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65667Y - 秸秆根茬粉碎还田机 - Google Patents
秸秆根茬粉碎还田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65667Y CN2265667Y CN 95214414 CN95214414U CN2265667Y CN 2265667 Y CN2265667 Y CN 2265667Y CN 95214414 CN95214414 CN 95214414 CN 95214414 U CN95214414 U CN 95214414U CN 2265667 Y CN2265667 Y CN 2265667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ade
- special
- vane
- double
- graf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拖拉机配套使用的农作物秸秆、根茬粉碎还田机。它主要是为了解决原机型功耗大、制造成本高、使用费用高和刀具易损坏的问题。通过在原机型前部加装一或两套特形铲的方案,用其双翼平铲滑切的方法代替旋耕刀旋转切削的方法而实现的。适于对玉米、高粱、烤烟等高秆农作物的秸秆根茬之粉碎还田。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及一种农业机械,特别是一种拖拉机配套使用的秸杆根茬粉碎还田机。
将农作物秸杆粉碎还田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其肥力,亦可解决收获季节争农时,争劳力的矛盾。同时,也避免了焚烧秸杆而产生的环境污染。
我国于八十年代开始推广此项技术。典型的机型是石家庄农业机械厂生产的4Q系系秸杆切碎还田机。该机包括万向轴、变速箱、增速皮带轮副、滚简及装在其上的若干个锤爪、前定齿、后定齿、导流板、机壳和限深地轮等。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施拉机动力输出轴传递的动力经万向轴传给变速箱、经齿轮、皮带轮副两极增速后带动滚简及锤爪一起高速旋转。高速旋转的锤爪冲击并连同地上的秸杆一起拣起,同时由于锤爪高速旋转时,在喂入口处负压的辅助作用下,秸杆被喂入滚简,并与喂入口的第一排定齿(前定齿)相遇受到第一次切割。接着在流经折线型的机壳内壁时,由于截面的变化导致气流速度的改变,使秸杆多次受到锤爪的锤击。当秸杆进入锤爪与后定齿的间隙时,又一次受到剪切、搓擦和撕拉的作用而得到进一步粉碎。最后,粉碎的秸杆在锤爪和气流共同作用下被抛送出去,经导流板均匀地被抛撒到田间。
但是,上述机型无法解决农作物的根茬处理问题。留在田地里的块状根茬在经翻耕后严重影响下茬作物的播种。采用人工清理的方法又是一件费力费时的艰辛劳动。于是,该厂在上述机型的基础上,又改进生产出SGT-1.25型秸杆根茬还田机,改进的机型是采用旋耕机的原理,在原机型的前面加装一个高速旋转的、类似铣刀入地表40-60MM深、且高速旋转的破根机构,因此使消耗的功率大大增加,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也大大提高,加之旋耕刀容易损坏,因此,难于广泛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缺陷,为农业市场提供一种耗能小,制造成本和作业成本低,刀具使用寿命长的农作物秸杆根茬粉碎还田机。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设计者提出了一个在秸杆切碎还田机的前部加装1—2套特形铲(根据作业幅宽而定)并将原限深地轮前移至机器的前部、特形铲后方的技术方案。经样机实验证实,此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该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前视示意图。
图3是特形铲之侧视示意图。
图4是特形铲之侧视示意图。
图中:限深地轮(1),特形铲安装机构(2),特形铲(3),秸杆切碎还田机(4);
分禾器(31)、坚刀(32)、铲柄(33),双翼平铲(34)。
参看图1、图2。秸杆切碎还田机(4)的结构与石家庄市农业机械厂生产的4Q系列机型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限深地轮
(1)、不在机器的后面,而是前移至机器的前部,如图1所示。其高度调节机构与原机型相似,其功能更加齐全?
本实施例的主要区别特证是:
在机壳的前部加装了1—2套高低和左右位置可以调节的特形铲(3),当作业幅宽为1—1.25米时,只须配置一个特形铲。当作业幅宽≥2米时,可以配置两个特形铲。特形铲高低位置的调节可以采用移动铲柄(33)高低位置然后用调节螺栓固定的方法或调节地轮安装高度的方法进行调节。特形铲左右位置的调节本实施例采用特形铲安装机构(2),即将铲柄(33)沿固定在机壳前的方轴左右移动,然后用方卡箍夹紧的方法。当然采用其它一般的机械设计方法亦可。
特形铲(3)的结构如下:
它包括双翼平铲(34)、铲柄(33)、竖刀(32)和分禾器(31)。其中双翼平铲(34)位于最下部,从前向后看呈“V”字双翼形。其两个外廊具有切削刃;铲柄(33)的下部与双翼平铲(34)固联成一体,上部装入特形铲安装机构(2);坚刀(32)位于双翼平铲和铲柄的锤直平分面上,且与两者联成一体。其两个外廊边亦有刃口;分禾器(31)由两个对称位于竖刀(32)两侧的条形钢板弯折成不等边三角形组成。其一端固定于铲柄(33)的中部,另一端固定于竖刀的侧面并使其处于水平位置。
正式开始作业前,先调节限深地轮(1)与特形铲的相对高低位置,使双翼平铲(34)深入地表40-60MM,然后调节好两个特形铲之间距,再行开动施拉机向前行走工作。
工作时,首先,双翼平铲将农作物的主根(根结)与须根联接部位用滑切的方式切断,再由后部的锤爪式粉碎机构将秸杆和主根一起粉碎。遗留在土壤中的须根因为失去了主根的联接,在翻耕时自然地松散开来。
分禾杆(31)的作用是在农作物秸杆根茬未被铲切之前,将禾杆分开,并将部分轻度倒伏的秸杆分开理顺,预防它们与铲柄缠绕、拥挤、堵塞而影响正常的作业。
竖刀(32)的作用是切断严重倒伏的秸杆,以免影响正常的工作。
当秸杆水份丧失过多而变柔时,上述实施例的竖刀(32)就难于胜任了。这时可用一个装配在铲柄(33)上的带缺口的圆盘切刀来代替竖刀,该圆盘切刀可以自由转动,工作时圆盘切刀切入土壤,随着圆盘切刀的转动而切断严重倒伏的茎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可以满足农作物,特别是玉米、高梁,烤烟等高杆作物的秸杆和根茬的粉碎还田作业;当装一个特形铲时,可以完成切断行距为400-450MM的两行农作物;当作业幅宽≥2米时,可配置两个特形铲,视具体情况而定;
