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85109745A - 交换机的电池馈给电路 - Google Patents

交换机的电池馈给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85109745A
CN85109745A CN198585109745A CN85109745A CN85109745A CN 85109745 A CN85109745 A CN 85109745A CN 198585109745 A CN198585109745 A CN 198585109745A CN 85109745 A CN85109745 A CN 85109745A CN 85109745 A CN85109745 A CN 851097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attery
feeding
line
feed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198585109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272B (zh
Inventor
川见繁
椨隆
佐野成夫
增田伸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85109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5109745A/zh
Publication of CN1003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272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9/0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 H04M19/02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9/0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 H04M19/001Current supply source at the exchanger providing current to substations
    • H04M19/005Feeding arrangements without the use of line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18Electrical details
    • H04Q1/28Current-supply 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selection equipment at excha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vices For Supply Of Signal Current (AREA)
  • Interface Circuits In Exchanges (AREA)
  • Meter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交换机的一种密集的电池馈给电路,包括对二线提供的两个反馈电路,一个用于该二线上的直流电压的直流反馈电路和一个用于该二线上交流电压信号的交流反馈电路。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对交换机的用户线或干线供给语言电流或监控电流的一种内部端接极性变换型的电池馈给电路。
本发明的电池馈给电路的功能不仅对用户线或干线供给语言电流,把话音信号传送给该线和端接来自该线的话音信号,而且还传送极性转换信号。
在先有技术中有一种交换机,装有对电话机供给语言电流的电池馈给电路。对这种电池馈给电路要求的主要功能如下:
(一)供给语言电流和/或监控电流;
(二)把话音信号传送到话路线及其从话路线对它的接收;
(三)用于接收话音信号的话路线的端接;
(四)极性转换信号的传送,等等。
在这种先有技术的电池馈给电路中,对于这些功能的每一个都要求有单独的电路,所以要有许多部件,从而增大了电池馈给电路,增加了它的复杂性和成本。而且,其中的一个部件(即电子电感器电路)具有一个阻止共模信号(纵向信号)的高阻抗,所以不能把话路线中的不希望的共模信号用一个低阻值端接到地。另外,当需要无干扰极性转换时,则需要有LC滤波电路,它的缺点是增加了重量,并使压缩密度变坏。在LC滤波器电路里的电容和电感元件使得很难通过集成电路来构成这种电池馈给电路。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一种密集的结构提供一个能给出上述功能的一种改进的电池馈给电路。
