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61893Y - 送风机的叶轮 - Google Patents

送风机的叶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61893Y
CN2761893Y CN 03244805 CN03244805U CN2761893Y CN 2761893 Y CN2761893 Y CN 2761893Y CN 03244805 CN03244805 CN 03244805 CN 03244805 U CN03244805 U CN 03244805U CN 2761893 Y CN2761893 Y CN 276189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board
impeller
mentioned
vibration attenuation
gas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24480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東田匡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6189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6189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即使在轮毂部分不装防振胶垫,也能够抑制由于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而产生的噪音的送风机叶轮。这种叶轮具有下列构件:内轮毂盖31,外轮毂盖32,轮毂盖连接部分分33,以及若干叶片12。内轮毂盖31以电动机轴M为中心旋转。外轮毂盖32和主板11布置成与内轮毂盖31同轴线。轮毂盖连接部分分33把内轮毂盖31和外轮毂盖32连接起来。叶片12以电动机轴M为中心布置成环形,并分别固定在主板11上。还有,轮毂盖连接部分33在圆周方向是不连续的。

Description

送风机的叶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风机的叶轮,特别是,涉及能够抑制由于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而产生的噪音的送风机的叶轮。
背景技术
送风机的叶轮是靠电动机带动运转的。电动机运转时激发振动的力量会产生变化,例如,如果是交流电动机,会产生2f的振动,如果是直流电动机,则会产生转矩的变化。因此,随着电动机运转方向的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叶轮的转动也会发生变化。由于这种转动的变化,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噪音。
为抑制电动机上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传递给叶轮,过去的办法是在叶轮的轮毂部分设置防振胶垫。通过防振胶垫来传递电动机的驱动力,防振胶垫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从而减小了由于叶轮转动速度的变化而产生的噪音。
当为减小噪音而在轮毂上安装防振胶垫时,轮毂部分的制造成本会增大。因此,就需要设计一种既能省略防振胶垫,又能防止因激发振动的力量变化而产生噪音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就是提供一种在轮毂部分不设置防振胶垫的条件下,也能够抑制因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而产生噪音的送风机叶轮。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送风机的叶轮具有:中央主板、外壳主板、振动衰减部分及多块叶片。中央主板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外壳主板与中央主板同轴线布置。振动衰减部分与中央主板和外壳主板连接。叶片以转动轴为中心布置成环状,分别固定在外壳主板上。并且,振动衰减部分在圆周方向上是不连续的。
转动轴的转动从中央主板经过振动衰减部分传递到外壳主板上。外壳主板的转动带动固定在外壳主板上的多块叶片转动,进行送风。振动衰减部分具有的频率特性,能使驱动转动轴转动的驱动源中所产生的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衰减。并且,振动衰减部分并不完全填满中央主板与外壳主板之间的缝隙,即,在圆周方向上不是连续的。因此,叶轮在中央主板与外壳主板之间具有并非振动衰减部分的空隙部分。
其中,由于振动衰减部分连接着中央主板和外壳主板,推动转动轴转动的驱动源所产生的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在振动衰减部分中衰减了。因此,可以抑制外壳主板和叶片在转动中发生的变化,从而能降低由于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所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记载的送风机的叶轮具有:中央主板、外壳主板、多个振动衰减部以及多块叶片。中央主板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外壳主板与中央主板布置成同轴线。振动衰减部分与中央主板和外壳主板连接。叶片以转动轴为中心布置成环状,分别固定在外壳主板上。
