法勝過先前技術的優點。 第12a圖顯示第一階段,用以填滿一等效的垃圾掩埋場 20地點(3乃至第11圖所表示的垃圾掩埋場地點,此階段係藉由 將一襯裡(38)放置於較低的地帶表面上而開始。第一垃圾層 (39)被鋪放於大約3公尺高的階地内且被壓實,所產生的密 度大約每立方公尺0.8至1.0噸。 第12b圖中所示之第二階段,包含第二垃圾層(41)的鋪 40 200811339 放與㈣,“產生了大⑽公尺的合成深度,以及每立 尺.9至1 .(H員的挽度。第12c圖顯示第三階段,其中, 圾掩埋%(37)的巾心、部㈣進-步被壓實到每立方公尺 1加密度。城掩埋場(37)的邊緣柳)並未被壓 實而超出第二階段的效果,以避免對襯裡⑽造成任何損 害0 、 第12d圖顯示第四階段,其中,鋪放於中心部(48)上之 另^外垃圾部(49)受到—個垃圾填滿與壓實的重複循環過 知,以便產生與中心部(48)大約相等的密度。#較低的幾層 10腐敗時,較上層(49)的高密度會壓榨較下層,以維持密度曰。 位於中〜p(37)上方的垃圾掩埋場之剩餘區域(5〇)被另外 的垃圾層所填滿’然而,僅被壓實到一個較小的程度。因 此,在較上的垃圾掩埋場區域(49、5〇)之間形成—個密度梯 度,而對滲透性上產生相稱的效果。因此,由腐敗中的垃 15圾所產生的甲烧氣體,很自然地會從低滲透性的區域(亦 即,被高度壓實的區域(49)),而被輸送至高滲透性的區域 (被較少壓實的區域(50))。因此,在高滲透性區域中放置氣 體收集管(44),能夠使收集到的甲烷(4〇)之體積獲得最佳 化。 20 當收集區域(50)的滲透性下降至低於一鄰近的區域(49) 時,則此區域可能受到高度壓實(每立方公尺1.3至14嘲), 而且,氣體收集點(44)可能會移動至此鄰近的區域。 第12e圖顯示第五階段,其中,如同習知方法一樣,垃 圾掩埋場被一覆蓋層(43)所密封。針對具有looooo立方公尺 41 200811339 的垃圾掩埋場體積,將一數值範例與習知技術方法進行比 較,在密封的時候,總垃圾掩埋場(37)的平均密度在每立方 公尺1.3噸大約為4〇%,而在每立方公尺噸時大約為 60%。如此,能產生總質量為118000噸,以及在密封時所 5產生的氣體體積大約為2000(H貢。 假設每年的輪入速率為10000噸的話,因此,垃圾掩埋 場的壽命為13.8年。而且,在關閉之後的氣體產生大約為 15% 或 18000 噸。 因此,垃圾的有機部位之腐敗,就釋放額外的垃圾掩 1〇埋場體積以及產生甲烷氣體來說,是有用的副作用。然而, 有機材質的降低則與水氣含量非常相關,且與大約2〇%水 氣含量到90%飽和之間的水氣含量值成正比。 如上所述,最好能夠盡可能越快分解越多有機材質越 好,以恢復垃圾掩埋場的體積,且減少在密封垃圾掩埋場 15後與此片土地能夠作其他用途之前的時間。 而且,未分解的有機物質會產生一種最終會發生分解 的長期傾向,直到好幾百年以後。假如垃圾掩埋場具有低 水分含量(㈣賴/氣祕件及/或妥善地密雜垃圾掩埋 場覆蓋層的緣故),而且在延長期間内故障的話,則格外可 能會發生上述情形。可能已經在老舊的垃圾掩埋場或其附 近上建立起許多建築物,由於可能產生下沉與毒性氣體散 發,而處在危險之中。雖然垃圾掩埋場操作人員有責任執 行穩定及橋正’但是,此時間一般僅會延長3〇年,在這样 的時間内,有-些問題可能尚未顯露出來。然而,假如: 42 200811339 圾掩埋場能夠盡可Ah丄 』%越快分解越好的話,則能減輕此傾 向,而此片土地也π 仏了以安全地作為其他用途。 甲烷乳體產生的速率可以決定出獲得氣體以進行發電
之可行性。目前,I 母立方公尺的垃圾掩埋場所產生之低不 經濟氣體,是被嫩、除^ “、、义掉或只是排放到大氣而已。顯然地, 任何二方式對於㈣來說都不好。 又垃圾掩埂場被填滿到一個體積限度,然後就被 密封起來’不管有避人窗
10 ^錢含ΐ、密度、水氣含量或結束時的最 終下沉情形如何。is a 项韦’當大部分垃圾掩埋場體積包含低 密度未腐敗有㈣料,就料氣尺寸祕。因此,在 垃圾掩埋場中可能達到的任何分解,能夠在關閉之前允許 更多材質進入。 因此’垃圾掩埋場的水氣含量在垃圾掩埋場壓實過程 中是一項很重要的因素。與一些環境因素有關,此水氣含 15 i可肖b會產生變化,而導致以下的情形。