从本发明的基本方面来说,就是提供一种交换机的电池馈给电路,它包括:连接到第一线的第一参考电阻;连接到第二线的第二参考电阻;具有单位增益和求和功能的第一放大器,用于对第一线供给语言电流和话音信号,它的输入端连接到第一直流(DC)放大器、交流(AC)差分放大器和话音信号源;具有适当直流增益和求和功能的第一直流放大器,它的输入端连接到第一线和直流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具有适当交流增益的交流差分放大器,它的输入端经过耦合电容连接到第一线和第二线;具有单位增益和求和功能的第二放大器,用于对第二线供给语言电流和话音信号,它的输入端连接到第二直流放大器、交流差分放大器和话音信号源;具有适当直流增益和求和功能的第二直流放大器,它的输入端连接到第二线。
从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来说,就是提供这样一种交换机的电池馈给电路,它的特征是:通过交流反馈通路把第一和第二线之间呈现的交流信号反馈到为第一和第二线每个设置的第一和第二参考电阻上;通过直流反馈,把第一和第二线上的直流电压独立地反馈到第一和第二参考电阻上,从而实现了所希望的交流端接电阻和直流供电电阻。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交换机电池馈给电路的一些实施方案。
图1是一个先有的电池馈给电路的电路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电池馈给电路的电路图;
图3表示一个极性转换控制信号的波形实例,用于从图2电路给出无干扰极性转换信号;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案的电池馈给电路的电路图;
图5和图6是本发明电池馈给电路的基本结构的方框图。
在描述这些最佳实施方案之前,首先说明一下用于参考的一个先 有的电池馈给电路。
图1示出了一个先有的极性转换型电池馈给电路。在图1中,21a和21b是电子电感器电路,22是变压器,23为极性转换继电器的触点,24是滤波电路,A和B是连接到电话机的二线。
在这种电池馈给电路中,对于每项功能有其独立的电路。也就是说,电子电感器电路21a和21b的功能是供给语言电流和/或监控电流。即是说,来自地G的语言电流,通过电阻R4b和晶体管TR1b流到线B上,并通过晶体管TR1a和电阻R4a从线A返回到电源-VBB。语言电流的值是由电阻R1b和R2b之比决定的(也由电阻R1a和R2a之比确定)。
变压器22具有的功能是把话音信号传送给话路线,或从话路线接收话音信号,以及为话音信号端接话路线。极性转换继电器23的功能是给出极性转换信号。滤波器电路24用于无干扰极性转换,当把该电池馈给电路用到要求对加载信号进行无干扰转换的公用电话上时,把该滤波器加上。
图5表示本发明的基本结构的方框图。在图5中,A线和B线连接接到用户线或干线。图5的电池馈给电路,通过一对直流反馈电路和一个交流反馈电路,独立地实现了A和B线上交流信号的交流反馈功能以及A、B线上直流电压的直流反馈功能。
即在图5的电池馈给电路中包括:直流反馈电路IA和IB,其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放大因子为 (N-1)/(N) 的放大器(10A或10B);交流反馈电路2,包括两个电容20A和20B以及一个放大因子为 (M-1)/(2M) 的放大器21;极性转换控制信号产生电路3,包括可变电压源30A和30B;一个发生器,用于对用户线给出话音信号;两个缓冲放大器,其放大因子为+1;两个传送电阻(或参考电阻)RFA和RFB
对于确定直流等效传送电阻REF和交流端接电阻RDT来讲,直流反馈电路的数目N和交流反馈电路的数目M是常数。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如下:
REF=RF×N
RDT=RF×M×2
这里的RF是传送电阻RFA和RFB的阻值。
图5电路的特征如下:
第一,在该电路中,所希望的直流等效传送电阻REF和所希望的交流端接电阻RDT的获得,是通过对传送电阻RFA和RFB进行直流正反馈和交流正反馈以控制传送电阻的等效直流电阻值和交流电阻值来实现的。
第二,对于A和B线独立地设置直流反馈电路。由于这种结构,可以把线路中所用的运算放大器的电源电压降低。结果的好处是,使之不需要任何反高压的运算放大器标准,并使升压器线的应用成为可能。
第三,因为可以通过极性转换控制信号来控制A和B线上的电压,所以使得响应信号和加载信号等的传输成为可能。
第四,对A和B线上的交流信号进行差分放大,从而区分开了差分信号(即话音信号)和共模信号(即不希望的感应信号)。因此,通过改变两个信号之间传送电阻的反馈比可以对每个信号形成不同的端接电阻值。结果,对于电池馈给电路不希望的共模信号可用一个低电阻值端接,即是传送电阻RFA和RFB,而可用端接电阻RDT来端接话音信号。
图6表示本发明图5的修改结构的方框图,在该结构中,有一个与图5不同的交流反馈电路2′。也就是说,在图6中,交流反馈电路 2′包括为A和B线设置的两个运算放大器22A和22B。
图2表示从本发明的图5所示的基本结构得出一个实施方案。在图2中,线A和线B连接到用户线或干线上。接收的话音信号Vr被输到A和B线上。图2的这种电池馈给电路是由A线的馈给电路和B线的馈给电路在图2上下方向上对称地构成的。
