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30649Y - 泥渣分离接触型澄清池 - Google Patents

泥渣分离接触型澄清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30649Y
CN2330649Y CN 98203924 CN98203924U CN2330649Y CN 2330649 Y CN2330649 Y CN 2330649Y CN 98203924 CN98203924 CN 98203924 CN 98203924 U CN98203924 U CN 98203924U CN 2330649 Y CN2330649 Y CN 233064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body refuse
inner core
intermediate cylinder
clarify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820392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行赫
李再东
周敏
杨占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820392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3064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3064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3064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泥渣分离接触型澄清池,由混合室、反应室、澄清室、搅拌装置等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反应室及澄清室的下部设计为喇叭口型,澄清室内装有斜管(或斜板),斜管下面的泥渣层中有活性泥渣收集器。为了实现一池多用,既能用于用石灰处理,又能用于凝聚处理,本混合室和反应室的适当位置设计有3个加药点。这种澄清池在水流运动过程中泥渣通过分离和接触,再加上所装的斜管,使处理出水的净洁度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出水效率,本澄清池对COD的去除率达50—70%,对NH2-N去除在95%,对P去除较高,其他性能均比已有的三种池型好。

Description

泥渣分离接触型澄清池
本专利涉及通过悬浮杂质的絮凝或沉淀方法对水、废水或污水处理的澄清池。
水澄清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部分溶解的盐类,在不溶解的杂质中一般有悬浮泥沙、有机物、胶体物、菌藻类、各种气体等,溶解盐类指碱度、硬度盐、铁盐、硅盐、金属盐等。图1-3为常见的几种典型的澄清池,图1为一般泥渣分离型澄清池。其结构特点是:在内筒的下部有一个容积很大的空间(5)作为混合室,被处理水首先进入此处,内筒(6)为反应室,中间筒(6-1)只做为导流筒,澄清室(9)只产生稳流自然沉降过程,没有泥渣接触层。因此,对有机物等较轻型物质去除效果较差,只能去除颗粒型泥渣。
图2为引进的泥渣分离型澄清池。其结构特点是:与图1相比没有下部的空间,内筒(1)为混合室,中间筒(2)为反应室,澄清室没有泥渣接触层。
图3为泥渣接触型澄清器。其结构特点是:与图1、图2相比没有明显的内筒、中间筒、澄清室的界线,没有水流向上-向下-再向上的回流过程,没有机械搅拌装置。泥渣浓缩室在中间。这种澄清器对轻型浮渣去除效果较好,但泥渣再循环量小,对温度、负荷、含气量十分敏感,处理水质效果不稳定。
