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921471Y - 轴封 - Google Patents

轴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921471Y
CN2921471Y CN 200620112992 CN200620112992U CN2921471Y CN 2921471 Y CN2921471 Y CN 2921471Y CN 200620112992 CN200620112992 CN 200620112992 CN 200620112992 U CN200620112992 U CN 200620112992U CN 2921471 Y CN2921471 Y CN 292147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er
shaft sleeve
ring
assembling sea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1299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政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enic Precise Element Inc
Original Assignee
Scenic Precise Elemen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enic Precise Element Inc filed Critical Scenic Precise Element Inc
Priority to CN 20062011299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92147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92147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92147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轴封,其包含一固定部及一轴套部。该固定部将该轴封螺固于一设备上。该轴套部设在该固定部的一内部空间内,且螺固于该设备的一转动轴上,随该转动轴同步转动。该轴套部设有一衔接件、二抵接环、一组装座、一前抵接件及一后抵接件。该衔接件设有数个弹簧元件及数个卡掣柱,该卡掣柱卡掣定位该二抵接环,该二抵接环夹设定位该弹簧元件,使该衔接件、弹簧元件及抵接环共同套接于该组装座上。该弹簧元件的弹性压力抵推该前抵撑件及后抵撑件的一端,使该前抵撑件及后抵撑件的另一端紧密抵靠于该固定部内部空间的一内壁面上,可提升组装的便利性,并可有效防止液态原料从该固定部与轴套部间的外漏。

Description

轴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封,特别是关于利用一轴套部的衔接件预先定位二抵接环,衔接件内容置的数个弹簧元件抵顶于前抵撑件及后抵撑件,使前抵撑件及后抵撑件能始终抵压于摩擦件,可提升组装便利性,并可有效防止液态原料从该固定部与轴套部间外漏的轴封。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所示,习用轴封,包含一固定部7及一轴套部8。该固定部7利用数个定位螺丝(图中未示)定位于一设备上。该轴套部8套接螺固于该设备的一转动轴9,该轴套部8随该转动轴9转动。该固定部7具有一轴孔70、一冷却液入口71、一冷却液出口72及二摩擦件73。该轴孔70开设于该固定部7的轴心位置,该轴套部8与该转动轴9一起穿套于轴孔70中。该冷却液入口71与冷却液出口72用以导入及排出冷却液。各摩擦件73设置于该固定部7内,紧密抵压于该轴套部8。
该轴套部8具有一固定座81、二顶推件82、二止漏环83、二抵撑件84及一组装座85。各固定座81、顶推件82、止漏环83及抵撑件84依序套设于该组装座85上。该固定座81二侧分别抵靠于数个弹簧元件810一端,各弹簧元件810另一端分别抵压于顶推件82一端,形成一弹性压力。各顶推件82另一端顶推于抵撑件84。各止漏环83设置于顶推件82与抵撑件84之间,以防止该设备内的液态原料外漏。该组装座85螺固于该转动轴9上,故该轴套部8随该转动轴9同步转动。
当该转动轴9转动时,由于该轴套部8的抵撑件84分别抵压于该固定部7的摩擦件73,因此在长期不断地转动摩擦损耗后,易导致各抵撑件84与摩擦件73间产生微小间隙。此时,由各弹簧元件810产生的弹性压力,迫使各顶推件82的一端抵推抵撑件84,确保各抵撑件84与该摩擦件73间的密合度,可有效避免出现间隙,进而降低该液态原料外漏的可能性。
