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507877Y - 不规则送纱装置的改良 - Google Patents

不规则送纱装置的改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507877Y
CN2507877Y CN 01223085 CN01223085U CN2507877Y CN 2507877 Y CN2507877 Y CN 2507877Y CN 01223085 CN01223085 CN 01223085 CN 01223085 U CN01223085 U CN 01223085U CN 2507877 Y CN2507877 Y CN 250787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yarn feeding
feeding wheel
feed carrie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22308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仁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122308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50787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50787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50787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nsion Adjustment In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不规则送纱装置的改良,主要包括:一设有入纱板的送纱本体、一张力控制单元固定于导纱板上、一送纱轮组固定于主轴且与皮带轮组连结传动等;其中,送纱本体具有数对纱眼孔;导纱板为设有数组固定孔、两定位孔及导纱眼的板体,并固设于送纱本体的底部;藉由张力控制单元的第一、第二导纱装置的作用而具有两段式变速调整功效,利用各自独立作动的两导纱装置,组成一独立的张力控制机构,以对应各送纱轮,而进行各别的自动张力调整,以触保纱线需、供纱量间的平衡,使送纱动作极为稳定。

Description

不规则送纱装置的改良
本实用新型为有关一种不规则送纱装置的改良,尤指一种适用于圆编针织机的不规则送纱装置的改良,具有可各自独立作动的两导纱装置所组成的一独立系张力控制机构,以对应送纱轮组的各个送纱轮,而进行各别的自动张力调整,并具有两段式变速调整功效,确保纱线需求量与实际供纱量间的平衡,使送纱动作达到极为稳定的状态。
按,常用的不规则送纱装置为因应表面组织较为光滑的纱线,故常在送纱轮的送纱表面增设摩擦皮以增加摩擦力,避免在送纱轮上发生打滑现象,进而达到稳定送纱的目的,且为适应超细纤维活性纱,更进一步地设置有双送纱轮(上下层送纱轮),使纱线可绕设二圈或以上,使摩擦力更为增进,以满足不同纱线性质的实用需求。
因此,为解决上述所面临的难题,有一常用不规则送纱装置,如图9所示,包括有一送纱装置本体1、一设于本体1上的驱动机构,其具有一转轴4轴向地贯穿设置于该送纱本体1上及枢设于该转轴4上的皮带轮2、一位于本体1下方且设于转轴4上的送纱轮组3、设在送纱轮组3侧的一导纱板5,其上具有两组导纱眼6、一压纱器9是设于本体1的相对端上与皮带轮2对应以及一活动导纱机构7是设置于该送纱轮组3上侧,用以导引纱线接触或离开该送纱轮组3,以进行送纱动作,该活动导纱机构7是为一导纱臂,其上具有与导纱眼6对应的导纱眼8,且活动导纱机构7可因应纱线在有、无需求时的张力变化情形,而自动调整其旋转角度,藉以引导纱线,使纱线未被需求时,不与送纱轮组3的外周表面发生接触;当纱线被需求时,纱线即与送纱轮组3的外周表面产生一最大的接触角度,以达到确实送纱与不送纱两种分野清楚的送纱状态。
惟,前述结构的两组导纱眼6,是皆设在活动导纱机构7上,当活动导纱机构7因应纱线的需求而自动调整时,两组导纱眼6所旋转的角度是为一致,无法各别自动调整,是以欲保持纱线需求量与实际供纱量间的平衡有技术上的困难;因此,当实施在不同性质的纱线,该送纱摩擦皮时而需为较软质性,以配合表面组织较为光滑的纱线,时而需更换为较硬质性的送纱摩擦皮,以配合表面组织较不光滑的纱线,故实有未尽理想之处。
缘此,本实用新型因有鉴于常用产品上揭的诸多实用缺点,积极构思及实际试验,遂发展出一种具有独立系张力控制单元,以各别自动调整送纱轮组间的纱线张力,确保纱线需求量与实际供纱量间的平衡,使送纱动作达到极为稳定的状态的本实用新型不规则送纱装置的改良。
