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537977A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537977A
TW200537977A TW094104854A TW94104854A TW200537977A TW 200537977 A TW200537977 A TW 200537977A TW 094104854 A TW094104854 A TW 094104854A TW 94104854 A TW94104854 A TW 94104854A TW 200537977 A TW200537977 A TW 20053797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region
patterns
pixel
patter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04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ong-Won Lee
Joon-Hoo Choi
Jin-Koo Chung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537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3797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8Dummy elements, i.e. elements having non-functional featu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 H10K71/13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 H10K71/135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using printing techniques, e.g. ink-jet printing or screen printing using ink-jet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200537977 九、發明說明: 【明所屬領3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顯示元件及一用於製造該顯示元件之 5方法及裝置。更特定地,本發明係關於一具有加強顯示品 質之顯示元件及一用以製造該顯示元件之方法及裝置。 t先前技術3 發明背景 10 一顯示元件將由一資訊處理裝置處理過之資料轉換為 影像。各種不同之顯示元件,如:一陰極射線管(CRT)顯示 元件、一液晶顯示(LCD)裝置、一有機發光裝置(〇LED)、 一電漿顯示面板(PDP),已被發展出。 該CRT顯示元件藉由控制和一螢光層碰撞之電子流而 15顯示一影像。该LCD裝置藉由控制液晶之光穿透而顯示一 影像^亥OLED藉由控制流過一有機發光層之電流而顯示一 影像。該PDP使用電漿顯示一影像。 该OLED具有許多優點,包括厚度薄、高明視度等等。 此外,OLED相較於LCD裝置具有較快之反應速率,較低之 2〇能篁消耗、較廣之操作溫度範圍以及較低之製造成本。該 OLED典型地&含陽極電極、_有機層、—錢發光層及一 陰極電極。 該等陽極電極係以一陣列形狀排列在一基板上。該有 機層係形成在該具有該等陽極電極成形於其上之基板上且 200537977 具有曝現該等陽極電極之空六。該有機發光層係形成在, 等經由該等空穴曝現之陽極電極上。該陰極電極係步^ 該有機發光層之上。 、/、在 5 10 15 該有機發光層包含-孔射出層(肌)及_發射材料声 (£机)。該有機發光層選擇性地包含—電子射出層(曰 a該有機發光層可經由一縫隙罩膜法、一幸昆對 、一 知轉塗覆方法、一真空沉積法、一 成。近來,兮有機封枓姐山 ’出法等而形 柯料排tjr 廣泛地使用。在該有機 用:出法中一用以排出有機材料之裝置I相似於使 内墨印刷機而印刷的方法將有機材料排出至該等空穴 -種用以排出有機材料之傳統 推該等mx排出該有機材料。以此,者-個地择 成在各空穴中之有機材料具有不同的乾燥 _材料造 持料在各空穴之間具有不同的乾時=、間。當該有機 一此之間具有不同或不 ^份所生成的光具有不—致的明· 77目此由此等 示品質。 又。、、告果退化了影像顯 20 t發明内容】 發明概要 本發明提供一具有加強影像顯示品 _ 發明亦提供—適用於製造該上述顯示元件之〗=件。本 也提供—適用於製造該上述顯示元件之裝置。…本發明 6 200537977 在-依據本發明之典型顯示元件中, 一基板、第-電極、第-有機圖案、第二有機圖荦^3 有機圖案'第四有機圖案及一第二電極。該基板包含一且 =固第一像素區之第—區域,一相鄰於該第一區域且 -有夕數個第二像素區之第二區域,以及_ Γ且具有多數個第三像素區之第三區域。該等第-= 糸配置於6亥4第一、第二及第三像素區。該等第-有機圖 10 =一像素區之經選擇的區域。該等第二有機圖案實質 荦:开广第—有機圖案相同之輪廓。該等第三有機圖 案=所剩之該等第二像素區。該等第四有機圖案係 等ΪΪΓ像素區。該等第四有機圖案實質上具有和該 專第二有機圖案相同之輪廓。該第二電極係配置在料 15 20 反,因此該等第二電極覆蓋該等第―、第二 有機圖案。 弟一及第四 在另一依據本發明之典型顯示元件中,嗲 — 該實質上具有相似於該第-有機圖案:輪::; :或的虛擬有機圖案。該顯示元件也包含緊接著該實質上 幸有相似於該第四有機圖案輪廓之第三區域的虛機 f。因此’該等緊接著該第二區域之虛擬有機_各2 只質上相同於該等第二及第三有機圖案的輪廓。- 在一依據本發明之典型製造一顯示元件之方 數個第-電極係成形在一基板上,該且/ 個第-像夸攸匕3具有多數 —之弟-區域’ -相鄰於該第_區域且具有多 7 200537977 數個第二像素區 一過域,以及_ , 具有多數個第素區之第 目鄰於該第二區域且 應於該等第一、第— 一°° 2,是以該等第一電極對 弟一及第三像夸p a 第二有機圖案係分別形成在琴等第亥等第一有機圖案及 5等第二像素區。第三有機圖宰及第3素區及經選擇的該 在該等剩餘之第二像素區及,亥等第彳機圖案係分別形成 二電極係配置在該基板,因‘心像素區。接著,-第 -、第二、第三及第四有機圖案Γ -電極覆蓋住該等第 在-製造-顯示元件之典型裝置 10出單元,-有機材料提供單元及亥裝置包含一排 包含一具有多數個排出喷嘴之第—㈣該排出單元 == 頭。該第—排出顯及該第二排出頭係 、' m第一排出頌之1份係相鄰於該第 -排出之-部份。該有機材料提供單元提供有機材料予該 15排出早凡。該轉移單元以一第一方向轉移該排出單元。 在另-依據本發明之製造-顯示元件之典型方法中, 多數個噴嘴係沿著一第-排出頭及1二排出頭之長度而 目固定之距離分隔開 來地配置。該第一及第二排出頭係配置在一轉移且、 20 一相關於一基板之第一方向而被轉移。笛‘ ,.^ ^ α 弟一有機圖案係形 成在祕板之-第-區域而第二有機圖案係形成在該基板 之-第二區域中經選擇的部份,使用該第一排出頭。第三 有機圖案係形成在第二區域之剩餘之部份而 弟四有機圖案 係形成在e亥基板之一第三區域,使用—^ _ 昂二排出頭。 200537977 依據本發明,由該有機材料乾燥時間之差異所致之邊 界缺陷可被減輕或稀釋以加強一顯示元件之影像顯示品 質。 