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75514Y - 液能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液能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75514Y
CN2675514Y CN 200420000828 CN200420000828U CN2675514Y CN 2675514 Y CN2675514 Y CN 2675514Y CN 200420000828 CN200420000828 CN 200420000828 CN 200420000828 U CN200420000828 U CN 200420000828U CN 2675514 Y CN2675514 Y CN 267551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aulic
hydraulic pump
pipeline
hydraulic oil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2000082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唐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42000082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7551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7551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7551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特别是一种加装有液压吸能系统的液能电动车。该车与传统汽车各系统基本一致,只是将内燃机改用电动马达,增加液压马达,并分别在车轮轮毂、独立悬挂式减震系、弓子板式减震系、附加刹车系上设置有由液压油箱、液压油蓄能器、液压油管路及装于管路上的单向阀和相应吸能机构组成的液压传动系,吸能机构将因路面不平造成的车轮颠簸阻力、减震系产生的减震阻力、附加刹车系产生的刹车阻力通过液压系统将其有效回收,再通过液压马达转化为电能,提供给驱动车辆运行的电动马达,以降低电动马达对蓄电池电能的消耗和电能的补充,使车辆的有效工作时间得以延长。

Description

液能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特别是一种加装有液压吸能系统的液能电动车。
背景技术:
通常的电动车是以蓄电池为能源带动电动马达而工作的,蓄电池的电量储备有限,从而限制了电动车的正常工作时间。无论是电动车还是其它机动车,都是克服车身的重力、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路面不平造成的颠簸力、刹车减速的惯性力、转向离心力及空气阻力才能正常行驶。电动车的电能转化成的机械能要消耗一大部分来克服上述阻力,因此减小这些消耗或者利用这些消耗将其回收,再转化为动力能源,是提高电动车正常工作时间的潜力所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通过加装液压吸能系统将阻力消耗回收,再转化为动力能源,以节约蓄电池电能的液能电动车。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该液能电动车包括车身主梁、传动系、减震系、刹车系、车轮、液压油箱、液压油蓄能器、液压马达、电动马达等机构,该车轮轮毂上设置有与车轮切线方向垂直安装的柱塞泵,该柱塞泵的活塞杆顶部与轮胎内侧之间设置有顶块,液压油箱、液压油蓄能器与该柱塞泵之间通过液压油管路及装于管路上的单向阀构成液压传动系;独立悬挂式减震系其下摆臂与车身主梁之间装有柱式液压泵,该液压泵的活塞通过与其固定的顶杆与下摆臂固定连接,环式减震弹簧的上止点固定在该液压泵的缸体上,液压油箱、液压油蓄能器与该柱式液压泵之间通过液压油管路及装于管路上的单向阀构成液压传动系;弓子板式减震系其弓子板弹簧与车身主梁之间装有摇臂式双向液压泵机构,该机构的连杆下端与弓子板弹簧铰接,连杆上端与摇臂铰接,该摇臂另一端与双向液压泵的摆臂连接,液压油箱、液压油蓄能器与该摇臂式双向液压泵之间通过液压油管路及装于管路上的单向阀构成液压传动系;刹车系其主动轮安装在传动系的传动轴中节上,与该主动轮动配合的被动轮安装在一端与车身横梁铰接的被动轮支架上,该支架的另一端与车身主梁之间装有液压泵,该液压泵的活塞杆顶端与该支架固定,该液压泵的液压缸与车身主梁固定,液压油箱、液压油蓄能器与该液压泵之间通过液压油管路及装于管路上的单向阀构成液压传动系;液压油蓄能器通过高压油管路及安装在该管路上的压力控制开关与液压马达连接。
依照上述技术方案实施的液能电动车,可将因路面不平造成的车轮颠簸阻力、减震系产生的减震阻力、附加刹车系产生的刹车阻力通过液压系统将其有效回收,再通过液压马达转化为电能,提供给驱动车辆运行的电动马达,以降低电动马达对蓄电池电能的消耗和电能的补充,使车辆的有效工作时间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吸能系统总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轮柱塞泵吸能机构主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轮柱塞泵吸能机构侧结构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独立悬挂式减震系吸能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弓子板式减震系吸能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刹车系吸能机构主视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刹车系吸能机构侧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所述的液能电动车由车身主梁1、传动系2、液压油箱3、独立悬挂式减震系吸能机构4、车轮柱塞泵吸能机构5、液压油蓄能器6、可控油路7、压力控制开关8、液压马达9、电动马达10、弓子板式减震系吸能机构11、电平蓄电池12、刹车系吸能机构13、高压油管路14、低压油管路15等部件或机构组成。
