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97663Y - 电机接线盖 - Google Patents

电机接线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97663Y
CN2397663Y CN 99243586 CN99243586U CN2397663Y CN 2397663 Y CN2397663 Y CN 2397663Y CN 99243586 CN99243586 CN 99243586 CN 99243586 U CN99243586 U CN 99243586U CN 2397663 Y CN2397663 Y CN 239766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link cover
mentioned
lea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924358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萧呈方
赖俊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hid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GJIANDONG SCIENCE & TECHNOLOGY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JIANDONG SCIENCE & TECHNOLOGY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GJIANDONG SCIENCE & TECHNOLOGY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9924358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9766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9766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9766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机接线盖,主要包含:电机本体、电机外壳以及接线盖。电机本体有多数条对外连接的导线;电机外壳覆盖于电机本体之外,电机外壳在导线与电机本体相接的接点处具有开口;而接线盖则有导线开口,以供导线穿过,接线盖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电机外壳的开口上,接线盖的导线开口形状具有排列所穿过的导线成一直线状的固定效果。该结构为可拆式,可提供良好的导线固定效果,消除导线接点处断裂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机接线盖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线盖的结构,特别是有关一种应用于电机中的接线盖的结构,并具有可拆式的设计。
随着电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上的日益普及,各种绕线的组件及所产生的相关产品也频繁地被使用于各种设备之中。一般而言,绕线的组件是藉由电流的流动与变化产生所需的磁场及控制效果,以应用于如电机、变压器、继电器、扬声器、感应器、麦克风等等的设备或元件之中。一般的绕线组件为配合所需的应用,多数具有多圈的、较为复杂的绕线及形状构造,因此在绕线组件的线圈部分制作完成之后,为了形成与外部的电性连接,以提供电流的进出,都需再藉由其他导线与绕线末端连接端点的连接,来达到其所需的配合性功能。
在电机的应用中,由于其定子或转子部分会形成绕线的结构,以定子的绕线结构而言,即需提供对外导线的连接,以藉由电能的输入及变化产生所需的磁场及驱动的功能。如图1所示例子中,电机的部分内部结构的示意图,转子10是以可旋转的方式置于中心处,而具有线圈的定子12即形成于其外部,并有多条导线14与定子的线圈相接,以提供对外的连接。
