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686798U - 光机结构以及投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机结构以及投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686798U
CN221686798U CN202322741506.5U CN202322741506U CN221686798U CN 221686798 U CN221686798 U CN 221686798U CN 202322741506 U CN202322741506 U CN 202322741506U CN 221686798 U CN221686798 U CN 2216867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losed cavity
radiator
mirro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415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宇杰
张伟
王光泉
李熙
杨昱
谭祺瑞
李皓楠
万争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415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6867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6867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6867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光机结构以及投影装置,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所述光机结构包括:密闭腔室、显示组件、电路板以及时序控制板,所述电路板连接在所述显示组件与所述时序控制板之间,其中,所述显示组件以及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密闭腔室内部,所述时序控制板设置在所述密闭腔室外部。

Description

光机结构以及投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机结构以及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单片液晶投影仪的散热方式有密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开放式散热方式优点是散热效率高,光学器件表面温度低,效率高,但缺点也比较明显,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进灰,影响成像画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光机结构,所述光机结构包括:
密闭腔室、显示组件、电路板以及时序控制板,所述电路板连接在所述显示组件与所述时序控制板之间,其中,所述显示组件以及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密闭腔室内部,所述时序控制板设置在所述密闭腔室外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包括:柔性电路板和印刷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在所述显示组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之间,所述印刷电路板与所述时序控制板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导线穿过所述密闭腔室的腔室壁从所述密闭腔室的内部延伸至外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光机盖,设置在所述密闭腔室内,包括相互连接的弯曲部和平坦部,所述弯曲部的表面包括第一弧面,所述平坦部的表面包括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显示组件的显示面相互交叉;
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弧面上,所述印刷电路板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平面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平坦部上设置有相互分隔开的多个通风孔,至少部分所述通风孔未被所述印刷电路板覆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成像菲镜,设置于所述密闭腔室内,位于在所述显示组件的出光侧;
其中,所述弯曲部背离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上设置有相互分隔开的多个限位片,所述限位片分别与所述第一弧面以及所述成像菲镜垂直,所述限位片背离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边缘中间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对所述成像菲镜进行限位卡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灯板,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设置在所述密闭腔室的入光侧,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靠近所述密闭腔室一侧的发光光源和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位于所述发光光源外围的至少一侧;以及
光杯,设置在所述密闭腔室以及所述灯板之间,所述光杯朝向所述灯板的一端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槽进行卡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槽为环绕所述发光光源一圈的闭合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光杯,位于所述密闭腔室的入光侧,用于形成光通道;
光杯壳,位于所述光杯背离所述光通道的一侧;以及
光机壳体,构成所述密闭腔室至少一侧的侧壁;
其中,所述时序控制板位于所述光杯壳背离所述光杯的外表面上,或者位于所述光机壳体背离所述密闭腔室的外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照明菲镜、隔热玻璃、成像菲镜、反射镜、顶部散热器、底部散热器、腔体散热器、镜头组件、光机壳体以及第一风扇;
其中,所述照明菲镜、所述隔热玻璃、所述显示组件、所述成像菲镜以及所述反射镜依次排布在所述密闭腔室内;
所述顶部散热器、所述底部散热器、所述腔体散热器、所述镜头组件、所述照明菲镜以及所述光机壳体围合形成所述密闭腔室的腔室壁,所述顶部散热器与所述底部散热器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腔体散热器与所述照明菲镜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光机壳体的第一表面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所述腔体散热器朝向所述密闭腔室的表面靠近所述反射镜设置;
所述第一风扇,位于所述密闭腔室内,靠近所述底部散热器设置,所述第一风扇的进风口朝向成像腔室,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成像菲镜所在的平面,所述成像腔室位于所述反射镜与所述成像菲镜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灯板,设置所述密闭腔室的入光侧,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靠近所述密闭腔室一侧的发光光源;
散热模组,位于所述灯板靠近所述密闭腔室出光侧的一侧,与所述灯板沿第三方向排布,且所述散热模组与所述底座背离所述发光光源的表面连接;以及
