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85103572A - 空调器的温度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的温度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85103572A
CN85103572A CN198585103572A CN85103572A CN85103572A CN 85103572 A CN85103572 A CN 85103572A CN 198585103572 A CN198585103572 A CN 198585103572A CN 85103572 A CN85103572 A CN 85103572A CN 85103572 A CN85103572 A CN 851035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air
cold air
cold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198585103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鹿子幡庸雄
长南健一
杉沼笃
手彰
臼井英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riority to CN1985851035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85103572A/zh
Publication of CN85103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51035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用空调器控制室内温度的空气调节方法。空调器根据室内所需冷却功率来控制温度控制部件。从空调器冷气排出口吹出的冷气温度得到直接或间接地监测。如果冷气温度低于预定温度,则制止排气口吹出的冷气变得比预定温度更低。既使是根据室内所需冷却强度实行的温度控制,使冷气温度变得比预定温度低时,也可以制止冷气温度的变低。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的温度控制方法和装置,比如用于汽车中的空调器,其中冷气排气口安置在乘员附近。
在日本已公布的专利申请130809/82号和81813/83号中所示的这类空调器中,房间里所需的冷却功率,是根据来自预定温度值和室内实际温度值之间差值的一个物理量而间接计算的,根据对应于所要求冷却功率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空气混合门的张开角度,吹风机的风速、供给加热器的热水量和压缩机的工作/停止时间,以便控制供给的冷却功率并从而控制了室温。
当室内温度接近预定温度值且所需冷却量减少时,压缩机继续工作,供给加热器的热水量为零(或空气混合门处于封锁冷气进入加热器内部的充分冷却位置),并且吹风机的风速为最小。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通过蒸发器的吸气量小,所以冷气排气口排出的冷气量也少,但其温度很低,例如5℃或者更低。
如果长时间吹出这样低温度的空气,虽然室内的空气调节很好,但坐在排气口附近的乘员,由于他/她的身体正对着冷气的部分过冷,所以会感觉不适或头痛。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空调器的温度控制方法和装置,防止过冷气体从排气口吹出。
在本发明的温度控制方法中,室内温度由这样的一种空调器来控制,这种空调器根据室内所需的冷却功率来控制温度控制部件,以使从空调器冷气排气口吹出的冷气的温度受到直接或间接地监测,当冷气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阻止从排气口吹出的冷气变得比预定温度更低。既使是根据室内所需冷却功率来实行温度控制,使排气口出来的冷气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低于预定温度的冷气排放也会受到抑制。
本发明的温度控制装置包括:产生一个代表室内所需冷却功率的控制信号的装置;至少有一个根据这个控制信号来控制室内温度的温度控制部件;直接或间接地检测空调器吹入室内的冷气温度的冷气温度检测装置;比较装置,用于将检测装置检测的冷气温度与预定温度比较,如果冷气温度低于预定温度,就产生一个输出信号;冷气排出控制装置,根据比较装置的输出信号,抑制低于预定温度的冷气排出。因此,使这样的冷气排放得到抑制。
根据本发明,在避免从排气口出来的冷气过冷、使乘员不致感觉不适或头痛的同时,室内温度也得到了控制。这样,在不牺牲冷却效果的同时,防止了排气口附近的过冷。
通过参考下面的说明和附图,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的目的和优点会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本发明第一组实施方案的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组实施方案的框图;
