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31062Y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631062Y
CN2631062Y CNU03265099XU CN03265099U CN2631062Y CN 2631062 Y CN2631062 Y CN 2631062Y CN U03265099X U CNU03265099X U CN U03265099XU CN 03265099 U CN03265099 U CN 03265099U CN 2631062 Y CN2631062 Y CN 263106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or
conduit
cable connector
coaxial cable
micro co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0326509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金宝
柯云龙
张仕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U0326509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63106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63106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63106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有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若干收容于第二绝缘体内的导电端子及线缆,其中第一绝缘体设有一基部及于基部两侧延伸出的一对臂部,于每一臂部内侧形成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于第二绝缘体两侧形成有一对凸柱,其中该凸柱可分别与第一槽道或第二槽道相配合而分别提供第二绝缘体于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与第一绝缘体的配合定位,以使该线缆连接器组件适用于不同插接需求。

Description

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用以与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对接的微型同轴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微型同轴线缆连接器组件通常用以与安装于笔记本电脑的主板上的对接连接器配接以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及主板间达成电性导通。此种微型同轴线缆连接器组件如美国专利公告第6,398,597号所揭示,其包括有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遮蔽壳体及分别对应与导电端子电性相连的若干导线,其中,绝缘本体设有对接埠口,该对接埠口的延伸方向与主板所在平面平行,是以其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方向与主板所在平面平行,且若干导线也以平行主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延伸,即导线延伸方向平行于对接埠口的延伸方向。
而在某些特定应用中,需使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对接端口的延伸方向与主板所在平面垂直,即需要其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方向垂直于主板所在平面。而由于笔记型计算机内部空间的限制,美国专利公告第6,398,597号所揭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已无法适用于该特定应用中。业界为满足上述竖直方向对接需要已开发出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申请第02251959.9号所揭示,其包括线缆连接器、若干导线、上遮蔽壳体及下遮蔽壳体。线缆连接器包括用以与垂直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对接电连接器对接的对接埠口、收容于接触部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垂直于接触部的基部。其中对接埠口延伸的方向垂直于主板所在平面,若干导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主板所在平面,即对接埠口延伸方向垂直于导线延伸方向。
若美国专利第6,398,597号所揭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改以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申请第02251959.9号所揭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一般应用用于与垂直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对接电连接器对接的情形,则由于绝缘本体的结构变化,则需要重新设计模具,开发时间长,制造成本高。
在制造对接端口相同但对接情形不同的两种连接器组合时,如何大幅度的降低模具开发的成本,已成为业界研发的努力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可与对接埠口相同但对接情形不同的另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共享绝缘本体结构,从而降低模具开发成本,缩短产品开发时间。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拉杆的线缆连接器组件,该拉杆即可便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插拔又可保证电连接器的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间的稳固配接。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用以与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对接电连接器相配接而传输信号,其包括有电连接器、线缆及拉杆,其中电连接器可沿特定对接方向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其包括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及若干导电端子,其中第一绝缘体具有设有若干收容通道的基部,于基部两侧同向延伸出一对臂部,每一臂部上各设有一穿孔,于每一臂部内侧形成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于第二绝缘体内设有若干端子槽道,于其两侧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一对凸柱及一对定位孔。每一导电端子包括收容于端子槽道内的接触部及与接触部相对设置的连接部。线缆与电连接器相连接且可沿一特定延伸方向自电连接器延伸而出,其包括末端收容于收容通道内的若干导线,每一导线具有可与对应导电端子的连接部电性连接的导电芯线。拉杆具有设置于两端的定位部,每一定位部穿过第一绝缘体的穿孔并收容于第二绝缘体的定位孔内。第二绝缘体的凸柱可适时分别与第一绝缘体的第一槽道或第二槽道相配合,而使该对接方向与延伸方向相互平行或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可采用不同方式组合,故而可适用于对接埠口相同但对接情形不同的两种电连接器,其对应模具只需开发一套,从而降低模具开发成本,缩短产品开发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于第一装配型态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于第一装配型态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于第二装配型态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于第二装配型态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第二绝缘体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绝缘体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组合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以另一种方式组合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及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第一绝缘体10、收容于第一绝缘体10内的第二绝缘体20、收容于第二绝缘体2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6、对应与导电端子26电性相连的线缆40、固持所述第二绝缘体于第一绝缘体10内的拉杆30及包覆于第一绝缘体10的外围的遮蔽壳体50。
如图6所示,第一绝缘体10包括一从长构形的基部102,一对呈U形的收容臂104于所述基部102两端处向上延伸出,于基部102后端间隔设有若干收容通道106,于基部102前端亦形成有若干收容槽道108,收容通道106及收容槽道108用以与线缆40配合。一对臂部12于基部102两侧同向向前延伸出,并于其间形成有一收容空间14,用以收容第二绝缘体20。于每一臂部12的中部形成有一横向贯通用以与拉杆30配合的穿孔122。于臂部12朝向收容空间14的内表面(未标号)上形成水平向延伸的第一槽道124及竖直向延伸的第二槽道126,第一槽道124与第二槽道126构形相同且长度相同,第一、第二槽道124、126一端均与穿孔122相通。
如图5所示,第二绝缘体20收容于收容空间16内且于其内收容有若干前后向延伸的端子26。第二绝缘体包括有用以收容于收容空间14内的收容部24及自收容部24向前延伸的用以与设置于电路板(未图示)上的对接电连接器(未图示)相配接的对接部,于收容部24后部向前凹陷形成有间隔设置的若干方形凹陷槽242,于每一凹陷槽242向前贯穿对接部22形成有与凹陷槽242相连通的端子槽道222。于第二绝缘体20两侧分别向前延伸形成有一对用于与第一槽道124或第二槽道126配合的凸柱28,藉由凸柱28与第一槽道124或第二槽道126的配合使收容部22收容于收容空间16内。于对接部22两侧还分别设有开口构形与穿孔142相同的定位孔224,定位孔224与凸柱28边缘相邻接。当第二绝缘体20藉由凸柱28与第一槽道124或第二槽道126的配合收容于收容空间16内后,定位孔224与穿孔142的中轴线重合。
如图7、8所示,第一与第二绝缘体10、20可以以两种不同方式组装于一起。当需要第一绝缘体10与第二绝缘体20位置相互平行时,则使第二绝缘体20的凸柱28与第一槽道124配合即可;当需要第一绝缘体10与第二绝缘体20位置相互垂直时,则使第二绝缘体20的凸柱28与第二槽道124配合即可。
如图2、4所示,每一端子26包括条形固持部264,于固持部264向前延伸形成有叉状接触部262,于固持部264向后延伸形成有方形连接部266,其中接触部262及固持部264收容于端子槽道222内,连接部266收容于凹陷槽242内(如图5所示)。于固持部264上还设有若干突刺268以加强端子26固持于端子槽道222内的固持效果。
拉杆30用于将第二绝缘体20固定于收容空间16内,其包括一U形主体部32,于主体部32两自由末端分别相向水平延伸形成有圆杆状定位部34。当拉杆30安装至第一绝缘体10上后,定位部34从两侧穿过穿孔142并进一步收容于定位孔224内。
线缆40包括有若干导线42,每一导线42包括用以与端子26的连接部266电性连接的导电芯线44及包覆于芯线外的绝缘外被(未标号),且芯线44部分凸伸出绝缘外被,当线缆40组入第一绝缘体10内时,每一导线42分别对应收容于收容通道106及收容槽道108内。
遮蔽壳体依第一绝缘体10与第二绝缘体20的不同装配型态具有两种实施方式50(如图2所示)、50’(如图4所示),遮蔽壳体50、50’均包括包覆于第一绝缘体外围的本体部58、58’,于本体部58、58’的后壁(未标号)上形成一矩形通槽52、52’以当遮蔽壳体50、50’组设于第一绝缘体10上后,线缆40可从遮蔽壳体50、50’后端延伸出,于本体部58、58’前部延伸出一挡板54、54’,于挡板54、54’一端延伸出一与其相垂直的遮蔽板56、56’,其中挡板54、54’卡设于第二绝缘体20的对接部22与收容部24相接的端面(未标号)上,遮蔽板56、56’依附于接触部22的外表面(未标号)上。
组装线缆连接器组件时,首先将端子26自后向前组入第二绝缘体20内,再将第二绝缘体20自前向后或自下向上组入第一绝缘体内,再将拉杆30安装至第一绝缘体10上,再将线缆40与端子26电性连接,最后将遮蔽壳体安装至第一绝缘体10上。
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绝缘体与第二绝缘体可采用不同方式组合,进而可达成适用于对接埠口相同但对接情形不同的两种电连接器,其对应模具只需开发一套,从而降低模具开发成本,缩短产品开发时间。

