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08336Y - 车厢广告拉手 - Google Patents
车厢广告拉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608336Y CN2608336Y CN 03220002 CN03220002U CN2608336Y CN 2608336 Y CN2608336 Y CN 2608336Y CN 03220002 CN03220002 CN 03220002 CN 03220002 U CN03220002 U CN 03220002U CN 2608336 Y CN2608336 Y CN 2608336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 rear panel
- anter
- advertisement
- she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Waterproofing, Decoration, And Sanit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厢广告拉手,由类似吊环的一悬吊拉手[1]所构成,该悬吊拉手[1]下部设有一穿孔式握柄[3],上部设有与吊带[2]相连,中部有一块连接上、下部的板面[5],其特征在于:该拉手[1]在厚度方向上由前、中、后至少三片拼合固定而成,其中,至少前片[8]和后片[9]为透明体,而且三片拼合形成两条插缝[6、7],该双插缝横向左右开通并且平行于板面[5],插缝中塞有广告宣传卡片。本方案的特点是:1.双插缝设计使广告更换灵活方便。2.三片式拼合设计除了形成双插缝而外,可以通过中片的背景变化来体现整体色彩变化,而采用两片式拼合则无法做到。3.在中片表面涂布荧光层或反光层后既能方便乘客观察拉手,又能在夜间展示广告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汽车、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车辆的车厢中使用的拉手,具体涉及一种吊环式拉手。该拉手不仅具有支撑身体平衡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小型广告的功能。
背景技术
在以往公知技术中,车厢拉手普遍应用在公共汽车、地铁、轻轨等公交车辆的车厢中,其作用是给乘客提供身体平衡的一种支持。现有吊环式拉手尽管提供了较好的支撑功能,但其在广告宣传方面优势和作用被埋没。有鉴于此,本申请人于2003年1月13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一件名称为《车厢吊环式广告拉手》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申请号为03219359.9。该申请案的内容是拉手中部有一块透明板面,其内部平行于板面横向设有一条插缝,该插缝横向左右开通,插缝中塞有广告宣传卡片。为了简化结构,拉手在厚度方向设计成前后两片,前后两片对称设置,其中,每片在对应板面位置上设有凹槽,两片拼合后形成一条广告卡片插缝。上述方案的特点是:1、卡片式广告插缝设计构思新颖,卡片更换方便;2、将拉手在厚度上设计成两片对称拼合结构,从工艺上用一副模具来完成,这样可以大大减化制造工艺和成本。但从另一角度看的不足是:1、由于只有一条广告插缝,如果卡片双面印制广告,当一面需要更换而另一面不需要更换时比较困难,显然这样的设计灵活性不够;2、由于广告卡片的画面是通过前后两片的透视来展示的,因此前、后两片只能采用透明材料,这使整个拉手的颜色单调,无法实现各种色彩的组合和变化;3、车辆在运行途中一旦周围光线较弱,乘客很难寻找到空中。为此,本实用新型从改革现有吊环式拉手的角度出发,设计构思了一种双插缝吊环式拉手。
发明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厢广告拉手,由类似吊环的一悬吊拉手所构成,该悬吊拉手下部设有一穿孔式握柄,上部设有与吊带相连的吊挂结构,中部有一块连接上、下部的板面,该拉手在厚度方向上由前、中、后三块拼合固定而成,其中,前片和后片为透明体,中片由一至四个薄片组成,前片与中片之间、中片与后片之间在对应板面的位置上分别形成一条插缝,两条插缝横向左右开通并且平行于板面,插缝中塞有广告宣传卡片。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关内容和变化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穿孔式握柄”是指通过一穿孔方式使孔的边缘某部位(比如下部)形成握柄结构形式。所述“吊挂结构”是一种概括性描述,其中包括吊带孔结构以及吊带与拉手之间的各种固定结构等。