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创作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不规则送纱装置的改良;包括:一设置在送纱本体的入纱板及送纱本体、一皮带轮组、一导纱板、一张力控制单元、及送纱轮组等;其中,该张力控制单元,是为一具有两导纱装置的独立系张力控制机构,可对应送纱轮组的各个送纱轮,而各别自动调整纱线张力,具有两段式变速调整功效,以确保纱线需求量与实际供纱量间的平衡,使送纱动作达到极为稳定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创作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不规则送纱装置的改良;该导纱板,是可设有数组导纱眼及固定孔,以配合导纱装置的不同设置方式及相对的纱线绕设方式,使张力控制单元与送纱轮组间维持有极佳的导纱关系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创作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不规则送纱装置的改良;该张力控制单元的两导纱装置,若是紧凑固定于送纱轮组的一侧时,第一导纱装置的导纱臂可较第二导纱装置的导纱臂向外延伸,并进一步设有一弯折段,使两导纱环与送纱轮组间皆维持有较佳的导纱关系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创作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不规则送纱装置的改良;该张力控制单元的两导纱装置,若是各自固定于送纱轮组的两侧时,第一导纱装置的导纱臂与第二导纱装置的导纱臂可为对向设置,且两导纱环与送纱轮组间皆维持在较佳的导纱关系位置,使两导纱环与两导纱臂的垂直向力矩皆为最小。
本实用新型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及功效,其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包括:
一设置在送纱本体的入纱板及送纱本体;
一固定于导纱板上的张力控制单元及导纱板;
一固定于主轴且与皮带轮组连结传动的送纱轮组及皮带轮组;
且藉由张力控制单元的第一导纱装置及第二导纱装置,对应送纱轮组的各个送纱轮,而进行各别的自动张力调整,并具有两段式变速调整功效,确保纱线需求量与实际供纱量间的平衡,使送纱动作达到极为稳定的状态。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成的具体功能、目的,兹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一较具体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图号详细说明如下:
图式说明如下:
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前视示意图;
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纱线的绕设示意图;
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俯视示意图;
图6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段变速调整的动作示意图;
图7是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段变速调整的动作示意图;
图8是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是为常用不规则送纱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立体分解、平面前视、及纱线的绕设示意图;由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一送纱本体10、一皮带轮组20、一导纱板30、一张力控制单元40、及送纱轮组50等;其中:
该送纱本体10,设有一入纱板11,且入纱板11设置有数对纱眼孔13-13’,14-14’;
该导纱板30,是为一设有数组固定孔31-31’,32-32’及导纱眼33A-33B,34A-34B的板体,且具有两定位孔35,35’,并藉由两螺栓36,36’而固设于送纱本体10的底部;
该张力控制单元40,是为一独立系的张力控制机构,由第一导纱装置41及第二导纱装置42所构成,并藉由螺栓固设于固定孔31-31’,32-32’而位于送纱轮组50的一侧;且其中,第一导纱装置41的导纱臂411可较第二导纱装置42的导纱臂421向外延伸,并进一步设有一弯折段413,使第一导纱环412与第一送纱轮51间维持有较佳的关系位置,且使第二导纱环422与第二送纱轮52间亦维持有较佳的导纱关系位置;
该送纱轮组50,是由第一送纱轮51及第二送纱轮52所构成,并固定于主轴21上而与皮带轮组20连结传动;
且藉由第一导纱装置41及第二导纱装置42所构成的独立系张力控制机构,各别调整第一送纱轮51及第二送纱轮52的纱线张力,而具有两段式自动变速调整功效,以确保纱线需求量与实际供纱量间的平衡,使送纱动作达到极为稳定的状态。
