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90488Y - 减震垫 - Google Patents

减震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90488Y
CN2890488Y CNU2006200017592U CN200620001759U CN2890488Y CN 2890488 Y CN2890488 Y CN 2890488Y CN U2006200017592 U CNU2006200017592 U CN U2006200017592U CN 200620001759 U CN200620001759 U CN 200620001759U CN 2890488 Y CN2890488 Y CN 289048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herical portion
spherical
height
columnar portion
sphero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6200017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佳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 Yongga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62000175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90488Y/zh
Priority to PCT/CN2006/002375 priority patent/WO2007090319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9048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9048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73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F16F1/377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having holes or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73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F16F1/37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having projections, studs, serrations or the like on at least one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垫(1),包括基底(10)以及至少一个中空的球柱体(20),球柱体(20)形成在所述基底(10)的一个表面(101)上,球柱体(20)包括球形的第一球形部(21)以及柱状的圆柱部(23),第一球形部(21)的高度(h1)大于圆柱部(23)的高度(h4)。具有上述结构的减震垫在受到冲击时,球柱体的第一球形部可以均匀分散所承受的压力以及振动冲击力,同时圆柱部可以充分吸收所受到的巨大冲击力,从而可以提高减震垫的减震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增大减震范围。

Description

减震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垫,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多梯次吸收震动冲击力的球形减震垫。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降低系统或者设备运行时所产生的震动冲击力,在两工作面之间设有作为缓冲介质的减震垫。现有技术中,减震垫也广泛应用于为运动场馆的地板以提供减震。
通常使用的减震垫包括平垫、三角形减震垫以及球形减震垫等。如图8所示,在美国专利US6,718,715中公开了一种平面与三角结合的地板减震垫100。然而,在地板受到冲击时,上述减震垫110不能均匀分散所承受的压力以及振动冲击力,容易因局部应力集中而发生断裂,减震范围小,减震效果较差,并且不能有效地梯次吸收冲击力。
图9示出了由US D477,171S公开的一种球形减震垫。虽然半球形空心气室104顶部能均匀分散所承受的压力以及振动冲击力,使冲击力沿着半球外周向下传递,但是单纯的球形结构不能承受巨大的冲击力,所以在减震过程中减震垫容易产生疲劳,而且也不能吸收所受到的较大或巨大冲击力,从而限制了上述减震垫的减震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垫,包括基底和至少一个中空的球柱体,球柱体形成在所述基底的一个表面上,所述球柱体包括球形的第一球形部以及柱状的圆柱部,所述第一球形部的高度大于所述圆柱部的高度。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垫具有能够承受巨大冲击力的圆柱部,所以在受到冲击时,球柱体的第一球形部可以均匀分散所承受的压力以及振动冲击力,同时圆柱部可以充分吸收所受到的巨大冲击力,从而使减震性能提高并且可以延长减震垫的使用寿命,并且增大了减震范围,提高了减震效率。
优选地,所述第一球形部与圆柱部一体形成,所述第一球形部外表面的最大直径小于圆柱部外表面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球形部和所述圆柱部分别独立形成,并且所述第一球形部外表面的最大直径小于或者等于圆柱部内表面的直径。
优选地,在所述圆柱部的上端形成有一个平台。
优选地,在所述的第一球形部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二球形部。
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二球形部位于同一平面高度,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的第一球形部的外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球形部和第二球形部的外表面以及所述圆柱部的上端表面分布有若干防滑突起。
优选地,在所述球柱体与所述表面的结合处形成有根部。
优选地,所述减震垫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中空的第三球形部,所述第三球形部形成于所述基底的所述表面上,并且与所述球柱体的圆柱部相邻。
优选地,在所述第三球形部与所述表面的结合处形成有根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球形部的高度>所述第二球形部的高度>所述第三球形部的高度>所述圆柱部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第三球形部的壁厚小于所述圆柱部的壁厚。
优选地,所述基底的所述表面进一步分别包括多个环形突起。
优选地,在所述基底的所述表面的相反面进一步包括多个环形突起。
优选地,在所述基底的所述表面的相反面上,在与所述根部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具有多个切口的环状形突起。
优选地,所述基底,所述至少一个球柱体,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球形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球形部,根部以及各个突起为一体形成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减震垫上表面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减震垫的仰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减震垫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优选实施例,减震垫上表面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减震垫的仰视图;
