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14255Y - 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514255Y
CN2514255Y CN 01271264 CN01271264U CN2514255Y CN 2514255 Y CN2514255 Y CN 2514255Y CN 01271264 CN01271264 CN 01271264 CN 01271264 U CN01271264 U CN 01271264U CN 2514255 Y CN2514255 Y CN 251425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fication
air
pipeline
air conditioner
humidification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27126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园元英宽
寺田祐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2876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58715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2876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09836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2876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58715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51425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51425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机,在其加湿管道(10)的吹出口(21)侧形成过滤器安装部分(16)。在过滤器安装部分(16)上形成上下贯通的孔(17),具有过滤部分(31)的预滤器(30)可自由取出地插在该孔(17)。插入的预滤器(30)的过滤部分(31)位于加湿管道(10)的开口面(20)前部,以除去从吹出口(21)吹出的加湿空气中所含的灰尘。其结果可向室内输送清洁的加湿空气。

Description

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从外部向室内吹送供给的加湿空气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过去,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提供从外部吹向室内的加湿空气以对室内加湿。
具有这种加湿功能的空调机通过在室外将水分吸收到吸附材料中,再将吸附材料中的水分送到大气中而不进行空气加湿,通过管道将加湿空气提供给室内机。
但是,在室内机的内部,加湿管道的出口侧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上流侧,以向室内输送加湿空气。
在过去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中,从加湿管道中送出的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直接混合,然后从室内机的排风口吹出。为此,将室外的灰尘也同空气一起从室内机的排风口中吹出,从而存在污染室内空气,使人感到不卫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这种空调机能去除包含在室外加湿空气中的灰尘,从而能向室内输送经过净化的加湿空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提供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这种空调机使用于向室内吹送室外加湿空气的加湿管道的维修更容易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该空调机能防止从加湿管道中吹出的加湿空气结露。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具有将外部供给的加湿空气吹向室内的功能,并将加湿空气与室内空气混合,然后吹出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过滤器设置在吹出所述加湿空气的加湿管道内。
该空调机能去除室外加湿空气中所含的灰尘,从而向室内吹出净化的加湿空气,这样,使用者也就不会产生不卫生的感觉。
将过滤器的插入用的开口部分设置在上述加湿管道上,上述过滤器可自由分离地安装在该开口部分上。
这样,虽然经过长时间使用后灰尘吸附在过滤器上,但可将过滤器从开口部分取出并对过滤器进行清洗,从而可防止过滤器堵塞。
这种空调机具有盖体(风门),在未安装过滤器时,可用盖体将上述开口部分封闭。如果设置有上述盖体,在清洗过滤器时,即使忘记了安装过滤器,上述开口部分也是被盖体封闭的。这样便可防止从插入过滤器用的开口部分漏出的加湿空气发生结露。
上述加湿管道配置在室内热交换器的前侧,上述过滤器可从外壳的前面取下。
在这种结构中,在清洗或更换过滤器时,由于是从室内机的前侧取出或安装过滤器,所以过滤器的拆装是很容易的。
最好在上述过滤器的上部设置用于取出该过滤器的凸台。只要用手指抓住凸台就可将悬挂在其下面的过滤器从加湿管道中提拉出来。因此,过滤器的清洗是很容易进行的。
理想的是将上述加湿管道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的前侧,这样可从外壳的前侧拆装上述管道。