1·非常乾燥的垃圾掩埋場 β由於可能產生的分解量很小,所以,僅能達成有限的 壓务百。由於當地氣候或者垃圾掩埋場覆蓋層緊密地密封而 使得水軋無法進入,或者滲濾污水無法再回收或不存在等 20 緣故,垃圾掩埋場會很乾燥。 2.「正常的」垃圾掩埋場 具有一般水氣程度的垃圾掩埋場可表現出用以在大部 分情形中產生分解的理想條件。然而,假如水的主要進入 方式是雨水透過表面的滲入的話,則可能需要鑽穿壓實機 43 200811339 所留下的堅硬表面,以便重新引導水分而繼續此分解過 程。表面溢流(runoff)也可能會引起一些難處,需要一種計 算過的解決方法來定義出垃圾掩埋場的最佳表面輪廊,以 避免表面溢流並確定水分被保留在垃圾掩埋場中。 5 3.潮濕的垃圾掩埋場
基於兩個主要的原因,過高的水分程度可能會產生一 些問題。第一,衝擊工具撞擊可能引起垃圾掩埋場表面的 液化,其伴隨的問題為壓實操作的穩定性與安全性。第二, 過多的水分可能會防止垃圾掩埋場中的空隙之移動,因此 1〇妨礙了壓實操作。而且,水分的不可壓縮性可能會引起衝 擊力量的「液壓式」轉移,而對垃圾掩埋場結構產生出不 想要的副作用。 目此’在Μ過程之前’必須直接對所有或局部的垃 圾掩埋場去除水分。 因此,在另外的實施例(未顯示)中,本發明包括一種 管理垃圾掩埋場的水氣含量之方法。 在已經決定出水氣含量之後,假如存在的水分並不足 以用於分解的話,則可以將一或更多局部分解促進劑插入 垃圾掩埋場中。這些促進劑可以採用任何適合的形式,勺 π括簡單地鑽穿垃圾表面,以增加水氣的滲透性。在低 量的區域中,分解促進劑可以包括透過鑽床位置將水插雨 水氣管理技術可从 以便在高降雨量的 在具有過多水分的垃极掩埋場中, 包括·減少垃圾掩埋場表面的滲透性, 44 200811339 區域中減少水氣進入;及/或包括抽吸等方式主動地從垃圾 掩埋場中抽出水氣。 第13圖顯示依據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垃圾掩埋場壓實機 (1)之示意圖,其中,此衝擊工具(1〇)包括以鐵釘(51)形式出 5現的刺穿器。此鐵釘(51)能夠使壓實機(1)在垃圾掩埋場中 形成大量孔洞,而不需要鑽穿或類似的手段。 根據一實施例,在使用時,衝擊工具(1〇)被舉起,而 鐵釘(51)被放置於垃圾掩埋場的表面(第13a圖所示)且接著 藉由降低衝擊工具(10)而將鐵釘打入垃圾掩埋場内(第13b 10圖所示)。可以抽出鐵釘(51),以便在垃圾掩埋場内提供一 孔以接通氣穴,或者,藉由允許空氣滲透過此孔而促進分 解。在衝擊操作期間由鐵釘(51)所施加之相當高程度的壓 力,能夠使垃圾掩埋場孔洞甚至形成於劇烈壓實過的垃圾 掩埋場區域中。 15 在先前技術中,一般來說,已經在未壓實或「以習知 方式」(現有的壓實技術)進行壓實的地點上執行氣體收集, 因此’這些地點當有機垃圾掩埋場物質分解與沉澱時很容 易產生顯著的下沉。在這類柔軟材質中所形成的氣體收集 孔,系要套上套同,以確保孔洞免於崩塌。在被壓實過的 20垃圾掩埋場中使用具有鐵釘(51)的壓實機(1),能避免需要 繁重的基礎建設,以及在產生並運用各個垃圾掩埋場孔洞 所需要的總時間之種種減少。 在垃圾掩埋場結構與成分中的變化,可能會需要形成 不同長度與寬度的垃圾掩埋場孔洞。然而,最佳的垃圾掩 45 200811339 埋場孔洞深度可能會超過衝擊工具(10)的衝程長度。因此, 如第14圖所示,可以藉由設置多數區段(51a、51b)而增加有 效的鐵釘長度,以產生較深的孔洞,第一個區段(51a)可以 打入垃圾掩埋場中,而第二個區段(51b)接著被打入第一個 5區段(51a)内。雖然僅以概略方式顯示,要知道的是,相鄰 區#又(51&、5113)疋互相連接起來的,因而,能確保每個區段 (51a、51b)在抽出的過程中被朝上舉起。 與本實施例有關的氣體網狀基礎建設之簡易,能夠對 先前技術在經濟與操作上產生顯著的進步。不需要耗費時 10間去鑽孔以及對垃圾掩埋場孔洞(52)裝設套筒,氣體可以簡 單地藉由一覆蓋管(53)(第15圖所示)所收集,此管被插入鐵 釘(51)所形成的孔(52)之上部内。容易產生每個孔洞(52)以 及能夠省略將孔洞(52)套上套筒之步驟,可以將覆蓋管(53) 製作成一次性可丟棄式物品,以達到更具經濟效益的方 15式,這些管子在使用之後會被簡單地壓實到垃圾掩埋場 内,而不需要重新用於新的孔洞(52)。 在使用時,可以將一導管(未顯示)裝配至每個覆蓋管 ()的出π (54)’以便將氣體輸送至適當的收集貯存器(未顯 示)。要知道的是,此覆蓋管可以包括—閥(55)、排氣孔或 2〇類似物,以改變氣體外出的速率或者釋放壓力。在第13至 14圖所示的實施例中,財器(51)是與衝擊工具⑽-體成 形並可與之產生一致的移動。