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81454U - 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81454U
CN220981454U CN202322671590.8U CN202322671590U CN220981454U CN 220981454 U CN220981454 U CN 220981454U CN 202322671590 U CN202322671590 U CN 202322671590U CN 220981454 U CN220981454 U CN 2209814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fan
return
fresh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715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灿通
何卫国
雷朋飞
张利
肖富匀
严凯鹏
付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715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814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814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814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包括:箱体,以及固设于箱体内部的进风机构、加热机构和加湿机构;箱体,设置有背盖、第一面盖和进风管;第一面盖与背盖部分扣合,形成第一容置部;第一容置部侧壁开设第一进风口;进风管的出风一端固接于第一进风口;进风管的进风一端设置有新风入口和回风入口;进风机构,其进风端与第一进风口导通连接;加热机构,设置有加热入口,加热入口与进风机构的出风口正对设置;加湿机构设置于加热机构的风路下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通过设置新风回风共用的直吹式气流通道,提高新风或回风的处理效率,同时可以减小产品尺寸。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的消费者对空调系统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通常集加热、制冷、加湿,以及新风和回风功能于一体,以备各种天气情况下都有舒适的体验感。然而功能太多,往往使得设备的集成较为复杂。现有的新风回风一体设备,新风和室内回风分为两个独立风道,往往导致设备尺寸过大,增加了安装难度和成本;并且由于设备功能较多,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两个独立风道往往无法保持一致,对新风和室内回风的流速无法均匀控制,从而影响到设备对新风和/或室内回风的处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通过设置新风回风共用的直吹式气流通道,提高新风或回风的处理效率,同时可以减小产品尺寸。
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包括:
箱体,以及固设于箱体内部的进风机构、加热机构和加湿机构;
所述箱体,设置有背盖、第一面盖和进风管;第一面盖与所述背盖部分扣合,形成第一容置部;所述第一容置部侧壁开设第一进风口;
所述进风管的出风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进风管的进风一端设置有新风入口和回风入口;
所述进风机构,其进风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导通连接;
所述加热机构,设置有加热入口,所述加热入口与所述进风机构的出风口正对设置;
所述加湿机构,设置于所述加热机构的风路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管内部设置有截止阀,所述截止阀位于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回风入口之间,用于切换所述新风入口或所述回风入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机构包括第一风机和导流管;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导通连接,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端与所述导流管导通连接;所述导流管的侧壁设置若干正对于所述加热入口的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平行于所述加热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机构还包括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风机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机构还包括若干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导流管和所述背盖。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机构包括水箱、第二过滤件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二过滤件置于所述水箱中;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水箱上方,且其进风端正对所述水箱设置。
进一步地,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还包括:冷暖机构;
所述箱体还包括第二面盖,所述第二面盖与所述第一面盖平行设置,且与所述背盖部分扣合,形成第二容置部;