转动轴的转动,从中央主板经过振动衰减部分传递到外壳主板上。由于外壳主板的转动,带动固定在外壳主板上的多块叶片转动,进行送风。振动衰减部分具有的频率特性,能使驱动转动轴转动的驱动源中所产生的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衰减。此外,由于设置了多个振动衰减部分,所以在叶轮的中央主板和外壳主板之间具有并非振动衰减部分的空隙部分。
其中,由于振动衰减部分连接着中央主板和外壳主板,推动转动轴转动的驱动源所产生的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在振动衰减部分衰减了,因此,可以抑制外壳主板和叶片在转动中发生的变化,从而能降低由于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所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中记载的送风机的叶轮具有:中央主板、外壳主板、振动衰减部分以及多块叶片。中央主板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外壳主板与中央主板布置成同轴线。振动衰减部分与中央主板和外壳主板连接。叶片以转动轴为中心布置成环状,分别固定在外壳主板上。并且,振动衰减部分是连续的一个部件,而且有空隙部分。
转动轴的转动从中央主板经过振动衰减部分传递到外壳主板上。由于外壳主板的转动,带动固定在外壳主板上的多块叶片转动,进行送风。振动衰减部分具有的频率特性,能使驱动转动轴转动的驱动源中所产生的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衰减。此外,由于振动衰减部分是连续的一个部件,设置于中央主板和外壳主板之间,所以叶轮的中央主板和外壳主板之间,具有并非振动衰减部分的空隙部分。
其中,由于振动衰减部分连接着中央主板和外壳主板,驱动转动轴转动的驱动源所产生的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在振动衰减部分衰减了,因此可以抑制外壳主板和叶片在转动中产生的变化,从而可以降低由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所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记载的送风机的叶轮,是在第1~3方面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送风机的叶轮的基础上,加上其振动衰减部分是弯曲的特征。
其中,由于振动衰减部分的形状是弯曲的,所以能起吸收振动的弹性物体的作用。因此,就能用振动衰减部分来吸收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中所述的送风机的叶轮,是在第四方面中记载的送风机的叶轮的基础上,加上振动衰减部分与中央主板和外壳主板是同一种材料的特征。
其中,由于振动衰减部分与中央主板和外壳主板是同一种材料,可以进一步节省制造叶轮的工时。
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中所述的送风机的叶轮,是在第四方面中记载的送风机的叶轮的基础上,加上振动衰减部分与中央主板或外壳主板不是同一种材料的特征。
其中,由于振动衰减部分与中央主板或外壳主板不是同一种材料,所以便于选择有适当频率特性的原材料。
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所记载的送风机的叶轮,是在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送风机的叶轮的基础上,加上振动衰减部分是金属制造的特征。
其中,由于振动衰减部是金属制造的,所以便于选择有适当频率特性的原材料。
本实用新型第八方面所记载的送风机的叶轮,是在第1~3方面中任一所记录的送风机的叶轮的基础上,加上中央主板和振动衰减部分是一个整体,振动衰减部分与外壳主板至少在一点上固定
其中,由于中央主板和振动衰减部做成一个整体,所以振动衰减部分只要与外壳主板连接就可以了,便于叶轮的制造。
本实用新型第九方面所记载的送风机的叶轮,是在第八方面记载的送风机的叶轮的基础上,加上振动衰减部分与外壳主板是焊接的这个特征。
其中,由于振动衰减部分和外壳主板是焊接的,所以便于叶轮的制造。
本实用新型第十方面所记载的送风机的叶轮,是在第八方面记载的送风机的叶轮的基础上,加上外壳主板的中央附近开有通风孔的特征。此外,中央主板设置在覆盖通风孔的位置上。振动衰减部分呈板状,并从中央主板突出来。
通风孔能让使得推动送风机转动的驱动源冷却的冷风通过通风孔流动。此外,由于中央主板布置在覆盖通风孔的位置上,所以,由于叶轮转动所产生的风经过了整流,从而避免了冷却风被扰乱。
其中,由于振动衰减部分是突出于中央主板的板状部件,它与外壳主板的连接避开了通风孔,从而能对从通风孔中通过的冷却风进行整流。这样,就能同时抑制叶轮转动所产生的冷却风的气流振动噪音,和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所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第十一方面所记载的送风机的叶轮,是在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送风机的叶轮的基础上,加上振动衰减部分与中央主板和外壳主板不是同一种种材料的特征。
