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8432Y - 有足有翼车 - Google Patents

有足有翼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28432Y
CN2228432Y CN 93200918 CN93200918U CN2228432Y CN 2228432 Y CN2228432 Y CN 2228432Y CN 93200918 CN93200918 CN 93200918 CN 93200918 U CN93200918 U CN 93200918U CN 2228432 Y CN2228432 Y CN 222843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onnects
hydraulic
pipe
fo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320091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建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320091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2843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2843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2843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游乐车技术,特别是一种有足有翼车,其主要特征是由动力系、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飞行系等组成,其行驶系有八根可伸缩的车足,与传动系中的液压机构配合而协调地步行;飞行系中有侧翼及其控翼机构,与传动系配合下侧翼可上下地扇动。起到较好的观赏的游乐效果,克服了现有游乐车无足无翼的缺点。适用于游乐园游乐等。

Description

有足有翼车
本实用新型涉及游乐机器技术,特别是一种有足有翼车。适用于游乐等等。
现有游乐车的行驶系中有车轮,动力驱动车轮而行走,不能用足步行,无翼扇动效果。而中国专利91218468.X所提出的仿生运动机器结构的行走机构中有四根足,但其下端仍然有小轮,转向时需小轮工作。故未能摆脱轮式行驶系的局限,其游乐性的步行效果就不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游乐车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既可用足步行,又可用翼扇动的有足有翼车。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法由以下原理、措施、附图、结构细节和工作情况给出。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措施:结构由动力系、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飞行系、驾驶室、机身互相配合组成。其中:
1、动力系:为现有发动机系或一组电动机和电池。即发动机安装在车架后半部,但其输出轴向前连接传动系,其操纵机构配合地安装在位于车架前半部的驾驶室内。可由现有汽车技术制成,见吉林工业大学汽车教研室编《汽车构造》人民交通出版社1976年版。
2、传动系:由第一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传动器、驱动轴、第二离合器、曲轴、液压传动机构组成。即纵向地由第一离合器向后与发动机连接、向前以其从动轴与变速器连接,变速器向前连接传动轴,传动轴向前与传动器连接、同时与横向安装的驱动轴配合、再向前连接第二离合器,第二离合器与车架横梁配合并向前连接曲轴,曲轴与液压传动机构配合,由液压传动机构与行驶系配合。可采用现有汽车和机械技术制成。
(1)离合器:为中央弹簧式离合器。第一和第二离合器的结构相同,离合器结构包括外壳、飞轮、从动盘、从动盘毂、拨环、花键、从动轴、压力弹簧、拉绳。但第一离合器的外壳固定于发动机的壳体上,飞轮与发动机输出轴连接、花键连接从动轴;而第二离合器的外壳固定于车架横梁上,飞轮向前连接曲轴后端,花键向后连接传动轴前端。拨环配合于有从动盘的从动盘毂、并连接由外壳上的孔穿入的两根拉绳,拉绳向前连接位于驾驶室中有踏板的推杆。
(2)变速器:为现有汽车的变速器,但其操纵机构分离地安装于驾驶室中,有拨叉轴,其后端连接拉力弹簧、弹簧固定于变速器壳体后端,轴的前端连接由壳体前端的孔穿入的拉绳,绳的前端连接位于驾驶室的方形滑杆后端;滑杆中部有槽与变速杆配合,其连接方式与现有变速器的相应结构相同。但拨叉轴与锁定机构配合,即轴上有凹槽,锁定机构包括导管、锁柱、压力弹簧、拉绳、手柄,在导管内的锁柱由弹簧压着,插于凹槽中,其上端连接拉绳,绳连接于变速杆上的手柄。变速器的其它结构与现有汽车变速器的相应结构相同。
(3)传动器:为蜗杆蜗轮式,即传动轴的蜗杆部与固定于驱动轴上的蜗轮连接。
(4)驱动轴:两端有摇臂,与飞行系的侧翼配合。
(5)曲轴:有八个曲臂,其中四个与另四个的朝向互为反向,分别与液压传动机构中的液压缸配合。
(6)液压传动机构:包括八个液压缸、十六根液压管、八个足推动缸。
液压缸为一种往复式泵、由缸体、活塞、活塞杆组成;缸体侧面开有三个孔、分别连接笫一液压管、压出阀、吸入阀,两个阀连接第二液压管。活塞为管筒状有中隔板,侧面开有一个长方形通孔;活塞杆的一端连接中隔板、另一端连接曲臂,缸体底部的连接环连接机架。
第一液压管连接车足、第二液压管连接足推动缸。
足推动缸为一种往复式泵,由缸体、透盖、活塞、活塞杆组成,缸体开有一个孔连接第二液压管,底部的连接环连接行驶系中的转向叉,活塞杆的外端连接车足。
曲轴推动液压缸作往复运动,使车足和足推动缸协调地作往复运动。从而使车足伸长、缩短前后地摆动。协调地步行。
3、行驶系:包括机架和行走机构。即机架为边梁式,有八个轴孔与八组行走机构配合;行走机构由八副转向叉、八根车足、八个足推动缸组成。转向叉与车架作可转动的连接,并与车足作可转动的连接,足推动缸同时与转向叉和车足配合。
车足为一种往复式泵,由缸体、活塞、透盖、活塞杆、足部组成,活塞杆下端为足部、有可充气的内外胎,活塞杆可在液压推动下上下地往复式运动。车足左右对应的为一组,共有四组,位于机架上前半部有二组,后半部也有两组,行走时保证有四根车足同时着地。转向叉与机架配合的另一方式可以是前两组。左右对称并列地配合在边梁和横梁,即一组在边梁,另一组在横梁。
4、转向系:由一组转向器、两根液压管、四个转向缸、八副转向叉、四根横拉杆组成,即转向器为一种液压往复式泵,由内螺纹管、活塞缸、柱塞、转向杆、方向盘组成,其活塞缸连接液压管,液压管再连接转向缸,该缸结构与足推动缸相同,但同时与横梁和横拉杆连接;一根横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副转向叉。转动方向盘,可使柱塞将油压入转向缸而推动横拉杆,转向叉转向。
5、制动系:由弹性杆、拉绳、压力弹簧、制动杆组成,一根弹性杆与一根车足配合,工作时由弹性杆顶往车足而阻挡其摆动而起制动作用。
6、飞行系:由一组驱动机构、两副侧翼、控翼机构、尾翼组成。
驱动机构是驱动轴两端的摇臂分别连接两根连杆,连杆再分别连接侧翼。
侧翼由翼骨和弹性翼组成,弹性翼由若干人造羽并列而成其前端固定于翼骨上。翼骨长为机身长的3~5倍,也可为1~35米。人造羽由羽杆、羽枝羽片组成,其长度为机身长的 7 10 ~ 15 10 .
