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28095Y - 脱水机 - Google Patents

脱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28095Y
CN2828095Y CN 200520007358 CN200520007358U CN2828095Y CN 2828095 Y CN2828095 Y CN 2828095Y CN 200520007358 CN200520007358 CN 200520007358 CN 200520007358 U CN200520007358 U CN 200520007358U CN 2828095 Y CN2828095 Y CN 282809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ap
water extraction
extraction machinery
dehydration basket
enclos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00735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切俊一
松井久哉
岛本辉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2809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2809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性能很高的脱水机,使用户只有在很低的规定转速或更低的状态下才可能触及到脱水筐。其中,在外盖23的下方设有前内盖31a和后内盖31b,上述前内盖31a和后内盖31b并通过内盖连结轴34联结在一起,中间可以折弯。后内盖31b通过设在其后端的、横向凸出的内盖旋转轴部32以枢轴方式支承在内盖旋转轴支承部33中,可以自由转动。前内盖31a的两侧壁的前端部上设有大致呈圆筒状的突起物35,机盖19的开口部分20的上部两侧壁上设有在横向凹陷成凹状的、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引导槽36。突起物35宽松地镶入到引导槽36内,可以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Description

脱水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有外盖和内盖的脱水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脱水机中,脱水筐的上方设有外盖,外盖的开闭与电机电源开关的通/断及制动操作进行连动。外盖打开时,与脱水筐相连结的电机的电源被切断,使脱水筐停止旋转。但是,即使打开外盖,脱水筐也会随着惯性继续旋转一段时间;在其旋转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手伸入脱水筐中的话,就有可能使手或手指受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脱水机中设有内盖和外盖;其中,内盖以开闭自如的方式覆盖住脱水筐的上部开口,其一侧支承在一根轴上;而外盖则设置在这一内盖的上方,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将其覆盖住。另外,外盖中与上述内盖中的被支承侧相对应的一侧也被支承在一根轴上(其中的一例可参照日本实用新型公报实公昭61-37436号公报)。
图5中示出了一种现有的脱水机,下面对其构成进行解释。
脱水机机体1的下部设有底座2,内部设有盛水桶3。盛水桶3的上部装有操作面板4,内部设有旋转自如的脱水筐5。盛水桶3的上部设有用于投入衣物的开口部分6和脱水机顶板11,脱水机顶板11上设有将内盖7的一侧加以支撑使之能开闭自如的枢轴支承部分8和由孔构成的扣紧部件10。扣紧部件10用于把设在内盖7上与枢轴支承侧相反的一侧的爪形物9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卡紧。脱水机顶板11上的衣物投入口6开在脱水筐5的开口部分12的上方,内盖7用来使开口部分6实现开/闭。外盖13上靠近内盖7的枢轴支承部分8一侧的端部被支撑在操作面板4的内部,外盖13从上方以开闭自如的方式盖住脱水盖11及内盖7。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脱水机中的操作情况。
在脱水筐5发生旋转的过程中,当用户出于某些理由(如增加被脱水物或者中途取出一些被脱水物)而打开外盖13时,与外盖13的开闭连动的电机电源开关(图中未示出)开路,使驱动脱水筐5旋转的电机(图中未示出)断电,同时制动机构也开始工作。其后,用户拉起内盖7,将其打开,将手从衣物投入用开口部分6伸入,从脱水筐5内就可以取出被脱水物。
但是,在这样的现有脱水机中,如果用户在脱水筐5的旋转过程中将外盖13稍微打开一点、其后紧接着将内盖7也稍微打开一点的话,脱水筐5仍将处于高速旋转的状态。此时,用户的手或手指有可能触及脱水筐5的上缘或其中的被脱水物,故存在着使手及手指受伤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能很高的脱水机,使用户在脱水筐处于高速旋转的状态下不能触及到脱水筐,而是只有在脱水筐的旋转完全停止的状态下或者即使还在旋转也是能够确保安全的很低的规定转速或者更低转速的状态下才可能触及到脱水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脱水机中设有:机体;设置在所述机体内部、供被脱水物装入的脱水筐;驱动所述脱水筐旋转的电机;用于打开/关闭与所述脱水筐相临的机体上的开口部分的内盖;和后部设有旋转轴、从所述内盖的上方使所述开口部分打开/关闭的外盖,所述内盖由相互间能够旋转自如地联结在一起、且中间可以折弯的前内盖和后内盖构成,所述后内盖的后端部通过枢轴支承在所述机体上,所述前内盖的前端部以前后方向可以滑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机体上。