其中,由于振动衰减部分与中央主板和外壳主板不是同一种材料,所以便于选择有适当频率特性的原材料。
本实用新型第十二方面所记载的送风机的叶轮,是在第十一方面记载的送风机的叶轮的基础上,加上振动衰减部非是金属制造的特征。
其中,由于振动衰减部分是金属制造的,所以便于选择有适当频率特性的原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内部装有涡轮风扇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外观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涡轮风扇的叶轮,其中,(a)是平面图,(b)是侧面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中的轮毂盖连接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例中的轮毂盖连接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例中的轮毂盖连接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例中的轮毂盖连接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第二实施例的涡轮风扇的叶轮,其中,(a)是平面图,(b)是侧视图;
图8是第三实施例的涡轮风扇的叶轮,其中,(a)是平面图,(b)是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涡轮风扇的叶轮1如图2所示。叶轮1安装在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A内部,由交流电动机M驱动运转。由于叶轮1的转动,室内的空气从进风口A2吸入壳体A1内,然后,把在壳体A1内部经过调节后的空气,从出风口A3吹进室内,使空气流动。
【整体构造】
图2(a)是叶轮1的平面图,图2(b)是叶轮1的侧视图。叶轮1的中央上部及侧面周围都能够打开,以便进行通风。
叶轮1由轮毂10、主板11、6块叶片12、护罩13、和轮毂盖14组成。
轮毂10位于叶轮1的中央部分,通过电动机轴M1与电动机M连接。电动机M的旋转驱动力通过轮毂10传递到叶轮1上。
主板11设置在叶轮1的周边部分上,由于它的转动,便使设置在外圆周部分上的叶片12转动。并且,在主板11的中央部分附近设有4个通风孔21。
叶片12设置在叶轮1的周边部分,其下端固定于主板11上。通过叶片12的转动,产生了从叶轮1的中央部分向直径方向流动的风。
护罩13与叶片12的上端结合。
轮毂盖14设置在轮毂10周围,接受电动机M的转动驱动力。并且,轮毂盖14布置成盖在主板11的通风孔21的上面。轮毂盖14由下列构件构成:内轮毂盖31、外轮毂盖32、轮毂盖连接部分分33、肋条34,以及连接部分分35。在内轮毂盖31和外轮毂盖32之间设有间隙36。另外,轮毂盖14是用树脂制造的,是用整体成型制成。
内轮毂盖31构成轮毂盖14的内部,与轮毂10连接。
外轮毂盖32构成轮毂盖14的外部,布置成覆盖通风孔21。此外,外轮毂盖32通过连接分部35与主板11连接(请参照图2(b))。
轮毂盖连接部分33将内轮毂盖31和外轮毂盖32在4个部位上连接起来。如图3所示,轮毂盖连接部分33弯曲成S形,所以具有弹性。并且,轮毂盖连接部分33还具有衰减100~120Hz附近的振动的特性。
肋条34呈板状,在四个部位从外轮毂盖32向主板11方向突出。并且,肋条34设置在避开通风孔21上部的位置上。
连接部分35是设置在外轮毂盖中央部附近的4个不为上的圆柱形构件,用以连接主板11和外轮毂盖32。
【工作过程】
下面,说明叶轮1产生风的工作过程。
首先,电动机M的电动机轴M1转动,由它带动连接在电动机轴M1上的轮毂10随着电动机转动,并且,连接在轮毂10上的内轮毂盖31也同时转动起来。
内轮毂盖31的转动通过轮毂盖连接部分33传递给外轮毂盖32。此时,轮毂盖连接部分33在传递转动时,吸收了电动机M所产生的2f振动。
外轮毂盖32的转动,通过连接部分35传递给主板11。于是,设置在主板11周围的叶片12也转动起来,将叶轮1中央附近的空气向周边部分推压,从而产生风。
【特点】
由于电动机M为交流电动机,它在运转方向激发振动的力量,以交流电波频率50Hz或60Hz的倍数的频率进行变化(2f振动)。因此,随着电动机轴M1一起转动的轮毂10以及内轮毂盖31也同样伴有2f振动。过去为了抑制这种2f振动,使用了带防振胶垫的轮毂,而在制造轮毂时设计防振胶垫就增加了成本。也就是说,如果能省略防振胶垫,叶轮1的生产成本即可降低。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叶轮1中,由于轮毂盖连接部分33具有将电动机M产生的100Hz或120Hz的电波频率减衰的特点,可在抑制轮毂10及内轮毂盖31转动时所产生的2f振动的同时,将转动的驱动力传递给外轮毂盖32及主板11。这样,叶片12便平稳地转动。
上述叶轮1在不使用带有防振胶垫的轮毂时,也可以抑制由于2f振动造成的叶片12所产生的噪音。这样,就能提供一种廉价而且噪音小的叶轮1。
【变型例】
轮毂盖连接部分33并不限定为图3所示的S形弯曲形状,只要是具有能够减衰100~120Hz附近的振动的特性,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轮毂盖连接部分33可以是如图4或图5所示的U字形,也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环形。