本申請案請求於2004年2月19日提申之韓國專利申請 5 案第No. 2004-10930號之優先權,其揭露内容係在此完整併 入此案作為參考。 圖式簡單說明 ® 本發明之上述及其它特徵及優點將藉由參考該等所附 10 之圖式敘述其詳細之典型實施例而變得更清楚,其中: 第1圖為說明依據本發明之一典型實施例之一顯示元 件的平面圖; 第2圖為第1圖中該顯示元件沿著線Ι-Γ之截面圖; 第3圖為說明第1圖之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有機圖案 15 之顯示元件的平面圖; 第4圖為說明第1圖之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可替換性 ® 配置之有機圖案之顯示元件的平面圖; 第5圖為說明第1圖之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另一可替 換性配置之有機圖案之顯示元件的平面圖; 20 第6圖為說明一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典型實施例之顯示 元件的平面圖; 第7圖為第6圖中該顯示元件沿著線ΙΙ-ΙΓ之截面圖; 第8圖為說明第6圖中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第一及第 二有機圖案之顯不元件的平面圖, 200537977 第9圖為說明第6圖中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第三及第 四有機圖案之顯示元件的平面圖; 第10圖為說明第6圖中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第一及 第二有機圖案之可擇配置之顯示元件的平面圖; 5 明第·中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第三及 第四有機圖案之可擇配置之顯示元件的平面圖; 第12圖為說明第6圖中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第一及 第二有機圖案<另—可擇配置之顯示元件的平面圖; 第13圖為說明第12圖中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第三及 1〇第四有機圖案之另一可擇配置之顯示元件的平面圖;以及 第14圖為說明用以製造—顯示元件之—裝置的概要 圖。 L· 15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夕該被了解的是,本發明下述之該等典型實施例可以許 多不同之方式被修改,而不偏離於此揭露之發明原則,且 本舍月之範圍因而並不被限制於以下這些特定之實施例。 物更恰當-點,提供這些實施例^為了讓此揭露更為徹 °底和兀整的,且利用範例完整地傳達本發明之概念至該等 習於此藝者而非限制。 其後’本發明之實施例將參考所附之圖式而詳細說明。 第1圖為說明依據本發明之一典型實施例之一顯示元 件的平面圖。在此典型實施例中,一有機發光裝置(〇LED) 10 200537977 將被敘述為該顯示元件。 參照第1圖’此實施例之該顯示元件包含經裝配在一基 板上之一主要區域14 0 (或顯示區域)及一次區域i 5 〇 (或非顯 不區域)。該主要區域14〇包含一第一區域11〇、一第二區域 5丨20及一第三區域130。該次區域150圍繞住該主要區域 140。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區域11〇、12〇及13〇係形成在該 基板1〇〇之同一面上。在此典型之實施例,該主要區域14〇 包含複合之第三區域130。以數字的順序相鄰地配置的第二 組之第一、第二及第三區域110、UO及13〇係接在也以數字 1〇的順序相鄰地配置的第一組之第一、第二及第三區域11()、 120及130之後。額外組之第一、第二及第三區域n〇、12〇 及130也是合理的。在該第一組之第一、第二及第三區域 u〇、120及130之内,例如,該第一區域11〇係相鄰於該第 二區域120,而該第二區域120係被配置在該第一區域11〇及 15该第三區域130之間。該第二組之第一、第二及第三區域 110、120及130中之該第一區域11〇係被配置在該第一組之 第、第二及第三區域110、120及130中之該第三區域13Q 及该第二組之第一、第二及第三區域11〇、12〇及13〇中之該 第一區域120之間等等。 20 各忒第一、第二及第三區域U0、120及130包含用於顯 示衫像之像素區。例如,該第一區域no包含第一像素區 ,忒第二區域12〇包含第二像素區121及第三區域13〇包 含第三像素區131。該等第-像素區⑴係以—陣列形式被 排列在遠第-區域11〇。該等第二像素區121係以—陣列形 200537977 式被排列在該第二區域12〇。該等第三像素區⑶彳系以一陣 列形式被排列在該第三區域130。一陣列形式包括以行在一 第-方向垂直地配向之像素(以下稱為—行向)以及以列在 一實質上垂直於該第-方向之第二方向水平地配向之像素 5 (以下稱為一列向)。 第2圖為第1圖中該顯示元件沿著線^,之截面圖。 簽照第1及2圖,第一電極160係以一陣列形式成形在該 顯示元件之該基板100上,因此該等第一電極16〇係各對應 於該第-區域110之各該等第一像素區⑴,該第二區域⑽ 1〇之各泫等第二像素區121以及該第三區域130之各該等第二 像素區131。該第一電極160包含光學透明且具電性傳導之 材料,如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銦辞(indium zinc oxide,IZ0)等等。 为P⑺構件170係开> 成於该基板loo上。該分隔構件包 15含該等曝現該等第一電極160之空穴。該分隔構件170可包 s —如光敏材料之有機材料或無機材料。該分隔構件1了〇係 電性地或物性地將該等像素區彼此分隔開來。 第3圖為說明第丨圖之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有機圖案 之顯不元件的平面圖。 2〇 參照第卜2及3圖,具有一雙層結構之有機圖案係形成 於該基板之該第一、第二及第三像素區1U、121及131。例 如,該有機圖案包括一孔射出層及一發光材料層。該第一 區域110包括對應於該第一像素區m之第一有機圖案 113。該第二區域120包括對應於該第二像素區121之第二及 12 200537977 弟一有棧圖案I?)及125。该弟二區域130包括對應於該第三 像素區131之第四有機圖案133。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 四有機圖案113、123、125及133包含相同之材料。 該等第二有機圖案123係配置於該第二區域12〇中之該 5等第二像素區121的單數狀上,而該等第三有機圖案⑵ 係配置於該第二區域120中之該等第二像素區ΐ2ι的偶數列 之上。因此,具有該等第二有機圖案123之列以及具有該等 第三有機圖案125之列係彼此互相間隔著。 10 15 以-掃描程序之單-步驟使該等第一有機圖案ιΐ3被 配置在該第-區域110中且該等第二有機圖案⑵被配置在 該第二區域12〇中,該掃摇程序施用該有機圖案於該基板之 該第一、第二及第三像素區lu、⑵及131。因此,該第一 區域110之該等第-有機圖案113及該第二區域12〇之該等 第:有機圖案U3實質上具有一相同之輪廊。