这样,在脱水筐处于高速旋转的状态期间,用户不能触及脱水筐,而是只有在脱水筐的旋转完全停止的状态下或者即使还在旋转也是能够确保安全的很低的规定转速或者更低转速的状态下才可能触及到脱水筐,从而提供一种安全性能高的脱水机。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技术效果如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脱水机中,在脱水筐处于高速旋转的状态期间,用户不能触及脱水筐,而是只有在脱水筐的旋转完全停止的状态下或者即使还在旋转也是能够确保安全的很低的规定转速或者更低转速的状态下才可能触及到脱水筐,从而提供一种安全性能高的脱水机。
本实用新型的第1方案中的脱水机包括:机体;设置在所述机体内部、供被脱水物装入的脱水筐;驱动所述脱水筐旋转的电机;用于打开/关闭与所述脱水筐相临的机体上的开口部分的内盖;和后部设有旋转轴、从所述内盖的上方使所述开口部分打开/关闭的外盖,所述内盖由相互间能够旋转自如地联结在一起、且中间可以折弯的前内盖和后内盖构成,所述后内盖的后端部通过枢轴支承在所述机体上,所述前内盖的前端部以前后方向可以滑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机体上。这样,如果外盖不处于打开到规定量的状态,内盖便不能打开。因此,在脱水筐处于高速旋转的状态期间,用户不能触及脱水筐,而是只有在脱水筐的旋转完全停止的状态下或者即使还在旋转也是能够确保安全的很低的规定转速或者更低转速的状态下才可能触及到脱水筐,从而提供一种安全性能高的脱水机。
第2方案为,在上述第1方案的脱水机中,前内盖的左右两侧壁的前端部上设有突起物,机体上设有与所述前内盖及后内盖的左右两个侧壁正对着的、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凹槽,所述突起物在所述凹槽内可以在前后方向上滑动。这样,不但前内盖及后内盖能顺畅地进行开闭,而且可以可靠地防止前内盖的前端部被打开从而使内盖被打开的情况发生,因此,可以防止手及手指误伸入脱水筐中而发生的危险状态,安全性可以得到提高。
第3方案为,在上述的第1或者第2方案的脱水机中,至少在前内盖或者后内盖中的任一方上设有用于打开内盖的内盖拉手。这样,内盖可以顺畅地进行开闭。
第4方案为,在上述的第3方案的脱水机中,内盖拉手上设有凹陷成凹状的凹部,外盖上在与所述凹部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凸筋,在所述外盖处于关闭的状态下,所述凸筋的下端部分靠近所述内盖拉手,同时靠近或者伸入所述凹部中。这样,在外盖只打开到从其前端部的下方可以伸入手或者手指的程度时,对面的凸筋将起到阻挡作用,使用户不能抓住内盖拉手,因此,内盖便不能打开。因此,可以使用户不会触及高速旋转的脱水筐,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第5方案为,在上述第1~第4的任一个方案的脱水机中,前内盖的前端设有向前方凸出的前方凸出部,机体上设有在内盖关闭时供所述前方凸出部伸入其中的凹孔。这样,可以防止前内盖的前端部翘起、用户的手及手指从中伸入的情况发生,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脱水机的侧视截面图,
图2为该脱水机的外盖及内盖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局部侧视截面图,
图3为该脱水机的外盖及内盖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局部侧视截面图,
图4为该脱水机的外盖及内盖处于打开过程中的局部斜视图,
图5为现有脱水机的侧视截面图。
在上述各附图中,14为脱水机机体,16为脱水筐,17为电机,20为开口部分,23为外盖,24a为枢轴(旋转轴),31为内盖,31a为前内盖,31b为后内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实施例并不具有限定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作用。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脱水机的侧视截面图。如图1中所示,脱水机机体14的内部设有盛水桶15,该盛水桶15内设置有脱水筐16。同时,机体14的下部设有驱动脱水筐16旋转的电机17,电机17通过弹性支承机构18实现弹性支撑。盛水桶15的上表面上装有构成机体14的一部分的机盖19,机盖19的大致中央部分上设有与脱水筐16内相临的、用于投入/取出被脱水物的开口部分20。
机体14的后上部安装有面板台21,并设有盖住面板台21的面板构件22。面板构件22的前方设有外盖23,外盖23的后端部上设有枢轴部24和后方凸出部25。在面板构件22内部的面板台21的上表面上设有枢轴支承部26,该枢轴支承部26支撑住设在枢轴部24中的枢轴24a,使之可以沿箭头A方向及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转动。外盖23的前部上设有外盖抓手23a,同时外盖23以枢轴24a为中心以可开可闭的方式将机盖19盖住。