此外,轮毂盖连接部分33不是必须与内轮毂盖31和外轮毂盖32整体成型,它可以使用与内轮毂盖31或外轮毂盖32不同的材料。这样做的优点是便于选择具有适当频率特性的材料。
【第二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涡轮风扇的叶轮2如图7所示。叶轮2和第一实施例的叶轮1一样,设置在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A内部,由交流电动机M带动运转。通过叶轮1的转动,室内的空气从进风口A2吸入壳体A1内,然后,把在壳体A1内部经过调节后的空气从出风口A3吹入室内,产生气流。
【整体构造】
图7(a)是叶轮2的平面图,图7(b)是叶轮2的侧视图。叶轮2在中央上部及侧面周围的部分都是敞开的,能够通风。
叶轮2由轮毂10、主板11、6块叶片12、护罩13及轮毂盖40组成。另外,轮毂10、主板11、6块叶片12,以及护罩13分别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轮毂盖40设置在轮毂10的周围,接受电动机M的旋转驱动力。并且,和第一实施例一样,轮毂盖40布置成覆盖主板11的通风孔21上方。轮毂盖40由内轮毂盖41、外轮毂盖42、轮毂盖连接部分43、肋条44,以及连接部分45构成。内轮毂盖41和外轮毂盖42之间设有间隙46。另外,轮毂盖40通过把轮毂盖连接部分43插入后以整体成形的方式制成。
内轮毂盖41构成轮毂盖40的内部,与轮毂10连接。
外轮毂盖42构成轮毂盖40的外部,布置成覆盖通风孔21。外轮毂盖42通过连接部分45与主板11连接(参照图7(b))。
轮毂盖连接部分43是做成有弹性的板状的6块金属零件,它将内轮毂盖41和外轮毂盖42连接起来。此外,轮毂盖连接部分43还具有能衰减100~120Hz附近的振动的特性。
肋条44在四个部位上从外轮毂盖42向主板11方向突出的板状物。并且,设置肋条44的位置避开通风孔21的上部。
连接部分45是外轮毂盖中央部附近的4个圆柱形零件,用于连接主板11和外轮毂盖42。
【工作过程】
首先说明由叶轮2产生风的工作过程。
首先,电动机M的电动机轴M1转动,带动连接在电动机轴M1上的轮毂10随着电动机转动。然后,连接在轮毂10上的内轮毂盖41也同样转动起来。
内轮毂盖41的转动通过轮毂盖连接部分43传递给外轮毂盖42,此时,由轮毂盖连接部分43吸收电动机M所产生的2f振动以后,再把转动传递出去。
外轮毂盖42的转动通过连接部分45传递给主板11。这样,设置在主板11周围的叶片12也转动起来,将叶轮2中央附近的空气向周边部分推压,产生风。
【特点】
由于电动机M为交流电动机,它在运转方向激发振动的力量,以交流电波频率50Hz或60Hz的倍数的频率进行变化(2f振动)。因此,随着电动机轴M1一起转动的轮毂10以及内轮毂盖31也同样伴有2f振动。
这样,由于轮毂盖连接部分43具有将电动机M产生的100Hz或120Hz的电波频率减衰的特点,可在抑制轮毂10及内轮毂盖41转动时所产生的2f振动的同时,将转动的驱动力传递给外轮毂盖42及主板11。这样,叶片12便平稳地转动。
这种叶轮2和第一实施例的叶轮1一样,在不使用带有防振胶垫的轮毂时,也可以抑制由于2f振动造成的叶片12所产生的噪音。这样,就能提供一种廉价而且噪音小的叶轮1。
【第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涡轮风扇的叶轮3如图8所示。叶轮3和第一实施例的叶轮1一样,设置在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A内部,由交流电动机M带动运转。通过叶轮3的转动,室内的空气从进风口A2吸入壳体A1内,然后,把在壳体A1内部经过调节后的空气从出风口A3吹入室内,产生气流。
【整体构造】
图8(a)是叶轮3的平面图,图8(b)是叶轮3的侧视图。叶轮3在中央上部及侧面周围都是敞开的,以便通风。
叶轮3具有轮毂10、主板50、6块叶片12、护罩13及轮毂盖60。另外,轮毂10、6块叶片12、护罩13分别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主板50设置在叶轮3的周围,由于主板的转动,使得设置在外部圆周部分的叶片12一起转动。此外,在主板50的中央部分附近,设有4个通风孔51。此外,在与后面提到的轮毂盖60连接的部分上,设有穿过连接螺钉62(将在后文中描述)的孔。
轮毂盖60设置在轮毂10的周围,接受电动机M的旋转驱动力。此外,和第一实施例一样,轮毂盖60布置在覆盖主板50上的通风孔51的上方。轮毂盖60上带有四条肋条61。
肋条61从轮毂盖60向主板50方向突出,其形状呈板状,分别由两个连接螺钉62与主板50连接(参见图8(b))。此外,肋条61互相不连接,在两条肋条之间设有间隔。还有,肋条61在与主板50连接时,具有使100~120Hz附近的振动衰减的特性。
【工作过程】
下面,说明叶轮3产生风的工作过程。
首先,电动机M的电动机轴M1转动,从而带动连接在电动机轴M1上的轮毂10也随着电动机转动。然后,连接在轮毂10上的轮毂盖60也同样转动起来。
轮毂盖60的转动通过肋条61传递给主板50,于是,设置在主板11周围的叶片12也转动起来,将叶轮1中央附近的空气推向周边部分,产生风。与此同时,肋条61在传递转动的同时,还吸收电动机M所产生的2f振动。
【特点】
由于电动机M为交流电动机,它在运转方向激发振动的力量,以交流电波频率50Hz或60Hz的倍数的频率进行变化(2f振动)。因此,随着电动机轴M1一起转动的轮毂10和轮毂盖60也同样伴有2f振动。