图7是图5所示减震垫的剖面图;
图8是现有平面与三角结合的地板垫减震的立体图;
图9是现有球形减震垫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至图3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减震垫1包括基底10和位于基底10的表面101上的至少一个球柱体20。图中仅仅示出一个球柱体20,只是为说明简便起见,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实施例中,球形的第一球形部21与柱状的圆柱部23一体形成球柱体20,上部为第一球形部21,下部为圆柱部23,第一球形部21外表面的最大直径小于圆柱部23外表面的直径。圆柱部23与表面101的结合处最好形成有一个环形突起50。从所述第一球形部21到所述圆柱部23的过渡圆弧状的,即第一球形部21下端的最大直径等于圆柱部23的直径。为了提供更佳的减震效果,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球形部21下端的最大直径小于圆柱部23的直径,即形成一个台阶24。台阶24的宽度等于第一球形部21下端的最大直径与圆柱部23的直径之差。
球柱体20上部的第一球形部21和下部的圆柱部23的壁厚可以相同。优选地,下部的圆柱部23的壁厚大于上部的第一球形部21的壁厚,如图3所示。较大壁厚的圆柱体相对于具有较小壁厚的第一球形部21的抗冲击力更强,从而形成梯次的减震效果。
在所述第一球形部21的外表面上还可以提供至少一个第二球形部22,以分散施加到所述第一球形部21的冲击力,提高所述第一球形部21的抗冲击能力。在附图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示出有四个第二球形部22,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所述第二球形部22位于同一平面高度且均匀分布在第一球形部20的球面部分上,优选地,四个第二球形部22与球柱体20的第一球形部21一体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球柱体20设置在基底10的表面101上,球柱体20与基底10的连接处形成有根部50。在与根部50对应的基底10的相反面102位置形成有环状突起50′,环状突起50′形成有切口60,空腔中的气流可以通过这些切口60流动。根部50和环状突起50′可以增加减震垫1的抗疲劳强度,从而延长减震垫的寿命。此外,基底10的表面101和相反面102分别设有多个环形突起40、40′,这些环形突起40、40′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在本实施例中,基底10的表面101设有四个环形突起40,在基底10的相反面102设有与四个环形突起40分别对应的四个环形突起40′,并且表面101上和相反面102上的各环形突起关于球柱体20的中心C对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减震垫1中,各部分的高度关系为:第一球形部21的高度h1>第二球形部22的高度h2>球柱体20的空腔高度h3>圆柱部23的高度h4。减震垫1可以通过各部件所形成的高度差,对震动冲击力进行多梯次的吸收。由此,球柱体20的第一球形部21可以均匀分散所承受的压力以及振动冲击力,同时圆柱部23可以充分吸收所受到的巨大冲击力。而且第一球形部21和第二球形部22以及圆柱部23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垫提供了多梯次的减震可能性,使该减震垫适用于冲击力不同的各种场合,扩大了减震垫的减震范围并且提高减震性能。
图4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其中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或起相同作用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记表示。此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球形的第一球形部21和柱状的圆柱部23分别独立形成,并且第一球形部21外表面的最大直径小于或者等于圆柱部23内表面的直径。由此,圆柱部23的内表面与第一球形部21的外表面可以彼此贴合或者稍稍分离,此时圆柱部23实际上为一个环形的圆柱环并围绕着第一球形部21。另外,在第一球形部21和第二球形部22的外表面以及圆柱部23的上端表面分布有若干防滑突起80,用以提高减震垫1的防滑性能。
但是防滑突起80并不仅仅局限于分布在上述表面,也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减震垫1的各个表面均可以形成有防滑突起80。
此外,图5至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实施例,其中与上述优选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或起相同作用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记表示。在此实施例中,为增加减震垫的减震梯次,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垫1还可以在基底10的表面101上设置多个中空的第三球形部30,第三球形部30与球柱体20相邻,并且第三球形部30的壁厚略小于球柱体20的圆柱体23的壁厚。另外,本实用新型对于基底10的形状没有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形状,例如在上述两个优选实施例中,基底的形状一个为三角形,另一个为八边形。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以两个第三球形部30为例,只是为了便于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
第三球形部30与基底10的连接处也形成有根部51。在基底10的相反面102上与根部51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环状突起51′,环状突起51′形成有切口60,空腔中的气流可以通过这些切口60流动。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减震垫1各部分的高度关系为:第一球形部21的高度h1>第二球形部22的高度h2>第三球形部30、30的高度h5>球柱体20的空腔高度h3>圆柱部23的高度h4>第三球形部30、30的空腔高度h6。减震垫1可以通过各部件所形成的高度差,对震动冲击力进行多梯次的吸收。由此,这种高度关系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垫提供了多梯次的减震可能性,使该减震垫适用于冲击力不同的各种场合,扩大了减震垫的减震范围并且提高减震性能。
优选地,各部件与基底10一体形成,各突起可以再次提供一个减震梯次。并且,当球柱体20和第三球形部30受到强烈的冲击被压向基底10时,各突起以及在球柱体20和第三球形部30、30的根部还起到支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垫1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垫1可以通过挤压模塑法由弹性材料一体形成。减震垫1在受到冲击的情况下,第一球形部21、第二球形部22以及第三球形部30等部分均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变形。而且,空腔中的气流可以通过上述切口60流动,所受到的冲击力可以依次沿各球形部的周围向下传递,从而对所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多梯次地吸收。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柱形结构的圆柱部23能够承担巨大的冲击力,所以即使是受到巨大的冲击力,减震垫1也可以通过各球形部和圆柱部23对所受到的巨大冲击力进行多梯次地吸收。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垫1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可以作为体育运动地板、机械设备以及交通工具等的减震介质。