以_掃描程序 之早步驟使5亥等第三有機圖案125被配置在該第二區域 120中且該等第四有機圖案133被配置在該第三區域⑽ 中。因此,該第二區域120之該等第三有機圖案125及該第 ^域別之該等第四有機圖案133實質上具有― 廓。 20 第:。,該第一區域U°之該等第一有機圖細及該 可以—掃描程序之單 =,且該第二區域12。之該等第二有機圖_及 ㈣=域no之該等第四有機圖案133可以—掃描程序之 …形成。因此,該第—區域⑽之該等第-有機圖案 13 200537977 113及该第二區域12〇之該等第三有機圖案12所 員貝上具有 一相同的輪廓,而該第二區域12〇之該等第二有機圖案Η] 及該第三區域13〇之該等第四有機圖案133 拼 ’、只貝上具有一 相同之輪廓。 ★當在該掃描程序之單一步驟期間提供—有機材料在該 第二區域12〇及該第—區域11〇之一部份以配置有機圖案, 而在另-掃描程序之單_步驟顯,係提供—有機材料在 該^二區域120及該第三區域13〇之剩餘部份以配置有機圖 10 案時,可減輕或稀釋由該有機材料乾燥時間之差異所造成 的邊界缺陷。 在該等像素區m、121及131中有機材料之乾燥時間係 依賴該等像素區之邊界條件。例如,該主要區域140靠近一 邊界之像素區的有機材料係比該主要區域140靠近内部之 像素區的有機材料乾得快。因此,為了使該主要區域140靠 、 卩之有機材料的乾燥時間和該主要區域140靠近該邊 之有機材料的乾燥時間變得一致,虛擬有機圖案180係被 形成在圍繞該主要區域140之該次區域150中。虛擬有機圖 案180使得靠近該主要區域140之該邊界而配置的該等像素 區之條件變得實質上相似於靠近該主要區域140之内部而 配置的该等像素區之條件,因此使得乾燥時間一致化。 一苐二電極190係形成在該具有該第一、第二、第三及 第四有機圖案113、123、125及133成形於其上之基板上。 ^ 一電極190可被形成因此該第二電極190係覆蓋該第 第二、第三及第四有機圖案113、123、125及133以及 14 200537977 该匆隔構件170。該第二電極190包括,例如,鋁或鋁合金。 第4圖為說明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 < 替換性配置之 有機囷木之顯示元件的平面圖。本實施例之顯示元件係相 同於第3圖之顯示元件,除了該第二及第三有機圖案之配置 5之外。因此,將使用相同之參考數字以指示在第3圖中所敘 述之忒%相同或相似的部份以及省略任何進一步之解釋。 參照第4圖,該第二區域12〇包括配置在該第二像素區 121之相對應部份的該第二及第三有機圖案123及125。該第 一有機圖案123係配置在該第二區域120之第二像素區121 1°的奇數行上,且該第三有機圖案125係配置在該第二區域 120之第二像素區121的偶數行上。因此,具有該等第二有 機圖案123之行以及具有該等第三有機圖案125之行係彼此 互相間隔著。 该第一區域110之該等第一有機圖案i 13以及該第二區 15域120之該等第二有機圖案123係在該掃描程序之單一步驟 期間形成,而該第二區域120之該等第三有機圖案125以及 該第三區域130之該等第四有機圖案133係在該掃描程序之 另一單一步驟期間形成。在此實例中,該第一區域11〇之該 等第一有機圖案113及該第二區域120之該等第二有機圖案 2〇 貫質上具有一相同的輪廓,而該第二區域120之該等第 三有機圖案125及該第三區域130之該等第四有機圖案133 係貫質上具有一相同之輪廊。 可擇地’該第一區域110之該等第一有機圖案I!]以及 該第二區域120之該等第三有機圖案125係在該掃描程序之 15 200537977 早一步驟期間形成,而該第二區域120之該等第二有機圖案 123以及該第三區域13〇之該等第四有機圖案133係在該掃 祂私序之另一單一步驟期間形成。在此實例中,該第一區 域110之遠等第一有機圖案Π3及該第二區域120之該等^ 5二有機圖案125實質上具有一相同的輪廓,而該第二區域 專弟一有機圖案123及該第三區域130之該等第 有機圖案133係實質上具有一相同之輪廓。 當在該掃描程序之單一步驟期間提供一有機材料於該 第二區域120及該第一區域no之一部份以配置有機圖案, 10而在另一掃描程序之·單一步驟期間,係提供一有機材料在 該第二區域120及該第三區域130之剩餘部份以配置有機圖 案時,可減輕或稀釋由該有機材料乾燥時間之差異所造成 的邊界缺陷。 第5圖為說明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另一可替換性配 15置之顯示元件之另一實施例的平面圖。本實施例之顯示元 件係相同於第3圖之顯示元件,除了該第二及第三有機圖案 之配置之外。因此,將使用相同之參考數字以指示在第3圖 中所敘述之該等相同或相似的部份以及省略任何進一步之 解釋。 20 參照第5圖,該第二區域120包括配置在該等第二像素 區121之相對應部份的該等第二及第三有機圖案123及 Π5。在此實施例中,該等第二有機圖案123及該等第三有 機圖案125係父替地配置整個第二像素區121。換句換說, 具有戎等第一有機圖案123之該各別第二像素區121的四側 16 200537977 係破具有該等第三有機圖案125之該第二像素區i2i所包 圍,而具有該等第三有機圖案125之該各別第二像素區⑵ 的四側係被具有該等第二有機圖案123之第二像素區⑵所 包圍。 5 該第一區域110之該等第一有機圖案⑴以及該第二區 域120之該等第二有機圖案⑵係在該掃描程序之單一步驟 期間形成,、而該第二區域12〇之該等第三有機圖案125以及 该第:區域130之該等第四有機圖案133係在轉描程序之 另-單-步驟期間形成。因此,該第一區域iig之該等第一 10 2機圖案113及該第二區域⑽之該等第二有機圖案⑵實 質上具有-相同的輪廓,而該第二區域120之該等第三有機 圖案125及該第三區域13〇之該等第四有機圖案⑴係實質 上具有一相同之輪廓。 可擇地’該第-區域110之該等第一有機圖案113以及 b㈣二區域120之該等第三有機圖案125係在該掃描程序之 單-步驟期間形成,而該第二區域120之該等第二有機圖案 123以及該第三區域13〇之該等第四有機圖案133係在該掃 描私序之另一單一步驟期間形成。在此實例中,該第一區 域110之該等第一有機圖案113及該第二區域12〇之該等第 20三有機圖案125實質上具有一相同的輪廓,而該第二區域 120之該等第二有機圖案123及該第三區域13〇之該等第四 有機圖案133係實質上具有一相同之輪廓。 當在該掃描程序之單-步驟期間提供一有機材料於該 第二區域120及該第一區域π〇之一部份以配置有機圖案, 17 200537977 該第二區域120及該第三區域130之剩餘部份以 而在掃描程序之另-單-步驟期@,係提供一有機材料在 配置有機圖 案時,可減輕或稀釋由該有機材料乾燥時間之差異所,告、 的邊界缺陷。 ° 第6圖為說明一依據本發明之另_典型實施例之碁厂、 元件的平面圖,而第7圖為第6圖中該顯示元件沿著 之截面圖。 參照第6及7圖,-透明且傳導層係形成在該含有該第 -區域110、該第二區域12〇及該第三區域界定於其上:基 板100上。该弟二區域120係配置在該第— 一 及弟二區域110及 ⑽之間。該透明且料層係經圖案切形成該等在該第 y第二及第三區域11G、12〇及13()1^_陣形卜形㈣之 第一電極160。該第一區域之該等區域, 成寻弟一雷極160 成形在其中,係被界定為該等第一像 15 20 冢吐111。該筮一 城 ==第一Γ160成形在其中,係被界二 寺第-像素區m。