所述冷暖机构固设与所述第二容置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面盖开设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容置部的侧壁开设第二出风口;所述冷暖机构包括第三风机和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三风机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按照气流流向依序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冷暖机构还包括风机隔板,所述风机隔板固接于所述第二容置部,且平行于所述第二面盖设置;所述风机隔板开设风扇孔,所述第三风机的进风端卡设于所述风扇孔中;所述室内换热器固设于所述风机隔板与所述第二面盖之间。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将新风回风共用通道,便于平衡新风和回风的处理效率,同时可以减小产品尺寸;
2、通过设置直吹式的气流通道,提高新风/回风的换热效率;
3、通过模块化设计,使产品兼具多种功能的同时,结构更紧凑,节省室内空间。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的左视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的C-C剖视图;
图7为加热机构和冷暖机构与室外机连接示意图;
图8为新风模式的工作原理图;
图9为回风模式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0-进风机构;11-第一过滤件;12-第一风机;13-导流管;131-气孔;14-固定块;20-加热机构;21-暖气片;211-加热入口;22-冷媒管路;23-球阀;30-加湿机构;31-水箱;32-第二风机;40-冷暖机构;41-第三风机;42-风机隔板;421-风扇孔;43-室内换热器;44-冷媒循环回路;50-箱体;51-背盖;511-第一进风口;512-挡板;513-第二出风口;514-按压口;515-氟路接口;52-第一面盖;521-第一出风口;53-第二面盖;531-第二进风口;54-第一容置部;55-第二容置部;56-进风管;561-新风入口;562-回风入口;563-截止阀;60-控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方向”、“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的新风回风一体设备,新风和室内回风分为两个独立风道,增加了安装难度和成本,且由于设备空间限制,两个独立风道往往无法保持一致,对新风和室内回风的流速无法均匀控制,从而影响到设备对新风和/或室内回风的处理效率。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通过设置新风回风共用的直吹式气流通道,提高新风或回风的处理效率,同时可以减小产品尺寸。
请参阅图1-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包括:箱体50,以及设置于箱体50内部的进风机构10、加热机构20、加湿机构30、冷暖机构40和控制机构60。箱体50包括背盖51、第一面盖52和第二面盖53。该背盖51中部凹陷,箱体50中部设置有挡板512,该挡板512将箱体50隔设为位于箱体50下部的第一容置部54和位于箱体50上部的第二容置部55,第一面盖52盖设于第一容置部54,第二面盖53盖设于第二容置部55。
进风机构10、加热机构20和加湿机构30按照气流流向依序设置于第一容置部54内,通过进风机构10吸入室外新风,并将室外新风输送至加热机构20进行热交换,然后流动至加湿机构30进行加湿处理。冷暖机构40设置于第二容置部55内,用于吸入室内回风,并进行制冷或制热处理。控制机构60设置于第一容置部54内,分别与所述进风机构10、加湿机构30,以及冷暖机构40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各机构单独运行或组合运行。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容置部54侧壁开设有第一进风口511,第一面盖52开设第一出风口521。同时,第一容置部54内设有若干平行间隔设置的隔板,若干隔板垂直设置于第一容置部54的底部和第一面盖52之间,围设形成第一风道,进风机构10、加热机构20和加湿机构30依照气流流向依序设置在第一风道内。
进一步地,箱体50还设置有进风管56。具体地,该进风管56为三通管,其出风一端与第一进风口511导通连接,其进风一端分设为新风入口561和回风入口562,用于分别吸进新风气流和回风气流。进风管56内部还设置有截止阀563,该截止阀563设置于新风入口561和回风入口562之间,用于切换新风入口561或者回风入口562与第一进风口导通。
新风气流经由进风入口、回风气流经由回风入口562导入,经由第一进风口511进入第一容置部,流经进风机构10、加热机构20和加湿机构30后,经由第一出风口521吹出至室内。
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机构10设置于第一容置部54远离第二容置部55的一端。该进风机构10包括第一过滤件11、第一风机12和导流管13,第一风机12的进风端与第一进风口511导通连接,其出风端与导流管13连接。第一过滤件11设置于第一进风口511与第一风机12之间,用于对气流进行过滤,降低气流中的PM2.5污染物。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过滤件11可以为单层的过滤棉,也可以是多层级梯度过滤组件,具体依据新风的洁净程度设置。
导流管13平行于加热机构20的进风口设置,导流管13的末端封闭,其管壁上开设若干正对于加热机构20进风口阵列设置的气孔131,经过第一过滤件11净化的气流经由若干气孔131直接喷入至加热机构20中进行加热处理,可以有效控制气流的流速和流向,避免气流进行无效扰流,影响气流处理效率。
进一步地,进风机构10还包括若干固定块14,固定连接于导流管13和背盖51,用于支撑导流管13,保证若干气孔131与加热机构20的进风口平行正对设置。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机构20设置于第一容置部54的中部,位于进风机构10气流流路的下方。该加热机构20包括暖气片21和与该暖气片21导接的冷媒管路22,作为配合地,第一容置部54外壁设置有氟路接口515,氟路接口515的一端与室外机连接,另一端与冷媒管路22连接,通过设置球阀23控制该冷媒管路22的开启和闭停,从而控制加热机构20是否加热。
