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666158U - 座吊式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座吊式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666158U CN221666158U CN202420017243.5U CN202420017243U CN221666158U CN 221666158 U CN221666158 U CN 221666158U CN 202420017243 U CN202420017243 U CN 202420017243U CN 221666158 U CN221666158 U CN 2216661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electric control
- fan assembly
- heat dissipation
- control bo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13 alkali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吊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机壳,机壳形成有主腔室和侧腔室;室内换热器;风机组件;电控装置,电控装置与风机组件电连接;电控装置包括:电控盒;电控板,电控板设置于电控盒内;散热器,散热器设置于电控盒内;其中,电控盒具有散热出口;导风管组件,导风管组件的一端位于风机组件的出风侧,导风管组件的另一端与电控盒的内部连通,散热出口与主腔室连通且与风机组件的进风侧对应;风机组件的出风侧的一部分风通过导风管组件和散热进口进入电控盒,在与散热器换热后从散热出口流向风机组件的进风侧,从而形成循环风。由此,通过设置该座吊式空调室内机,可以对散热器处形成有反复循环的散热风,从而解决模块发热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座吊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座吊式空调的安装方式不限于一种,其可以座式安装,也可以吊式安装。对于部分餐饮、商铺、教室、办公室等无吊顶或因层高限制不能使用暗装风管机的商用空间,座吊式空调安装便捷、维护简单。
相关技术中,目前市场上的座吊式空调室内机所使用的电机一般为内置驱动,当电机在长时间大功率的连续工作后将容易导致电机温升过高的问题,此时内置电机往往通过保护停机或限定转速值的方法解决该问题。
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座吊式空调室内机开始采用外置驱动电机,外置驱动电机的控制部分主要放到室内控制板上,其转速可以运行的更高,但是模块发热很严重,模块发热后仅通过模块表面的散热铝板传导出去,这样对大功率的电机仅靠靠散热铝板自身的散热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电机温升没及时散除掉将导致电机发生烧坏或停机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空调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座吊式空调室内机,其可以对电控装置内的散热器处形成有反复循环的散热风,从而有效解决模块发热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另一种座吊式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座吊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形成有主腔室和侧腔室,所述侧腔室位于所述主腔室的一侧;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主腔室内;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主腔室内,所述风机组件将所述机壳外部的气流引向所述室内换热器,并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向外引出;电控装置,所述电控装置设置于所述侧腔室内,所述电控装置与所述风机组件电连接;所述电控装置包括:电控盒;电控板,所述电控板设置于所述电控盒内,所述电控板与所述风机组件电连接;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电控盒内,所述散热器用于为所述电控板散热;其中,所述电控盒具有散热出口;所述座吊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导风管组件,所述导风管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所述导风管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控盒的内部连通,所述散热出口与所述主腔室连通且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对应;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的一部分风通过所述导风管组件和所述散热进口进入所述电控盒,在与所述散热器换热后从所述散热出口流向所述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从而形成循环风。
由此,通过设置该座吊式空调室内机,在风机组件工作时,风机组件通过所述导风管组件和电控盒形成循环风,可以对散热器处形成有反复循环的散热风,从而有效解决模块发热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机壳在所述主腔室内设置有换热器支撑板,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换热器支撑板,所述导风管组件的一端穿设所述换热器支撑板,以位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风管组件包括:进风嘴,所述进风嘴穿设所述换热器支撑板;出风嘴,所述出风嘴穿设所述电控盒;导风管,所述导风管分别连接于所述进风嘴和出风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风管组件还包括:进风弹性卡件,所述导风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进风嘴上,所述进风弹性卡件套设在所述导风管的一端上;出风弹性卡件,所述导风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