該弟三區域之該等區域,該等第 160成形在其中,係被界定為該等第三像素區η! ° 相聯於該等在該基板丨〇〇上之第一命 认熟U&極160 ’係形成用 (動《第-笔極16〇之趨動電路(未顯示卜趨動 一電極160之一的各趨動電路包含 ^ 一電容器及訊號線。 例如,二_電晶體、 一有機層係成形在具有料第1極⑽成形於其中 之基板100上。該有機層包含光敏材料。 ϋ亥有機層传婉Ifl素 化以曝現該等第一電極160,因此形成該分隔構件二 18 200537977 後,由該分隔構件170所界定且形成在該等第一電極16〇之 上之空間係被稱為空穴175。 第8圖為說明第6圖中具有成形於該基板1〇〇上之第一 及第二有機圖案113及123之顯示元件的平面圖。 5 芩照第7及8圖,第一及第二有機圖案113及123係形成 在具有該等第一電極160形成於其上之基板100上。該等第 一有機圖案113係成形在該等以一陣列外形排列之第一像 素區111中。該等第二有機圖案123係成形在該等以一陣列 外形排列之第二像素區121的奇數列中。 10 該等第一及第二有機圖案113及123係藉由排出有機材 料滴至該上述之第一電極160上以產生該等第一及第二有 機圖案113及123而形成。有機材料滴係沿著該等第一及第 二像素區111及121之行方向被排出至對應於該等第一像素 區111之所有列以及該等第二像素區丨21之奇數列的該第一 15電極160上。此外,虛擬有機圖案180a係形成於圍繞該包含 有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區域域11〇、12〇及130之主要區域 140之次區域150中。該等虛擬有機圖案180a使得靠近該主 要區域140内部之有機材料的乾燥時間和靠近該主要區域 140邊界之有機材料的乾燥時間變得一致。 2〇 第9圖為說明第6圖中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第三及第 四有機圖案125及133之顯示元件的平面圖。 參照第9圖,該等第三及第四有機圖案125及133係形成 於該具有該等第一及第二有機圖案113及123成形於其上之 基板上。該等第三有機圖案125係形成在以一陣列外形排列 19 200537977 之该等第二像素區121之偶數列上。該等第四有機圖案133 係形成在以一陣列外形排列之該等第三像素區131内。 該等第三及第四有機圖案125及133係藉由排出有機材 料滴至該上述之第一電極16〇上以產生該等第三及第四有 5機圖案125及133而形成。有機材料滴係沿著該等第二及第 三像素區121及131之行方向被排出至對應於該等第三像素 區131之所有列以及該等第二像素區121之偶數列的該第一 電極160上。此外,虛擬有機圖案180b係形成於圍繞該包含 有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區域11〇、12〇及13〇之主要區域14〇 10的次區域150中。該等虛擬有機圖案18〇b使得靠近該主要區 域140内部之有機材料的乾燥時間和靠近該主要區域14〇邊 界之有機材料的乾燥時間變得一致。 該等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有機圖案113、123、125 及133具有一孔射出層之雙層結構以及一發光材料層。該上 15述之步驟係執行兩次以完成該等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 有機圖案113、123、125及133。換句話說,該孔射出層係 被排出至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像素區m、121及131之該 等第一電極160上,如參照第8及9圖之以上的敘述,且接著 該發光材料層係被排出至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像素區 20 Π1、121及131之該等第一電極160上,如參照第8及9圖之 以上的敘述。 隶後’弟二電極係形成在該基板1〇〇之上,因此該等第 二電極覆蓋住該等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有機圖案113、 123、125及133。該等第二電極包括,例如,鋁或鋁合金。 20 200537977 第Η)圖為說明第6圖中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第一及 第二有機圖案113及123之可擇配置之顯示元件的平面圖。 第11圖為說明第10圖中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第三及第四 有機圖案125及133之可擇配置之顯示元件的平面圖。製造 本貫施例之-顯示元件之方法係相同於上述參照第8及9圖 的方法’除了形成該等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有機圖案 113、123、125及133。因此,將使用相同之參考數字以指 示在第8及9圖中所敘述之該等相同或相似的部份以及省略 任何進一步之解釋。 參照第10圖,第一及第二有機圖案113及123係形成在 具有該等第一電極160形成於其上之基板1〇〇上。該等第一 有機圖案113係成形在該等以一陣列外形排列之第一像素 區111中。該等第二有機圖案123係成形在該等以一陣列外 形排列之第二像素區121的奇數行中。 該等第一及第二有機圖案113及123係藉由排出有機材 料滴至該上述之第一電極160上以產生該等第一及第二有 機圖案113及123而形成。有機材料滴係沿著該等第一及第 二像素區111及121之行方向被排出至對應於該等第一像素 區111之所有行以及該等第二像素區121之奇數行的該等第 —電極160上。此外,虛擬有機圖案180a係形成於圍繞該包 含有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區域域11〇、12〇及13〇之主要區 域140之次區域丨50中。該等虛擬有機圖案180a使得靠近該 主要區域140内部之有機材料的乾燥時間和靠近該主要區 域140邊界之有機材料的乾燥時間變得一致。 21 200537977 參照第11圖,第三及第四有機圖案125及133係形成於 該具有該等第一及第二有機圖案113及123成形於其上之基 板上。該等第三有機圖案125係形成在以一陣列外形排列之 該等第二像素區121之偶數行上。該等第四有機圖案133係 5 形成在以一陣列外形排列之該等第三像素區131内。 該等第三及第四有機圖案125及133係藉由排出有機材 料滴至該上述之第一電極160上以產生該等第三及第四有 機圖案125及133而形成。有機材料滴係沿著該等第二及第 三像素區121及131之行方向被排出至對應於該等第三像素 10區131之所有行以及該等第二像素區121之偶數行的該第一 電極160上。此外,虛擬有機圖案18〇b係形成於圍繞該包含 有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區域110、120及130之主要區域140 的次區域150中。該等虛擬有機圖案180b使得靠近該主要區 域140内部之有機材料的乾燥時間和靠近該主要區域14〇邊 15 界之有機材料的乾燥時間變得一致。 該等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有機圖案113、123、125 及133具有該孔射出層之雙層結構以及該發光材料層。