此时,由于肋条60具有使电动机M产生的100Hz或120Hz的频率减衰的特性,所以,在将转动驱动力传递给主板50的同时,抑制了伴随轮毂10和轮毂盖60转动所产生的2f振动。这样,叶片12就平稳地转动。
和第一实施例中的叶轮1一样,上述叶轮3在不使用具有防振胶垫的轮毂时,也能抑制由于2f振动所造成的叶片12所产生的噪音。因此,能提供一种廉价而且噪音很小的叶轮3。
【变型例】
在本实施例中,肋条61与主板50是用连接螺钉62连接的。不过,也可以不使用连接螺钉62而使用焊着连接。这样,就能省略连接螺钉62,也不必在主板50上为连接螺丝62钻孔。并且,由于连接是由焊接面构成的,能充分利用肋条61的弹性。
【其他实施例】
(A)
上述第一~第三实施例中的叶轮1、2、3都用于涡轮风扇的叶轮。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用在涡轮风扇上,也适用于西罗科式风扇,轴流风扇,螺旋桨式风扇等各种风扇的叶轮。
(B)
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例中的叶轮1、2、3中,都设有多个使得2f振动衰减的特性的振动衰减部分(轮毂盖连接部分33、43,或肋条61)。但,也可以不设置多个,而只设置一个振动衰减部分。例如,在第一实施例的叶轮1中,可以用一个类似于S形的振动衰减部件的轮毂盖连接部分33,来代替4个轮毂盖连接部分33,并将其设置在内轮毂盖31和外轮毂盖32连接的位置上。
(C)
上述第一~第三实施例中的叶轮1、2、3,都是由交流电动机带动运转的,叶轮的结构都能对2f振动进行衰减。另一方面,在使用直流电动机时,会产生转矩的变化所造成的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因此,在叶轮1、2、3用直流电动机驱动旋转时,可将叶轮的结构设计成具有与转矩的变化的频率相符的衰减特性,就能抑制转矩的变化所产生的噪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衰减振动部分的结构作一些改变,但抑制噪音发生结构的本质部分是一样的。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送风机叶轮中,由于振动衰减部分与中央主板和外壳主板连接,在驱动转动轴转动的驱动源中所产生的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在振动衰减部分中衰减了。因此,能抑制外壳主板及叶片的转动发生变化。从而能抑制由于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所产生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送风机叶轮中,由于振动衰减部分与中央主板和外壳主板连接,在驱动转动轴转动的驱动源中所产生的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在振动衰减部分中衰减了。因此,能抑制外壳主板及叶片的转动发生变化。从而能抑制由于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所产生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送风机叶轮中,由于振动衰减部分与中央主板和外壳主板连接,在驱动转动轴转动的驱动源中所产生的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在振动衰减部分中衰减了。因此,能抑制外壳主板及叶片的转动发生变化。从而能抑制由于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所产生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送风机叶轮中,由于振动衰减部分的形状是弯曲的,起到了吸收振动的弹性体的作用。因此,可以用振动衰减部分吸收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
在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的送风机叶轮中,由于振动衰减部分与中央主板及外壳主板都使用同样的材料,因而可能节省制造叶轮的工时。
在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的送风机叶轮中,由于振动衰减部分与中央主板或外壳主板使用不同的材料,因而便于选择有适当频率特性的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的送风机叶轮中,由于振动衰减部分是金属制的,便于选择有适当电波频率性质的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第八方面的送风机叶轮中,由于中央主板和振动衰减部分做成一个整体,所以只要把振动衰减部分与外壳主板连接起来即可,方便了叶轮的制造。
在本实用新型第九方面的送风机叶轮中,由于振动衰减部分和外壳主板是焊接的,更加方便了叶轮的制造。
在本实用新型第十方面的送风机叶轮中,由于振动衰减部分是突出于中央主板的板状部件,它与外壳主板的连接避开了通风孔,从而能对从通风孔中通过的冷却风进行整流。这样,由于叶轮转动所产生冷却风的气流振动的噪音,和由于激发振动的力量的变化所产生的噪音可同时得到抑制。
