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88206Y - 四线型聚合物锂电池夹具 - Google Patents
四线型聚合物锂电池夹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788206Y CN2788206Y CN 200420102482 CN200420102482U CN2788206Y CN 2788206 Y CN2788206 Y CN 2788206Y CN 200420102482 CN200420102482 CN 200420102482 CN 200420102482 U CN200420102482 U CN 200420102482U CN 2788206 Y CN2788206 Y CN 2788206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chor clamps
- briquetting
- base
- lithium battery
- bat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线型聚合物锂电池夹具,通过平面四杆机构,和其他辅助机构的综合作用,实现了在保证电池不受损害和保证极小的接触电阻的情况下,将电池极耳紧紧夹持,该四线型聚合物电池夹具应用于四线型聚合物锂电池的化成与检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夹具。特别是四线型聚合物锂电池夹具,应用于聚合物锂电池检测设备对聚合物锂电池的充、放电和检测过程中的电流、电压采样。
背景技术:
聚合物锂电池是一种新型软性电池,采用单端平行出线的结构形式,即电池正负极的极耳从电池的一端平行引出,极耳为长条形钢带或铝带。在进行分容的充放电过程中,需同时进行电流电压的检测,因此,每一个电极需引出两条线路连接在电池检测系统中,因此,夹具的接触电阻和对电压、电流采样的可靠性是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直接关系到电池的质量,分容的准确性及电池检测过程的安全性。在检测过程中,电池由夹具固定并连通于电路,因此夹具的构造对其接触电阻的大小和电池的保护及检测系统的可靠性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在用于聚合物锂电池检测系统中的夹具大多采用“弹簧夹式”结构。这种结构在夹持极耳部分的同时,使得电池极耳易扭曲、易损坏,且电池与夹具之间的结合的压力来自于弹簧也不可靠和不稳定,当极耳产生变形时,有可能造成接触不良,产生断路或接触电阻异常增大,从而使分容和检测出现不必要的偏差。
也有一些聚合物锂电池的充、放电用夹具通过电极片与电池极耳接触,虽然照顾到对电池极耳的保护,但其操作不够方便,且结构通常较复杂,制作成本偏高。
因此,设计一种能保证电池不受损坏;在使用中接触电阻较小;且成本适中;能更好的满足电池分容、检测的需要的新型四线夹具,就十分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保证电池不受损坏;在使用中接触电阻较小;且成本适中;能更好的满足电池分容、检测的需要的新型四线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四线型聚合物锂电池夹具,包括底座,在合拢状态下压紧极耳的压块,底座或压块上有极片,其特征在于:压块与底座铰接,底座与摇杆铰接,摇杆与扳手铰接,组成了一个平面四杆机构。
上述四杆机构中,底座与摇杆的长度和大于扳手和压块的长度和,当扳手和压块成一直线时,该机构有一个死点,该死点将整个机构锁定。
推动扳手时,压块就会在扳手和摇杆的带动下与底座分离,装上聚合物电池时,推动扳手,压块就会在扳手和摇杆的带动下向夹紧位置靠拢,当整个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压块就紧紧地将电池极片压在底座上,且只能通过推动扳手打开,电路就可通过固定在底座上的极片很好地连通,由于极片与电池极耳的接触良好,所以接触电阻较小。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只需要推动扳手就可以实现全部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总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紧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启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极片的安装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启时的左视图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座板的俯视剖视图。
附图中涉及的零件名称为:1.夹具安装座板 2.极片 3.隔块 4.摇杆 5.扳手 6.压块7.硅胶衬垫 8.底座 9.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四线型聚合物锂电池夹具,包括底座8,在合拢状态下压紧极耳的压块6,底座8或压块6上有极片2,其特征在于:压块6与底座8铰接,底座8与摇杆4铰接,摇杆4与扳手5铰接,组成了一个平面四杆机构。
上述四杆机构中,底座8与摇杆4的长度和大于扳手5和压块6的长度和,当扳手5和压块6成一直线时,该机构有一个死点,该死点将整个机构锁定。
在底座8上固定一个与锂离子电池尺寸相适应的夹具安装座板1,将电池安放在座板1上,可以避免电池极耳被弯折,从而引起变形。
极片2是片状、平整的,设置为相互独立的状态,共为四片分别如图4所示,为极片2.1--2.4,由于极片的形状为片状,故接触面积较大,接触电阻进一步减小。
在极片2之间设置隔块3,以防止短路。
在底座8或压块6的夹紧极耳的部位设置硅胶材料衬垫7。
将聚合物锂电池9放置在夹具安装座板1上,使电池的极耳同时与相应的极片2相接触。推动提手5,如图2所示状态。这时,压块6的平台将压在电池9极耳上,使电池极耳能平整地压在极片2和硅胶垫7之间。由于该位置是机构的死点位置,从而可以地保证电池的极耳平稳有力地和极片2接触,由于极片2是设计成独特的平整式的,所以在夹持时不会对电池极耳造成任何损坏,另外压块6上加了弹性耐高温绝缘的硅胶材料做成的硅胶垫7,这样的结构能使电池的极耳和夹具的极片接触更好,为接触的平稳性和减小接触电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当要打开夹具时可向左推动提手5,压块6就会在提手5和摇杆4的带动下向最大位置打开,此时,把电池9卸下即可。
Claims (6)