該上 述之步驟係執行兩次以完成該等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 有機圖案113、123、125及133。換句話說,該孔射出層係 2〇被排出至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像素區111、121及131之該 等第一電極160上,如參照第10及π圖之以上的敘述,且接 著該發光材料層係被排出至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像素區 111、121及131之該等第一電極160上,如參照第⑺及^圖 之以上的敘述。 22 200537977 最後,第二電極係形成在該基板上,因此該等第二電 極覆蓋住該等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有機圖案113、123、 125及133。該等第二電極包括,例如,鋁或鋁合金。 第12圖為說明第6圖中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該第一 5 及第二有機圖案113及123之另一可擇配置之顯示元件的平 面圖。第13圖為說明第12圖中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該等 第三及第四有機圖案125及133之另一可擇配置之顯示元件 的平面圖。製造本實施例之該顯示元件之方法係相同於上 述參照第8及9圖的方法,除了該等第一、第二、第三及第 10 四有機圖案Π3、123、125及133的形成之外。因此,將使 用相同之參考數字以指示在第8及9圖中所敘述之該等相同 或相似的部份以及省略任何進"步之解釋。
參照第12圖,第一及第二有機圖案113及123係形成在 具有該等第一電極160形成於其上之基板1〇〇上。該等第一 有機圖案113係成形在該等以一陣列外形排列之第一像素 區111中。該等第二有機圖案123係成形在該第二區域丨2〇之 第一電極160部份之上,因此,各第二有機圖案123係在以 一陣列外形排列之第二像素區121中沿著該等第二像素區 121之列及行二方向和不加掩飾的第一電極16〇相互間隔。 該等第-及第二有機圖案113及123鋪由排出有機材 料滴至該等上述之第一電極160上以產生該等第一及第二 有機圖案113及123而形成。有機材料滴係沿著該等第一及 第二像素區111及121之行方向被排出至對應於該等第一像 素區111之全部以及該等第二像素區121之部份的該等第一 23 200537977 電極160上。此外,虛擬有機圖案180a係形成於圍繞該包含 有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區域110、120及130之主要區域140 之次區域150中。該等虛擬有機圖案180a使得靠近該主要區 域14〇内部之有機材料的乾燥時間和靠近該主要區域14〇邊 界之有機材料的乾燥時間變得一致。 參照第13圖,第三及第四有機圖案125及133係形成於 該具有該等第一及第二有機圖案113及123成形於其上之基 板上。該等第三有機圖案125係形成在該第二區域12〇之該 等第一電極的剩餘部份上,因此,各第三有機圖案125係在 以一陣列外形排列之第二像素區121中沿著該等第二像素 區121之列及行方向和各第二有機圖案123相互間隔。該等 第四有機圖案133係形成在以一陣列外形排列之第三像素 區131内。 15 以4第二及第四有機圖案125及133係藉由排出有機材 料滴至該上述之第-電極16G上以產生該等第三及第四有 幾圖案125及133而形成。有機材料滴係沿著該等第二及第 。像素區m及m之彳了方向被排出至對應於該等第三像素 品31之王口p以及δ亥等第二像素區⑵之部份的該等第一電 2〇⑽上。此外’虛擬有機圖案18〇b係形成於圍繞該包含有 "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區域1U)、⑽及⑽之主要區域140 々人區域15〇中、亥等虛擬有機圖案職使得靠近該主要區 =140内部之有機材料的乾燥時間和靠近該主要區域140邊 界之有機材料的乾燥時間變得一致 該等第一、第二、第二 〜及第四有機圖案113、123、125 24 200537977 及133具有該孔射出層之雙層結構以及該發光材料層。該上 述之步驟係執行兩次以完成該等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 有機圖案113、123、125及133。換句話說,該孔射出層係 被排出至該荨第一、第一及第二像素區m、12ι及131之該 5等第-電極160上,如參照第12及13圖之以上的敘述,且接 著該發光材料層係被排出至該等第_、第二及第三像素區 111、121及131之该等第一電極16〇上,如參照第12及13圖 之以上的敘述。 瞻最後H第-電極係形成在該基板上,因此該等第 10 -電極覆蓋住第-、第二、第三及第四有機圖案⑴、123、 125及133。該等第二電極包括,例如,㈣齡金。 第14圖為說明用以製造該顯示元件之—裝置的概要 ΰ σ亥乂^裝置係被應用以製造一〇led、一LCD裝置、一 PDP等等。 15 參照第14圖,該製造裳置200包含-排出單元23〇, 一 • ^300 〇 1^#*^ ^230^ 例如’ _第_排出頭21()及—第二排出頭細。 該第一排出頭具有多數個噴嘴215。該第一排出頭21〇 Μ ^等多數個噴嘴215係經排列的,因此,各喷嘴215係沿 者邊第一排出頭210之縱向和其它各喷嘴215以—間隔而配 ^該第i出頭210係沿著該第一方向(該行方向)而移 於^排出頭210係經配置以致該第-排出頭210係關 “亥第#向而偏向且當該第一排出頭21〇沿著該第一方 向而矛夕轉日寸係實質上平行於該基板1〇〇。該第-排出頭210 25 200537977 係經配置以致該第一排出頭210遍及該等第一及第二區域 110及120而延伸。 該第二排出頭220具有多數個噴嘴225。該第二排出頭 220之多數個喷嘴225係經排列的,因此,各喷嘴215係沿著 5 該第二排出頭220之縱向和其它各噴嘴215以一間隔而配 置。該第二排出頭220係沿著該第一方向而移轉。該第二排 出頭220係經配置以致該第二排出頭220係關於該第一方向 而偏向且當該第二排出頭220沿著該第一方向而移轉時係 實質上平行於該基板100。該第二排出頭220係經配置以致 10 該第二排出頭220遍及該等第二及第三區域120及130而延 伸。該等第一及第二排出頭21〇及220係經配置以致該第一 排出頭210延伸遍及該第二區域12〇之一部份係相鄰於該第 二排出頭220延伸遍及該第二區域丨2〇之一部份。 該有機材料提供單元240提供用於該孔射出層或該發 15光材料層之有機材料予該等第一及第二排出頭210及220。 該轉移單元3 00沿著該第一方向轉移該等第一及第二 排出頭210及220。該轉移單元3〇〇包含 ,例如,一用以沿著 該第一方向及實質上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該第二方向轉移 忒等第一及第二排出頭21〇及22〇的χγ-檯。玎擇地,該轉移 20單元300轉移該基板100。 依據本發明,由該有機材料乾燥時間之差異所致之邊 界缺陷可被減輕或稀釋以加強該顯示元件之影像顯示品 質。 已敘述本發明之該等典型實施例及其優勢,可了解的 26 200537977 $ ’可纽處製造各種變化、替換及變更而不偏離所附申 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該發明的概念及範圍。 