然而,在其他實施例(未顯 中’刺穿_)可以形成為能夠從衝擊玉具(1G)上拆却下 來的刀離元件。在使用時,刺穿器(51)被放置成與垃圾掩埋 46 200811339 場表面接觸,且藉由掉下衝擊工具(10)而被打入地面内。刺 穿器比衝擊工具(10)的質量明顯地輕很多。在另一實施例中 (未顯示),鐵釘(51)係滑動式地裝配至衝擊工具(1〇),以允 許鐵釘(51)連同舉起衝擊工具(1〇)而從垃圾掩埋場表面抽 ^ 5出。 - 已經藉由上述範例說明本發明的一些型態,但是,要 知道的是,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範圍之前提下,仍可以出一 些修改與添加。 馨 【圖式簡單說明】 10 第1圖是顯示以垃圾掩埋場壓實機的形式出現之本發 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前視圖。 第2圖是第1圖所示的實施例之侧視圖。 第3圖是第1圖所示的壓實機之平面圖。 第4圖是顯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圖。 : 15 第5圖是第4圖所示的實施例之前視圖。 φ 第以至6(1圖是顯示第4圖所示的壓實機在垃圾掩埋場 表面上使用之一連串前視圖。 第7a圖顯示可與本發明壓實機一起使用並具有可變面 積的衝擊面之衝擊工具的第一實施例之前視圖。 20 弟几至7d圖喊示苐7a圖所示的衝擊工具在衝擊面的面 積上具有變化之側視圖。 弟8a至8f圖顯示具有可變面積的衝擊面之衝擊工具的 另一實施例。 第9圖顯示由連續衝擊工具撞擊的垃圾掩埋場之連續 47 200811339 壓實之示意圖。 第10a至10e圖顯示用以壓實垃圾掩埋場的階地部位之 衝擊工具的一連串放大側視圖。 第11a至lie圖顯示用以構成並填滿垃圾掩埋場地點的 5 一種習知方法。 弟12a至12e圖顯不依據一實施例的用以構成並填滿垃 圾掩埋場地點之方法。 第13a至13b圖顯示裝配有刺穿器的垃圾掩埋場壓實機 之側向剖面圖。 0 第14圖顯示裝配有多件式刺穿器的垃圾掩埋場壓實機 之前向剖面圖。以及 弟15圖顯示依據一實施例的覆蓋管之前視别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壓實機 2 支架槐桿 3 輸送機 4 軌道傳動單元 4a支架傳動單元 5 軌道 6 橋接部 7 梳桿致動器 8致動器 9 升降機構 10衝擊工具 48 200811339 10a衝擊工具 10b衝擊工具 10c衝擊工具 11支架腿部 12撞錘傳動裝置 13金屬線 Μ減速滑車輪 15梯子與安全座廂 16側邊 17衝擊面 18淺溝 19垃圾表面 20升高機構 21底座部 22可移動部位 22a可移動部 22b可移動部 22c可移動部 23繫緊螺絲 24固定部 25升高點 26骨架 27樞軸 28鉸鏈點 49 200811339 30肩部 3 卜 32、33、34、35 分段 36未壓實廢土 37垃圾掩埋場 38襯裡 39第一層 40甲烷氣體 41第二層垃圾 42另一層垃圾 43覆蓋層 44氣體收集管 45起初體積邊界位置 46垃圾層 47垃Μ 48 中心部 49垃圾部 50剩餘區域 51鐵釘 51a區段 51b區段 52孔洞 53覆蓋管 54出口 55閥 50

Claims (1)

  1. 200811339 十、申請專利範圍: L 一種壓實機,包含·· •一運輪機; . ·—衝擊工具; , 二升降機構’能夠將該衝擊卫具舉起至―升高位置; • 1質細長較架桅桿,係軸域升降機構且能 夠支撺住該升高的衝擊工具;以及 # •一桅桿穩定系統, —其特徵在於:該穩定系統能夠調整該支架槐桿的 定向以允許該衝擊工具從言亥升高位置實質地垂直下 降’而不會藉由該工具傳送任何橫向力至支架槐桿。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壓實機,其中,該衝擊工具 被形成為一細長塊體,其具有衝擊面以及下方的工具 尖端,該工具尖端被塑形成能夠均勻地刺入垃圾表 — 面,而不會偏離或脫離此垂直的衝擊軸。 _ 3·如巾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壓實機,其中,該工具尖 鈿稍彳政呈錐狀,以便在衝擊之後有助於抽出該工具。