在本实用新型第十一方面的送风机叶轮中,由于振动衰减部分与中央主板和外壳主板不是同一种材料,所以便于选择有适当频率特性的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第十二方面的送风机叶轮中,由于振动衰减部分是金属制成的,所以便于选择有适当频率特性的材料。

Claims (18)

1.一种送风机的叶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下列各种部件:
以转动轴(M1)为中心转动的中央主板(31、41、60);
与上述中央主板(31、41、60)同轴线布置的外壳主板(11、32、42、50);
连接上述中央主板(31、41、60)和上述外壳主板(11、32、42、50)的振动衰减部分(33、43、61);以及
以上述转动轴(M1)为中心,布置成环状,并分别固定在上述外壳主板(11、50)上的,多块叶片(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的叶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衰减部分(33)是弯曲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的叶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衰减部(43、61)和上述中央主板(41、60),以及上述外壳主板(42、50)是用不同原材料制成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的叶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中央主板(60)与上述振动衰减部(61)形成一个整体;
上述振动衰减部分(61)与上述外壳主板(50)至少在一点上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的叶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衰减部分(33、43、61)在圆周方向上是不连续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机的叶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衰减部分(33)是弯曲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机的叶轮,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衰减部(43、61)和上述中央主板(41、60),以及上述外壳主板(42、50)是用不同原材料制成的。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机的叶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中央主板(60)与上述振动衰减部(61)形成一个整体;
上述振动衰减部分(61)与上述外壳主板(50)至少在一点上固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的叶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振动衰减部分(33、43、61)是连续的一个部件,而且有空隙部分(36、46)。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机的叶轮(1),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衰减部分(33)是弯曲的。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机的叶轮(1),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衰减部分(33)和上述中央主板(31),以及上述外壳主板(32)是用同样的原材料制成的。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的送风机的叶轮(2、3),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衰减部(43、61)和上述中央主板(41、60),以及上述外壳主板(42、50)是用不同原材料制成的。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机的叶轮(2),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衰减部分(43)是金属制成的。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的送风机的叶轮(3),其特征在于,上述中央主板(60)与上述振动衰减部(61)形成一个整体;
上述振动衰减部分(61)与上述外壳主板(50)至少在一点上固定。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送风机的叶轮(3),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衰减部分(61)与上述外壳主板(50)焊接在一起。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送风机的叶轮(3),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壳主板(50)的中央附近设有通风孔(51);
