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0014B - 卡匣式耐反压轴封 - Google Patents

卡匣式耐反压轴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0014B
CN103090014B CN201110336599.2A CN201110336599A CN103090014B CN 103090014 B CN103090014 B CN 103090014B CN 201110336599 A CN201110336599 A CN 201110336599A CN 103090014 B CN103090014 B CN 1030900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seal
unit
capping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365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0014A (zh
Inventor
黄怡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enic Precise Element Inc
Original Assignee
Scenic Precise Elemen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enic Precise Element Inc filed Critical Scenic Precise Element Inc
Priority to CN20111033659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900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90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0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0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00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卡匣式耐反压轴封,用于安装于一机械设备腔体上。该卡匣式耐反压轴封包含一设置于该机械设备腔体上且具有一容室的封盖单元、一设置于该封盖单元上的第一密封单元,及一穿置该封盖单元与该第一密封单元的轴套单元。当容室压力大于制程侧压力时,第一密封单元的第一辅助密封圈会往轴套单元的一第一凸缘靠紧,该第一凸缘能够支撑第一辅助密封圈,并防止第一辅助密封圈被第一转动环或第一压缩环夹伤,当第一辅助密封圈贴紧第一凸缘时,还能够利用第一辅助密封圈蓄压以平衡第一密封单元的第一密封机构所受的压力,达到优越的密合效果。

Description

卡匣式耐反压轴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封,特别是涉及一种卡匣式耐反压轴封。
背景技术
轴封是一种安装于转动机械设备的腔体与转动心轴间隙处,用于避免转动机械设备内的流体由间隙处渗出的设备。
参阅图1,中国台湾公告第592261号「轴封固定环及其压缩固定导件」新型专利说明书公开一种供一转轴100穿置的轴封1,该轴封1包括一形成有一轴封容室111的本体11、一穿置于该本体11的轴套12、一设置于该轴套12与该本体11间的防漏单元13,该转轴100是穿置于该轴套12。图1中区隔出一制程侧102及一大气侧101。
该轴套12具有一端盖121、一自该端盖121向外延伸并穿置该本体11的套管122,及一与该端盖121相反并结合该套管122与该转轴100的限制环123。
该防漏单元13包括一固定于该本体11上且环绕该套管122的固定环131、一与该固定环131相间隔的导件132、数个两端分别推抵该固定环131与导件132的弹簧133(因视角关系图中只显示其中一个)、一被该导件132所推抵的固定摩擦环134、一设置于该端盖121中且能随该端盖121转动的旋转摩擦环135、一设置于该本体11与该固定摩擦环134间的第一密封圈136、一设置于该端盖121与该旋转摩擦环135间的第二密封圈137,及一设置于该套管122与该转轴100间的第三密封圈138。
利用该导件132与该固定环131及该固定摩擦环134相互嵌合的设计,虽然能确保该固定摩擦环134只能沿该转轴100的轴向移动,以借由所述弹簧133的弹性回复力,使该固定摩擦环134抵接该旋转摩擦环135而提升防漏效果,但是,当轴封容室111的流体压力大于制程侧102的压力时,会造成该第一密封圈136会朝向制程侧102方向推进,且无法对于固定摩擦环134产生蓄压,使得该固定摩擦环134与该旋转摩擦环135产生过度摩擦导致密封失效,严重的话,更有可能使该固定摩擦环134与该导件132脱离导致结构损坏。
