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47388U - 塔扇及其风道装置 - Google Patents

塔扇及其风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347388U
CN221347388U CN202323492476.5U CN202323492476U CN221347388U CN 221347388 U CN221347388 U CN 221347388U CN 202323492476 U CN202323492476 U CN 202323492476U CN 221347388 U CN221347388 U CN 2213473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plate
wind wheel
wheel assembly
guide surface
air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49247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雷
李朝伟
黄涛
吴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iya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Qiany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iya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Qian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iya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Qiany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i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49247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3473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3473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3473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风轮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且靠近所述出风口一侧的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具有沿所述风轮组件外周面设置的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板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设有柔性板,所述柔性板具有朝向所述风轮组件设置的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流面与所述第一导流面相切。本实用新型的风道装置的结构设置,可以降低风道装置产生的噪音以及提高出风效率。

Description

塔扇及其风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电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塔扇及其风道装置。
背景技术
塔扇是目前市场上的一种新型风扇,塔扇的体积较传统的风扇小,使用方便,送风柔和,而受到了大众的广泛欢迎。塔扇的风道装置一般包括壳体和风轮组件。在壳体内部沿着风轮组件的圆周面设置导流面,以将风轮组件转动产生的气流导到壳体的出风口。但由于传统的风道装置的壳体的导流面,由于作为壳体的一部分,导致导流面的导风曲线、以及与风轮组件的距离都受限制,使风道装置内部的气流通道容易出现不规则涡流,导致风道装置内部导风不顺畅、且噪音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塔扇及其风道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道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风轮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且靠近所述出风口一侧的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具有沿所述风轮组件外周面设置的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板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设有柔性板,所述柔性板具有朝向所述风轮组件设置的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流面与所述第一导流面相切。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板与所述风轮组件之间的间距自所述柔性板的根部至端部逐渐减小。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流面的曲率自所述柔性板的根部至端部逐渐减小。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板的截面厚度自其根部至端部逐渐减小。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板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设有横向连接段,所述横向连接段靠近所述第一导流面的一端设有定位凸缘,所述柔性板安装在所述定位凸缘靠近所述风轮组件一侧的侧壁上。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导流面的高度为5-10mm;和/或,
所述定位凸缘相对于所述第一导流面的高度不超过所述柔性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导流面的高度的1/3。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板的根部与所述风轮组件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d2为3.5-5mm;和/或,
所述柔性板的端部与所述风轮组件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d1为2-3mm。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板的根部与所述风轮组件20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柔性板的端部和所述风轮组件20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连线的夹角C小于3°。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还设有沿所述风轮组件外周面设置的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板分设于所述风轮组件的相对两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塔扇,包括上述的风道装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益技术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道装置,通过在第一导流面的末端设置柔性板,柔性板的第二导流面与第一导流面相切,相当于将第一导流面从其末端延长,故可以避免风道装置的内部的气流在第一导流面的位置出现湍流冲击,因此可以降低风道装置产生的噪音。另外,由于柔性板的柔性特性,风道装置内部的气流对柔性板产生压力时,柔性板容易发生向外侧形变,使柔性板的末端对应的气流通道能够顺应气流而降低对气流的阻力,使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风更加顺畅,提高风道装置的出风效率。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道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道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三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道装置部分结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实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道装置100,包括:壳体10,壳体1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图中未示出)与出风口102;转动设置在壳体10内的风轮组件20;以及设置在进风口与出风口102之间且靠近出风口102一侧的第一导流板30,第一导流板30具有沿风轮组件20外周面设置的第一导流面32,第一导流板30远离出风口的一侧设有柔性板40,柔性板40具有朝向风轮组件20设置的第二导流面44,第二导流面44与第一导流面32相切。