一般而言,上述习用轴封存在下列缺点:当将该轴套部8组装于该转动轴9上时,须将各弹簧元件810一端分别抵靠于该固定座81二侧,且另一端亦必须同时抵压于该顶推件82。由于该固定座81、弹簧元件810与顶推件82之间缺乏定位结构,故极易造成各弹簧元件810的脱落及偏移,进而增加组装难度。另外,该设备内的液态原料可能渗透到该抵撑件84与组装座85间的空隙,并且液态原料的液压始终作用于该止漏环83上,进而抵消各弹簧元件810的弹性压力,甚至压缩各弹簧元件810,结果,可能导致各顶推件82无法顶推该抵撑件84,降低各抵撑件84与该摩擦件73间的密合度,进而增加该液态原料外漏的可能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上述习用轴封。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改进上述缺点,在一衔接件贯穿开设数个通孔,并于该衔接件的二侧分别对应设有数个卡掣柱,以便二抵接环分别可轴向移动的容置在该卡掣柱之间的空间内,同时,借由二抵接环夹设定位数个弹簧元件,进而提升轴封的组装便利性。另外,在一组装座凸设一抵撑凸缘,抵压于一止漏环。因此,可有效避免该止漏环在内部液压抵推下连带抵消该弹簧元件的弹性压力,进而提升该固定部及轴套部间的密合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衔接件的二侧分别形成数个卡掣柱,以便定位二抵接环,并借由该抵接环抵顶该弹簧元件,可提升组装的便利性及组装可靠度的轴封。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组装座外周缘凸设一抵撑凸缘,抵压定位一止漏环,进而维持固定部与轴套部间的密合度,可避免液态原料外漏的轴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固定部的冷却液入口/出口对应卡掣设置一导引环,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与转动轴的转动方向相同,可提升冷却效率及降低能耗的轴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轴封,其包含一固定部及一轴套部,该轴套部包含:一衔接件,其设有数个卡掣柱及数个通孔,该卡掣柱分别沿轴向凸伸设于该衔接件的二侧,数个弹簧组件容置于该通孔;二抵接环,其分别以轴向移动容设于该衔接件一侧由卡掣柱形成的一空间内;一组装座,其螺固于一设备的一转动轴上;一前抵撑件,其套设于该组装座一端上,且该前抵撑件的一端抵接该二抵接环之一;及一后抵撑件,其由该组装座的另一端套入,且该后抵撑件一端抵接该二抵接环之一;其中该固定部螺固于该设备上,该轴套部螺固于该转动轴上,借由该衔接件内的弹簧元件产生一弹性压力经由该二抵接环抵推该前抵撑件及后抵撑件的一端,该前抵撑件及后抵撑件的另一端紧密抵靠于该固定部的二摩擦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由于前抵撑件及后抵撑件的外端分别紧密抵触着该固定部的相应摩擦件转动,故可以避免液态原料从该固定部与轴套部之间外漏。
2、由于各通孔内的弹簧元件具有弹性压力,可补偿前、后抵撑件与摩擦件间的磨损,使该抵接环继续抵压于该前、后抵撑件,使该前、后抵撑件能始终抵压于相应摩擦件,因此,能有效补偿各摩擦件与前、后抵撑件间产生之间隙,可进一步避免液态原料的外漏。
3、当冷却循环装置将冷却液输送至该冷却液入口时,由于靠近该冷却液入口的导流片的倾斜方向与该转动轴的转动方向相同,可避免产生相对该转动轴的转动阻力。而靠近该冷却液出口的导流片的倾斜方向与该转动轴的转动方向相反,可导引冷却液由该冷却液出口排回至该冷却循环装置,降低能耗。
4、由于各定位槽随该转动轴同步转动,故各定位槽亦可搅拌、驱动冷却液循环流动,进而达到均匀散热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用轴封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轴套部及导引环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4-4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技术特征及其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一种轴封,包含一固定部1、一轴套部2及一导引环3。该固定部1螺固于一设备上。该轴套部2螺固于该设备的转动轴9上,并随该转动轴9同步转动。该导引环3设于该固定部1与轴套部2之间,以导引一冷却液的流动方向。