以上三种池型的石灰、凝聚剂、絮凝剂都是同期加入,因此,只能适应石灰处理或单纯凝聚处理,不能兼得二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常用池的不足,以达到同时去除颗粒泥渣和轻型泥渣,得到较好的出水效果,并可用于水的深度净化。例如:污水的再利用处理、低浊度、高有机物水的处理等;而且能一池多用,既适用于石灰处理,又适用于单纯凝聚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澄清池采取了与已有技术完全不同的计算理论原则和参数选择,设计成一种泥渣分离接触型结构。在技术方案上,增加了作为导流的中间筒的下部扩角θ1,以及澄清室(9)下部扩角θ2的设计,并在内筒和中间筒上的特定位置设计加药点,通过在应用中掌握加药顺序和加药的种类,就可以满足对不同类型水的处理。它与图1、图2的池型相比,增加了泥渣接触过程和装置。与图3池型相比,增加回流离心分离过程及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加以说明;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泥渣分离接触型澄清池。由图中可见,本澄清池由药剂和水混合用的内筒(5),作为导流及水、药剂反应用的中间筒(6),澄清室(9),以及进出水管(1)(2)、排渣口(3)(4)、搅拌装置等构成。澄清室(9)中的活性泥渣室(8)包括活性泥渣收集器(16)、泥渣浓缩室(17)、泥渣再循环管(18)。被处理水由内筒(5)的下部通入,形成切线进水。通过安装在内筒底部的搅拌桨(13)将再循环水提升至内筒(5)参与反应并加强搅拌,促进被处理水、再循环水、药剂之间充分混合,水流由内筒(5)顶部溢出,由于水流转向下,进入中间筒(6)中,此时,水流搅动减缓,处于静流反应过程,反应产物逐渐长大并与水解脱,在进入中间筒下部的扩张喇叭形部位时,流速变慢,处理出水和再循环水分流,处理出水在流经底部转向向上时,长大的反应物的大部分,在离心力作用下沉淀,沉渣在池底部通过排渣管(3)排出,在此,分流的处理出水已得到初步澄清。澄清室(9)位于整个澄清池的外环,面积最大、处理出水在此室中停留时间最长,因此,当处理出水由澄清室(9)下部进入,沿向上扩散的喇叭口流动时,水流进一步降低流速,利用自身重量沉积下来的带表面活性的轻型泥渣,形成密集的泥渣层,处理出水中的残留微量轻型泥渣,与密集的活性泥渣接触,轻型泥渣被吸附并补充失去表面活性的泥渣,这样往上穿过的处理出水受到更彻底的澄清,达到更大的净洁度,处理后的水在清水区,通过装在澄清室(9)中的斜管(或斜板)(10),如蜂窝结构材料,再进一步澄清,最后进入均匀分布的疏水渠道(11),经出水口(2)送出。失去活性的泥渣由活性泥渣层顶部进入泥渣收集器(16),送到泥渣浓缩室(17),浓缩泥渣由排渣管(4)排出。为了使本澄清池能适应石灰处理和凝聚处理两种不同的用途,本澄清池中设计了三个加药点A、B、C,A点位于中间筒(6)外侧的底部,与底部相接通,B点位于内筒(5)壁上,C点在中间筒的上部。两种不同用途时,其加药顺序如下:
               A        B         C
石灰处理    石灰乳    凝聚剂    絮凝剂
凝聚处理              凝聚剂    絮凝剂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在一个池中兼有离心分离和活性泥渣接触两种作用,既适用于泥渣含量较大的原水,又适用于低浊度、高有机物含量的水,尤其对被污染的水和污水能进行有效处理,为废水的再利用,开辟了一个重要途径。
2、石灰处理是十分适用于我国水质特点的一种水处理方法,它可以全面改善水质,较少的环境二次污染。本澄清池为水的石灰处理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国内水质特点的、较好的处理设备。
3、天然水(尤其是表面水)中的有机物、胶体物、菌藻类物质,在锅炉中会分解成不同的有机酸,无机胶体物,如胶体硅、胶体铁等,也会生成相应盐或氧化物,这些杂质都是有害物质。它们不能在常用的离子交换处理中被除去。但经杀灭后,用本澄清池处理,可提高去除率。
4、石灰乳加入点A与传统的习惯设计不同,它符合石灰溶解速度低,反应速度快的技术特点,使它得到充分反应并提高利用率,减少排渣粘性,改善废渣处理条件,提高水质处理效果。改变凝聚剂与石灰同期加入水中的例行做法,避免了对石灰表面活性的迅速钝化,絮凝剂在低速度梯度的水流中加入,提供了足够的碰撞几率,同时给予了充分反应长大条件。三者互相配合,最有效地发挥特长,避免相互干扰。
5、接触反应层置于清水区范围内,较图3所示泥渣接触澄清器,对水中含气、水温波动、负荷波动带来对出水水质影响的敏感性要小的多,本澄清池可以适应现场多变的条件,更有效的保证出水水质和提供了利用条件控制水处理的方便。
6、多余的活性泥渣由环形多点收集,并集中于泥渣浓缩室,较通常的在中间一点排出,可以更好保持活性泥渣层的平稳和均匀排出,保持层间活性良好。把池中间位置让给搅拌器和刮泥机的套管轴,实现总体合理布局。
附图补充说明:
(7)为池壁(12)为搅拌电机(14)为刮泥电机(15)为刮泥臂
(18)为循环管
几种典型澄清池技术性能比较

Claims (3)