车轮柱塞泵吸能机构5由高压油管路14、低压油管路15、柱塞泵18、顶块19组成,该车轮轮毂17上设置有与车轮切线方向垂直安装的柱塞泵18,该柱塞泵18的活塞杆顶部与轮胎16内侧之间设置有顶块17,液压油箱3、液压油蓄能器6与该柱塞泵18之间通过高压油管路14、低压油管路15及装于管路上的单向阀构成该吸能机构5的液压传动系。当车轮在负载时,由于受车身重力压迫,其与地面接触的受力部位到车轴中心的距离总是小于上部到车轴中心的距离,这样就形成了轮胎的每个点位,从上部转到下部产生了距离差,也就是产生了大小变化不断的幅度,幅度的大小取决于车辆在行驶中受阻力的大小。车轮柱塞泵吸能机构5其目的是将这种阻力回收转化成动力能,原理如下:当柱塞泵18转到下止点前10-15cm时,轮胎顶部被压平,顶块19顶动柱塞泵18的活塞杆上行,使柱塞泵18的油缸内油压升高,达到限定压力时,高压油管路14单向阀门打开,高压油流至液压油蓄能器6备用;当柱塞泵18转至离下止点10-15cm时,顶块19与柱塞泵18的活塞杆回位,高压油管路14单向阀门关闭,柱塞泵18的油缸产生真空,低压油管路15单向阀门打开,液压油流入油缸内,柱塞泵18转至上止点,缸内油液吸满,转向下止点,柱塞泵18又开始压缩,如此循环。
独立悬挂式减震系吸能机构4由柱式液压泵20、顶杆21、环式减震弹簧23组成,独立悬挂式减震系其下摆臂22与车身主梁1之间装有柱式液压泵20,该液压泵20的活塞通过与其固定的顶杆21与下摆臂22固定连接,环式减震弹簧23的上止点固定在该液压泵20的缸体上,液压油箱3、液压油蓄能器6与该柱式液压泵20之间通过高压油管路14、低压油管路15及装于管路上的单向阀构成该吸能机构4的液压传动系。其工作原理是:车辆行驶遇阻时,车轮上行,带动下摆臂22上行,迫使环式减震弹簧23压缩,柱式液压泵20活塞杆上行,活塞以下缸筒内产生真空,低压油管路15单向阀门打开,液压油流入油缸内;车轮下行时,环式减震弹簧23释放,带动活塞杆下行,低压油管路15单向阀门关闭,使活塞下部缸内油压升高,高压油管路14单向阀门打开,高压油流至液压油蓄能器6备用。此为单向柱式液压泵工作原理,如果活塞上部同时与下部反向工作,则为双向柱式液压泵结构。柱式液压泵20不仅起吸能作用,而且还起减震器作用。
弓子板式减震系吸能机构11由摇臂式双向液压泵24、摇臂25、连杆26组成,弓子板式减震系的弓子板弹簧27与车身主梁1之间装有摇臂式双向液压泵24机构,该机构的连杆26下端与弓子板弹簧27铰接,连杆26上端与摇臂25铰接,该摇臂25另一端与液压泵24的摆臂连接,液压油箱3、液压油蓄能器6与该摇臂式双向液压泵24之间通过高压油管路14、低压油管路15及装于管路上的单向阀构成该吸能机构11的液压传动系。其工作原理是:车辆遇阻上行时,强行弓子板弹簧27往上弯曲,连杆26上行带动传动摇臂25上行,再带动液压泵24的摆臂,使液压油压缩,缸内油压升高,高压油管路14单向阀门打开,高压油流至液压油蓄能器6。同时,另一个活塞也往同一方向运动,缸内产生真空,低压油管路15单向阀门打开,高压油管路14单向阀门关闭,液压油吸入缸内;车轮下行,弓子板弹簧27下行,释放能量,带动摇臂25、连杆26下行,推动活塞杆开始压缩,低压油管路15单向阀门关闭,油压达到额定压力时,高压油管路14单向阀门打开,高压油流至液压油蓄能器6备用,两缸交换工作。同样,摇臂式双向液压泵24不仅起吸能作用,而且还起减震器作用。
刹车系吸能机构13由一级液压泵28、主动轮29、二级液压泵30、被动轮支架31、被动轮32组成,刹车系的主动轮29安装在传动系的传动轴中节34上,与该主动轮29动配合的被动轮32安装在一端与车身横梁1铰接的被动轮支架31上,该支架31的另一端与车身主梁1之间装有两套液压泵机构,即一级液压泵28和二级液压泵30,该一级液压泵28和二级液压泵30的活塞杆35顶端与该支架31固定,该一级液压泵28和二级液压泵30的液压缸36与车身主梁1固定,液压油箱3、液压油蓄能器6与该一级液压泵28和二级液压泵30之间通过高压油管路14、低压油管路15及装于管路上的单向阀构成该吸能机构13的液压传动系。该刹车系吸能机构13是在原有刹车机构的基础上附加的装置,除具有吸能作用外,还有助于原有刹车机构的制动能力,特别是紧急刹车效果更明显。其工作原理是:车辆行驶,传动系的传动轴中节34不断转动,当车辆需要减速刹车时,一级液压泵28的活塞杆35顶动具有摇臂作用的被动轮支架31,迫使被动轮32压向与传动轴中节34一起转动的主动轮29,使主动轮29带动被动轮32及一级液压泵28同时转动。由于液压泵需要相匹配的扭矩才能转动,有意造成一定阻力,迫使传动轴中节34转动受阻,控制车速减慢,如果一级液压泵28的阻力达不到减速需要,可用同样的步骤启动二级液压泵30工作,以加大阻力。如果两级液压泵还达不到减速需要,则采用原有刹车机构。与前述吸能机构一样的道理,一级液压泵28和二级液压泵30工作的同时,也为液压油蓄能器6提供高压油作为其能量储备。
上述结构的液能电动车与传统汽车的各系统基本一致,只是将内燃机改用电动马达10,增加液压马达9,使液压油蓄能器6通过可控高压油管路7及安装在该管路上的压力控制开关8与液压马达9、电动马达10形成液能向电能的转换并驱动车辆行驶。当液压马达9的发电量超过电动马达10所需电量时,多余部分充入电平蓄电池12备用,当发电量不足时,由电平蓄电池补充。