其输出端经过传送电阻(或参考电阻)RF1连接到A线的运算放大器Qa能够对A线供给语言电流。A线控制电压经过端Ta和两个电阻Rc1、Rf1加到运算放大器Qa的同相输入端。把传送的话音信号Vs经过电容Cs1加到电阻Rc1和Rf1的连接点。
A线连接到运算放大器Qa的同相输入端,而把B线经过电容Cc1和电阻Rs2连接到运算放大器Qa的反相输入端。反馈电阻Rf2连接到运算放大器Qa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
B线的馈给电路的结构与此相同。该馈给电路包括:一个运算放大器Qb、一个传送电阻RF2、五个电阻(Rc2、Rf3、Rf4、Rs3和Rs4)和两个电容(Cs2和Cc2)。其不同在于,在B线的馈给电路中,B线经过电阻Rs3连接到运算放大器Qb的同相输入端,而A线经过电容Cc2和电阻Rs4连接到运算放大器Qb的反相输入端。端Tb用于接收B线控制电压。
在这个电池馈给电路里,元件值的关系如下:
Rc1,Rc2=Rc
Rs1到Rs4=Rs
Rf1到Rf4=Rf
RF1,RF2=RF
Cs1,Cs2=Cs
Cc1,Cc2=Cc
这些电阻和电容值都是经过选择的,从而获得了如下详细描述的值。例如:对于接收话音信号Vr的端接电阻RDT是600Ω,等效传送电阻REF是200Ω、感应共模信号对地的电阻是50Ω。
现在将描述图2电路的工作方式。
端接电阻RDT,用于端接从话路线接收的话音信号Vr;从电源向话路线看去的等效传送电阻REF,用于对话路线供给语言电流或监控电流;端接电阻RcT(或者接地电阻),用于感应的共模信号Vc等等,这些都是根据该交换机系统设置在一定的标称值上的。因此,图2电池馈给电路的设计必须实现这些标称值。在这个例子中,该电池馈给电路的设计使得端接电阻RDT为600Ω,等效传送电阻REF为200Ω,端接电阻RCT为50Ω。
首先考虑从话路线接收的话音信号Vr的收受和端接。该电池馈给电路通过正反馈把接收的话音信号Vr反馈到馈电电阻RF1和RF2,从而实现了希望的端接电阻RDT(600Ω),尽管运用了低阻值(50Ω)的传送电阻RF1和RF2
也就是说,电容Cc1、Cc2、Cs1和Cs2的阻抗与电阻Rs和Rf相比可以忽略,因为对于接收话音信号Vr的频率,它们的阻抗是足够小的。因此,运算放大器Qa和Qb对于接收的话音信号Vr起一个同相放大器电路的作用,从而使得接收的话音信号Vr的一部分以同相反馈到传送电阻RF1和RF2。结果使对于接收话音信号Vr的端接电阻RDT变得比传送电阻RF大。端接电阻RDT的表示如下:
R DT = 2F · R S R S -2R f ……(1)
从表示式(1)清楚地看出,端接电阻RDT是比传送电阻RF大的。如果给出了RDT和RF,则可根据表示式(1)确定Rs和Rf
其次,为了提高在话路线上反抗共模信号(不希望的感应电流)的容限,本发明的电池馈给电路并不把共模信号Vc反馈到传送电阻RF1和RF2上,经过传送电阻RF1和RF2把共模信号Vc接地。因此,低阻值的馈电电阻RF1和RF2正好成为了地端接电阻RCT
也就是说,对于加到A和B线上的共模感应信号Vc来讲,如果电容Cc1和Cc2的阻抗与电阻Rs和Rf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则每一个包括运算放大器Qa或Qb的电路起一个差分放大器电路的作用,在每一个差分放大器电路上把输入的共模信号Vc抵消。因此,在运算放大器Qa和Qb的每个输出端不出现对应共模感应信号Vc的输出信号。
结果使得对于共模感应信号来讲,在实际上与通过传送电阻RF1和RF2接地是一样的。对于共模感应信号Vc的端接电阻RCT表示如下:
RCT=RF……(2)
因此,如果RF是50Ω,则通过50Ω把共模感应信号Vc端接到地。所以,由于这个低的地端接电阻,使得抵抗该共模信号(比如感应电流)的容限提高了。
接着我们来考虑用于对A和B线供给电流的传送电阻。在本电池馈给电路中,通过直流正反馈把话路线上的直流(dc)电压反馈到传送电阻上,从而获得了希望的等效传送电阻(比如,200Ω),尽管采用的是低阻值的传送电阻(比如,50Ω)。
也就是说,对于直流电压来讲,由于有电容Cc1和Cc2使得运算放大器Qa和Qb的直流反馈环路是断开的,所以运算放大器Qa和Qb的功能对于直流电压相当于一个电压跟随器电路。因此,运算放大器Qa和Qb的输出电压与加到它的同相输入端的输入电压是相等的。这样,可以把A线的等效传送电阻REFA和B线的等效传送电阻REFB表示如下:
R E F A = R E F B = R F · (R S + R f + R C ) R S ……(3)
因为这些等效传送电阻REFA和REFB是根据端Ta和Tb上的电压计算的,于是,当保持等效传送电阻REFA和REFB为常数时,可通过改变加到端Ta和Tb上的控制电压来改变A和B线上的电压。
因此,通过改变端Ta和Tb上的电压,该电池馈给电路可给出一个极性转换信号。即是说,根据端Ta和Tb上电压极性的转换来转换A和B线上电压的极性,从而把极性转换信号送给话路线。在这种情况,极性转换中的特征与通常极性下的特征完全相同,因为A和B线的供电电路的构成是完全对称的。
这意味着通过把平滑的极性转换控制电压(如图3中所示)加到端Ta和Ta,可以很容易地给出一个无干扰极性转换信号。图3表示在端Ta和Tb上控制电压波形的一个例子。在图3中,纵座标代表端Ta和Tb上的电压值,横座标代表时间,虚线是端Ta上的电压波形,实线为端Tb上的电压波形。
