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53533Y - 喷墨打印机墨匣的墨水补充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机墨匣的墨水补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53533Y
CN2353533Y CN 98252034 CN98252034U CN2353533Y CN 2353533 Y CN2353533 Y CN 2353533Y CN 98252034 CN98252034 CN 98252034 CN 98252034 U CN98252034 U CN 98252034U CN 2353533 Y CN2353533 Y CN 235353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casket
plate
black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825203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825203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5353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5353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5353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喷墨打印机墨匣的墨水补充装置,包括有一贴纸、一保护夹、一墨水瓶。该墨水瓶前端的注墨管,配合各式墨匣上缘面的通孔孔径,以短锥状的形体设置,该短锥状注墨管的中心设有墨水、空气对流的导流通路;该保护夹为“工”字形,纵向的直板下方二侧各设有支撑板,上方一侧设有压掣板,另侧设有按压板;该直板的一侧设有一夹固空间,该夹固空间由包括支撑板、直板及压掣板的板面组成,该夹固空间下方的支撑板内缘面粘设有弹性垫,上方的压掣板以向下倾斜的板面设置;该夹固空间下方支撑板的另侧,向外延伸一支撑板,上方压掣板的另侧,向外延伸一按压板,该直板相邻于上方板面位置设有一颈部。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机墨匣的墨水补充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喷墨打印机墨匣的墨水补充装置。
现有的喷墨打印机藉由墨匣的墨水供应,墨水经由喷发装置将墨滴由喷孔喷射至打印纸上,该墨匣内的墨水使用完时,直接更换墨匣,即可继续打印。由原厂供应的墨匣,因售价相当的高,大量打印者的经济负担相当的大。
已知的喷墨打印机墨匣通常在墨匣主容室内部安装有平衡气囊,或以海绵吸附墨水,提供打印机打印时正常的墨水供应。原厂提供的墨匣,在墨水填充时,是配合自动化生产作业,墨匣主容室内部都会达到压力平衡,打印时不会有漏墨情形。
在已知的空墨匣补充墨水,该墨匣主容室内部设有平衡气囊时,会预先使用粘性胶带,将墨匣底部平面曲挠通道的透气孔贴住,防止注入的墨水由此通路漏出;另于墨匣的上方气囊进气孔的位置,粘贴一粘性胶带,防止气囊被压缩而失去压力平衡作用;再以一尖锐物朝墨匣上方封闭的圆珠加压,将圆珠推离座面,形成一注墨口;以注射筒汲取适量的墨水,经墨匣上方的注墨口慢慢注入,直到注满为止;以一胶塞封住墨匣上方的注墨口,再撕掉墨匣上方气囊进气孔位置的粘性胶带及墨匣底部曲挠通道平面上的胶带;往往在撕去墨匣底部平面的胶带时,会在曲挠通道的端口或喷嘴位置产生漏墨情形,其原因为墨匣主容室内部的压力无法获得平衡,注完墨后,只有慢慢擦拭溢出的墨水,直到墨匣不会漏墨为止。
在已知的以储墨海绵来吸附墨水的墨匣,在空墨匣进行墨水补充时,通常会在出口的端口,经贴纸粘贴密合;再于墨匣盖体上缘面以薄膜封固的中央通孔,经注射筒吸取适量的墨水,以细长形针管戳穿通孔外缘薄膜至容室的最下方,将墨水注入容室中;但该容室中的储墨海绵因含有大量的气泡,直接注入的墨水无法将空气排除,致墨水注入的量非常有限,且储墨容室与第二容室中设有栅网,第二容室中的空气如果无法排出,储墨容室中的墨水亦无法正常经由栅网进入第二容室而导引墨水至喷发装置的容室中。