控翼机构:包括一组拉翼机构、一组转翼机构、一组提翼机构。拉翼机构是两根拉翼绳连接弹性翼而构成;提翼机构则是两根提翼绳连接翼骨背部而构成。
转翼机构由转轴、转翼杆、拉绳、链条、链轮、转轮器、锁定器组成;转轮器为现有汽车转向器的相应结构、与链轮配合,链轮与链条连接。链条的两端连接两根拉绳,绳连接转翼杆、转翼杆固定在转轴上。转轴两端有接头、与侧翼作可上下转动的连接,转轴同时支于机架的大支承上。
尾翼包括两片水平翼片、一片垂直翼片,连接于尾轴后端,尾轴连接于机架后部。起平衡作用。
7、驾驶室和机身:采用现有汽车或轻型飞机的驾驶室的结构;机身包括机壳和壳架,壳架固定于机架上,可采用现有轿车或轻型飞机的外壳技术制成,也可用皮布包裹壳架而成。
上述结构可采用现有汽车、飞机、机械技术制成。而用于游乐玩具时除动力系外可采用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是发动机、第一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传动器、第二离合器、曲轴可以依次作由前到后的连接、纵向地支于车架横梁上。
传动系的另一实施例是第二离合器连接纵向的第二传动轴,该轴连接四个传动器。与四根横向安装的曲轴配合,每根曲轴有两个曲臂,与纵向安装的液压缸配合。
在液压缸的其它实施例中,缸体上可开有四个孔、与液压管配合。或由一种连接第一液压管的液压缸和一种连接第二液压管的液压缸组合成一组,分别与车足、足推动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车中有足有翼,可用足步行,可用翼扇动,增强游乐观赏的效果,克服了以往游乐车无足无翼的缺点。特别适用于游乐园等。
附图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形实施例的立体示意简图。
图2为图1的A向示意图(腑视图)。
图3为人造羽与翼骨配合的A向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3的B—B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3的C—C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3的E向示意图。
图8为图1的内部结构A向剖视局部示意图。
图9为图8的D—D剖视图。
图10为液压缸的局部剖面的C向示意图(侧视图)。
图11为塞块的B向示意图。
图12为传动器的局部剖面C向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B向示意图。(前视图)。
图14为图1的局部结构C向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E—E剖面示意图。
图16为图14的F—F剖面示意图。
图17为转向器的剖视图。
图18为转向机构的A向局部示意图。
图19为转向系的部分示意简图。
图20为第一离合器及其操纵机构的C向示意图。
图21为变速器的局部剖视及其操纵机构的A向示意图。
图22为拨叉轴的锁定机构的C向剖面示意图。
图23为交速器的操纵机构的C向剖面示意图。
图24为图14的G—G剖面示意图。
图25为转翼机构的C向示意图。
图26为转轮器的B向局部示意图。
图27为第二离合器的c向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8为图27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29为制动系的结构C向示意图。
图30为传动系的局部示意简图。
图31为液压缸的第二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32为曲轴的B向示意图。
图33为曲轴的C向局部示意图。
图34为曲轴与传动轴、液压缸配合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5为液压缸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6为曲轴旋转和液压缸行程的示意图。
图37为曲轴旋转和液压缸行程的另一方式示意图。
图38为动力系、传动系、行驶系互相配合的另一实施的A向和
和C向的示意简图。
图39为转向系的示意简图。
下面结合上述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细节和工作情况。
实用新型结构见图1~30,由动力系、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飞行系、驾驶室8、机身互相配合组成。其中:
1、动力系:有发动机48、为现有的发动机如汽车发动机等,也可由一组现有电动机和电池代替,其操纵机构安装在驾驶室8内,如象现有汽车或轻型飞机的相应结构那样。见图8、9、
2、传动系:见图9~15,由第一离合器49、从动轴111、变速器50、传动轴101、传动器51、驱动轴15、第二离合器75、曲轴67、液压传动机构组成。即:第一离合器49向后连接发动机48,其从动轴111向前连接变速器50。变速器向前连接传动轴101、传动轴向前连接传动器51、并与驱动轴15连接。传动轴再向前连接第二离合器75、第二离合器向前配合于机架47的横梁57上并连接曲轴67、曲轴支于横梁支承74和71上。呈纵向状态。曲轴与液压传动机构的液压缸58或72配合。液压缸通过液压管60、61分别与足推动缸64和车足18或19相联。
(1)离合器:为中央弹簧式离合器。
笫一离合器49的外壳161与发动机壳体连接,壳内有连接发动机输出轴173的飞轮171,与连接于从动盘毂169的从动盘172配合,与花键168配合的毂上有环槽,配合着由拨环162,压力弹簧163顶压毂169;拨环上对称地固定两个固绳环170,两根拉绳164的一端穿过壳161上开有的两个孔而连接该环,绳的另一端向前连接于推杆166的下端
Figure Y9320091800261
处,杆的下端垂直地连接支承轴167,该轴支于机架支承上,杆的上端有踏板165。
第二离合器75见图27、28,结构与第一离合器相同,但其外壳226固定于横梁57及其支承74上,曲轴67的后端支于支承74的轴孔中并连接飞轮225,传动轴101前端有花键,与从动盘毂169配合,毂上有从动盘223、其上的环槽228配合拨环224,两根拉绳219穿过壳上的孔而连接拨环、另一端穿过固定于支撑杆227上的滑绳环218而向前连接推杆221下半段、杆上端有踏板220、和下端有支承轴222,弹簧229顶压着169。
第一、二离合器的推杆166、221可由锁定机构锁定,象现有离合器的锁定机构那样。踩动推杆可使它们的拉绳拉动拨环、使从动盘与飞轮分离。
(2)、变速器:见图21~23、与现有汽车变速器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其操纵杆与变速器壳体186分离而安装驾驶室8内,即变速器50的三根拨叉轴176支于壳体186横板184上、轴上有拨叉185和凹槽175,每根拨叉轴的后端连接一个拉力弹簧174、弹簧同时连接后端壳体;轴的前端连接拉绳178,绳向前穿过前端壳体上开有的孔177而连接方形滑杆181的后端,滑杆支于驾驶室壳112下部的机架支承180的孔198中、其中部有两个凸块196组成的凹槽199,槽内插着变速杆183的拨头200,变速杆可摆动地连接于支承壳182上、拉力弹簧197一端固定在变速杆下段而另一端连接支承壳,该壳182连接固定于横梁57上的支承180。三根滑杆并列着,拨头可插于各自的凹槽内,其方式与现有汽车变速器的相应结构相同。
三根拨叉轴分别由三组锁定机构锁定。每组锁定机构由导管191、滑柱192、压力弹簧193、透盖188、滑绳环181、拉绳189、滑绳环194、手柄195组成;即导管191垂直朝下连接变速器的平板状壳盖190、滑柱插于管内,柱的下端插于拨叉轴的凹槽175内、柱的上端由压力弹簧压着,导管的上端连接透盖188,拉绳189的一端穿过透盖及其上的滑绳环181而连接滑柱192上端、另一端穿过支承盖上的滑绳环194而向上连接手柄195中部,手柄与变速杆183作可上下转动的连接。
变速器的其它结构与现有变速器的相应结构相同。
需变速时,扣动手柄195、使拉绳189拉动滑柱192向上移动、与拨叉轴176上的凹槽175分离,再推动变速杆183、使滑杆181向前移动,拉绳178便拉动拨叉轴176向前移动,或拉力弹簧174拉动拨叉轴175向后移动,实现变速换挡。
(3)、传动器:由双脚支承102、108、与另一双脚支承103、110作互相垂直的连接,传动轴101与驱动轴15作蜗杆蜗轮式的连接而组成,轴101有蜗杆部100支于支承102和108之间,轴15固定有蜗轮105、支于支承103和110之间。各支承均可与半环104、106连接、由螺栓107紧固。其外围可用油封皮套109套着。见图12、13。
(4)、驱动轴:见图8。为柱状或管状,横向支于机架47由螺栓209紧固的边梁支承132上、两端分别连接朝向相同的两个摇臂14、54,轴上有两个起定位作用的挡环207。动力传到传动轴101时,其蜗杆部100驱动蜗轮105使驱动轴15转动,同时摇臂14、54旋转。
(5)、曲轴:纵向安装、支于横梁57的支承74、71上,轴上有8个曲臂59,其中的4个朝向相同、与另外4个朝向相同的曲臂互为反向。一个曲臂与一个液压缸配合。相邻的两个液压缸同向的活塞杆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互为反向的曲臂。
(6)、液压传动机构:包括八个液压缸58、56、72、73、十六根液压管60、61、62、66、77、78、79、80,八个足推动缸64。