第二风扇,位于所述散热模组靠近所述密闭腔室的一侧,与所述散热模组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二风扇的进风口背向所述散热模组,所述第二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散热模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光机壳体,构成所述密闭腔室至少一侧的侧壁;以及
顶部散热器和底部散热器,位于所述密闭腔室沿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侧;
其中,所述光机壳体朝向所述顶部散热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挡墙,所述顶部散热器朝向所述光机壳体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台和第一凹台,所述第一凸台位于所述第一凹台远离所述密闭腔室的一侧,所述第一挡墙与所述第一凹台相对设置;
所述光机壳体朝向所述底部散热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挡墙,所述底部散热器朝向所述光机壳体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凸台和第二凹台,所述第二凸台位于所述第二凹台远离所述密闭腔室的一侧,所述第二挡墙与所述第二凹台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光机壳体,构成所述密闭腔室至少一侧的侧壁;以及
腔体散热器,位于所述密闭腔室沿第二方向上的一侧;
其中,所述光机壳体朝向所述腔体散热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凸台和第三凹台,所述第三凸台位于所述第三凹台远离所述密闭腔室的一侧;
所述腔体散热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子散热器和第二子散热器,所述第一子散热器位于所述密闭腔室外部,所述第二子散热器位于所述密闭腔室的内部,所述第一子散热器朝向所述光机壳体的表面与所述第三凹台相对设置,且在所述第一子散热器朝向所述光机壳体的表面与所述第三凹台之间设置有密封泡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光机壳体,构成所述密闭腔室至少一侧的侧壁;以及
镜头组件,设置在所述密闭腔室的出光侧;
所述光机壳体朝向所述镜头组件的一端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外围,所述第二开口上设置有第四凸台和第四凹台,所述第四凸台位于所述第四凹台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柱;
所述镜头组件包括套筒以及镜头组件,所述套筒与所述镜头组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套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光机壳体的表面与所述第四凸台相互抵接,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与所述定位柱卡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光杯,位于所述密闭腔室的入光侧,用于形成光通道;
光杯壳,位于所述光杯背离所述光通道的一侧;
光机壳体,构成所述密闭腔室至少一侧的侧壁;以及
照明菲镜,位于所述密闭腔室内部;
其中,所述光机壳体靠近所述光杯壳的壳口环绕设置在所述照明菲镜的外围,所述光机壳体朝向所述光杯壳的一端设置有第五凸台和第五凹台,所述第五凸台位于所述第五凹台远离所述照明菲镜的一侧,所述照明菲镜与所述第五凹台靠近所述光杯壳的表面大致齐平;
所述光杯壳靠近所述光机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五凹台以及所述照明菲镜相对设置,且所述光杯壳靠近所述光机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五凹台以及所述照明菲镜之间设置有密封泡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光机壳体、照明菲镜、隔热玻璃、成像菲镜以及反射镜,所述光机壳体构成所述密闭腔室至少一侧的侧壁,所述照明菲镜、所述隔热玻璃、所述显示组件、所述成像菲镜以及所述反射镜依次设置在所述密闭腔室内部;
其中,所述光机壳体包括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且朝向所述密闭腔室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槽,所述隔热玻璃、所述显示组件、所述成像菲镜以及所述反射镜中的任意一个卡合设置在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定位槽内,所述照明菲镜靠近所述密闭腔室的边缘与靠近所述照明菲镜的定位槽槽壁相互抵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光机壳体,构成所述密闭腔室至少一侧的侧壁;
第一风扇,位于所述密闭腔室内部;以及
底部散热器,位于所述第一风扇远离所述密闭腔室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光机壳体接触的表面包括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和第三接触面,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底部散热器接触的表面包括第四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环绕安装孔设置,所述安装孔用于穿设刚性连接件,所述第二接触面靠近所述第一风扇的进风口设置,所述第三接触面和所述第四接触面均靠近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设置;
所述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以及所述第三接触面分别与所述光机壳体之间的接触为软接触,所述第四接触面与所述底部散热器之间的接触为软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散热模组,位于所述密闭腔室外部;以及
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的进风口背向所述散热模组,所述第二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散热模组;
其中,所述第二风扇与所述散热模组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风扇与所述散热模组之间的接触为软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光杯,位于所述密闭腔室的入光侧,用于形成光通道;以及
照明菲镜,位于所述密闭腔室内部;
其中,所述照明菲镜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光杯靠近所述照明菲镜的表面上设置有凸耳,所述凸耳朝靠近所述照明菲镜的方向延伸,所述凸耳用于与所述第二卡槽卡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胶框以及反射板,所述反射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所述反射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以内,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胶框的安装槽内,所述反射板与所述胶框卡接。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投影装置,包括:如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光机结构。
