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906930Y - 光电二极管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光电二极管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906930Y CN2906930Y CN 200620114804 CN200620114804U CN2906930Y CN 2906930 Y CN2906930 Y CN 2906930Y CN 200620114804 CN200620114804 CN 200620114804 CN 200620114804 U CN200620114804 U CN 200620114804U CN 2906930 Y CN2906930 Y CN 2906930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ped region
- substrate
- diode structure
- photoelectric diode
- gr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Receiving Elements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电二极管结构,包括基底、氧化层位于基底表面上、数个绝缘层位于基底中,掺杂区位于基底中且被绝缘层围绕、栅极、多晶硅区段位于氧化层上方、开口位于多晶硅区段和氧化层中且深至掺杂区表面、图案化多晶硅层位于开口中和部分多晶硅区段上方,以及源极/漏极位于栅极的一侧。其中,栅极位于掺杂区的一侧,而多晶硅区段位于掺杂区的另一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电二极管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有源像素传感器的光电二极管结构。
背景技术
有源像素传感器(active pixel sensor,APS)是一种普遍的固态图像感测元件。由于有源像素传感器包括有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因此又称为CMOS图像传感器,其是利用传统的半导体工艺制作,具有制作成本低廉以及元件尺寸较小的优点,使得CMOS图像传感器已有日渐取代电荷耦合装置(charge-coupled device,CCD)的趋势。此外,CMOS图像传感器还具有高量子效率(quantum efficiency)以及低噪声(read-out noise)等优势,因此已广泛应用在个人电脑相机(PC camera)以及数字相机(digital camera)等电子产品上。
一般有源像素传感器是由多个有源像素感测单元所构成,而各有源像素感测单元包括有一用来感测光照强度的光电二极管(photo diode),以及三个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oxide semiconductor,MOS)晶体管,分别为当作重置元件(reset MOS)的重置晶体管(reset transistor)、当作电流汲取元件(current source follower)的电流汲取晶体管以及当作列选择开关(row selector)的列选择晶体管(row-select transistor)。其中,光电二极管主要是依照其光感测区所产生的光电流来处理信号数据,例如光感测区于受光状态所产生的漏遗电流(light current)代表信号(signal),而光感测区于不受光状态所产生的漏遗电流(dark current)则代表噪声(noise),因此光电二极管可以利用信号噪声比(signal/noise)的强弱方式来处理信号数据。
请参阅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光电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光电二极管100设置于一P型基底102,且P型基底102上又具有一以二氧化硅为材质的氧化层104,其中,P型基底102中包括有多个浅沟隔离(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106,两个浅沟隔离106之间具有一光感测区108和一栅极112、源极/漏极延伸区114以及源极/漏极116。而光感测区108包括有掺杂区118、120,其中,掺杂区118具有低剂量N掺杂剂,而掺杂区120具有一高剂量N+掺杂剂,而且通常以砷(As)作为注入掺杂剂(dopant)。而上述掺杂区118中的N掺杂剂会和P型基底102形成PN结(junction),而PN结又与P型基底102形成一耗尽区(depletion region),用以感应光电流。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光电二极管100的光感测区108的表面的晶格结构,很容易被高剂量的N掺杂剂注入所破坏。再者,在后续接触插塞(contactplug)制作的过程中,制作埋藏接触窗(buried contact,BC)的蚀刻工艺容易破坏掺杂区120的表面,而且,当接触插塞内的钛(Ti)金属成分等和基底中的硅作用后,会产生硅化钛(TiSi)等化合物。以上这些情况都会产生大量的漏电流,使得噪声变大,使得光电二极管的感光效果下降。
再者,因为现有技术中的光电二极管100的光感测区108的PN结深度较深,所以,当光电二极管100受到短波长光(例如:蓝光)的照射时,会因为短波长光对晶片的穿透深度较浅,进而使得光电二极管100的PN结对短波长光所能感应的光电流偏小,因此造成光电二极管100对短波长光的感光敏感度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电二极管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电二极管结构,包括基底、氧化层位于基底表面上、数个绝缘层位于基底中,掺杂区位于基底中且被绝缘层围绕、栅极、多晶硅区段位于氧化层上方、开口位于多晶硅区段和氧化层中且深至掺杂区表面、图案化多晶硅层位于开口中和部分多晶硅区段上方,以及源极/漏极位于栅极的一侧。其中,栅极位于掺杂区的一侧,而多晶硅区段位于掺杂区的另一侧。
