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904728Y - 伞的上下巢扣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伞的上下巢扣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904728Y
CN2904728Y CN 200620053441 CN200620053441U CN2904728Y CN 2904728 Y CN2904728 Y CN 2904728Y CN 200620053441 CN200620053441 CN 200620053441 CN 200620053441 U CN200620053441 U CN 200620053441U CN 2904728 Y CN2904728 Y CN 290472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st
umbrella
buckle
sidewall
disc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05344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书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2005344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90472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90472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90472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伞的上下巢扣合结构,其包括下巢与上巢,上下巢可分别嵌设伞骨,其上巢具有向下延伸的卡扣,该卡扣具有向内弯折的扣合缘,下巢向上延伸有侧壁,且该侧壁上设置有对应的扣头,扣合缘可扣合于该扣头,由此完成上下巢之间的卡扣配合。上下巢之间扣合的形式,便于二者之间的结合,操作使用非常简单方便,同时,还结合下巢的设计,使下巢具有引导定位卡扣的作用,可使卡扣与扣头的配合更准确、可靠,在使用时不必需要对准上下巢,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开收伞的动作。

Description

伞的上下巢扣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的上下巢结构,准确地说是一种新型的伞上下巢扣合结构,该结构可通过上下巢之间的卡扣结合,使得按压下巢即可实现收伞,操作简便,使用方便。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手开式伞,其上下巢结构通常设计成可以互相嵌合的结构,利于上下巢之间的嵌合完成伞的开收,如图1所示,其是将上巢1’设计成具有向下伸出的扣钩11’,下巢2则具有与之对应的扣合槽21’,扣钩11’扣合于扣合槽21’中则达到开伞的目的,其缺点是:扣钩11’必须伸入到下巢2’内,且还需要配合中棒3’、伞骨4’,所以需要设计得比较长,容易损坏或折断,另外在收伞时,需要用力按压扣钩,使其脱离扣合槽才可以开伞,更重要的是该结构仅仅适合于手动伞,其中棒需要设计得很细,无法适用于自动伞。
一种改进的方式如专利申请01267745.0所描述的,其是将上巢的扣钩设置成从下巢的外部扣合下巢设置的卡制部,上巢的扣钩进行改进,设计成尾部具有内钩的弹性钩,下巢的外壁上则设置有卡制部与凸出部,内钩通过嵌合于卡制部使伞具定位,达到开伞的目的,凸出部则可使内钩脱离卡制部,达到收伞的目的。该结构也是针对手动伞进行设计的,所以通过按压凸出部的作用达到收伞目的,其结构将上巢的弹性钩设计为具有内钩的结构,为了配合下巢使用,下巢必须设置卡制部,虽然不必如前面所述的设置扣合槽,但是卡制部的设置也增加了下巢的体积,而且上巢的弹性钩要与卡制部配合,其必然位置对应,所以上巢的体积也要增加;这种方式同样也要考虑需要配合中棒及伞骨,还需要将弹性钩设计得比较长,容易损坏或折断,而且部件设计得比较多,结构相对复杂。
目前为了缩写伞收合后的体积,通常中棒都设计为多节式的,而上述的这都结构是基于中棒直径一致的情况下做出的设计,对于多节中棒结构,由于中棒由于需要多节相互套设,其比通常的手动开收伞的中棒要粗得多,因此,设置扣合槽的结构不适合于多节中棒的开收伞,因为这样会增加很多下巢的占用空间,使其体积很大,其结果是导致伞体积大、使用不方便,且不美观,为此,必须结合多节伞的特点进行设计。
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改进形的结构,将上下巢的结构做改良,使得上下巢的端部可进行配合,即上巢向下伸出有卡扣,下巢的顶部则具有扣合缘,二者配合完成伞的开收。但是该结构有一个小的缺陷,就是对于多节的中棒结构,其通常是应用于粗中棒设置于上部,细中棒设置于伞底部把手内的情况,对于中棒的反向设置,即细中棒在上的情况下,往往由于下巢缺乏定位配合的部件,难以实现上下巢准确、满意地扣合,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以适合多种情况的应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既适用于单节中棒,又适用于多节的上下巢扣合结构,该结构通过上下巢部件之间的扣合达到按压开收伞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的上下巢扣合结构,该结构通过定位及上下巢的扣合结构的设置,具有扣合准确、可靠的效果,且操作简便,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伞的上下巢扣合结构,其包括下巢与上巢,上下巢可分别嵌设伞骨,其特征在于上巢具有向下延伸的卡扣,该卡扣具有向内弯折的扣合缘,下巢向上延伸有侧壁,且该侧壁上设置有对应的扣头,扣合缘可扣合于该扣头,由此完成上下巢之间的卡扣配合。
所述的下巢,其具有向上延长的侧壁,使得该侧壁具有引导定位作用,即使在中棒细端设置在上部的情况下,该侧壁也可顺利引导上下巢扣合。