为了进行维修等工作必须从室内机的框架上取出用于吹送加湿空气的加湿管道。然后还必须将该管道装回原位。过去为了将管道从室内机的侧面安装到背面,在拆装管道时,必须将室内机从壁面向前侧升起,因此,管道的拆装操作是非常麻烦的。但是,将上述加湿管道配置在室内热交换器的前侧,并通过从外壳前面拆装加湿管道可使加湿管道的拆装操作更容易,而且操作时间更短,从而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将上述可拆装的加湿管道配置在外壳内的前面一方的侧部,同时将向该加湿管道供给加湿空气的软管配置在外壳内的一方的侧面,这种软管最好具有可挠性。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加湿管道的拆装操作时软管连接在该加湿管道上,但由于软管具有可挠性,所以也可没有任何故障地进行拆装操作。
最好将上述加湿管道的吹出口设置在外壳内的室内热交换器的上流侧,从吹出口吹出的加湿空气最好以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翅片的前缘大致垂直的方向吹出。
由于上述结构,从吹出口吹出的加湿空气沿与室内热交换器的翅片的前缘大致垂直的方向吹出并直接排向室内热交换器,该加湿空气与从室内吸入的空气混合,然后再吹向室内。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较大程度地抑制了加湿空气的泄漏,所以可防止在前面板、前格栅及电气安装部分上发生结露。
另外,所谓吹出口的“开口面”是面向吹出口的部分,该部分包含在划定吹出口的加湿管道部分的端面的平面内。
由于在上述开口面和翅片的前缘之间设有间隙,所以在冷却运行时,可利用室内热交换器的冷辐射和传热来防止发生结露。
如果在上述间隙周围设置密封材料,则从加湿管道吹出口吹出的加湿空气就不会从间隙周围泄漏,从而可使从吹出口吹出的加湿空气提供给室内热交换器侧。
也可将上述加湿管道的流路朝上述吹出口侧方向扩大。这样可降低吹出口侧的加湿空气流速、防止加湿空气飞溅,并可防止由于加湿空气的泄漏而引起吹出口周围结露。
也可通过在上述加湿管道上形成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分来扩大上述流路。因此,可在该倾斜部分的下方配置接露盘,即使从室内热交换器上滴落冷凝水,这些水也可通过加湿管道的倾斜部分落入该接露盘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的第一实施例的室内机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2(a),(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室内机的局部剖视平面图和局部剖视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加湿管道的分解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加湿管道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加湿管道吹出口的主要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加湿管道的侧剖视图;
图7(a)-(c)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预滤器的正视图、平面图和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加湿管道的正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加湿管道的安装状态的正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与室内热交换器相对的加湿管道的配置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与室内热交换器相对的加湿管道的配置正视示意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密封材料的透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从前面看去的用在室内机上的加湿管道的透视图,图中表示出百叶风门外壳和预滤器的安装状态;
图14是上述百叶风门外壳和预滤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15(a)-(d)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百叶风门外壳的平面图、左视图和右视图和正视图;
图16(a)-(c)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百叶风门的正视图、下视图和侧视图;
图17(a),(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百叶风门处于封闭状态的百叶风门外壳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和安装在上述百叶风门外壳上的叶片的侧视图;
图18(a),(b)分别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个轴孔部分或另一个轴孔部分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的具体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1-12说明第一实施例。
图2(a)表示室内机的局部剖视平面图,图2(b)表示室内机的局部剖视正视图。
图1是表示去除了外壳的室内机1的侧视图,图中的右侧是前面,图中的左侧是室内机1的后面。
在室内机1的外壳前部设置可自由开闭的前面板2,该前面板2上形成用于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3。
如图1所示,在吸入口3的下流侧设置大致呈倒V字形的室内热交换器4,在该室内热交换器4的下流侧的大致中央部分设置室内风机5。
另外,在室内机1的下部形成排风口6,该排风口通过室内热交换器4向室内供冷或供热,或者使经过调节的空气与加湿空气混合再供给室内。
而且在该排风口6设置可摆动的叶片7。
另外还在室内热交换器4的下方设置接收水滴的接露盘8,软管(图中未示出)与排水口9相连,以将水排至外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室内热交换器4的上流侧,即在室内热交换器4的前面下部的左侧(图2)设置加湿管道10,以将从外部供给的加湿空气吹送到室内。