接下来以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垫1作为室内体育运动地板的减震介质为例,对减震垫1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将减震垫1的基底10与室内运动场的地面贴平,运动地板(未示出)设置在减震垫1的上方,即置于减震垫1的第一球形部21上。在此,以地板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巨大的冲击力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与地板接触的第一球形部21首先受到冲击力,冲击力沿第一球形部21的顶面向下传递,减震垫1对冲击力进行第一梯次地吸收,实现第一次减震调节。当第一球形部21不能完全吸收该冲击力时,第一球形部21向下产生变形,地板与第二球形部22接触。此时,冲击力沿第一球形部21和第二球形部22传递,减震垫1对冲击力进行第二梯次地吸收,实现第二次减震调节。
如果冲击力仍然没有被完全吸收,地板继续下降并且与球柱体20的圆柱部23接触,则第一球形部21、第二球形部22以及圆柱部23将共同作用对冲击力进行第三梯次地吸收,实现第三次减震调节。在第三次减震调节过程中,由于圆柱部23与其他球形部相比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所以在减震垫1所能承受的最大冲击力的范围内,经过三次减震调节,地板的震动可以比较均匀地完全由减震垫1分梯次吸收,从而有效保护运动员的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实施例中,第三球形部30可以增加一个减震梯次。即,在上述的第二次与第三次减震调节之间,增加第三球形部30、第一球形部21以及第二球形部22共同作用对冲击力进行的减震梯次,然后再进行圆柱部23参与的减震梯次。另外,在每一个减震调节过程中,减震垫的表面分布的防滑突起起到防滑作用。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垫具有能够承受巨大冲击力的圆柱部,所以在受到冲击时,球柱体的第一球形部可以均匀分散所承受的压力以及振动冲击力,同时圆柱部可以充分吸收所受到的巨大冲击力,从而使减震性能提高并且可以延长减震垫的使用寿命,并且增大了减震范围,提高了减震效率。
然而,以上描述以及附图仅仅是为了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因此而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变换,根据本实用新型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修改以及等效变换,仍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减震垫,包括基底(1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中空的球柱体(20),形成在所述基底(10)的一个表面(101)上,所述球柱体(20)包括球形的第一球形部(21)以及柱状的圆柱部(23),所述第一球形部(21)的高度(h1)大于所述圆柱部(23)的高度(h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形部(21)与圆柱部(23)一体形成,所述第一球形部(21)外表面的最大直径小于圆柱部(23)外表面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形部(21)和所述圆柱部(23)分别独立形成,并且所述第一球形部(21)外表面的最大直径小于或者等于圆柱部(23)内表面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减震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柱部(23)的上端形成有一个平台(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球形部(21)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二球形部(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球形部(22)位于同一平面高度(h2),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的第一球形部(21)的外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形部(21)和第二球形部(22)的外表面以及所述圆柱部(23)的上端表面分布有若干防滑突起(8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球柱体(20)与所述表面(101)的结合处形成有根部(50)。
9.根据权利要求1、2、3、5、6、7、8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垫,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中空的第三球形部(30),所述第三球形部(30)形成于所述基底(10)的所述表面(101)上,并且与所述球柱体(20)的圆柱部(23)相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震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球形部(30)与所述表面(101)的结合处形成有根部(51)。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形部(21)的高度(h1)>所述第二球形部(22)的高度(h2)>所述第三球形部(30)的高度(h5)>所述圆柱部(23)的高度(h4)。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球形部(30)的壁厚小于所述圆柱部(23)的壁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0)的所述表面(101)进一步分别包括多个环形突起(4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减震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底(10)的所述表面(101)的相反面(102)进一步包括多个环形突起(40’)。
15.根据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减震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底(10)的所述表面(101)的相反面(102)上,在与所述根部(50,51)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具有多个切口(60)的环状形突起(50’,51’)。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0),所述至少一个球柱体(20),所述至少一个第三球形部(30),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球形部(22),根部(50,51)以及各个突起(50’,51’,40和40’)为一体形成的。
CNU2006200017592U 2006-02-08 2006-02-08 减震垫 Expired - Lifetime CN289048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0017592U CN2890488Y (zh) 2006-02-08 2006-02-08 减震垫
PCT/CN2006/002375 WO2007090319A1 (en) 2006-02-08 2006-09-13 Shock absorbing pad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0017592U CN2890488Y (zh) 2006-02-08 2006-02-08 减震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90488Y true CN2890488Y (zh) 2007-04-18