具体的,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考图3,风道装置100为纵长形,壳体10相应地为纵长形。壳体10包括第一半壳101和第二半壳103,其中,进风口设置于第一半壳101,出风口102设置于第二半壳103,进风口和出风口102相对设置。
风轮组件20包括由多片纵向间隔设置的风轮201而构成整体为圆柱状的风叶组2010,将多个风轮201间隔连接固定的若干固定环202。若干固定环202共同限定了风轮组件20的外侧面总体成圆柱状的圆周面。风轮组件20两端分别与壳体10的两端可转动固定。风轮组件20可以其纵轴线为中心转动,转动之后,在风轮组件20与外壳10之间的形成气流,通过外壳10的出风口102将气流导出风道装置100。出风口102包括导风格栅1020。
第一导流板30形成于壳体10的第二半壳103。设置在进风口与出风口102之间且靠近出风口102一侧,用于将风轮组件20产生的气流导到出风口102。第一导流板30包括第一导流面32,以及在第一导流面32的一端作为固定端301与出风口102的导流格栅1020的一端连接固定。第一导流面32从固定端301开始沿着风轮组件20外周面设置。风道装置100在第一导流面32作用下将风轮组件20产生的气流导到出风口101。
第一导流板30远离出风口102的一端设有横向连接段33,该横向连接段33从第一导流板30的端部横向往外壳10外侧的方向延伸,其延伸方向与第一导流面32在端部的切线具有一定夹角。横向连接段33作为第二壳体103的一部分结构,其远离第一导流面32的一端设置安装部330,用于第二壳体103与第一壳体101固定连接。横向连接段33靠近第一导流面32的一端设有定位凸缘34,定位凸缘34的内侧,也即是靠近风轮组件20一侧的侧壁的底部与第一导流面32的端部具有一定距离,从而形成一承载部330。柔性板40安装在定位凸缘34靠近风轮组件20一侧的侧壁上,其部分侧面抵靠定位凸缘34,底部置于承载部330。柔性板40朝向风轮组件20的一侧面为第二导流面44,第二导流面44与第一导流面32相连接,且第二导流面44与第一导流面32在连接处相切。
柔性板40与风轮组件20之间的间距自柔性板40的根部至端部逐渐减小,也即柔性板40的第二导流面44与风轮组件20之间的间距自柔性板40的根部441至端部442逐渐减小。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导流面44的曲率自柔性板40的根部441至端部442逐渐减小,实现柔性板40与风轮组件20之间的间距自柔性板40的根部至端部逐渐减小的目的。
由于第一导流面32作为壳体10的一部分,其在壳体10和风轮组件10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的间距大小容易受限制,不容易发生改变,且第一导流面32的大小也相对固定。而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板40的第二导流面44与第一导流面32相连接,且第二导流面44与第一导流面32相切,相当于将第一导流面32的导流面延长,同时可通过柔性板40逐渐减小导流面与轮组件20之间的间距。其有益效果在于:在壳体10内部,风轮组件20转动之后产生气流流动过程,当第一导流板30的截面厚度增大时,第一导流面32的边界层会出现分离,分离区会出现大程度的气流湍流,即产生间隔的不规则涡流,对第一导流板30形成变化的动压力。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塔扇通常具有不同的风速档位,当塔扇工作在高风速档位时,风轮组件20的转速增大,使得气流湍流对第一导流板30的动压力也会增大,从而容易产生气动噪音。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柔性板40将第一导流面32的导流距离延长,使分离转捩点相对出风口102靠后,避免在第一导流面32的位置出现湍流冲击,进而降低风道装置100产生的噪音。
另外,由于柔性板40与风轮组件20之间的间距自柔性板40的根部至端部逐渐减小,柔性板40与风轮组件20之间的气流通道从柔性板40的根部至端部(末端)逐渐变窄,在气流通过变窄通道时,会对柔性板40产生压力,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板40安装在定位凸缘34靠近风轮组件20一侧的侧壁上,当气流对柔性板40产生压力时,由于柔性板40底部抵靠定位凸缘34,使柔性板40的末端更容易发生向外侧变形,使得柔性板40的末端对应的气流通道收窄变化减小,因此可以产生更小的边界分离。在柔性板40的端部的位置气流通道变大后进而降低剪切速率,使风道装置100导风更加顺畅。
为了让柔性板40更好地在风轮组件20转动产生气流的过程发生形变:
在一些实施例,可以将柔性板40相对于第一导流面的高度设定为5-10mm;或者将定位凸缘34相对于第一导流面44的高度设置为不超过柔性板40相对于第一导流面44的高度的1/3;或者将柔性板40相对于第一导流面的高度为5-10mm,以及将定位凸缘34相对于第一导流面44的高度设置为不超过柔性板40相对于第一导流面44的高度的1/3,如此设置,使得定位凸缘34既能用于和柔性板40的外侧根部进行定位和连接的,还能够使柔性板40保持其弹性。
另一些实施方式,参考图4,柔性板40的截面厚度自其根部(底部)至端部(末端)逐渐减小,使柔性板40的端部更容易在气流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
再有一些实施例,参见图5,柔性板40的根部与风轮组件20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d2为3.5-5mm;或者柔性板40的端部与风轮组件20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d1为2-3mm;或者柔性板40的根部与风轮组件20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d2为3.5-5mm,以及柔性板40的端部与风轮组件20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d1为2-3mm。以在风轮组件20工作过程产生的气流对柔性板40产生压力,使其端部发生形变。
另外,一些实施例,从风道装置100的横截面看,还可以将柔性板40的高度设置成:从柔性板40根部与和风轮组件20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连线与柔性板40的端部和风轮组件20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连线的夹角C小于3°。
风道装置100的壳体10在进风口101与出风口102之间还设有沿风轮组件20外周面设置的第二导流板50,第二导流板50的一端与出风口102的导流格栅10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导流板30与第二导流板50分别设置在出风口102的两侧,同样相对分设于风轮组件20的相对两侧,以将风轮组件20转动产生的气流导流至出风口10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装置100,通过第一导流面32的末端设置柔性板40,柔性板40的第二导流面44与第一导流面32相切,相当于将第一导流面32从其末端延长,故可以避免风道装置100的内部的气流在第一导流面32的位置出现湍流冲击,降低风道装置100产生的噪音。另外,通过柔性板40与风轮组件20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使得柔性板40逐渐接近风轮组件20边缘,当气流对柔性板40产生压力时,柔性板40的末端更容易发生向外侧形变,使柔性板40的末端对应的气流通道收窄变化减小,使风道装置100导风更加顺畅。可以理解的是,柔性板40的端部逐渐接近风轮组件20边缘,使得回流气流能够导向风轮内部,从而使得气流涡核在第一导流板附近形成,以使回流气流加速导出,从而使整机流量加大,风速增加。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括上述的风道装置100的一种塔扇。使用风道装置100的塔扇在使用过程,由于柔性板40更贴近风轮组件20的边缘且能够在气流的压力下发生形变,因此能够用于降低蜗舌前后的压差阻力,提高塔扇内部气流通道阻流效果,降低涡流,提高了塔扇整个工作系统的效率,进而提高塔扇出风的流量和风速,实现自适应调整导风曲线,同时能够降低边界层分离程度,以降低塔扇工作过程产生的气动噪音。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Claims (10)