具体地,暖气片21包括若干平行于气流流向设置的翅片。作为示例地,暖气片21为两组翅片平行间隔设置,形成加热入口211,该加热入口211与导流管13平行设置。加热机构20运行状态下,经由进风机构10吸入设备的气流经由若干气孔131直接喷送至加热入口211,再从两组翅片之间流过,并与翅片发生热交换,形成热的气流。
请参阅图4,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湿机构30设置于第一容置部54靠近第二容置部55的一端,位于加热机构20气流流路的下方。该加湿机构30包括水箱31、第二过滤件和第二风机32;水箱31水平设置于加热机构20的出风一侧,第二过滤件置于水箱31中;第二风机32设置于水箱31上方,其进风端正对第二过滤件设置,其出风端正对第一出风口521设置。加湿机构30运行状态下,第二风机32通过负压抽取,将经由暖气片21加热的热气流抽取穿过第二过滤件,在此过程中热气流与第二过滤件发生湿热交换,形成湿热气流,经由第二出风口513吹至室内。
具体地,第二过滤件为过滤加湿棉,该过滤加湿棉部分浸渍于水中,通过毛吸作用使得过滤加湿棉整体润湿。
具体地,第二风机32为贯流风机,相比于传统的轴流风机,更节省空间,使设备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水箱31与外部管道导通连接,同时水箱31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该水位传感器与控制机构60信号连接,用于感应实时水位,当水箱31内水位低于设定值时,控制机构60发出警报,外部管道对水箱31进行自动补水,以保证加湿功能能持续实现。
请参阅图1、图3和图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面盖53开设第二进风口531,第二容置部55两个相对的外侧壁分别开设第二出风口513;冷暖机构40设置于第二进风口531和第二出风口513之间,用于将室内的回风吸入设备内部分流进行处理后,经由两个第二出风口513分别吹出至室内。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冷暖机构40包括室内换热器43、冷媒循环回路44、两个第三风机41,以及风机隔板42。冷媒循环回路44与氟路接口515导通连接,并与室内换热器43接触设置。风机隔板42固接于第二容置部55的外侧壁,并且平行于第二面盖53设置;室内换热器43设置于风机隔板42与第二面盖53之间,用于对吸入的气流进行制冷或制热。风机隔板42开设两个风扇孔421,两个第三风机41的进风端分别卡设于两个风扇孔421中,将从第二进风口531吸入的室内回风进行分流。分流后的回风分别由两个第二风机32经由对应的第二出风口513吹出至室内。优选地,第三风机41为离心风机,能使整个产品更薄,尺寸更小。
请参阅图7,在安装过程中,加热机构20和冷暖机构40需要与室外机连接。作为现有的,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四通阀。冷媒管路22和冷媒循环回路44均与氟路接口515连接,冷媒管路22通过设置球阀23实现对加热机构20的加热与否。冷媒循环回路44在压缩机、室内换热器43和室外换热器组成的回路中进行循环,通过切换四通阀对冷暖机构40进行制冷或制热切换。
下面结合具体的工作模式,对该新风回风一体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1)新风模式
请参阅图8,在新风模式下,截止阀563切换,回风入口562关闭,新风入口561导通。第一风机12将室外新风经由新风入口561吸入设备内部,经过第一过滤件11净化过滤得到净化的新风,随后第一风机12将净化的新风经由导流管13直吹至加热入口211,经由加热入口211进入加热机构20,与暖气片21进行热交换得到加热的新风。加热的新风从加热机构20中吹出至加湿机构30。紧接着第二风机32工作形成负压,将加热的新风抽取经过第二过滤件,在此过程中,加热的新风与第二过滤件进行湿热交换,得到湿热的新风。最后,第二风机32将湿热的新风经由第一出风口521吹出至室内。
(2)回风模式
请参阅图9在回风模式下,截止阀563切换,新风入口561关闭,回风入口562导通。第一风机12将室内回风经由回风入口562吸入设备内部,经过第一过滤件11净化过滤得到净化的回风,随后第一风机12将净化的回风经由导流管13直吹至加热入口211,经由加热入口211进入加热机构20,与暖气片21进行热交换得到加热的回风。加热的回风从加热机构20中吹出至加湿机构30。紧接着第二风机32工作形成负压,将加热的回风抽取经过第二过滤件,在此过程中,加热的回风与第二过滤件进行湿热交换,得到湿热的回风。最后,第二风机32将湿热的回风经由第一出风口521吹出至室内。
同时,冷暖机构40工作,第三风机41将室内回风经由第二进风口531抽入至设备内部,在此过程中,室内回风与室内换热器43进行冷热交换,得到冷/热的回风,然后由第三风机41输送、经由第二出风口513吹出至室内。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只是新风模式和回风模式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是该设备所有的工作模式,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基于该设备,依据实时的环境进行工作模式的调节,比如,对新风或回风只进行加湿;再比如,仅通过冷暖机构对室内回风进行制冷或者制热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将新风回风共用通道,便于平衡新风和回风的处理效率,同时可以减小产品尺寸;
2、通过设置直吹式的气流通道,提高新风/回风的换热效率;
3、通过模块化设计,使产品兼具多种功能的同时,结构更紧凑,节省室内空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10)

1.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以及固设于箱体内部的进风机构、加热机构和加湿机构;
所述箱体,设置有背盖、第一面盖和进风管;第一面盖与所述背盖部分扣合,形成第一容置部;所述第一容置部侧壁开设第一进风口;
所述进风管的出风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进风管的进风一端设置有新风入口和回风入口;
所述进风机构,其进风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导通连接;