【圖式簡單說明】 5 第1圖為說明依據本發明之一典型實施例之一顯示元 件的平面圖; 第2圖為第1圖中該顯示元件沿著線14,之截面圖; 第3圖為說明第1圖之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有機圖案 之顯示元件的平面圖; 1〇 第4圖為朗第1圖之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可替換性 配置之有機圖案之顯示元件的平面圖; 第5圖為說明第!圖之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另一可替 換性配置之有機圖案之顯示元件的平面圖; 第6圖為說明一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典型實施例之顯示 15 元件的平面圖; 第7圖為第6圖中該顯示元件沿著線ΙΙ-ΙΓ之截面圖; 第8圖為說明第6圖中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第一及第 二有機圖案之顯示元件的平面圖; 第9圖為說明第6圖中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第三及第 2〇四有機圖案之顯示元件的平面圖; 々第10圖為說明第6圖中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第一及 第二有機圖案之可擇配置之顯示元件的平面圖; 々第11圖為說明第1〇圖中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第三及 第四有機圖案之可擇配置之顯示元件的平面圖; 27 200537977 第12圖為說明第6圖中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第一及 第二有機圖案之另一可擇配置之顯示元件的平面圖; 第13圖為說明第12圖中具有成形於該基板上之第三及 第四有機圖案之另一可擇配置之顯示元件的平面圖;以及 5 第14圖為說明用以製造一顯示元件之一裝置的概要 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基板 175...空穴 110…第一區域 180...虛擬有機圖案 111…第一像素區 180a...虛擬有機圖案 113…第一有機圖案 180b...虛擬有機圖案 120···第二區域 190…第二電極 121…第二像素區 200…製造裝置 123...第二有機圖案 210…第一排出頭 125···第三有機圖案 215...喷嘴 130···第三區域 220…第二排出頭 131…第三像素區 225...喷嘴 133...第四有機圖案 230…排出單元 140...主要區域 240…有機材料提供單元 150...次區域 300…轉移單元 160…電極 170...分隔構件 28

Claims (1)

  1. 200537977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顯示元件,其包含: 、一基板,該基板包含_具有多數個第—像素區之第一區 域’-相鄰於該第—區域且具有多數個第二像素區之第二 區域以及-相鄰於該第二區域且具有多數個第三像素區 之第三區域; 且々;热寻 入矛二1豕I區之第 形成在該等第—像素區之第-有機圖案; 10 15 20 形成在该等第二像素區之經選擇之區域的第二有機圖 同之輪腐;_案^上具有和該等第-有機圖案相 形成在所剩之該等第二像素區之第三有機圖案; ^ 成在该等第三像素區之第四有機圖案,該等第四有 圖案實質上具有和該等第三有機圖案相同之輪廊; 該等一第T基板之第二電極,因此該第二電極係覆蓋住 /· 弟一、第二及第四有機圖案。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元件,盆中★亥箄笛— 二及第三像素區係以—陣列外形分別被排置在^㈣、第 第二及第三區域。 /寻弟一、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顯示元件,其中 圖案係形成在該等第二像素區之奇數列,且該等^:有機 圖案係形成在該等第二像素區之偶數列。 —有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顯示元件,其中 圖案係形成在該等第二像素區之奇數行,且料 29 200537977 圖案係形成在該等第二像素區之偶數行。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顯示元件,其中該等第二及第 三有機圖案係形成以使各該等第二有機圖案和各該等第三 有機圖案係沿著該等第二像素區之列及行的方向相互交 5 替0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元件,其中該等第一、第 及第一區域係重覆地形成以致一第一組之該等第一、第 二及第三區域係相鄰地以數字順序配置且接序以一第二組 之該等也相鄰地以數字順序配置之第一、第二及第三區 10域,其中該第-組之第三區域係經配置而相鄰於該第二組 之弟'一區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顯示元件,其中該基板包含一 非…員示區域,该非顯示區域係圍繞一包含該等第—、第一 及第三區域之顯示區域。 15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顯示元件,其更包含成形於該 非顯示區域之虛擬有機圖案。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顯示元件’其中該等鄰近於該 —區域之虛擬有機圖案實質上具有—和該等第—有機圖 ::同之輪廊,且該等鄰近於該第三區域之虛擬有機圖案 戶'貝上具有一和該等第四有機圖案相同之輪廓。 如中請專職㈣9項之顯示元件,其中該等鄰近於該 第-區域之虛擬有機圖案實質上料有—和 三有機圖案其中之一相同的輪廓。 弟-及弟 U.如申請專利範圍第W之顯示科,其中該等第一、第 30 200537977 5 10 二、第三及第四有_案包含—孔射出層及—發光材料層。 12.如f請專利朗第丨項之顯示元件,其中該等第一電極 包含一透明傳導材料,且該第二電極包含一金屬。 I3 . —種製造一顯示元件之方法,其包含 在-基板上形成多數個第_電極,該基板包含_具有多 數個第-像素區之第-區域,—相鄰於該第_區似具有 多數個第二像素區之第二區域,以及—相鄰於該第二區域 且具有多數個第三像素區之第三區域,其中該等第一電極 對應於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像素區; 分別在該等第—像素區及經選擇的該等第二像素區形 成第一有機圖案及第二有機圖案; m等繼之第二像素區㈣衫三像素區形成 弟一有機圖案及第四有機圖案;以及 15 找基板上形成m因此該第二電極覆蓋住該 第―、第二及第四有機圖案。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方形在㈣笛堆 u包含以-陣列外„ :專第―、第二及第三區域中排列該等第-、第二及 第三像素區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 2〇 弟二有機圖案包含·· 其中形成該等第二及 及 於”亥專第一像素區之奇數列配置該等第 二有機圖案;以 及 31 16 200537977 第三有機圖案包含: 於該等第二像素區之奇數行配置該等第二有機圖案;以 及 於該等第二像素區之偶數行配置該等第三有機圖案。 