参阅图2,中国台湾公告第M375797号「卡匣式双轴封」利用第二防漏单元14与防漏单元13相配合以提升防漏效果,但是,当轴封容室111的压力大于制程侧102的压力时,该第二防漏单元14的第二静止环141、第二止漏垫圈142与垫圈143仍会朝制程侧102方向推进,使得第二止漏垫圈142容易被夹伤,同时第一止漏垫圈145与垫圈146也容易被挤出而被轴套12或内转动环144夹伤。另外,当第二静止环141往制程侧102过度移动时,会造成第二静止环141与内转动环144过度磨耗而产生干运转,导致密封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且使用寿命长的卡匣式耐反压轴封。
本发明的卡匣式耐反压轴封,用于安装于一机械设备腔体上,该机械设备腔体包括一区隔出一制程侧与一大气侧的外壁。该卡匣式耐反压轴封包含一设置于该外壁上的封盖单元、一设置于该封盖单元上的第一密封单元,及一穿置该封盖单元与该第一密封单元的轴套单元。
该封盖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外壁上且位于该大气侧并具有一个容室的封盖;该第一密封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封盖内的第一密封机构、一个与该第一密封机构间隔设置的第一保持环,及至少一个两端分别顶推该第一密封机构与该第一保持环的第一弹性组件,该第一密封机构具有一个第一辅助密封圈、一个设置于该封盖上的第一静止环、一个顶推于该第一静止环上的第一转动环,及一个位于该第一转动环与该第一弹性组件间而被该第一弹性组件所顶推的第一压缩环。
该轴套单元包括一个穿伸于该第一保持环与该第一密封机构内的轴套、一个环设于该轴套外周面且位于该第一压缩环与该第一辅助密封圈间并能推抵该第一辅助密封圈的第一凸缘,及一个设置于该轴套内周面上的轴密封圈,该第一密封机构的该第一辅助密封圈、第一静止环与该第一转动环是环绕设置于该轴套外周面上,该第一辅助密封圈位于该第一转动环与该第一压缩环间。
本发明所述卡匣式耐反压轴封,该封盖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封盖与该外壁间的内封盖密封圈,而该第一密封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封盖与该第一密封机构间的第一密封圈。
本发明所述卡匣式耐反压轴封,该封盖单元还包括一个形成于该封盖上以冲洗该第一密封机构的冲洗孔。
本发明所述卡匣式耐反压轴封,该第一密封单元还包括一个贯穿该第一保持环以锁合该第一保持环与该轴套的第一结合件。
本发明所述卡匣式耐反压轴封,该第一密封机构还具有一个设置于该第一保持环上以限制该第一转动环的第一卡环。
本发明所述卡匣式耐反压轴封,该轴套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大气侧且位于该封盖与轴套间的轴衬,而该封盖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形成于该封盖上的阻封孔。
本发明所述卡匣式耐反压轴封,该第一保持环外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输送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且使用寿命长的卡匣式耐反压轴封。
本发明的卡匣式耐反压轴封,用于安装于一机械设备腔体上,该机械设备腔体包括一区隔出一制程侧与一大气侧的外壁。该卡匣式耐反压轴封包含一个设置于该外壁上的封盖单元、一个设置于该封盖单元上的第一密封单元、一个设置于该封盖单元上的第二密封单元,及一个穿置该封盖单元与该第一密封单元的轴套单元。
该封盖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外壁上且位于该大气侧的封盖、一个设置于该封盖上的外封盖,及相间隔的一个流入孔与一个流出孔;该第一密封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封盖内的第一密封机构、一个与该第一密封机构间隔设置的第一保持环,及至少一个两端分别顶推该第一密封机构与该第一保持环的第一弹性组件,该第一密封机构具有一个第一辅助密封圈、一个设置于该封盖上的第一静止环、一个顶推于该第一静止环上的第一转动环,及一个位于该第一转动环与该第一弹性组件间而被该第一弹性组件所顶推的第一压缩环。
该第二密封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外封盖内的第二密封机构;该轴套单元包括一个穿伸于该第一保持环、第一密封机构与该第二密封机构的轴套、一个环设于该轴套外周面且位于该第一压缩环与该第一辅助密封圈间并能推抵该第一辅助密封圈的第一凸缘,及一个设置于该轴套内周面上的轴密封圈。
本发明所述卡匣式耐反压轴封,该第二密封单元还包括一个与该第二密封机构间隔设置的第二保持环,及至少一个两端分别顶推该第二密封机构与该第二保持环的第二弹性组件,该第二密封机构具有一个与该第一辅助密封圈间隔环绕设置于该轴套外周面上的第二辅助密封圈。
本发明所述卡匣式耐反压轴封,该第一密封机构还具有一个设置于该第一保持环上以限制该第一转动环的第一卡环,及一个设置于该封盖上以卡抵该第一静止环的第二卡环。
本发明所述卡匣式耐反压轴封,该第二密封单元的第二密封机构还具有一个设置于该外封盖上且环套该轴套的第二静止环,及一个顶推于该第二静止环上且环套该轴套的第二转动环。
