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750230Y - 电路板支承体及电气安装件单元 - Google Patents

电路板支承体及电气安装件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750230Y
CN2750230Y CN 200420087097 CN200420087097U CN2750230Y CN 2750230 Y CN2750230 Y CN 2750230Y CN 200420087097 CN200420087097 CN 200420087097 CN 200420087097 U CN200420087097 U CN 200420087097U CN 2750230 Y CN2750230 Y CN 275023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supporting mass
premises station
state
electric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8709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崎直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75023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75023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电路板支承体,具有:第1支承体(31b)、第2支承体(31a)以及第1可动结合部(33)。第1支承体(31b)支承第1电路板(35)。第2支承体(31a)支承第2电路板34。第1可动结合部(33)将第1支承体(31b)与第2支承体(31a)结合,使第1电路板(35)与第2电路板(34)之间可相对移动。本实用新型能够不降低室外机(50)的能力,并使电路板(34、35)与室外机(50)的构成要素间的布线作业容易进行,本实用新型能够高效率地将电气安装件单元(30)安装到室外机(50)上。

Description

电路板支承体及电气安装件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安装在空调机的室外机中的电路板进行支承的电路板支承体、以及在该电路板支承体上安装电路板的电气安装件单元。
背景技术
过去,当在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内安装印刷电路板之类的电路板时,是在将该电路板如图1那样平面地装到电气安装件箱15内后装入室外机10内部。但是,如果像这样将该电路板17平面地装到电气安装件箱15内部,会导致电气安装件箱15较长,甚至从机械室12伸出,延伸到室外热交换器11和室外机10的通风口前面。结果导致室外机10的功能降低。为此,考虑将电路板27a、27b按图2那样分割成变换器部和控制部等,并将它们立体地装到电气安装件箱25内部。这样机械室12就能容纳电气安装件箱25,上述问题得以解决(参照图2)。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237082号公报(第2-5项,图2)
但是如果在电气安装件箱中立体地配置多个电路板,在那些电路板与室外机构成要素(如压缩机、电子膨胀阀以及四路切换阀等)间的布线作业中,会发生作业方向不定、或电气安装件箱较小导致布线作业中手碰到电气安装件等,致使上述布线作业复杂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降低室外机的能力并使电路板与室外机构成要素间的布线作业容易进行的电路板支承体以及电气安装件单元。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高效率地将电气安装件单元装到室外机内部的电气安装件单元装配方法。
技术方案1的电路板支承体对装入空调机的室外机中的第1电路板及第2电路板进行支承,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所述第1电路板的第1支承体;支承所述第2电路板的第2支承体;将所述第1支承体和所述第2支承体结合成可以使所述第1电路板和所述第2电路板相对移动的状态的第1可动结合部。
如果第1可动结合部是铰链结构体,则可根据其不同的铰链结构体采取两种状态: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状态(或者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不重合地平行排列的状态),以及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交叉的状态。在前者的状态下,由于电路板与室外机构成要素间的布线作业方向是确定的,使电路板与室外机构成要素间的布线作业容易进行。在后者的状态下,室外机的机械室能够容纳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这样就不会降低室外机的能力。
另外,在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交叉配置的场合,如果第1可动结合部是滑动体,可采取两种状态: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之间相隔较大距离的状态,以及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非常接近的状态。在前者的状态下,由于可确保足够的作业空间,使布线作业容易进行。在后者的状态下,室外机的机械室能够容纳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这样就不会降低室外机的能力。