图3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汽车空调器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结构;
图4是图1中温度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5是一个温度控制系统的框图,该系统根据本发明图1中的结构来控制温度校正;
图6为一条特性曲线,表示汽车空调器实施方案的优点;
图7为温度调节特性曲线,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
图8是用于解释另外一个实施方案的流程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组实施方案的框图,图2是第二组实施方案的框
在图1中,基于目标温度Tso(预置)和室温Tr之差▲T的所需冷却功率由一个信号来代表,把这个信号由运算装置(未画出)加到工作控制器1,根据所需冷却功率,工作控制器1把一个代表排出冷气目标温度Tdo的控制信号,加到温度控制部件2,该部件控制排出冷气的温度。空调器吸入空气,加以冷却并排出冷却后的空气。因为吸入空气温度的变化,实际温度Td通常不同于排出冷气目标温度Tdo。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检测到排出冷气的温度Td,并将检测到的温度送给冷气排出控制装置3,当它确定排出冷气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送出一个校正信号给工作控制器1,以改变控制器1的工作状态。
对于所需冷却功率的排气目标温度,可以根据比例积分进行计算。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一个正比于△T的数值(比例项)与一个正比于△T的积分的数值(积分项)之和为排气目标温度Tdo。如果排气温度低于预定温度,则校正△T的积分。排气温度越低,校正值或被校正的△T就越大,排气目标温度Tdo就越高。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当通过计算确定的排气目标温度低于预定极限目标温度Tdomin时,一个取代计算结果的对应于极限目标温度Tdomin的控制信号,加到温度控制部件2。
在图2中,把一个代表所需冷却功率的信号,由运算装置(未画出)加到工作控制器1,工作控制器1计算出排气目标温度Tdo,并把一个代表排气目标温度的控制信号加到温度控制部件2,以控制排气温度。当排气温度Td高于预定温度时,冷却功率控制器4将来自工作控制器1的控制信号不加变换地送给温度控制部件2。当排气温度Td低于预定温度时,冷气排出控制器3把一个信号加给冷气抑制装置4,该装置限制控制信号,以抑制排气温度Td变得低于预定温度。
参照图3至图6,现在来解释在日本已公开的专利申请81813/83号的汽车空调器上应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
空气由吹风机5吸入,通过蒸发器6冷却,同时其中的一部分由加热器7加热,并与环绕加热器7的冷空气混合,混合气通过上排气口(vent    blow-off    port)11或下排气口(floor    blow-off    port)12排出,进入车箱。
内/外空气开关门14选择外部空气A从外部空气引导口8吸入,或者内部空气B从内部空气引导口9吸入。
有两条冷气通路绕过加热器7,即一条主冷气通路35和一条从属冷气通路36。第一空气混合门15和第二空气混合门16a、16b分别排列于两条通路中。加热器7的下流热空气通路,被隔层w分为主热气通路37和从属热气通路38。
通过主冷气通路35的冷气和通过从属热气通路38的热气,在上面的C1室中混合,混合后的气体由上排气口11排出,吹到车厢的上部,即乘员身体的上部。另一方面,通过从属冷气通路36的冷气和通过主热气通路37的热气,在下面的C2室中混合,混合后的气体由下排气口12排出,吹到车厢的下部,即乘员的腿部。
底门17控制下排气口12的关闭和打开,它与防冻器侧门17a相连,门17a置于防冻器支路39中,以控制防冻器支路39的关闭和打开。顶门18有选择地打开上排气口11,或打开防冻器排气口10、放置于从属热气通路38中的热气旁路控制门15C是一个舌门,由作用于门两侧的气压差来控制其关闭和打开。通过调节器19控制内/外空气开关门14。调节器19是大家都知道的双动式隔膜调节器,它通过真空管19d上具有真空引入口19b和大气引入口19C的空气阀19a来控制两个隔膜盒或者为真空,或者充入大气,因此,它控制内/外空气开关门14置于内部空气引入位置S1,半内/外空气引入位置S2或外部空气引入位置S3。