为防止粘贴于出口外端的贴纸有漏墨的情形,采用一种具有夹固作用的匚型夹,该匚型夹的下支撑板内缘面设有一弹性垫,上支撑板设有较短的板体,利用夹套的方式将墨匣与匚型夹为一体,藉由下支撑板设置的弹性垫,防止墨匣出口产生漏墨的情事。但该匚型夹在手握持使用时,是以压挤的方式将匚型夹夹固结合,夹固时,常有不易夹固的情形,更极易造成弹性垫无法完全与墨匣出口外缘面平贴,致无法获得完全防止漏墨的情形发生。
无论以平衡气囊来平衡储墨容室的压力,或以储墨海绵来平衡储墨容室中的压力,通常会在储墨容室与出口的第二容室间,都会以一高密度的栅风隔离,有效平衡二容室间的压力差,均匀导引墨水进入打印头喷发装置的储室,或经导管导引至打印机的打印头储室中,该栅网并有效隔离主容室墨水中含有的杂质进入第二容室中。
装载于打印机上的墨匣,无法继续提供打印时,主要原因是在于打印头内部的喷发装置无法获得墨水的持续供应,无足量的墨水导入载体界定的通道所引起,即在于打印头内缘的第二容室中进入过多的空气,空气被导引至墨水喷发装置的储室而产生断墨情形,致造成喷发装置无墨水可喷的情形,如喷发装置无墨水可喷的情形持续过久时,该喷发装置会有烧毁之虞。
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墨匣的墨水补充装置,其主要目的是在于打印机使用的墨匣,位于壳体的内部至少设有一个储墨容室,该容室以储墨海绵来吸附墨水及平衡容室内部的压力,该墨匣容室中的墨水使用完时,令墨匣出口端口密合封固,以墨水瓶短锥状的注墨管戳通墨匣上缘面以薄膜封固的通孔,该短锥状的注墨管与通孔密合,墨水瓶以挤压方式将墨水注入储墨容室中,于墨水瓶放松吸回空气时,将容室储墨海绵中含有的空气吸除。
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墨匣的墨水补充装置,其次要的目的是在该墨匣装设有储墨海绵的容室与出口内缘第二容室间设有栅网,该墨水瓶以短锥状的注墨管与墨匣的通孔密合接触,在注墨汲回空气至瓶体时,会将栅网下方第二容室的空气吸除,导入墨水进入第二容室。
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墨匣的墨水补充装置,其再次目的是在于墨水瓶前端设置的注墨管,配合各式墨匣上缘面的通孔孔径,以短锥状的注墨管设置,该短锥状注墨管的中心设有墨水、空气对流的导流通路,该短锥状的注墨管与墨匣注墨孔密接结合,在压挤墨水瓶时,可快速将墨水注入墨匣储墨容室中,放松墨水瓶时,被吸回空气经由细、短的导流通路时,可快速的散发至墨水瓶内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墨匣的墨水补充装置,其进一步目的是在于墨匣出口端口粘贴有一贴纸,位于墨匣的侧缘以一具有夹固空间的保护夹,经由另端按压面的按压,令二支撑板、压掣板间的距离加大,供墨匣易于导入夹固空间中,以夹固方式将支撑板内缘面的弹性垫与墨匣出口端口密合。
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墨匣的墨水补充装置,其再进一步目的是在于夹固于墨匣出口端口的保护夹,于直板的下方二侧各设有适当长度的支撑板,上方一侧设有压掣板,另侧设有按压板,该直板与上方板面相邻接位置设有颈部,提供保护夹与墨匣套接时,以较长的按压板按压时,促使另端的压掣板向上方位移,加长夹固空间的高度,提供墨匣出口易于夹固。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喷墨打印机墨匣的墨水补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有一贴纸、一保护夹、一墨水瓶;其中,该墨水瓶前端的注墨管,配合各式墨匣上缘面的通孔孔径,以短锥状的形体设置,该短锥状注墨管的中心设有墨水、空气对流的导流通路;该短锥状的注墨管与墨匣通孔插接结合时,该注墨管的端部伸至墨匣的储墨容室空间,以管壁与墨匣通孔密合接触。
该保护夹为“工”字形,纵向的直板下方二侧各设有支撑板,上方一侧设有压掣板,另侧设有按压板;该直板的一侧设有一夹固空间,该夹固空间由包括支撑板、直板及压掣板的板面组成,该夹固空间下方的支撑板内缘面粘设有弹性垫,上方的压掣板以向下倾斜的板面设置;该夹固空间下方支撑板的另侧,向外延伸一支撑板,上方压掣板的另侧,向外延伸一按压板,该直板相邻于上方板面位置设有一颈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快速的完成墨匣的墨水补充作业,毋须由原厂家供应墨匣,以减轻打印者的经济负担。