Family

ID=38021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0017592U Expired - Lifetime CN2890488Y (zh) 2006-02-08 2006-02-08 减震垫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890488Y (zh)
WO (1) WO200709031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8521A (zh) * 2016-09-19 2017-01-04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冰箱
CN111947376A (zh) * 2020-08-14 2020-11-17 海信容声(扬州)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
WO2021076225A1 (en) * 2019-10-18 2021-04-22 Raytheon Company Multi-axial energy damping and displacement control
CN114096722A (zh) * 2019-03-05 2022-02-25 维康尼体育有限责任公司 渐进级负载分配和吸收衬底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5329B (zh) * 2014-04-15 2016-04-27 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与冰箱底板的减振连接结构
CN111981067A (zh) * 2020-07-02 2020-11-24 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压缩机用双级减振橡胶垫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09623A1 (en) * 1985-07-24 1987-01-28 Barry Wright Corporatio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vibration isolator
CN2278473Y (zh) * 1996-10-31 1998-04-15 杨永久 摇摆机健身垫
GB9707184D0 (en) * 1997-04-09 1997-05-28 Pandrol Ltd Rail pads
FR2781541B1 (fr) * 1998-07-22 2000-10-06 Gerard Grizot Coussin amortisseur et structure equipee d'un tel coussin
US6567993B2 (en) * 2000-01-09 2003-05-27 Donald R. Robertson Soccer headband
CN2619833Y (zh) * 2003-05-09 2004-06-09 东莞市俊国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垫板
GB2411195A (en) * 2004-02-19 2005-08-24 Tiflex Ltd A resilient pad for absorbing vibrations in machinery, construction and rail applications.
DE202005006160U1 (de) * 2005-04-15 2005-07-14 Weinhardt, Rolf Absorber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8521A (zh) * 2016-09-19 2017-01-04 安徽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的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冰箱
CN114096722A (zh) * 2019-03-05 2022-02-25 维康尼体育有限责任公司 渐进级负载分配和吸收衬底系统
CN114096722B (zh) * 2019-03-05 2023-07-18 维康尼体育有限责任公司 渐进级负载分配和吸收衬底系统
WO2021076225A1 (en) * 2019-10-18 2021-04-22 Raytheon Company Multi-axial energy damping and displacement control
US11236791B2 (en) 2019-10-18 2022-02-01 Raytheon Company Multi-axial energy damping and displacement control
CN111947376A (zh) * 2020-08-14 2020-11-17 海信容声(扬州)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90319A1 (en) 2007-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90488Y (zh) 减震垫
CN1317453C (zh) 弹性垫板
CN103097624B (zh) 具有部分顺从性支撑结构的合成地砖
CN1958312B (zh) 用于自行车、摩托车等车辆的车轮的自支撑轮胎
CN1470779A (zh) 弹簧
JP3194424U (ja) エアレスタイヤ、車輪、および自転車
CN1218105C (zh) 隔震支座
CN1089299C (zh) 可循环滚动的接地结构
CN107116973B (zh) 一种梯度弹性非充气轮胎
CN1712088A (zh) 高尔夫球杆击打头
CN104890448B (zh) 一种具有舒适弹性结构胎面的非充气轮胎
CN107745609A (zh) 交错中空型非充气轮
CN1793511A (zh) 双刚度轨道隔振器
CN1932328A (zh) 撑架
CN205951620U (zh) 一种免充气轮胎结构
CN1342821A (zh) 减震防震装置及减震防震建筑物的施工方法
CN106335320B (zh) 一种免充气轮胎用减震轮毂
CN109606027A (zh) 一种非充气轮胎
CN211390868U (zh) 一种车架限位块
CN212839095U (zh) 一种密封减震件
CN201695294U (zh) 预制型环保橡胶多功能运动地面铺材
CN111674196A (zh) 一种弹性车轮
CN2637320Y (zh) 耐波动浮动载台
CN221049400U (zh) 一种工程用高弹性减震实心轮胎
CN2644775Y (zh) 弹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UANG YONGGA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WANG JIAMIN

Effective date: 201408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00125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TO: 200231 XUHUI, SHANGH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815

Address after: 200231 No. 999, Lane 31, Huajing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Huang Yonggang

Address before: 200125, room 6, No. 35, Lane 502, East Third Street,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Patentee before: Wang Jiamin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1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