上述的下巢,其下巢的扣头设置于下巢侧壁的中上部,且该扣头向下延伸,固定于下巢侧壁上,且延伸的下部具有按压部,便于按压解脱上下巢之间的扣合。
上述的按压部,其与下巢侧壁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机构,以顶持该按压部,得以使上下巢之间的扣合稳定。
上述的弹性机构,其是弹簧。具体地说,该弹簧可是叠片弹簧、螺旋弹簧、复合弹簧、橡胶弹簧的任意一种。
上述的弹性机构,其可为弹片,该弹片固定于下巢侧壁上,向外伸出,且顶持于扣头的按压部。
上述的扣合缘,其下的端部均具有圆滑的拐角,便于与下巢的扣头进行配合,以达到顺利扣合及脱离扣合缘的目的。
所述的扣头,其是穿过固定伞骨的固定部向上延伸出下巢的侧壁,且其顶部的外端具有突头,以与上巢的扣合缘配合进行卡扣。
上述的突头,其上部为锐角结构,便于扣合缘顺利滑套,下部则为抵靠壁,以勾合扣合缘的上端。
所述的卡扣,略向外伸张延伸,即其延伸方向并不与下巢的中心轴线完全一致,而是呈一定的夹角(通常是小于30°的锐角),这样便于设置扣合缘,扣合缘的设置方向则基本与上下巢的轴线垂直。
上述的卡扣与扣头为一一对应的设置关系,而且通常设置有多组卡扣及扣头,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设置2-4组卡扣与扣合缘的组合,这样扣合的结构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秉承了申请人原有的设计思路,将上下巢之间的结合采用扣合的形式,便于二者之间的结合,操作使用非常简单方便,同时,还结合下巢本体的设计,使下巢本体具有引导定位卡扣的作用,可使卡扣与扣头的配合更准确、可靠,在使用时不必需要对准上下巢,只采取推拉(按压)的动作即可实现开收伞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既可适用于单节中棒的情况,也可适用于多节中棒的设置情况,而且对于多节中棒的情况,既适用于中棒粗端位于上部的情况,也适用于中棒的细端在上部的情况,尤其是多节中棒细端在上部时,中较教小,由于有下巢的引导作用,使上下巢在扣合时,可忽略下巢与中棒之间的配合间隙,能够使得上下巢之间的扣合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开伞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收伞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由上巢及下巢两个部分构成,上巢1和下巢2都套系有中棒5,上巢1固定在中棒5的上端,下巢2滑套在中棒5上,中棒5的底部则套有把手6,其中:
上巢1的上部为嵌设有伞骨的嵌设部,上巢的下部则向下伸出有两个卡扣11,卡扣11的末端向内设置有扣合缘12;卡扣11一般具有左右两个,在图2中只描绘出一个,但是并不限定为此;
下巢2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延长下巢2本体的长度,使其长度加长,形成延伸部21,延伸部21的作用是使扣合的部位基本位于下巢的中上部,而不是下巢的顶部,这样下巢2可具有定位引导效果,防止扣合的过程中扣头3与卡扣11走偏,难以对准;
下巢2的中下部设置有用以固定伞骨的伞骨固定部22,伞骨7通过铁线套系,再打钉固定在该伞骨固定部22上;
其中,伞骨固定部22与下巢侧壁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扣头3从该间隙中沿着下巢侧壁向上伸出,其最顶部形成尖锐的突头32,突头的最顶部需要设计成锐角的结构(一般有锐角的尖部有圆滑的过渡,从横截面来看是弧形的,防止刺伤人或者其它部件),便于其与卡扣11的扣合缘12配合时顺利接触,但是其下部则是平台的结构,以稳定地扣合其所配合的扣合缘12上部,避免滑脱。
扣头3是固定于下巢2侧壁的下部的,其向上延伸,先形成一个外扩的突部,即按压部31,该按压部31是用于按压扣头3,使其脱离卡扣12的扣合;再向上延伸,穿过伞骨固定部22,最后形成突头32;除了扣头3固定于下巢2的部位外,扣头3与下巢侧壁具有一定的间隙,便于按压使扣头抵拢到下巢侧壁上,以解脱卡扣的扣合,达到收伞的目的。
按压部31的内侧,即按压部31与下巢侧壁之间还设置有弹簧4,该弹簧顶持按压部31,在不按压时,使扣头3与下巢侧壁保持适当的距离。
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该弹簧4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弹性机构,譬如弹片,只要其能够弹性地顶持扣头3即可具有同等的效果。
图3所示,开伞时,下巢2向上运动,顶持上巢1,且在下巢延伸部21的引导下,下巢2固定的扣头3也向上运动,其顶部的突头32先抵靠于扣合缘12上,再顺着扣合缘壁滑入,突头32下部的平台结构恰好扣合住扣合缘12的顶部,形成稳定的扣合结构,伞骨7被撑开,以至伞被顺利打开。
图4所示,收伞时,先按压扣头3上的按压部31,使扣头3向下巢2靠拢,抵靠于下巢侧壁上,从而突头32脱离扣合缘12,再向下拉下巢2,下巢2就脱离上巢1,从而达到收伞的目的。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所有的实现方式,凡是在结构上与本实用新型类似,有相同或者类似解决方案的具体应用,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伞的上下巢扣合结构,其包括下巢与上巢,上下巢可分别嵌设伞骨,其特征在于上巢具有向下延伸的卡扣,该卡扣具有向内弯折的扣合缘,下巢向上延伸有侧壁,且该侧壁上设置有对应的扣头,扣合缘可扣合于该扣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的上下巢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下巢,其具有向上延长的侧壁,该侧壁向上延长,形成延伸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的上下巢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下巢的扣头设置于下巢侧壁的中上部,且该扣头向下延伸,固定于下