本发明所述卡匣式耐反压轴封,该第二密封单元的第二密封机构还具有一个位于该第二转动环与该第二弹性组件间而被该第二弹性组件所顶推的第二压缩环,该第二辅助密封圈是位于该第二压缩环与该第二转动环间。
本发明所述卡匣式耐反压轴封,该第二密封机构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第二保持环上以限制该第二转动环的第三卡环。
本发明所述卡匣式耐反压轴封,该第二保持环外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输送槽。
本发明所述卡匣式耐反压轴封,该第二保持环外周面上形成有一个螺旋输送槽。
本发明所述卡匣式耐反压轴封,该第一密封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封盖与该第一密封机构间的第一密封圈,该第二密封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外封盖与该第二密封机构间的第二密封圈,该封盖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封盖与该外壁间的内封盖密封圈,及一个设置于该封盖与该外封盖间的外封盖密封圈。
本发明所述卡匣式耐反压轴封,该封盖单元还包括一个形成于该封盖上以冲洗该第一密封机构的冲洗孔。
本发明所述卡匣式耐反压轴封,该第一密封单元还包括一个贯穿该第一保持环以锁合该第一保持环与该轴套的第一结合件。
本发明所述卡匣式耐反压轴封,该轴套单元还包括一个环设于该轴套外周面并能推抵该第二保持环的第二凸缘,该第二密封单元还包括一个径向贯穿该第二保持环以锁合该第二保持环与该轴套的第二结合件。
本发明所述卡匣式耐反压轴封,该封盖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形成于该外封盖上且与大气侧相连通的阻封孔,及一个设置于该轴套与该外封盖间的轴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对该容室施加大于制程侧的压力时,能够利用第一辅助密封圈蓄压以平衡第一密封机构所受的压力,达到优越的密合效果并增加使用寿命,配合以该第一凸缘限制第一压缩环的活动空间,防止第一辅助密封圈往制程侧移动时被其余构件所夹伤。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剖视图,说明中国台湾公告第592261号「轴封固定环及其压缩固定导件」新型专利。
图2是一剖视图,说明中国台湾公告第M375797号「卡匣式双轴封」新型专利。
图3是一剖视图,说明本发明卡匣式耐反压轴封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4是一剖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态样。
图5是一剖视图,说明本发明卡匣式耐反压轴封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图6是一剖视图,说明本发明卡匣式耐反压轴封的第三较佳实施例。
图7是一剖视图,说明本发明卡匣式耐反压轴封的第四较佳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3,本发明卡匣式耐反压轴封2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用于安装于一机械设备腔体200上,该机械设备腔体200包括一区隔出一制程侧A与一大气侧B的外壁201,及一转动地穿设于该外壁201的转轴202。
该卡匣式耐反压轴封2包含一设置于该机械设备腔体200的外壁201上的封盖单元3,一设置于该封盖单元3上的第一密封单元4,及一穿伸于该封盖单元3与该第一密封单元4内的轴套单元5。该转轴202则是穿伸于该轴套单元5。
该封盖单元3包括一设置于该外壁201上且位于该大气侧B的封盖31、分别形成于该封盖31上的一冲洗孔32与两个阻封孔38,及一设置于该封盖31与该外壁201间的内封盖密封圈33,该封盖31形成有一容室310。
该第一密封单元4包括一设置于该封盖31上且具有一第一辅助密封圈411的第一密封机构41、一与该第一密封机构41间隔环绕设置于该轴套单元5上的第一保持环42、数个两端分别顶推该第一密封机构41与该第一保持环42的第一弹性组件43(因视角关系图中只显示其中一个),及一设置于该封盖31与该第一密封机构41间的第一密封圈44。该冲洗孔32是通向该第一密封机构41,并与制程侧A及大气侧B相通,以抽排制程侧A中的制程液(图未示)。
该第一密封机构41还具有一设置于该封盖31上的第一静止环412、一顶推于该第一静止环412上的第一转动环413、一位于该第一转动环413与所述第一弹性组件43间而被所述第一弹性组件43所顶推的第一压缩环414,及一设置于该第一保持环42上以限制该第一转动环413移动范围的第一卡环415。