1.一种四线型聚合物锂电池夹具,包括底座(8),在合拢状态下压紧极耳的压块(6),底座(8)或压块(6)上有极片(2),其特征在于:压块(6)与底座(8)铰接,底座(8)与摇杆(4)铰接,摇杆(4)与扳手(5)铰接,组成了一个平面四杆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线型聚合物锂电池夹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四杆机构中,底座(8)与摇杆(4)的长度和大于扳手(5)和压块(6)的长度和,当扳手(5)和压块(6)成一直线时,该机构有一个死点,该死点将整个机构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线型聚合物锂电池夹具,其特征在于:在底座(8)上固定一个与锂离子电池(9)尺寸相适应的夹具安装座板(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线型聚合物锂电池夹具,其特征在于:极片(2)是平整的,设置为相互独立的状态,共为四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线型聚合物锂电池夹具,其特征在于:在极片(2)之间设置隔块(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线型聚合物锂电池夹具,其特征在于:在底座(8)或压块(6)的夹紧极耳的部位设置硅胶材料衬垫(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420102482 CN2788206Y (zh) | 2004-12-15 | 2004-12-15 | 四线型聚合物锂电池夹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420102482 CN2788206Y (zh) | 2004-12-15 | 2004-12-15 | 四线型聚合物锂电池夹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788206Y true CN2788206Y (zh) | 2006-06-14 |
Family
ID=36786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420102482 Expired - Lifetime CN2788206Y (zh) | 2004-12-15 | 2004-12-15 | 四线型聚合物锂电池夹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788206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39433A (zh) * | 2011-04-11 | 2011-08-03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复合式夹具压紧装置 |
CN102354735A (zh) * | 2011-08-29 | 2012-02-15 | 能一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软包或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用铝、镍、铜极耳的制备方法 |
CN114076850A (zh) * | 2020-08-14 | 2022-02-22 | 富准精密模具(嘉善)有限公司 | 电阻检测装置 |
-
2004
- 2004-12-15 CN CN 200420102482 patent/CN2788206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39433A (zh) * | 2011-04-11 | 2011-08-03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复合式夹具压紧装置 |
CN102139433B (zh) * | 2011-04-11 | 2013-07-10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复合式夹具压紧装置 |
CN102354735A (zh) * | 2011-08-29 | 2012-02-15 | 能一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软包或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用铝、镍、铜极耳的制备方法 |
CN114076850A (zh) * | 2020-08-14 | 2022-02-22 | 富准精密模具(嘉善)有限公司 | 电阻检测装置 |
CN114076850B (zh) * | 2020-08-14 | 2023-12-15 | 富准精密模具(嘉善)有限公司 | 电阻检测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74074B (zh) | 用于燃料电池石墨双极板检测的连接结构和检测方法 | |
CN2788206Y (zh) | 四线型聚合物锂电池夹具 | |
CN2809945Y (zh) | 一种电池弹片结构 | |
CN2829107Y (zh) | 锂离子电池导出端子结构 | |
CN206282975U (zh) | 一种u型线夹装置 | |
CN210723136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连接装置 | |
CN2736942Y (zh) | 四线形聚合物锂电池夹具 | |
CN109672029A (zh) | 接地装置的接地端 | |
CN210016246U (zh) | 一种全绝缘终端街码 | |
CN213459454U (zh) | 一种电容器起动保护装置 | |
CN2607582Y (zh) | 一种电池测试夹具 | |
CN205122786U (zh) | 免螺钉接线装置及电气设备 | |
CN208476972U (zh) | 一种软包电芯测试装置 | |
CN209730191U (zh) | 一种电学试验用电流接线端子 | |
CN210576272U (zh) | 一种柱状扣式锂电池 | |
CN201004474Y (zh) | 钮扣电池夹具 | |
CN217278518U (zh) | 一种多功能测试夹具 | |
CN207883924U (zh) | 用于与电机端子连接的卡接式接线柱 | |
CN221201043U (zh) | 一种安装稳定不易腐蚀的断路器 | |
CN219739198U (zh) | 一种由超级电容和锂电池组成的启动电池系统 | |
CN221100803U (zh) | 无极耳软包电池测试夹具 | |
CN214953983U (zh) | 一种锂电池生产加工用质量检测设备 | |
CN200950451Y (zh) | 笔记本电脑电池 | |
CN215526048U (zh) | 一种手压旋转式软包超大电流电池测试的工装 | |
CN209503937U (zh) | 一种电芯测试夹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412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