该固定部1设有一轴孔10、一冷却液入口11、一冷却液出口12、二摩擦件13及数个螺合部14。该轴孔10设于该固定部1的轴心位置,其内部空间中容置有套置于该转动轴9上的该轴套部2及导引环3。该冷却液入口及出口11、12外接一冷却循环装置(图中未示),该冷却循环装置提供的冷却液由该冷却液入口11导入,该冷却液吸收该固定部1及轴套部2之间因转动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再由该冷却液出口12导入至该冷却循环装置,进行冷却再循环,降低该轴封及转动轴9的工作温度。该摩擦件13设置于该固定部1的内部,紧密抵压于该轴套部2。各螺合部14利用一定位螺丝将该固定部1螺固于该设备上。
请参照图2、3所示,该轴套部2设有一衔接件21、二抵接环22、一组装座23、一前抵撑件24、一后抵撑件25及一螺合件26。该衔接件21容置有数个弹簧元件a,并定位该抵接环22。该抵接环22一端抵压于该弹簧元件a,另一端抵压于该前抵撑件24及后抵撑件25,使该弹簧元件a的弹性压力能完整均匀地传递至该前抵撑件24及后抵撑件25。该衔接件21、二抵接环22、前抵撑件24及后抵撑件25分别套置于该组装座23,该组装座23固定于该转动轴9上,使该轴套部2随该转动轴9同步转动。该前抵撑件24及后抵撑件25由具高耐磨性能的金属材质(如碳精钢)制成,二者紧密抵压于该固定部1的摩擦件13。该螺合件26将该组装座23螺固于该转动轴9上。
请参照图2、3所示,该导引环3设有一轴孔30、一抵接环槽31及一导流片32。该轴孔30贯穿开设于该导引环3的轴心位置,该轴套部2与转动轴9穿置其中。该抵接环槽31环设于该导引环3一侧唇缘处,抵压于一止漏环b1。该止漏环b1可防止冷却液从该固定部1的间隙渗出。该导流片32延设于该导引环3另一侧的部分唇缘,且在对应该冷却液入口11及冷却液出口12的二端设有一倾斜面(图中未示),以便导引冷却液进入及排出该轴封内部。
请再参照图2、3所示,该衔接件21设有一轴孔210、数个卡掣柱211、数个卡掣凸块212、数个通孔213及至少一螺孔214。该轴孔210贯穿开设于该衔接件21的轴心位置,以便该衔接件21套接螺固于该组装座23上。该卡掣柱211分别沿轴向凸设于该衔接件21的二侧唇缘处,各侧的数个该卡掣柱211分别形成的一容置空间(图中未示)中卡掣容置该抵接环22。该卡掣凸块212对应凸设于该卡掣柱211末端的径向内侧,以限制该抵接环22的轴向位移。该通孔213沿轴向贯穿该衔接件21的二侧,以容置该弹簧元件a。该螺孔214沿径向开设于该衔接件21的外表面,由一定位螺丝将该衔接件21螺固于该组装座23上。
请再参照图2、3所示,该抵接环22设有一轴孔220及数个定位切面221。该轴孔220贯穿开设于该抵接环22的轴心位置,以便该抵接环22套置于该组装座23上。该定位切面221对应该卡掣柱211形成在该抵接环22的外周缘,以防止该抵接环22相对该衔接件21自行转动。
该组装座23设有一轴孔230、一抵撑凸缘231、一凹槽232、数个结合孔233及至少一螺孔234。该轴孔230贯穿开设于该组装座23的轴心位置,以便该组装座23套接螺固于该转动轴9上。该抵撑凸缘231环设于该组装座23一端的外表面,用以抵接一止漏环b2。该止漏环b2用以防止该设备内的液态原料由该组装座23与前抵撑件24之间渗出。该凹槽232环设于该组装座23一端的内表面,靠近该组装座23有抵撑凸缘231的一端,用以容置一止漏环b3。该止漏环b3可防止液态原料由该组装座23与转动轴9之间渗出。该结合孔233环设于该组装座23另一端的外表面,供该螺合件26将该组装座23螺固于该转动轴9上。该螺孔234对应于该衔接件21的螺孔214,由定位螺丝(图中未示)将该衔接件21螺固于该组装座23上。
请再参照图2、3所示,该前抵撑件24设有一轴孔240、一第一阶梯部241、一第二阶梯部242及数个定位槽243。该轴孔240贯穿开设于该前抵撑件24的轴心位置,以便该前抵撑件24套置于该组装座23的一端。该第一阶梯部241及第二阶梯部242形成于该前抵撑件24的内表面,该第一阶梯部241与该抵撑凸缘231之间共同形成该止漏环b2的容置空间,该第二阶梯部242抵靠该组装座23的外表面定位。该定位槽243环设于该前抵撑件24外表面的一外凸缘(图中未示)上,该定位槽243的数量为该衔接件21一侧的卡掣柱211数量的整数倍较佳,该卡掣柱211容置定位于该定位槽243内。
请再参照图2、3所示,该后抵撑件25设有一轴孔250、一抵接部251及数个定位槽252。该轴孔250贯设于该后抵撑件25的轴心位置,以便该后抵撑件25套置于该组装座23上。该抵接部251形成于该后抵撑件25内表面的一端,抵靠定位一止漏环b4。该定位槽252环设于该后抵撑件25外表面的一外凸缘(图中未示)上,该定位槽252的数量为该衔接件21一侧的卡掣柱211数量的整数倍较佳,该卡掣柱211容置定位于该定位槽252内。另外,该定位槽252亦可导引冷却液均匀流至该轴封内的各部位。
