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444343U - 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444343U CN221444343U CN202322669803.3U CN202322669803U CN221444343U CN 221444343 U CN221444343 U CN 221444343U CN 202322669803 U CN202322669803 U CN 202322669803U CN 221444343 U CN221444343 U CN 2214443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module
- fresh air
- return
- he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包括:新风模块,设置有新风通道,用于将室外的新风吸入所述新风通道中,经处理后释放至室内;加湿模块,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的出风端,用于对吸入所述新风通道的气流进行加湿处理;空调模块,用于对新风和/或回风制冷或制热;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新风模块、所述加湿模块以及所述冷暖模块单独工作或者多个模块协同工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集制冷、制热、加湿和新风功能于一体,满足人们在多变环境中的不同空气调节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新风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在的消费者对空调系统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以备各种天气情况下都有舒适的体验感。尤其在华北淮河地区,夏天炎热、冬天干燥寒冷,对空调的功能尤为具体:1、冬天户外寒冷,室内空气长时间无法对流,需要新风功能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同时需要辅热来抵御严寒;2、人们长时间处于相对封闭的室内,需要流动的空气保持舒适感;3、室内供暖时间长,室内空气质量干燥,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来保持空气湿度。基于这些具体的要求,一种能够兼顾制冷制热、加湿和新风功能的家用空调一体化产品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集制冷、制热、加湿和新风功能于一体,满足人们在多变环境中的不同空气调节需求。
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包括:
新风模块,设置有新风通道,用于将室外的新风吸入所述新风通道中,经处理后释放至室内;
加湿模块,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的出风端,用于对吸入所述新风通道的气流进行加湿处理;
空调模块,用于对新风和/或回风制冷或制热;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新风模块、所述加湿模块以及所述冷暖模块单独工作或者多个模块协同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进风端的第一过滤件和第一风机;工作状态下,第一风机将新风经由第一过滤件吸入至所述新风通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模块包括冷暖模块,用于对室内回风进行制冷或制热;所述冷暖模块设置有冷媒循环回路,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与室外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模块还包括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的中部,位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加湿模块之间;所述加热模块设置有冷媒管路,所述冷媒管路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新风冷暖加湿系统,还包括:
回风模块,用于吸入室内回风,经处理后吹回室内;
所述回风模块设置有第二回风入口;
工作状态下,第一风机将室内回风经由所述第二回风入口吸入系统内部,流经所述加热模块和所述加湿模块后吹回至室内,形成第二回风通道。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新风冷暖加湿系统,还包括:
回风模块,用于吸入室内回风,经处理后吹回室内;
所述回风模块设置有第二回风入口和第四风机;
工作状态下,第四风机将室内回风经由所述第二回风入口吸入系统内部,流经所述加热模块和所述加湿模块后吹回至室内,形成第二回风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回风模块设置有第三回风入口;工作状态下,室内回风经由第三回风入口进入系统后,流经所述加湿模块后吹回室内,形成第三回风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模块设置有水箱和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部分浸渍于所述水箱中。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与外部管道导通连接;所述水箱内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用于感应水位。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模块还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贯流风机。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设置多气流通道,可以对新风和/或回风进行处理;
2、通过设置加热、制冷和加湿功能,能满足对新风和/或回风的多种处理模式,满足人们在冬夏两季的不同空气调节需求。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的正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的截面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空调模块的示意图;
图5为新风通道和第一回风通道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6为第二回风通道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7为第三回风通道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图8为制热工况下新风处理模式的焓湿图;