附图的图面说明:
图1为现有墨匣的外观图;
图2为现有墨匣的剖面图,显示墨匣内部构造;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显示墨水补充装置的组件关系;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显示墨匣导入保护夹夹固空间及夹固关系;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显示墨匣与保护夹间的夹固情形;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显示墨匣与保护夹间的夹固情形;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显示墨水瓶注墨管与墨匣盖体间的结构;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显示墨水瓶与墨匣通孔接合注墨的情形;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显示墨水瓶与墨匣通孔接合注墨情形;
图10为本实有新型的剖面图;显示墨匣以现有夹固装置固着的注墨情形;
图11、1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显示墨匣的形态及注墨情形。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陈述:
请参阅图1、2所示,为市售EPSON彩色喷墨打印机墨匣11(S020110/PMIC1C),该墨匣11位于壳体12的内部空间,依据墨水的色彩划分有数个独立的储墨容室15,每一个容室15均置入储墨海绵20来储放不同颜色的墨水,每一个储墨容室15下方以栅网19与第二容室16分隔,防止储墨容室15墨水含有的杂质进入第二容室16,利用虹吸作用将墨水导入每一储墨容室15的第二容室16中;该第二容室16的空间不是很大,在墨匣11装配时,预先将墨匣11出口29的每一容室16装置有一密合垫17,位于出口29的端口以隔膜18封固,再分别将储墨海绵20装置于壳体12的容室15中,该壳体12上方以一盖体21封固,该盖体21的上缘面28依据容室15的个数另设有多个曲挠凹槽22,每一个曲挠凹槽22的末端设有一与容室15相通的通孔25,以及配合墨水补充所需的另一个通孔24,该墨匣11盖体21上缘面28同时设置二通孔24、25,主要目的是于新墨匣11充填墨水,以其中一通孔24供一注墨针插至储墨海绵20的内层,注墨针与通孔24间以密封结合,另一个通孔25的端口,利用一与真空吸取装置的独立接头密接,该墨匣11利用真空吸取装置的真空吸力,将墨水导引至墨匣11容室15中,可快速渗入储墨海绵20中,并将第二容室16及储墨海绵20的空气完全排除,待墨匣11盖体21的上缘面28以一薄膜23热封固着时,二通孔24、25的外端口已被薄膜23封固,位于通孔25及一部分的曲挠凹槽22亦被薄膜23封固,该被薄膜23封固的曲挠凹槽22形成一曲挠通道27,该墨匣11的容室15则利用曲挠通道27以微量的通路与大气相通;该墨匣11容室15中的储墨海绵20具有吸附墨水及平衡容室15内部压力作用,设于墨匣11上缘面28的曲挠通道27,在墨匣11未使用前,墨水不会自曲挠通道27向外渗漏;该墨匣11与打印机结合时,原封固于出口29端口的隔膜18,会被连接座的导管刺穿,墨匣11出口29的密合垫17与连接座的导管插接密合;该墨匣11容室15中以储墨海绵20吸附的墨水,会随着打印机打印的消耗而减少,直到储墨海绵20无法提供墨水经由栅网19进入第二容室16为止。更换新的墨匣11,才可持续供应打印机打印所需的墨水。
已初步了解设有储墨海绵20的墨匣11,该墨匣11容室12内的墨水进行补充时,设于墨匣11出口29端口的隔膜18已被刺穿,与打印机连接座分离后,墨匣11第二容室16会进入空气;于墨水补充时,需以贴纸47在墨匣11出口29的端口作二次的贴合,将贴纸47粘贴于隔膜18的外缘;为进一步加强墨匣11的出口29的封固,在进行墨水补充作业时,需藉由一夹固装置将出口29的端口予以封固。
现有技术的注墨方式,是以注射筒汲取适量墨水,藉由针管刺穿通孔24外缘的薄膜26,将墨水注入容室15的储墨海绵20中;但该储墨海绵20中含有的空气及第二容室16中的空气,很难藉由此种补充方法予以排除,无法完成实际的墨水补充作业。