请再参照图2、3所示,当组装该轴套部2时,首先将一个抵接环22倾斜对位装入该衔接件21一侧的卡掣柱211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当该抵接环22通过该卡掣凸块212后,该抵接环22的定位切面221对应抵接于该卡掣柱211。此时,该抵接环22的轴向位移范围仅限于该卡掣凸块212至该卡掣柱211底端之间的一小段距离。接着,将该弹簧元件a由该衔接件21另一侧置入该通孔213内,再将另一抵接环22以同样方式进行组装,如此,即可在该衔接件21上准确将该弹簧元件a定位于二抵接环22之间。
请再参照图2、3所示,接着将该衔接件21与抵接环22的组合体对位套入该组装座23,并通过该衔接件21的螺孔214对应螺合该组装座23的螺孔234,将该衔接件21固定于该组装座23上,将止漏环b3装至该组装座23的凹槽232内。再将该前抵撑件24对位套入该组装座23的一端,将该前抵撑件24的端部抵靠定位于该抵接环22的端缘。接着,将该后抵撑件25自该组装座23的另一端对位套接于该组装座23上。此时,该衔接件21二侧的卡掣柱211分别对位卡掣于该前抵撑件24及后抵接件25的定位槽243、252内,以确保该前抵撑件24及后抵接件25能随该衔接件21与转动轴9同步转动。
参照图4所示,先将该导引环3固设于该固定部1的内部,使该导引环3的导流片32的倾斜面分别对应于该冷却液入口/出口11、12,以便将该冷却液导入及排出该轴封。最后,将该轴套部2对位穿设于该导引环3的轴孔30,该前抵撑件24及后抵撑件25的一端抵靠该固定部1的摩擦件13,并借由该弹簧元件a的弹性压力恒顶压于该前抵撑件24及后抵撑件25,将该轴套部2容置于该固定部1的轴孔10的内部空间内。
请再参照图2所示,当使用该轴封时,首先将该固定部1及组装座23的轴孔230对位穿设套接于该转动轴9,将该轴套部2及导引环3容置于该固定部1的轴孔10的内部空间内,借由该固定部1的螺合部14固设于该设备上。接着,将该螺合件26对位该组装座23的结合孔233,由数个定位螺丝将该轴套部2螺固于该转动轴9上。
请参照图2-4所示,完成上述该轴封的定位步骤后,启动该转动轴9搅拌该设备内的液态原料。当该转动轴9转动时,该组装座23带动该衔接件21及抵接环22同步转动。凭借该衔接件21的卡掣柱211分别穿设于该前抵撑件24及后抵撑件25的定位槽243、252内,故该卡掣柱211带动该前抵撑件24及后抵撑件25与该转动轴9同步转动。同时,该前抵撑件24及后抵撑件25的一端分别紧密抵靠于该固定部1的摩擦件13进行转动,以避免该液态原料从该固定部1与轴套部2之间渗出。
再请参照图2-4所示,在该转动轴9转动的过程中,由于该前抵撑件24及后抵撑件25的一端分别抵靠摩擦件13不停地转动磨耗,导致二者间容易在长期摩擦损耗后产生间隙。但是,借由该通孔213内的弹簧元件a提供一弹性压力,进一步挤压该抵接环22抵压该前抵撑件24及后抵撑件25,使该前抵撑件24及后抵撑件25向摩擦件13方向靠紧,因此可有效避免在该摩擦件13与前、后抵撑件24、25之间产生间隙,进而防止发生该液态原料外漏的情况。
再请参照图2-4所示,当该冷却循环装置输送的冷却液进入该冷却液入口11时,借由靠近该冷却液入口11的导流片32一端的倾斜方向与该转动轴9的转动方向相同,可避免产生相对该转动轴9的转动阻力。而由于靠近该冷却液出口12的导流片32另一端的倾斜方向与该转动轴9的转动方向相反,可导引冷却液由该冷却液出口12排回至该冷却循环装置,故可降低能耗。另外,由于该定位槽243、252随该转动轴9同步转动,故该定位槽243、252亦可搅拌、驱动冷却液循环流动,进而达到均匀散热的目的。
综上所述,针对习用轴封仅利用分别将数个该弹簧元件810的一端分别抵靠于该固定座81的二侧,而未设置任何定位/容置结构,且另一端亦必须同时抵接该顶推件82,必然增加组装的难度等缺点,本实用新型的该衔接件21设有通孔213,并于二侧分别设有该卡掣柱211,容置定位二抵接环22,并由该二抵接环22夹设定位数个弹簧元件a,进而提升该轴封的组装便利性。另外,该组装座23凸设有抵撑凸缘231,以抵靠该止漏环b2加以定位。因此,可避免该止漏环b2在液态原料的压力作用下而抵消该弹簧元件a的弹性压力,进而提升该前抵撑件24与固定部1之间的密合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确实可简化组装的复杂性及提升防漏密封能力。

Claims (10)

1、一种轴封,其包含一固定部及一轴套部,该轴套部包含:
一衔接件,其设有数个卡掣柱及数个通孔,该卡掣柱分别沿轴向凸伸设于该衔接件的二侧,数个弹簧组件容置于该通孔;
二抵接环,其分别以轴向移动容设于该衔接件一侧由卡掣柱形成的一空间内;
一组装座,其螺固于一设备的一转动轴上;