上述说明仅是本公开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公开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的比例仅作为示意并不代表实际比例。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光机结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光机结构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光机结构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4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光机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5示例性地示出了显示组件、电路板以及时序控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例性地示出了导线在光机结构内的位置示意图;
图7示例性地示出了一种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例性地示出了光杯以及灯板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9示例性地示出了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例性地示出了光机壳体分别与顶部散热器、腔体散热器、底部散热器以及光杯壳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1示例性地示出了光机壳体与镜头组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2示例性地示出了位于光机壳体上定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风扇以及第二风扇的减震结构示意图;
图14示例性地示出了照明菲镜与光杯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5示例性地示出了光机结构不同位置温度的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光机结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示出了图1所示光机结构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参照图3示出了图1所示光机结构的横向截面示意图,参照图4示出了图1所示光机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如图2至图4所示,该光机结构包括:密闭腔室、显示组件21、电路板22以及时序控制板23,电路板22连接在显示组件21与时序控制板23之间,其中,显示组件21以及电路板22设置在密闭腔室内部,时序控制板23设置在密闭腔室外部。
由于时序控制板23可承受的最高温度较低,通过将时序控制板23设置在密闭腔室外部,可以降低时序控制板23的信赖性风险。通过将电路板22设置在密闭腔室内部,可以避免电路板22从密闭腔室内部延伸至外部的路径上遮挡风道,从而有利于降低风阻,提高散热效率,有利于高功率光源的应用。
另外,通过将显示组件21设置在密闭腔室内部,可以避免外界灰尘进入影响显示组件21的寿命,降低长时间使用发生画面不良的概率。
示例性地,时序控制板23可承受的最高温度低于70℃,密闭腔室内部的温度可能达到70℃以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电路板22包括:柔性电路板FPC和印刷电路板PCB,柔性电路板FPC连接在显示组件21与印刷电路板PCB之间,印刷电路板PCB与时序控制板23通过导线41连接,导线41穿过密闭腔室的腔室壁从密闭腔室的内部延伸至外部。
如图4,以及图5中的左图所示,显示组件21与柔性电路板FPC绑定连接,柔性电路板FPC再与印刷电路板PCB绑定连接。导线41的一端在密闭腔室内部与印刷电路板PCB连接,导线41的另一端延伸至密闭腔室外部与时序控制板23连接(如图6所示)。
通过导线41连接印刷电路板PCB与时序控制板23,可以降低风阻,提高散热效率。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导线41设置在光机结构的背面,即与光机结构的出光面相对设置。
示例性地,如图5中的右图所示,时序控制板23包括基板231,以及设置在基板231一侧的接线柱232以及与接线柱232连接的时序控制芯片(图5中未示出),接线柱232用于与导线41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光机结构还包括:光机盖24,设置在密闭腔室内,包括相互连接的弯曲部241和平坦部242,弯曲部241的表面包括第一弧面S1,平坦部242的表面包括第一平面S2,第一平面S2与显示组件21的显示面相互交叉。
其中,柔性电路板FPC贴合设置在第一弧面S1上,印刷电路板PCB贴合设置在第一平面S2上。
通过将柔性电路板FPC和印刷电路板PCB紧贴光机盖24设置,即紧贴风道内壁设置,可以降低对风道的阻挡,降低风阻,提高散热效率。
示例性地,柔性电路板FPC粘贴在第一弧面S1上,在柔性电路板FPC与第一弧面S1之间可以通过耐高温胶带粘贴。其中,耐高温胶带例如可以为PET胶带。
示例性地,印刷电路板PCB可以螺钉所附在平坦部242的第一平面S2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平坦部242上设置有相互分隔开的多个通风孔VT,至少部分通风孔VT未被印刷电路板PCB覆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光机结构还包括:成像菲镜25,设置于密闭腔室内,位于显示组件21的出光侧。
其中,弯曲部241背离柔性电路板FPC的表面上设置有相互分隔开的多个限位片243,限位片243分别与第一弧面S1以及成像菲镜25垂直,限位片243背离柔性电路板FPC的边缘中间设置有卡槽C1,卡槽C1用于对成像菲镜25进行限位卡合,从而对成像菲镜25进行限位。
如图2所示,多个限位片243的排布方向,以及位于不同限位片243上卡槽C1的排布方向均平行于成像菲镜25所在的平面。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第一弧面S1为连续且朝背离成像菲镜25一侧拱起的弧形表面,这样第一弧面S1将位于其上下的风道隔开,起到划分风道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显示组件21包括:显示面板71、胶框72以及反射板73,反射板73位于显示面板71的入光侧,反射板73在显示面板71上的正投影位于显示面板71的非显示区域内,显示面板71位于胶框72的安装槽内,反射板73与胶框72卡接。
示例性地,反射板73在显示面板71上的正投影与显示面板71的显示区域无交叠。通过设置反射板73,可以将入射到反射板73上的光线进行反射,从而降低胶框72的温度,使得热量不会传导到显示面板71上,提高显示面板71的显示效果和稳定性。
为了避免反射板73吸收光线导致胶框72温度升高,示例性地,反射板73的颜色为银白色、白色等浅色。
示例性地,反射板73的主体材料为电解镀锌钢板。
示例性地,胶框72的端面上可以设置卡合槽721以及位于卡合槽721槽底的卡合柱722,在反射板73的端面上设置朝胶框72延伸的卡合环731,卡合环731用于伸入卡合槽721并与卡合柱722进行卡合连接。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71例如为液晶显示面板71。
本公开提供的光机系统例如为卧式密闭式散热系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8所示,光机结构还包括:灯板80,与电路板22电连接,设置在密闭腔室的入光侧,包括:底座81,以及设置在底座81靠近密闭腔室一侧的发光光源82和第一卡槽83,第一卡槽83位于发光光源82外围的至少一侧;以及光杯26,设置在密闭腔室以及灯板80之间,光杯26朝向灯板80的一端设置有凸起结构261,凸起结构261用于与第一卡槽83进行卡合(如图8中的c图所示)。
通过设置相互卡合的凸起结构261和第一卡槽83,可以确保光杯26卡合到位,确保光杯26与灯板80处于正确匹配状态。
示例性地,发光光源82包括LED芯片。
示例性地,第一卡槽83位于发光光源82沿第三方向f3相对设置的两侧(如图8所示出的),或沿第一方向f1相对设置的两侧。
示例性地,第一卡槽83位于发光光源82的四侧,如图9所示中的a图和b图所示,第一卡槽83位于发光光源82沿第三方向f3相对设置的两侧以及沿第一方向f1相对设置的两侧。
示例性地,第一卡槽83的槽长为5mm,槽宽为0.8mm,槽深为0.7mm。
其中,光杯26起到聚集发光光源82发出的光的作用。发光光源82作为光机结构的光源,为全角度发光。为了提高光利用率,光杯26靠近灯板80的开口一般大于发光光源82的尺寸,且光杯26靠近灯板80的杯口表面与发光光源82的发光面之间有一定间隙,该间隙导致在没有设置凸起结构261的杯口处有漏光,如图9中的c图所示,这部分光线无法进入光杯26形成有效光,无法最大化利用光效。