该轴套单元5包括一穿伸于该第一保持环42与该第一密封机构41内的轴套51、一环设于该轴套51外周面并能推抵该第一辅助密封圈411的第一凸缘52、一设置于该轴套51内周面上的轴密封圈53、一设置于该轴套51相反于该第一保持环42的一端且位于该大气侧B的驱动盖54、一贯穿该驱动盖54以结合该驱动盖54与该轴套51的外结合件55,及一设置于大气侧B且位于该封盖31与轴套51间的轴衬57。其中,该轴密封圈53是位于该轴套51与转轴202间,而且该第一凸缘52是位于该第一压缩环414与该第一辅助密封圈411间以推抵该第一辅助密封圈411。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轴套51是穿伸于该第一保持环42、第一静止环412与该第一转动环413,而该外结合件55是一螺栓。
而且该第一密封单元4还包括一贯穿该第一保持环42以锁合第一保持环42与该轴套51的第一结合件45,且该第一静止环412、该第一转动环413与该第一辅助密封圈411是环绕设置于该轴套51上,且该第一辅助密封圈411位于该第一转动环413与该第一压缩环414间。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件45也是一螺栓。
当该容室310的压力大于制程侧A的压力时,第一密封单元4的第一辅助密封圈411会往轴套单元5的第一凸缘52靠紧,而该第一凸缘52能够推抵该第一辅助密封圈411,防止该第一辅助密封圈411持续朝第一压缩环414方向移动以避免该第一辅助密封圈411被第一压缩环414夹伤,也可以限制该第一压缩环414的活动空间,避免第一压缩环414在活动时夹伤该第一辅助密封圈411;还能够利用第一辅助密封圈411反蓄压而反推该第一转动环413,平衡该第一密封机构41所受压力,避免该第一静止环412与第一转动环413产生干运转而过度磨耗,达到优越的密合效果并增加使用寿命。此外由图3中下方的阻封孔38注入高压蒸气,则能够将容室310内的杂质与结晶物自图3中另一阻封孔38(虚线表示处)冲出,而部分蒸气会由轴衬57与轴套51间的间隙流出,避免影响第一转动环413与第一静止环412的密封稳定性,也能避免杂质阻塞于第一辅助密封圈411与第一转动环413间。当然,该卡匣式耐反压轴封2在实际应用上,也以能够视需求,而如图4所示,无需形成阻封孔38与轴衬57,依然能够达到优越的密合效果并增加使用寿命,但是只限于使用在较纯净较无杂质的制程。
参阅图5,本发明卡匣式耐反压轴封2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大致是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相同的地方在于:该第一保持环42外周面上形成有一输送槽421,且该封盖单元3形成有两冲洗孔32,该第一保持环42随轴套51转动的同时,能利用该输送槽421的设计,将制程侧A的制程液(图未示)自其中一冲洗孔32抽出,再由另一冲洗孔32输入,提供制程液多一散热循环的方式,专用于高温制程。
参阅图6,本发明卡匣式耐反压轴封2的第三较佳实施例是安装于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的机械设备腔体200上,而该卡匣式耐反压轴封2包含一封盖单元3、一设置于该封盖单元3上的第一密封单元4、一与该第一密封单元4间隔设置的第二密封单元6,及一穿伸该封盖单元3、该第一密封单元4与该第二密封单元6的轴套单元5。
该封盖单元3包括一设置于该外壁201上且位于该大气侧B的封盖31、一形成于该封盖31上以冲洗该第一密封单元4的冲洗孔32、一设置于该封盖31与该外壁201间的内封盖密封圈33、一设置于该封盖31上的外封盖34、一设置于该封盖31与该外封盖34间的外封盖密封圈35,及间隔形成于该外封盖34上的一流入孔36与一流出孔37。该封盖31形成有一容室310。
该第一密封单元4包括一设置于该封盖31上且具有一第一辅助密封圈411的第一密封机构41、一与该第一密封机构41间隔设置的第一保持环42、数个两端分别顶推该第一密封机构41与该第一保持环42的第一弹性组件43,及一设置于该封盖31与该第一密封机构41间的第一密封圈44。
该第一密封机构41还具有一设置于该封盖31内的第一静止环412、一顶推于该第一静止环412上的第一转动环413、一位于该第一转动环413与所述第一弹性组件43间而被所述第一弹性组件43所顶推的第一压缩环414、一设置于该第一保持环42上以限制该第一转动环413移动范围的第一卡环415,及一设置于该封盖31上以卡抵该第一静止环412的第二卡环416。
该第二密封单元6包括一设置于该外封盖34上且具有一第二辅助密封圈611的第二密封机构61、一与该第二密封机构61间隔设置且外周面形成有一输送槽621的第二保持环62、数个两端分别顶推该第二密封机构61与该第二保持环62的第二弹性组件63,及一设置于该外封盖34与该第二密封机构61间的第二密封圈64。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输送槽621是一沿轴向延伸的直线形输送槽621,当然在实际应用上,该输送槽621也能够不只一个,且也能够为螺旋槽。
该第二密封机构61还具有一设置于该外封盖34上的第二静止环612、一顶推于该第二静止环612上的第二转动环613、一位于该第二转动环613与所述第二弹性组件63间而被所述第二弹性组件63所顶推的第二压缩环614,及一设置于该第二保持环62上以限制该第二转动环613的第三卡环615。而该第二辅助密封圈611是位于该第二压缩环614与该第二转动环613间。