Claims (8)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用以与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对接电连接器相配接而传输信号,其包括电连接器及线缆,其中电连接器可沿特定对接方向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包括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及若干导电端子,其中第一绝缘体包括设有若干收容通道的基部,于基部两侧同向延伸出一对臂部;于第二绝缘体内设有若干端子槽道;每一导电端子包括收容于端子槽道内的接触部及与接触部相对设置的连接部;线缆与电连接器相连接且可沿一特定延伸方向自电连接器延伸而出,其包括末端收容于收容通道内的若干导线,每一导线具有可与对应导电端子的连接部电性连接的导电芯线;其特征在于:于第一绝缘体的至少一臂部上形成穿孔,于每一臂部内侧形成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于第二绝缘体的两侧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一对凸柱及于至少一侧形成定位孔;第一绝缘体的凸柱可适时分别与第二绝缘体的前述第一槽道或第二槽道相配合,而使前述对接方向与延伸方向相互平行或垂直;该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拉杆,其至少一端设置有定位部,该定位部穿过第一绝缘体的前述穿孔并收容于第二绝缘体的前述定位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臂部各设有一穿孔,且穿孔设于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交界部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于第二绝缘本体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孔,且该定位孔与凸柱末端相邻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于拉杆两端均设置有定位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二绝缘体包括有收容部及自收容部向前延伸出的对接部,该端子槽道设于对接部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于收容部后端向前凹陷形成若干间隔设置且与端子槽道相通的用以收容端子连接部的凹陷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端子还包括有连接所述接触部与连接部的固持部,固持部也收容于端子槽道内。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槽道与第二槽道构形相同。
CNU03265099XU 2003-06-06 2003-06-06 线缆连接器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3106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03265099XU CN2631062Y (zh) 2003-06-06 2003-06-06 线缆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03265099XU CN2631062Y (zh) 2003-06-06 2003-06-06 线缆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631062Y true CN2631062Y (zh) 2004-08-04

Family

ID=34297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0326509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31062Y (zh) 2003-06-06 2003-06-06 线缆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631062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74822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0959434Y (zh) 电连接器
CN2599810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697893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713685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1626121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600939Y (zh) 线缆连接器
CN2891361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629265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588609Y (zh) 线缆连接器
CN2766409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283886A (zh) 线缆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706890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699530Y (zh) 电连接器
CN2757376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766361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682660Y (zh) 电连接器
CN2766364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708533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713691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735569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757372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697883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699498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631062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804

Termination date: 201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