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至3項中任一項之壓實機,其中, 该衝擊工具在該衝擊面上設有一個橫向擴大部。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壓實機,其中, 該衝擊工具係被構形成在該支架桅桿内側移動。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壓實機,其中, 該衝擊工具被裝配於可移動的導引件上,該等導引件 適用於沿著軌道或軌條上滑動。 51 200811339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至4項中任—項之壓實機,其中,該 衝擊工具係被構形以滑動式地連接到該槐桿的 一外縱 向口P ’ %夠被實質上平行但是在此桅桿的縱向軸外侧處 舉起至該升高位置上並降下。 5
    10 15
    20 8. 如申請專利_第丨至7項忖—項之壓實機,其中,該 衝擊工具係被構形成藉由該支架桅桿而完全毫無限制 地被該升降機構所抬高且/或被允許下降。 9·如申請專利_第丨至8項中任—項之壓實機,其中,該 衝擊工具係被構形成在重力之下可以從該升高位置下降。 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⑴項中任—項之壓實機,其中,該 衝擊工具經辅助而到達—個超重力的下降速率。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m項中任1之壓實機,盆中, 該穩定系統係被構形成將該支架桅桿在使用時維持在 -個定向上’而避免在舉起至該升高位置顧在該衝擊 工具上的任何橫向力。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項之壓實機,其中, «定糸統是-個運用位置感夠器與致動器的完全自 動化系統,其中,該等位置感測器係偵測出該支架桅桿 的絕對位置及/或相對於該運輸機的位置。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壓實機,其中,該等感測器所 輸出的感測器資料’係被-穩定性控制機構所運用,以 決定出支架桅桿的定向及任何與垂直位置之間的偏差。 M.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壓實機,其中,該穩定性控制 機構輸出-些控制信號到致動器上,該等致動器能夠調 52 200811339 整桅桿的定向,以校正任何偵測出來的偏差。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4項中任一項之壓實機,其中, 該衝擊工具包括一可改變面積的衝擊面。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壓實機,其中,該衝擊面包括 5 兩個或更多的部位,至少一個部位能夠移動以便與至少 另一部位發生重疊,或者可以從該衝擊面上移開。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壓實機,其中,至少一個該衝 擊面部可以從該衝擊面分離開來。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壓實機,其中,該衝擊面部能 !〇 夠被重新裝配至該衝擊工具的一個分開的部位上,以維 持一個固定的總衝擊工具質量。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至18項中任一項之壓實機,其中, 至少一個該可移動部能夠樞轉式地或滑動式地裝配成 允許與至少另一衝擊面部產生可變化的重疊。 15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至19項中任一項之壓實機,其中, 該衝擊面可以包括一個固定部位。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至19項中任一項之壓實機,其中, 該整個衝擊面可以由幾個可移動部位所組成,這些可移 動部位係配合地重疊成一個可改變的程度。 20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至21項中任一項之壓實機,其中, 對於在衝擊面區域中的任何變化來說,該衝擊工具的總 重量維持成實質上固定。