该轴套单元5包括一穿伸于该第一保持环42、第一密封机构41、第二保持环62与该第二密封机构61的轴套51、一环设于该轴套51外周面并能推抵该第一辅助密封圈411的第一凸缘52、一设置于该轴套51内周面上的轴密封圈53、一设置于该轴套51相反于该第一保持环42的一端且位于该大气侧B的驱动盖54、一贯穿该驱动盖54以结合该驱动盖54与该轴套51的外结合件55,及一环设于该轴套51外周面并推抵定位该第二保持环62的第二凸缘56。其中,该第一凸缘52是位于该第一压缩环414与该第一辅助密封圈411间。
该第一密封单元4还包括一贯穿该第一保持环42以锁合该第一保持环42与该轴套51的第一结合件45,而第二密封单元6还包括一径向贯穿该第二保持环62以锁合该第二保持环62与该轴套51的第二结合件65。且该第一辅助密封圈411与该第二辅助密封圈611是相间隔地环绕设置于该轴套51外周面上。
由于本较佳实施例大致是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因此,本较佳实施例除了能够达成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的功效外,当该容室310的压力大于制程侧A的压力时,第一密封单元4的第一辅助密封圈411会往轴套单元5的第一凸缘52靠紧,而该第一凸缘52能够推抵该第一辅助密封圈411,防止该第一辅助密封圈411持续朝第一压缩环414方向移动,并限制414活动空间,避免该第一辅助密封圈411在第一压缩环414活动时被夹伤;还能够以利用第一辅助密封圈411与第一转动环413的空间产生反蓄压而反推该第一转动环413,平衡该第一密封机构41所受压力,避免该第一静止环412与第一转动环413产生干运转而过度磨耗,达到优越的密合效果并增加使用寿命,而该第二辅助密封圈611则会与该第二转动环613一同朝向该驱动盖54方向移动,且与第二压缩环614分离,因而不会被夹伤。
这种具有相间隔的第一密封单元4与第二密封单元6的设计(双轴封设计),能够自该流入孔36导入隔绝流体或加压隔绝流体(图未示),再导引隔绝流体或加压隔绝流体自该流出孔37流出,不但能够提升冷却循环效果,加压隔绝流体更能够同时有效隔绝制程侧A所可能产生的有毒物质渗出至容室310,因此,能够适用在制程液体为挥发性物质(VOC),或是具毒性、具腐蚀性…等的制程,又或是高温需做冷却的制程。
参阅图7,本发明卡匣式耐反压轴封2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大致是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相同,包含一封盖单元3、一第一密封单元4、一轴套单元5,及一第二密封单元6,不相同的地方在于:该轴套单元5还包括一设置于外封盖34上,且位于该轴套51与该外封盖34间的轴衬57,而该封盖单元3还包括一形成于该外封盖34上,且与大气侧B相连通的阻封孔38,且该输送槽621是一螺旋输送槽的型态。
当轴封设置于低温或易结冰环境时,制程液体需要保温,能够利用该阻封孔38导入与排出热水或蒸气以对制程液体进行保温,而该轴衬57则能阻挡部分自该阻封孔38导入的热水或蒸气由该轴套51与外封盖34间泄漏。若制程液体为易产生结晶的液体时,自该阻封孔38导入的热水或蒸气,则能够避免结晶物附着于该轴套51与第二密封单元6上,进而延长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卡匣式耐反压轴封2利用所述第一弹性组件43的两端是分别顶抵于设置在该封盖31上的第一密封机构41,与设置在该轴套51外周面上的第一保持环42,不但能够减少构件数量以简化设计降低制造成本,而运作时该第一密封圈44、轴密封圈53及该第一辅助密封圈411能避免制程流体从缝隙泄漏,并以所述第一弹性组件43的弹性变形吸收轴向压力,同时利用所述第一弹性组件43的弹性回复力顶抵该第一密封机构41与该第一保持环42,提升防漏效果增加使用寿命。另外当容室310压力大于制程侧A压力时,该第一辅助密封圈411往制程侧A移动,并抵靠于第一凸缘52上,能够避免被第一压缩环414夹伤损坏;而该第二辅助密封圈611往大气侧B移动,能够避免被第二压缩环614夹伤损坏,且能够分别蓄压使该第一密封单元4所承受的压力平衡及使该第二密封单元6所承受的压力平衡。

Claims (20)

1.一种卡匣式耐反压轴封,用于安装于一个机械设备腔体上,该机械设备腔体包括一个区隔出一个制程侧与一个大气侧的外壁,该卡匣式耐反压轴封包含一个封盖单元、一个第一密封单元,以及一个轴套单元,该封盖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外壁上且位于该大气侧并具有一个容室的封盖,该第一密封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封盖内的第一密封机构、一个与该第一密封机构间隔设置于该制程侧的第一保持环,及至少一个两端分别顶推该第一密封机构与该第一保持环的第一弹性组件,该第一密封机构具有一个设置于该封盖上的第一静止环、一个顶推于该第一静止环上的第一转动环,及一个位于该第一转动环与该第一弹性组件间而被该第一弹性组件所顶推的第一压缩环,该轴套单元包括一个穿伸于该第一保持环与该第一密封机构内的轴套,及一个设置于