液压缸:见图10,为一种往复式泵,横向安装,由缸体58K、活塞96、活塞杆86组成:缸体底部有一个连接环82、与机架47边梁上的孔或环81作可上下转动的连接,侧面开有一个孔97连接第一液压管61,该管与车足18或18H或19或19H连通;距缸底 l处开有孔95、连接一个压出阀93、该阀连接第二液压管60,该管与足推动缸64连通;距缸底 l处开有孔94、连接一个吸入阀91,该阀连接短管94R,短管同时连接第二液压管。孔97至孔95的距离为2l,孔95至孔94的距离为l。压出阀内的塞块90由压力弹簧92压着、堵塞孔95,吸入阀内的塞块90由压力弹簧92压着,堵塞短管94R;阀91、93内的塞块90由圆块98对称地连接4个短脚99。液压管较长时可在其中段连接高强度金属管如钢管。
活塞96为管筒状,长为5l,距底端3l处连接中隔板85,筒的外表面开有2~3个环槽、槽内有活塞环83、与缸体内表面作密封又可往复移动的连接。活塞杆的一端固定于中隔板的圆心处、中段同时连接圆盖87、外端有轴孔88、与曲轴曲臂59上的销轴89作可转动的连接。活塞距底端 之间开有一个长方形通孔84、孔长为l;缸体上的孔95与94之间的长度等于l,保证活塞作X方向移动时油先从孔97压入第一液压管61,即油作N方向流动,使车足18作伸长作E方向移动,而孔95、94呈关闭状态,第二液压管60和短管94R无油出入;当通孔84与孔95对应时,油从通孔84、孔95、压出阀93压入第二液压管60,而吸入阀91关闭,足推动缸64工作、推动车足向后摆动,同时第一液压管61关闭而无油出入。当活塞96作Y方向运动时,压出阀关闭、活塞堵塞孔94、油从第一液压管吸入缸内,即油作M方向流动当通孔84对应孔94时,车足18完成F方向移动而缩短,吸入阀91开通,油从第二液压管60和短管94R吸出缸内,足推动缸64拉动车足18向前摆动。同步地曲臂59旋转了一周。保证四个液压缸的活塞作X方向运动时另四个作Y方向运动。
液压缸56或58或72、或73的工作油容量略大于足推动缸64或车足18或19的工作油容量的2倍,足推动缸与车足的工作油容量相等。液压管60、61、62、66、77、78、79、80的内径宜为足推动缸64内径的 也可直接采用现有起重机的液压管。但要求曲轴转速较慢,如40秒转一周。
足推动缸:见图15。为一种往复式泵,由缸体134、活塞137、活塞杆120、透盖138组成;缸体底部有连接环119、与转向叉63上的销轴65作可转动的连接,底部侧面开有孔、连接第二液压管60;缸体开口端与透盖138作螺纹连接,靠近盖处开有通气孔134φ;有活塞环的活塞137为短圆柱状、与缸体内表面作密封又可往复运动的连接,活塞杆120的一端固定在活塞上、另一端穿过透盖上的圆孔而由其轴孔与车足前侧的足上环121作可上下转动的连接,它随液压缸的XY方向运动而作WV方向运动、推动车足摆动。
3、行驶系:见图14~16、18、38、39、由机架47、八副转向叉63、八根车足18、18H、19、19H、八个缓冲弹簧118组成。由车足、转向叉、缓冲弹簧、足推动缸共同组成成八组行走机构A、B、C、D。
(1)、机架:为边梁式,呈长方形梯状,两根边梁由若干横梁57连接,每根边梁的前半段和后半段上有4个圆突部42并开有4个轴孔130,两根边梁轴孔130互相对应,孔内可转动地连接转向叉63。边梁和横梁截面为长方形、均为柱状或管状。
(2)、转向叉:由柄轴69、支承架63R、销轴131、65组成;柄轴69连接支承架131、向上插在机架轴孔130中、上端由挡环70锁定,支承架与机架之间配合有缓冲弹簧11ε;支承架有一长方形导轨孔139和圆弧状支承接头128,销轴131位于柄轴下方的支承架上、与车足上端的接头129轴孔作可转动的连接,支承架前侧比后侧长2~3倍,其上的销轴与车足推动缸264配合。转向叉与机架连接的方式可由前四副或后四副分别对称地并列在边梁和横梁上。
(3)、车足:为一种往复式泵状的车足,由缸体140、透盖122、活塞143、活塞杆17、足部16组成;缸体上端有圆块状接头129、其轴孔与销轴131连接、缸体上部开有孔、与第一液压管61或62或77或80连接,下端连接透盖122、并开有通气孔133、一端连接活塞143的活塞杆17为管状或杆柱状、下端连接圆或方形片的脚板125,板与其下方的痰盂形外胎141的凸缘环126配合、由环片127和螺栓螺母124紧固地连接。外胎包着球形内胎142,可由现有轮胎技术制成,内胎连接气门123、可由其充气。
活塞143和活塞杆17可随液压协调而作EF方向的往复移动。
车足左右对应的二根为一组、分为四组。安装时、曲轴、液压机构与车足互相配合,保证工作时车足的A、C组与:B、D组交替地着地,如A、C组着地而B、D组不着地,A、C组作伸足前摆运动时、B、D组则作缩足后摆运。
4、转向系:见图17~19、39,由一组转向器115、两根液压管149、160、四个转向缸157、八副转向叉63、四根横拉杆68组成。
(1)、转向器:为一种液压往复式泵,由内螺纹管146、活塞缸148、柱塞147、转向杆145、方向盘144、支承块151组成;即一根下端封闭的管的上半段为内螺纹管146、下半段为活塞缸148、内螺纹管内径比活塞缸内径大5mm,缸下端侧面开有两个孔150、分别连接两根液压管149、160、转向杆145上半段为螺纹杆145R、下半段为柱塞147,螺纹杆的直径比柱塞直径大5mm,保证螺纹杆与内螺纹管、柱塞与活塞缸作密封可往复移动又可转动的连接;支承块151固定于内螺纹管上,由它固定在机架横梁57上。左右地转动方向盘144,转向杆145可转动并作PQ方向的往复移动。
(2)、转向缸:与足推动缸64结构相同,包括连接环153、缸体155、活塞154、活塞杆156、透盖157R、通气孔157φ。其连接环153可转动地连接横梁57中段上的环152、活塞杆156外端可转动地连接横拉杆68中部上的环158。
横拉杆68的两端有轴孔分别与左右两副转向叉63前侧上部的凸轴136作可转动的连接。
液压管149、160分别连接转向缸157、159、或液压管149连接前置的两个转向缸C3、D3、这两个转向缸的活塞杆向右地分别与前置的两根横拉杆C2、D2配合,这两根横拉杆分别与前两组的转向叉C1、D1配合;液压管160向后分别连接两个转向杆A3、B3,这两缸的活塞杆向左地分别与后置的两根横拉杆A2、B2配合,这两根横拉杆分别与后两组转向叉A1、B1配合。或活塞缸只连接一根液压管、只与一个转向缸配合。
工作时,向左或向右转动方向盘144,转向杆145也向左或向右转动并作P或Q方向的移动,油便由活塞缸148压入液压管149、160或从这两根液压管抽吸回活塞缸,使转向缸157、159的活塞杆156作K或R方向的移动、转向缸A3、B3的活塞杆向左伸出或向右缩入,使横拉杆A2、B2向左或向右移动,转向缸C3、D3向右伸出或向左缩入,使横拉杆C2、D2向右或向左移动,它们分别行走机构A、B向左或向右、C、D向右或向左转向。
5、制动系:见图29、由弹性杆234、拉绳235、压力弹簧233、制动杆237组成,即弹性杆倾斜地插在位于车足后部的边梁47开有的孔232中、下端顶着车足的后侧,上端连接拉绳235,绳向后穿过固定于机架支撑杆231上的滑绳环230、再向前连接制动杆237的下半段,制动杆上端有踏板238、下端有支承轴236、与推杆166相同、并安装有锁定机构可被锁定机构锁定。压力弹簧23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弹性杆234和机架47上。推动制动杆237,拉绳235便拉动弹性杆234移动与车足分离;松开制动杆,压力弹簧233推动弹性杆234顶住车足、阻挡车足的摆动。
6、飞行系:见图1~8、24,由驱动机构、侧翼4、5、控翼机构、尾翼组成。
(1)、驱动机构:由驱动轴15、摇臂14、54、连杆7、9、组成,驱动轴15两端的摇臂14、54有柄轴13,其两端分别固定有挡环52、在两个挡环之间柄轴与连杆7、或9一端的轴孔53作可前后左右活动的连接,连杆上端也有轴孔206、与固定在翼骨26腹面上的连接环6作前后左右活动的连接。
(2)、侧翼:由翼骨26、弹性翼1组成。翼骨基部有支承叉11。叉上有轴孔、通过销轴12分别转轴205两端圆块状接头10作可上下活动的连接,翼骨有上下两片夹板41、43,其上有齿纹44、其前后边缘处有若干固绳环28、37,夹板夹着弹性翼前部或人造羽31的羽柄27、由绳29、45捆扎着;翼骨长度为10~35米或为机身总长的3~5倍,小型的可为1米~10米。
弹性翼1由20~50根人造羽31并列地组成。使侧翼呈旗形。
(3)、人造羽:纵向并列着,形状与鸟翼羽毛相似,由羽杆32、羽柄27、羽枝34、羽片36组成,即羽杆32由轻质高强度的弹性管或干竹制成,前端较粗,为羽柄27向后至末端呈逐渐细小状,柄上有齿纹30,与夹板41、43上的齿纹44啮合;羽枝34有30~50根,为弹性杆或管,一端较粗另一端较细,垂直固定于羽杆上,也可与羽杆合为一体,即由背半片40和腹半片39组合而成。用绳捆扎着;其形成的平面由高强度1~10层的尼龙布或塑料薄膜固定地包裹着、组成羽片36。羽杆偏向羽枝的一端,羽枝该端较粗,另一端逐渐细小;安装时,靠向着机身一侧的人造羽被相邻的外向着机身的另一根人造羽的羽杆压着其背向机身一侧的 边缘处。每根羽杆背部固定有2~5个固绳环33、由2~5根连羽绳2连结这些环,使各羽杆并列地连结着,使各人造羽在侧翼扇动时不会分开。也可将各人造羽互相连接成一整片,由平竹杆并列地固定在翼骨上,用尼龙布包着固定在其组成的平面。每根人造羽均向后地略向下弯。
人造羽的长度为机身总长度的 但保证与机体重心配合而起平衡作用。
(4)控翼机构:见图14、24~26,包括一组拉翼机构、一组转翼机构114、一组提翼机构。
拉翼机构:为两根拉翼绳3、绳的一端分别连接侧翼4、5位于后侧的连羽绳35的中段、另一端穿过机身25侧面开有的孔。24而向前连接驾驶室8中的一根操纵杆116或座位113。
提翼机构:为两根提翼绳202的一端分别连接固定在翼骨26背面的固绳环201、另一端穿过机身背部的孔和固定于大承55上的滑绳环203、向前穿入驾驶室而连接操纵杆116。
转翼机构:由转轴205、转翼杆204、拉绳210、链条217、链轮215、转轮器214、锁定器组成。管状转轴205支于固定在机架边梁上的大支承55的轴孔中、两端有圆块状接头10、中部垂直固定一根转翼杆204的中段,转轴两端固定有两个起定位作用的挡环208。