第一空气混合门15可以由已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70727/82号中所示的具有内装空气阀门的调节器来控制。图3中,为便于解释其功能,调节器20和空气阀门20a是分开的。通过控制,使真空经过真空引入口20b和真空引入管20d扩展到调节器20,并使大气经过空气阀20a和大气引入口20c扩展到调节器20,在最大冷却位置P1(0°)和最大热位置P2(30°)之间可以线性控制第一空气混合门15的打开角度。当第一空气混合门置于最大冷却位置时,上室C1中气压升高,热气支路控制门15C将热气支路关闭正如第一空气混合门15那样,第二空气混合门16a和16b可以由已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70727/82号中所示的具有内装空气阀门的调节器来控制。门16a和16b是通过连杆和凸轮机械连接的,当门16a由全闭位置P3(0°)向半开位置P4(15°)运动时,门16b从全闭位置P7(0°)上开始运动;门16b以加倍的速度从全闭位置P7向全开位置P8(30°)运动,直到门16a从半开位置P4向全开位置P5(30°)运动时为止。
图3中,为便于解释其功能,调节器21和空气阀门21a是分开的。通过控制,使真空经过真空引入口21b和真空管21d,扩展到调节器21,使大气经过空气阀21a和大气引入口21c进入调节器,在上述范围内对第二空气混合门16a和16b的位置可以进行线性控制。
顶门18由众所周知的单动式隔膜调节器来控制。具有真空引入口23b和大气引入口23c的空气阀门23a,通过真空管23d控制调节器23的隔膜盒,使其或抽为真空,或充进大气,以使底门17或处于下排气口8打开的位置S8,或处于下排气口8关闭的位置S7。
微型计算机100从不同的探测器中读入信号,例如:探测上排气口11的排气温度的上排气温度探测器;探测下排气口12的排气温度的下排气温度探测器25;探测车厢上部分温度的车厢上部温度探测器26;探测车厢下部分温度的车厢下部温度探测器27;具有温度调整电位计24的光照探测器30;外部温度探测器29;还有光电二极管;用于探测第一空气混合门实际位置的反馈电位计31;和用于探测第二空气混合门16a实际位置的反馈电位计32。微型计算机根据上述的读入信号进行计算并产生输出信号,以控制内/外空气开关门14、第一和第二空气混合门15和16(包括16a和16b)、底门17和顶门18的打开角度和位置使之适宜于对空调器提出的环境条件要求。
微型计算机100通过吹风机驱动器41来进一步控制吹风机的速度,这可以用日本专利公告104524/79号中所示的电路。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电压可以由微型计算机100的输出来控制,该差动放大器控制输出功率三极管的基极电流。
微型计算机100,通过驱动器50进一步控制磁离合器42的激励,以便控制压缩机43的工作并控制通过膨胀阀44流入蒸发器的冷却剂的流量。
微型计算机100进而产生一个信号来控制热水通路45中的热水塞46,通过这个通路把热水供给到加热器7,由驱动器51来控制热水塞46。
在本实施方案中,以下列方式来控制每个控制部件。
〔内/外空气开关门〕
根据所取得的第一空气混合门15的张开角度信号θu来变换内/外空气开关门的张开角度,取得张角信号θu的方法将在后面叙述,但其变换特性随外部空气温度条件而变化。如果外部空气温度比温度调整电位计所置的预定温度高10℃以上,当第一空气混合门15的张开角度信号小于-11°时,内/外空气开关门14处于内部空气引入位置S1(当张开角度信号为0°时,空气混合门到达位置p1,且当信号处于负值范围时固定在位置P1上);当信号提高为-7°时,内/外空气开关门14处于半内/外空气引入位置S2;当张开角度信号到达+12时,此门处于外部空气引入位置S3。一旦门14处于外部空气引入位置S3,它就一直保持在S3这个位置,直到第一空气混合门15的张开角度信号减为+4°以下为止。
在上述之外的外部空气条件下,无论假设第一空气混合门15的张开角度信号为什么样的负值,门14都不会处于内部空气引入位置S1。处于半内/外空气引入位置和外部空气引入位置的情况与上述相似。〔空气混合门〕
第一和第二空气混合门的张开角度θ0用下面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参考图4所示的自动控制框图来解释计算过程,依照本发明图中所示的计算过程没有修正。
当温度调整电位计28设定了温度Ts时,微型计算机100读入相应的电压。微型计算机100,从相应于预置温度Ts的电压中,减去相应于外部空气温度Ta的电压和相应于光照量Zc的电压,以确定目标温度Tso。Ks、Ka和Kz是用于将温度和光照量转换为电压的比例系数。
要对车厢上部的目标温度和车厢下部的目标温度进行修正,根据外部空气温度条件,两者之间要有一个预定的温度差。在本实施方案中,当外部空气温度高于20℃时,两个目标温度是相等的;当外部空气温度低于20℃时,对于上部的目标温度,要加上一个随外部空气温度下降而增加的修正值。例如,当预置温度Ts为25℃,并且外部空气温度为-10℃时,上部分目标温度为26.5℃,而下部分目标温度为32℃。
把这样计算出来的目标温度Tso,与内部空气温度探测器26、27的输出相比较,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差值△T。
图4表示△T的计算过程,上半部分表示把冷气吹入车厢上部时的计算过程,下半部分表示把冷气吹入车厢下部时的计算过程。因为两种计算过程是相同的,所以只对冷气吹入车厢上部时的计算过程作一解释。
微型计算机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T的比例积分,以确定从上排气口11中排出气体的目标温度Tdo(和从下排气口中排出气体的目标温度)。