巢侧壁上,且延伸的下部具有按压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伞的上下巢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按压部,其与下巢侧壁之间还设置有弹性机构,顶持该按压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伞的上下巢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弹性机构,其是弹簧,该弹簧可是叠片弹簧、螺旋弹簧、复合弹簧、橡胶弹簧的任意一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伞的上下巢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弹性机构,其可为弹片,该弹片固定于下巢侧壁上,向外伸出顶持扣头的按压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的上下巢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扣合缘,其下的端部均具有圆滑的拐角。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的上下巢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头,其是穿过固定伞骨的固定部向上延伸出下巢的侧壁,且其顶部的外端具有突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伞的上下巢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突头,其上部为锐角结构,便于扣合缘顺利滑套,下部则为抵靠壁,以勾合扣合缘的上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的上下巢扣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卡扣与扣头为一一对应的设置关系,上巢与下巢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多组卡扣及扣头。
CN 200620053441 2006-01-05 2006-01-05 伞的上下巢扣合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90472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53441 CN2904728Y (zh) 2006-01-05 2006-01-05 伞的上下巢扣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53441 CN2904728Y (zh) 2006-01-05 2006-01-05 伞的上下巢扣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904728Y true CN2904728Y (zh) 2007-05-30

Family

ID=38113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05344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904728Y (zh) 2006-01-05 2006-01-05 伞的上下巢扣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904728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8379A (zh) * 2011-06-08 2011-09-14 贾勇 一种扣合式蜂巢推拉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8379A (zh) * 2011-06-08 2011-09-14 贾勇 一种扣合式蜂巢推拉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44159B2 (en) Height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armrest
KR101945659B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슬라이더
CN2904728Y (zh) 伞的上下巢扣合结构
CN2882345Y (zh) 新型的手拉开收伞上下巢扣合结构
CN2882344Y (zh) 用于手拉开收伞的上下巢结构
CN201022414Y (zh) 可增加长度的伞柄
CN205674054U (zh) 伸缩式卡簧钳
CN101536825B (zh) 一种伞具的张收固定装置
CN204969871U (zh) 一种反向收合伞
CN201750757U (zh) 一键开合式折叠伞
CN201055052Y (zh) 具有改进的收开伞控制机构的多折自动伞
CN205475510U (zh) 竖向调式花洒放置支架
CN107157331B (zh) 取水容器取放联动装置及饮水机
CN201390046Y (zh) 一种毛笔
CN201509750U (zh) 巢体与伞骨的连接结构
CN201256677Y (zh) 一种快速开收的直骨伞
CN205848920U (zh) 一种汽车反向伞骨收纳结构及伞
CN201124679Y (zh) 一种防刺圆规
KR100755358B1 (ko) 자동 접이식 우산
CN217242959U (zh) 一种能够提高结构稳定性的儿童多折伞
WO2018001009A1 (zh) 一种无弹节的下伞巢定位结构
IE40286L (en) Clip for a writing implement
CN215423145U (zh) 一种具有自动回弹拉片的拉头
CN201480245U (zh) 一种自动开收情侣伞
CN102100426A (zh) 一种便捷式拉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