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91969Y - 二氧化氯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二氧化氯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91969Y
CN2291969Y CN 97206145 CN97206145U CN2291969Y CN 2291969 Y CN2291969 Y CN 2291969Y CN 97206145 CN97206145 CN 97206145 CN 97206145 U CN97206145 U CN 97206145U CN 2291969 Y CN2291969 Y CN 229196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agitator
reative cell
retort
inne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720614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720614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9196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9196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9196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氧化氯发生器,是通过分别连接有调节阀(3a)和(3b)的二个给料管(13a)和(13b)将二个原料罐(1a)和(1b)与反应罐(17)中的反应室(4)相连通,在反应罐(17)内腔下部设置有隔离板(16),使其反应罐内腔上方形成反应室(4),下方形成搅拌器室(18),在搅拌器室(18)中设置有搅拌器(10)且使其搅拌棒(8)处于反应室(4)中,在反应室(4)上部的外壁上连通有安全阀(5)和单向阀(6),在其底部的外壁上设置有反应液排出口(9),在其外壁上设置有与射流泵(11)相连通的产品出口(7),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反应速率快、原料转化率高、产气中二氧化氯成分含量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二氧化氯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反应装置,具体为一种二氧化氯发生器。
目前,社会上已有的二氧化氯发生器大体可分为电解法和化学法二氧化氯发生器二大类,专利号为2069863U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解法二氧化氯发生器,它是采用电解氯化钠溶液来产生二氧化氯、氯气、臭气、过氧化氢等混合气体,其电解装置采用稀有金属做阴、阳电极,并用离子交换膜将电解室分为阴极室和阳极室,该装置虽能实现产生二氧化氯的任务,但其附属设备多、投资大、耗电量高、离子交换膜寿命短,维修困难、产气中二氧化氯成分含量低是其不可克服的缺陷,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板式蒸馏塔二氧化氯发生装置是一种典型的化学法二氧化氯发生器,这种装置是由数层塔板及附属设备组成,制作过程复杂、体积庞大、投资高、反应速率慢、原料转化率低、反应不完全是其不可克服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反应速率快、原料转化率高、产气中二氧化氯成份含量高的新型二氧化氯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附图所示方案实现的。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1a)和(1b)为原料罐,(2a)和(2b)为加料口,(3a)和(3b)为调节阀,(4)为反应室,(5)为安全阀,(6)为单向阀,(7)为产品出口,(8)为搅拌棒,(9)为反应液排出口,(10)为搅拌器,(11)为射流泵,(12)为排气管,(13a)和(13b)为给料管,(14a)和(14b)为进料口,(15)为出气管,(16)为隔离板,(17)为反应罐,(18)为搅拌器室。
以下将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作如下描述:
根据附图,通过在其上部分别设置有加料口(2a)和(2b)的二个原料罐(1a)和(1b)的上部分别插入给料管(13a)和(13b),且使其给料管(13a)和(13b)的端口分别处于原料罐(1a)和(1b)内腔中的底部,给料管(13a)和(13b)分别通过调节阀(3a)和(3b)后与设置于反应室(4)上端的二个反应室进料口(14a)和(14b)相连通,在反应罐(17)内腔下部设置有隔离板(16),使其反应罐(17)内腔中形成上下两个空间,即隔离板(16)上方的反应罐(17)的内腔形成为反应室(4),其隔离板(16)下方的反应罐(17)的内腔形成为搅拌器室(18),在搅拌器室(18)中设置有搅拌器(10),且使其搅拌器(10)上的搅拌棒(8)通过隔离板(16)后处于反应室(4)中,在反应室(4)底部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并有控制阀控制的反应液排出口(9),在反应室(4)上部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安全阀(5)和带有排气管(12)的单向阀(6),在反应室(4)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出气管(15)一端相连通的产品出口(7),出气管(15)的另一端与射流泵(11)相连通。
以下将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作如下描述: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二氧化氯产生原料置入原料罐((1a)和(1b)中,打开调节阀(3a)和(3b)和射流泵(11)及搅拌器(10),这时射流泵(10)从反应室(4)内吸气使其内产生负压,在反应室内的负压作用下,原料罐(1a)和(1b)中的原料经给料管(13a)和(13b)及调节阀(3a)和(3b)进入反应室(4)内,在搅拌棒(8)的旋转作用下使原料充分混合并反应产生二氧化氯,该二氧化氯在射流泵(11)的作用经产品出口(7)和出气管(15)由射流泵吸走送入使用处,从而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本实用新型中所设置的调节阀(3a)和(3b)的作用是用以调节控制原料的进量,以适应不同的需求。本实用新型中所设置的安全阀(5)和单向阀(6)的作用是当射流泵(11)的吸气量不足造成反应室(4)中的压力高于外界大气压时,单向阀(6)将自动打开、消除反应室(4)内部的压力,当反应室(4)中的压力增加到一定值时,安全阀(5)和单向阀(6)将同时启动,以实现连锁保护的任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明显特点,一是由于整体结构简单,所以具有制造成本低、宜于推广普及的特点;二是由于采用了对原料进行搅拌的方案,所以具有反应速率快,原料转化率高,产气中二氧化氯成分含量高的特点;三是由于采用了调节阀(3a)和(3b)控制原料进料的方案,所以具有可适应不同时间具有不同需求气量的使用单位的需要的特点;四是由于采用了安全阀和单向阀双重保护的方案,所以具有运行安全可靠的特点。
综上所述,可有效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任务,为社会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反应速率快、原料转化率高、产气中二氧化氯成分含量高的新型二氧化氯发生器。