现有技术在进行墨水补充时,通常是于墨匣11打印不良的时候,墨匣11第二容室16已无法持续导引墨水经由连接管导引至喷发装置的储室,以针管注入至容室15的墨水受到栅网19的阻隔,第二容室16中的空气未被排除,墨水无法导入至第二容室16,新补充至墨匣11容室15中的墨水,仍然无法提供打印机打印出良好品质的文件。
请参阅图1、2、8所示,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喷墨打印机墨匣的墨水补充装置,其主要是于喷墨打印机使用后的空墨匣11,预先以贴纸47将墨匣11第二容室16出口29外缘端口予以封固,经由一设有按压板38的保护夹14,轻易的将墨匣11出口29端口夹固,提供墨匣11的出口29不会有漏墨的情形,以压合的力量加强贴纸47粘着面与出口29端口的结合;已被夹固定位的墨匣11,以短锥状的注墨管44直接戳通墨匣11上缘面28与曲挠通道27相连接通孔25外缘的薄膜48,该注墨管44与通孔25孔壁密合,墨水瓶13以连续挤压方式将墨水与容室15中的空气快速交换,将墨水注入墨匣11的容室15中,排除第二容室16及储墨海绵20中的空气。
请再参阅图2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提供墨匣11在墨水补充作业时,有效的防止墨匣11出口29的漏墨情形,于墨匣11出口29端口粘贴有一贴纸47后,位于墨匣11的侧缘以一具有夹固空间40的保护夹14,经由另端按压面32的按压,令支撑板33、压掣板37间的夹固空间40高度加大,供墨匣11易于导入,以夹固方式将支撑板33内缘面34的弹性垫35与墨匣11出口29端口密合。
该具有夹固墨匣11出口29端口的保护夹14,其是以略成一“工”字的形体制成,该保护夹14设有一适当高度的直板30,位于直板30的下方二侧各设有适当长度的支撑板33、36,位于直板30的上方一侧设有压掣板37,另侧设有按压板38,该直板30与上方板面37、38相邻接位置设有颈部39,于按压面32端按压时,增加压掣板37端与支撑板33间的距离。
该保护夹14提供墨匣11夹固的夹固空间40,是由支撑板33、直板30及压掣板37等板面组成,其中该下支撑板33的内缘面34粘设有弹性垫35;位于直板30的板面上设有一适当高度的定位横条41,该定位横条41配合墨匣11盖体21侧缘突出的高度设置,供墨匣11夹固于保护夹14的夹固空间40时,利于墨匣11出口29端口与内缘面34的弹性垫35间,以平面对平面接触及密合,不易发生倾斜的情形;该压掣板37以略向下倾斜的板面,由直板30上方的颈部39向外端延伸,该压掣板37与另侧按压板38以同一板面设置,受按压时呈一向上仰起位移,增加夹固空间40的高度,墨匣11易于导入支撑板33与压掣板37间的夹固空间40。
该保护夹14直板30的下方二侧各设有适当长度的支撑板33、36,该支撑板33的长度配合墨匣11出口29外缘面的宽度设置,供墨匣11套接时使墨匣11出口29端口与内缘面34的弹性垫35密合;设于直板30下方另侧的支撑板36,以较长的板面设置,白支撑板33的底缘向另侧延伸;设于直板30上方另侧按压板38的长度,是配合支撑板36的长度设置,该支撑板36、按压板38具有的长度,得供手轻易的握持及按压板38加压时,利用直板30上方颈部39具有微量的曲挠性,另端的压掣板37会微向上仰起,增加夹固空间40的高度,供墨匣11易于导入保护夹14的夹固空间40;按压板38放松后即回复到原有的位置,如果夹固空间40导入墨匣11时,该压掣板37与支撑板33会将墨匣11夹固定位,由支撑板33内缘面34设置的弹性垫35与墨匣11出口29端口密合,进一步加强贴纸47与出口29端口面的密接及固着力。
请再参阅图2、图6-9所示,该已被保护夹14夹固的墨匣11,设于各储墨容室15上方的二通孔24、25己被薄膜23封固;在上述的说明,已明显揭示墨匣11上缘面28的构造及特征,在进行注墨时,依据储墨容室15的颜色选择墨水瓶13,利用墨水瓶13瓶口瓶盖43的短锥状的注墨管44,朝向储墨容室15设有曲挠通道27的通孔25,以直接加压的方式,利用短锥状的注墨管44来戳通通孔25外缘的薄膜48,即可进行墨水补充作业。
提供墨水补充的墨水瓶13,其是由瓶体42及瓶盖43等所组成,其中该瓶体42是以一般形状,可供墨水装置的容器即可,容置则依据使用量来区分;该墨水瓶13的瓶盖43与瓶体42瓶口设有螺牙螺接结合,其结构与一般的瓶体结构相同;不同的在于该瓶盖43的前端设有一短锥状的注墨管44,该注墨管44的锥柱配合墨匣11通孔25的直径设置,以略小于该直径,供注墨管44可以贯穿墨匣11的通孔25,注墨管44的端部45可伸至储墨容室15的空间。
