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05794Y - 板对板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板对板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05794Y
CN2305794Y CN 97217984 CN97217984U CN2305794Y CN 2305794 Y CN2305794 Y CN 2305794Y CN 97217984 CN97217984 CN 97217984 CN 97217984 U CN97217984 U CN 97217984U CN 2305794 Y CN2305794 Y CN 230579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housing
terminal
boar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9721798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勃·G·马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9721798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0579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0579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0579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可弹性地配合浮动式或非浮动式的连接需求,当此板对板连接器用于浮动状态时,其第一连接器包括一内单元及一外单元,其中外单元可直接安装于一第一电路板上且内单元可自由地移动于外单元内,其第二连接器可安装于该第二电路板上。当此板对板连接器用于非浮动状态时,其第一连接器仅包括一单元,其类似于内单元,可直接安装于第一电路板上以与安装于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二连接器结合在一起。

Description

板对板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提供浮动或自行调整功能,并连接两个平行的且分隔开的电路板的板对板连接器。
大部分现有板对板连接通常由两个连接器来完成,这两个连接器分别安装在两个平行的分隔开的电路板上,其中一个为公连接器,另一个为母连接器,两者互相配合以使两电路板实现机械与电连接。这种板对板连接器可以参阅美国专利第5,116,247、5,181,855、5,277,597、5,395,250、5,433,616及5,478,248号。
众所周知,近年来小型化已为电脑领域中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使连接器尺寸必须变得更小。结果,连接器在设计与制造上对于精度的要求更高,否则,若是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对不准,其插合时会受到损伤。因此,希望能有一浮动(floating)结构或自行调整件(self-adjust ment)结构内建于公连接器或是母连接器中,使其实现可调整式插合,即便是在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插合区域间具有相当偏移时也能完好插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带有浮动件用于两电路板,此浮动件可以吸收两电路板上互相插合时连接器间侧向偏移,实现可靠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它包括:一内单元及一外单元;所述内单元包括一绝缘的长型第一壳体,且界定出具有容置数个相对应第一端子的数个通道,每一第一端子包括刚性较大的主体;所述外单元包括一绝缘的第二壳体,其中形成一具有自裕量地容置所述内单元第一壳体的较大凹穴,并界定出容置数个相对应第二端子的数个第二通道,其中每一第二端子包括一挠性接触区;每一个第二端子凸伸进入相对应的第一通道中,并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子啮合,连接并支撑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藉所述第二端子挠性接触区相对于所述外单元第二壳体侧向摆动于所述凹穴中。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优点在于,其连接器能很容易地与现有板对板连接器匹配,这种可变式配置为制造提供了较大的弹性,使成本降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其中公连接器未折开;
图2为图1中公连接器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中公连接器内单元的部分剖视立体图;
图4为图1中公连接器外单元的部分剖视立体图;
图5为图1中公连接器组合后部分剖视立体图;
图6为图1中母连接器部分剖视立体图;
图7为图1中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部分组合后的部分剖视立体图;
图8为图1中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完全组合后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非浮动式公连接器立体图;
图10为图9中公连接器部分剖视立体图;
图11为图9中公连接器与图1中母连接器完全组合后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实施例并配合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为了清楚起见,在各图中相同的元件标以相同的元件符号。请参阅图1,其中,一个连接器10包括一公连接器12及一母连接器14,分别用于安装在一对相对分隔开的电路板100、102上,如图8所示。该公连接器12包括一内单元16及一外单元18,其中该内单元16以可移动方式设置于该外单元18中。