出风嘴上,所述出风弹性卡件套设在所述导风管的另一端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风管包括: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连接于所述进风嘴;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连接于所述出风嘴;第三管段,所述第三管段弯折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机壳包括:底板;侧板,所述侧板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侧;面板,所述面板设置于所述侧板上,所述面板、所述底板和两侧的所述侧板共同限定出所述主腔室;侧盖,所述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侧的所述侧板,一侧的所述侧板和对应的所述侧盖共同限定出所述侧腔室,所述电控盒设置于所述一侧的侧板,所述导风管组件穿设所述一侧的侧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一侧的所述侧板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对应,所述通风口与所述散热出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通风口的通风面积大于所述散热出口的出风面积;和/或所述通风口的通风方向与所述散热出口的出风方向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电控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设置于所述一侧的所述侧板,所述侧壁连接于所述底壁,所述底壁靠近所述通风口的位置设置有所述散热散热出口;盒盖,所述盒盖设置于所述盒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座吊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形成有主腔室和侧腔室,所述侧腔室位于所述主腔室的一侧;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主腔室内;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主腔室内,所述风机组件将所述机壳外部的气流引向所述室内换热器,并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向外引出;电控装置,所述电控装置设置于所述侧腔室内,所述电控装置与所述风机组件电连接;所述电控装置包括:电控盒;电控板,所述电控板设置于所述电控盒内,所述电控板与所述风机组件电连接;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电控盒内,所述散热器用于为所述电控板散热;其中,所述电控盒具有散热进口和散热出口,所述散热进口与所述主腔室连通且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对应,所述散热出口与所述主腔室连通且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对应;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的一部分风通过所述散热进口进入所述电控盒,在与所述散热器换热后从所述散热出口流向所述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从而形成循环风。
由此,通过设置该座吊式空调室内机,可以对散热器处形成有反复循环的散热风,从而有效解决模块发热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吊式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吊式空调室内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吊式空调室内机的另一个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吊式空调室内机的再一个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装置处的散热流向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吊式空调室内机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装置处的散热流向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装置处的另一个散热流向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装置处的再一个散热流向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吊式空调室内机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座吊式空调室内机;
10、机壳;11、主腔室;12、侧腔室;13、换热器支撑板;14、底板;
15、侧板;151、通风口;16、面板;17、侧盖;20、室内换热器;
30、风机组件;31、出风侧;32、进风侧;40、电控装置;41、电控盒;
411、散热出口;412、盒体;4121、底壁;4122、侧壁;413、盒盖;
414、散热进口;42、电控板;43、散热器;50、导风管组件;51、进风嘴;
52、出风嘴;53、导风管;531、第一管段;532、第二管段;533、第三管段;
54、进风弹性卡件;55、出风弹性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吊式空调室内机100,其可以对电控装置40内的散热器43处形成有反复循环的散热风,从而有效解决模块发热问题。
结合图1-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座吊式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0、室内换热器20、风机组件30和电控装置40。
机壳10可以起到保护和容纳其内部结构的作用,而且构成座吊式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外形结构。其中,机壳10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可以为一个,座吊式空调室内机100无论在座式安装还是在吊式安装时均可以通过该一个进风口进风;进风口可以为多个,多个进风口可以设置在机壳10的不同位置,这样座吊式空调室内机100在座式安装时可以选用一部分进风口进风,座吊式空调室内机100在吊式安装时可以选用另一部分进风口进风,从而适应不同的安装方式。出风口可以为一个。