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2項中任一項之壓實機,另外包 括一定位系統及/或地震感側系統。 53 200811339 24.如申:專利範圍第23項之壓實機,其中,至少一個地震 m與$壓實機相隔很遠及/或位於該壓實機上, 其中’地震測量資料是從這些感測器被傳送至一衝 制機構。 1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壓實機,其中,該穩定性控制 =以及該衝擊控制機構是由一個共同的控制系統所 • 26·如中4專利範圍第1至25項中任-項之壓實機,係構形 成能夠遙控該壓實機的移動。 / 士申明專利範圍第!至26項中任一項之壓實機,其中, 該運輸機係構形成在平面圖上為實f對稱,其具有兩個 由橋接部所分開的實質上相等之傳動單元。 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6項中任-項之壓實機,其中, 15 該輸送機另外包括一個機動的傳動單元,其具有一對藉 由一橋接部而連接到一單執懸臂架傳動單元之執道。 ’ 29·如巾請專利範圍第27或28項之壓實機,其中,該支架槐 桿、該衝擊工具以及該升降機構被定位於跨越傳動單元 的橋上。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至”項中任一項之壓實機,其中, 忒橋接部係樞轉式地或鉸接式地連接到該等分開的傳 動单元上使分開的軌道單元能夠在不同高度上進行操作。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至30項中任一項之壓實機,其中, 该%定系統能夠在該支架桅桿與該壓實機運輸機之間 產生穩定,這些穩定是於該支架桅桿與橋接部之間、該 54 200811339 橋接部與傳動單元之間,及/或該傳動單元與相_圾 地帶表面之間之至少一處操作的致動器所執行。 3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之壓實機,其中,該穩T定系統包 括可以在-傳動單元與該升降機構之間操作的致動器。 5 3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m項中任—項之壓實機,其中, 該穩定系統料包括支架腿部,其可以從實機展開 到-相鄰地帶表面’該等支架腿部係被構形成以一個未 鎖定的模式而拖$於此地帶表面上,除非從該穩定性控 制機構接收到-個啟動信號,指出該支架桅桿的定向偏 10 離垂直的程度超過一預定的角度為止,於是,至少一個 支架腿被鎖住以防止進一步的角度偏移。 3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壓實機,其中,一旦從該穩定 性控制機構接收到一個啟動信號,指出該支架桅桿的定 向偏離垂直的程度超過一預定的角度時,至少一支架腿 15 部係被構形成能實施校正移動以垂直地重新對齊該支 架桅桿。 3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4項中任一項之壓實機,其中, 該衝擊工具包括至少一實質細長的刺穿器。 3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壓實機,其中,該刺穿器可以 20 與該衝擊工具一體成形,以便與之一起移動。 3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壓實機,其中,該刺穿器被形 成為一分離的元件,可以從該衝擊工具的剩餘部位上拆 卸下來或可滑動式地裝配上去。 3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至37項中任一項之壓實機,其中, 55 200811339 該刺穿器包括多數可連接的區段,該等區段能夠被相繼 地裝配且打入一共同孔洞内。 