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70119Y - 线缆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70119Y
CN2770119Y CN 200420054844 CN200420054844U CN2770119Y CN 2770119 Y CN2770119 Y CN 2770119Y CN 200420054844 CN200420054844 CN 200420054844 CN 200420054844 U CN200420054844 U CN 200420054844U CN 2770119 Y CN2770119 Y CN 277011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ody
connector
shielding casing
connector assembly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5484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边常基
钟永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42005484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770119Y/zh
Priority to JP2005009756U priority patent/JP3118719U/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7011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7011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连接有若干导线的第一连接器组件及安装于电路板上并与该第一连接器组件对接的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其中第一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绝缘本体外围设有一体成型的遮蔽壳体,该遮蔽壳体包括顶板、前板、后板及侧板,遮蔽壳体四周板的下端缘大致与第二连接器的底面相平齐而将第二连接器包覆。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合采用一体式的遮蔽壳体达成完整的遮蔽功能,不但有效的防止了高频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现象,而且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大大的简化了制程及组装过程。

Description

线缆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尤其是指一种微型同轴线缆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美国专利第6,500,013号,该专利揭示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一插头连接器及一插座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一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若干导线及包覆第一绝缘本体外围的第一遮蔽壳体,该第一遮蔽壳体包括包覆第一绝缘本体下部的下遮蔽壳体及包覆第一绝缘本体上部和部分下遮蔽壳体的上遮蔽壳体。所述插座连接器安装于主电路板上,其包括第二绝缘本体、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第二导电端子及包覆第二绝缘本体前部的第二遮蔽壳体。插头连接器插入插座连接器中,第一导电端子与相应的第二导电端子电性接触实现导线与主电路板的导通。
为了防止电磁干扰(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的产生,传输高频信号的电连接器通常需要屏蔽保护。上述线缆连接器组合在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时可以形成完整的遮蔽以达到良好的屏蔽功能,然而,组成完整的遮蔽需要插头连接器的上、下遮蔽壳体及插座连接器的第二遮蔽壳体,结构复杂,制造也相对困难,不利于简化制程及组装过程。
综上所述,有必要对现有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加以改良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遮蔽功能且结构简单、容易制造的线缆连接器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技术方案一实现: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连接有若干导线的第一连接器组件及安装于电路板上并与该第一连接器组件对接的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其中第二连接器还包括组装于第二绝缘本体上并与电路板相焊接的接地片,而第一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绝缘本体外围设有一体成型的遮蔽壳体,该遮蔽壳体至少设有一与上述接地片电性导通的指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可以通过技术方案二实现: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连接有若干导线的第一连接器组件及安装于电路板上并与该第一连接器组件对接的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其中第一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绝缘本体外围设有一体成型的遮蔽壳体,该遮蔽壳体包括顶板及自顶板弯折延伸的卡扣片,该卡扣片与第二连接器的第二绝缘本体上相应设置的固持部相固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可以通过技术方案三实现: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连接有若干导线的第一连接器组件及安装于电路板上并与该第一连接器组件对接的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其中第一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绝缘本体外围设有一体成型的遮蔽壳体,该遮蔽壳体包括顶板、前板、后板及侧板,而第二连接器与电路板相配合的底面,当第一连接器组件与第二连接器配合后,遮蔽壳体四周板的下端缘大致与第二连接器的底面相平齐而将第二连接器包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合采用一体式的遮蔽壳体达成完整的遮蔽功能,不但有效的防止了高频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现象,而且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大大的简化了制程及组装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分解图,其中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第一连接器组件及第二连接器。
