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38845Y - 铣孔并将孔边缘外翻边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铣孔并将孔边缘外翻边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38845Y
CN2838845Y CN 200520125873 CN200520125873U CN2838845Y CN 2838845 Y CN2838845 Y CN 2838845Y CN 200520125873 CN200520125873 CN 200520125873 CN 200520125873 U CN200520125873 U CN 200520125873U CN 2838845 Y CN2838845 Y CN 283884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cutter
hole
pull bar
driv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12587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明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52012587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3884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3884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3884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铣孔并将孔边缘外翻边的装置,包括刀具装置和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刀具装置包括铣孔刀具和翻边刀具;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刀具旋转和进给,可同时完成铣孔和孔边缘的外翻边;本实用新型取消了内模,突破了采用偏心翻边刀具的复杂工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并可实现大批量、自动化生产。

Description

铣孔并将孔边缘外翻边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将薄壁金属管铣孔并将孔边缘外翻边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铜铝复合散热器的水腔采用薄壁铜管,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在铜管材上加工许多用于连通气体或液体的孔,并在相对两主管的孔之间焊接上连通管,以进行热交换。为提高焊接强度,要求对孔边缘内翻边或外翻边。如图8所示,内翻边的主管的流通水腔由于内翻边的原因,水流通道不流畅,增大了水循环的阻力,加大了供热泵的负荷;如图7所示,外翻边的主管的流通水腔,水流通道较为流畅,但翻边工艺较为复杂,往往采用内模和外模的传统工艺,而且内模还要插入到薄壁管内,生产效率很难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率较高的铣孔并将孔边缘外翻边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铣孔并将孔边缘外翻边的装置,包括刀具装置和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刀具装置包括铣孔刀具和翻边刀具1,所述翻边刀具1包括刀柄、所述刀柄的前端设有刀头,所述刀头为多个且沿刀柄的轴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刀头分为与刀柄固定连接的弹性部和设置在弹性部端部的翻边刃,所述翻边刃的外边缘位于共同的圆周上且圆周的直径小于待翻边孔的直径,所述刀柄和若干刀头组成的刀具本体沿轴线设有拉杆孔,所述拉杆孔内安装有可将翻边刃沿弹性部张开的拉杆,所述翻边刃张开后的外边缘位于共同的圆周上且圆周的直径大于待翻边孔的直径;所述铣孔刀具包括设置在拉杆前端的铣刀;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主滑座和驱动主滑座进给的主滑座驱动装置,所述主滑座上固定安装有刀具架,所述刀具架上可转动连接有刀具安装座,所述翻边刀具固定安装在刀具安装座上,所述拉杆具有穿过刀具安装座的延伸部,所述拉杆的延伸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拉杆旋转的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安装在电动机滑座上,所述主滑座上设有驱动电动机滑座进给的驱动装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拉杆包括拉杆本体,对应于多个翻边刃处且与拉杆本体固定连接的锥形张开部,锥形张开部的外端设有将张开后的翻边刃锁定的锁紧部。