示例性地,发光光源82以及光杯26靠近灯板80的杯口均为长方形,杯口的长边相对于发光光源82的长边外扩1mm,杯口的短边相对于发光光源82的短边外扩0.6mm。光杯26靠近灯板80的杯口表面与发光光源82的发光面之间的间隙例如可以为0.2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9中的d图所示,第一卡槽83为环绕发光光源82一圈的闭合结构。
通过设置环形的第一卡槽83结构,从而可以在发光光源82周围设置一圈凸起结构261,进而将发光光源82发出的所有方向上的光都收进光杯26,大幅提高有效光利用率。
示例性地,如图8和图9所示,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卡槽83轴对称,对称轴例如为发光光源82在底座81上的正投影的对称轴。
示例性地,如图8所示,凸起结构261的两侧根部设置有凹陷结构262,这样有利于凸起结构261与第一卡槽83之间进行紧密卡合。
示例性地,凸起结构261卡合进第一卡槽83后,凸起结构261与第一卡槽83的槽壁之间可以单边留有间隙0.1mm,这样可以确保可装配且降低组装难度。
示例性地,槽宽=凸起结构261沿槽宽方向的厚度+0.2mm,槽长=凸起结构261沿槽长方向的长度+0.2mm。
示例性地,发光光源82的功率可以大于或等于100W。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光杯26,位于密闭腔室的入光侧,用于形成光通道;光杯壳210,位于光杯26背离光通道的一侧。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时序控制板23位于光杯壳210背离光杯26的外表面上。例如,光杯壳210的外表面包括沿第一方向f1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壳表面S3(如图2所示),以及沿第三方向f3相对设置两个第二壳表面S4。时序控制板23可以位于任意一个第二壳表面S4上,例如位于背向镜头组件CM的第二壳表面S4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光机结构还包括:光机壳体20,构成密闭腔室至少一侧的侧壁。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时序控制板23可以位于光机壳体20背离密闭腔室的外表面上,例如位于光机壳体20靠近镜头组件CM一侧的外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光机结构还包括:照明菲镜27、隔热玻璃28、成像菲镜25、反射镜29、顶部散热器RU、底部散热器RD、腔体散热器RC、镜头组件CM、光机壳体20以及第一风扇FAN1。
示例性地,照明菲镜27、隔热玻璃28、显示组件21、成像菲镜25以及反射镜29依次排布在密闭腔室内。
示例性地,顶部散热器RU、底部散热器RD、腔体散热器RC、镜头组件CM、照明菲镜27以及光机壳体20围合形成密闭腔室的腔室壁,顶部散热器RU与底部散热器RD沿第一方向f1相对设置,腔体散热器RC与照明菲镜27沿第二方向f2相对设置,镜头组件CM与光机壳体20的第一表面S5沿第三方向f3相对设置,腔体散热器RC朝向密闭腔室的表面靠近反射镜29设置。
示例性地,第一风扇FAN1,位于密闭腔室内,靠近底部散热器RD设置,第一风扇FAN1的进风口IPT1朝向成像腔室,第一风扇FAN1的出风口EPT1朝向成像菲镜25所在的平面,成像腔室位于反射镜29与成像菲镜25之间。
示例性地,光机盖24位于光机壳体20靠近顶部散热器RU的一侧,第二风扇FAN2位于光机壳体20靠近底部散热器RD的一侧。
示例性地,第一风扇FAN1为离心风扇。
如图2所示,照明菲镜27、隔热玻璃28、显示组件21、成像菲镜25以及反射镜29相互分隔开设置,在密闭腔室内形成多个风道,采用单个风扇和三个散热器对密闭腔室内部进行散热,可以提高光机结构内部的散热能力,有利于提高光源功率,从而提高光机的亮度上限。
在装备光机结构的过程中,可以首先装配光杯26和光杯壳210,形成子装配体,之后该子装配体安装在光机壳体20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光机结构还包括:灯板80,设置密闭腔室的入光侧,包括:底座81,以及设置在底座81靠近密闭腔室一侧的发光光源82;散热模组11,位于灯板80靠近密闭腔室出光侧的一侧,与灯板80沿第三方向f3排布,且散热模组11与底座81背离发光光源82的表面连接;以及第二风扇FAN2,位于散热模组11靠近密闭腔室的一侧,与散热模组11沿第二方向f2排布,第二风扇FAN2的进风口IPT1背向散热模组11,第二风扇FAN2的出风口EPT1朝向散热模组11。
这样可以提高密闭腔室外部的散热能力,有利于提高光源功率,从而提高光机的亮度上限。
示例性地,第二风扇FAN2为轴流风扇。
参照图10,a图为图2所示光机结构在虚线框a处的细节放大图,b图为图2所示光机结构在虚线框b处的细节放大图,c图为图2所示光机结构在虚线框c处的细节放大图。图11中的右图为图3所示光机结构在虚线框d处的细节放大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0中的a图所示,光机结构还包括:光机壳体20,构成密闭腔室至少一侧的侧壁;以及顶部散热器RU和底部散热器RD,位于密闭腔室沿第一方向f1上相对的两侧。
示例性地,如图10中的a图所示,光机壳体20朝向顶部散热器RU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挡墙201,顶部散热器RU朝向光机壳体20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台RU1和第一凹台RU2,第一凸台RU1位于第一凹台RU2远离密闭腔室的一侧,第一挡墙201与第一凹台RU2相对设置。
这样,可以增强密闭腔室的密封性,有利于将密闭腔室内部的光学器件与外部进行隔离,防止灰尘进入密闭腔室影响成像。
示例性地,如图11所示,光机壳体20朝向顶部散热器RU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缺口202,第一缺口202处涂覆有密封胶。
示例性地,导线41可以经第一缺口202从密闭腔室内部延伸至外部。
示例性地,在光机壳体20朝向顶部散热器RU的一端,第一挡墙201设置在除第一缺口202以外的位置。当然,第一挡墙201也可以为闭合环状结构。
示例性地,如图10中的b图所示,光机壳体20朝向底部散热器RD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挡墙203,底部散热器RD朝向光机壳体20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凸台RD1和第二凹台RD2,第二凸台RD1位于第二凹台RD2远离密闭腔室的一侧,第二挡墙203与第二凹台RD2相对设置。
这样,可以增强密闭腔室的密封性,有利于将密闭腔室内部的光学器件与外部进行隔离,防止灰尘进入密闭腔室影响成像。
示例性地,光机壳体20朝向底部散热器RD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缺口,第二挡墙203设置在除第二缺口以外的位置。当然,第二挡墙203也可以为闭合环状结构。
示例性地,密封胶为硅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0中的a图所示,光机结构还包括:光机壳体20,构成密闭腔室至少一侧的侧壁;以及腔体散热器RC,位于密闭腔室沿第二方向f2上的一侧。光机壳体20朝向腔体散热器RC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凸台204和第三凹台205,第三凸台204位于第三凹台205远离密闭腔室的一侧。
如图2、图4,以及图10中的a图所示,腔体散热器RC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子散热器RC1和第二子散热器RC2,第一子散热器RC1位于密闭腔室外部,第二子散热器RC2位于密闭腔室的内部,第一子散热器RC1朝向光机壳体20的表面与第三凹台205相对设置,且在第一子散热器RC1朝向光机壳体20的表面与第三凹台205之间设置有密封泡棉。
示例性地,第三凸台204和第三凹台205构成的台阶可以环绕第二子散热器RC2一圈的闭合结构,密封泡棉的设置可以提高密闭腔室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0中的c图所示,光机结构还包括:光杯26,位于密闭腔室的入光侧,用于形成光通道;光杯壳210,位于光杯26背离光通道的一侧;光机壳体20,构成密闭腔室至少一侧的侧壁;以及照明菲镜27,位于密闭腔室内部。光机壳体20靠近光杯壳210的壳口环绕设置在照明菲镜27的外围,光机壳体20朝向光杯壳2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五凸台101和第五凹台102,第五凸台101位于第五凹台102远离照明菲镜27的一侧,照明菲镜27与第五凹台102靠近光杯壳210的表面大致齐平。