另外,在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平行配置的场合,如果第1可动结合部是滑动体,可采取两种状态: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不重合地平行排列且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之间相隔较大距离的状态,以及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平行地重合的状态。在前者的状态下,由于布线作业方向确定,且能确保足够的作业空间,使布线作业容易进行。在后者的状态下,室外机的机械室能够容纳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这样就不会降低室外机的能力。
因此,若使用本电路板支承体,就能够不降低室外机的能力,使电路板与室外机构成要素间的布线作业容易进行。
使用本电路板支承体还能得到如下各种附加效果。(1)即使在将电路板装到电路板支承体的场合,也能够确定作业方向或确保足够的作业空间。因此,布线作业容易进行。(2)在本电路板支承体上,箱体中的无法利用的空间很少。因此,可增加在运输箱内的装填数。这样就能够减少运输成本。(3)在维护保养时也能够确定作业方向或确保足够的作业空间。因此维护作业能够迅速进行。
技术方案2的电路板支承体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可动结合部将所述第1支承体和所述第2支承体结合成如下状态:可以采取所述第1电路板和所述第2电路板形成第1角度的第1状态、以及所述第1电路板和所述第2电路板形成第2角度的第2状态。
在此,利用第1可动结合部可采取两种状态: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成180度角的状态,以及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成90度角的状态。在前者的状态下,由于电路板与室外机构成要素间的布线作业方向确定,使布线作业容易进行。在后者的状态下,室外机的机械室能够容纳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这样就不会降低室外机的能力。因此若使用本电路板支承体,不会降低室外机的能力而使电路板与室外机构成要素间的布线作业容易进行。
本说明书中有时用角度说明本发明。因此在此预先将该角度定义。通常,在电路板上有正反两面。本说明书中将有电气安装件和连接器等突出的面作为正面,印刷电路的面作为反面。在这个前提下,所谓角度为180度的状态,是指第1电路板的正面与第2电路板的正面朝同一方向。当第1电路板的正面与第2电路板的正面朝相互接近的方向转动45度时,该角度为135度。再转动45度,就成为90度。如果一直这样转动下去,最终第1电路板的正面就与第2电路板的正面重合,这种状态为0度。相反,当第1电路板的反面与第2电路板的反面朝相互接近的方向转动45度时,该角度为225度。再转动45度,就成为270度。如果一直这样转动下去,最终第1电路板的反面就与第2电路板的反面重合,这种状态为360度。
技术方案3的电路板支承体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角度至少为180度,所述第2角度小于等于90度。
在此,如果第1角度为180度,由于电路板与室外机构成要素间的布线作业方向确定,使布线作业容易进行。而在第1角度为180度以上的场合,虽然作业方向不确定,但由于作业空间扩大,使布线作业容易进行。另外,如果第2角度为90度以下,室外机的机械室能够容纳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因此不会降低室外机的能力。结果,若使用本电路板支承体,就能够不降低室外机的能力而使电路板与室外机构成要素间的布线作业容易进行。
技术方案4所述的电路板支承体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可动结合部将所述第1支承体和所述第2支承体结合成可以使所述第1电路板及所述第2电路板中的至少一方滑动的状态。
在此,在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交叉配置的场合,可采取两种状态: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之间相隔较大距离的状态,以及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接近的状态。在前者的状态下,由于可确保足够的作业空间,使布线作业容易进行。在后者的状态下,室外机的机械室能够容纳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这样就不会降低室外机的能力。
另外,在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平行配置的场合,可采取两种状态: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不重合地平行排列且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之间相隔较大距离的状态,以及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平行地重合的状态。在前者的状态下,由于电路板与室外机构成要素间的布线作业方向确定,且确保足够的作业空间,使布线作业容易进行。在后者的状态下,室外机的机械室能够容纳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这样就不会降低室外机的能力。
因此若使用本电路板支承体,就能够不降低室外机的能力而使电路板与室外机构成要素间的布线作业容易进行。
技术方案5所述的电路板支承体的特征在于,还具有端子台支承体和第2可动结合部,所述端子台支承体支承端子台,所述端子台使装入所述空调机的室内机中的第3电路板及所述空调机的工作电源中至少一方与所述第1电路板之间实现电连接,所述第2可动结合部将所述端子台支承体和所述第1支承体结合成可以使所述端子台和所述第1电路板相对移动的状态。此处的“第2可动结合部”指铰链结构体和滑动体等。