由于本实用新型制作埋藏接触窗时,对于多晶硅层和氧化层分别以不同的蚀刻工艺进行蚀刻,所以,基底的掺杂区表面并不会被破坏。另外,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掺杂多晶硅作为接触插塞和导线的材料,所以,接触插塞中的掺杂多晶硅材料并不会和基底反应,不会发生现有技术中产生硅化钛的情况,而且形成的导线是掺杂多晶硅所构成,所以比金属透光度高,较不易破坏感光效果。又本实用新型在掺杂区表面设置一P型掺杂区,此P型掺杂区和N型的掺杂区即形成一PN结,此PN结较接近光感测区表面,所以本实用新型对短波长光可有较佳的感光敏感度。另外,又因为P型掺杂区是形成在栅极和导线之间,所以可精确控制P型掺杂区的大小,因此P型掺杂区较不易发生漏电的情况,且P型掺杂区表面的氧化层也较不易被破坏。再者,本实用新型所完成的光电二极管的掺杂区中的N掺杂剂,在重置晶体管执行重置动作时会消失,以抑制重置时所产生的噪声,使得信号噪声比可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光电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制作光电二极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方法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有源像素感测单元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602光电二极管
102、202 P型基底
104、206、404氧化层
106、204浅沟隔离
108光感测区
112栅极
114源极/漏极延伸区
116、510源极/漏极
118、120、210掺杂区
208护环
302掺杂剂多晶硅区段
304非掺杂多晶硅区段
402抗反射层
406、408开口
410掺杂剂多晶硅层
502导线
504栅极
506 P型掺杂区
508源极/漏极延伸区
600有源像素感测单元
604重置晶体管
606电流汲取晶体管
608列选择晶体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至图5,图2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制作光电二极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方法示意图。如图2所示,首先提供一P型基底202,接着,形成多个浅沟隔离204于P型基底202中,然后,利用氧化或者沉积工艺,于P型基底202的表面形成一介电层,例如由二氧化硅(SiO2)所构成的氧化层206。接下来,利用光刻技术(photolithography)形成一图案化的光致抗蚀剂层(未显示),并进行一离子注入工艺,形成P型护环(guard ring,GR)208于浅沟隔离204内侧,且P型护环208比浅沟隔离204的深度深,其具有减少光电二极管发生漏电流的作用,并可提高信号噪声比。接下来,去除形成P型护环208所使用的图案化光致抗蚀剂层,再利用光刻技术形成另一图案化光致抗蚀剂层(未显示),并进行另一次离子注入工艺,以形成掺杂区210,其中掺杂区210具有低剂量的N掺杂剂,其可利用砷(As)等作为注入掺杂剂(dopant)。然后,去除形成掺杂区210所使用的图案化光致抗蚀剂层。当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周知,本实用新型也不局限于采用P型基底202,亦可设置于一具有P型井的硅基底中。
请参考图3,沉积一层非掺杂多晶硅层(未显示)于氧化层206表面上,然后,利用光刻技术形成一图案化光致抗蚀剂层(未显示),并进行一离子注入工艺,将N掺杂剂(未显示)注入部分的非掺杂多晶硅层(未显示)中,形成掺杂剂多晶硅区段302。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位于掺杂区210上方的部分非掺杂多晶硅层(未显示)未被N掺杂剂注入,所以形成一非掺杂多晶硅区段304。
请参考图4,接着,于掺杂多晶硅区段302、非掺杂多晶硅区段304上方依序形成一抗反射层(anti-reflection layer,AR)402及一氧化层404。然后,利用光刻技术形成一图案化掩模(未显示),例如光致抗蚀剂掩模、氮化物掩模等。接着,蚀刻部分的氧化层404、抗反射层402、掺杂剂多晶硅区段302、非掺杂多晶硅区段304及氧化层206,以形成开口406、408以作为埋藏接触窗,其中开口406暴露出掺杂区210的表面。值得注意的是,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形成开口406、408的方法,是利用数次蚀刻工艺达成,例如可先针对多晶硅材质的掺杂多晶硅区段302、非掺杂多晶硅区段304进行至少一次干蚀刻工艺,而且以氧化层206作为蚀刻停止层(etching stop1ayer)。接着,再进行一次湿蚀刻(wet etching)工艺以去除图案化掩模(未显示)未遮蔽的氧化层206,以形成开口406、408。由于开口406中的非掺杂多晶硅层304和氧化层206是利用不同的蚀刻工艺来蚀刻,所以最后蚀刻氧化层206的湿蚀刻工艺,不但可以藉由适当地调整蚀刻选择比而不会蚀刻P型基底202,而且也不会如等离子体蚀刻(plasma etching)等的干蚀刻工艺伤害到掺杂区210表面,造成缺陷(defect)而产生漏遗电流。接着,沉积一掺杂多晶硅层410于氧化层404表面,且掺杂多晶硅层410还填入开口406、408中。其中填入开口406、408中的掺杂多晶硅层410可作为接触插塞(contact plug)使用。
请参阅图5,接着再利用光刻技术形成一图案化光致抗蚀剂层(未显示),并对掺杂多晶硅层410进行一蚀刻工艺,且利用氧化层404作为蚀刻停止层,使得被图案化的掺杂多晶硅层410可作为导线502,以供之后可连接其他元件使用。在去除图案化光致抗蚀剂层(未显示)之后,先利用光刻技术再形成一图案化光致抗蚀剂层(未显示)并利用蚀刻工艺去除部分氧化层404和抗反射层402。再利用图案化的氧化层404和抗反射层402当作掩模(未显示),对掺杂多晶硅区段302、非掺杂多晶硅区段304进行一蚀刻工艺,停止于氧化层206表面,以图案化掺杂多晶硅区段302、非掺杂多晶硅区段304,并利用部分未被蚀刻去除的掺杂多晶硅区段302形成一栅极504位于掺杂区210的一侧。同样地,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图案化掺杂多晶硅区段302、非掺杂多晶硅区段304的方法可利用湿蚀刻或干蚀刻工艺完成,并以湿蚀刻工艺较佳,且由于停止于氧化层206表面,故可有效避免蚀刻工艺伤害到掺杂区210表面,造成缺陷而产生漏遗电流。