2、上述方案中,插缝设计是发明点之一,本方案采用两个插缝,其中,一个插正面广告卡片,另一个插背面广告卡片,每个插缝通过横向开通方式形成一个插存广告卡片的通道,该通道利用左右端的出入口不仅能够方便的将卡片插入缝隙中,并利用通道两侧内壁面的压力自然固定,而且更换时只要用另一块卡片插入就可将前面的卡片推出,因此更换卡片非常方便。
3、上述方案中,为了使拉手的制造和结构更加简单,可以将拉手在厚度方向上设计成前、中、后三块拼合而成,其中,中片由一至四个薄片组成。具体方案包含下列几种:
(1)、上述前片与后片以纵向剖面为中心前后对称,中片由一片薄片组成,前片和后片在对应板面位置上设有凹槽,前、中、后三块拼合后形成两条横向插缝,见附图3。
(2)、上述前片与后片以纵向剖面为中心前后对称,中片由两片薄片组成,前片和后片在对应板面位置上设有凹槽,前、中、后三片拼合后形成两条横向插缝,见附图4。
(3)、上述前片与后片以纵向剖面为中心前后对称,中片由三片薄片组成,前片和后片在对应板面位置上设有凹槽,前、中、后三片拼合后形成两条横向插缝,见附图5。
(4)、上述前片与后片以纵向剖面为中心前后对称,中片由三片薄片组成,其中,第一和第三薄片将对应板面的部位剪掉形成空缺,整体拼合后该空缺形成两条横向插缝,见附图6。
(5)、上述前片与后片以纵向剖面为中心前后对称,中片由四片薄片组成,前片和后片在对应板面位置上设有凹槽,前、中、后三片拼合后形成两条横向插缝,见附图7。
(6)、上述前片与后片以纵向剖面为中心前后对称,中片由四片薄片组成,其中,第一和第四薄片将对应板面的部位剪掉形成空缺,整体拼合后该空缺形成两条横向插缝,见附图8。
4、上述方案中,为了使乘客在夜间能够容易观察到拉手,可以在上述中片的正反表面涂布有荧光材料层或反光材料层,这样由于荧光或反光作用,乘客使用更加方便,另外广告的内容在夜间也能得到充分展示和利用。
5、上述方案中,所述广告卡片可以由单层、双层折叠或三层折叠结构,每种广告卡片可以采用单面印制或双面印制。而且宣传卡片的画面上涂布有荧光材料层或反光材料层。
6、上述方案中,为了减少拉手侧部的拼接缝,所述前片与后片的拼合面内对应中片设有凹型结构,拼合后中片落在凹型腔中,而侧视仅为前片与后片的拼合效果。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双插缝设计使卡片式广告使用和更换更加灵活。
2、本实用新型采用三片式或三片以上式拼合设计形成双插缝结构,其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尤其是可以通过中片的背景或色彩变化来体现一种新的设计思想,这一点是以往两片式拼合结构无法做到的。
3、本实用新型在拉手中片表面涂布一层荧光材料,或直接利用发光纸制成宣传画面,或在卡片表面涂布一层荧光材料,在夜间或光线较弱的场合下既能方便乘客观察拉手位置,又能利用荧光展示广告画面,可谓一举两得。
4、本实用新型利用前片与后片拼合面之间所设的凹型结构,将中片隐藏前片和后片内,这种设计可以减少拉手侧部的拼接缝,使整体构造合理美观。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中片为一薄片);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A-A剖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插缝、中片为两薄片的拼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双插缝、中片为三薄片(一)的拼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双插缝、中片为三薄片(二)的拼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双插缝、中片为四薄片(一)的拼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双插缝、中片为四薄片(二)的拼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前片或后片的拼合面视图,其中16表示中片拼合时的凹型。
以上附图中:1、拉手;2、吊带;3、握柄;4、悬挂孔;5、板面;6、插缝;7、插缝;8、前片;9、后片;10、中片;11、螺钉;12、波浪形曲线;13、第一薄片;14、第三薄片;15、第四薄片;16凹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参见附图1~图3所示,一种车厢广告拉手,由类似吊环的一悬吊拉手1所构成,该悬吊拉手1下部设有一穿孔式握柄3,上部设有与吊带2相连的悬挂孔4,中部有一块连接上、下部的板面5,该拉手1在厚度方向上由前、中、后三部分拼合固定而成,其中,前片8和后片9为透明体,而且前片8与中片10之间、中片10与后片9之间在对应板面5的位置上分别形成一条插缝,两条插缝6、7横向左右开通并且平行于板面5,插缝中塞有广告宣传卡片。