该轴套内周面上的轴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密封机构还具有一个环绕设置于该轴套外周面上且位于该第一转动环与该第一压缩环间的第一辅助密封圈,该轴套单元还包括一个环设于该轴套外周面且位于该第一压缩环与该第一辅助密封圈间并能推抵该第一辅助密封圈的第一凸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匣式耐反压轴封,其特征在于:该封盖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封盖与该外壁间的内封盖密封圈,而该第一密封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封盖与该第一密封机构间的第一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匣式耐反压轴封,其特征在于:该封盖单元还包括一个形成于该封盖上以冲洗该第一密封机构的冲洗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匣式耐反压轴封,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密封单元还包括一个贯穿该第一保持环以锁合该第一保持环与该轴套的第一结合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匣式耐反压轴封,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密封机构还具有一个设置于该第一保持环上以限制该第一转动环的第一卡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匣式耐反压轴封,其特征在于:该轴套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于大气侧且位于该封盖与轴套间的轴衬,而该封盖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形成于该封盖上的阻封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匣式耐反压轴封,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保持环外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输送槽。
8.一种卡匣式耐反压轴封,用于安装于一个机械设备腔体上,该机械设备腔体包括一个区隔出一个制程侧与一个大气侧的外壁,该卡匣式耐反压轴封包含一个封盖单元、一个第一密封单元、一个第二密封单元,以及一个轴套单元,该封盖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外壁上且位于该大气侧的封盖、一个设置于该封盖上的外封盖,及相间隔的一个流入孔与一个流出孔,该第一密封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封盖内的第一密封机构、一个与该第一密封机构间隔设置于该制程侧的第一保持环,及至少一个两端分别顶推该第一密封机构与该第一保持环的第一弹性组件,该第一密封机构具有一个设置于该封盖上的第一静止环、一个顶推于该第一静止环上的第一转动环,及一个位于该第一转动环与该第一弹性组件间而被该第一弹性组件所顶推的第一压缩环,该第二密封单元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外封盖内的第二密封机构,该轴套单元包括一个穿伸于该第一保持环、第一密封机构与该第二密封机构的轴套,及一个设置于该轴套内周面上的轴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密封机构还具有环绕设置于该轴套外周面上的一第一辅助密封圈,该轴套单元还具有一个环设于该轴套外周面且位于该第一压缩环与该第一辅助密封圈间并能推抵该第一辅助密封圈的第一凸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匣式耐反压轴封,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密封单元还包括一个与该第二密封机构间隔设置的第二保持环,及至少一个两端分别顶推该第二密封机构与该第二保持环的第二弹性组件,该第二密封机构具有一个与该第一辅助密封圈间隔环绕设置于该轴套外周面上的第二辅助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卡匣式耐反压轴封,该第一密封机构还具有一个设置于该第一保持环上以限制该第一转动环的第一卡环,及一个设置于该封盖上以卡抵该第一静止环的第二卡环。