此间应予说明,纱线Y的绕设方式为:先选定由入纱板11所设置的数对纱眼孔13-13’,14-14’中的适当孔位穿入,且经由导纱眼33A、第一导纱环412而与第一送纱轮51相对应,并由导纱眼33B穿出;再经由导纱眼34A、第二导纱环422而与第二送纱轮52相对应,并由导纱眼34B穿出。
如图5至图7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俯视、第一段变速调整的动作、及第二段变速调整的动作示意图;由图所示,当纱线Y无需求时,纱线张力未发生变化,第一导纱装置41的导纱臂411及第二导纱装置42的导纱臂421与第一送纱轮51及第二送纱轮52间维持在较佳的导纱关系位置,而未产生旋转角度,如图5所示;
当纱线Y初步被需求时,首先,第一导纱装置41的导纱臂411即产生一旋转角度,而使纱线Y与第一送纱轮51间形成一较大的接触角度,以进行第一段变速调整的动作,而自动调整不规则送纱的纱线张力,如图6所示,且若纱线Y再次无需求时,第一导纱装置41的导纱臂411即迅速复位,而恢复如图5所示的导纱关系位置,确保纱线需求量与实际供纱量间的平衡而获致稳定的送纱张力。
在进行第一段变速调整的动作后,若纱线Y再进一步被需求时,第二导纱装置42的导纱臂421亦将产生一旋转角度,而使纱线Y与第二送纱轮52间形成另一较大的接触角度,以进行第二段变速调整的动作,而自动调整不规则送纱的纱线张力,如图7所示,且若纱线Y需求量减少时,第二导纱装置42的导纱臂421即迅速复位,而恢复如图6所示的导纱关系位置,确保纱线需求量与实际供纱量间的平衡。
此间应提出强调,本实用新型藉由上述独立系的张力控制机构,不仅使不规则送纱的纱线张力的自动调整成为可能,且具有两段式纱线变速调整的功效,纱线需求量与实际供纱量间的平衡可随时自动获致修正,因此,足以改善常用者,一旦实施在不同性质的纱线送纱,该送纱摩擦皮即需时而更换不同软、硬性质的送纱摩擦皮等习用缺点,故本实用新型实为不规则送纱装置上的一大突破。
如图8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由图所示,该张力控制单元40,其第一导纱装置41可藉由螺栓固设于第二组固定孔31-31’而位于送纱轮组50的另一侧,且第一导纱装置41的导纱臂411’与第二导纱装置42的导纱臂421可为对向设置,且两导纱环422,412’与第一送纱轮51及第二送纱轮52间皆维持在较佳的关系位置,因而使两导纱环422,412’与两导纱臂421,411’在进行送纱过程中的垂直向送纱力矩皆为最小,是本实用新型在进行送纱过程中的一大优点。
此间应予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送纱轮组50,其第一送纱轮51及第二送纱轮52的轮径可为同径,即可达到上述稳定送纱的功效,且若使第一送纱轮51及第二送纱轮52依次递减缩小其轮径,则效果更为显著,亦属可行的方式,故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可有效降低轮径对于送纱及导纱的影响,以获致较大的适用范围;因此,送纱轮的轮径可为同径或依次递减缩小,皆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推广,并循依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延伸的适用,故仍应包括在本案的专利范围内。
此间应再予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张力控制单元40,进一步可为具有二组以上的导纱装置,且送纱轮组50进一步可相对设有二组以上的送纱轮;其中,如为三组式构成,则第一导纱装置的导纱臂可较第二导纱装置的导纱臂向外延伸,并进一步设有一较大的弯折段,且第二导纱装置的导纱臂可较第三导纱装置的导纱臂向外延伸,并进一步设有一弯折段,使第一、二、三导纱环皆与第一、二、三送纱轮间维持有较佳的导纱关系位置,藉以进行各别的自动张力调整,并具有三段式变速调整功效,使送纱动作的稳定性更为精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张力控制单元40具有二组以上的导纱装置,且送纱轮组50具有二组以上的送纱轮,以达到多段式变速调整功效,使送纱动作的稳定性更为精进,诚属可行的方式;是依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范例所推广,并循依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延伸的适用,故仍应包括在本案的专利范围内。
此间拟特别强调说明,本实用新型最主要的创意精神在于:该张力控制单元40,是由第一导纱装置41及第二导纱装置42所构成的独立系张力控制机构,且其中,第一导纱装置41的导纱臂411与第二导纱装置42的导纱臂421,可对应第一送纱轮51及第二送纱轮52,而各别自动调整纱线张力;并藉由导纱臂411自动调整纱线Y与第一送纱轮51间的接触角度,以达到第一段变速调整的功效;且藉由导纱臂421自动调整纱线Y与第二送纱轮52间的接触角度,进一步达到第二段变速调整的功效,以确保纱线需求量与实际供纱量间的平衡,使送纱动作达到极为稳定的状态;其结构特征及所构成的空间型态实为本实用新型创意的精华所在。