该墨水瓶13的瓶体42与瓶盖43螺接为一体,位于瓶盖43前端的注墨管44端部45中央,未使用前呈一封口状态,使用时,一种预先以未刺穿注墨管44封口49的端部45朝向通孔25外缘的薄膜48,先加压戳通薄膜48,取下墨水瓶13后,再以图针刺穿注墨管44的封口49;一种是直接以图针刺穿注墨管44中央的封口49,将墨水瓶13的瓶盖43朝向下方,朝墨匣11注墨孔25方向位移及接触;该墨水瓶13在位移时,虽然注墨管44的端部已贯设细孔,在墨水瓶13瓶体42不作挤压,墨水瓶13瓶体42内的墨水不会由注墨管44的端部45滴出;该墨水瓶13注墨管44的端部45与墨匣11上缘面28通孔25的薄膜48接触时,以加压方式,由注墨管44端部45的压迫力量,将墨匣11上缘面28的薄膜48向下推挤及戳通;该墨水瓶13注墨管44的端部45贯穿至薄膜48内缘的注墨孔25时,沿着通孔25的壁面向下位移及接触,直到注墨管44的管面与通孔25的孔壁接触密合为止;此时,设于通孔25外缘的薄膜48受到向下推挤的力量,已朝向注墨孔25的方向凹入,被注墨管44端部45戳穿时,受到注墨管44的位移及推挤,被卡掣于通孔25的外端口与注墨管44的管壁间,以薄膜48具有的弹性,提供注墨管44与通孔25间第二次的密合。
进行空墨匣11的补充作业时,该墨匣11的出口29已被保护夹14封固,与墨匣11通孔25插接结合的墨水瓶13,以挤压方式将墨水瓶13内的墨水注入墨匣11的储墨容室15中;当墨水瓶13的注墨管44与墨匣11通孔25结合时,墨匣11上缘面设置的曲挠通道27已暂时丧失作用,完全被封固,又于墨匣11的出口29已被保护夹14夹固封闭,该墨匣11容室15与墨水瓶13间连接成一对流的空间,直接压挤墨水瓶13,即可将墨水注入墨匣11的容室15中,放松墨水瓶13瓶体42时,藉由瓶体42具有回复的弹性,可将墨匣11容室15中的空气经由真空吸取作用,将墨匣11储墨容室15及第二容室16中的空气吸出,连续作业数次,直到墨水瓶13无法再作挤压为止;将墨水瓶13注墨管44与墨匣11的通孔25分离,并于墨匣11通孔25外缘面以一贴纸粘贴,即完成墨水的补充作业。
该墨匣11容室15上方设置的通孔25,经由薄膜23固封后形成一与大气相通的曲挠通道27,以微量的通路来平衡容室15内部压力作用,于喷墨打印机打印消耗的墨水同时,供微量的空气进入墨匣11容室15中,正常供应喷墨打印机所需墨水。
该容室15上方通孔25外缘固封的薄膜48,在墨水补充作业时,己被墨水瓶13的注墨管44戳通,被戳通的薄膜48受到注墨管44的压挤,会将曲挠凹槽22与通孔25间的连接端口31封住;当墨水瓶13的注墨管44与墨匣11的通孔25分离时,会拉动被压挤导入通孔25端口31的薄膜48,令曲挠凹槽22与通孔25连接端口31,再次开启、恢复原有的功能;如果墨水瓶13的注墨管44与墨匣11的通孔25分离,被压挤导入通孔25端口31的薄膜48不会被拉动,通孔25端口受到薄膜48的封口,无法回复曲挠通道27具有的功能时,只要墨匣11装置于喷墨打印机上及进行打印的工作,墨匣11储墨容室15打印消耗墨水的同时,储墨容室15自然会产生一真空吸力,将平贴于曲挠凹槽22与通孔25端口的薄膜48向内拉引,即再度的恢复曲挠通道27的功能。
从上述的实施例得知,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以储墨海绵20吸附墨水储放的墨匣11为对象,在墨匣11出口29端口以保护夹14封固的保护下,在墨匣11进行墨水补充时,以墨水瓶13短锥状的注墨管44,直接戳穿墨匣11设有曲挠通道27的通孔25,将墨匣11容室15对外的通路全部封住,在压挤墨水瓶13时,可快速的经由导流通路46将墨水注入墨匣11储墨海绵20中,放松墨水瓶时,以墨水瓶13的瓶体42张力将容室15的空气,以真空吸力吸入墨水瓶13中,被吸回的空气经由细、短的导流通路46时,会快速的散发至墨水瓶内部空间,在连续挤压作业时,经由注墨管44导引对流的墨水及空气,具有快速对流交替作用,防止被吸回的空气再度进入容室15中,影响墨水的补充作业。
该墨水瓶13短锥状的注墨管44,以细、短的导流通路46设置,成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主要特色,如果注墨管44过长,容室15的空气被吸回到导流通路46中,未快速散发至上方的瓶体42容室,而随着再次压挤的墨水进入储墨海绵20中,随着墨水进入储墨海绵20的空气,具有喷射的力量,储墨海绵20会到喷射的空气,反而产生更多的气泡,因此反而不利气泡的排除及墨水的补充。