1、一种泥渣分离接触型澄清池,由混合室、反应室,澄清室,搅拌装置、进出水系统和排污管道等构成,内筒为混合室,搅拌器和刮泥机的套管轴在内筒的中间,内筒外部的中间筒为反应室,中间筒的外环空间是澄清室,进水管从内筒的下部接入,疏水管道设置在澄清室的上部,澄清池的下底为螺旋锥形,锥底接排渣管,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筒(6)的下部为喇叭口形,喇叭扩角θ1,澄清室(9)的下部有向上扩展的喇叭口,扩角为θ2,澄清室内装有斜管或斜板(10),在斜管或斜板的下面活性泥渣室(8)中装有若干个活性泥渣收集器(16),泥渣收集器与澄清室(9)下部的泥渣浓缩室(17)连通,泥渣浓缩室有排污口(4);在内筒和中间筒上设计了3个加药点A,B,C,A点位于中间筒(6)的底部,B点位于内筒(5)壁上,C点在中间筒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渣分离接触型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角θ1为15°-30°,θ2为15°-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泥渣分离接触型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管为一种蜂窝结构材料。
CN 98203924 1998-04-24 1998-04-24 泥渣分离接触型澄清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3064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203924 CN2330649Y (zh) 1998-04-24 1998-04-24 泥渣分离接触型澄清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8203924 CN2330649Y (zh) 1998-04-24 1998-04-24 泥渣分离接触型澄清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30649Y true CN2330649Y (zh) 1999-07-28

Family

ID=33960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820392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330649Y (zh) 1998-04-24 1998-04-24 泥渣分离接触型澄清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30649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3181C (zh) * 2005-03-03 2007-10-17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一种中置式沉淀池
CN103170167A (zh) * 2011-12-20 2013-06-26 上海巴安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投加石灰的水处理澄清装置
CN103319027A (zh) * 2013-07-03 2013-09-25 哈尔滨工程大学 利用海水淡化浓缩液处理并回收废水中氮磷的装置及方法
CN104692509A (zh) * 2015-04-02 2015-06-10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精准回流式机械搅拌澄清池及处理工艺
CN113603271A (zh) * 2021-09-08 2021-11-05 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重金属及氮磷复合污染水体的处理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3181C (zh) * 2005-03-03 2007-10-17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一种中置式沉淀池
CN103170167A (zh) * 2011-12-20 2013-06-26 上海巴安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投加石灰的水处理澄清装置
CN103170167B (zh) * 2011-12-20 2016-07-20 上海巴安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投加石灰的水处理澄清装置
CN103319027A (zh) * 2013-07-03 2013-09-25 哈尔滨工程大学 利用海水淡化浓缩液处理并回收废水中氮磷的装置及方法
CN103319027B (zh) * 2013-07-03 2015-04-08 哈尔滨工程大学 利用海水淡化浓缩液处理并回收废水中氮磷的装置及方法
CN104692509A (zh) * 2015-04-02 2015-06-10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精准回流式机械搅拌澄清池及处理工艺
CN113603271A (zh) * 2021-09-08 2021-11-05 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重金属及氮磷复合污染水体的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08483B1 (en) Waste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JP2634230B2 (ja) 細砂を用いて沈降により液体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4377485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arification of water using combined flotation and filtration processes
KR100398774B1 (ko) 오수정화방법 및 장치
CN203866080U (zh) 一种循环高效沉淀装置
CN104743746A (zh) 一种氧化铁红废水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09626641A (zh) 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及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CN101874943A (zh) 一种高密度澄清池
CN2330649Y (zh) 泥渣分离接触型澄清池
KR101964830B1 (ko) 부상분리 수처리장치
CN108689475B (zh) 芬顿氧化折流式反应器及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CN106966490A (zh) 一种高效好氧反应器及污水处理工艺
CN101913723A (zh) 一种有机膨润土处理有机废水的循环利用装置及方法
CN1025490C (zh) 污水或其它不纯净废水的净化方法
CN109721185A (zh) 一种加强型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及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CN1052322A (zh) 油泥分离方法及设备
CN206396000U (zh) 养殖污水处理系统
CN201439031U (zh) 一种高密度澄清池
CN209507885U (zh) 一种河道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11606381A (zh) 一种用于污水生物处理的泥水分离装置和方法
CN206109103U (zh) Fenton流态化废水处理装置
CN109516608A (zh) 一种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工艺与处理系统
CN110790444A (zh) 一种用于污水净化的磁化沉淀池及其净化方法
CN110228912A (zh) 城市污水厂浓缩污泥水磷类污染物的源分离脱除装置
CN216808408U (zh) 一种新型含重金属废水一体化高效处理装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