在此,端子台的位置可相对于第1电路板变更。因此,即使在将装有第1电路板以及第2电路板的电子电路支承体固定于室外机后,也可以只将前述端子台移动到容易与第3电路板以及电源等连接的位置。这样就使第1电路板以及第2电路板与第3电路板以及电源等之间的布线连接容易进行。
技术方案6所述的电气安装件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第1电路板;第2电路板;支承所述第1电路板的第1支承体;支承所述第2电路板的第2支承体;将所述第1支承体和所述第2支承体结合成可以使所述第1电路板和所述第2电路板相对移动的状态的可动结合部。
如果第1可动结合部是铰链结构体,则可根据其不同的铰链结构体采取两种状态: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状态(或者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不重合地平行排列的状态),以及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交叉的状态。在前者的状态下,由于电路板与室外机构成要素间的布线作业方向是确定的,使电路板与室外机构成要素间的布线作业容易进行。在后者的状态下,室外机的机械室能够容纳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这样就不会降低室外机的能力。
另外,在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交叉配置的场合,如果第1可动结合部是滑动体,可采取两种状态: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之间相隔较大距离的状态,以及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非常接近的状态。在前者的状态下,由于可确保足够的作业空间,使布线作业容易进行。在后者的状态下,室外机的机械室能够容纳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这样就不会降低室外机的能力。
另外,在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平行配置的场合,如果第1可动结合部是滑动体,可采取两种状态: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不重合地平行排列且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之间相隔较大距离的状态,以及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平行地重合的状态。在前者的状态下,由于布线作业方向确定,且能确保足够的作业空间,使布线作业容易进行。在后者的状态下,室外机的机械室能够容纳第1电路板与第2电路板。这样就不会降低室外机的能力。
因此,若使用本电路板支承体,就能够不降低室外机的能力,使电路板与室外机构成要素间的布线作业容易进行。
发明效果
权利要求1的电路板支承体能够不降低室外机的能力并使电路板与室外机构成要素间的布线作业容易进行。
权利要求2的电路板支承体能够不降低室外机的能力并使电路板与室外机构成要素间的布线作业容易进行。
权利要求3的电路板支承体能够不降低室外机的能力并使电路板与室外机构成要素间的布线作业容易进行。
权利要求4的电路板支承体能够不降低室外机的能力并使电路板与室外机构成要素间的布线作业容易进行。
权利要求5的电路板支承体能够使第1电路板以及第2电路板与第3电路板以及电源等之间的布线连接容易进行。
权利要求6的电路板支承体能够不降低室外机的能力并使电路板与室外机构成要素间的布线作业容易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过去室外机一部分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过去室外机一部分构造的立体图。
图3是第1实施形态的电气安装件单元第1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第1实施形态的电气安装件单元变形情况的立体图。
图5是第1实施形态的电气安装件单元装到室外机内部后的立体图。
图6是第2实施形态的电气安装件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第1实施形态的电气安装件单元的运输包装形态。
图8是第1实施形态的电气安装件单元的安装与布线作业流程。
图9是第2实施形态的电气安装件单元的安装与布线作业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形态>
〔电气安装件单元〕
本实施形态的电气安装件单元的第1形态用图3表示。本电气安装件单元30主要由:变换器板34、控制电路板35、端子台36、变换器板支承体31a、控制电路板支承体31b、端子台支承体32、铰链33以及滑块(位于端子台支承体32的背面)构成。变换器板34用于在暂时将交流变换为直流并再变换为交流时控制频率与电压。利用该变换器板34,可大幅变更压缩机的电动机转速。控制电路板35用于控制空调机的构成要素(如,压缩机、电子膨胀阀、室外风扇、四路切换阀及室内风扇等)的输出和输出定时等。端子台36则用于室内机的电路板和室内电源等与变换器板34及控制电路板35间的电气连接。变换器板34固定于变换器板支承体31a上。控制电路板35固定于控制电路板支承体31b上。端子台36固定于端子台支承体32上。变换器板34、控制电路板35以及端子台36内必要的布线作业已完成。铰链33将变换器板支承体31a与控制电路板支承体31b结合。利用该铰链33,变换器板34与控制电路板35可以形成90度到180度的任意角度。滑块将控制电路板支承体31b与端子台支承体32结合。利用该滑块,端子台支承体32可沿与控制电路板35交叉的方向(图中近侧)滑行。