在进行墨水补充作业,于墨匣11出口29夹固的保护夹14,除了以上述的保护夹14进行夹固外,如图10所示,是采用常用的匚型夹50来夹固墨匣11,该匚型夹50的下支撑板51内缘面设有一弹性垫52,上支撑板53以较短的板体设置,利用夹套的方式将墨匣11与匚型夹50夹固为一体,以下支撑板51设置的弹性垫52,防止墨匣出口产生漏墨。
请再参阅图11,该墨匣11的容室15是采用储墨海绵来储放墨水,墨匣11的上缘面28设有二通孔24、25,该通孔25与一曲挠凹槽22连通;墨匣11的二通孔24、25进行墨水补充后,位于通孔25的外缘及曲挠凹槽22的部分外缘面,以薄膜23封固而形成一曲挠通道27,该通孔24则以圆球54封固,利用曲挠通道27来平衡储墨海绵的墨水供应;进行墨水补充时,先以保护夹14夹固墨匣11的出口,同样利用墨水瓶13注墨管44的端部45,朝向通孔25外缘薄膜48接触,戳通薄膜48及与通孔25端口密合,将墨水瓶13内的墨水注入墨匣11的容室中。
请再参阅图12,该墨匣11的出口设有电路控制的打印头,墨匣11的容室15亦采用储墨海绵来储放墨水,位于墨匣11的上缘面55依据独立容室的个数设有多个通孔56,墨匣11利用通孔56进行墨水补充,于补充后以圆球57封固;在进行墨水补充时,先以保护夹14夹固墨匣11的出口,同样利用墨水瓶13前端的注墨管44,将圆球57朝向容室方向推挤,将圆球57挤入容室中,墨水瓶13的注墨管44与通孔56插接密合,即可将墨水注入储墨容室中,注墨完成时,该墨匣11的通孔56外缘,以贴纸粘贴封口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手段及技术,是利用墨水瓶13前端短锥状的注墨管44的结构,直接戳通墨匣设有曲挠通道通孔的薄膜,或推挤墨匣通孔封固的圆球,以设有短锥状的注墨管44的墨水瓶与墨匣的通孔插接密合,以注墨管44提供墨水与空气的快速交替作用,将墨水注入墨匣的容室中,储墨海绵中及第二容室中的气泡及空气会被快速吸除;由上述实施例分别说明,完整揭示墨水瓶注墨管与墨匣通孔间密合结构关系及特征,明显确知本案已有显著的改进及创新,达到预期的目的,非为同业所预知及能轻易达成的实用新型。

Claims (2)

1、一种喷墨打印机墨匣的墨水补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有一贴纸、一保护夹、一墨水瓶;其中,该墨水瓶前端的注墨管,配合各式墨匣上缘面的通孔孔径,以短锥状的形体设置,该短锥状注墨管的中心设有墨水、空气对流的导流通路;该短锥状的注墨管与墨匣通孔插接结合时,该注墨管的端部伸至墨匣的储墨容室空间,以管壁与墨匣通孔密合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墨匣的墨水补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夹为“工”字形,纵向的直板下方二侧各设有支撑板,上方一侧设有压掣板,另侧设有按压板;该直板的一侧设有一夹固空间,该夹固空间由包括支撑板、直板及压掣板的板面组成,该夹固空间下方的支撑板内缘面粘设有弹性垫,上方的压掣板以向下倾斜的板面设置;该夹固空间下方支撑板的另侧,向外延伸一支撑板,上方压掣板的另侧,向外延伸一按压板,该直板相邻于上方板面位置设有一颈部。
CN 98252034 1998-12-31 1998-12-31 喷墨打印机墨匣的墨水补充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5353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252034 CN2353533Y (zh) 1998-12-31 1998-12-31 喷墨打印机墨匣的墨水补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252034 CN2353533Y (zh) 1998-12-31 1998-12-31 喷墨打印机墨匣的墨水补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53533Y true CN2353533Y (zh) 1999-12-15

Family