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卡匣式耐反压轴封,该其特征在于:第二密封单元的第二密封机构还具有一个设置于该外封盖上且环套该轴套的第二静止环,及一个顶推于该第二静止环上且环套该轴套的第二转动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卡匣式耐反压轴封,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密封单元的第二密封机构还具有一个位于该第二转动环与该第二弹性组件间而被该第二弹性组件所顶推的第二压缩环,该第二辅助密封圈是位于该第二压缩环与该第二转动环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卡匣式耐反压轴封,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密封机构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第二保持环上以限制该第二转动环的第三卡环。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卡匣式耐反压轴封,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保持环外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输送槽。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卡匣式耐反压轴封,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保持环外周面上形成有一个螺旋输送槽。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匣式耐反压轴封,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密封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封盖与该第一密封机构间的第一密封圈,该第二密封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外封盖与该第二密封机构间的第二密封圈,该封盖单元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封盖与该外壁间的内封盖密封圈,及一个设置于该封盖与该外封盖间的外封盖密封圈。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匣式耐反压轴封,其特征在于:该封盖单元还包括一个形成于该封盖上以冲洗该第一密封机构的冲洗孔。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匣式耐反压轴封,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密封单元还包括一个贯穿该第一保持环以锁合该第一保持环与该轴套的第一结合件。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卡匣式耐反压轴封,其特征在于:该轴套单元还包括一个环设于该轴套外周面并能推抵该第二保持环的第二凸缘,该第二密封单元还包括一个径向贯穿该第二保持环以锁合该第二保持环与该轴套的第二结合件。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匣式耐反压轴封,其特征在于:该封盖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形成于该外封盖上且与大气侧相连通的阻封孔,及一个设置于该轴套与该外封盖间的轴衬。
CN201110336599.2A 2011-10-31 2011-10-31 卡匣式耐反压轴封 Active CN1030900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36599.2A CN103090014B (zh) 2011-10-31 2011-10-31 卡匣式耐反压轴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36599.2A CN103090014B (zh) 2011-10-31 2011-10-31 卡匣式耐反压轴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0014A CN103090014A (zh) 2013-05-08
CN103090014B true CN103090014B (zh) 2015-08-26

Family

ID=48202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36599.2A Active CN103090014B (zh) 2011-10-31 2011-10-31 卡匣式耐反压轴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900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3733B (zh) * 2014-03-03 2016-03-30 浙江长城减速机有限公司 带弹性密封环的单端面机械密封和双端面机械密封