上述中央主板(60)设置在覆盖上述通风孔(51)的位置上;
上述振动衰减部分(61)呈板状,并突出于上述中央主板(60)。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机的叶轮(1),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衰减部分(33)与上述中央主板(31)或上述外壳主板(32)用不同原材料制成。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送风机的叶轮(1),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衰减部分(33)是金属制成的。
CN 03244805 2002-04-09 2003-04-08 送风机的叶轮 Expired - Lifetime CN2761893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06923 2002-04-09
JP2002106923 2002-04-09
JP200376710 2003-03-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61893Y true CN2761893Y (zh) 2006-03-01

Family

ID=36095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244805 Expired - Lifetime CN2761893Y (zh) 2002-04-09 2003-04-08 送风机的叶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761893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9876A (zh) * 2009-10-13 2012-08-15 诺克有限公司 轴流式风扇、风扇转子以及制造风扇转子的方法
CN108331787A (zh) * 2017-01-17 2018-07-27 埃贝斯佩歇气候控制系统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热空气输送轮
CN109812437A (zh) * 2017-11-22 2019-05-28 信浓绢糸株式会社 送风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9876A (zh) * 2009-10-13 2012-08-15 诺克有限公司 轴流式风扇、风扇转子以及制造风扇转子的方法
CN102639876B (zh) * 2009-10-13 2016-08-10 诺克有限公司 轴流式风扇、风扇转子以及制造风扇转子的方法
CN108331787A (zh) * 2017-01-17 2018-07-27 埃贝斯佩歇气候控制系统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热空气输送轮
US10823189B2 (en) 2017-01-17 2020-11-03 Eberspächer Climate Control Systems GmbH & Co. KG Hot air feed wheel
CN109812437A (zh) * 2017-11-22 2019-05-28 信浓绢糸株式会社 送风机
CN109812437B (zh) * 2017-11-22 2021-08-17 信浓绢糸株式会社 送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723747Y (zh) 离心式风机
CN1254611C (zh) 送风机
CN1261693C (zh) 散热器风扇及使用该散热器风扇的发动机冷却装置
US9850915B2 (en) Power tool
CN1300468C (zh) 轴流式风扇
CN1311167C (zh) 电动风机及使用该风机的电动吸尘器
CN1873230A (zh) 用于气冷式内燃机的多叶式风扇
CN1228553C (zh) 具有防尘装置的风扇和无电极发光系统
CN101056017A (zh) 轴流风扇电动机
CN1242177C (zh) 离心风扇
CN1375417A (zh) 车辆后视镜装置
CN1849480A (zh) 发动机驱动式工作机
CN2761893Y (zh) 送风机的叶轮
CN1813134A (zh) 离心风扇和使用该离心风扇的装置
CN1820146A (zh) 风扇
CN100343590C (zh) 空调的室外机
JP5823192B2 (ja) 動力工具
CN2695650Y (zh) 引擎式发电机
CN1115523C (zh) 直流鼓风机
CN1598325A (zh) 低噪音大风量轴流风机
JP5815310B2 (ja) 動力工具
CN2575343Y (zh) 离心式送风机的叶轮及具备该叶轮的离心式送风机
CN1278046C (zh) 涡轮风扇
CN1788165A (zh) 排水泵及具有该排水泵的空气调节装置
CN1712731A (zh) 可增加进气量的鼓风式散热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304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