ID=33995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825203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53533Y (zh) 1998-12-31 1998-12-31 喷墨打印机墨匣的墨水补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53533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4736B (zh) * 2009-02-13 2011-12-07 泓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续供墨系统
CN101468783B (zh) * 2007-12-29 2012-08-22 缪则夫 一种可精确设定注墨量且从进气道注墨完全无损墨盒的注墨机
CN109676895A (zh) * 2018-12-25 2019-04-26 中材锂膜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隔膜铸片底面真空吸油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8783B (zh) * 2007-12-29 2012-08-22 缪则夫 一种可精确设定注墨量且从进气道注墨完全无损墨盒的注墨机
CN101804736B (zh) * 2009-02-13 2011-12-07 泓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续供墨系统
CN109676895A (zh) * 2018-12-25 2019-04-26 中材锂膜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隔膜铸片底面真空吸油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33915C (zh) 用于喷墨记录装置的墨盒
CN102171045A (zh) 喷墨打印机用的调压阀
CN2353533Y (zh) 喷墨打印机墨匣的墨水补充装置
CN106004061A (zh) 盒以及液体供应方法
CN2374347Y (zh) 喷墨打印机墨匣的墨水补充装置
CN2367456Y (zh) 喷墨打印机墨盒简易夹固及墨水补充装置
CN2359110Y (zh) 喷墨打印机墨盒的墨水补充装置
CN102745372B (zh) 一种小尺寸标签异型表面贴标机
CN2761422Y (zh) 可补充墨水的墨盒
US6289806B2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self-inking stamp and self-inking stamp
CN2407935Y (zh) 喷墨打印机墨匣的墨水充填工具
CN2618757Y (zh) 方便填充的连续式供墨墨盒
CN2871201Y (zh) 墨盒
CN2467325Y (zh) 喷墨打印机墨匣的墨水填充器
CN2325210Y (zh) 喷墨打印机墨盒的墨水补充装置
CN2789026Y (zh) 喷墨打印机自动供墨器
CN2492386Y (zh) 易于二次填充的打印机墨盒
DE19613944C1 (de) Anordnung zur Tintenversorgung und Tintenentsorgung für einen Tintendruckkopf
CN202071510U (zh) 打印机墨盒
AU2020102525A4 (en) Pigment storage type drawing pen for art oil painting
CN2359109Y (zh) 排除打印机墨匣打印头断墨的装置
CN104210238A (zh) 喷墨写真机墨路压力自平衡装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858272Y (zh) 喷墨打印机墨水匣的填充装置
CN201009516Y (zh) 一种喷墨打印机的喷头保护装置
CN1699062A (zh) 喷墨打印机外置墨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