插缝6的宽度可根据广告卡片的厚度来设计,一般情况下,卡片可以采用单层或双层结构,当采用单层卡片时(如采用300克钢版纸),可以单面或正反双面印有宣传画面,如果采用双层卡片时,可单面印刷画面后折叠使用。上述前片8与后片9以纵向剖面为中心前后对称,制造时只要采用一副模具,材料可采用聚碳酸脂原料粒子。
中片10由一片薄片组成,前片8和后片9在对应板面5位置上设有凹槽,前、中、后三片拼合后形成两条横向插缝6、7。中片10采用彩色板以突出拉手的整体色彩效果,为了便于乘客夜间观察在中片10的正反表面涂布有荧光材料层或反光材料层,也可以同时在宣传卡片的画面上涂布有荧光材料层或反光材料层。这样由于荧光或反光作用,乘客容易观察拉手的位置,另外广告画面在夜间也能得到展示和利用。为了减少拉手侧部的拼接缝,前片8与后片9的拼合面内对应中片10设有凹型16结构(见附图9),拼合后中片10落在凹型腔中,而侧视仅为前片8与后片9的拼合效果,参见附图3下部。为了使握柄使用更加舒适,在握柄3上设有符合人体手型设计的波浪形曲线12。使用时为了安全,吊带2采用双层汽车安全带,这样该拉手可经受500kg以上的拉力。
图4~图8是本实施例中片10的几种变化,其中:
图4所示,中片10由两片薄片组成,前片8与后片9以纵向剖面为中心前后对称,前片8和后片9在对应板面5位置上设有凹槽,前、中、后三块拼合后形成两条横向插缝6、7。
图5所示,中片10由三片薄片组成,前片8与后片9以纵向剖面为中心前后对称,前片8和后片9在对应板面5位置上设有凹槽,前、中、后三块拼合后形成两条横向插缝6、7。
图6所示,前片8与后片9以纵向剖面为中心前后对称,中片10由三片薄片组成,其中,第一和第三薄片13、14将对应板面5的部位剪掉形成空缺,整体拼合后该空缺形成两条横向插缝6、7。
图7所示,中片10由四片薄片组成,前片8与后片9以纵向剖面为中心前后对称,前片8和后片9在对应板面5位置上设有凹槽,前、中、后三块拼合后形成两条横向插缝6、7。
图8所示,前片8与后片9以纵向剖面为中心前后对称,中片10由四片薄片组成,其中,第一和第四薄片13、15将对应板面5的部位剪掉形成空缺,整体拼合后该空缺形成两条横向插缝6、7。
是中片10的一种变化,此时,中片10由三片薄片组成,其中,第一和第三薄片13、14将对应板面5的部位剪掉形成空缺,整体拼合后该空缺形成两条横向插缝6、7。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厢广告拉手,由类似吊环的一悬吊拉手[1]所构成,该悬吊拉手[1]下部设有一穿孔式握柄[3],上部设有与吊带[2]相连的吊挂结构,中部有一块连接上、下部的板面[5],其特征在于:该拉手[1]在厚度方向上由前、中、后三块拼合固定而成,其中,前片[8]和后片[9]为透明体,中片[10]由一至四个薄片组成,前片[8]与中片[10]之间、中片[10]与后片[9]之间在对应板面[5]的位置上分别形成一条插缝,两条插缝[6、7]横向左右开通并且平行于板面[5],插缝中塞有广告宣传卡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广告拉手,其特征在于:上述前片[8]与后片[9]以纵向剖面为中心前后对称,中片[10]由一片薄片组成,前片[8]和后片[9]在对应板面[5]位置上设有凹槽,前、中、后三片拼合后形成两条横向插缝[6、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广告拉手,其特征在于:上述前片[8]与后片[9]以纵向剖面为中心前后对称,中片[10]由两片薄片组成,前片[8]和后片[9]在对应板面[5]位置上设有凹槽,前、中、后三片拼合后形成两条横向插缝[6、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广告拉手,其特征在于:上述前片[8]与后片[9]以纵向剖面为中心前后对称,中片[10]由三片薄片组成,前片[8]和后片[9]在对应板面[5]位置上设有凹槽,前、中、后三片拼合后形成两条横向插缝[6、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广告拉手,其特征在于:上述前片[8]与后片[9]以纵向剖面为中心前后对称,中片[10]由三片薄片组成,其中,第一和第三薄片[13、14]将对应板面[5]的部位剪掉形成空缺,整体拼合后该空缺形成两条横向插缝[6、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广告拉手,其特征在于:上述前片[8]与后片[9]以纵向剖面为中心前后对称,中片[10]由四片薄片组成,前片[8]和后片[9]在对应板面[5]位置上设有凹槽,前、中、后三片拼合后形成两条横向插缝[6、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广告拉手,其特征在于:上述前片[8]与后片[9]以纵向