1.一种风道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风轮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且靠近所述出风口一侧的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具有沿所述风轮组件外周面设置的第一导流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设有柔性板,所述柔性板具有朝向所述风轮组件设置的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流面与所述第一导流面相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板与所述风轮组件之间的间距自所述柔性板的根部至端部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面的曲率自所述柔性板的根部至端部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板的截面厚度自其根部至端部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设有横向连接段,所述横向连接段靠近所述第一导流面的一端设有定位凸缘,所述柔性板安装在所述定位凸缘靠近所述风轮组件一侧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导流面的高度为5-10mm;和/或,
所述定位凸缘相对于所述第一导流面的高度不超过所述柔性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导流面的高度的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板的根部与所述风轮组件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d2为3.5-5mm;和/或,
所述柔性板的端部与所述风轮组件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d1为2-3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板的根部与所述风轮组件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柔性板的端部和所述风轮组件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连线的夹角C小于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还设有沿所述风轮组件外周面设置的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板分设于所述风轮组件的相对两侧。
10.一种塔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风道装置。
CN202323492476.5U 2023-12-20 2023-12-20 塔扇及其风道装置 Active CN2213473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492476.5U CN221347388U (zh) 2023-12-20 2023-12-20 塔扇及其风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492476.5U CN221347388U (zh) 2023-12-20 2023-12-20 塔扇及其风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347388U true CN221347388U (zh) 2024-07-16

Family

ID=91835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492476.5U Active CN221347388U (zh) 2023-12-20 2023-12-20 塔扇及其风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3473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41864Y (zh) 用于风机的风叶轮
CN204646777U (zh) 径流式叶轮和风机单元
CN211398054U (zh) 扩压装置、风机及吸尘器
AU2007209185A1 (en) Improved impeller and fan
CN106989034B (zh) 离心风机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0290259U (zh) 叶轮、风机及电机
CN114876828B (zh) 风扇
CN221347388U (zh) 塔扇及其风道装置
CN113074138B (zh) 扩压装置、风机及吸尘器
CN111828378A (zh) 离心式散热扇扇轮及离心式散热扇
CN111577622A (zh) 一种高速离心风机及其风速调节结构
CN110319038A (zh) 一种高效干湿两用风机
CN211474520U (zh) 轴流风轮及空调器
CN210380477U (zh) 转子壳体结构、外转子电机以及具有其的洗衣机
CN214007551U (zh) 一种无叶风扇的出风导流降噪结构及使用其的无叶风扇
CN212177503U (zh) 一种0.5毂比的轴流式风机
CN210068521U (zh) 一种高效低噪的轴流风机结构
CN210660729U (zh) 一种轴流风机用降噪叶轮
CN113074139A (zh) 扩压装置、风机及吸尘器
CN201843798U (zh) 一种风洞式风扇
CN218817192U (zh) 一种控制速度分布的离心风机叶轮
CN218407849U (zh) 低噪翼型扇叶式散热风扇
CN221857017U (zh) 塔扇及其风道装置
CN211573864U (zh) 轴流风机风轮及其叶片
CN113074142B (zh) 扩压装置、风机及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