最后,我们来说明对A和B线话音信号的传输。把传送话音信号Vs,经过电容Cs1、Cs2和电阻Rf1、Rf3输入到运算放大器Qa、Qb的同相输入端。当电容Cs1、Cs2、Cc1和Cc2对于传送话音信号(Vc)频率的阻抗与其他电阻相比为足够小,并可以忽略不计时,则在A和B线间负载电阻Re两端呈现的传送话音信号电压Vt可表如下:
V t = V S × 2R e 2R F + R S - 2R F R S × R e ……(4)
如果给出了传送话音信号电压Vt和每个电阻值,则从表示式(4)可确定输入的话音信号电压Vs之值。
至此,尽管我们描述了一些最佳实施方案,但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仍可有各种修改和变化。图4就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在图2的电池馈给电路中,如果从电池馈给电路供给的语言电流和/或监控。电流很大,则就不可能供给来自运算放大器Qa和Qb的全部电流。而图4的改进电路使得能够通过采用功率放大器来供给一个较大电流。在图4中,经过一个包含PNP型晶体管TRa1和NPN型晶体管TRa2的功率放大电路41,把运算放大器Qa的输出电压加到传送电阻RF1上。同样,经过功率放大器42,把运算放大器Qb的输出电压加到传送电阻RF2上。从而实现了对A和B线供给电流。

Claims (17)

1、交换机的一种电池馈给电路,其特征在于把第一和第二线之间的交流信号,用交流反馈通过一个差分放大通路反馈到为第一和第二线每个设置的第一和第二参考电阻上;把第一和第二线上的直流电压,用直流反馈对每个线独立地反馈到第一和第二参考电阻上;从而实现了希望的交流端接电阻和希望的直流供电电阻。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池馈给电路,其中所说的直流反馈是通过为第一和第二线每个设置的第一和第二直流反馈电路实现的。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池馈给电路,其中所说的交流反馈是通过为第一和第二线共同设置的一个差分放大器实现的。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池馈给电路,其中所说的交流反馈是通过为第一和第二线每个设置的第一和第二差分放大器实现的。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池馈给电路,其中该电路还包括对第一和第二直流反馈电路输入极性转换控制信号的第一和第二极性转换控制电路,从而使该电路能够对第一和第二线传送极性转换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电池馈给电路,其中通过平稳地转换第一和第二极性转换控制信号的极性,使该电路能够传送一个无干扰极性转换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池馈给电路,该电路还包括一个对第一和第二参考电阻供给传送话音信号的电路,从而使该电路能够对第一和第二线传送话音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池馈给电路,其中所说的交流反馈和直流反馈是通过对第一和第二线设置一对运算放大器来实现的。
9、根据权利要求5的电池馈给电路,其中所说的交流反馈、直流反馈和极性转换控制是通过对第一和第二线提供的一对运算放大器实现的。
10、交换机的一种电池馈给电路,包括:
连接到第一线的第一参考电阻;
连接到第二线的第二参考电阻;
用于对第一线供给语言电流的第一放大器,其第一输入端连到第一线;
用于对第二线供给语言电流的第二放大器,其第一输入端连接到第二线;
用于耦合第一线和第二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二电容;
用于耦合第二线和第一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的第一电容;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电池馈给电路,其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放大器是运算放大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电池馈给电路,其中第一和第二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是同相输入端,而它们的第二输入端是反相输入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电池馈给电路,其中所构成的电路使之第一和第二放大器的功能对于第一和第二线上的直流电压相当于一个电压跟随器,于是通过直流正反馈把直流电压反馈到第一和第二参考电阻上;对于在第一和第二线之间接收的话音信号来说,第一和第二放大器的功能为一个交流正反馈电路,于是通过交流正反馈把接收的话音信号反馈到第一和第二参考电阻上;而第一和第二放大器对共模信号不响应,通过第一和第二参考电阻把共模信号端接到地。