参见图2所示,以一般的电机而言,为了避免外界如灰尘、碎屑等的杂质掉落至电机内部、以及掉落于形成导线与绕线末端的连接端点处,而导致其功能特性受到影响、或因而发生短路等的问题,一般都会使用接线盖16的设计,设置于电机的外壳18之外,以复盖于接点处,发挥防护的功能。
在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应用范围之下,以下即以一应用于步进电机的接线盖结构为例,介绍本实用新型的背景,参见图2所示,一般的步进电机都会具有多条导线14,图中所示的例子即有五条导线,在以往的设计中,接线盖16上会有一较大的开口,以供多条导线14通过,且接线盖会利用其本身形状上的构造,卡合固定于电机外壳18所提供的开口之上。
然而,以上述的接线盖设计而言,在传统的应用中会产生许多缺点,首先,由于接线盖16的导线开口形状并未加以设计,多条导线14会杂乱的穿过导线开口,在导线14本身的可挠曲特性之下,在电机组装于其他系统的应用中,经常会使导线14以各个方向相对于电机挠曲,参见图1所示,由于导线14连接至定子12的线圈处大多以是焊接的方式加以连接,在导线14的挠折下,很容易使焊接处因来回多次的受力而断裂,而使电机定子线圈12原来的导线电路连接成为断路,使电机因而无法操作。
其次,在上述断路问题发生时,常需拆离接线盖16进行检查或焊接的修补工作,但是传统的接线盖16与电机外壳18藉由凸缘形状的卡合方式极难拆卸。一般在组件组装完成之后即成为卡死的状态,需用到额外工具的辅助方能拆开,且会造成接线盖16本身的破坏,或因而增加导线14焊接处断裂的机会,增加上述电机产品在应用上的问题。因此,目前极需利用改进的接线盖结构设计,以改善或消除传统结构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电机接线盖,具有可折式的设计,可使接线盖易于装卸。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电机接线盖,以提供良好的导线固定效果,消除导线接点处断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为提供一种电机接线盖,以提高电机导线接点处的可靠度及可维修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其至少包含:电机本体、电机外壳、以及接线盖。其特征在于:电机本体具有多数条对外连接的导线;电机外壳则复盖于电机本体之外,电机外壳在导线与电机本体相接的接点处具有穿出导线的开口;而接线盖则具有导线开口,以供导线穿过,接线盖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电机外壳的开口上,接线盖的导线开口的形状具有排列导线成一直线状的固定效果。
其中上述的电机本体为一步进电机的本体。
其中上述的电机外壳为一金属外壳。
其中上述的电机外壳的开口是为一矩形开口。
其中上述的接线盖至少包含在对应于该电机外壳的开口的两侧处设置卡榫。
其中上述的卡榫具有一斜面,以利导入该接线盖装设至该矩形开口内。
其中上述的至少一卡榫具有可压入的弹性区域,以利该接线盖的装卸。
其中上述的弹性区域,是利用在该接线盖形成卡榫处的底部形成穿过该接线盖的沟槽状开口,以提供卡榫较大的压入弹性。
其中上述的接线盖为塑料材质。
其中上述的接线盖的导线开口的宽度约等于该导线的线径,以提供导线的直线排列与固定效果。
其中上述的接线盖的导线开口的长度约等于该多数条导线的线径总和,以提供导线的固定效果。
其中上述的导线与该电机本体相接的接点处使用焊接相接合。
其中上述的导线与该电机本体相接的接点处通过印刷电路板相接合。
其中上述的导线数目为5。
其中上述的导线末端与一连接器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的:其至少包含:一电机本体,该电机本体具有多数条对外连接的导线;一电机外壳复盖于该电机本体之外,该电机外壳在该导线与该电机本体相接的接点处具有一开口,该开口为一矩形开口;以及一接线盖,该接线盖具有导线开口,以供该导线穿过,该接线盖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该电机外壳的开口上,该接线盖的导线开口的形状具有排列该导线成一直线状的固定效果,该接线盖的导线开口的宽度约等于该导线的线径。
其中上述的电机本体为一步进电机的本体。