拉绳210有两根,分别由一端固定在转翼杆的两端,绳的另一端连接两个环211,同时一根链条217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环,链条与链轮215连接,链轮固定于转轮器214的蜗轮轴216的外端。
转轮器214为现有蜗杆蜗轮式转向器的相应结构,固定于支承117上,其结构中有转动杆213和方向盘212,和蜗轮轴216。转动方向盘212。转动杆213使蜗轮轴216和链轮215转动,链条217、拉绳210被拉动、使转翼杆204和转轴205作a1或a2方向的转动,转轮器214可被锁定器锁定。
锁定器由手柄277、拉杆276、拉力弹簧278、锁柱275。导轨支承274组成,手柄与转动杆上部作可上下摆动的连接,拉杆上端与手柄中部作可转动的连接、下端连接锁柱275、弹簧278的两端分别固定地与锁柱和支承274连接,支承274固定于转动杆213的下半部,其上开有与锁柱配合的导轨孔,对应地在转轮器的壳体上也开有一个插孔。当弹簧278拉动锁柱275向下插入转轮器壳体上的插孔时,转动杆213被锁定,转轴205不能转动。
(5)、尾翼:为高强度塑料或铝合金制成,包括左右两块水平翼片22、一片垂直翼片23,均连接着固定在机架47后部的尾轴46的尾端,尾轴为十字形。每片水平翼片22的长度为5~10米,小型的可为0.3~5米。
6、驾驶室和机身:驾驶室8安装在机架47的前半部,其内有驾驶室壳112、操纵杆116和座位113,可采用现有驾驶室如轿车、轻型飞机的驾驶室的形状结构,并配合地安装有现有仪表如里程表、速度表等、各系的操纵机构。
机身有机壳21和网形壳架20,机壳可为现有轿车、轻型飞机的外壳和形状、或为皮布包裹而成,壳架固定在机架47上,支撑机壳。位于车足处开有孔、由皱褶布135同时连接车足和机壳21、封住该孔。
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材料,除动力系外、均可采用塑料、碳素纤维、玻璃钢、铝合金、或现有汽车、飞机的制造材料。
各个轴与轴孔、支承之间的连接处可配合向心推力轴承,并配合皮制油封套。
7、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缸的第二实施例:见图31,结构由缸体58K、活塞96、活塞杆86组成、但缸体上开有四个孔97、95、95φ、94,分别连接吸入阀244、压出阀248、吸入阀241、液压管接头250,各阀分别有弹簧243、245、249;吸入阀244连接短管246、短管再连接第一液压管80,第一液压管80同时连接接头250,压出阀248连接第二液压管78,吸入阀241连接短管247,该管再连接第二液压管78。孔95距缸底
Figure Y9320091800401
l、孔95φ距缸底
Figure Y9320091800402
l、孔距缸底
Figure Y9320091800403
为l,孔95至孔97之间的距离3l,通孔84至活塞96底端的距离为
Figure Y9320091800404
l、活塞总长为5l。活塞上的中隔板85上有螺母242、上隔板240也有螺母239、它们分别与活塞杆86实行螺纹连接。缸体58K靠着开口端有一环槽,槽内有密封圈83R。
液压缸的第三实施例:见图35~37,由两种液压缸260、269分别通过两根液压管与一个足推动缸和一根车足相联。其中与足推动缸相联的液压缸269的结构相同于足推动缸264;而液压缸260的缸体261在距底部2l处开有孔95,与一根短管266连接,短管同时连接一个固定于缸体上的贮油罐263,罐的底端开有通气孔263φ,罐内有活塞265和压力弹簧264、弹簧位于有通气孔263φ的一端、顶着与罐内壁作密封又可往复运动的连接的活塞。在缸体261距缸体底部3l处开有孔94、与接头267连接,接头连接第一液压管,由此与车足相联。液压缸269有缸体269A、具活塞环271的活塞272、活塞杆270、连接机架上的环262连接环86、透盖138、通气孔269φ、孔97。
两个液压缸260、269为一组,它们的活塞杆分别连接两个朝向互为垂直的曲臂,例如曲臂251和252或曲臂253和254,曲轴共有八组十六个曲臂,其中八个与另八个互为垂直。
传动系的第二实施例:见图34、38、其第二离命器75向前连接第二传动轴101B,该轴分别连接四个传动器255、256,并分别与四根或八根转速相等而横向安装的曲轴258、259配合,每根曲轴左右对称地有两个朝向互为反向的曲臂,例如,第一曲轴258上的第一曲臂251与第二曲臂252朝向相反,第二曲轴259上的第三曲臂253与第四曲臂254朝向相反,并与第一曲轴的曲臂互为反向。相应地八个液压缸56、58、72、73作纵向安装,它们的连接环82、连接机架横梁57的孔或环上;第二传动轴101B支于四根横梁57上的支承257中。保证其中的四个液压缸的活塞杆作X方向运动时、另四个液压缸的活塞杆则作Y方向运动。
工作时,由曲臂251旋转由a到b、液压缸269的活塞杆270作X方向运动,足推动缸64的活塞杆被推动作V方向运动,而液压缸260的活塞杆86作XY方向的半个混合行程运动,将油压入和抽吸出贮油罐263,车足的活塞杆17不动,此时其曲臂252由d到c;当曲臂251旋转由b到a,液压缸269的活塞杆270作Y方向运动,足推动缸264的活塞杆作W方向运动,此时曲臂252旋转由c到d,液压缸260的活塞杆86作半个混合YX方向运动,将油吸入和压出缸体216内,使车足活塞杆17作一个FE方向的往复运动,同时第一液压管77内的油作一次MN方向的流动。
总而言之,车足前后地摆动对所形成的最大角度宜为30~60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发动机、第一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第二离合器、传动器、传动器、曲轴可依次作由前向后的纵向连接,其各操纵机构配合地安装在驾驶室内,象现有汽车那样。
应指出,本发明的车足缸体与推动缸缸体的半径和长度不一定相等,相应地连接曲轴的液压缸互相配合。例如,足推动缸比车足短小时,专门与足推动缸配合的液压缸也相应做成短小些;或者足推动缸缸体上可连接一个与贮油罐263相同的贮油罐,或在第二液压管上串联一个贮油罐,罐固定于机架上。
本发明的发动机的动力,可以为一种200马力以上,保证车作直升起飞时,应具有足够大的动力。附图还有:
图40为车足调节系的示意图,
图41为调节器的剖视图,
图42中隔板与活塞杆配合的剖视图,
图43为控制阀式按头剖视图,
图44为锁定机构与各阀门配合的示意图,
图45为调节器的锁定器剖视图,
图46为全足调节器和全推调节器的示意图,
图47为前足后推调节器的示意图,
图48为后足全推调节器的示意图,
图49为左足右推调节器的示意图,
图50为右足左推调节器的示意图,
图51为双作用液压缸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2为双罐液压缸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3为两联液压缸示意图,
图54为图58的局部剖视图,
图55为四联液压缸局部剖视图,
图56为四联液压缸另一实施例剖视图,
图57为四联双罐液压缸实施例示意图,
图58为转向器另一实施例剖视图,
图59为转向系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60为后轮机构的B向示意图,
图61为图60的F向示意图,
图62为图61的A向示意图,
图63为图60的H—H剖视图,
图64为后轮与支撑柱配合的剖视图,
图65为支撑柱与横梁轴连接的示意图,
图66为脚板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7为轮式行驶系的C向示意图,
图68为前轮机构示意图,
图69为行走机构另一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70为机翼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1为转翼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2为转翼机构与助推液压缸配合的示意图,
图73为活塞通孔与缸体通油孔配合的两种方式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图40~73继续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结构细节和工作情况。
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例:
1、本实用新型可增加地安装有车足调节系,对车足伸缩的长短和步幅起调节作用。它包括全足调节器273A、全推调节器273B、前足后推调节器273C、后足前推调节器273D、左足右推调节器273E、右足左推调节器273F、液压助推机构组成。其中的各调节器纵向安装在机架47前部的横梁57B上,其转盘289位于驾驶室8内。宜由两个驾驶员共同驾驶。
(1)各调节器的结构相同,为一种串联往复式泵,即八联单作用活塞缸,见图41,由八个缸体A5、B5、C5、D5、E5、F5、G5、H5、串联式地密封连接,每个缸体两端开口有凸缘环293、相邻的缸之间夹着一个开有圆心孔的隔板294,由螺栓螺母297配合于螺栓孔而紧固:第一缸的一端连接螺纹孔或内螺纹管291R的缸盖291A,第八缸H5的底端连接圆块状缸盖。除第二缸B5外,其它各缸在同一端侧面上开有通气孔292,为单作用活塞缸,第二缸B5为双作用活塞缸。
各缸体内分别配合有一个活塞A6、B6、C6、D6、E6、F6、G6、H6、各活塞等距地由键296和销295定位地连接于同一根活塞杆290上,杆的一端有方向盘式转盘289,近盘段有螺纹部290R、与缸盖291A的螺纹孔配合。活塞杆290可往复移动地穿置于各隔板294的孔中,由密封圈293R密封。