示例性地,光杯壳210靠近光机壳体20的一端与第五凹台102以及照明菲镜27相对设置,且光杯壳210靠近光机壳体20的一端与第五凹台102以及照明菲镜27之间设置有密封泡棉。
示例性地,第五凸台101和第五凹台102构成的台阶可以环绕照明菲镜27一圈的闭合结构,密封泡棉的设置可以提高密闭腔室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光机结构还包括:光机壳体20,构成密闭腔室至少一侧的侧壁;以及镜头组件CM,设置在密闭腔室的出光侧。光机壳体20朝向镜头组件CM的一端包括第一开口206和第二开口207,第二开口207位于第一开口206的外围,第二开口207上设置有第四凸台208和第四凹台209,第四凸台208位于第四凹台209远离第一开口206的一侧,第一开口206靠近第二开口207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柱111。
如图11所示,镜头组件CM包括套筒CM1以及镜头CM2,套筒CM1的内壁与镜头CM2通过螺纹连接,套筒CM1的外壁上设置有固定板CM3,固定板CM3朝向光机壳体20的表面与第四凸台208相互抵接,固定板CM3上设置有定位孔CM4,定位孔CM4用于与定位柱111卡合。
通过在第二开口207上设置第四凸台208,可以提高第四凸台208的平整度,进而第四凸台208与固定板CM3朝向光机壳体20的表面紧密接触,有利于提高密闭腔室的密封性。
示例性地,第二开口207靠近四个内角的位置还设置有螺纹孔HL1,固定板CM3上设置有通孔HT1,螺钉穿过通孔HT1和螺纹孔HL1,实现固定板CM3与光机壳体20之间的连接固定。
示例性地,第一开口206为圆环,第二开口207为矩形环,圆环的外环与矩形环的内环相切。
示例性地,镜头CM2采用7片镜片。
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装配对清晰度的影响,采用套筒CM1与镜头CM2相互装配的方案。套筒CM1的外表面为圆筒平面,内表面设置有螺纹,镜头CM2通过螺纹与套筒CM1配合,实现调焦功能。套筒CM1与光机壳体20的内部圆筒平面配合,通过设置的定位柱111与定位孔CM4实现定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12所示,光机结构还包括:光机壳体20、照明菲镜27、隔热玻璃28、成像菲镜25以及反射镜29,光机壳体20构成密闭腔室至少一侧的侧壁,照明菲镜27、隔热玻璃28、显示组件21、成像菲镜25以及反射镜29依次设置在密闭腔室内部。光机壳体20包括沿第三方向f3相对设置且朝向密闭腔室的第一表面S5和第二表面S6,第一表面S5与第二表面S6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槽121,隔热玻璃28、显示组件21、成像菲镜25以及反射镜29中的任意一个卡合设置在沿第三方向f3相对设置的两个定位槽121内,照明菲镜27靠近密闭腔室的边缘与靠近照明菲镜27的定位槽121槽壁相互抵接。
示例性地,不同定位槽121的槽宽可以不同,以匹配不同光学器件的厚度。其中,光学器件例如可以为隔热玻璃28、显示组件21、成像菲镜25或反射镜29。
示例性地,不同定位槽121的深度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安装隔热玻璃28、成像菲镜25以及反射镜29的定位槽121深度相同。安装显示组件21的定位槽121深度,与安装隔热玻璃28、成像菲镜25或反射镜29的定位槽121深度不同,安装显示组件21的定位槽121深度,可以大于或等于安装隔热玻璃28、成像菲镜25或反射镜29的定位槽121深度。
如图12所示,照明菲镜27通过靠近照明菲镜27的定位槽121槽壁以及光杯壳210压合。
噪音也是限制光机结构散热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光机结构是通过风扇主动散热,所以光机结构主要的噪音来源就是风扇。
示例性地,本公开提供的光机结构的噪音小于或等于30dB。该噪音要求限制了风扇的选型和转速,限制了光机结构散热效率的提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光机结构包括:光机壳体20,构成密闭腔室至少一侧的侧壁;第一风扇FAN1,位于密闭腔室内部;以及底部散热器RD,位于第一风扇FAN1远离密闭腔室的一侧。第一风扇FAN1与光机壳体20接触的表面包括第一接触面S7、第二接触面S8和第三接触面S9,第一风扇FAN1与底部散热器RD接触的表面包括第四接触面S10,第一接触面S7环绕安装孔131设置,安装孔131用于穿设刚性连接件,第二接触面S8靠近第一风扇FAN1的进风口IPT1设置,第三接触面S9和第四接触面S10均靠近第一风扇FAN1的出风口EPT1设置。
示例性地,第一接触面S7、第二接触面S8以及第三接触面S9分别与光机壳体20之间的接触为软接触,第四接触面S10与底部散热器RD之间的接触为软接触。这样有利于降低第一风扇FAN1振动产生的噪音,增大风扇的选择范围,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
示例性地,可以在第一接触面S7与光机壳体20之间设置硅胶垫实现软接触。可以在第二接触面S8与光机壳体20之间设置泡棉垫片实现软接触。可以在第三接触面S9与光机壳体20之间设置泡棉垫片实现软接触。可以在第四接触面S10与底部散热器RD之间设置泡棉垫片实现软接触。
示例性地,安装孔131为螺纹孔或通孔,刚性连接件例如可以为螺钉,即第一风扇FAN1与光机壳体20通过螺钉锁附。
示例性地,螺钉与第一风扇FAN1之间也可以设置硅胶垫片,进一步降低风扇噪音。
示例性地,泡棉垫片环绕第一风扇FAN1的进风口IPT1一圈设置。
示例性地,靠近第一风扇FAN1的出风口EPT1的泡棉垫片形状为条状。
通过在可以在第二接触面S8、第三接触面S9分别与光机壳体20之间设置泡棉垫片,还可以起到密封风道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光机结构还包括:散热模组11,位于密闭腔室外部;以及第二风扇FAN2,第二风扇FAN2的进风口背向散热模组11,第二风扇FAN2的出风口朝向散热模组11。第二风扇FAN2与散热模组11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42连接,第二风扇FAN2与散热模组11之间的接触为软接触。这样有利于降低第二风扇FAN2振动产生的噪音,增大风扇的选择范围,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
示例性地,柔性连接件42例如可以为胶钉。也就是第二风扇FAN2与散热模组11之间通过胶钉锁附。
示例性地,第二风扇FAN2与散热模组11之间可以设置泡棉垫片43实现软接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光机结构还包括:光杯26,位于密闭腔室的入光侧,用于形成光通道;以及照明菲镜27,位于密闭腔室内部。照明菲镜27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槽141,光杯26靠近照明菲镜27的表面上设置有凸耳142,凸耳142朝靠近照明菲镜27的方向延伸,凸耳142用于与第二卡槽141卡合。
示例性地,第二卡槽141的深度可以根据光杯26的杯壁厚度决定,例如第二卡槽141深度=光杯26的杯壁厚度+0.1mm。
示例性地,第二卡槽141沿第三方向f3上的长度可以大于或等于4mm,且小于或等于6mm。这样既能保证卡合功能,又能避免太长导致的平面度差等问题。
示例性地,第二卡槽141位于照明菲镜27沿第一方向f1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上,如图14所示照明菲镜27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且上端面设置两个第二卡槽141,下端面设置两个第二卡槽141,这样可以保证光杯26分别在第二方向f2和第三方向f3上完全限位。
示例性地,在装配光机的过程中,可以首先将照明菲镜27与光杯26组装起来,之后再组装光杯壳210等。
如图2所示,顶部散热器RU、底部散热器RD和腔体散热器RC构成密闭腔室的热传递组件。各热传递组件一侧在密闭腔室内部,另一侧在密闭腔室外部以及整机壳的内部。其中,整机壳例如可以设置在光机结构整体的外围,且整机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下面对本公开提供光机结构的散热原理进行介绍。
向光源输入功率W后,W经过发光光源82转化为0.7W的热能和0.3W的光能。其中,0.7W的热能传递到散热模组11上,第二风扇FAN2的出风口EPT1朝向散热模组11,对散热模组11进行对流散热。