图3为图2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4为图2及图3所示的第一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4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6为图2及图3所示的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图6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8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合沿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合1000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连接器组件100及第二连接器200。
请参阅图4及图5并结合图2及图3所示,第一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2、与第一导电端子2电性连接的若干导线3、位于导线3前端的一对接地条4及包覆在第一绝缘本体1外围的遮蔽壳体5。
第一绝缘本体1呈纵长延伸,包括主体部11及位于主体部11两侧的侧壁12,其中两侧壁12与相应的主体部11侧端面之间形成有开槽10。主体部11大致呈“U”形,其具有相对的前壁111、后壁112、连接前、后壁111、112的顶壁113及由该等周壁围设的收容空间110,其中,前壁111向前凸设有若干前凸块114,后壁112向后凸设有一对后凸块115,每一侧壁12向外凸设有一侧凸块122,收容空间110向前及向上扩展分别贯穿前壁111及顶壁113形成若干等间隔排列的第一收容槽116,前壁111处每一第一收容槽116于其两侧向外凹陷形成一对凹窝117。主体部111相对于两侧壁12的前角落处还设有一对与开槽10相贯通的通槽118。
第一导电端子2大致呈“L”形,包括位于其后端用以与导线3相焊接的焊接部21、自焊接部21向前并向上弯折延伸的延伸部22、自延伸部22垂直向下延伸的第一接触部23及自第一接触部23末端弯折向前延伸的固接部24,其中第一接触部23相对两侧设有向外凸伸的凸刺25。
导线3沿纵长方向肩并肩排列,每一导线3均包括位于中心的芯线31、包覆芯线31的绝缘层32、包覆绝缘层32的编织层33及包覆编织层33的外被34,其中导线3前端的绝缘层32剥落露出与第一导电端子2焊接部21相焊接的芯线31,最外层的外被34进一步剥落露出与两接地片4相焊接的编织层33。
遮蔽壳体5由金属片材一体冲设而成,包括前板51、后板52、连接前、后板51、52的顶板53及由后板52相对两侧向前板51延伸的侧板54。遮蔽壳体5包覆于第一绝缘本体1的外围,对应于第一绝缘本体1的前凸块114、后凸块115及侧凸块122,遮蔽壳体5的前板51、后板52及侧板54分别设有收容该等凸块的前开孔511、后开孔521及侧开孔541。另外,前板51于每两前开孔511之间冲设形成一卡扣片512,该卡扣片512靠近其末端处设有向内弯折的卡扣部513。顶板53靠近侧板54处向下弯折延伸一对大致呈“S”形的指部531,每一“S”形指部531的上半部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1的通槽118内,下半部为与第二连接器200相配合的接地部533(容后详述)。后板52靠近顶板53处设有一纵长开口522,该开口522与后板52的后开孔521连通并向前扩展于顶板53后端缘处形成若干缺口534。
组装第一连接器组件100时,首先第一导电端子2分别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1相应的第一收容槽116内,第一导电端子2的凸刺25与第一绝缘本体1前壁111的凹窝117干涉配合,第一导电端子2的固接部24抵持于第一绝缘本体1前壁111的下端缘。其次,沿纵长排列的导线3从后向前穿过遮蔽壳体5后板52的纵长开口522,两接地条4分别焊接于导线3编织层33的上、下两侧,导线3的芯线31与相应的第一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1相焊接。最后,遮蔽壳体5包覆于第一绝缘本体1的外围,第一绝缘本体1的前凸块114、后凸块115及侧凸块121分别与遮蔽壳体5的前开孔511、后开孔521及侧开孔541相配合,遮蔽壳体5的指部531延伸入第一绝缘本体1的通槽118内,接地条4与遮蔽壳体5相接触并显露于遮蔽壳体5后端的缺口534处。
请参阅图6及图7并结合图2图3所示,第二连接器200包括第二绝缘本体6、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6内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7及组装于第二绝缘本体6两侧的一对接地片8。
第二绝缘本体6亦呈纵长延伸,包括基部61、位于基部61前端的固持部62、位于基部61相对两侧的结合部63、位于基部61下表面前端的垫部64及贯穿基部61、垫部64的若干第二收容槽65,其中固持部62设有自其前表面向后凹陷的若干固持槽621,结合部63包括一对自基部61侧端缘向外延伸的结合臂631及位于结合臂631之间的结合空间632,一对结合槽633竖直贯穿两结合臂631的根部(未标号)内侧并与结合空间632相导通。
第二导电端子7包括位于其后端的固持部71、自固持部71下端向后延伸的焊接脚72、自固持部71上端向前再向下延伸的弹性部73及自弹性部73自由末端向前并向上弯折延伸大致呈竖“V”形的导接部74,其中固持部71相对两侧设有向外凸伸用以将第二导电端子7稳固于第二收容槽65内的倒刺75。
接地片8大致呈“L”构形,包括主板部81、自主板部81相对两侧向外延伸的耳部82及自主板部81垂直向外延伸并叉分的尾部83,其中主板部81于其外表面还设有向内凹陷的圆形凹陷部84。
组装第二连接器200时,第二导电端子7组入第二绝缘本体6,固持部71的倒刺75与第二绝缘本体6干涉配合将第二导电端子7稳固于第二收容槽65内,导接部74超出基部61的前端面并显露于固持部62的上方,焊接脚72延伸出第二绝缘本体6的基部61下表面的后端用以与主电路板(未图示)相焊接。接地片8分别与第二绝缘本体6两侧的结合部63相配合,接地片8的耳部82收容于结合部63的结合槽633内,凹陷部84显露于两结合臂631之间的结合空间632中,同时尾部83超出结合空间632亦与主电路板相焊接。
请参阅图1至图3并结合图6所示,欲完成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合1000,组装的第一连接器组件100与组装的第二连接器200相对接。第二绝缘本体6的基部61进入第一绝缘本体1的收容空间110,固持部62置于第一绝缘本体1的前端面及前凸块114所围设的下方空间,结合部63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1两侧的开槽10,垫部64超出第一绝缘本体1的下表面以增加整个线缆连接器组合1000的焊接空间。第二导电端子7的导接部74与第一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3电性接触,同时第二导电端子7弹性部73的压缩状态为此电性接触提供保障。第二连接器200包覆于第一连接器组件100的遮蔽壳体5内,遮蔽壳体5卡扣片512的卡扣部513与第二绝缘本体6固持部62的固持槽621相配合。遮蔽壳体5的指部531延伸入第二绝缘本体6结合部63的结合空间632内,指部531的接地部533抵持于接地片8的凹陷部84达成整个线缆连接器的接地功效。如此,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合1000即组装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合1000采用一体式的遮蔽壳体5达成完整的遮蔽功能,不但有效的防止了高频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现象,而且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大大的简化了制程及组装过程。