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铣孔并将孔边缘外翻边的装置,包括刀具装置和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刀具装置包括铣孔刀具和翻边刀具,所述翻边刀具包括刀柄、所述刀柄的前端设有刀头,所述刀头为多个且沿刀柄的轴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刀头分为与刀柄固定连接的弹性部和设置在弹性部端部的翻边刃,所述翻边刃的外边缘位于共同的圆周上且圆周的直径小于待翻边孔的直径,所述刀柄和若干刀头组成的刀具本体沿轴线设有拉杆孔,所述拉杆孔内安装有可将翻边刃沿弹性部张开的拉杆,所述翻边刃张开后的外边缘位于共同的圆周上且圆周的直径大于待翻边孔的直径;所述铣孔刀具包括设置在拉杆前端的铣刀;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主滑座和驱动主滑座进给的主滑座驱动装置,所述主滑座上固定安装有刀具架,所述刀具架上可转动连接有刀具安装座,所述翻边刀具固定安装在刀具安装座上,所述拉杆具有穿过刀具安装座的延伸部,所述拉杆的延伸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拉杆旋转的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安装在电动机滑座上,所述主滑座上设有驱动电动机滑座进给的驱动装置。
开始工作时,翻边刀具的翻边刃在弹性部的作用下保持在自由状态,此时翻边刃的外边缘位于共同的圆周上且圆周的直径小于待翻边孔的直径,同时拉杆和拉杆前端的铣刀处于待铣孔状态;当薄壁金属管夹持好以后,主滑座驱动装置带动主滑座、刀具架、铣孔刀具、翻边刀具及驱动拉杆旋转的电动机移向薄壁金属管,在此过程中电动机带动拉杆旋转,拉杆前端的铣刀将薄壁金属管铣孔,翻边刀具头跟随铣刀进入到待翻边孔内;然后,驱动电动机滑座进给的驱动装置带动电动机和拉杆后推,拉杆将翻边刀具的翻边刃张开,所述翻边刃张开后的外边缘位于共同的圆周上且圆周的直径大于待翻边孔的直径;拉杆和翻边刀具靠摩擦力连接在一起,并由电动机带动旋转,由主滑座驱动装置带动退出,即完成孔边缘的外翻边工作;拉杆退回,翻边刃在弹性部的作用下又回到自由状态,等待下一个孔的加工;本实用新型取消了内模,突破了采用偏心翻边刀具的复杂工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并可实现大批量、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刀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7、图8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铣孔并将孔边缘外翻边的装置,包括刀具装置和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刀具装置包括铣孔刀具和翻边刀具,所述翻边刀具包括刀柄11、所述刀柄11的前端设有刀头,所述刀头为多个且沿刀柄11的轴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刀头分为与刀柄11固定连接的弹性部12和设置在弹性部12端部的翻边刃13,所述翻边刃13的外边缘位于共同的圆周上且圆周的直径小于待翻边孔的直径,所述刀柄11和若干刀头组成的刀具本体沿轴线设有拉杆孔,所述拉杆孔内安装有可将翻边刃13沿弹性部12张开的拉杆2,所述翻边刃13张开后的外边缘位于共同的圆周上且圆周的直径大于待翻边孔的直径;所述铣孔刀具包括设置在拉杆2前端的铣刀24;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机架9,所述机架9上设有主滑座8和驱动主滑座8进给的主滑座驱动装置10,所述主滑座8上固定安装有刀具架4,所述刀具架4上可转动连接有刀具安装座3,所述翻边刀具固定安装在刀具安装座3上,所述拉杆2具有穿过刀具安装座3的延伸部,所述拉杆2的延伸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拉杆2旋转的电动机5,所述电动机5安装在电动机滑座7上,所述主滑座8上设有驱动电动机滑座7进给的驱动装置6。
所述拉杆2包括拉杆本体21,对应于多个翻边刃13处且与拉杆本体21固定连接的锥形张开部22,锥形张开部22的外端设有将张开后的翻边刃13锁定的锁紧部23。所述锁紧部23为有一侧面可挤压在翻边刃13外端部的环状体;锥形张开部22将多个翻边刃13撑开后,环状体的侧面将翻边刃13外端部挤住,防止翻边刃在翻边过程中扭转变形,提高整个刀具的使用寿命。
所述主滑座驱动装置10为气缸,当然也可以使用液压缸。所述驱动电动机滑座7进给的驱动装置6为气缸,同样也可以使用液压缸。
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步骤一:参见图3,翻边刀具的翻边刃在弹性部的作用下保持在自由状态,此时翻边刃的外边缘位于共同的圆周上且圆周的直径小于待翻边孔的直径,同时拉杆和拉杆前端的铣刀处于待铣孔状态;当薄壁金属管夹持好以后,主滑座驱动装置带动主滑座、刀具架、铣孔刀具、翻边刀具及驱动拉杆旋转的电动机移向薄壁金属管,在此过程中电动机带动拉杆旋转,拉杆前端的铣刀将薄壁金属管铣孔,翻边刀具头跟随铣刀进入到待翻边孔内,参见图4;
步骤二:参见图5,驱动电动机滑座进给的驱动装置带动电动机和拉杆后推,拉杆将翻边刀具的翻边刃张开,所述翻边刃张开后的外边缘位于共同的圆周上且圆周的直径大于待翻边孔的直径;拉杆和翻边刀具靠摩擦力连接在一起,并由电动机带动旋转,由主滑座驱动装置带动退出,即完成孔边缘的外翻边工作,参见图6;
步骤三:参见图3,拉杆退回,翻边刃在弹性部的作用下又回到自由状态,等待下一个孔的加工;
本实用新型取消了内模,突破了采用偏心翻边刀具的复杂工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并可实现大批量、自动化生产。

Claims (5)