Tdo=Kp(△T+ 1/(Ti) ∫△Tdt)…… (1)
其中,Kp是比例常数,Ti是积分常数。图4中的Pi代表比例积分。
微型计算机将目标排气温度Tdo与通过排气温度探测器24和25探测到的实际排气温度Td进行比较,根据以下公式中的差值,计算出空气混合门15和16的目标张开角度θ0
θ0=K1(Tdo-Td)……(2)
其中K1是比例常数。
实际上,空气阀门20a和21a,根据θ0来控制空气混合门15和16。实际张开角度θ是由反馈电位计31和32检测的,并被修正为等于目标张开角度θ0。K2代表比例常数。
当将空气混合门15和16控制到所需张开角度时,排气温度必须达到Tm,这一温度与目标温度大致相等。但是,排气温度随空调器吸入空气的温度Tsc而变化,实际排气温度是Td。把实际温度Td与目标温度Tdo相比较,根据公式(2)来修正空气混合门的张开角度。
当温度达到目标温度时,供给了车厢所需要的冷却功率θA,但根据相应于进入车厢的热量QD的温度室温Tr是高于目标温度Tso的。KQ代表根据排气温度控制冷却功率θA的常数,它与冷气的流速有关,R代表整个车厢的热容量。
因为室内温度Tr高于目标温度Tso,所以,根据公式(1),对实际室温Tr和目标温度Tso之间的差值△T进行比例积分运算,以修正室内温度。当室温被读入微型计算机100时,Kr代表转换系数。
下面解释本发明使用的比例积分修正方法的基本原理。
在本实施方案中,根据排气温度Td的情况来修正比例积分的计算公式,以便设置一个更高的目标排气温度Tdo′,使排气温度不会变得低于目标温度。
目标温度Tso与室内温度Tr之间的差值△T,在比例积分计算中的比例项和积分项里分为△T1和△T2,如下所示。
Tdo=Kp(△T1+ 1/(Tλ) ∫△T2dt) ……(2′)
按下式确定△T1和△T2
△T1=Tso-Tr ……(3)
其中,D1是预定最低允许温度,D2代表一个用于修正D1的常数。当排气温度Td低时,设置▲T2高于△T1,以增大积分项的作用,使目标排气温度设置成更高的温度Tdo′。
在本实施方案中,如果光照量Zc大,既使实际排气温度低于目标温度,也要把目标排气温度设置得较高些,因为如果光照强,较低的排气温度会使乘员感觉更舒适。
如公式(4)和(5)所示,在特殊情况下,当排气温度Td和光照修正项(D1-D2·Zc)相等,或者两者之间的差值大于零时,则设置△T2与△T1相等,因为光照很强。另一方面,当排气温度Td和光照修正项之间的差值小于零时,△T2中要加上其差值的绝对值,这个新的△T2用在公式(2′)的积分项中。
图5表示本实施方案的具有修正的计算过程的框图。图5与图4的的不同之处在于,根据实际排气温度Td和光照量Zc,方框CR确定是否对比例积分中的积分项进行了修正,如果修正了,就向方框Pi送出一个修正命令。除此之外,图5与图4是相同的。积分项修正的判定和修正本身,是根据公式(2′)-(5)来进行的。图5中的其它操作与图4中的同样操作是相似的。如果满足排气温度Td和光照量Zc的条件,微型计算机100就根据图5所示的计算过程来控制空气混合门15和16的张开角度,其方法与图4所示的相同。
结果,公式(2′)中的 1/(Tx) ∫△T2dt项随时间增加而增大,目标排气温度Tdo升高。因此,公式(2)中给出的θ0加大。图3中的空气混合门15和16移动,以升高Td,并且排气温度Td升高。这一过程一直继续到满足Td-(D1-D2·Zc)>0的条件为止。本实施方案属于图1所示的一组。
图6表示汽车空调器的特性曲线图。曲线n表示没有进行本发明的温度控制时的特性,曲线l表示实行本发明的温度控制时的特性,曲线m表示通过另一个实施方案(以后叙述)进行温度控制时的特性。
如图6中的点划线l所示,根据本实施方案,致冷开始10分钟以后,排出空气温度升到10-12℃,进入稳态(当D1=12和D2=0-7/660时),这一温度非常适合于乘员。致冷开始后5分钟时,车厢温度Tr不很低,公式(2′)中的△T1大。因此,排气温度Td低于10℃。这样,允许很快的初始致冷,并且不会造成乘员感觉过冷。从而,可以获得使人们感觉非常舒适的排气温度。当阳光直接照在乘员身上时,如果不根据光照量Zc降低排气空气温度Td,乘员会感觉热,如果在公式(4)和(5)中,D2=7/660,则在盛夏的阳光下(典型值为660Kcal/hr·m2),处于稳态的排出空气温度Td可能降到5℃,消除了乘员感觉到的酷热。已经证实,此时乘员不会感觉到排出的空气很冷,或者感觉疼痛,因为,由于日照,乘员皮肤的温度较高。
当由第一空气混合门15控制的上排气口11的排气温度不同于由第二空气混合门16控制的下排气口12的排气温度时,分别独立计算各自的目标排气温度,排气温度对积分项修正的影响也互不相关。可以通过与光照量的比较或与预定值的比较来确定下排气温度是低还是高,因为下排气温度受光照影响不大。上排气温度也可以通过与预定温度比较来确定,而不是通过是否有光照来确定。
下面解释防止从排气口排出过冷冷气的另一个实施方案。
人们感觉冷或不舒服的排出空气温度Td的参考温度Tdr,是随着目标温度Tdo和外部或周围的空气温度Ta的情况而变化的。图7中示出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实验数据。在图7中,当外部空气温度Ta和目标温度Tso之间的差值增大时,人体上半部分的参考温度可能较低,如实线X所示。正如前面讲过的,当阳光照射在乘员身上时,根据光照量,图7中的曲线X下滑一段预定的距离,以使参考温度更低。另一方面,如图7中的实线y所示,腿部的参考温度受外部空气温度Ta或目标温度Tso的影响很小,并且完全不受光照量的影响。