各缸体同一端侧面分别开有2个通油孔、连接一根液压管Aa、Ba、Ca、Da、Ea、Fa、Ga、Ha和另一根液压管Ab、Bb、Cb、Db、Eb、Fb、Gb、Hb,这些管分别与车足或足推动缸连通,与曲轴上的液压缸连通,第二缸B5的近盘端侧面开有通油孔、连接一根液压管276,该管连接操纵阀式接头287与一个阀门配合。
(2)全足调节器:见图46,各缸体1A、1B、1C、1D、1E、1F、1G、1H上的一根液压管A7、B7、D7、E7、F7、G7、H7或Aa、Ba、Ca、Da、Ea、Fa、G、H分别与配合于曲轴上的四联双作用液压缸的各缸体260A、260B、260C、260D连通或58A、58B、58C、58D连通,另一根管A8、B8、C8、D8、E8、F8、G8、H8或Ab、Bb、Cb、Db、Eb、Fb、Gb、Hb、分别与八根车足3A、3B、3C、3D、3E、3F、3G、3H连通,但第二缸1B上有一根液压管276A与接头287连接,与阀门299A配合。
(3)全推调节器:各缸体2A、2B、2C、2D、2E、2F、2G、2H上的一根液压管Aq、Bq、Cq、Dq、Eq、Fq、Gq、Hq或Aa、Ba、Ca、Ea、Fa、Ga、Ha分别与四联双作用液压缸的各缸体269A、269B、269C、269D或58A、58B、58C、58D连通,另一根管A10、B10、C10、D10、E10、F10、H10或Ab、Bb、Cb、Db、Eb、Fb、Gb、Hb则分别与足推动缸4A、4B、4C、4D、4E、4F、4G、4H连通。但第二缸2B有管267B、与接头287连接,与阀门299B配合、
(4)前足后推调节器:见图47、第一~四缸体5A、5B、5C、5D或A5、B5、C5、D5上的一根管A8、B8、C8、D8或Aa、Ba、Ca、Da分别连接四根前足3A、3B、3C、3D,第五~八缸体或E5、F5、G5、H5的一根管E10、F10、G10、H10或Eb、Fb、Gb、Hb分别与四个后足的足推动缸4E、4F、4G、4H连通;而八个缸体上的另一液压管A7、B7、C7、D7、E9、F9、G9、H9分别与四联双作用液压缸的各缸体269A、269B、269C、269D或58A、58B、58C、58D连通。第二缸体5B上的另一根管276C接头287连接,与阀门299C配合。
(5)后足前推调节器:见图48、第一~四缸体6A、6B、6C、6D分别有液压管E8、F8、G8、H8分别与四根后足3E、3F、3G、8H连通,第五~八缸体6E、6F、6G、6H上有管A10、B10、C10、D10分别与四个前足推动缸4A、4B、4C、4D连通,另八根管E7、F7、G7、H7、A9、B9、C9、D9分别与四联双作用液压缸的各缸体269A、269B、269C、269D或58A、58B、58C、58D连通。笫二缸体6B上的另一根管276D连接接头287、与阀门299D配合。
(6)左足右推调节器:见图49、第一~四缸体7A、7B、7C、7D上有管A8、C8、E8、G8分别与左足3A、3C、3E、3G连通,而笫五~八缸体6E、6F、6G、6H上的管B10、D10、F10、H10分别与四个右足的足推动缸4B、4D、4F、4H连通,而另八根管A7、C7、E7、G7、B9、D9、F9、H9分别连接曲轴上相应的液压缸的缸体269A、269B、269C、269D或58A、58B、58C、58D。第二缸体276E的另一根管连接接头287、与阀门299E配合。
(7)右足左推调节器:见图50,笫一~四缸体8A、8B、8C、8D上有液压管B8、D8、F8、H8分别与右足3B、3D、3F、3H连通,第五~八缸体8E、8F、8G、8H分别有管A10、C10、E10、G10、与四个左足的足推动缸4A、4C、4E、4G连通。第二缸的另一根管276F连接接头287、与阀门299F配合。
(8)各调节器的缸盖291A的内螺纹管291R,可安装一组锁定器308,由锁杆307、弹簧306、拉绳305、壳盖308R组成,下端为齿状锁杆307穿插在管体上开有的导轨孔内,插在活塞杆290上开有的环槽304,拉绳305一端固定在锁杆上端,另一端有钩305R,穿过管体的壳盖308R上的孔而钩在锁定片286上,弹簧306一端固定在锁杆上端,另一端固定在管291R上。拉动或松脱接绳305时锁杆307会作a或b方向移动脱离活塞杆290上的环槽304或插于环槽上。
相应地,制造时保证车足的缸体与足推动缸的缸体,各调节器的缸体的容量大小相互配套,使车足的步幅在调节器工作的某一档位时相同。步幅为车足摆动前后之间的最大距离。
工作时,转动转盘289,调节器的活塞杆290作X或Y方向移动,液压使车足活塞杆17伸出变长或缩短,液压使足推动缸活塞杆120伸出变长或缩短。
(8)液压助推机构:见图40~45,包括油泵279、油箱285、油管279A、279B、279C拉杆282A、操纵阀式接头287、锁定片286、操纵机构283、保险丝284、单向电控气动阀281、气动缸280。其中,油泵、油箱、油管、操纵机构、拉杆、保险丝、单向电控气动阀、气动缸互相配合。为现有汽车如T138S1型汽车的举升系的相应构造及其安装方式,但连接油箱的油管279B的另一端连接接头287、与阀门277C配合,连接油泵的油管279C连接接头287。与阀门277D配合。
操纵阀式接头287的结构为中部有一个油腔,一侧开有两个通油孔298,另一侧开有九个通油孔298,各孔中按现有阀门技术分别安装有阀门299A、299B、299G、299D、299E、299F、277B、277A、277C、277D、277E,并分别连接各液压管276A、276B、276C、276D、276E、276F、276B、275A、279B、279C、288,各阀门分别有阀柄300A、300B、300C、300D、300E、300F、300G、300H、300R、300M,各柄分别连接拉绳282B或301A、301B、301C、301D、301E、301F、301G、301H、301R、301M,各绳又分别连接各推杆302A、302B、302C、302D、302E、302F、302G、302H、302R、302M,各推杆配合于锁定片286上的各个7字形孔中,各柄同时分别连接一个固定于接头上的弹簧278。推动推杆可由拉绳拉动阀柄、使关闭状态的阀门呈开通状态。但拉杆282A连接阀门277D的阀柄。
工作时油泵279将油压入操纵阀式接头287,而可控地分流进入各调节器273A、273B、273C、273D、273E、273F、或升降缸274A、274B、274C、274D、或助推缸330。
II、本实用新型液压缸其它实施例可以有双作用液压缸和串联式双作用液压缸,包括两联双作用:缸和四联双作用缸,均作纵向安装。见图51~57。
(1)双作用液压缸269H:为现有双作用括塞缸。其缸体两端开口有凸缘环293、分别与两个缸盖291A、291B连接、由螺栓母293R紧固、活塞杆270B穿于盖291A的圆心孔、并连接活塞271B。缸体两端连接有两根液压管Ac、Ad,分别与两个足推动缸连通。
(2)双作用套筒式液压缸260H、由两个缸260组合而成,即缸体两端开口有凸缘环293、分别与缸盖291A、291B连接,活塞杆86穿过盖291A的圆心孔而连接一个双作用套筒式活塞96B,活塞上中部有中隔板85B,在板两侧的套筒上分别相对地开有两个长方形通孔84B、84C、两孔的总距离为S、略大于2l缸体中段对应侧面上连接两根液压管Ae、Af、其缸体上开有的两个孔圆心相距为S、等于2l。偏向缸体一端距管Ae、Af处的孔圆心l处分别连接两根短管266B、266C,短管分别连接贮油罐263A、263B。管Ae、Af分别与两板车足连通。
(3)四联双作用液压缸:见图56,由四个双作用缸269H组合而成,即四个缸体269A、269B、269C、269D串联地连接,相邻的缸体之间夹着一块开有圆心孔的隔板294,第一缸体269A的一端连接开有圆心的孔的缸盖291A,笫四缸体269D的一端连接圆块状缸盖291B。一根活塞杆271C穿置于各圆心孔中并等距地连接四个位于缸体内的活塞271B。四个缸体分别连接八根液压管A9和B9、C9和D9、E9和E9、G9和H9,分别与八个足推动缸连通。
(4)四联双作用套筒式液压缸:见图57。由四个双作用;套筒式缸260H串联组合而成,其方式与四联双作用液压缸相同,四个缸体260A、260B、260C、260D串联地联接,相邻缸之间夹着隔板294,各缸内有一个套筒式活塞96B,等距地连接同一根活塞杆86C。四个缸体上分别有与八根车足连通的八根液压管A7和B7、C7和G7、E7和F7、G7和H7、以及八个贮油罐263A和263B、263C和263D、263E和263F、263G和263H。
(5)两联双作用套筒式液压缸:见图53~54,由两个液压缸58K组合成一个双作用套筒式液压缸58A,一个缸体58A两个半段上在对应的两侧分别开有八个通油孔,各孔分别连接2个接头250、2个吸入阀241、2个压出阀248、2个吸入阀244,两个接头250上的孔之间相距2l;两个接头分别连接两根第一液压管Ag,两个吸入阀241分别连接两根短管247、两个压出阀248分别连接两根第二液压管Ah,两个吸入阀244连接两根短管246,短管247同时连接第二液压管Ah,短管246同时连接第一液压管Ag。其活塞96A为双作用套筒式活塞,有两个通孔84B、84C,位于中隔板85C两侧,两孔两端相距S、略大于2l。由两个这样的缸串联成两联双作套筒有阀式液压缸,两缸体58A、58B夹着开有圆心孔的隔板294、缸58A的底端封闭,缸58H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但开有圆心孔,各缸内有活塞96A、96B,等距地连接于同一根活基杆86D上。
(6)四联双作用套筒有阀式液压缸:见图55,由两个两联双作用套筒有阀式液压缸串联组合而成,四个缸58A、58B、58C、58D内分别有四个活塞96A、96B、96C、96D、各塞等距地连接于同一根活塞杆86D上。四个缸上分别连接有八根第一液压管A7和B7、C7和D7、E7和F7、G7和H7、八根第二液压管A9和B9、C9和D9、E9和F9、G9和H9
各活塞的长方形通孔也可略长于l,保证缸体上的两个通油孔可对应于其两端。
III、转向系的另一实施例见图58~59,包括一个四联双作用缸式转向器115B、八根液压管,八个转向叉、四根横拉杆、四个转向缸。