接着,形成一图案化光致抗蚀剂层,并进行一离子注入工艺,使得掺杂区210的表面未被栅极504和导线502遮蔽的部分,形成一P型掺杂区506。然后,利用不同的图案化光致抗蚀剂层,分别进行离子注入工艺,以于栅极504不同于掺杂区210的一侧,形成源极/漏极延伸区508和源极/漏极510。经由上述工艺,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光电二极管602,而未被栅极504、导线502和非掺杂多晶硅区段304所遮蔽的掺杂区210,即是光感测区。而光电二极管602可藉由导线502电性连接至其他元件后,进而构成一有源像素感测单元。
请参考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有源像素感测单元的示意图。有源像素感测单元600即利用上述工艺所制作的光电二极管602作为感测光照度之用。所以,有源像素感测单元600包括一光电二极管602、一重置晶体管604、一电流汲取晶体管606以及一列选择晶体管608。其中,重置晶体管604的一源极/漏极是电连接于光电二极管602以及电流汲取晶体管606的栅极。在有源像素感测单元600运作时,藉由开启或关闭重置晶体管604可重置光电二极管602的电压,并藉由运算对应时间所产生的信号噪声比,来完成感光及信号处理。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所完成的光电二极管的掺杂区中的N掺杂剂,在重置晶体管604执行重置(reset)动作时会消失,以抑制重置时所产生的噪声,但当再一次受到光照后,掺杂区中的N掺杂剂会再产生。
由于本实用新型制作埋藏接触窗时,对于多晶硅层和氧化层分别以不同的蚀刻工艺进行蚀刻,所以,基底的掺杂区表面并不会被破坏。另外,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掺杂多晶硅作为接触插塞和导线的材料,所以,接触插塞中的掺杂多晶硅材料并不会和基底反应,不会发生现有技术中产生硅化钛的情况,而且形成的导线是掺杂多晶硅所构成,所以比金属透光度高,较不易破坏感光效果。又本实用新型在掺杂区表面设置一P型掺杂区,此P型掺杂区和N型的掺杂区即形成一PN结,此PN结较接近光感测区表面,所以本实用新型对短波长光可有较佳的感光敏感度。另外,又因为P型掺杂区是形成在栅极和导线之间,所以可精确控制P型掺杂区的大小,因此P型掺杂区较不易发生漏电的情况,且P型掺杂区表面又受到氧化层的保护而较不易被破坏。再者,本实用新型所完成的光电二极管的掺杂区中的N掺杂剂,在重置晶体管执行重置动作时会消失,以抑制重置时所产生的噪声,使得信号噪声比可提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作光电二极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基底,并且形成多个绝缘层于基底中,接着,形成掺杂区于基底中,且掺杂区被绝缘层所围绕,另外,形成氧化层于基底上,再形成第一多晶硅层于基底上。并形成开口于第一多晶硅层和氧化层中,以暴露出部分掺杂区的表面,然后,形成第二多晶硅层于第一多晶硅层上方和开口内。并且,图案化第二多晶硅层以形成导线,再图案化第一多晶硅层,以形成栅极,最后,于栅极的一侧形成源极/漏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电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
介电层,位于该基底表面上;
多个绝缘层,位于该基底中;
掺杂区,位于该基底中,且被该些绝缘层围绕;
栅极,位于该介电层上方,且该栅极位于该掺杂区的一侧;
多晶硅区段,位于该介电层上方,且该多晶硅区段位于该掺杂区的不同于该栅极的另一侧;
开口,位于该多晶硅区段和该介电层中,深至该掺杂区表面;
图案化多晶硅层,位于该开口中和部分该多晶硅区段上方;以及
源极/漏极,位于该栅极不同于该掺杂区的一侧的该基底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底是P型基底。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掺杂区是N型掺杂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电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光电二极管还包括P型掺杂区于该掺杂区的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绝缘层是浅沟隔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电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浅沟隔离靠近该掺杂区的一侧,还包括多个护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栅极包括掺杂多晶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图案化多晶硅层包括掺杂多晶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开口是埋藏接触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电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图案化多晶硅层位于该开口的部分是接触插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20114804 CN2906930Y (zh) | 2006-04-29 | 2006-04-29 | 光电二极管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20114804 CN2906930Y (zh) | 2006-04-29 | 2006-04-29 | 光电二极管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906930Y true CN2906930Y (zh) | 2007-05-30 |