图9为制热工况下回风处理模式的焓湿图;
图10为制冷工况下回风处理模式的焓湿图。
图中,10-新风模块;11-新风入口;12-第一过滤件;13-第一风机;14-第一排风口;20-加湿模块;21-水箱;22-第二过滤件;23-第二风机;30-空调模块;31-加热模块;311-暖气片;312-冷媒管路;32-冷暖模块;321-第一回风入口;322-第三风机;323-第二排风口;40-回风模块;41-第二回风入口;42-第三回风入口;A-新风通道;B-第一回风通道;C-第二回风通道;D-第三回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方向”、“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现有技术中的新风系统通常是由新风系统结合空调系统而成。传统的空调系统对室内空气进行温湿度同时处理时普遍采用热湿耦合的调节控制方法,这种方式通过空调系统中的表面冷却器对空气进行冷却和除湿,再将冷却干燥后的空气送入室内,来达到降低室温的目的,但是却没有将制冷、制热分别与加湿和新风进行结合。
对于北方地区的消费者,对空调的功能需求尤为具体,比如冬天干燥寒冷,大部分室内采用暖气片式集体供暖,室内环境相对于干燥,且由于室内空间封闭,空气流动差,容易造成不适感,需要新风(和/或回风)、制热和加湿功能结合;夏天天气炎热,则需要新风(和/或回风)、制冷和加湿功能结合。现有新风产品的功能模式无法应对具体环境的变化。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集制冷、制热、加湿和新风功能于一体,满足人们在多变环境中的不同空气调节需求。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所述的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包括新风模块10、加湿模块20、空调模块30以及控制模块。新风模块10、加湿模块20和空调模块30均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新风模块10用于将室外的新风吸入系统中,经处理后释放至室内;加湿模块20用于对吸入系统内部新风或回风加湿后吹出;空调模块30用于对新风和/或回风制冷或制热;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模块、加湿模块20以及空调模块30单独工作或者多个模块协同工作。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模块10设置有新风通道A以及设置于新风通道内的第一风机13和第一过滤件12;该新风通道设有新风入口11,第一排风口14;第一风机13设置于该新风通道A内靠近新风入口11的位置,用于将室外的新风吸入新风通道A内;第一过滤件12设置于新风入口11和第一风机13之间,用于对从室外吸入新风通道A内的新风气流进行过滤,从而降低新风气流的PM2.5污染物;加湿模块20设置于该新风通道A内靠近第一排风口14的位置,用于对新风气流进行加湿过滤。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过滤件12根据室外空气质量具体设置,可以是单层过滤棉,也可以是多层级多精度组合设置的过滤组件,在这里不做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湿模块20设置有第二过滤件22、水箱21和第二风机23;第二过滤件22部分浸渍于水箱21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过滤件22为加湿过滤棉,该加湿过滤棉下部浸渍于水箱21中,上部露置于水箱21外部,通过毛吸作用使加湿过滤棉整体润湿,第二风机23通过负压使新风通道A内的气流通过加湿过滤棉对新风气流进行加湿和二次过滤。优选地,第二风机23为贯流风机。
进一步地,水箱21与外部管道导通连接,水箱21内设置水位传感器,用于感应水位,当水位感应器感应水位低于设定值时,外部管道对水箱21进行自动补水,以保证加湿功能能持续实现。
具体地,新风模块10运行过程中,第一风机13将室外新风经由第一过滤件12净化过滤后进入新风通道A,后经过加湿模块20加湿过滤后经由第一排风口14吹出至室内,得到加湿过滤后的新风。
请参阅图1、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模块30包括冷暖模块32,用于对室内制冷或制热。空调模块30与室外机相连。作为现有的,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四通阀。冷暖模块32设置有室内换热器和冷媒循环回路,该冷媒循环回路在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组成的回路中进行循环,通过切换四通阀对室内回风进行制冷或制热切换。
具体地,请参阅图5,冷暖模块32还设置有第一回风入口321、第三风机322和第二排风口323,第三风机322将室内的回风经由第一回风入口321吸入至冷暖模块32内部,经制热或制冷后通过第二排风口323排出至室内,形成第一回风通道B。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回风入口321、第三风机322以及第二排风口32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进行设计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回风通道B。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冷暖模块32设置于加湿模块20的上方,冷暖模块32包括一个第一回风入口321、两组第三风机322和两个第二排风口323;第一回风入口321靠近第一排风口14、且与所述第一排风口14平行设置,两个第二排风口323设置于与第一回风入口321相邻的两个侧面,两组第三风机322设置于所述第一回风入口321的后方,将室内回风吸入至冷暖模块32内部,再分别经由两个第二排风口323吹出至室内,形成两个第一回风通道B。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回风入口321外部设置角度可调节的第一格栅,作为配合地,第一排风口14外部同样设置角度可调节的第二格栅,调节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的角度,使得第三风机322可以将第一排风口14吹出的、经过加湿过滤的气流吸入至冷暖模块32中进一步制热或制冷。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模块30还设置有加热模块31,该加热模块31设置于新风通道A内,位于第一风机13和加湿模块20之间,用于对新风通道A内部气流的加热。具体地,加热模块31设置有暖气片311和冷媒管路312,该冷媒管路312于冷媒循环回路连接,中间通过设置球阀来控制加热模块31的加热与否。