(1)四联双作用缸式转向器由四个双作用活塞缸148A、148B、148C、148D串联连接而成,有四个活塞147A、147B、147C、147D、等距地连接同一活塞杆145B、杆上端有方向盘144B、第一缸148A近盘端连接有内螺纹管的缸盖291A,与活塞杆上有螺纹部连接,第四缸148D连接圆块状缸盖291B,四个缸分别连接八根液压管149A和149B、149C和149D、149E和149F、149G和149H,八根管分别连接四个转向缸148A、148B、148C、148D。
(2)转向缸均为现有双作用活塞缸,由缸体155B、活塞154B、活塞杆156B组成,四个转向缸分别配合于四根横梁57和四根横拉杆68A、68B、68C、68D上、前两个缸157A、157B的活塞杆朝向车的左侧、而后两个缸157C、157D的活塞杆朝向右。而各横拉杆68A、68B、68C、68D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四组转向叉D11和D12、C11和C12、B11和B12、A11和A12的凸轴。同时,各转向叉的叉柄为圆轴形,与机架圆突部42处的圆轴孔作可转动的连接。
(3)行驶系和转向系配合的另一方式,见图69,可在并列前后两根横梁57两端上制有八个圆突部42、其八个圆轴孔与八副转向叉A11、A12、B11、B12、C11、C12、D11、D12的圆轴形叉柄69作可转动的连接,两根前后横拉杆68E、68F的两端有四个轴孔、与前后转向叉上的凸轴作可转动的连接,两个前后转向缸分别配合于前后横梁57和前后横拉杆上,但它的活塞杆朝向相反。
IV、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可以在机架上增加安装一组能升降的轮式行驶系,包括前轮机构、后轮机构、中轮机构、升降机构。见图60~68。
(1)、前轮机构位于机架前部,由一根横梁轴57N、两个前轮327A、323B、两支撑轴327A、327B、两个钢轮313M、313N,两副转向叉325,两根转向臂322、一根横拉杆328、一根横杆一个转向缸157E组成。其中,横梁轴固定于机架边梁上,两根支撑轴由横杆320连接,其上端有圆块状接头,其轴孔与横梁轴作可转动的连接,转向叉325由其管状叉柄325B与支撑轴下端作可转动又不能松脱的连接,其轮叉324由销轴325C配合地连接前轮,与现有三轮机动车前轮的安装方式相同,但销轴向车的内侧延伸、与可在铁轨317上行走的钢轮313N、313M配合。
叉柄前侧与其垂直地连接一根转向臂322、横拉杆与两臂作可转动的连接。转向缸157E为双作用活塞缸、配合于横杆和横拉杆上,其两根液压管149A、149B与转向器115B的第一缸148A连通。
(2)后轮机构:由横梁轴57R、两根支撑柱311A、两个钢轮313A、313B一根轮轴315、四个链轮309A、309B、312A、312B、两根链条310A、310B,传动器51E组成。其中,传动器连接横梁轴,支撑柱的上端为圆块状接头、有轴孔和轴承311H,与横梁轴作可转动的连接,下端也有圆块接头、有轴孔和轴孔,与轮轴作可转动的连接,在支撑柱的外侧有后轮由键311R固定于轮轴两端、内侧有两个钢轮固定于轮轴上。横梁轴可转动地连接于边梁上,同时固定有两个链轮309A、309B,轮轴也固定有两个链轮312A、312B、上下两个链轮309A、312A由一根链条,另两个链轮由另一板链条连接。前后左右钢轮应与现有铁路轨道相配合。位于机架后部。
(3)中轮机构,与后轮机构构造相同。位于前轮机构后侧。
(4)升降机构,包括六个升降缸274A、274B、274C、274D,均为现有双作用活塞缸。其中两个缸与前轮机构上的横杆320和横梁轴57M配合,两缸与后轮机构的支撑柱上的连接环和横梁轴57H配合,另两个缸与后轮机构的相同而配合于中轮机构上。各缸上的液压管275A、275B、275C、275D、与操纵阀式接头287连接,分别与阀门277A、277B配合。保证各车轮降下后各车足离开地面。
V、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可以增加安装有三组侧翼10A、10B、10C、三组连杆9A、9B、9C、三组驱动轴15及其传动器和摇臂、三组大支承55A、55B、55C,按上述飞行系方式互相配合地连接。其转翼机构有三根转轴205A、205B、205C和三根转翼杆204A、204B、204C,由三组拉绳210A、210B、210C分别连接各转翼杆、并与一组转轮器214B配合。
在转翼机构上可安装助推缸330,该缸为双作用活塞缸,有两根液压管288、275A、分别与接头287的阀门277E、277B配合。缸底的连接环与横梁57上的连接环329作可转动的连接,活塞杆外端有圆块状接头332、由销轴331与转翼杆204下端的圆块状接头作可转动的连接。
VI、本实用新型足部可以仅仅是方形脚板125、或具有钢制的五个爪趾。或者、脚板125有凸块125R,其上有球窝319、与车足活塞杆下端的球头17R配合,由窝盖318和螺栓连接凸块,使车足活塞杆可作前后左右的方向摆动而又不能松脱。
应指出,车足、足推动缸均可为现有双作用活塞缸,每根车足和每个足推动缸均有两根液压管分别与双作用的液压缸的配合,液压缸的数量应与车足和足推动缸相互配合,液压管数量也相互配合。变速器最慢转速可为1转/分。
并且,与车足连通的笫一液压管上按现有提纵阀及其安装方式均连接一个可控、可开通、可关闭的阀。

Claims (22)

1、由动力系、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飞行系、驾驶室和机身互相配合组成的有足有翼车,其特征是:
(1)、动力系:为现有的发动机或电动机和电池,其操纵机构安装在驾驶室中:
(2)、传动系:由第一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传动器、驱动轴、第二离合器、曲轴、液压传动机构依次配合、连接而成;液压传动机构包括八个液压缸;十六根液压管、八个足推动缸,由第一离合器至曲轴的各部件作纵向支承于机架上,液压缸则横向安装。
(3)、行驶系:由机架和八组行走机构互相配合而组成;机架为边梁式,由边梁与若干横梁构成;每组行走机构包括一副转向叉、一根车足、一个足推动缸、一个缓冲弹簧,它们互相配合;
(4)、转向系:由一组转向器、两根液压管、四个转向缸、八副转向叉、四根横拉杆互相配合而组成;
(5)、飞行系:由一组驱动机构、两副侧翼、控翼机构、尾翼互相配合而组成;但尾翼由左右两片水平翼片与一片垂直翼片连接并固定在机架后部的尾轴尾端;
(6)、驾驶室:为现有汽车或轻型飞机的驾驶室结构;室内配合着各操纵机构;
机身:有机壳和壳架,网状壳架固定于机架上、机壳包裹地固定于壳架上,或为现有轿车、轻型飞机的相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其特征是:第一、第二离合器均为一种中央弹簧式离合器,即由外壳、飞轮、从动盘毂、拨环、花键、从动轴、压力弹簧、拉绳组成;其中:
第一离合器的外壳连接发动机壳体、飞轮连接发动机输出轴,花键连接从动轴;第二离合器的外壳则连接机架横梁及其支承、飞轮连接曲轴的一端,花键连接传动轴的一端;
外壳内,与飞轮配合的从动盘连接具有环槽的从动盘毂、毂与花键配合并由压力弹簧轴向地顶压着,环槽上配合一个拨环,环上对称地连接两根拉绳,绳由外壳上开有的两个孔穿出而连接位于驾驶室中的推杆下半段,杆的上端有踏板、下端有垂直的支承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其特征是:变速器为现有汽车变速器的相应结构,但其上部由平板状壳盖盖着,变速杆与壳盖分离而安装于驾驶室中;三根拨叉轴后端分别连接三根拉力弹簧,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后端壳体,轴的前端分别连接三根拉绳、绳向前穿过前端壳体上开有的孔而分别连接三根方形滑杆的后端;滑杆纵向并列地于机架变承的孔中,其中部有两块凸块组成的凹槽,槽内插着变速杆拨头,变速杆可摆动地连接于支承壳上,壳固定于车架支承上;拉力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变速杆下部和支承壳上;
三根拨叉轴配合有三组锁定机构,每组锁定机构由导管、滑柱、压力弹簧、透盖、滑绳环、拉绳、手柄组成;即导管垂直朝下地连接变速器壳盖,滑柱插于管内、下端插于拨叉轴的凹槽内、上端由压力弹簧压着、并连接一根拉绳;导管上端连接透盖,拉绳穿过透盖及其滑绳环以及支承壳上的滑绳环而连接变速杆上半段上的手柄;保证锁定机构与拨叉轴之间作可锁定又可分离的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其特征是:传动器为蜗杆蜗轮式传动器,即双脚支承与另一双脚支承作互相垂直的连接,各支承上有轴孔,传动轴上有蜗杆部,与驱动轴中部的蜗轮连接、传动轴纵向地支于其中的一组双脚支承而驱动轴则横向地支于另一双脚支承上,使蜗杆部和蜗轮位于各双脚支承之间;其外围用油封皮套套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其特征是:曲轴纵向支于车架横梁支承上,轴上有八个曲臂,其中四个与另四个朝向互为反向,分别与八个液压缸配合。同向相邻的两个液压缸的活塞杆分别连接两个相邻而互为反向的曲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其特征是:液压传动机构中的
(1)液压缸:为一种往复式泵、横向安装;由缸体、活塞、活塞杆组成,即缸体底部有一连接环,与机架边梁上的孔或环作可上下转动的连接,底部侧面开有一个孔、连接着第一液压管,该管另一端连接车足;距缸底
Figure Y9320091800041
l处开有一个孔、连接一个压出阀,该阀连接第二液压管,该管另一端连接足推动缸;距缸底 l处开有一个孔、连接一个吸入阀,该阀连接一根短管,该管同时连接第二液压管;各阀内均有一个塞块和一个压力弹簧,压出阀中塞块被压力弹簧顶着堵塞缸体上的孔、吸入阀内的塞块则堵塞短管;塞块为一圆块对称地连接四个短脚:
活塞为管筒状,长为5l,距底端3l处有一中隔板,管筒的外表面开有2—3个环槽,槽内有活塞环,使活塞与缸体内表面之间作密封又可往复运动的连接,距底端
Figure Y9320091800051
处开有一个长方形的通孔;活塞杆的一端连接中隔板圆心外和圆盖、另一端有轴孔,与曲臂上的销轴作可转动的连接;
(2)、足推动缸:为一种往复式泵,由缸体、活塞、活塞杆、透盖组成;缸体底部有连接环、与转向叉前侧上的销轴作可转动的连接,底部侧面开有一个孔、连接第二液压管;缸的开口端与透盖作螺纹连接,近盖处开有通气孔;有活塞环的短圆柱形活塞与缸体内表面作密封又可往复运动的连接;活塞杆的一端固定于活塞上、另一端穿过透盖圆心孔而由其轴孔与车足前侧的足上环作可上下转动的连接;
液压管:内经宜为足推动缸缸体内经的
Figure Y9320091800052
中段可连接一根高强度的金属管,也可为现有起重机的液压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其特征是,在行驶系中
(1)、机架:边梁和横梁的截面为长方形、为柱状或管状;每根边梁上有四个圆突部、开有四个轴孔,分别有前半部两个后半段两个;孔分别与转向叉连接;
(2)、行走机构:转向叉为支承架向上连接一根柄轴、柄轴可转动地连接于边梁的轴孔中、上端由挡环锁定;支承架中有一个长方形导轨孔,柄轴下方有一支承接头,接头下方有销轴,支承架的前侧比后侧长2~3倍,前侧也有一个销轴:支承架与边梁之间配合有一个缓冲弹簧;前或后四副转向叉可并列支于边梁和横梁上。
车足:为一种往复式泵,与足推动缸相同,但其缸体上端有一个圆块状接头、接头上有轴孔、与转向叉支承接头下方的销轴作可转动的连接,其活塞杆为柱状或管状、下端连接足部;足部是连接活塞杆下端的圆板状脚板、与痰盂形外胎的凸缘环连接、由环片和螺栓螺母紧固;外胎包着具有气门的可充气的内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其特征是:在转向系中
(1)、转向器:为一种液压往复式泵,由内螺纹管、活塞缸、柱塞、转向杆、方向盘、支承块组成;即一根下端封闭的管的上半段为内螺纹管、下半段为活塞缸,缸下端开有两个孔、分别与两根液压链接,转向杆上半段为螺纹杆、下半段为柱塞,上端有方向盘,内螺纹管与螺纹杆作螺纹连接、活塞缸与柱塞作密封又可往复移动的连接;支承块固定在螺纹管上,由它固定于机架横梁上;
(2)、转向缸:与足推动缸结构相同,包括缸体、活塞、活塞杆、透盖、通气孔,但缸底部的连接环与横梁中段的环、活塞杆外端与横拉杆中段上的环分别作可转动的连接;
(3)、液压管:一根液压管向前连接前部的两个转向缸、另一根向后连接后部的两个转向缸;前两个转向缸的活塞杆朝向与后两个的相反;
(4)、横拉杆:两端有轴孔,分别与左右两副转向叉前侧上部的凸轴作可转动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其特征是:在飞行系中
(1)、驱动机构:由驱动轴、摇臂、连杆组成,即驱动轴定位地支于边梁上,两端连接两个朝向相同的摇臂,臂上有柄轴,每根柄轴与一根连杆下端作可前后左右活动的连接;连杆上端则与固定侧翼翼骨腹面上的连接环作可前后左右活动的连接;驱动轴为柱状或管状;
(2)、侧翼:由翼骨和弹性翼组成:
翼骨:基部有支承叉、叉上有轴孔,通过一根销轴与转轴两端的圆块状接头作可上下转动的连接,骨架为上下两片夹板,前后边缘处有若干固绳环,板上有齿纹,固定地夹着弹性翼的前部;
弹性翼:由20~50根人造羽并列地连接翼骨而组成,使侧翼呈旗形;每根人造羽羽杆背部固定有2~5个固定环,由2~5根连翼绳将各人造羽连结着。
(3)、控翼机构:包括一组拉翼机构、一组提翼机构、一组转翼机构;
拉翼机构:由两根拉翼绳的一端分别连接侧翼位于后侧的连羽绳中段,另一端穿过机身两侧开有的孔而向前连接驾驶室中的一根操纵杆或座位;
提翼机构:由两根提翼绳的一端分别连接翼骨背部的固绳环、另一端分别穿过机身背部的孔和固定于大支承上的滑绳环而向前穿入驾驶室和连接操纵杆;
转翼机构:由转轴、转翼杆、拉绳、链条、链轮、转轮器、锁定器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其特征是:人造羽为鸟翼羽毛状,由羽杆、羽柄、羽枝、羽片组成;羽杆由轻质高强度的弹性管或杆、或干竹制成,前端较粗、向后呈逐渐细小状;前端为羽柄、有齿纹,与翼骨夹板的齿纹啮合,并固定在夹板之间;羽枝有30~50根为弹性杆或管,垂直地等距排列地由较粗的一端固定在羽杆上,羽枝的另一端较细小,也可与羽杆合为一体,由背半片和腹半片组合而成;羽杆和羽枝形成的平面由高强度的尼龙布或塑薄膜固定地包裹着,组成羽片;
安装时,羽杆总是偏向机身,相邻的两片人造羽中偏向机身的人造羽被外向的人造羽的羽杆压着其羽片外向边缘的 处;
也可将各人造羽互相连接成一整片,或由若干干竹并列地固定于翼骨上、由尼龙布固定地包裹着其平面;
每根人造羽向后略向下弯。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车,其特征是:翼骨长度为机身长的3~5倍,或总长为1~35米;人造羽长度为机身长度的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其特征是:转向器中内螺纹管的内径比其活塞缸的内径大5mm;螺纹杆的直径比柱塞大5m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其特征是:传动系中,另一连接方式是第二离合器连接纵向的第二传动轴,该轴分别连接四个传动器、并分别与横向安装的四根曲轴配合;每根曲轴有左右对称的两个互为反向的曲臂,分别与纵向连接于横梁上的两个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其特征是:液压缸的另一结构是缸体上开有四个孔,分别连接一个吸入阀、一个压出阀、一个吸入阀、一个液压管接头,即缸底侧面有一个连接吸入阀的孔,距缸底 l处有一个连接压出阀的孔,距缸底
Figure Y9320091800093
l处有一个连接吸入阀的孔,距缸底
Figure Y9320091800094
l处有一个连接液压管接头的孔;液压管接头连接第一液压管,压出阀连接第二液压管,缸底侧面的吸入阀连接一根短管并与第一液压管连通,距缸底
Figure Y9320091800095
l处的吸入阀连接一根短管并与第二液压管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其特征是:液压缸的另一结构是由两种往复式泵组成一组分别与足推动缸和车足配合;其中一个与足推动缸配合往复式泵结构同于足推动缸,其缸底侧连接一根第二液压管,该管又与足推动缸连接;
与车足配合的往复式泵的结构由缸体、活塞、活塞杆、透盖、通气孔组成,但缸体上距缸底2l处开有一个孔、连接一根短管,短管同时连接固定于缸体上的一个贮油罐,距缸底3l处开有一个孔、连接一个与第一液压管相连通的接头,由第一液压管连接车足;活塞、活塞杆、透盖、通气孔与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缸的相应结构相同;
贮液罐底端开有一个通气孔,罐内有一个活塞和一个压力弹簧,活塞由靠着通气孔的弹簧顶压着、与罐内壁作密封又可往复移动的连接。
与曲轴配合时,这两种往复式泵的活塞杆分别与朝向互为垂直的两个相邻的曲臂连接;此时曲轴上有十六个曲臂,其中八个与另八个朝向互为垂直。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其特征是:转翼机构中,管状转轴支于固定在机架边梁上的大支承的轴孔中,两端有圆块状接头、中部固定转翼杆中段;两根拉绳连接转翼杆的两端,并连接一根链条的两端,链条与链轮连接,链轮固定于转轮器中的蜗轮轴外端;
转轮器为现有蜗杆蜗轮式转向器的相应结构,有转动杆和方向盘;可由锁定器锁定:锁定器由手柄、拉杆、拉力弹簧、锁柱、导轨支承组成,其中手柄与转动杆连接,拉杆上端连接手柄、下端连接锁柱,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锁柱和位于转动杆下半部的支承上,该支承开有与锁柱配合的导轨孔,相应地转轮器的壳体上也开有一个插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其特征是:可以增加安装一组车足调节系,可调节车足伸缩的长短和步幅,由全足调节器、全推调节器、前足后推调节器、后足前推调节器、左足右推调节器、右足左推调节器、液压助推机构组成;各调节器纵向安装于机架横梁上,其转盘位于驾驶室内;
(1)各调节器的结构相同,均为一种串联往复式泵,即八联单作用活塞缸;由八个单作用缸体串联地连接、相邻的缸之间夹着开有圆心孔的隔板,第一缸体一端连接具有内螺纹管的缸盖、第八缸体的底端连接圆板状缸盖;各缸体在同一端侧面分别连接有两根液压管,另一端侧面开有通气孔;但第二缸为双作用活塞缸,一端有两根管、另一端有一根与操纵阀式接头相联的液压管;八个活塞等距地连接于一端有转盘的同一根活塞杆;杆的近盘段有螺纹部、与盖上的内螺纹管配合;
(2)全足调节器,八个缸体上各有一根管分别与八根车足连接、各有另一根管与曲轴上相应的液压缸连通、但第二缸还有另一根管与操纵阀式接头连接,与一个阀门配合;
(3)全推调节器,八个缸体上各有一根管、分别与八个足推动缸连通,各有另一根连接曲轴上相应的液压缸,但第二缸还有另一根管连接操纵阀式接头,与一个阀门配合;
(4)前足后推调节器,八个缸体的第一~四缸上各有一根管连接四根前足,第五~八缸上各有一根管连接四个后足的推动缸,八缸中各有一根管分别连接曲轴上相应的液压缸;但第二缸还有另一根管连接操纵阀式接头,与一个阀门配合;
(5)后足前推调节器,八个缸体的第一~四缸上各有一根管连接四根后足,第五~八缸上各有一根管连接四个前足的足推动缸,八缸中各有另一根管分别连接曲轴上相应的液压缸;但第二缸还有另一根管连接操纵阀式接头、与一个阀门配合;