请参阅图2与图3,该内单元16包括一绝缘的长型壳体20,此长型壳体20设有一中央长槽22沿其纵长方向延伸,并具有一U型截面构形。两列通道24沿长型壳体20纵向配置,其中每一通道24包括一较小凹槽26形成于通道24的主要部分旁,及一较大凹槽28与该较小凹槽26连在一起并与外界连通。一整体上为L型的端子30被容置并保持于相对应通道24中,且其主体32被容置于该通道24的主要部分内。一个起保持作用的凸刺34成型于邻近该主体32的固定端处,同时,一个起保持作用的杆部36与该主体32平行并与该主体32分隔一段距离。藉该端子30的保持用凸刺34及保持用杆部36,该端子30可以保持在相对应通道24中。
请参阅图2与图4,该外单元18包括一个绝缘的长型壳体38,整体为一框架形式,包括四个围绕的壁部40而界定出一凹穴42于其中。壳体沿纵长方向上的两个相对侧壁40设有两列通道44,其中每一通道44包括一对设于其两相对内表面48上的凹口46。一端子50容置于相对应的通道44中,此端子50包括一表面安装区52露出于该长型壳体38外,一保持区54自该表面安装区52连续延伸出而与通道44中相对应的凹口46干涉啮合,以及,一弯折的挠性接触区56自该保持区54连续延伸出,其中,该弯折的挠性接触区56的向内部位58大体上凸伸进入该长型壳体38的凹穴42中。
请参阅图5,从其中可以看出,当该内单元16与外单元18组合在一起时,该内单元16自该外单元18顶部套入其中。该端子50挠性接触区56的向内部位58的末端60被设计成用来容置于该内单元16长型壳体20的较小凹槽26内,且实质上被夹在该端子30的主体32与环绕该较小凹槽26的内面25之间。由于该外单元18各端子50与该内单元16各端子30间以上述方式啮合,结果该内单元16与外单元18之间形成一可相对侧向移动的配置(亦即沿图5中箭头A与B所指示方向移动)。因此,该内单元16最外表面21与该外单元18最内表面37间被隔开一相当大的距离,且该内单元16外廓比该外单元18凹穴42小得多。这样,该内单元16可以自由地侧向移动于该外单元18的凹穴42中。
请参阅图5、图7及图8,因为该端子50的向内部位58抵靠在该内单元16的长型壳体20上,使内单元16无法更进一步地深入该外单元18。请注意,该内单元16的宽度W实际上大于该凹穴42的一窄部43,所以该内单元16也无法在垂直方向中过于向下深入而致凸伸到该外单元18外。换句话说,如图8所示,该内单元16的长型壳体20的一最外肩部11面对该外单元18长型壳体38最内肩部13,其间保持非常接近的距离,因而确保该内单元16与该外单元18间垂直相对位置。如图2所示,该内单元16的长型壳体20另具有一对凸栓部23形成于其纵长方向的两端面上,用来与形成在该外单元18的长型壳体38两相对侧壁40中的一对凹陷部27卡合,以防止该内单元16自该外单元18的底面53脱出。
由该内单元1 6与外单元18所组成的公连接器12,设计用来安装于一电路板100上(请参阅图8),这通过将该外单元18的端子50表面安装区52焊接至该电路板100上完成。
请参阅图1以及图6至图8,该母连接器14与该公连接器12配对使用。该母连接器14包括一绝缘壳体60,此绝缘壳体60具有一基部62以及一中央高台部64。该母连接器14沿其纵长方向另包括有两列通道66,并沿垂直方向延伸穿过该绝缘壳体60。每一个通道66具有一端子68容置于其中,该端子68包括一表面安装区70,一主体72上设有凸刺73,用以啮合并保持在相对应的通道66内,以及一弯折的接触区74于其顶部。其中该表面安装区70用于安装在一电路板102上,此电路板102与电路板100相对且分隔开一段距离(请参阅图8),同时,该弯折的接触区74自该中央高台部64凸伸出,用来与该公连接器12的端子30耦接在一起。
因此,当连设在该电路板100上的公连接器12打算要耦接至连设在该电路板102上的母连接器14时,该母连接器14的中央高台部64被引导至该公连接器12的内单元16上的中央长槽22处,且被插入该中央长槽22内,直到该母连接器14的中央高台部64完全嵌入该公连接器12内,且该母连接器14的端子68耦接至该公连接器12的端子30上为止。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特点在于该公连接器12的浮动结构,亦即,其内单元16可相对于外单元18侧向移动,因此该母连接器14可以很容易地与之配合,使该母连接器14的端子68可与该公连接器12内单元16上的端子30啮合在一起。这是因为该内单元16可侧向摆动而自行调整,以在这些公连接器12与母连接器14的大部分端子30、68间有效地获得一最佳啮合位置。由于该公连接器12与母连接器14分别安装于电路板100与102上,电路板100与电路板102可以很容易地接合在一起。反观现有技术,由于其相互配合的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均为固定式结构,所以必须要具有相当高的精度,否则,细小的端子或可能因为其间正向力不足而无法有效地啮合,或可能因为其间正向力过大毁损,均无法实现切实而有效啮合的目的。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的公连接器12在其与母连接器14啮合时,可以吸收相对于两者中心线间的偏移。
从第一实施例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浮动效果由该外单元18端子50的挠性接触区56及其较大的凹穴42所提供,而该公连接器12与母连接器14间的机械与电连接由该内单元16端子30与该母连接器14端子68的接合所实现,其中,公连接器12外单元18与母连接器14分别被安装至两个相对平行的且分隔开的电路板100与102上。因为该内单元16嵌入该外单元18中而受到保护,作用在该外单元18上的外部冲击力量将不会影响该内单元16,因而可以免除外部冲击力量对于该内单元16与该母连接器14间的啮合关系的不良影响。
图9至图11中示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此实施例属于已知的非浮动式连接。在此实施例中,该公连接器12仅包括一个壳体20′,此单一的壳体20′类似于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内单元16,但是其并不具有一肩部。另一差异点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于该壳体20内的端子30′另具一焊接区33水平延伸于与该保持用杆部36相反的方向,用来直接安装在该电路板100上,取代在第一实施例中该外单元18端子50的表面安装区52。在制造中,利用一个弹性制造系统来实施这与第一实施例具有微小差异的第二实施例,可以采用相同母连接器14完成非浮动式连接。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这些公连接器12与12′以及母连接器14的设计配置,使整个制造系统仅须进行很小的变换,即可制造浮动式连接器组件与非浮动式连接器组件,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这种弹性使制造商在制造浮动式连接器组件与非浮动式连接器组件时,可共用大部分模具并会大幅降低成本,为制造商提供竞争的优势。