请参阅图5,新风进入新风通道A后经过加热模块31与暖气片311进行热交换得到热的新风气流,然后再经过加湿模块20,与第二过滤片进行湿热交换对热的新风气流进行加湿过滤,形成湿热的新风气流吹出至室内。优选地,暖气片311平行于气流方向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高新风气流的流速,使新风气流快速地与暖气片311进行冷热交换,提高效率。该加热模块31在对气流加热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热辐射的方式,直接对室内环境加热。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3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新风冷暖系统还包括回风模块40,用于对室内回风进行加热和/或加湿过滤。回风模块40设置有第二回风入口41,通过风机将室内空气经由所述第二回风入口41吸入系统内部,流经所述加热模块31和所述加湿模块20后吹回至室内,形成第二回风通道C。在需要对室内回风进行加热和加湿过滤的情况下,回风模块40控制回风经过第二回风通道C。
该第二回风通道C与新风通道A部分重合。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回风模块40与新风模块10共用第一风机13,第二回风通道C和新风通道A自第一风机13之后的部分重合。第一风机13将室内回风经由第二回风入口41吸入第二回风通道C后,经过加热模块31加热后形成热气流,再由第二风机23通过负压使第二回风通道C内的回风气流通过加湿过滤棉对回风气流进行加湿过滤,后经由第一排风口14吹出至室内。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下,第二回风入口41和新风入口11之间设置有切换阀,用于新风和回风的切换。
作为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回风模块40设置有第四风机,第二回风通道C和新风通道A自加热模块31之后的部分重合。通过第四风机将室内回风经由第二回风入口41吸入至第二回风通道C后,经过加热模块31加热后形成热气流,再由第二风机23通过负压使第二回风通道C内的回风气流通过加湿过滤棉对回风气流进行加湿过滤,后经由第一排风口14吹出至室内。
请参阅图1-3和图7,进一步地,回风模块40还设置有第三回风入口42,第三回风入口42设置于靠近第二风机23的位置,通过第二风机23将室内回风经由第三回风入口42抽入系统,流经加湿模块20后经由第一排风口14吹出至室内,形成第三回风通道D。在仅需对室内回风进行加湿过滤的情况下,回风模块40控制回风经过第三回风通道D。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设置有湿度传感器,该湿度感应器与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感应室内空气湿度,以此判断是否需要运行加湿模块20。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感应室内温度,以此判断是否需要运行加热模块31和/或冷暖模块32。
下面结合该新风冷暖加湿系统的不同工作模式,对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1)新风处理模式
请参阅图5,作为示例地,新风处理模式下,新风模块10工作,第一风机13将室外新风通过新风入口11吸入至新风通道A,新风气流经由第一过滤件12进行一次过滤,降低新风中PM2.5污染物;接着新风气流被输送至加热模块31,与其暖气片311进行热交换,形成热的新风气流;接着热的新风气流输送至加湿模块20,经由第二风机23吸取经过第二过滤件22,形成湿热的新风气流,最后从第一排风口14吹出至室内,实现对新风的加热加湿。
请参阅图8,新风经第一过滤件12到暖气片311加热后,对应为焓湿图中1点到2点,可以看出此过程中新风气流的温度升高形成热的新风气流;热的新风气流流动至加湿模块20通过第二过滤件22加湿过滤,对应为焓湿图2点到3点过程,可以看出此过程中,新风气流的湿度明显增加,而由于在通过第二过滤件22的过程中与第二过滤件22进行了热交换,新风气流的温度有所降低;对比3点和1点的温湿度,新风气流的温度和湿度均呈现出增加的势态,实现对新风的加热加湿功能。
(2)回风处理模式
请参阅图6和图9,作为示例地,回风处理模式下,新风入口11关闭,第一风机13或者第四风机将室内回风通过第二回风入口41吸入第二回风通道C,回风气流被输送至加热模块31,与其暖气片311进行热交换,形成热的回风气流;接着热的回风气流输送至加湿模块20,经由第二风机23吸取经过第二过滤件22,形成湿热的回风气流,最后从第一排风口14吹出至室内,实现对回风的加热加湿。
回风经过暖气片311前后,对应为焓湿图中的1点到2点,可以看出此过程中回风气流的温度升高形成热的回风气流;热的回风气流流动至加湿模块20通过第二过滤件22加湿过滤,对应为焓湿图2点到3点过程,可以看出此过程中,回风气流的湿度明显增加,而由于在通过第二过滤件22的过程中与第二过滤件22进行了热交换,回风气流的温度有所降低;对比3点和1点的温湿度,回风气流的温度和湿度均呈现出增加的势态,实现对回风的加热加湿功能。
请参阅图7和图10,作为示例地,回风处理模式下,第二风机23直接将室内回风通过第三回风入口42吸入第三回风通道D,回风气流被输送至加湿模块20,经由第二风机23抽取经过第二过滤件22,形成加湿的回风气流,最后从第一排风口14吹出至室内,实现对回风的加湿。
回风经过第二过滤件22前后,对应为焓湿图中的1点到2点,可以看出此过程中,回风气流的湿度明显增加,实现对回风的加湿。
作为示例地,回风处理模式下,第三风机322将室内回风经由第一回风入口321吸入第一回风通道B中进行制热或制冷,最后从第二排风口323吹出至室内,实现对回风的制热或制冷。
可以理解的是,回风处理模式还可以基于制热工况,回风模块40、加热模块31、加湿模块20以及冷暖模块32可以同时工作,具体地,同时将回风吸入第一回风通道B、第二回风通道C和/或第三回风通道D中进行处理,对回风进行加热加湿。
可以理解的是,回风处理模式还可以基于制冷工况,回风模块40、加湿模块20和冷暖模块32同时工作,同时将回风吸入至第一回风通道B和第三回风通道D中进行处理,对回风进行制冷和加湿。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际工况下,回风和新风也可以同时进行处理,比如,在制热工况下,将新风吸入新风通道A加热加湿的同时,将回风吸入第三回风通道D,对回风进行加湿。再比如,在制热工况下,将新风引入新风通道A加热加湿的同时,将回风吸入第一回风通道B进行制热。需要说明的是,该系统给的处理模式是依据具体的环境进行具体的设置,在这里不一一展开阐述。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设置多气流通道,可以同时对新风和/或回风进行处理;
2、通过设置加热、制冷和加湿功能,能满足对新风和/或回风的多种处理模式,满足人们在冬夏两季的不同空气调节需求。
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10)
1.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新风模块,设置有新风通道,以及设于所述新风通道进风端的第一风机,用于将室外的新风吸入所述新风通道中,经处理后释放至室内;