图4是该电气安装件单元30的变形情况。在图4中上部,移动控制电路板35使其与变换器板34所成角度为90度,并使端子台支承体32滑动,然后安装顶板38,电气安装件单元30就变为图4中下部的形态。
图5是电气安装件单元30装进室外机50内部后的最终形态。如图5所示,电气安装件单元30安装于室外机50的机械室52内部的上部。
〔电气安装件单元的安装与布线作业〕
图8是电气安装件单元30的安装与布线作业流程。
图8中,在步骤S11,作业者用螺钉将变换器板支承体31a固定于室外机50的隔板53的机械室52侧上部的面上(参照图5)。在步骤S12,作业者将室外机中的各种构成要素,如,压缩机、电子膨胀阀以及四路切换阀等与变换器板34以及控制电路板35上的端子40进行布线连接。(参照图3)。此时,电气安装件单元30的状态如图4的上部所示。在步骤S13,作业者将控制电路板支承体31b折起使其与变换器板34成90度角。在步骤S14,作业者使端子台支承体32滑动。在步骤S15,作业者将来自室内机的传送线(连接室内机的电路板以及电源的传送线)连接到端子台36。
〔电气安装件单元的运输包装形态〕
图7表示电气安装件单元30的运输包装形态。
通常,电路板等大多放置在被称为电气安装件箱的箱体内部。在那种场合,由于该箱体内部有无法利用的空间,在图7所示尺寸的包装箱60中,至多只可以容纳两个。但是,本发明的电气安装件单元30可变形为几乎接近平面的形状。这样可减少无法利用的空间。因此,在图7所示尺寸的包装箱中,大约可容纳4个电气安装件单元30,是通常的2倍。
〔电气安装件单元的特征〕
(1)第1实施形态的电气安装件单元30利用铰链33可使变换器板34与控制电路板35之间形成90度到180度中的任意角度。当变换器板34与控制电路板35间的角度为180度时,由于变换器板34以及控制电路板35与室外机50的构成要素间的布线作业方向确定,使布线作业容易进行。当变换器板34与控制电路板35间的角度为90度时,室外机50的机械室52可容纳变换器板34与控制电路板35。因此,不会降低室外机50的能力。因此,使用本电气安装件单元30,能够不降低室外机50的能力而使电路板34与室外机50的构成要素以及控制电路板35间的布线作业容易进行。
(2)第1实施形态的电气安装件单元30可相对控制电路板35而变更端子台36的位置。因此,即使在电气安装件单元30被固定在室外机50上之后,也可以只将端子台36移动到容易与第3电路板以及电源等连接的位置。这样就使变换器板34以及控制电路板35与室内机的电路板以及电源等之间的布线连接容易进行。
(3)采用第1实施形态的电气安装件单元30的安装与布线作业时,在步骤S11,作业者用螺钉将变换器板支承体31a固定于室外机50的隔板53的机械室52侧上部的面上。在步骤S12,作业者将室外机中的各种构成要素与变换器板34以及控制电路板35上的端子40进行布线连接。在步骤S13,作业者将控制电路板支承体31b折起使其与变换器板成90度角。在步骤S14,作业者使端子台支承体32滑动。在步骤S15,作业者将来自室内机的传送线连接到端子台36。这样就能容易且高效率地将电气安装件单元30装配到室外机50上。
(4)在第1实施形态的电气安装件单元30的组合中,在变换器板支承体31a与控制电路板支承体31b的前端通过铰链33结合后,在将变换器板34以及控制电路板35安装在电路板支承体31a、31b时,其安装作业方向确定。因此,使该安装作业容易进行。
(5)第1实施形态的电气安装件单元30可变形为几乎接近平面的形状。这样可减少无法利用的空间。因此,在相同尺寸的包装箱中,大约可容纳2倍于通常的电气安装件单元30。
(6)利用第1实施形态的电气安装件单元30,即使在室外机50维护保养的时候,也能够确定作业方向且确保足够的作业空间,因此,使维护作业能够迅速进行。另外,本电气安装件单元30在安装后也可以变形,因此,不用一个个取下电气安装件单元30,也能够对隐藏在电气安装件单元30内部的室外机50的构成要素进行维护保养。
〔变形例〕
(1)第1实施形态中,变换器板支承体31a与控制电路板支承体31b通过铰链33结合,利用该铰链33,变换器板34与控制电路板35之间可形成90度到180度的任意角度。然而,变换器板34与控制电路板35之间的角度并不限于90度到180度。例如,变换器板34与控制电路板35之间的角度可以是0度到360度。
(2)第1实施形态中,变换器板支承体31a与控制电路板支承体31b通过铰链33结合,利用该铰链33,变换器板34与控制电路板35之间可形成90度到180度的任意角度。但变换器板支承体31a与控制电路板支承体31b也可以通过滑块结合。此时,变换器板34与控制电路板35之间的角度可以为90度也可以为180。
(3)第1实施形态中,控制电路板支承体31b与端子台支承体32通过滑块结合,利用该滑块,端子台支承体32可沿与控制电路板35交叉的方向滑行,但控制电路板支承体31b与端子台支承体32也可以通过铰链结合。
<第2实施形态>
〔电气安装件单元〕
本实施形态的电气安装件单元用图6表示。本电气安装件单元70主要由:变换器板74、控制电路板75、端子台76、变换器板支承体71a、控制电路板支承体71b、端子台支承体72、以及滑块79构成。变换器板74用于在暂时将交流变换为直流并再变换为交流时控制频率与电压。利用该变换器板74,可大幅变更压缩机的电动机和对室内外的风扇进行驱动的电动机等转速。控制电路板75用于控制空调机的构成要素(如,压缩机、电子膨胀阀、室外风扇、四路切换阀及室内风扇等)的输出和输出定时等。端子台76则用于室内机的电路板和室内电源与变换器板74及控制电路板75间的电气连接。变换器板74固定于变换器板支承体71a上。控制电路板75固定于控制电路板支承体71b上。端子台76固定于端子台支承体72上。变换器板74、控制电路板75以及端子台76内必要的布线作业已完成。滑块79将变换器板支承体71a与控制电路板支承体71b结合。该滑块79由上部条和下部条构成,在上部条上固定滑块条73b,在下部条上设置供滑块条73b嵌入的滑轨73a。利用该滑块79,变换器板74可相对控制电路板75滑行。
〔电气安装件单元的安装与布线作业〕
图9是电气安装件单元70安装与布线作业的流程。