另外0.3W的光能依次经过光杯26、照明菲镜27、隔热玻璃28、显示组件21、成像菲镜25、反射镜29以及镜头组件CM等光学器件后,射出到外界。其中,光学器件对入射光线具有一定的透过率和吸收率,光能经过每个光学器件后,一部分光能被光学器件吸收并转化成热能,这一部分热量会在光学器件上聚集。位于密闭腔室内部的第一风扇FAN1会将内部的空气扰动,内部的空气在风道内流通的过程中流经光学器件的表面,从而将聚集在光学器件上的热量传递到腔室内部的空气中,内部的空气流经各个热传递组件,热传递组件将内部空气的热量传导到密闭腔室外部,最后这部分热量会同散热模组11上的热量类似,被第二风扇FAN2导出到外界。
下面介绍一个采用本公开提供的光机结构的散热模拟案例。
设置Q为向光源输入的功率,功率Q分配如下:光源热量为0.7Q、光杯26热量为0.027Q、照明菲镜27热量为0.03Q、隔热玻璃28热量为0.12Q、显示组件21热量为0.12Q、成像菲镜25热量为0.003Q。
设置第一风扇FAN1为10033风扇,转速为80%duty,设置第二风扇FAN2为12025风扇,转速为40%duty。风扇综合噪音为30dB。其中,10033风扇的长度和宽度例如均为100mm,厚度为33mm。12025风扇的长度和宽度例如均为120mm,厚度为25mm。
设置Q=130W,按照上述分配比例,光源热量为91W,隔热玻璃28热量为15.6W,显示组件21热量为15.6W,光杯26热量为3.51W,照明菲镜27热量为3.9W,成像菲镜25热量为0.39W,环境温度为25℃。
在第二方向f2上,设置第一风道CH1的宽度、第二风道CH2的宽度以及第三风道CH3的宽度之比为9:7:5。
根据上述设置条件的模拟结果如图15以及表1所示,实际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1模拟结果
表2测试结果
对比表1与标可以发现,实际样品测试温度与模拟仿真温度的误差在±1.5℃以内。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投影装置,包括:如任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光机结构。
本公开提供的投影装置例如为投影仪。
本公开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一个”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公开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文中所称的“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示例”、“一个示例”、“一些示例”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耦接”和“连接”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又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耦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然而,术语“耦接”或“通信耦合(communicatively coupled)”也可能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并无直接接触,但仍彼此协作或相互作用。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与“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如本文中所使用,根据上下文,术语“如果”任选地被解释为意思是“当……时”或“在……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根据上下文,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任选地被解释为是指“在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在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本文中“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本文中“基于”或“根据”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其它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根据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其它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大致”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平行”、“垂直”、“相等”、“齐平”包括所阐述的情况以及与所阐述的情况相近似的情况,该相近似的情况的范围处于可接受偏差范围内,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例如,“平行”包括绝对平行和近似平行,其中近似平行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可以是5°以内偏差;“垂直”包括绝对垂直和近似垂直,其中近似垂直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以内偏差。“相等”包括绝对相等和近似相等,其中近似相等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例如可以是相等的两者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其中任一者的5%。“齐平”包括绝对齐平和近似齐平,其中近似齐平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例如可以是齐平的两者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其中任一者尺寸的5%。
应当理解的是,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时,可以是该层或元件直接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或者也可以是该层或元件与另一层或基板之间存在中间层。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如无特别说明,膜层厚度是指膜层在其法线方向上的尺寸。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光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机结构包括:
密闭腔室、显示组件、电路板以及时序控制板,所述电路板连接在所述显示组件与所述时序控制板之间,其中,所述显示组件以及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密闭腔室内部,所述时序控制板设置在所述密闭腔室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机结构,其中,所述电路板包括:柔性电路板和印刷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在所述显示组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之间,所述印刷电路板与所述时序控制板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导线穿过所述密闭腔室的腔室壁从所述密闭腔室的内部延伸至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机结构,其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光机盖,设置在所述密闭腔室内,包括相互连接的弯曲部和平坦部,所述弯曲部的表面包括第一弧面,所述平坦部的表面包括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显示组件的显示面相互交叉;