加湿模块,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的出风端,用于对吸入所述新风通道的气流进行加湿处理;
空调模块,用于对新风和/或回风制冷或制热;
所述空调模块包括冷暖模块和加热模块;所述冷暖模块设有第一回风通道,和设于所述第一回风通道内的第三风机,用于对回风制冷或制热后释放至室内;
所述加热模块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的中部,用于对新风和/或回风制热后释放至室内;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新风模块、所述加湿模块、所述冷暖模块和所述加热模块单独工作或者多个模块协同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新风通道进风端的第一过滤件;
工作状态下,第一风机将新风经由第一过滤件吸入至所述新风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暖模块设置有冷媒循环回路,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与室外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设于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加湿模块之间;所述加热模块设置有冷媒管路,所述冷媒管路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回风模块,用于吸入室内回风,经处理后吹回室内;
所述回风模块设置有第二回风入口;
工作状态下,第一风机将室内回风经由所述第二回风入口吸入系统内部,流经所述加热模块和所述加湿模块后吹回至室内,形成第二回风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回风模块,用于吸入室内回风,经处理后吹回室内;
所述回风模块设置有第二回风入口和第四风机;
工作状态下,第四风机将室内回风经由所述第二回风入口吸入系统内部,流经所述加热模块和所述加湿模块后吹回至室内,形成第二回风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模块设置有第三回风入口;
工作状态下,室内回风经由第三回风入口进入系统后,流经所述加湿模块后吹回室内,形成第三回风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模块设置有水箱和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部分浸渍于所述水箱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与外部管道导通连接;所述水箱内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用于感应水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模块还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贯流风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669803.3U CN221444343U (zh) | 2023-09-28 | 2023-09-28 | 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669803.3U CN221444343U (zh) | 2023-09-28 | 2023-09-28 | 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444343U true CN221444343U (zh) | 2024-07-30 |
Family
ID=92061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669803.3U Active CN221444343U (zh) | 2023-09-28 | 2023-09-28 | 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444343U (zh) |
-
2023
- 2023-09-28 CN CN202322669803.3U patent/CN22144434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28861B (zh) | 一种新风湿度控制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705224B (zh) | 一种多层次热回收组合式空气处理器及其空气处理方法 | |
CN102425828A (zh) | 一种适用于机房精密控制空调的节能装置 | |
CN107270447A (zh) | 一种毛细管辐射专用空调热泵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260432A (zh) | 一种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2777656U (zh) | 一种新风湿度控制空调系统 | |
CN219140955U (zh) | 一种洁净室空调系统 | |
JP2504315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07289563A (zh) | 再热型热泵热回收空调机组 | |
CN206669940U (zh) |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 | |
KR200408403Y1 (ko) | 측면 혹은 배면에 열교환장치가 구비된 직립형 냉난방기 | |
CN218721938U (zh) | 全空气空调系统一体机 | |
CN221444343U (zh) | 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 | |
CN208475494U (zh) | 一种新风除湿机 | |
CN114110781B (zh) |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5978653A (zh) | 一种热回收型新风空调除湿一体机 | |
CN215295203U (zh) | 温湿度处理一体化空调系统 | |
JP3008941B1 (ja) | 調湿換気装置 | |
CN114396658A (zh) | 一种采用带旁通阀热回收装置的空调机 | |
CN209726414U (zh) | 户式恒温恒湿恒氧型新风机组 | |
CN112212438A (zh) | 一种多功能室内空气调节机组 | |
CN113028531A (zh) | 节能环保型中央空调系统 | |
CN111829064A (zh) | 一种节能机房空调 | |
CN216346695U (zh) | 一种被动式新风除湿一体机 | |
CN220981454U (zh) | 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