39. —種垃圾掩埋場大片土地的垃圾掩埋場壓實方法,該垃 圾掩埋場大片土地包含多數條狀地帶,該方法係運用如 5 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8項中任一項之壓實機,該方法包 含以下步驟: i設置一個實質上如上所述之壓實機; ii定位該壓實機,以便將擬被壓實之垃圾掩埋場大 片土地的第一條狀地帶壓實; 10 出升降该衝擊工具,以便在一指定位置執行一個或 更多的衝擊; iv移動該壓實機一段預定距離,而沿著該條狀地帶 移動到一相鄰位置; v升降該衝擊工具,以便在該相鄰位置執行一 15 多衝擊; < V1重複步驟(vi)與(V),直到該條狀地帶被壓實為止; vii重新定位該壓實機,以壓實該塊土地的後續條狀 地帶; 、” Viii重複步驟㈣至⑽,直到該塊土地的所有組成 20 條狀地帶已經被壓實為止。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方法,其中,該等相鄰的位置 是連續的,緊密隔開,或者至少局部重疊。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或4〇項之方法,其中,該相鄰的條 狀地帶實質上是平行的。 56 200811339 4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至41項中任1之方法,其中,該 輸送機包括至少-個能夠產生指標移動的傳動裝置,藉 此,每個衝擊工具之升降週期均表示為該等傳動裝置的 固定距離移動。 5 4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至42項中任―項之方法,其中,該 C實方法運用來自―個或多個地震感測器的地震資 料,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決疋先1Γ衝擊J1具撞擊的地震量值,且比較—個預定 的臨界程度,其特徵在於: 10 麟小於該臨界程度_擊量值來說,在後續的撞擊中: •該衝擊工具在釋放之前被舉起至_更大的高度;及/或 •增加該衝擊工具的衝擊面面積;及/或 •增加該衝擊工具質量, 而且,對於大於該臨界程度的衝擊量值來說: 15 •雜擊31具在釋放讀被舉起H㈣高度;及/或 •減少該衝擊工具的衝擊面面積;及/或 •減少該衝擊工具質量。 44.-種建構與/或操作垃圾掩埋場以收集垃圾掩埋場所產 生的氣體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20 •以多層方式將垃圾填滿於該垃圾掩埋場; •壓實該等層: .施加更大的壓實至該等層的不同部位上,以便在較大 壓實的區域中產生具有降低氣體渗透性的區域,以及 在減少壓實的輯中產生具紐高氣體滲透性的區域; 57 200811339 •將氣體收集機構放入較大氣體滲透性的一個或更多區 域内,以及 •收集該氣體。 4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之方法,其中,壓實該等層之步 5 驟係藉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9項中任一項之壓實機 所執行的。 4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之方法,另外包含以下之步驟: -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至38項中任一項所述包括至 少一刺穿器之衝擊工具,以便在垃圾掩埋場内形成多 10 數孔洞; -在一個或多個垃圾掩埋場孔洞内放置該氣體收集機 構,而不需要使該孔洞裝上套筒;以及 _收集該氣體。 47· —種管理垃圾掩埋場水氣含量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 15 步驟: •決定是否垃圾掩埋場水氣程度落於預定範圍外,其中: •對於該預定範圍以下的水氣程度,將一或多個局 部分解促進劑插入此垃圾掩埋場内; •對於該預定範圍以上的水氣程度,垃圾掩埋場表 20 面滲透性會減少,以降低水氣的進入,及/或水氣 被有效地抽出。 4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之方法,其中,該預定的水氣範 圍是介於20至70%之間。 49. 一種實質上如附圖所顯示之壓實機。 58 200811339 50. —種實質上如附圖所顯示之垃圾掩埋場壓實方法。 51· —種實質上如前述並如附圖所顯示之建構與操作垃圾 掩埋場以收集垃圾掩埋場所產生的氣體之方法。 52. —種實質上如附圖所顯示之管理垃圾掩埋場水氣含量 一 5 之方法。
    59