其中上述的电机外壳是为一金属外壳。
其中上述的接线盖至少包含在对应于该矩形开口的两侧处设置卡榫。
其中上述的卡榫具有一斜面,以利导入该接线盖装设至该矩形开口内。
其中上述的至少一卡榫具有可压入的弹性区域,以利该接线盖的装卸。
其中上述的弹性区域,利用在该接线盖形成卡榫处的底部形成穿过该接线盖的沟槽状开口,以提供卡榫较大的压入弹性。
其中上述的接线盖是塑料材质。
其中上述的接线盖的导线开口的长度约等于该多数条导线的线径总和,以提供导线的固定效果。
其中上述的导线与该电机本体相接的接点处使用焊接相接合。
其中上述的导线与该电机本体相接的接点处通过印刷电路板相接合。
其中上述的导线数目是5。
其中上述的导线末端是与一连接器相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接线盖的结构,具有可拆式的设计,并利用接线盖上导线开口的形状设计,可提供良好的导线固定效果,减少因导线挠曲所造成的接点断裂的问题;并藉由接线盖与电机外壳的配合设计,可使接线盖易于装卸,增加电机接线处的可靠度及可维修性。
图1为传统电机的部分内部结构与导线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传统电机设计中的接线盖与电机外壳配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机接线盖结构的示意图。
参见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中电机接线盖结构的示意图,其主要可包含:电机本体20、电机外壳22、以及接线盖24。电机本体20在本例中可为一步进电机,也可应用于其他需形成接线盖结构的电机,电机本体20并具有多条用以形成对外连接的导线26,如图中的5条导线。以目前的应用而言,导线26与电机本体20相接的接点处可使用焊接方式相接合,在较佳实施例中,也可应用与本案同一申请人所提出的另一实用新型申请《绕线组的印刷电路板连线结构》中的印刷电路板的方式,将导线26与电机本体20相接的接点处予以接合;导线26的末端可与连接器28相接。
电机外壳(或称顶盖)22则复盖于电机本体20之外,为提供导线26穿出的空间,电机外壳22在导线26与电机本体20相接的接点处具有开口,如本例中的矩形开口,在较佳实施例中,电机外壳22可为一金属外壳,例如目前所经常应用的、以铁材冲压形成的外壳,电机外壳22上可具有用以固定电机本体在应用的驱动系统上的耳状延伸部位22a,其上具有固定孔。
接线盖24则具有导线开口,以供导线26穿过,如图中所示,接线盖24是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电机外壳22的开口上,接线盖24的导线开口形状具有排列多条导线26成直线状的固定效果,藉由导线开口形状的设计,可使多条导线26具有良好的排列与固定,使导线挠折时的受力由导线开口处承受,防止导线挠折时对接点处的不良影响。
在较佳实施例中,为了达到接线盖24相对于电机外壳22的可拆卸效果,接线盖24可包含在对应于电机外壳22的矩形开口两侧处设置卡榫24a,如图3中所示,可设置一对卡榫在接线盖24相对的两侧处,以本例而言,卡榫可具有斜面的导引状构造,以利导入接线盖24装设至电机外壳22的矩形开口内。
为增加接线盖24装卸时的便利性,可在其中一个或是两个卡榫加入具有可压入特性的弹性区域。以较佳实施例而言,可利用于接线盖24形成卡榫24a处的底部形成穿过接线盖的沟槽状开口,如图中的开口沟槽24b,以提供卡榫24a较大的压入弹性,使其拆卸时可易于以徒手压入而便于拆下。在本例之中,为降低制造成本,并使接线盖24及其卡榫24a具有良好的弹性,可使用塑料材质形成接线盖24。
为达到上述的导线固定效果,在较佳实施例中,可使接线盖24的导线开口的宽度约等于导线26的线径,以便导线26形成直线排列,并提供所需的固定效果,使导线26挠折时的作用力由导线开口加以吸收,而不会影响到接点处。此外,为增加导线26的固定效果,可使接线盖24的导线开口的长度约等于多条导线的线径总和,以便导线26在导线开口的排列更为紧密。
因此,藉由上述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机接线盖的结构,即可提供良好的导线固定效果,减少传统结构下导线挠曲所造成的接点断裂的问题,并提供接线盖良好的装卸特性,增加电机接线处的可靠度及可维修性。