一前抵撑件,其套设于该组装座一端上,且该前抵撑件的一端抵接该二抵接环之一;及
一后抵撑件,其由该组装座的另一端套入,且该后抵撑件一端抵接该二抵接环之一;
其中该固定部螺固于该设备上,该轴套部螺固于该转动轴上,借由该衔接件内的弹簧元件产生一弹性压力经由该二抵接环抵推该前抵撑件及后抵撑件的一端,该前抵撑件及后抵撑件的另一端紧密抵靠于该固定部的二摩擦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封,其特征在于:该卡掣柱末端内侧凸设有一限制该抵接环相对该卡掣柱轴向移动范围的卡掣凸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封,其特征在于:该抵接环设有数个对位抵靠于该卡掣柱,并卡掣该衔接件转动的定位切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封,其特征在于:该组装座的外表面环设有一抵靠止漏环的抵撑凸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封,其特征在于:该前抵撑件的外表面设有数个穿设定位该衔接件一侧卡掣柱的定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封,其特征在于:该后抵撑件的外表面设有数个穿设定位该衔接件另一侧卡掣柱的定位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封,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设有一导引冷却液进入及排出该轴封的冷却液入口及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封,其特征在于:其中另设有一导引环,固设于该固定部与轴套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封,其特征在于:该导引环凸设一导流片,其二端分别对应设有一倾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轴封,其特征在于:该导流片的倾斜面依该转动轴的转动方向对应设置在靠近于该冷却液入口及出口的位置。
CN 200620112992 2006-04-26 2006-04-26 轴封 Expired - Lifetime CN292147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12992 CN2921471Y (zh) 2006-04-26 2006-04-26 轴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12992 CN2921471Y (zh) 2006-04-26 2006-04-26 轴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921471Y true CN2921471Y (zh) 2007-07-11

Family

ID=38253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12992 Expired - Lifetime CN2921471Y (zh) 2006-04-26 2006-04-26 轴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921471Y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0917A (zh) * 2008-01-11 2011-02-09 约翰起重机英国有限公司 密封件
CN101581371B (zh) * 2009-06-30 2011-07-06 祥景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轴封的导流组件的组合方法
CN102141154A (zh) * 2010-01-28 2011-08-03 祥景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轴封装置
CN101603596B (zh) * 2008-06-12 2012-06-13 祥景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轴封装置
CN103090014A (zh) * 2011-10-31 2013-05-08 祥景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卡匣式耐反压轴封