14、根据权利要求10的电池馈给电路,其中第一极性转换控制信号接到第一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第二极性转换控制信号接到第二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并且通过控制第一和第二极性转换控制信号,该电路能够对第一和第二线给出一个极性转换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电池馈给电路,其中通过平稳地转换第一和第二极性转换控制信号的极性,该电路能够给出一个无干扰极性转换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0的电池馈给电路,其中该电路还包括一个在第一和第二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之间供给传送话音信号的电路,使得该电池馈给电路能够对第一和第二线传送话音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0的电池馈给电路,其中该电路的构成使得第一和第二线的电路完全彼此对称。
CN85109745A 1984-12-27 1985-12-26 交换机的供电电路 Expired CN10032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59273830A JPS61154347A (ja) 1984-12-27 1984-12-27 交換機の給電回路
JP273830/84 1984-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5109745A true CN85109745A (zh) 1986-08-06
CN1003272B CN1003272B (zh) 1989-02-08

Family

ID=17533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5109745A Expired CN1003272B (zh) 1984-12-27 1985-12-26 交换机的供电电路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4872199A (zh)
EP (1) EP0186214B1 (zh)
JP (1) JPS61154347A (zh)
KR (1) KR900002740B1 (zh)
CN (1) CN1003272B (zh)
CA (1) CA1245382A (zh)
DE (1) DE3580745D1 (zh)
HK (1) HK47292A (zh)
SG (1) SG46692G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48475A (en) * 1990-04-06 1992-09-15 Harris Corporation Reduced contact resistance on a SLIC
EP0455893B1 (en) * 1990-05-11 1995-02-01 Alcatel N.V. Telecommunication line circuit
US5333192A (en) * 1990-06-26 1994-07-26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Line interface circuit
JPH0568120A (ja) * 1991-09-05 1993-03-19 Fujitsu Ltd 給電回路
US5659610A (en) * 1994-09-28 1997-08-1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Battery feed circuit
DE19636954B4 (de) * 1996-09-11 2005-08-18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Teilnehmerschaltung
FI104933B (fi) * 1997-11-18 2000-04-28 Nokia Networks Oy Tilaajajohtoliitäntäpiiri
JP3183257B2 (ja) * 1998-05-26 2001-07-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公衆電話機用加入者回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1879A (en) * 1976-11-19 1978-01-31 Gte Sylvania Incorporated Reversible current apparatus
NL7810086A (nl) * 1978-10-06 1980-04-09 Philips Nv Voedingsbrug voor een abonneestroomloop.