电机17的上方设置有制动机构27。这一制动机构27中包括:固定在电机17的旋转轴17a上的、与之成一体地旋转的制动鼓28;带有制动块(图中未示出)、并可使制动块与制动鼓28发生滑动接触从而产生制动力的制动杆29;与这一制动杆29相联结并可使制动杆29发生移位的可动部件29a;以及对制动杆29上的制动块施加上弹力使之移动到能与制动鼓28发生滑动接触从而产生出制动力的位置上的加力弹簧(图中未示出)。可动部件29a与控制绳30的一端相联接,控制绳30的另一端与控制绳安装板30a相联接。在控制绳安装板30a的上端部设有大致弯曲成L字状的倒L形部30b,这一倒L形部30b可以被形成在外盖23中的后方凸出部25拉紧。
在这样的构成中,当外盖23处于关闭状态下时,由于后方凸出部25大致呈水平状态,控制绳安装板30a上的大致呈倒L字的部分30b被后方凸出部25拉紧。这时,控制绳30经可动部件29a拉动制动杆29的制动块,顶着(对该制动块施加使其与制动鼓28发生滑动接触而产生出制动力的)弹簧所施加的力量将制动块拉向与制动鼓28相分离的方向,使制动杆29上的制动块与制动鼓28分离开、解除制动力、移动到不发生制动的位置。另一方面,当外盖23被打开时,后方凸出部25沿箭头A方向转动,控制绳安装板30a上的大致呈倒L字的部分30b被后方凸出部25拉紧的状态将被解除。因此,制动杆29上的制动块在弹簧所施加的力量的作用下将移动到与制动鼓28发生滑动接触、产生出制动力的制动位置。
另外,处于外盖23下方的机盖19上设有覆盖住开口部分20的内盖31。内盖31由前内盖31a和后内盖31b构成,后内盖31b的后端部上设有横向凸出的内盖旋转轴部32,该内盖旋转轴部32依靠枢轴支承在设在机盖19的后部的内盖旋转轴支承部33中,并能够沿箭头B或与箭头B相反的方向发生旋转。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脱水机中的外盖23及内盖31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局部侧视截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脱水机的外盖23及内盖31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局部侧视截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脱水机中的外盖23及内盖31处于打开过程中的局部截面斜视图。
如图1至图4中所示,前内盖31a和后内盖31b之间通过内盖连结轴34联接成中间可以折弯的形态。前内盖31a的两个侧壁的前端上设有略呈圆柱状的突起物35(见图4),而机盖19上部的开口部分20的两个侧壁上设有横向凹陷成凹状、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引导槽36,突起物35宽松地嵌入到引导槽36内,并可在箭头C方向及与箭头C相反的方向上移动。
如图2中所示,前内盖31a的上表面上设有陷入的凹部37,凹部37的前侧壁被前内盖31a的上表面的延伸面盖住一部分,该延伸面与前内盖31a的上表面大致构成同一平面,形成内盖拉手38。如图4中所示,通过将这一内盖拉手38向上方拉起,前内盖31a将以突起物35为中心向箭头D方向旋转,此时内盖连结轴34将会上升;同时,突起物35将沿箭头C方向在引导槽36内滑动。随着内盖连结轴34的上升,后内盖31b将以内盖旋转轴部32为中心向箭头B方向旋转,使内盖31处于如图3中所示的打开状态。另一方面,在关闭内盖31时,通过沿与箭头C相反的方向拉动前内盖31a的内盖拉手38,前内盖31a的突起物35将在引导槽36内朝与箭头C相反的方向移动,同时,前内盖55b将以突起物35为中心朝箭头D相反的方向旋转,内盖连结轴34也会下降。随着内盖连结轴34的下降,后内盖31b同时也将以内盖旋转轴部32为中心朝与箭头B相反的方向旋转,使内盖31关闭。通过采用这一构成,内盖31就可以顺畅地实现开闭。
另外,在外盖23的内表面一侧还设有凸筋39,该凸筋39在外盖23及内盖31处于关闭状态时位于与设在前内盖31a上的凹部37相对应的位置上,且凸筋39的下端靠近内盖拉手38且伸入到凹部37内。
此外,在前内盖31a的前端居中偏下的位置上,设有向前方凸出的前方凸出部40,机盖19的开口部分41的前端居中的位置上则设有相应的凹孔(图中没有示出),让上述前方凸出部40在内盖31处于关闭状态下伸入其中。
下面对上述构成中的操作情况进行说明。首先,在脱水机的外盖23及内盖31都打开的状态下,用户通过开口部分20向脱水筐16内投入被脱水物;其后,通过将前内盖31a的内盖拉手38向与箭头C相反的方向拉动,将内盖31关闭,然后再将外盖23关闭。这样,制动机构27的制动力即被解除,脱水筐16处于可以自由旋转的状态。在这一状态下,用户将图中未示出的脱水启动开关置于“导通”状态时,电机17被供电,脱水筐16即开始执行脱水操作,以规定的转速转动规定的时间。其后,在经过规定的时间后,电机17的供电即被切断,脱水筐16随惯性旋转,最后停止转动。之后,用户通过拉起外盖拉手23a将外盖23打开,再通过拉起内盖拉手38打开内盖31,就可以从脱水筐16内取出被脱水物,脱水也就结束。