TW96113017A 2006-04-13 2007-04-13 Compacto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W200811339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NZ544578A NZ544578A (en) 2006-04-13 2006-04-13 A compacto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1339A true TW200811339A (en) 2008-03-01

Family

ID=38609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13017A TW200811339A (en) 2006-04-13 2007-04-13 Compacto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08728A1 (zh)
EP (1) EP2013420A2 (zh)
JP (1) JP2009533577A (zh)
KR (1) KR20090017520A (zh)
AU (1) AU2007202022A1 (zh)
CA (1) CA2649216A1 (zh)
NZ (1) NZ544578A (zh)
TW (1) TW200811339A (zh)
WO (1) WO200712005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92609A1 (en) 2010-01-29 2011-08-0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nteractive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US9066465B2 (en) * 2013-02-20 2015-06-30 Deere & Company Soil compaction red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KR20180016994A (ko) * 2015-04-17 2018-02-20 윤탄 오와이 말뚝-박기를 위한 방법
CN106013148B (zh) * 2016-06-15 2018-08-21 合肥龙图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木桩固定装置
CN105951705B (zh) * 2016-06-15 2018-03-30 乐清市风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地便携式夯实装置
US20190170569A1 (en) 2017-12-06 2019-06-06 Caterpillar Paving Products Inc. Vibration monitoring system
CN112695734A (zh) * 2020-12-29 2021-04-23 王苗庆 一种可以自动伸缩铁球支撑杆的夯土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48655A (en) * 1928-03-12 1930-02-25 Augustus J Penote Tamper mechanism
DE2554013C3 (de) * 1975-12-01 1984-10-25 Koehring Gmbh - Bomag Division, 5407 Boppard Verfahren zur dynamischen Bodenverdichtung
US4088077A (en) * 1976-03-15 1978-05-09 Canron, Inc. Continuous tamping device
NL8303676A (nl) * 1983-10-25 1985-05-17 Ballast Nedam Groep Nv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verdichten van grond.