5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其中形成該等第二及 第三有機圖案包含於第二像素區配置該等第二及第三有機 圖案,因此具有該等第二有機圖案之各第二像素區係和具 有該等第三有機圖案之各第二像素區沿著該等第二像素區 之列及行的方向相互間隔。 10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方法,其更包含在一圍繞一 具有該等第一、第二及第三區域之顯示區域的非顯示區域 形成虛擬有機圖案,且同時伴隨形成該等第一、第二、第 三及第四有機圖案。 19 . 一種用以製造一顯示元件之裝置,其包含: 15 一排出單元,該排出單元包含一具有多數個排出噴嘴之 第一排出頭及一具有多數個排出喷嘴之第二排出頭,該第 一排出頭及該第二排出頭係實質上互相平行的,該第一排 出頭之一部份係相鄰於該第二排出之一部份; 一有機材料提供單元,該有機材料提供單元係經構形以 20 提供有機材料予該排出單元;以及 一轉移單元,該轉移單元係經構形而以一第一方向轉移 該排出單元。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裝置,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 排出頭係關於該第一方向偏向。 32 200537977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裝置,其中在該等第一及第 二排出頭之各噴嘴間的間隔係實質上相等的。 =·如中請專利範圍第i 9項之裝置,其中該有機材料提供 單元提供-用於-孔射出材料之材料及用於—發光材料層 之材料予該排出單元。 23 · —種用以製造一顯示元件之方法,其包含 沿著一第一排出頭之長度配置多數個噴嘴,是以各噴嘴 係和各相鄰喷嘴以一固定之距離分隔開來地配置;、 沿著-第二排出頭之長度配置多數個噴嘴,是以各喷嘴 係和各相鄰喷嘴以一固定之距離分隔開來地配置;、 在一轉移單元配置該等第一及第二排出頭; 以一相關於一基板之第一方向轉移該等第一及第二排 15
    20 使用該第一排出頭在該基板之一第一區域形成一第— 有機圖案且在該基板之-第二區域中經選擇的部份形成— 第二有機圖案; > 二區域之剩餘部份形成一第 第三區域形成一第四有機圖 使用該第二排出頭在該第 二有機圖案且在該基板之一 案。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方法,其中在該轉移單元配 置该等第一及第二排出頭包含: 越過該基板之該等第一及第二區域延伸該 ^ ;以及 —非出 越過該基板之該等第二及第三區域延伸該第二排出頭 33 200537977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方法,其更包含實質上相互 平行地配置該等第一及第二排出頭,因此各該等越過該基 板之該第二區域而延伸之第一及第二排出頭之一部份係彼 此相鄰的。 5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方法,其更包含在該轉移單 元於一相關於該第一方向之一角度配置該等第一及第二排 出頭。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方法,其中形成該等第一、 第二、第三及第四有機圖案包含: 10 經由一有機材料提供單元提供一有機材料予該等第一 及第二排出頭;以及 排出該有機材料至該基板上。 34
TW094104854A 2004-02-19 2005-02-18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053797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40010930A KR20050083062A (ko) 2004-02-19 2004-02-19 표시장치,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유기물 적하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37977A true TW200537977A (en) 2005-11-16

Family

ID=34909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04854A TW200537977A (en) 2004-02-19 2005-02-18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94893A1 (zh)
JP (1) JP2005235769A (zh)
KR (1) KR20050083062A (zh)
CN (1) CN1658253A (zh)
TW (1) TW20053797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31184B1 (ko) * 2007-01-09 2009-12-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다중 노즐 헤드를 이용한 라인 패턴 형성 방법 및 이방법에 의하여 제조된 디스플레이 기판
JP5135891B2 (ja) * 2007-05-31 2013-02-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tft素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GB2463493B (en) * 2008-09-15 2012-11-14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An improved method for ink jet printing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WO2015182098A1 (ja) * 2014-05-27 2015-12-03 株式会社Joled 基板、および、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KR102293507B1 (ko) * 2014-12-08 2021-08-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박막 증착용 마스크