下面说明用户出于某种理由(如增加被脱水物或者中途取出部分被脱水物)在脱水操作还在进行过程中就打开外盖23时的操作情况。首先,假定用户在脱水操作过程中通过拉起外盖拉手23a而将外盖23打开。此时,外盖23如果没有打开到规定的程度量以上,即使想拉起前内盖31a的内盖拉手38、打开内盖31,由于内盖拉手38不能朝上方拉起,因此内盖31是打不开的。然后,当外盖23打开到规定量以上之后,前内盖31a的内盖拉手38就可以向上拉起,内盖31也就能够打开。此时,通过将外盖23打开到规定量以上,控制绳安装板30a上的大致呈倒L字的部分30b将会可靠地脱离被外盖23的后方凸出部25勾紧的状态,对脱水筐16的旋转可以可靠地施加上制动效果。因此,在用户打开内盖31时,脱水筐16即处于完全停转的状态,或者,即使在旋转也是处于能够保证安全的很低的规定转速或者更低的转速。
另外,由于在外盖23的内表面一侧设置了在外盖23及内盖31关闭状态下处于与设在前内盖31a上的凹部37相对应的位置上的凸筋39,且该凸筋39的下端又靠近内盖拉手38并伸入到凹部37内,因此,在用户将外盖23打开到能够伸入手及手指的程度后,即使想抓住内盖拉手38,凸筋39也会产生阻挡作用,故用户抓不住内盖拉手38,从而可以形成用户的手不会碰到高速旋转的脱水筐的构造。因此,要想打开内盖31,必须将外盖23可靠地打开到规定量或规定量以上。而此时,对电机17的供电将被切断,制动机构27也将产生制动力,从而可以将脱水筐16的旋转速度可靠地降低到能确保安全的很低的规定转速或比其更低的转速。
此外,由于前内盖31a的前端居中偏下的位置上设有向前方凸出的前方凸出部40,且机盖19的开口部分41的前端中央位置上设有在内盖31处于关闭状态下供前方凸出部40伸入其中的凹孔,因此,即使想抓住前内盖31a的内盖拉手38向上拉起,也不会出现只是前内盖31a的前端部分向上翘起的现象。而且,即使前内盖31a因受热变形、老化等原因发生了变形,也不会发生只是前端部分向上翘起的现象。因此,在内盖31关闭的状态下,手及手指便不能从前内盖31a的前端部伸入,从而可以实现一种手或者手指不会被旋转着的脱水筐16或者被脱水物缠绕住、安全性能很高的脱水机。
总之,采用上述结构的话,在脱水筐高速旋转期间用户是不可能触及脱水筐的,只是在脱水筐完全停止的状态下或者即使在旋转也是能够确保安全性的低转速状态下才有可能触及,因此,可以实现一种安全性能很高的脱水机。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1中凹部37及内盖拉手38均被设置在前内盖31a上,但是,也可以将凹部37及内盖拉手38设在后内盖31b上,再在与之对应的外盖23的内面侧上设置凸筋39。很显然,采用这一结构也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面的说明中,凸筋39虽然是其下端部靠近内盖拉手38,且伸入到凹部37内的,但是,只要是外盖23不打开到规定量以上、手就抓不住内盖拉手38的构成就可以,如凸筋39下端部并不伸入到凹部37内、而是接近凹部37等结构也是可以的。很显然,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的脱水机中,当脱水筐处于高速旋转状态下时,用户不可能触及脱水筐;只有在脱水筐处于完全停止的状态下或者即使在旋转也是处于能确保安全性的很低的规定旋转速度和更低转速的状态下,才有可能触及到脱水筐。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带有外盖和内盖的脱水机、及具有脱水功能且带有外盖和内盖的洗衣机等中。

Claims (6)

1.一种脱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
设置在所述机体内部、供被脱水物装入的脱水筐;
驱动所述脱水筐旋转的电机;
用于打开/关闭与所述脱水筐相临的机体上的开口部分的内盖;和
后部设有旋转轴、从所述内盖的上方使所述开口部分打开/关闭的外盖,
所述内盖由相互间能够旋转自如地联结在一起、且中间可以折弯的前内盖和后内盖构成,所述后内盖的后端部通过枢轴支承在所述机体上,所述前内盖的前端部以前后方向可以滑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机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水机,其特征在于以下结构:前内盖的左右两侧壁的前端部上设有突起物,机体上设有与所述前内盖及后内盖的左右两个侧壁正对着的、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凹槽,所述突起物在所述凹槽内可以在前后方向上滑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脱水机,其特征在于:至少在前内盖或者后内盖中的任一方上设有用于打开内盖的内盖拉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水机,其特征在于以下结构:内盖拉手上设有凹陷成凹状的凹部,外盖上在与所述凹部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凸筋,在所述外盖处于关闭的状态下,所述凸筋的下端部分靠近所述内盖拉手,同时靠近或伸入所述凹部中。
5.如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水机,其特征在于:前内盖的前端设有向前方凸出的前方凸出部,机体上设有在内盖关闭时供所述前方凸出部伸入其中的凹孔。
6.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脱水机,其特征在于:前内盖的前端设有向前方凸出的前方凸出部,机体上设有在内盖关闭时供所述前方凸出部伸入其中的凹孔。
CN 200520007358 2004-03-31 2005-03-24 脱水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828095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03778 2004-03-31