Claims (1)

1、一种液能电动车,包括车身主梁、传动系、减震系、刹车系、车轮、液压油箱、液压油蓄能器、液压马达、电动马达,其特征在于:
a、车轮轮毂上设置有与车轮切线方向垂直安装的柱塞泵,该柱塞泵的活塞杆顶部与轮胎内侧之间设置有顶块,液压油箱、液压油蓄能器与该柱塞泵之间通过液压油管路及装于管路上的单向阀构成液压传动系;
b、独立悬挂式减震系其下摆臂与车身主梁之间装有柱式液压泵,该液压泵的活塞通过与其固定的顶杆与下摆臂固定连接,环式减震弹簧的上止点固定在该液压泵的缸体上,液压油箱、液压油蓄能器与该柱式液压泵之间通过液压油管路及装于管路上的单向阀构成液压传动系;
c、弓子板式减震系其弓子板弹簧与车身主梁之间装有摇臂式双向液压泵机构,该机构的连杆下端与弓子板弹簧铰接,连杆上端与摇臂铰接,该摇臂另一端与双向液压泵的摆臂连接,液压油箱、液压油蓄能器与该摇臂式双向液压泵之间通过液压油管路及装于管路上的单向阀构成液压传动系;
d、刹车系其主动轮安装在传动系的传动轴中节上,与该主动轮动配合的被动轮安装在一端与车身横梁铰接的被动轮支架上,该支架的另一端与车身主梁之间装有液压泵,该液压泵的活塞杆顶端与该支架固定,该液压泵的液压缸与车身主梁固定,液压油箱、液压油蓄能器与该液压泵之间通过液压油管路及装于管路上的单向阀构成液压传动系;
CN 200420000828 2004-01-19 2004-01-19 液能电动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7551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00828 CN2675514Y (zh) 2004-01-19 2004-01-19 液能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20000828 CN2675514Y (zh) 2004-01-19 2004-01-19 液能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75514Y true CN2675514Y (zh) 2005-02-02

Family

ID=34482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2000082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75514Y (zh) 2004-01-19 2004-01-19 液能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75514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8146B (zh) * 2006-09-22 2011-03-30 北京润邦安泰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助力系统
CN102152778A (zh) * 2011-04-01 2011-08-17 九江学院 一种汽车振动能量回收式液压减振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8146B (zh) * 2006-09-22 2011-03-30 北京润邦安泰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助力系统
CN102152778A (zh) * 2011-04-01 2011-08-17 九江学院 一种汽车振动能量回收式液压减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70673B (zh) 泵式减振器及交联馈能主动悬架系统
CN101865237A (zh) 车辆液压发电减震器
JP4697348B1 (ja) ハイブリット車又は電気自動車のエネルギー再生装置
CN101885328A (zh) 汽车悬架馈能制动系统
CN103009956A (zh) 一种带有振动能量回收的蓄能悬架装置
CN201280041Y (zh) 机车中置减震缓冲装置
CN1128073C (zh) 车轮独立驱动制动与回收制动能量的电控液驱车辆
CN2675514Y (zh) 液能电动车
CN105253247B (zh) 一种能量回收再利用的液压传动自行车
CN1242891C (zh) 汽车制动能和车轮振动能利用装置
CN108749503A (zh) 一种低能耗制动的电动汽车
CN202294752U (zh) 一种线控电液制动器
CN109004727B (zh) 具有振动能量回收功能的减震器
CN205186466U (zh) 一种能量回收再利用的液压传动自行车
CN108468625B (zh) 一种悬架振动能量驱动制动系统
CN2465968Y (zh) 减震器弹簧预压缩电动调节器
CN213540939U (zh) 一种液压蓄能制动能量回收装置及电机车
CN2617610Y (zh) 汽车节能装置
CN100436183C (zh) 汽车能量再次利用的装置及其方法
CN2649378Y (zh) 汽车车身平衡系统
CN201525289U (zh) 车用振动节能装置
CN214396316U (zh) 一种汽车恒力减震系统
CN111775615A (zh) 一种集成减震及发电的电动轮系统、工作方法及车辆
CN86100291A (zh) 可测吨位的车辆制动振动再生装置
CN2936925Y (zh) 一种电动无杆飞机牵引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