Claims (1)

1、二氧化氯发生器,包括原料罐(1a)和(1b)、加料口(2a)和(2b)、调节阀(3a)和(3b)、反应室(4)、安全阀(5)、单向阀(6)、产品出口(7)、搅拌棒(8)、反应液排出口(9)、搅拌器(10)、射流泵(11)、排气管(12)、给料管(13a)和(13b)、进料口(14a)和(14b)、出气管(15)、隔离板(16)、反应罐(17)、搅拌器室(18),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其上部分别设置有加料口(2a)和(2b)的二个原料罐(1a)和(1b)的上部分别插入给料管(13a)和(13b),且使其给料管(13a)和(13b)的端口分别处于原料罐(1a)和(1b)内腔中的底部,给料管(13a)和(13b)分别通过调节阀(3a)和(3b)后与设置于反应室(4)上端的二个反应室进料口(14a)和(14b)相连通,在反应罐(17)内腔下部设置有隔离板(16),使其反应罐(17)内腔中形成上下两个空间,即隔离板(16)上方的反应罐(17)的内腔形成为反应室(4),其隔离板(16)下方的反应罐(17)的内腔形成为搅拌器室(18),在搅拌器室(18)中设置有搅拌器(10),且使其搅拌器(10)上的搅拌棒(8)通过隔离板(16)后处于反应室(4)中,在反应室(4)底部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并有控制阀控制的反应液排出口(9),在反应室(4)上部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安全阀(5)和带有排气管(12)的单向阀(6),在反应室(4)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出气管(15)一端相连通的产品出口(7),出气管(15)的另一端与射流泵(11)相连通。
CN 97206145 1997-03-10 1997-03-10 二氧化氯发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29196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7206145 CN2291969Y (zh) 1997-03-10 1997-03-10 二氧化氯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7206145 CN2291969Y (zh) 1997-03-10 1997-03-10 二氧化氯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91969Y true CN2291969Y (zh) 1998-09-23

Family

ID=33926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720614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291969Y (zh) 1997-03-10 1997-03-10 二氧化氯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91969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2320C (zh) 一种氢气制备装置
CN212315530U (zh) 一种千瓦级燃料电池硼氢化钠水解制氢装置
CN109617215A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氢储能系统及方法
CN2291969Y (zh) 二氧化氯发生器
CN1047572C (zh) 二氧化氯发生装置
CN1065005C (zh) 电化学氧阴极制氧方法及其电解槽
CN218115611U (zh) 一种制备高氯酸钾的电解槽装置
CN215160998U (zh) 一种便携式制氢反应器
CN215251227U (zh) 一种离子膜法烧碱生产中氯酸盐分解装置
CN209200758U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氢储能系统
CN2359269Y (zh) 便携式二氧化氯发生器
CN2591020Y (zh) 新型高效二氧化氯发生装置
CN112897461A (zh) 一种金属制氢循环系统
CN112897460A (zh) 一种便携式制氢反应器
CN206203899U (zh) 多级氢化反应装置
CN217458984U (zh) 一种用于有机污水处理的微动力厌氧池
CN204760482U (zh) 一种液态金属氢源燃料电池
CN212085149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供电装置
CN219059147U (zh) 一种碱液电解的氢氧发生设备
CN216764350U (zh) 一种碳酸钙碳化塔
CN219217706U (zh) 一种集成式富氢水生产设备
CN2440805Y (zh) 一种化学法二氧化氯发生设备
CN220520647U (zh) 具有氧气分离器保护功能的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
CN2458317Y (zh) 改进的氢氧燃料产生机
CN117258699A (zh) 一种柜体式制氢供氢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1998.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