JP2004103778A JP4325464B2 (ja) 2004-03-31 2004-03-31 脱水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28095Y true CN2828095Y (zh) 2006-10-18

Family

ID=3504946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007358 Expired - Lifetime CN2828095Y (zh) 2004-03-31 2005-03-24 脱水机
CNB20051005598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0589C (zh) 2004-03-31 2005-03-24 脱水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598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0589C (zh) 2004-03-31 2005-03-24 脱水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325464B2 (zh)
CN (2) CN2828095Y (zh)
SA (1) SA05260025B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0589C (zh) * 2004-03-31 2009-02-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脱水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19844B (zh) * 2015-06-16 2020-04-03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分洗洗衣机
JP6291112B2 (ja) * 2017-05-19 2018-03-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洗濯機
CN112981814A (zh) * 2021-02-05 2021-06-18 高万利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脱水装置上内盖与内笼随动的转动封口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36596A (ja) * 1986-04-07 1987-10-16 株式会社東芝 洗濯機の内蓋ロツク装置
JP4325464B2 (ja) * 2004-03-31 2009-09-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脱水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0589C (zh) * 2004-03-31 2009-02-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脱水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325464B2 (ja) 2009-09-02
JP2005287614A (ja) 2005-10-20
CN100460589C (zh) 2009-02-11
SA05260025B1 (ar) 2009-02-01
CN1676737A (zh) 2005-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6438B (zh) 门铰链
CN2828095Y (zh) 脱水机
CN2786174Y (zh) 洗衣机
CN1150196A (zh) 具有自动关/开盖装置的洗衣机
CN1194130C (zh) 洗衣机的机壳
CN1352332A (zh) 抽屉式洗衣机及其锁紧方法
CN108347075A (zh) 移动电源模组、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690296A (zh) 洗衣机的开关门
JP2018504978A (ja) 洗濯機の排水構造
CN1973808A (zh) 结合有开关组件的防水装置
CN1504344A (zh) 书籍自动翻页装置
CN102538337A (zh) 冰箱
CN205828319U (zh) 具有跳闸装置的辅助模块
CN2795259Y (zh) 洗衣机安全控制装置
CN2835310Y (zh) 脱水机
CN2841725Y (zh) 滚筒式洗衣机
CN112436222B (zh) 一种蓄电池用的保护壳
CN2745469Y (zh) 大容量自动鞋套机
CN200972578Y (zh) 一种带有展示功能的时钟
CN1521331A (zh) 洗衣机的盖子结构
CN103184811A (zh) 一种助力拉手及冰箱
CN111394779A (zh) 一种自动感应电镀程度的电镀池
CN1257658C (zh) 家用电器用底座
JP2000176098A5 (zh)
CN219299418U (zh) 发动机用联动油门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211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