1.铣孔并将孔边缘外翻边的装置,包括刀具装置和驱动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刀具装置包括铣孔刀具和翻边刀具(1),所述翻边刀具(1)包括刀柄(11)、所述刀柄(11)的前端设有刀头,所述刀头为多个且沿刀柄(11)的轴线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刀头分为与刀柄(11)固定连接的弹性部(12)和设置在弹性部(12)端部的翻边刃(13),所述翻边刃(13)的外边缘位于共同的圆周上且圆周的直径小于待翻边孔的直径,所述刀柄(11)和若干刀头组成的刀具本体沿轴线设有拉杆孔,所述拉杆孔内安装有可将翻边刃(13)沿弹性部(12)张开的拉杆(2),所述翻边刃(13)张开后的外边缘位于共同的圆周上且圆周的直径大于待翻边孔的直径;所述铣孔刀具包括设置在拉杆(2)前端的铣刀(24);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机架(9),所述机架(9)上设有主滑座(8)和驱动主滑座(8)进给的主滑座驱动装置(10),所述主滑座(8)上固定安装有刀具架(4),所述刀具架(4)上可转动连接有刀具安装座(3),所述翻边刀具固定安装在刀具安装座(3)上,所述拉杆(2)具有穿过刀具安装座(3)的延伸部,所述拉杆(2)的延伸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拉杆(2)旋转的电动机(5),所述电动机(5)安装在电动机滑座(7)上,所述主滑座(8)上设有驱动电动机滑座(7)进给的驱动装置(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孔并将孔边缘外翻边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拉杆(2)包括拉杆本体(21),对应于多个翻边刃(13)处且与拉杆本体(21)固定连接的锥形张开部(22),锥形张开部(22)的外端设有将张开后的翻边刃(13)锁定的锁紧部(2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铣孔并将孔边缘外翻边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锁紧部(23)为有一侧面可挤压在翻边刃(13)外端部的环状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孔并将孔边缘外翻边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滑座驱动装置(10)为气缸或液压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孔并将孔边缘外翻边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电动机滑座(7)进给的驱动装置(6)为气缸或液压缸。
CN 200520125873 2005-12-11 2005-12-11 铣孔并将孔边缘外翻边的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83884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25873 CN2838845Y (zh) 2005-12-11 2005-12-11 铣孔并将孔边缘外翻边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20125873 CN2838845Y (zh) 2005-12-11 2005-12-11 铣孔并将孔边缘外翻边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38845Y true CN2838845Y (zh) 2006-11-22

Family

ID=37426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125873 Expired - Lifetime CN2838845Y (zh) 2005-12-11 2005-12-11 铣孔并将孔边缘外翻边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38845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3640C (zh) * 2005-12-11 2008-08-27 杜明乾 铣孔并将孔边缘外翻边的装置
CN103286180A (zh) * 2013-06-03 2013-09-11 新乡东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短铜管翻边加工装置
CN103920902A (zh) * 2014-04-25 2014-07-16 李伟民 一种管材钻孔外翻边加工方法
CN113441795A (zh) * 2021-06-30 2021-09-28 柳州展维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小径薄壁螺旋高肋内翅片管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3640C (zh) * 2005-12-11 2008-08-27 杜明乾 铣孔并将孔边缘外翻边的装置
CN103286180A (zh) * 2013-06-03 2013-09-11 新乡东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短铜管翻边加工装置
CN103920902A (zh) * 2014-04-25 2014-07-16 李伟民 一种管材钻孔外翻边加工方法
CN113441795A (zh) * 2021-06-30 2021-09-28 柳州展维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小径薄壁螺旋高肋内翅片管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CN113441795B (zh) * 2021-06-30 2022-09-16 柳州展维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小径薄壁螺旋高肋内翅片管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38845Y (zh) 铣孔并将孔边缘外翻边的装置
CN114888351B (zh)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高温合金切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0369690C (zh) 薄金属管壁孔的外翻边装置
CN2845946Y (zh) 薄壁金属管管壁孔的外翻边装置
CN100340355C (zh) 一种多工序集成旋压成形机床
CN100369692C (zh) 薄壁金属管管壁孔的外翻边装置
CN1117896A (zh) 空心抽油杆成型工艺及其模具
CN1788925A (zh) 铣孔并将孔边缘外翻边的装置
CN111809695B (zh) 一种用于管道堵塞清理的机器人机械手夹
CN2845945Y (zh) 外翻边刀具装置
CN1775404A (zh) 外翻边刀具装置
CN2753500Y (zh) 自动式调节焊架
CN218698367U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后支撑支板定位销拔具
CN217618830U (zh) 一种房建水电用管道焊接装置防烫支架
CN2794673Y (zh) 薄金属管壁孔的外翻边装置
CN107309287B (zh) 一种组合式液压缩径机
CN210255085U (zh) 一种多功能折弯机
CN210307521U (zh) 一种调节助力器主缸顶杆总成的组合夹具
CN211191557U (zh) 一种薄壁不锈钢管翻边机
CN211840470U (zh) 一种高效螺杆攻牙装置
CN211889082U (zh) 一种铝门窗打孔装置
CN208033782U (zh) 多管切割装置
CN201815758U (zh) 一种用于加工内齿圈的渐开线花键推刀
CN2394743Y (zh) 钢筋套丝机
CN219253773U (zh) 一种连接管接头的翻边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827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