Claims (28)

1、一种电机接线盖,其至少包含:电机本体、电机外壳、以及接线盖,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机本体具有多数条对外连接的导线;上述电机外壳复盖于该电机本体之外,该电机外壳在该导线与该电机本体相接的接点处具有一开口;以及上述接线盖具有供该导线穿过的导线开口,该接线盖是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该电机外壳的开口上,该接线盖的导线开口的形状具有排列该导线成一直线状的固定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电机本体为一步进电机的本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电机外壳为一金属外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电机外壳的开口是一矩形开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接线盖至少包含在对应于该电机外壳的开口的两侧处设置卡榫。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卡榫具有一可以便利导入该接线盖装设至该矩形开口内的斜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至少一卡榫具有可压入的弹性区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弹性区域是利用在该接线盖形成卡榫处的底部形成穿过该接线盖的沟槽状开口,而形成卡榫较大的压入弹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接线盖是为塑料材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接线盖的导线开口的宽度约等于该导线的线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接线盖的导线开口的长度约等于该多数条导线的线径总和。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导线与该电机本体相接的接点处使用焊接相接合。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导线与该电机本体相接的接点处通过印刷电路板相接合。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导线数目为5。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导线末端与一连接器相接。
16、一种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电机本体,该电机本体具有多数条对外连接的导线;一电机外壳复盖于该电机本体之外,该电机外壳在该导线与该电机本体相接的接点处具有一开口,该开口为一矩形开口;以及一接线盖,该接线盖具有供该导线穿过的导线开口,该接线盖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该电机外壳的开口上,该接线盖的导线开口的形状具有排列该导线成一直线状的固定效果,该接线盖的导线开口的宽度约等于该导线的线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电机本体为一步进电机的本体。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电机外壳是一金属外壳。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接线盖至少包含在对应于该矩形开口的两侧处设置卡榫。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卡榫具有一可以便利导入该接线盖装设至该矩形开口内的斜面。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至少一卡榫具有可压入的弹性区域。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弹性区域,利用于该接线盖形成卡榫处的底部形成穿过该接线盖的沟槽状开口。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接线盖为塑料材质。
2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接线盖的导线开口的长度约等于该多数条导线的线径总和。
25、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导线与该电机本体相接的接点处使用焊接相接合。
26、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导线与该电机本体相接的接点处通过印刷电路板相接合。
2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导线数目为5。
2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机接线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导线末端是与一连接器相接。
CN 99243586 1999-08-20 1999-08-20 电机接线盖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9766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9243586 CN2397663Y (zh) 1999-08-20 1999-08-20 电机接线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9243586 CN2397663Y (zh) 1999-08-20 1999-08-20 电机接线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97663Y true CN2397663Y (zh) 2000-09-20

Family

ID=34029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924358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97663Y (zh) 1999-08-20 1999-08-20 电机接线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97663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35920A1 (zh) * 2009-05-24 2010-12-02 中山大洋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引线护套
CN102738951A (zh) * 2011-04-13 2012-10-17 哈米尔顿森德斯特兰德公司 高海拔、高电压后接线盒组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35920A1 (zh) * 2009-05-24 2010-12-02 中山大洋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引线护套
CN102738951A (zh) * 2011-04-13 2012-10-17 哈米尔顿森德斯特兰德公司 高海拔、高电压后接线盒组件
CN102738951B (zh) * 2011-04-13 2015-11-18 哈米尔顿森德斯特兰德公司 高海拔、高电压后接线盒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151C (zh) 电动机终端板
US10096946B2 (en) Wire connection structure having a coil-shaped circuit formed by wire end portions and a conductive member wound around a ring-shaped magnetic body
US7830051B2 (en) Resolver,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motor using the resolver
US6975059B2 (en) Electric motor
CN1102302C (zh) 外转子型多极发电机的线圈连接结构
DE10226589B4 (de) Vibrationsmotor
EP0774824A1 (en) Stepper motor
EP1404007A1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a resolver
WO2001039354A1 (fr) Moteur de petite taille
JP2008301634A (ja) モータ
CN109152316B (zh) 噪声滤波器和降噪单元
CN1276569C (zh) 小型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US5645441A (en)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CN2397663Y (zh) 电机接线盖
US20170084391A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electrical component assembly, 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member
US20080303374A1 (en) Motor with rotor shaft and rotor magnet
US20070170794A1 (en) Starter
US5903072A (en) Electric motor input circuit with leadless capacitor assembly
CN115699550A (zh) 噪声滤波器及使用该噪声滤波器的电力转换装置
CN219740109U (zh) 一种含信号输入结构的电机
US20090146526A1 (en) Short-circuit member assembly, commutator, and motor
JP3335490B2 (ja) バッテリ間接続具
CN214045350U (zh) 一种能快速组装的管状电机
US11637471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JPH0716566U (ja) 小型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ZHIDA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XINGJIAN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CISE INDUST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308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30829

Address after: Taipei County of Taiw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Mazhid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Hsinchu Science Industrial Park, Taiwan

Patentee before: Xingjiandong Science &. Technology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