室内换热器20被配置为将室内空气与在室内换热器20中传输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例如,室内换热器20在座吊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模式下作为蒸发器进行工作,使得经由室外换热器散热后的冷媒通过室内换热器20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而蒸发。室内换热器20在座吊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制热模式下作为冷凝器进行工作,使得经由室外换热器吸热后的冷媒通过室内换热器20将热量散发至室内空气而冷凝。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20还包括换热翅片,以扩大室内空气与室内换热器20中传输的冷媒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室内空气与冷媒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风机组件30被配置为将室内空气经机壳10的进风口吸入至机壳10内,并将与室内换热器20换热后的室内空气经由机壳10的出风口送出。风机组件30为室内空气的流动提供动力。风机组件30主要由隔板、风扇、电机和蜗壳组成。
电控装置40被配置为控制压缩机的工作频率、膨胀阀的开度、室外风扇的转速和室内风扇的转速。电控装置40与压缩机、膨胀阀、室外风扇和室内风扇通过数据线相连以传输通信信息。
电控装置40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并且可以被配置为当处理器执行存储在耦合到电控装置40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程序时,执行电控装置40中描述的相应操作。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磁存储设备(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智能卡或闪存设备(例如,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键盘驱动器)。
具体而言,结合图4和图5所示,机壳10形成有主腔室11和侧腔室12,侧腔室12位于主腔室11的一侧,例如,侧腔室12位于主腔室11的左侧,又如,侧腔室12位于主腔室11的右侧。室内换热器20设置于主腔室11内,风机组件30设置于主腔室11内。主腔室11和侧腔室12均可以起到容纳和安装的作用,座吊式空调室内机100中的相应部件可以根据空间布置需求安装在主腔室11和侧腔室12内。
其中,主腔室11的容积大于侧腔室12的容积,由于室内换热器20和风机组件30的体积占用空间大,故将室内换热器20和风机组件30布置于容纳空间更大地主腔室11内,如此可以提高机壳10内部的空间布置合理性。
风机组件30将机壳10外部的气流引向室内换热器20,并在与室内换热器20换热后向外引出。由于风机组件30的运转能在进风口处形成空气负压,从而使外界环境的空气被吸入至机壳10内,风机组件30的运转还能使经过室内换热器20换热后形成的换热气流通过出风口向外界环境输出。
在座吊式空调室内机100座式安装时,室内换热器20可以位于风机组件30的上方,这样经过换热后的气流可以通过上方的出风口出风,从而可以吹向室内。在座吊式空调室内机100吊式安装时,室内换热器20可以位于风机组件30的前方,这样经过换热后的气流可以通过前方或前下方的出风口出风,从而可以吹向室内。
电控装置40设置于侧腔室12内,电控装置40与风机组件30电连接。电控装置40与风机组件30以电信号的方式进行连接,电控装置40可以对风机组件30发送工作启停的控制信号。
其中,由于电控装置40的体积占用空间小,故将电控装置40布置于容纳空间较小的侧腔室12内,如此可以提高机壳10内部的空间布置合理性;而且电控装置40设置于处在主腔室11一侧的侧腔室12内,如此可以便于安装与维修。
如图4、图8和图10所示,电控装置40包括电控盒41、电控板42和散热器43,电控板42设置于电控盒41内,电控板42与风机组件30电连接,散热器43设置于电控盒41内,散热器43用于为电控板42散热;其中,电控盒41具有散热出口411。例如,散热器43可以为多个层叠的铝板散热片。
其中,电控板42上连接有电子元器件,而电控盒41可以对电控板42以及电控板42上的电子元器件起到保护作用。由于电控板42作为控制电路设备工作状态的控制中心,故电控板42上的电子元器件在工作时会消耗一定的功率,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故电控盒41内设置有散热器43,如此可以有效地将电控盒41内部的热量及时地通过散热出口411而传递至电控盒41的外部,避免电控板42上产生热堆积而导致电子元器件发生故障的问题,从而提高风机组件30性能。
结合图5和图10所示,座吊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导风管组件50,导风管组件50的一端位于风机组件30的出风侧31,导风管组件50的另一端与电控盒41的内部连通。
导风管组件50的两端分别与风机组件30的出风侧31和电控盒41的内部进行连通,如此可以利用风机组件30对出风侧31空气所施加的驱动力而将位于出风侧31的部分空气引导至电控盒41内,如此被引导至电控盒41内的空气可以与电控盒41内的散热器43进行热交换,从而带走散热器43处的热量,可以更好地降低电控板42上的电子元器件处的温度,进而保证风机组件30的正常运转。
如图2、图4和图7所示,电控盒41上的散热出口411与主腔室11连通,而且散热出口411与风机组件30的进风侧32对应,风机组件30在进风侧32形成有一定的负压作用,如此可以将在散热器43处换热过后的空气向进风侧32处抽吸,可以使得电控盒41内的换热风能快速地通过散热出口411而被抽吸至电控盒41外部,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散热器43处的散热效率。
风机组件30的出风侧31的一部分空气通过导风管组件50进入电控盒41,在与散热器43换热后从散热出口411流向风机组件30的进风侧32,从而形成循环风。风机组件30的出风侧31的一部分空气在与较热的散热器43进行热交换后经电控盒41上的散热出口411流出,如此能降低散热器43的温度,并达到对散热器43进行持续降温的效果,从而使得模块的温升得以控制且较低,进而保证风机组件30的正常运行,增强风机组件30可靠性。