如公式(6)-(8)所示,在本实施方案中,当根据公式(1)计算出的目标排气温度低于根据公式(6)计算出的极限目标温度Tdomin时,以Tdomin代替目标排气温度Tdo。
Tdomin=Tdr-D3·Zc ……(6)
其中D3是一个常数。
若Kp(△T+ 1/(Tx) ∫△Tdt)≥Tdomin
Tdo=Kp(△T+ 1/(Tx) ∫△Tdt) ……(7)
若Kp(△T+ 1/(Tx) ∫△Tdt)<Tdomin
Tdo=Tdomin    ……(8)
在本实施方案中,因为目标排气温度Tdo没有下降到由公式(6)定义的最小值以下,通过公式(2)计算出的空气混合门张开角度θ0比较大。图3中空气混合门15和16的位置限制于这样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允许排气温度高于公式(5)给出的温度。本实施方案中排气温度的时间响应,由图6中的虚线m表示。在图6中,根据外部空气温度Ta、目标温度Tso和光照量Zc,处于稳态位置的虚线m纵向下降一段预定距离。图7中的特性曲线,表示带来舒适感觉的实验值。但是,根据汽车的状态不同,特性曲线可能需要某些修改。实验已确定,对于人体的上半部分,D3应取10/660,而对于腿部,D3应取0。本实施方案属于图1的一组。在本实施方案中,因为在目标排气温度Tdo的计算过程中没有包括时间因素,所以便于进行数据分析和系统修改。
参考图8,解释一下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图8是一个问题分析程序(PAD)图,表示逻辑控制的一部分。它与前面的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是升高排气温度Td,而是停止冷气排出。图8的基本操作如下。如果排气温度Td高于人们感觉冷的温度D4,排气口的门打开,把气体吹向乘员;如果排气温度Td低于温度D4,排气口的门关闭,阻止冷气排出。实际上,打开和关闭门时,需要有±2℃的滞后,以防止由于温度探测器探测温度的小起伏而引起的不规则振荡。图8示出包括这样一个滞后的逻辑控制。排气口的门打开后,在满足Td<D4-2的条件下,把门关闭;门关闭后,在满足Td≤D4+2的条件下,把门打开。在图3所示的具有上排气口11和下排气口12的空调器中,本实施方案特别适用于下排气温度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D4的适宜值为22-28℃。例如,在夏季,致冷开始时,排出空气温度很高,并且排气温度Td高于D4。这样,从上排气口11和下排气口12中吹出冷气,对于其身体上半部分和腿部都感觉很热的乘客来说,就会感觉很舒服。随着时间推移,当下排气温度降到温度D4以下时,根据图8的逻辑,底门17关闭,停止排气到腿部。在这种状况下,所有气体,包括那些在此之前吹到腿部的气体,都由上排气口11吹出,以使冷气吹到乘员身体的上半部。冷空气重,流向腿部,使乘客感觉腿冷。在下排气口12的排气温度探测器25也是冷的,因此,根据图8的逻辑打开或关闭底门17时,不会引起不规则振动。这样,能够获得非常舒适而稳定的控制效果。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案中,使用排气温度控制来控制上排气口的排气温度,可以获得更有效的空调效果。本实施方案属于图1的一组。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空气混合门的张开角度是由微型计算机来计算的。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实施方案,它还适用于采用比例积分运算放大器的方案,如日本已公开的专利申请31654/80号中示出的。这个实施方案属于图2的一组。下面来解释图2一组的实施方案。
当把比例积分运算放大器用于执行类似于第一实施方案的温度控制时,积分运算放大器配备有转换装置,根据排气温度Td和光照量Zc的状况,把由公式(4)确定的数值或者由公式(5)确定的数值加到放大器的输入。
如果执行类似于第二实施方案的温度控制,则需设置输出限制装置,限制比例积分运算放大器的输出到某个数值,在这个数值以下,排气温度降到低于预定温度,例如,设置输出三极管基极电位的箱位装置。
如图1所示,在对上排气温度和下排气温度进行分别控制的系统中,用于空气混合门的输出控制电路由比例积分运算放大器构成,各个电路都配备有防止过冷冷气排出装置。
根据运算放大器的输出,使用空气阀门和调节器来打开和关闭底门,以此可实现对关闭下排气口的控制。
当使用微型计算机时,防止过冷冷气排出装置可以由外部电路52和53构成,如图3中的虚线所示,微型计算机确定排气温度和光照量的状况,以确定外部电路52和53是否工作。用外部电路52和53来阻止微型计算机100提供给空气阀门21a和20a的正常控制信号,同时自身产生一个控制信号,以避免第一和第二实施方案中的排气温度降到预定温度以下。
构成外部电路52,以便产生控制信号,控制空气阀门22a的关闭,而不管从微型计算机100输出的控制底门的信号如何。
上述第三实施方案可以用来强制关闭顶门,使冷气从防冻器口6排出。