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弧面上,所述印刷电路板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机结构,其中,所述平坦部上设置有相互分隔开的多个通风孔,至少部分所述通风孔未被所述印刷电路板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机结构,其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成像菲镜,设置于所述密闭腔室内,位于所述显示组件的出光侧;
其中,所述弯曲部背离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上设置有相互分隔开的多个限位片,所述限位片分别与所述第一弧面以及所述成像菲镜垂直,所述限位片背离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边缘中间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对所述成像菲镜进行限位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机结构,其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灯板,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设置在所述密闭腔室的入光侧,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靠近所述密闭腔室一侧的发光光源和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位于所述发光光源外围的至少一侧;以及
光杯,设置在所述密闭腔室以及所述灯板之间,所述光杯朝向所述灯板的一端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槽进行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机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卡槽为环绕所述发光光源一圈的闭合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机结构,其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光杯,位于所述密闭腔室的入光侧,用于形成光通道;
光杯壳,位于所述光杯背离所述光通道的一侧;以及
光机壳体,构成所述密闭腔室至少一侧的侧壁;
其中,所述时序控制板位于所述光杯壳背离所述光杯的外表面上,或者位于所述光机壳体背离所述密闭腔室的外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光机结构,其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照明菲镜、隔热玻璃、成像菲镜、反射镜、顶部散热器、底部散热器、腔体散热器、镜头组件、光机壳体以及第一风扇;
其中,所述照明菲镜、所述隔热玻璃、所述显示组件、所述成像菲镜以及所述反射镜依次排布在所述密闭腔室内;
所述顶部散热器、所述底部散热器、所述腔体散热器、所述镜头组件、所述照明菲镜以及所述光机壳体围合形成所述密闭腔室的腔室壁,所述顶部散热器与所述底部散热器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腔体散热器与所述照明菲镜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光机壳体的第一表面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所述腔体散热器朝向所述密闭腔室的表面靠近所述反射镜设置;
所述第一风扇,位于所述密闭腔室内,靠近所述底部散热器设置,所述第一风扇的进风口朝向成像腔室,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成像菲镜所在的平面,所述成像腔室位于所述反射镜与所述成像菲镜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光机结构,其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灯板,设置所述密闭腔室的入光侧,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靠近所述密闭腔室一侧的发光光源;
散热模组,位于所述灯板靠近所述密闭腔室出光侧的一侧,与所述灯板沿第三方向排布,且所述散热模组与所述底座背离所述发光光源的表面连接;以及
第二风扇,位于所述散热模组靠近所述密闭腔室的一侧,与所述散热模组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二风扇的进风口背向所述散热模组,所述第二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散热模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光机结构,其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光机壳体,构成所述密闭腔室至少一侧的侧壁;以及
顶部散热器和底部散热器,位于所述密闭腔室沿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侧;
其中,所述光机壳体朝向所述顶部散热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挡墙,所述顶部散热器朝向所述光机壳体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台和第一凹台,所述第一凸台位于所述第一凹台远离所述密闭腔室的一侧,所述第一挡墙与所述第一凹台相对设置;
所述光机壳体朝向所述底部散热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挡墙,所述底部散热器朝向所述光机壳体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凸台和第二凹台,所述第二凸台位于所述第二凹台远离所述密闭腔室的一侧,所述第二挡墙与所述第二凹台相对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光机结构,其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光机壳体,构成所述密闭腔室至少一侧的侧壁;以及
腔体散热器,位于所述密闭腔室沿第二方向上的一侧;
其中,所述光机壳体朝向所述腔体散热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凸台和第三凹台,所述第三凸台位于所述第三凹台远离所述密闭腔室的一侧;
所述腔体散热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子散热器和第二子散热器,所述第一子散热器位于所述密闭腔室外部,所述第二子散热器位于所述密闭腔室的内部,所述第一子散热器朝向所述光机壳体的表面与所述第三凹台相对设置,且在所述第一子散热器朝向所述光机壳体的表面与所述第三凹台之间设置有密封泡棉。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光机结构,其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光机壳体,构成所述密闭腔室至少一侧的侧壁;以及
镜头组件,设置在所述密闭腔室的出光侧;
所述光机壳体朝向所述镜头组件的一端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外围,所述第二开口上设置有第四凸台和第四凹台,所述第四凸台位于所述第四凹台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柱;
所述镜头组件包括套筒以及镜头组件,所述套筒与所述镜头组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套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光机壳体的表面与所述第四凸台相互抵接,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与所述定位柱卡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光机结构,其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光杯,位于所述密闭腔室的入光侧,用于形成光通道;
光杯壳,位于所述光杯背离所述光通道的一侧;
光机壳体,构成所述密闭腔室至少一侧的侧壁;以及
照明菲镜,位于所述密闭腔室内部;