例如,风机组件30的进风侧32抽吸在散热器43换热后从散热出口411流出的换热空气,并且换热空气(温度较高)与进风侧32处的室内空气混合后,经过风机组件30的运转,混合后的空气(此时的混合空气温度较低)被吹动至风机组件30的出风侧31,位于出风侧31的部分混合空气(可以为未经过室内换热器20换热的出风侧31空气)又在导风管组件50的引导下进入至电控盒41内,如此可以对散热器43处形成有不断循环的换热风,从而有效提高散热器43的散热效率,进而确保风机组件30的正常运行(即使在风机组件30的电机转速很大的情况下)。
又如,风机组件30的进风侧32抽吸在散热器43换热后从散热出口411流出的换热空气,并且换热空气(温度较高)与进风侧32处的室内空气混合后,经过风机的运转,混合后的空气(此时的混合空气温度较低)被吹动至风机组件30的出风侧31,则部分混合空气(可以为经过室内换热器20换热后的出风侧31空气)又在导风管组件50的引导下进入至电控盒41内,如此可以对散热器43处形成有不断的循环换热风,从而有效提高散热器43的散热效率,进而确保风机组件30的正常运行(即使在风机组件30的电机转速很大的情况下)。
由此,通过设置该座吊式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对散热器43处形成有反复循环的散热风,从而有效解决模块发热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结合图6-图10所示,机壳10在主腔室11内设置有换热器支撑板13,室内换热器20设置于换热器支撑板13。其中,主腔室11内的换热器支撑板13沿横向方向(也就是左右方向)匹配支撑在室内换热器20处,如此可以提升机壳10对室内换热器20的支撑可靠性和主腔室11的密封性。
详细地,由于换热器支撑板13将风机组件30的出风侧31空间分隔,导风管组件50的一端穿设换热器支撑板13,以位于风机组件30的出风侧31。这样可以使得导风管组件50能与位于风机组件30出风侧31的空气相连通,从而便于风机组件30出风侧31的空气通过导风管组件50而流动至电控盒41内,进而实现散热器43处的循环散热效果。
具体地,结合图10所示,导风管组件50包括进风嘴51、出风嘴52和导风管53,进风嘴51穿设换热器支撑板13,出风嘴52穿设电控盒41,导风管53分别连接于进风嘴51和出风嘴52。
其中,进风嘴51穿设换热器支撑板13,出风嘴52穿设电控盒41,进风嘴51、导风管53和出风嘴52沿着空气流动方向依次相连接,如此可以形成一个连通风机组件30出风侧31和电控盒41内部的整体流通通路,从而使得风机组件30出风侧31的空气能实现流动至散热器43处的效果,进而提高导风管组件50的设计科学性与合理性。
此外,电控盒41内出风嘴52旁设置有挡板,如此可以使得由出风嘴52流出的空气气流完全经过散热器43而达到不外流的效果,从而保证散热器43处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导风管53可以为PVC管,PVC材料具有材质轻、隔热、耐磨性强、耐酸碱性高、耐腐蚀和成本低的优点,如此能提高导风管53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结合图10所示,导风管组件50还包括进风弹性卡件54和出风弹性卡件55,导风管53的一端套设在进风嘴51上,进风弹性卡件54套设在导风管53的一端上,导风管53的一端套设在出风嘴52上,出风弹性卡件55套设在导风管53的另一端上。
其中,导风管53的两端分别套设在进风嘴51和出风嘴52上,并且进风弹性卡件54和出风弹性卡件55相对应地也套设于导风管53的两端,如此一方面可以提高导风管53和进风嘴51与出风嘴52之间的连接牢固性,避免导风管53和进风嘴51与出风嘴52之间发生滑脱的风险;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导风管53和进风嘴51与出风嘴52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导风管53内的空气从导风管53和进风嘴51与出风嘴52之间的缝隙扩散至外部,从而保证能由风机组件30出风侧31流动至电控盒41内的空气流量。
具体地,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导风管53包括第一管段531、第二管段532和第三管段533,第一管段531连接于进风嘴51,第二管段532连接于出风嘴52,第三管段533弯折地连接于第一管段531和第二管段532。
第一管段531、第二管段532和第三管段533沿着空气流动的方向依次连接,第一管段531和第二管段532分别与进风嘴51和出风嘴52连接,而第三管段533改变第一管段531的延伸方向,第三管段533可以根据第一管段531和第二管段532的空间位置而灵活地弯折连接于第一管段531和第二管段532之间,从而提高导风管53的适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结合图1-图4所示,机壳10包括底板14、侧板15、面板16和侧盖17,侧板15设置于底板14的两侧,面板16设置于侧板15上。侧板15连接在底板14的两侧,面板16连接在侧板15上,面板16、底板14和两侧的侧板15形成一个整体,面板16、底板14和两侧的侧板15相互增加彼此的重量和空间模态,如此可以提升面板16、底板14和侧板15的结构强度和抗弯扭刚度。
其中,面板16、底板14和两侧的侧板15共同限定出主腔室11,这样可以为相关结构件提供安装容纳空间。一侧的侧板15和对应的侧盖17共同限定出侧腔室12,电控盒41设置于一侧的侧板15,这样可以为电控盒41提供安装容纳空间。
此外,由于侧板15将风机组件30的出风侧31空间与电控盒41分隔开,故导风管组件50穿设一侧的侧板15,这样可以使得导风管组件50能将位于风机组件30出风侧31的空气和电控盒41内部相连通,从而便于风机组件30出风侧31的空气通过导风管组件50而流动至电控盒41内,进而实现散热器43处的散热效果。
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3、图7-图10所示,一侧的侧板15设置有通风口151,通风口151与风机组件30的进风侧32对应,通风口151与散热出口411连通。
其中,侧板15上开设的通风口151与电控盒41上的散热出口411相连通,而通风口151又与风机组件30的进风侧32对应,风机组件30的进风侧32在风机组件30的作用下形成有负压,如此便使得电控盒41内与散热器43换热过后的空气更容易由散热出口411经过通风口151而被抽吸流动至风机组件30的进风侧32,从而加快散热器43处的换热空气的反复循环流动速度,进而提高散热器43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结合图7-图10所示,通风口151的通风面积大于散热出口411的出风面积。通风口151的通风面积大,如此可以增大换热空气在同一时间内通过通风口151的面积,从而减少对换热空气流动至风机组件30进风侧32的遮挡面积;散热出口411的出风面积小,该处的空气压强更大,如此可以加快电控盒41内换热过后的空气在流出散热出口411时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散热器43处的反复循环散热效率。