CN103100343A (zh) * 2011-11-09 2013-05-15 祥景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搅拌机专用轴封
TWI418720B (zh) * 2011-08-18 2013-12-11 Scenic Precise Element Inc Cassette type anti-back pressure shaft seal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0917A (zh) * 2008-01-11 2011-02-09 约翰起重机英国有限公司 密封件
CN101603596B (zh) * 2008-06-12 2012-06-13 祥景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轴封装置
CN101581371B (zh) * 2009-06-30 2011-07-06 祥景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轴封的导流组件的组合方法
CN102141154A (zh) * 2010-01-28 2011-08-03 祥景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轴封装置
TWI418720B (zh) * 2011-08-18 2013-12-11 Scenic Precise Element Inc Cassette type anti-back pressure shaft seal
CN103090014A (zh) * 2011-10-31 2013-05-08 祥景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卡匣式耐反压轴封
CN103090014B (zh) * 2011-10-31 2015-08-26 祥景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卡匣式耐反压轴封
CN103100343A (zh) * 2011-11-09 2013-05-15 祥景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搅拌机专用轴封
CN103100343B (zh) * 2011-11-09 2014-12-24 祥景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搅拌机专用轴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921471Y (zh) 轴封
US8579087B2 (en) Lubricant grease charging-up device for automobile brake hub bearing
CN1367326A (zh) 转动阻尼器与辅助夹紧装置
WO2007005576A3 (en) Washpipe seal
US20200253416A1 (en) Flange Assembly for Achieving Quick Replacement of a Wok and Wok Assembly Device
CN109667839A (zh) 轴承组及具轴承组的马达
CN206837595U (zh) 滤芯和净水机
CN205978462U (zh) 一种应用于化工行业的单端面机械密封
JPH10288262A (ja) プラスチック製バタフライ弁
CN116160317A (zh) 一种木头倒角机
CN1662761A (zh) 密封盘
CN205701235U (zh) 内锅自动喷涂机用转盘机构
CN106181869A (zh) 发动机曲轴后油封安装定位工具及安装定位方法
CN218625875U (zh) 一种带颈法兰
CN219549385U (zh) 一种便于装卸的轴承套圈
JP2003185030A (ja) 軸封装置
CN214265367U (zh) 一种夹具护板安装结构
CN113154072B (zh) 一种组装式高密封度球阀及其装配方法
CN215316539U (zh) 一种定位夹具切换装置
CN218670683U (zh) 一种蝶阀阀板密封保护装置
CN212377112U (zh) 一种直线轴承
CN216802357U (zh) 一种轴承压装装置
CN209818824U (zh) 一种单向阀
CN214273935U (zh) 一种便于连接安装的单吸双螺杆泵
CN216633884U (zh) 一种气动滑环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7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