如图3所示,加湿管道10由管道主体11、安装在该主体11一侧的管道罩12构成。管道罩12安装在管道主体11上,以在空心部分内形成流动加湿空气的流路。
在管道主体11的两侧中的一侧的多处形成止动突起13,在管道罩12的两侧设置具有止动孔的大致呈□字形的止动片14,止动片14与止动突起13凹凸嵌合地接合。
图4是加湿管道10的侧视图,其中管道罩12安装在管道主体11上。
除了上述止动突起13与止动片14嵌合外,还用螺丝(图中未示出)将管道主体11与管道罩12接合起来。
在合成树脂制成的加湿管道10的上流侧形成圆筒状的吸风部分15,为了提供来自室外机侧的加湿空气,将后述的加湿软管50的一端连接在该吸风部分15上。
另外,如图3-图5所示,为了自由拆卸地安装预滤器30,过滤器安装部分16整体地形成在加湿管道10的下流侧,即管道主体11的上部。
该过滤器安装部分16沿上下方向呈长的矩形框架形状,并具有上下贯通的通孔17。因此,该通孔17内可安装预滤器30。
预滤器30是用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如图5和图7所示,该预滤器的下部具有网状过滤部分31。
在预滤器30的上部整体地形成用于定位的向外侧伸出的凸缘32,而且在上端还整体地形成凸台33,在需要将预滤器30从过滤器安装部分16中取出时,用手持提拉该凸台就可将其取出。
预滤器30的定位凸缘32与过滤器安装部分16的上表面的大小大致相同,当将预滤器30插入过滤器安装部分16的孔17时,定位凸缘32周围的下表面与过滤器安装部分16的上表面相接触,这样,预滤器30就定位并安装在过滤器安装部分16上。
在将预滤器30插入过滤器安装部分16的孔17中的情况下,预滤器30的过滤器部分31从过滤器安装部分16的下面伸出,过滤器部分31位于管道盖12的上部开口面20的前侧某位置上。因此,所谓开口面20是面对着包含有管道盖12上部的U字形端面20a的平面的内开口(吹出口21)的部分。
因此,过滤器安装部分16的下面位于该开口面20的上方,从而形成了矩形的加湿管道10的吹出口21。
通过图6所示的内部流路22提供来自加湿管道10的吸入部分15的加湿空气,加湿空气从上述吹出口21中吹出,并送到室内热交换器4侧。
如图6所示,在管道盖12上,加湿管道10的吹出口21侧的整个流路22直径扩大,从而形成向下倾斜的倾斜部分23。因此,由于吹出前的流路22的扩大而使加湿空气吹出的流速减小,所以可防止加湿空气飞散,从而可防止漏出的加湿空气在吹出口21的周围发生结露。
如图2所示,室内热交换器4由以预定间隔并排设置的多块平板翅片24及穿插在这些翅片24之间的有制冷剂在其中循环的传热管25构成。
另外,如图10所示,加湿管道10是这样设置的:它的吹出口21的开口面20平行地面对着室内热交换器4的翅片24前缘并与之相距预定间隔L。
如图11所示,来自吹出口21的加湿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4的翅片24平行地吹出,并与室内空气混合,然后高效率地通过翅片24之间,从而可供给室内侧。
这样,预滤器30的过滤部分31就位于加湿管道10的吹出口21前部,利用该过滤部分31可除去室外加湿空气中所含的灰尘。
从而可向室内提供经过净化的加湿空气,使用户不会有不卫生的感觉。
另外,由于长时间使用,使过滤部分31上吸附许多灰尘,所以每使用一定时间就必须将预滤器30从过滤器安装部分16中取出,以进行清洗。
也就是说,如图1和2所示,在使用时,装有预滤器30的加湿管道10设置在室内机1的前侧,而预滤器30也位于前侧。因此,当打开前面板2时,由于预滤器30位于前侧,所以用手指握住预滤器30的取出凸缘33可将该预滤器30沿斜上方原封不动地提取出来,这样,预滤器30就很容易被从加湿管道10中取出。
当将预滤器30的过滤部分31清洗干净后,可将预滤器30再插入到过滤器安装部分16的孔17内,这样,预滤器30很容易被安装在加湿管道10内。
下面将对上述加湿管道10安装在室内机1内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固定片40整体地形成在构成加湿管道10的管道主体11的吸入部分15下侧,该固定片40上具有可插入螺栓的通孔41。
这种固定片40应该是安装加湿管道10用于确定位置的机构,这样,通过设置该位置确定机构,可牢靠地对加湿管道10进行固定。
另外,在现场施工时,通过使壳体膨胀,将螺栓穿过该固定片40的孔41内,从而可用螺栓使该部分固定。
图8是加湿管道10的正面图,固定片37整体地形成在构成加湿管道10的管道盖12左侧的侧面,并用螺栓穿过该固定片37上的通孔38。
另外,固定片42也整体地形成在加湿管道10的右侧的侧面,用螺栓穿过该固定片42上的通孔43。
如图1、图2及图9所示,加湿管道10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4的前侧左下部,并且该加湿管道10以悬挂的方式设置。
如图9所示,用螺栓45、46分别插入位于一侧的固定片37的孔38内和位于另一侧的固定片42的孔43内,框架36的前侧钻有螺纹孔(图中未示出)。这样,加湿管道10可牢固地固定在框架36上。
另外,如图1所示,将加湿管道10固定在前面,具有可挠性的加湿软管50的一端连接在加湿管道10的吸入部分15上。
加湿软管50将加湿空气从室外机(图中未示出)提供给加湿管道10,虽然加湿软管50连接在加湿管道10上,但由于加湿软管50本身具有可挠性,所以固定加湿管道10时,不管挪动多少位置也不会出现任何故障。
另外,如果在进行维修等时需要将加湿管道10取下来,则先打开前面板2,然后取下前侧的一对螺栓45,46,这样就很容易取下加湿管道10。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连接在加湿管道10的加湿软管50具有上述的挠性,所以取下加湿管道10时不会出现任何故障,在进行维修等进,需将加湿软管50从加湿管道10上取下,这样可将加湿管道10整个取下来。
在维修后,只需简单地按上述相反的顺序对加湿管道10进行安装。
因此,必须使现有技术的室内机1从壁面个升起,只打开前面板2,将加湿管道10取出,这种安装操作容易且花费时间短。
在本实施例中,图10中所示的室内热交换器4的翅片24的前缘与加湿管道10的吹出口21之间的间隙L约为2mm。在冷却运行时,室内热交换器4向加湿管道10侧进行冷辐射,由于传热会产生结露,因此设置该间隙L,这样,热交换器4便不会对加湿管道10产生影响,从而可防止在加湿管道10侧发生结露。
另外,在室内热交换器4的前端面与加湿管道10的吹出口21之间的间隙L中设置如图12所示的大致呈口字形的密封材料26。更具体地说,将橡胶制成的密封材料26贴附在加湿管道10的吹出口21的周围。利用该密封材料26可使加湿空气不会从吹出口中漏出,从而可高效率地向室内热交换器4侧提供加湿空气。