Claims (4)

1.一种不规则送纱装置的改良,包括:一送纱本体、一皮带轮组、一送纱轮组、一导纱板、及一张力控制单元等;其特征在于:
该送纱本体,设有一入纱板,且入纱板设置有数对纱眼孔;
该送纱轮组,是由第一送纱轮及第二送纱轮所构成,并固定于主轴上而与皮带轮组连结传动;
该导纱板,是为一设有数组固定孔及导纱眼的板体,且具有两定位孔,并藉由两螺栓而固设于送纱本体的底部;
该张力控制单元,是由第一导纱装置及第二导纱装置所构成,并藉由螺栓固设于固定孔而位于送纱轮组的一侧,且其中,第一导纱装置的导纱臂可较第二导纱装置的导纱臂向外延伸,并进一步设有一弯折段;
且藉由第一导纱装置的导纱臂及第二导纱装置的导纱臂,各别调整第一送纱轮及第二送纱轮的纱线张力。
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规则送纱装置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张力控制单元,其第一导纱装置可藉由螺栓固设于第二组固定孔而位于送纱轮组的另一侧,第一导纱装置的导纱臂与第二导纱装置的导纱臂可为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规则送纱装置的改良,其特征在于,第一送纱轮及第二送纱轮的轮径可为同径。
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规则送纱装置的改良,其特征在于,第一送纱轮的轮径可为大于第二送纱轮的轮径。
CN 01223085 2001-05-09 2001-05-09 不规则送纱装置的改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0787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23085 CN2507877Y (zh) 2001-05-09 2001-05-09 不规则送纱装置的改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1223085 CN2507877Y (zh) 2001-05-09 2001-05-09 不规则送纱装置的改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507877Y true CN2507877Y (zh) 2002-08-28

Family

ID=33639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22308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507877Y (zh) 2001-05-09 2001-05-09 不规则送纱装置的改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507877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4570A (zh) * 2011-07-04 2013-01-09 陈仁惠 多臂导纱装置
CN102864571A (zh) * 2011-07-04 2013-01-09 陈仁惠 双臂导纱装置
CN101448988B (zh) * 2006-05-31 2013-05-01 梅明格-Iro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移动的进纱环的积极式导纱装置
CN103088536A (zh) * 2011-11-04 2013-05-08 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圆编针织机的送纱装置
CN109183265A (zh) * 2018-12-01 2019-01-11 浙江新衣诚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无缝内衣机导纱喂纱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8988B (zh) * 2006-05-31 2013-05-01 梅明格-Iro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移动的进纱环的积极式导纱装置
CN102864570A (zh) * 2011-07-04 2013-01-09 陈仁惠 多臂导纱装置
CN102864571A (zh) * 2011-07-04 2013-01-09 陈仁惠 双臂导纱装置
CN102864571B (zh) * 2011-07-04 2014-12-31 陈仁惠 双臂导纱装置
CN103088536A (zh) * 2011-11-04 2013-05-08 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圆编针织机的送纱装置
CN109183265A (zh) * 2018-12-01 2019-01-11 浙江新衣诚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无缝内衣机导纱喂纱装置及方法
CN109183265B (zh) * 2018-12-01 2020-03-10 浙江新衣诚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无缝内衣机导纱喂纱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856C (zh) 用电子控制的供纱装置
CN2507877Y (zh) 不规则送纱装置的改良
CN2414253Y (zh) V形滑轮环状无级变速器
EP1211343A3 (en) A yarn feed roller assembly for a tufting machine
CN1922090A (zh) 卷绕多股长丝的方法和装置
CN200961184Y (zh) 送纱器
CN1840760A (zh) 缝纫机
CN100570032C (zh) 送纱器
CN2853839Y (zh) 编织横机中的辊式卷取装置
CN2745966Y (zh) 定量与变量送纱装置
CN1876538A (zh) 带有改进的纱线导向装置的络筒机
CN210796827U (zh) 一种针织袜机送线装置
CN1306093C (zh) 不规则送纱装置
CN2466181Y (zh) 适用各种纱线的新颖送纱装置
CN2693799Y (zh) 多功能特种绣花机头联动装置
CN108238494B (zh) 纱筒成型横动驱动装置
CN101063251A (zh) 不规则送纱装置(五)
CN1637186A (zh) 织机的送出装置
CN220887890U (zh) 一种能高速运转的单面针织大圆机
CN211872198U (zh) 花式麻灰丝生成设备
CN219752555U (zh) 一种加弹机下置式导丝装置
CN2844167Y (zh) 电脑横编机之罗拉结构的改进
CN219731194U (zh) 一种绞边机构
CN218619553U (zh) 一种pvc包覆涤纶拉丝机
US11982028B1 (en) Cam and cam structure of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