JPS55150658A (en) * 1979-05-14 1980-11-22 Nec Corp Current supply circuit
US4283604A (en) * 1979-06-04 1981-08-11 Tellabs, Inc. Current source circuits with common mode noise rejection
FR2488087A1 (fr) * 1980-07-31 1982-02-05 Bonis Marc Circuit de telealimentation pour liaison bifilaire analogique
US4476350A (en) * 1981-02-17 1984-10-09 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 Incorporated Battery feed circuit
US4456991A (en) * 1981-09-18 1984-06-26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rporation Telephone line circuit and system
JPS5990455A (ja) * 1982-11-15 1984-05-24 Fujitsu Ltd サイレントレバ−ス制御回路
US4600811A (en) * 1982-12-28 1986-07-15 Nec Corporation 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
JPS59125157A (ja) * 1982-12-30 1984-07-19 Fujitsu Ltd 給電回路
US4539438A (en) * 1983-08-22 1985-09-03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Active impedance transformer assisted line feed circuit with supervision filtering
US4532381A (en) * 1984-02-13 1985-07-30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Active impedance line feed circuit
US4612417A (en) * 1984-07-27 1986-09-16 At&T Bell Laboratories Electronic battery feed circuit for telephone systems
JPS61141258A (ja) * 1984-12-14 1986-06-28 Fujitsu Ltd 電子化給電回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186214B1 (en) 1990-11-28
CA1245382A (en) 1988-11-22
JPH0327141B2 (zh) 1991-04-15
US4872199A (en) 1989-10-03
CN1003272B (zh) 1989-02-08
JPS61154347A (ja) 1986-07-14
KR860005518A (ko) 1986-07-23
KR900002740B1 (ko) 1990-04-28
DE3580745D1 (de) 1991-01-10
HK47292A (en) 1992-07-03
EP0186214A3 (en) 1986-12-30
SG46692G (en) 1992-06-12
EP0186214A2 (en) 1986-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75C (zh) 电力线通信终端及与其相联的接口电路
US4567331A (en) Electronic hybrid having synthesized impedance circuitry
CN1025270C (zh) 线路接口电路
US4315207A (en) Current controlled battery feed circuit
CN1139996A (zh) 滤波
CN85109745A (zh) 交换机的电池馈给电路
DE2757100A1 (de) Telefon-sprechnetzwerk
DE2450853A1 (de) Verbesserte aktive hybride schaltung
EP0163308A2 (en) Battery feed circuit for a pair of subscriber lines
DE2857761C2 (de) Schaltung einer Verbindungsleitung für Fernsprecheinrichtungen
DE2050742C3 (de) Gabelschaltung mit einem Gabelübertrager
EP0658866B1 (de) Anordnung zur potentialgetrennten Übertragung von Gleich- und Wechselstromsignalen
EP0039501B1 (de) Sendeverstärker für ferngespeiste Zwischenregeneratoren
US5793262A (en) Build-out network for a built-in type balanced line driver circuit
CN85108019A (zh) 恒流用户线电路
DE2430713A1 (de) Telefonanlage
JPH03816B2 (zh)
DE4326238C2 (de) Schaltungsanordnung für eine übertragerlose physikalische Schnittstelle
US4622442A (en) Electronic hybrid having synthesized impedance circuitry
EP0630143B1 (de) Schaltungsanordnung für die Speisung von digitalen Kommunikations-Endgeräten
CN2174730Y (zh) 从电信传输线取得稳定直流电压的装置
DE102005005538B4 (de) Leitungstreiberschaltung mit hohem Wirkungsgrad
CN85103519A (zh) 按键式电话系统的脉冲/直流电流多路电路
US4396808A (en) Telephone system with a ground or wire return
HU194459B (en) Hybrid amplifying circuit without transform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