所述加热机构,设置有加热入口,所述加热入口与所述进风机构的出风口正对设置;
所述加湿机构,设置于所述加热机构的风路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内部设置有截止阀,所述截止阀位于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回风入口之间,用于切换所述新风入口或所述回风入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机构包括第一风机和导流管;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导通连接,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端与所述导流管导通连接;所述导流管的侧壁设置若干正对于所述加热入口的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平行于所述加热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机构还包括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风机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机构还包括若干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导流管和所述背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机构包括水箱、第二过滤件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二过滤件置于所述水箱中;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水箱上方,且其进风端正对所述水箱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冷暖机构;
所述箱体还包括第二面盖,所述第二面盖与所述第一面盖平行设置,且与所述背盖部分扣合,形成第二容置部;
所述冷暖机构固设与所述第二容置部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盖开设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容置部的侧壁开设第二出风口;所述冷暖机构包括第三风机和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三风机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按照气流流向依序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暖机构还包括风机隔板,所述风机隔板固接于所述第二容置部,且平行于所述第二面盖设置;所述风机隔板开设风扇孔,所述第三风机的进风端卡设于所述风扇孔中;所述室内换热器固设于所述风机隔板与所述第二面盖之间。
CN202322671590.8U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 Active CN2209814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71590.8U CN220981454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71590.8U CN220981454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81454U true CN220981454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58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71590.8U Active CN220981454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814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38880U (zh) 机组模块及其机房空调
CN219140955U (zh) 一种洁净室空调系统
CN220981454U (zh) 一种新风回风一体设备
CN110173875A (zh) 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的模块化数据中心
CN220981453U (zh) 一种新风冷暖加湿设备
CN215260242U (zh) 厨房空气处理系统
CN106594874B (zh) 空气循环系统及空调
CN111288545B (zh) 一种空调式吸油烟机
CN210532617U (zh) 一种具有双重热回收效果的新风除湿设备
KR101982137B1 (ko) 열교환식 창문프레임 환기장치
CN111829064A (zh) 一种节能机房空调
CN221444343U (zh) 一种新风冷暖加湿系统
CN217635889U (zh) 环境控制一体机
CN220958682U (zh) 一种立式空调机组室内机及空调机组
CN219414975U (zh) 一种冷热水盘管组件以及新风空调机组
CN213514139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652200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523675U (zh) 一种除湿装置
CN219120665U (zh) 一种热回收型新风空调除湿一体机
CN219389983U (zh) 一种地送风式新风机
CN220648466U (zh) 具有独立冷风风道与热风风道的除湿机
CN219656200U (zh) 除湿设备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19222686U (zh) 一种被动式水系统新风空调除湿一体机机组
CN215260237U (zh) 厨房空调系统
CN217584648U (zh) 一种移动pcr用集成式空气处理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