〔压缩机〕
控制器50根据微型计算机100的输出信号,控制磁离合器42,使压缩机43工作或停止,当外界空气温度高于0℃时,压缩机工作,当温度不高于0℃时,压缩机停止。在经济操作方式中,空调器停下来,使压缩机工作,吸入外部空气,进行空气调节,当达到所需状态时,不管微型计算机的输出信号如何,控制器50都停止压缩机的工作。
〔吹风机〕
吹风机5的风速由目标温度Tso和实际室温Tr之间的差值来确定。将微型计算机输出的代表这个差值的信号转换成电压,根据众所周知的V特性,使风速在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得到线性控制。
当外界空气温度Ta和目标温度Tso之间的差值为零时,根据施加的9伏电压来设定最大风速值,随着差值正向或负向的增加,最大风速提高到相应于12伏电压的数值。负范围中风速的改变率小于正范围中的改变率。
〔热水阀门〕
微型计算机100的输出信号,通过控制器51来控制热水阀门46,使它在外界空气温度Ta低于目标温度Tso时打开。在其它状况下,当第一空气混合门15的张开角度信号θ0超过1°时,热水阀门46打开,一旦打开,阀门就一直保持打开,直到张开角度信号θ0降低到-1°以下时,阀门才关闭。

Claims (6)

1、一种用空调器控制室内温度的空气调节方法,空调器根据室内所需冷却功率来控制温度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直接或间接地监测空调器冷气排出口排出的冷气的温度;
制止排出口排出冷气的温度降到预定温度以下,当冷气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就不考虑根据室内所需冷却功率进行温度控制了。
2、根据权项1的空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预置温度和室内温度之间的差值进行比例积分运算,并根据运算结果来控制排出冷气的温度,以调整供给的致冷强度,利用上述这些步骤来实现根据室内所需冷却功率的温度控制;制止过冷的冷气排出中包括这样一个步骤,当排出冷气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对比例积分运算中的积分项加一个修正,使排气温度降低时,冷气温度升高得较多。
3、根据权项1的空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预置温度和室内温度之间的差值进行比例积分运算,并根据运算结果来控制排出冷气的温度,以调整致冷供给功率,利用上述这些步骤来实现根据室内所需冷却功率的温度控制,制止过冷的冷气排出中包括这样一个步骤,当比例积分运算的运算结果要求排出冷气温度应该低于预定温度时,则将一个相应于预定冷气温度的数值代替运算结果,来控制排出冷气的温度。
4、根据权项2的空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是否存在阳光照射来制止过冷的冷气排出,没有阳光照射时的上述预定温度高于有阳光照射时的上述预定温度。
5、根据权项3的空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是否存在阳光照射来制止过冷的冷气排出,没有阳光照射时的上述预定温度高于有阳光照射时的上述预定温度。
6、空调器中的温度控制装置,具有根据室内所需冷却强度而产生一个控制信号的装置和至少一个根据上述控制信号来控制室温的温度控制部件,其特征在于:
排出冷气温度探测装置,用于直接或间接地探测从上述空调器吹到室内的冷气温度;
比较装置,用于将上述探测装置所探测的冷气温度与预置温度比较,当冷气温度低于预置温度时,产生一个输出信号;
过冷冷气排出抑制装置,根据上述比较装置的输出信号,来制止排出的冷气低于预定温度。
CN198585103572A 1985-05-09 1985-05-09 空调器的温度控制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851035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198585103572A CN85103572A (zh) 1985-05-09 1985-05-09 空调器的温度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198585103572A CN85103572A (zh) 1985-05-09 1985-05-09 空调器的温度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5103572A true CN85103572A (zh) 1986-11-05

Family

ID=4793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198585103572A Pending CN85103572A (zh) 1985-05-09 1985-05-09 空调器的温度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8510357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9639A (zh) * 2010-12-17 2012-07-04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气调节控制装置