详细地,结合图8-图10所示,通风口151的通风方向与散热出口411的出风方向垂直。这样可以改变从散热出口411中流出的空气的出风方向,从而便于由散热出口411中流出的空气再次回流至风机组件30的进风侧32,进而达到反复循环流动的使用效果。
具体地,结合图1、图3和图4所示,电控盒41包括盒体412和盒盖413,盒体412包括底壁4121和侧壁4122,底壁4121设置于一侧的侧板15,侧壁4122连接于底壁4121,盒盖413设置于盒体412。盒体412与盒盖413相互连接,盒盖413的底壁4121与一侧的侧板15连接,如此使得电控盒41与侧板15形成为一个整体,电控盒41与侧板15相互增加彼此的重量和空间模态,从而提升电控盒41与侧板15的结构强度和抗弯扭刚度。
其中,底壁4121靠近通风口151的位置设置有散热出口411,这样有利于电控盒41内与散热器43换热过后的空气在通过散热出口411后直接流动至侧板15上的通风口151处,从而提高换热空气的反复循环流动速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座吊式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0、室内换热器20、风机组件30和电控装置40。
机壳10形成有主腔室11和侧腔室12,侧腔室12位于主腔室11的一侧,室内换热器20设置于主腔室11内;风机组件30设置于主腔室11内,风机组件30将机壳10外部的气流引向室内换热器20,并在与室内换热器20换热后向外引出,电控装置40设置于侧腔室12内,电控装置40与风机组件30电连接。
电控装置40包括电控盒41、电控板42和散热器43,电控板42设置于电控盒41内,电控板42与风机组件30电连接,散热器43设置于电控盒41内,散热器43用于为电控板42散热。
其中,电控盒41具有散热进口414和散热出口411,散热进口414与主腔室11连通且与风机组件30的出风侧31对应,散热出口411与主腔室11连通且与风机组件30的进风侧32对应。
风机组件30的出风侧31的一部分风通过散热进口414进入电控盒41,在与散热器43换热后从散热出口411流向风机组件30的进风侧32,从而形成循环风。
由此,通过设置该座吊式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对散热器43处形成有反复循环的散热风,从而有效解决模块发热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座吊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形成有主腔室和侧腔室,所述侧腔室位于所述主腔室的一侧;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主腔室内;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主腔室内,所述风机组件将所述机壳外部的气流引向所述室内换热器,并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向外引出;
电控装置,所述电控装置设置于所述侧腔室内,所述电控装置与所述风机组件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装置包括:
电控盒;
电控板,所述电控板设置于所述电控盒内,所述电控板与所述风机组件电连接;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电控盒内,所述散热器用于为所述电控板散热;
其中,所述电控盒具有散热进口和散热出口;
所述座吊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导风管组件,所述导风管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所述导风管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控盒的内部连通,所述散热出口与所述主腔室连通且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对应;
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的一部分风通过所述导风管组件和所述散热进口进入所述电控盒,在与所述散热器换热后从所述散热出口流向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从而形成循环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吊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在所述主腔室内设置有换热器支撑板,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换热器支撑板,所述导风管组件的一端穿设所述换热器支撑板,以位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吊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组件包括:
进风嘴,所述进风嘴穿设所述换热器支撑板;
出风嘴,所述出风嘴穿设所述电控盒;
导风管,所述导风管分别连接于所述进风嘴和出风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吊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组件还包括:
进风弹性卡件,所述导风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进风嘴上,所述进风弹性卡件套设在所述导风管的一端上;
出风弹性卡件,所述导风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出风嘴上,所述出风弹性卡件套设在所述导风管的另一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吊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包括:
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连接于所述进风嘴;
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连接于所述出风嘴;
第三管段,所述第三管段弯折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吊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