在设置加湿管道10时,如图1所示,使吹出口21倾斜,这样,来自室内热交换器4的冷凝水就会通过吹出口21落入加湿管道10内。
在设置加湿管道10时,加湿管道10的吹出口21侧的上述倾斜部分23(参照图6)向下方倾斜,这样,利用该倾斜部分23,可使室热交换器4的冷凝水流入加湿管道10,并将水排向外部。
另外,排水盘8的前部27的端部位于吹出口21的下方,通过吹出口21的倾斜部分23落下的冷凝水收集在该排水盘8内。
加温管道10的吹出口21的加湿空气沿与室内热交换器4的风机24的前缘大致垂直的方向吹出,该加湿空气直接吹向室内热交换器4,来自室内机1的吸入口3的吸入空气与来自加湿管道10的加湿空气混合,从而可防止发生结露。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13-图18对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
对于第一实施例来说,从加湿管道10的过滤器安装部分16取出预滤器30并清洗时,可能要担心在未安装预滤器30时就不小心运行了室内机1。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未装预滤器30时不小心运行了室内机的情况下,将过滤器安装部分16的孔17封闭,以防止加湿空气从孔17漏出而发生结露。由于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这里省略了对该部分的说明。下面将重点说明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
如图13和图15所示,本实施例在加湿管道10的上部的过滤器安装部分16处安装具有风门的风门盒40。
该风门40形成一个矩形框架,并形成上下贯通的孔41。
在风门盒40的内部上方设有平板状的风门43,利用螺簧42可自由打开或关闭该风门43。
风门盒40能从上部较大面积地覆盖加湿管道10的过滤器安装部分16,风门盒40的下表面与加湿管道10的上表面是共同的曲面形状。
另外,在风门盒40两侧的侧面分别形成与在过滤器安装部分16上两侧的侧面形成的突起34相配合的接合孔44,风门盒40覆盖在过滤器安装部分16上,并使接合孔44与突起34相接合,从而使风门盒40牢固地固定在过滤器安装部分16上。
图16表示出风门43,在风门43的下表面形成加强用的凸肋45。
另外,在风门43一侧的端部形成作为该风门43回转轴的轴46,另一侧也形成作为回转轴的轴47。轴47比轴46更长,在轴47上安装有上述螺簧42。
如图18(a)所示,在风门盒40内侧上部形成用于容纳轴47的轴孔50。此外,如图18(b)所示,在与上述轴孔50的相对位置形成用于容纳另一根轴46的轴孔51。
另外,在轴孔51的下方形成缺口部分52,装有风门43的螺簧42的轴47插入轴孔50,另一根轴46通过缺口部分52插入轴孔51,如图17(a)所示,风门43可转动地装在风门盒40内。
图17(b)为螺簧42的侧视图,当螺簧42安装在轴47上时,该螺簧42的一端42a与风门43的下表面弹性接触。螺簧42的另一端42b与风门43的下表面弹性接触。因此,预滤器30处于未插入风门盒40内的状态,如图17(a)所示,利用螺簧42的拉力将风门43朝关闭风门盒孔41的方向拉,另外,在预滤器30插入风门盒内的情况下,风门43抵抗螺簧42的拉力。
预滤器30插入风门盒40的孔41内,同时加湿管道10插入过滤器安装部分16的孔17内,与上述实施例相同,预滤器30的过滤部分31位于加湿管道10的吹出口21的前端部分或开口面20的前部,以便去除加湿空气中的灰尘。
另外,在对预滤器30进行清洗时,将预滤器30从加湿管道10的过滤器安装部分16和风门盒40上取下,风门盒40的风门43利用螺簧42的拉力而使风门盒40的孔41封闭,从而将过滤器安装部分16的孔17封闭。
因此,即使在忘记安装预滤器30而运行了室内机1的情况下,加湿空气也不会从风门盒40的孔41漏出,从而不会因加湿空气泄漏而在周围发生结露。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上述二个实施例不是限制性的,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换。
例如,对于第二实施例来说,可设置另一种风门盒40,风门43设置在该风门盒40内,这样就很好地将风门43的结构直接设置在过滤器安装部分16内。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吸附材料从大气中吸收了水分后,利用加湿器,通过使吸附材料脱水而将加湿空气提供给室内,提供加湿空气的装置不限于上述装置,也可采用水管中的水等进行加湿。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加湿管道10的结构是可拆卸的,但在需要时,也可采用不可拆卸的结构。

Claims (13)

1.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它具有从外部向室内吹送加湿空气的功能,使加湿空气与室内空气混合并向室内吹送到室内,其特征是:
在上述用于吹送加湿空气的加湿管道(10)内设置过滤器(30)。
2.按照权利要求1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其特征是:所述加湿管道(10)具有插入过滤器(30)用的开口部分(17),所述过滤器(30)可自由分离地安装在该开口部分(17)上。
3.按照权利要求2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其特征是:具有在未安装所述过滤器(30)时用于封闭所述开口部分(17)的盖体(43)。
4.按照权利要求1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其特征是:所述加湿管道(10)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4)的前侧,所述过滤器(30)可从风门的的前侧拆卸。
5.按照权利要求1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其特征是:在所述过滤器(30)的上部设置用于取出过滤器的凸台(33)。