2、由于从入土旋切变入土为滑切,使每米作业幅宽的功耗可降低5.4千瓦。
3、每米幅宽的制造成本降低1000元左右;
4、双翼平铲刀使用寿命长,并且整机使用成本也相应降低。
Claims (2)
1、一种与拖拉机配套使用秸杆根茬粉碎还田机,它包括万向轴、变速箱、增速皮带轮副、滚筒及装在其上的锤爪、前定齿、后定齿、导流板、机壳和限深地轮,其特征在于:
A、在机壳的前部还装有1-2套高低和左右位置可以调节的特形铲[3],
B、该特形铲[3]包括双翼平铲[34],铲柄[33]、竖刀[32]和分禾器[31],其中双翼平铲[34]位于最下部,从前向后看为“V”字双翼形,其两个外廓边具有切削刃,铲柄[33]的下部与双翼平铲[34]固连成一体,上部装入特形铲安装机构[2],竖刀[32]位于双翼平铲和铲柄的垂直平分面上,且与两者联成一体,其两个外廓边亦有刃口,分禾器[31]由两个对称位于竖刀[32]两侧的条形钢板弯折成不等边三角形组成,其一端固定于铲柄[33]的中部,另一端固定于竖刀的侧面并使其处于水平位置,
C、限深地轮[1]装在特形铲[3]之后的机器的前部,其高低位置是可调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还田机,其特征是所说的竖刀[32]还可以是一个装配在铲柄[33]上的可自由旋转的带缺口的圆盘切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5214414 CN2265667Y (zh) | 1995-05-27 | 1995-05-27 | 秸秆根茬粉碎还田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5214414 CN2265667Y (zh) | 1995-05-27 | 1995-05-27 | 秸秆根茬粉碎还田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65667Y true CN2265667Y (zh) | 1997-10-29 |
Family
ID=33864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521441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265667Y (zh) | 1995-05-27 | 1995-05-27 | 秸秆根茬粉碎还田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65667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26440C (zh) * | 2004-05-09 | 2007-07-18 | 吉林大学 | 秸秆还田、根茬粉碎联合作业机 |
CN104025737A (zh) * | 2014-03-03 | 2014-09-10 | 新疆科神农业装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秸秆支撑切割还田残膜收集机 |
-
1995
- 1995-05-27 CN CN 95214414 patent/CN2265667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26440C (zh) * | 2004-05-09 | 2007-07-18 | 吉林大学 | 秸秆还田、根茬粉碎联合作业机 |
CN104025737A (zh) * | 2014-03-03 | 2014-09-10 | 新疆科神农业装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秸秆支撑切割还田残膜收集机 |
CN104025737B (zh) * | 2014-03-03 | 2016-01-20 | 新疆科神农业装备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秸秆支撑切割还田残膜收集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506840U (zh) | 一种抖动输送式农田地膜回收机 | |
CN101971744B (zh) | 一种不对行棉秆拔取装置 | |
CN112470583A (zh) | 一种驱动式甘蔗宿根蔗破垄施肥起垄一体机 | |
CN111955076A (zh) | 一种果园绿肥粉碎翻压机 | |
CN202941107U (zh) | 一种碎秸、清秸、施肥、播种、覆秸多功能机组 | |
CN1255014C (zh) | 玉米秸秆覆盖地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 | |
CN215269383U (zh) | 一种驱动式甘蔗宿根蔗破垄施肥起垄一体机 | |
CN2265667Y (zh) | 秸秆根茬粉碎还田机 | |
CN203340596U (zh) | 木薯联合收获机 | |
CN205413244U (zh) | 一种复式整地机 | |
CN2376720Y (zh) | 秸杆粉碎还田残膜回收机 | |
CN2865222Y (zh) | 驱动防堵小麦免耕播种机 | |
CN212344413U (zh) | 一种果园绿肥粉碎翻压机 | |
CN2318812Y (zh) | 玉米秸杆粉碎灭茬还田机 | |
CN2701246Y (zh) | 小麦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 | |
CN2147714Y (zh) | 双刀辊少耕灭茬起垅机 | |
CN200950728Y (zh) | 灭茬机 | |
CN2819749Y (zh) | 秸秆切碎机 | |
CN219679177U (zh) | 一种山地甘蔗种植专用的农机辅助刀具组 | |
CN2857427Y (zh) | 与拖拉机配套的条耕条播机 | |
CN2710325Y (zh) | 埋茬耕整机 | |
CN2455056Y (zh) | 一种秸秆粉碎联耕机 | |
CN2875015Y (zh) | 旋切耕整机 | |
CN220402404U (zh) | 一种卧式低扰动秸秆粉碎还田机 | |
CN2689666Y (zh) | 灭茬旋耕起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