图9中,在步骤S21,作业者用螺钉将控制电路板支承体71b固定于室外机的隔板的机械室侧上部的面上。在步骤S22,作业者将变换器板支承体71a完全拉出,使变换器板74成为可见状态。在步骤S23,作业者将室外机中的各种构成要素,如,压缩机、电子膨胀阀以及四路切换阀等与变换器板74以及控制电路板75上的端子80进行布线连接。在步骤S24,作业者使变换器板支承体71a滑动,使变换器板74隐藏于控制板支承体71b下。在步骤S25,作业者将来自室内机的传送线(连接室内机的电路板以及电源的传送线)连接到端子台36。
〔电气安装件单元的特征〕
(1)第2实施形态的电气安装件单元70可以使变换器板74相对控制电路板75平行滑动。在将变换器板支承体71a完全拉出时,可确定布线的作业方向且确保充分的作业空间,使该安装作业能够容易进行。另外,当变换器板74完全隐藏在控制电路板支承体71b下时,室外机的机械室可容纳变换器板74与控制电路板75。这样就不会降低室外机的能力。因此若使用本电气安装件单元70,就能够不降低室外机的能力而使室外机构成要素与变换器板74以及控制电路板75间的布线作业容易进行。
(2)采用第2实施形态的电气安装件单元30的安装与布线作业时,在步骤S21,作业者用螺钉将控制电路板支承体71b固定于室外机的隔板的机械室侧上部的面上。在步骤S22,作业者将变换器板支承体71a完全拉出,使变换器板74成为可见状态。在步骤S23,作业者将室外机中的各种构成要素,如,压缩机、电子膨胀阀以及四路切换阀等与变换器板74以及控制电路板75上的端子80间进行布线连接。在步骤S24,作业者使变换器板支承体71a滑动,使变换器板74隐藏到控制电路板支承体71b下。在步骤S25,作业者将来自室内机的传送线连接到端子台36。因此,能容易且高效率地将电气安装件单元30装配到室外机50上。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若使用本发明的电路板支承体以及电气安装件单元,就能够不降低室外机的能力,并使电路板与室外机构成要素的布线作业容易进行。

Claims (6)

1.一种电路板支承体,对装入空调机的室外机(50)中的第1电路板(35、74)及第2电路板(34、75)进行支承,其特征在于,具有:
支承所述第1电路板(35、74)的第1支承体(31b、71a);
支承所述第2电路板(34、75)的第2支承体(31a、71b);
将所述第1支承体(31b、71a)和所述第2支承体(31a、71b)结合成可以使所述第1电路板(35、74)和所述第2电路板(34、75)相对移动的状态的第1可动结合部(33、7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支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可动结合部(33)将所述第1支承体(31b)和所述第2支承体(31a)结合成如下状态:可以采取所述第1电路板(35)和所述第2电路板(34)形成第1角度的第1状态、以及所述第1电路板(35)和所述第2电路板(34)形成第2角度的第2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支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角度至少为180度,
所述第2角度小于等于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支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可动结合部(79)将所述第1支承体(71a)和所述第2支承体(71b)结合成可以使所述第1电路板(74)及所述第2电路板(75)中的至少一方滑动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支承体,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端子台支承体(32)和第2可动结合部,
所述端子台支承体(32)支承端子台(36),所述端子台(36)使装入所述空调机的室内机中的第3电路板及所述空调机的工作电源中至少一方与所述第1电路板(35)之间实现电连接,
所述第2可动结合部将所述端子台支承体(32)和所述第1支承体(31b)结合成可以使所述端子台(36)和所述第1电路板(35)相对移动的状态。
6.一种装入空调机的室外机中的电气安装件单元(30、70),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电路板(35、74);
第2电路板(34、75);
支承所述第1电路板(35、74)的第1支承体(31b、71a);
支承所述第2电路板(34、75)的第2支承体(31a、71b);
将所述第1支承体(31b、71a)和所述第2支承体(31a、71b)结合成可以使所述第1电路板(35、74)和所述第2电路板(34、75)相对移动的状态的可动结合部(33、79)。
CN 200420087097 2003-09-02 2004-09-01 电路板支承体及电气安装件单元 Expired - Lifetime CN2750230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09571A JP3985754B2 (ja) 2003-09-02 2003-09-02 電子回路基板支持体、電装品ユニットおよび電装品ユニット取付方法
JP2003309571 2003-09-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750230Y true CN2750230Y (zh) 2006-01-04

Family

ID=34411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087097 Expired - Lifetime CN2750230Y (zh) 2003-09-02 2004-09-01 电路板支承体及电气安装件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985754B2 (zh)