6.按照权利要求1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其特征是:所述加湿管道(10)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4)的前侧,所述加湿管道(10)可从风门的前侧拆缷。
7.按照权利要求6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其特征是:所述加湿管道(10)设置在风门内的前侧一方的侧部,在风门内的一方的侧部设置向该加湿管道(10)提供加湿空气的软管(50),并且该软管(50)具有可挠性。
8.按照权利要求1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其特征是:在风门内的室内热交换器(4)的上流侧设置所述加湿管道(10)的吹出口(21),沿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4)的翅片(24)前缘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吹送来自所述吹出口(21)的加湿空气。
9.按照权利要求8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其特征是:所述吹出口(21)的开口面(20)面对着所述室内热交换器(4)的翅片(24)的前缘。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其特征是:在所述开口面(20)与翅片(24)前缘之间设有间隙(L)。
11.按照权利要求10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其特征是:在所述间隙(L)周围设置密封材料(26)。
12.按照权利要求8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其特征是:在对着所述吹出口(21)侧所述加湿管道(10)的流路(22)是向外扩张的。
13.按照权利要求12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其特征是:在加湿管道(10)上形成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分(23),利用该倾斜部分扩大所述流路,在该倾斜部分(23)的下方设置接露盘(8)。
CN 01271264 2000-09-21 2001-09-21 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514255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287646A JP3587150B2 (ja) 2000-09-21 2000-09-21 加湿機能を有する空気調和機
JP2000287648A JP2002098361A (ja) 2000-09-21 2000-09-21 加湿機能を有する空気調和機
JP287648/00 2000-09-21
JP287647/00 2000-09-21
JP287646/00 2000-09-21
JP2000287647A JP3587151B2 (ja) 2000-09-21 2000-09-21 加湿機能を有する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514255Y true CN2514255Y (zh) 2002-10-02

Family

ID=34068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271264 Expired - Lifetime CN2514255Y (zh) 2000-09-21 2001-09-21 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514255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6325C (zh) 空调机
CN1737450A (zh) 空调机
CN2694154Y (zh)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前板
CN2694155Y (zh)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空气导向构件
CN1746575A (zh) 空调器
CN1603696A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
CN100350197C (zh) 空调器
CN2694152Y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749652A (zh) 空调器的排出口组件升降装置
CN2514255Y (zh) 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机
CN1896621A (zh) 空气净化器
CN2762002Y (zh) 空调机、加湿空气输送通道部件和连接单元
CN1590877A (zh) 除湿机的冷凝水排出关断装置
CN1740658A (zh) 窗式空气调节器
CN1304791C (zh) 空调机
CN1626945A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
CN100344909C (zh) 一体式空调器的电机安装构造
CN2807097Y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
CN2667374Y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
CN1888682A (zh) 空调器的风扇以及电机设置结构
CN1888590A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前面板开闭结构
CN1888684A (zh) 空调器的电机设置结构
CN1888683A (zh) 空调器的控制盒设置结构
CN1727785A (zh) 空气净化装置一体型通风系统
CN2692552Y (zh) 整体式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109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