Claims (4)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内单元及一外单元;所述内单元包括一绝缘的长型第一壳体,且界定出具有容置数个相对应第一端子的数个通道,每一第一端子包括刚性较大的主体;所述外单元包括一绝缘的第二壳体,其中形成一具有自裕量地容置所述内单元第一壳体的较大凹穴,并界定出容置数个相对应第二端子的数个第二通道,其中每一第二端子包括一挠性接触区;每一个第二端子凸伸进入相对应的第一通道中,并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子啮合,连接并支撑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藉所述第二端子挠性接触区相对于所述外单元第二壳体侧向摆动于所述凹穴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单元第一壳体于其纵长方向一端面上还包括至少一凸栓部,所述外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与所述凸栓部卡合的凹陷部,并且所述内单元不会自所述外单元脱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一面对所述第二壳体上一第二肩部的第一肩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端子的挠性接触区自相对应的第二通道中凸伸出并进入相对应的第一通道中。
CN 97217984 1997-09-03 1997-09-03 板对板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30579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7217984 CN2305794Y (zh) 1997-09-03 1997-09-03 板对板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7217984 CN2305794Y (zh) 1997-09-03 1997-09-03 板对板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05794Y true CN2305794Y (zh) 1999-01-27

Family

ID=33934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7217984 Expired - Lifetime CN2305794Y (zh) 1997-09-03 1997-09-03 板对板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05794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3179B (zh) * 2007-11-02 2012-02-29 辛特里昂无线电模块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至少两个电路板的装置
CN102510290A (zh) * 2006-08-18 2012-06-20 德尔菲技术公司 用于车辆应用的重量轻音频系统和方法
CN105720401A (zh) * 2013-08-09 2016-06-29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8695614A (zh) * 2017-04-07 2018-10-23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0290A (zh) * 2006-08-18 2012-06-20 德尔菲技术公司 用于车辆应用的重量轻音频系统和方法
CN101843179B (zh) * 2007-11-02 2012-02-29 辛特里昂无线电模块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至少两个电路板的装置
CN105720401A (zh) * 2013-08-09 2016-06-29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5720401B (zh) * 2013-08-09 2018-09-14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8695614A (zh) * 2017-04-07 2018-10-23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US10361513B2 (en) 2017-04-07 2019-07-23 Molex, Llc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08695614B (zh) * 2017-04-07 2020-01-03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US10797439B2 (en) 2017-04-07 2020-10-06 Molex, Llc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462594Y (zh) 电连接器
CN2315680Y (zh) 板对板连接器
US5618191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467310B (zh) 具有对正导向件的电连接器
CN1136632C (zh) 低形模块化电接插件和包括该电接插件的通信卡
JPH0531821Y2 (zh)
CN1133244C (zh) 可横向接合的双通电接插件
EP124832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79597C (zh) 电连接器
US6561821B1 (en) High profile board-to-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305794Y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2519484Y (zh) 具有接地悬臂的电连接器
CN2306594Y (zh)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2831476Y (zh) 模组连接器
CN1229292A (zh) 直角电连接器
CN1182502A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US20030082954A1 (en) Cross-talk reduced modular jack
CN1311540A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96127C (zh) 用于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CA2242287C (en) Connector
CN2609232Y (zh) 电源转接器
CN201178151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572580Y (zh) 电连接器
CN2306593Y (zh) 卡缘电连接器
CN1084060C (zh) 卡缘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