Family
ID=38115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620114804 Expired - Lifetime CN2906930Y (zh) | 2006-04-29 | 2006-04-29 | 光电二极管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906930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66303C (zh) * | 2006-04-29 | 2009-03-04 |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光电二极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US7518171B2 (en) | 2006-04-19 | 2009-04-14 |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 Photo diode and related method for fabrication |
-
2006
- 2006-04-29 CN CN 200620114804 patent/CN2906930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18171B2 (en) | 2006-04-19 | 2009-04-14 |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 Photo diode and related method for fabrication |
US7863082B2 (en) | 2006-04-19 | 2011-01-04 |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 Photo diode and related method for fabrication |
CN100466303C (zh) * | 2006-04-29 | 2009-03-04 |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光电二极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674895B1 (ko) | 이미지 센서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KR100760913B1 (ko) | 씨모스 이미지 센서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KR100535926B1 (ko) | 씨모스 이미지 센서 제조 방법 | |
KR100714484B1 (ko) | 이미지 센서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US7592196B2 (en) |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CMOS image sensor | |
US8076702B2 (en) | CMOS image sensor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 |
US7863082B2 (en) | Photo diode and related method for fabrication | |
KR20070075160A (ko) | 이미지 센서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따라 제조된 이미지 센서 | |
KR100558529B1 (ko) | 씨모스 이미지 센서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US6566722B1 (en) | Photo sensor in a photo diode on a semiconductor wafer | |
KR20080062046A (ko) | 이미지 센서의 제조 방법 | |
CN2906930Y (zh) | 光电二极管结构 | |
KR100606934B1 (ko) | 씨모스 이미지 센서의 제조 방법 | |
CN103579262B (zh) | 一种cmos图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466303C (zh) | 光电二极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0470761C (zh) | Cmos图像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 |
KR100521807B1 (ko) | 씨모스 이미지 센서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KR100760914B1 (ko) | 씨모스 이미지 센서의 제조 방법 | |
CN100468699C (zh) | 图像感测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 |
KR20070038339A (ko) | 이미지 센서의 제조 방법 | |
CN100499149C (zh) | Cmos图像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 |
US20080124830A1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mage sensor | |
KR20060127498A (ko) | 암전류를 감소시키기 위한 씨모스 이미지 센서의 제조 방법 | |
KR100667499B1 (ko) | 시모스 이미지센서의 제조방법 | |
KR20100070541A (ko) | 이미지 센서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304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