CN104832173A (zh) * 2015-04-07 2015-08-12 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掘进机的高压水密封装置及掘进机
CN105864043B (zh) * 2016-06-02 2018-06-19 徐华岳 真空机械密封机构
CN111589390B (zh) * 2020-06-02 2021-10-26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适用于超高压反应釜搅拌轴的轴封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36699Y (zh) * 2000-06-27 2001-06-27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 用在回转泵轴与泵壳之间的集装式双端面机械密封件
CN2470586Y (zh) * 2001-03-26 2002-01-09 祥景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转动机械的轴封装置
CN2921471Y (zh) * 2006-04-26 2007-07-11 祥景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轴封
KR100994067B1 (ko) * 2010-09-13 2010-11-11 극동씰테크 주식회사 고압, 고속회전용 밀봉장치
CN102072322A (zh) * 2011-01-31 2011-05-25 江苏金鹰流体机械有限公司 双端面组合式密封装置
TW201122288A (en) * 2009-12-31 2011-07-01 Scenic Precise Element Inc Cartridge shaft seal.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36699Y (zh) * 2000-06-27 2001-06-27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 用在回转泵轴与泵壳之间的集装式双端面机械密封件
CN2470586Y (zh) * 2001-03-26 2002-01-09 祥景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转动机械的轴封装置
CN2921471Y (zh) * 2006-04-26 2007-07-11 祥景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轴封
TW201122288A (en) * 2009-12-31 2011-07-01 Scenic Precise Element Inc Cartridge shaft seal.
KR100994067B1 (ko) * 2010-09-13 2010-11-11 극동씰테크 주식회사 고압, 고속회전용 밀봉장치
CN102072322A (zh) * 2011-01-31 2011-05-25 江苏金鹰流体机械有限公司 双端面组合式密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0014A (zh) 2013-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70645U (zh) 一种双端面机械密封装置
CN103115152B (zh) 一种磁性液体与迷宫交替式组合密封
CN103090014B (zh) 卡匣式耐反压轴封
CN104061317A (zh) 齿轮减速机高速轴非接触式密封装置
CN202612927U (zh) 一种具有多个小弹簧的高速旋转接头
CN101876386A (zh) 热网管道旋转补偿器
CN102606737B (zh) 复合型卡匣式双轴封
CN107939690A (zh) 一种热水循环泵
CN103388580B (zh) 剖分式机械密封及装有剖分式机械密封的双螺杆泵
CN202483895U (zh) 一种多组磁力泵
CN105065269B (zh) 旋片式真空泵
CN104455444A (zh) 一种蒸汽压缩机用机械密封
CN104696520A (zh) 一种随动式釜用双端面机械密封
CN204201098U (zh) 一种单向组合齿环密封装置
CN103712015A (zh) 四点推力角接触式旋转接头
CN103791646B (zh) 引流平衡型顶装内嵌式气波制冷机
CN103291628A (zh) 多组磁力泵
CN106286837A (zh) 一种密封装置
CN204201096U (zh) 一种外向齿环密封装置
CN108204253A (zh) 汽轮机用的汽缸
CN201982579U (zh) 一种真空容器内的飞轮装置
CN102094972A (zh) 轴封
CN202937953U (zh) 两级密封旋转补偿器
CN206352576U (zh) 高压齿轮泵动密封结构
CN103939310A (zh) 小功率盘配流板式径向柱塞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