JP7387317B2 (ja) * 2018-08-07 2023-11-28 JDI Design and Development 合同会社 発光パネル、電子機器、および発光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WO2022249447A1 (ja) * 2021-05-28 2022-12-01 シャープディスプレイ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44253A (ja) * 1995-03-08 1996-09-24 Canon Inc 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と、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3628997B2 (ja) * 2000-11-27 2005-03-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3084125A (ja) * 2001-07-04 2003-03-19 Seiko Epson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el発光層配設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el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成膜方法及び成膜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3823916B2 (ja) * 2001-12-18 2006-09-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並びに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4327241A (ja) * 2003-04-24 2004-11-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50083062A (ko) 2005-08-25
JP2005235769A (ja) 2005-09-02
CN1658253A (zh) 2005-08-24
US20050194893A1 (en) 2005-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6632C (zh) 成膜方法和装置、液滴吐出装置、滤色片的制造方法及其应用
US20170331038A1 (en) Inkjet printhead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c luminescence display using the inkjet printhead
TWI260432B (en) Droplet-discharging apparatus, electrooptic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lectrooptic device
TW200537977A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057007B2 (ja) 有機電界発光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189192A5 (zh)
US7868534B2 (en) Mother glas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080090484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TW200426430A (en) Film-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for manufacturing substrate for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2215063A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
JP2004516630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カラー表示パネル
US8523319B2 (en) Method for arranging liquid droplet ejection heads, head unit, liquid droplet ejection apparatu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4311400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表示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KR101119202B1 (ko) 액적 형성 장치 및 방법, 박막 형성 방법 및 표시기판
JP3782380B2 (ja)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US8944564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US20070247480A1 (en)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jett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2005230690A (ja) 材料塗布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の製造方法、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プラズマ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吐出装置
KR100606413B1 (ko) 모기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소자의 제조방법
KR100588018B1 (ko) 모기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소자의 제조방법
JP2006269325A (ja) 液滴吐出ヘッド、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気光学装置
KR100637065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소자용 모기판 및 이를 이용한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소자의 제조방법
KR100680701B1 (ko) 모기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소자의 제조방법
KR101001997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소자의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JP2005293915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液滴吐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