底板;
侧板,所述侧板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侧;
面板,所述面板设置于所述侧板上,所述面板、所述底板和两侧的所述侧板共同限定出所述主腔室;
侧盖,一侧的所述侧板和对应的所述侧盖共同限定出所述侧腔室,所述电控盒设置于所述一侧的侧板,所述导风管组件穿设所述一侧的侧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吊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侧的所述侧板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对应,所述通风口与所述散热出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吊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的通风面积大于所述散热出口的出风面积;和/或
所述通风口的通风方向与所述散热出口的出风方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吊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设置于所述一侧的所述侧板,所述侧壁连接于所述底壁,所述底壁靠近所述通风口的位置设置有所述散热出口;
盒盖,所述盒盖设置于所述盒体。
10.一种座吊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形成有主腔室和侧腔室,所述侧腔室位于所述主腔室的一侧;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主腔室内;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主腔室内,所述风机组件将所述机壳外部的气流引向所述室内换热器,并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向外引出;
电控装置,所述电控装置设置于所述侧腔室内,所述电控装置与所述风机组件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装置包括:
电控盒;
电控板,所述电控板设置于所述电控盒内,所述电控板与所述风机组件电连接;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电控盒内,所述散热器用于为所述电控板散热;
其中,所述电控盒具有散热进口和散热出口,所述散热进口与所述主腔室连通且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对应,所述散热出口与所述主腔室连通且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对应;
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侧的一部分风通过所述散热进口进入所述电控盒,在与所述散热器换热后从所述散热出口流向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从而形成循环风。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017243.5U CN221666158U (zh) | 2024-01-02 | 2024-01-02 | 座吊式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017243.5U CN221666158U (zh) | 2024-01-02 | 2024-01-02 | 座吊式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666158U true CN221666158U (zh) | 2024-09-06 |
Family
ID=92571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017243.5U Active CN221666158U (zh) | 2024-01-02 | 2024-01-02 | 座吊式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666158U (zh) |
-
2024
- 2024-01-02 CN CN202420017243.5U patent/CN22166615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39164B (zh) | 室外机及空调器 | |
CN106969430B (zh) | 室外机及空调器 | |
CN214627830U (zh) | 机柜 | |
CN101769567B (zh) | 分体式变频空调室外机 | |
CN217685396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260404U (zh) | 空调器 | |
CN113007885A (zh) | 空调器 | |
WO2024041055A1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 |
CN221666158U (zh) | 座吊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7876206U (zh) | 除湿机 | |
CN217685391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7094817U (zh) | 空调器 | |
CN213955470U (zh) | 整体式空调器 | |
CN213687038U (zh) | 天花式空调器和天花式空调系统 | |
CN221005233U (zh) | 风管式空调的室内机及风管式空调 | |
CN112032828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 |
CN215295175U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 |
CN220065786U (zh) | 空调 | |
CN220065844U (zh) | 空调 | |
CN219476819U (zh) | 空调 | |
CN220021312U (zh) | 空调 | |
CN219457760U (zh) | 空调 | |
CN220355534U (zh) | 风管式空调的室内机及风管式空调 | |
CN220042032U (zh) | 空调 | |
CN219350380U (zh) | 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