CN (1) CN2750230Y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85833B2 (ja) * 2005-11-07 2007-10-0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電装品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JPWO2007108447A1 (ja) * 2006-03-17 2009-08-06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JP2008170023A (ja) * 2007-01-09 2008-07-24 Daikin Ind Ltd 電装品ユニット
JP4952351B2 (ja) * 2007-04-12 2012-06-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基板及び端子台の取付部材、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5028204B2 (ja) * 2007-09-28 2012-09-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EP2206978A4 (en) * 2007-09-28 2014-10-22 Toshiba Carrier Corp EXTERNAL UNIT FOR AIR CONDITIONING
JP5062191B2 (ja) * 2009-02-02 2012-10-3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室外機
JP2010175224A (ja) * 2009-02-02 2010-08-12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5423322B2 (ja) * 2009-11-04 2014-02-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5929112B2 (ja) * 2011-11-15 2016-06-01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6215013B2 (ja) * 2013-11-20 2017-10-18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WO2016006106A1 (ja) * 2014-07-11 2016-01-14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18189263A (ja) * 2017-04-28 2018-11-29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WO2021181677A1 (ja) * 2020-03-13 2021-09-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品箱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077016A (ja) 2005-03-24
JP3985754B2 (ja) 2007-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750230Y (zh) 电路板支承体及电气安装件单元
CN1188733C (zh) 显示板或探测器块的支撑框架
CN1888594A (zh) 吸顶式空气调节器
CN1483651A (zh) 板状物搬运机器人
CN1468051A (zh) 芯片安装工具和使用该安装工具的芯片安装方法
CN2390137Y (zh) 柜式空调机的立体导风装置
CN101038096A (zh) 一种分体挂壁式空调的室内机
CN1834540A (zh) 空调室外机
CN1967059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53024C (zh)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CN2825548Y (zh) 一种四向管道换向器
CN1578707A (zh) 热交换器管的扩径装置
CN102992036A (zh) 洗衣房中的布草风送装置
CN2781253Y (zh) 室外机用电气附属部件容纳部及空调器的室外机
CN2744967Y (zh)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
CN200944488Y (zh) 圣诞灯泡导电片自动插装机
CN2526713Y (zh)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CN1233961C (zh) 一种空调器格栅的驱动装置
CN1263237A (zh) 空调出风口结构
CN1692253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和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组装方法
CN2533412Y (zh)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CN1176329C (zh) 壁挂式空调装置
CN1626980A (zh) 空调器的风向调节装置
CN1049970C (zh) 空调机的室外装置
CN2628910Y (zh) 分体式空调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4090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