其中,所述光机壳体靠近所述光杯壳的壳口环绕设置在所述照明菲镜的外围,所述光机壳体朝向所述光杯壳的一端设置有第五凸台和第五凹台,所述第五凸台位于所述第五凹台远离所述照明菲镜的一侧,所述照明菲镜与所述第五凹台靠近所述光杯壳的表面大致齐平;
所述光杯壳靠近所述光机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五凹台以及所述照明菲镜相对设置,且所述光杯壳靠近所述光机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五凹台以及所述照明菲镜之间设置有密封泡棉。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光机结构,其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光机壳体、照明菲镜、隔热玻璃、成像菲镜以及反射镜,所述光机壳体构成所述密闭腔室至少一侧的侧壁,所述照明菲镜、所述隔热玻璃、所述显示组件、所述成像菲镜以及所述反射镜依次设置在所述密闭腔室内部;
其中,所述光机壳体包括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且朝向所述密闭腔室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槽,所述隔热玻璃、所述显示组件、所述成像菲镜以及所述反射镜中的任意一个卡合设置在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定位槽内,所述照明菲镜靠近所述密闭腔室的边缘与靠近所述照明菲镜的定位槽槽壁相互抵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光机结构,其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光机壳体,构成所述密闭腔室至少一侧的侧壁;
第一风扇,位于所述密闭腔室内部;以及
底部散热器,位于所述第一风扇远离所述密闭腔室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光机壳体接触的表面包括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和第三接触面,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底部散热器接触的表面包括第四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环绕安装孔设置,所述安装孔用于穿设刚性连接件,所述第二接触面靠近所述第一风扇的进风口设置,所述第三接触面和所述第四接触面均靠近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设置;
所述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以及所述第三接触面分别与所述光机壳体之间的接触为软接触,所述第四接触面与所述底部散热器之间的接触为软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光机结构,其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散热模组,位于所述密闭腔室外部;以及
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的进风口背向所述散热模组,所述第二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散热模组;
其中,所述第二风扇与所述散热模组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风扇与所述散热模组之间的接触为软接触。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光机结构,其中,所述光机结构还包括:
光杯,位于所述密闭腔室的入光侧,用于形成光通道;以及
照明菲镜,位于所述密闭腔室内部;
其中,所述照明菲镜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光杯靠近所述照明菲镜的表面上设置有凸耳,所述凸耳朝靠近所述照明菲镜的方向延伸,所述凸耳用于与所述第二卡槽卡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光机结构,其中,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胶框以及反射板,所述反射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所述反射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以内,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胶框的安装槽内,所述反射板与所述胶框卡接。
20.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光机结构。
CN202322741506.5U 2023-10-12 2023-10-12 光机结构以及投影装置 Active CN2216867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41506.5U CN221686798U (zh) 2023-10-12 2023-10-12 光机结构以及投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41506.5U CN221686798U (zh) 2023-10-12 2023-10-12 光机结构以及投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686798U true CN221686798U (zh) 2024-09-10

Family

ID=92622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41506.5U Active CN221686798U (zh) 2023-10-12 2023-10-12 光机结构以及投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6867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418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heat exchanger thereof
KR101398499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표시 기기
JP5383336B2 (ja) 電気機器
US20190032898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Lamp
JP2012164462A (ja)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12182192A (ja) Led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JP2012243393A (ja) 照明器具
CN221686798U (zh) 光机结构以及投影装置
CN110750026A (zh) 投影仪
CN211979402U (zh) 一种立式投影仪
CN213750493U (zh) 一种光机引擎及投影设备
WO2021129664A1 (zh) 光源模组以及灯具
US11536431B2 (en) Vehicular LED lamp having in housing with transparent cover
KR101829375B1 (ko) 발광모듈
KR102131349B1 (ko) 도광판을 구성한 엘이디 조명기구
CN219063270U (zh) 一种投光灯
CN211180513U (zh) 一种带防尘结构的简易安装单lcd投影仪
CN209842293U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6079477U (zh) 一种散热良好的投光灯
CN219695608U (zh) 具有双风机结构散热器的光机及投影仪
CN221592834U (zh) 一种柱状防水灯
CN219831598U (zh) 一种被动散热外壳结构以及lcd投影机
CN109630911B (zh) 聚光型半导体照明灯芯结构及灯具
CN219574580U (zh) 一种光照均匀的lcd投影光学系统
CN219978682U (zh) 投影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