剖面为中心前后对称,中片[10]由四片薄片组成,其中,第一和第四薄片[13、15]将对应板面[5]的部位剪掉形成空缺,整体拼合后该空缺形成两条横向插缝[6、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广告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片[10]的正反表面涂布有荧光材料层或反光材料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广告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广告宣传卡片由单层、双层折叠或三层折叠结构构成,而且宣传卡片的画面上涂布有荧光材料层或反光材料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广告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片[8]与后片[9]的拼合面内对应中片[10]设有凹型[16]结构,拼合后中片[10]落在凹型腔中,而侧视仅为前片[8]与后片[9]的拼合效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220002 CN2608336Y (zh) | 2003-02-20 | 2003-02-20 | 车厢广告拉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220002 CN2608336Y (zh) | 2003-02-20 | 2003-02-20 | 车厢广告拉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608336Y true CN2608336Y (zh) | 2004-03-31 |
Family
ID=34161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322000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08336Y (zh) | 2003-02-20 | 2003-02-20 | 车厢广告拉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608336Y (zh) |
-
2003
- 2003-02-20 CN CN 03220002 patent/CN2608336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H0670882B2 (ja) | 単板使用エッジライトパネル | |
US20110219648A1 (en) | Led edge-lit signage utilizing digital print technology | |
US20070182181A1 (en) | Mobile variable display system | |
CN2608336Y (zh) | 车厢广告拉手 | |
CN2611219Y (zh) | 车厢广告拉手 | |
CN2601891Y (zh) | 车厢广告拉手 | |
JP5972114B2 (ja) | 車両の座席袖仕切り | |
CN2594080Y (zh) | 车厢吊环式广告拉手 | |
CN2752878Y (zh) | 椅背广告板 | |
CN2729855Y (zh) | 广告座位指示牌 | |
CN201208933Y (zh) | 一种车座挂架 | |
JP2002099230A (ja) | 昼夜兼用画像 | |
KR200424057Y1 (ko) | 부구식 디스플레이 기능이 구비된 차량용 장식장 | |
CN101471016B (zh) | 多功能车座靠背挂架 | |
CN2811059Y (zh) | 名片卡式安全拉手 | |
CN201015559Y (zh) | 车载容置盒 | |
CN101471018B (zh) | 车座挂架 | |
JPH0428150Y2 (zh) | ||
CN2400313Y (zh) | 一种带有报栏的汽车 | |
CN2701642Y (zh) | 书本手册式门票 | |
CN2805003Y (zh) | 一种新型折叠式三角警告牌 | |
KR100741043B1 (ko) | 부구식 디스플레이 기능이 구비된 차량용 장식장 | |
CN2470903Y (zh) | 薄型发光路牌 | |
CN2725013Y (zh) | 多功能宣传册式票证入场凭证 | |
CA1057185A (en) | Embossed laminated sheet material with polypropylene fil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