DE4234112C1 (de) * 1992-10-09 1993-10-14 Keller Grundbau Gmbh Verfahren zur Gewinnung von Deponieraum durch Müllstopfverdichtung
US5479728A (en) * 1994-03-08 1996-01-02 The Charles Machine Works, Inc. Apparatus for backfilling and tamping a trench
US6024513A (en) * 1996-11-14 2000-02-15 American Technologies Inc Aerobic landfill bioreactor
US5888022A (en) * 1997-06-11 1999-03-30 Environmental Control System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eating bio-degradable waste material through aerobic degradation
DE69825291T2 (de) * 1997-08-20 2005-08-11 Roxbury Ltd. Baugrundbehandlung
US6471443B1 (en) * 2000-04-19 2002-10-29 Regis Phillip Renau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jecting steam into landfills
GB2364078B (en) * 2000-06-28 2004-06-09 Roxbury Ltd Ground treatment
US20020051682A1 (en) * 2000-09-08 2002-05-02 H.G. Specialty Tool, Inc. Tamping Tool
KR100478403B1 (ko) * 2000-11-13 2005-03-23 이엔브이이십일(주) 다층 반응조 개념을 도입한 매립지의 매립구조와 이를이용한 매립지 운용방법
AT5704U3 (de) * 2002-06-28 2003-06-25 Plasser Bahnbaumasch Franz Stopfpickel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S20050129467A1 (en) * 2002-07-01 2005-06-16 Compaction Technology (Soil) Ltd. Drop mass compaction of soil
US8313921B2 (en) * 2003-03-24 2012-11-20 Ch2M Hill, Inc. Reclaimable hybrid bioreactor
US20070116525A1 (en) * 2005-11-22 2007-05-24 Waste Management, Inc. Landfill including highly permeab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7202022A1 (en) 2007-11-01
EP2013420A2 (en) 2009-01-14
US20100008728A1 (en) 2010-01-14
WO2007120056A2 (en) 2007-10-25
NZ544578A (en) 2009-04-30
JP2009533577A (ja) 2009-09-17
KR20090017520A (ko) 2009-02-18
WO2007120056A3 (en) 2007-12-06
CA2649216A1 (en) 2007-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11339A (en) Compacto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108226447B (zh) 煤炭地下开采地表移动三维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EP1005593B1 (en) Ground treatment
Bakeer et al. Pullout and shear tests on geogrid reinforced lightweight aggregate
CN102162246B (zh)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无振动挤密处理方法
CN101029559B (zh) 长螺旋置换与挤密钻孔施工方法
DE102012223992B3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Bodenverdichtung und/oder Bodenverfestigung
JPS58168713A (ja) 垂直ドレ−ンの施工装置
CN102296591A (zh) 一种软土基的快速排水固结处理方法
CN101929161B (zh) 排岩修筑高碾压透水尾矿坝的方法
CN103669329B (zh) 超深建筑垃圾坑直接强夯法治理工艺
CN206570810U (zh) 一种顶压式压桩设备
CN113029794B (zh) 急倾斜煤层采空区矸石自溜充填三维相似模拟装置及方法
CN206570811U (zh) 软土盾构掘进区穿越既有桥梁拔桩装置
GB2366819A (en) Monitoring the degree of compaction during ground treatment
JP5622759B2 (ja) 地盤改良装置
Mullins et al. Prediction of dynamic compaction pounder penetration
KR100451532B1 (ko) 포대쇄석 말뚝시공법
CN205172501U (zh) 冲孔桩卡钻处理装置
RU36393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погружения свай вдавливанием
WO2011001297A1 (en) A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 column
CN105332668B (zh) 冲孔桩卡钻处理装置及方法
Xu et al. One equivalent mining height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compression-consolidation-creep-diagenesis of compacted gangue backfill body——A case study on double wide-strip mining with gangue backfill
CN103452087A (zh) 偏心振捣搭设钢架平台施工工法
Tefera et al. Response of laterally loaded round wooden roadside piles in dense s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