Claims (10)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连接有若干导线的第一连接器组件及安装于电路板上并与该第一连接器组件对接的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器还包括组装于第二绝缘本体上并与电路板相焊接的接地片,而第一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绝缘本体外围设有一体成型的遮蔽壳体,该遮蔽壳体至少设有一与上述接地片相导通的指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包括顶板、自顶板两侧缘弯折延伸的前板与后板及由前板或后板两侧弯折延伸而成的两侧板,该两侧板位于顶板设置前板与后板两侧的相对另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指部自顶板设置前、后板两侧的另两侧弯折延伸而成,并位于两侧板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通槽,所述指部大致呈“S”形,“S”形指部的上半部分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的通槽内,“S”形指部的下半部分与第二连接器的接地片相抵接。
5.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连接有若干导线的第一连接器组件及安装于电路板上并与该第一连接器组件对接的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绝缘本体外围设有一体成型的遮蔽壳体,该遮蔽壳体包括顶板及自顶板弯折延伸的卡扣片,该卡扣片与第二连接器的第二绝缘本体上相应设置的固持部相固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还包括自顶板两侧缘弯折延伸的前板与后板及由前板或后板两侧弯折延伸而成的两侧板,该两侧板位于顶板设置前板与后板两侧的相对另两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于前板、后板或侧板处至少设有一开孔,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位于主体部相对两侧的侧板,第一绝缘本体于主体部或两侧板处至少设有一与上述遮蔽壳体的开孔相配合的凸块。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的卡扣片靠近其末端处设有向内弯折的卡扣部,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固持部设有与上述卡扣部相配合的固持槽。
9.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连接有若干导线的第一连接器组件及安装于电路板上并与该第一连接器组件对接的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绝缘本体外围设有一体成型的遮蔽壳体,该遮蔽壳体包括顶板、前板、后板及侧板,当第一连接器组件与第二连接器配合后,遮蔽壳体四周板的下端缘大致与第二连接器的底面相平齐而将第二连接器的第二绝缘本体包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于顶板处至少设有一与第二连接器达成接地功效的指部,于前板、后板或侧板处至少设有一与第二连接器固持的卡扣片。
CN 200420054844 2004-12-28 2004-12-28 线缆连接器组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7011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54844 CN2770119Y (zh) 2004-12-28 2004-12-28 线缆连接器组合
JP2005009756U JP3118719U (ja) 2004-12-28 2005-11-18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54844 CN2770119Y (zh) 2004-12-28 2004-12-28 线缆连接器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70119Y true CN2770119Y (zh) 2006-04-05

Family

ID=36691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05484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70119Y (zh) 2004-12-28 2004-12-28 线缆连接器组合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118719U (zh)
CN (1) CN2770119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4373B (zh) * 2009-03-13 2013-01-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US9401553B2 (en) 2013-02-13 2016-07-26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94053B2 (ja) 2010-10-22 2014-09-24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4373B (zh) * 2009-03-13 2013-01-2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US9401553B2 (en) 2013-02-13 2016-07-26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118719U (ja) 2006-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785166Y (zh) 线缆连接器组合
CN201252259Y (zh) 电连接器
CN2588579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749071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667688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552138Y (zh) 具有接地套的线缆
CN201285934Y (zh) 电连接器
CN201113011Y (zh) 电连接器
CN201773994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7681371A (zh) 电连接器
JP449371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01708279U (zh) 电连接器
CN2638272Y (zh) 电连接器
CN205543504U (zh) 电连接器
CN201438580U (zh) 线缆连接器
CN2718838Y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548310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4810689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749104Y (zh) 电连接器
CN204481256U (zh) 电连接器
CN2874807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484658Y (zh) 电连接器
CN2770119Y (zh) 线缆连接器组合
CN2645285Y (zh) 电连接器
CN201160128Y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05

Termination date: 201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