CN107020912A (zh) * 2015-12-22 2017-08-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10579075A (zh) * 2018-06-11 2019-12-17 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变频负载转速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9639A (zh) * 2010-12-17 2012-07-04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气调节控制装置
CN107020912A (zh) * 2015-12-22 2017-08-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7020912B (zh) * 2015-12-22 2019-12-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10579075A (zh) * 2018-06-11 2019-12-17 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变频负载转速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579075B (zh) * 2018-06-11 2021-10-01 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变频负载转速控制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73225B (zh) 一种汽车空调自动控制方法
US6679075B2 (en)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recirculating air fraction of the inlet air delivered to a vehicle passenger compartment
US5209079A (en) Control apparatus for air conditioner used for vehicles
CN101039812A (zh) 车辆空气调节系统和空气调节方法
US2016023653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ventilation of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a vehicle
JPS5948218A (ja) 自動車の空調制御装置
JPH0380648B2 (zh)
EP3349999B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KR900007265B1 (ko) 자동차용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장치
US7658080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s
CN1073225C (zh) 空调机
CN108547530A (zh) 智能建筑通风窗开合角度的调节装置和方法
CN85103572A (zh) 空调器的温度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22267670A1 (zh) 车载空调器及车辆
KR101146887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제어방법
CN208152829U (zh) 智能建筑通风窗开合角度的调节装置
KR101393863B1 (ko) 차량 실내 온도 제어 방법
KR101654744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KR102037236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2006327307A (ja) 車室内温度制御装置
JP3208692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目標吹出温度演算方式
CN217969174U (zh) 工程机械的空调系统及工程机械
JPS61143211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2039432B1 (ko) 차량용 ir센서를 이용한 공조 제어장치
KR20070121191A (ko) 차량의 환기량 제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