(6)左足右推调节器,八缸中第一~四缸体各有一根液压管分别与四根左足连通,第五~八缸体各有。一根管分别与四个右足的足推动缸连通;八缸各有另一根管分别与曲轴上相应的液压缸连通;但第二缸还有另一根管连接操纵阀式接头,与一个阀门配合;
(7)右足左推调节器,八缸中第一~四缸体各有一根液压管分别与四根右足连通,第五~八缸体各有一根管分别与四个左足的足推动缸连通,八缸各有另一根管分别与曲轴上相应的液压缸连通;但第二缸还有另一根管连接操纵阀式接头,与一个阀门配合;
(8)各调节器近转盘处的缸盖有锁定器,即盖的内螺纹管上开有一个导轨孔,孔内插着下端为齿状的锁杆,杆的下端插在活塞杆近转盘处开有的环槽内,上端连接弹簧和拉绳,弹簧固定在管体上,绳穿过固定于管体上的壳盖的孔,由其钩钩在锁定片上。
各调节器的缸体应与车足和足推动缸的缸体的容量互相配套,保证工作时车足的步幅在调节器的一个档位处相同;
(9)液压助推机构,即现有汽车举升系与操纵阀式接头、锁定片配合而成;其中油泵的一根油管和油箱的一根油管与操纵阀式接头连接,与两个阀门配合;
操纵阀式接头的中部有一个油腔,两侧共开有十一个通油孔、分别与十一根液压管连通,各孔中有一个阀门,阀门有阀柄,各柄连接有一个固定于接头壳体上的弹簧,并连接有一根绳,各绳连接有一根推杆,各推杆配合于锁定片的7字形孔中,锁定片固定在驾驶室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其特征是,液压传动机构中液压缸的其它结构可以是:
(1)双作用活塞缸,其缸体两端有两根液压管,分别与两个足推动缸连通;
(2)双作用套筒式活塞缸,其缸体中段对称开有两个连接第一液压管的孔,两孔圆心之同相距为S,等于2L,距离这两个孔圆心偏向缸体两端的L处开有两个通油孔、连接两根短管,每根短管连接一个固定于缸体的贮油罐;其两根第一液压管分别与两根车足连通;活塞为双作用套筒式,中部有中隔板、板两侧开有两个长方形通孔,两孔总距为S、略大于2L;
(3)四联双作用活塞缸,由四个双作用活塞缸串联地连接而成,其中的四个活塞等距地连接于同一根活塞杆上;四个缸体上八根第二液压管分别与八个足推动缸连通;
(4)四联双作用套筒式活塞缸,由四个双作用套筒式活塞缸串联地连接而成,各缸内的双作用套筒式活塞等距地连接于同一根活塞杆上;四个缸体上有八根笫一液压管、分别与八根车足连通,以及配合有八根短管及八个贮油罐;
(5)两联双作用套筒有阀式活塞缸,由两个液压缸58K组合而成一个双作用套筒有阀式活塞缸58A,再由两个缸58A串联地连接而成,每个缸体两个半段在对应两侧上开有八个通油孔,每侧四个,分别与两个接头、两个吸入阀、两个压出阀、两个吸入阀;两个接头上的孔圆心之间相距为S、等2L,接头连接第一液压管、吸入阀241连接短管247、压出阀连接第二液压管,吸入阀244连接短管246;短管247同时连接第二液压管,短管246同时连接第一液压管;各缸内有一个双作用套筒式活塞,由中隔板等距地连接于同一根活塞杆上;
(6)四联双作用套筒有阀式活塞缸,由两个两联双作用套筒有阀式活塞缸串联地连接而成,四个缸体内共有四个双作用套筒式活塞、等距地连接于同一根活塞杆,四个缸体分别与八根第一液压管和八根第二液压管连通;
活塞上的长方形通孔可略长于L,保证缸体上的两个通油孔可对应于孔的两端;车足和足推动缸均可以为双作用活塞缸,与曲轴上具有双作用的液压缸相互配合,缸体和液压管数量也相互配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其特征是,转向系中,(1)转向器是以是一种四联双作用活塞缸式,由四个双作用活塞缸串联连接而成,四个缸内的四个活塞同时连接同一根活塞杆,杆上端有方向盘、近盘段有螺纹部,与连接于第一缸体近盘端的缸盖的内螺纹配合;
四个缸体有八根液压管,分别与四个双作用活塞缸式的转向缸连通,前两个转向缸与后两个转向缸的活塞杆朝向相反;四缸分别与四根横梁和两根横拉杆配合;
八副转向叉的叉柄均为圆轴形,与机架八个圆凸部上的轴孔作可转动的连接;
(2)转向系与行驶系配合的另一方式可以是一根前横梁和一根后横梁的两端分别并列制有两个圆凸部,共八个,前四个转向叉和后四个转向叉分别作可转动地连接于前和后横梁的圆凸部的圆轴孔中;前和后两根横拉杆分别作可转动地连接于前四个和后四个转向叉的凸轴上;
前后两根横梁和前后两根横拉杆分别与前后两个转向缸配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其特征是:可以在机架中增加安装一组能升降的轮式行驶系,包括前轮机构、后轮机构、中轮机构、升降机构;
(1)前轮机构:位于机架前部,两根支撑轴由一根横杆垂直地连接、轴的上端为圆块状接头,其轴孔与横向连接于机架边梁上的横梁轴作可转动的连接,下端为圆轴状,与两副转向叉的管筒叉柄作可转动又不能松脱的连接、叉上的轮叉由销轴可转动地连接前轮,销轴向车的内侧延伸、与可在现有铁路轨道上行驶的钢轮配合;
转向叉叉柄前侧垂直连接一根转向臂,两根臂作可转动地连接一根横拉杆;一个现有双作用活塞缸式的转向缸的底部和活塞杆作可活动地连接于横杆和横拉杆的连接环上,其上的两根液压管与向器的第一缸连通。
(2)后轮机构:两根支撑柱的上、下端均为圆块状接头,其轴孔分别作可转动地连接一根横梁轴和一根轮轴,横梁轴作可转动地横向连接于机架边梁上,中部连接一个蜗轮蜗杆式传动器;横梁和轮轴上分别固定两个链轮,两轴上的链轮由两根链条连接;位于机架后部;
(3)中轮机构二与后轮机构结构相同;位于前轮机构后侧;
(4)升降机构:包括六个升降缸,均为现有双作用活塞缸;每个缸的底部连接环和活塞杆外端分别与前、中、后轮机构处的另一根固定于机架上的横梁轴和支撑轴横杆、或支撑柱上的连接环作可转动的连接;各缸上的两根液压管分别连接操纵阀式接头,与两个阀门配合;保证车轮下降后各车足呈离开地面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其特征是:飞行系中可有三组侧翼、三组连杆、三组驱动轴、摇臂、传动器和大支承,按上述飞行系方式互相配合地连接;
其转翼机构有三根转轴、三根转翼杆、三组拉绳分别连接各转翼杆并与一组转轮器配合。
转翼机构的转翼杆下端的圆块状接头可与双作用活塞缸式的助推缸的活塞杆外端圆块状接头作可转动的连接,缸底的接连环与一根横梁的连接环作可转动的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车,其特征是,车足的活塞杆下端可以仅连接方形板状脚板;脚板也可连接五根钢制爪趾;脚板可与车足活塞杆作可活动性的连接;
另外,足推动缸上可以配合地连接一个与上述双作用套筒式活塞缸上的贮油罐相同的罐;或该罐串联连接于第二液压管即与足推动缸连通的液压管上,并固定于机架上;
并且,在与车足连通的第一液压管上按现有操纵阀及其安装方式连接一个可控、可开、可关的阀。
CN 93200918 1993-01-05 1993-01-05 有足有翼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22843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3200918 CN2228432Y (zh) 1993-01-05 1993-01-05 有足有翼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3200918 CN2228432Y (zh) 1993-01-05 1993-01-05 有足有翼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28432Y true CN2228432Y (zh) 1996-06-05

Family

ID=33785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320091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228432Y (zh) 1993-01-05 1993-01-05 有足有翼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28432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685217Y (zh)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车架
CN1860009A (zh) 搅拌鼓舱口
CN101058320A (zh) 轮履机械与行走机构、轮与履带行走机构、支撑装置及其以及工程机械的传动、控制系统
CN1305419A (zh) 轻型运输车辆
CN1860007A (zh) 搅拌鼓叶片
CN2228432Y (zh) 有足有翼车
CN1860008A (zh) 搅拌鼓
CN1138668C (zh) 小型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CN1084127A (zh) 有足有翼车
CN1246533C (zh) 压路机
CN1569548A (zh) 一种用塑料车架组装的微型四轮车
CN2821282Y (zh) 行星变速器及控制装置
CN1305420A (zh) 液压驱动系统
CN200947872Y (zh) 充气伞
CN2131574Y (zh) 有足有翼车
CN2136784Y (zh) 仿生有足车
CN1116173A (zh) 复合驱动机构与新型非机动车
CN100345703C (zh) 乘坐型作业机
CN1140433C (zh) 仿生有足车
CN1333154A (zh) 步行机
CN2820654Y (zh) 具有可拆装液压回路结构的拖拉机
CN1152522A (zh) 具有辅助发动机的自行车
CN208545328U (zh) 带有预搅动功能的翻抛机
CN1405056A (zh) 车辆组件用的操作装置
CN201057129Y (zh) 滑槽滚轮手足联动式体能驱动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