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41030U - 起翘装置、推进器及水域可移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起翘装置、推进器及水域可移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341030U
CN221341030U CN202322383953.8U CN202322383953U CN221341030U CN 221341030 U CN221341030 U CN 221341030U CN 202322383953 U CN202322383953 U CN 202322383953U CN 221341030 U CN221341030 U CN 221341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shaft
moving member
moving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8395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致远
王勇
韦金派
胡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Propul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Propul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Propul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Propulsion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341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341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起翘装置、推进器及水域可移动设备。起翘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旋转支架、连接机构及配置有弹性件的缓冲机构。旋转支架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支架。连接机构用于连接固定支架和旋转支架。缓冲机构配置于连接机构与固定支架之间,弹性件弹性作用于连接机构,在连接机构受冲击力的情况下,弹性件用于允许旋转支架相对固定支架旋转的旋转范围增大。本申请中,缓冲机构配置于连接机构与固定支架之间,在连接机构受冲击力的情况下,弹性件用于允许旋转支架相对固定支架旋转的旋转范围增大,由此能够防止冲击力对连接机构造成损坏,从而保证起翘装置的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起翘装置、推进器及水域可移动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域可移动设备动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起翘装置、推进器及水域可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推进器的起翘可以通过起翘装置中的连接机构实现。在推进器受到冲击力的情况下,冲击力能够传递至连接机构中,然而,由于连接机构内部通过刚性结构进行连接,因此,在连接机构受到的冲击力较大时,连接机构的内部结构容易在冲击力的作用下损坏而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导致起翘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起翘装置、推进器及水域可移动设备。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起翘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旋转支架、连接机构及配置有弹性件的缓冲机构。所述旋转支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连接机构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和旋转支架。所述缓冲机构配置于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所述弹性件弹性作用于所述连接机构,在所述连接机构受冲击力的情况下,所述弹性件用于允许所述旋转支架相对所述固定支架旋转的旋转范围增大。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推进器包括推进器主体及起翘装置,所述起翘装置与所述推进器主体连接。所述起翘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旋转支架、连接机构及配置有弹性件的缓冲机构。所述旋转支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连接机构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和旋转支架。所述缓冲机构配置于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所述弹性件弹性作用于所述连接机构,在所述连接机构受冲击力的情况下,所述弹性件用于允许所述旋转支架相对所述固定支架旋转的旋转范围增大。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水域可移动设备,所述水域可移动设备包括推进器。所述推进器包括推进器主体及起翘装置,所述起翘装置与所述推进器主体连接。所述起翘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旋转支架、连接机构及配置有弹性件的缓冲机构。所述旋转支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连接机构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和旋转支架。所述缓冲机构配置于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所述弹性件弹性作用于所述连接机构,在所述连接机构受冲击力的情况下,所述弹性件用于允许所述旋转支架相对所述固定支架旋转的旋转范围增大。
本申请的起翘装置、推进器及水域可移动设备中,缓冲机构配置于连接机构与固定支架之间,弹性件弹性作用于连接机构,在连接机构受冲击力的情况下,弹性件用于允许旋转支架相对固定支架旋转的旋转范围增大,由此能够实现对冲击力的释放,防止冲击力对连接机构造成损坏,从而保证起翘装置的正常工作。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起翘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起翘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起翘装置中固定支架及缓冲机构在第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起翘装置中固定支架及缓冲机构在第二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Ⅴ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方式的起翘装置中固定支架及缓冲机构在第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起翘装置中固定支架及缓冲机构在第二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还一些实施方式的起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起翘装置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Ⅹ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又一些实施方式的起翘装置中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水域可移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水域可移动设备1000;船身1001;
推进器200、推进器主体210、机架211、电机213、螺旋桨215;
起翘装置100;
固定支架10、第一端11、第二端13、第一侧15、第二侧17、侧壁19;
旋转支架20、侧壁21、第一侧23、第二侧25;
连接机构30、第一端31、第二端33、伸缩组件35、主体351、伸缩杆353、驱动组件37;
缓冲机构40、弹性件42、移动件41、第一端411、配合部4111、第一端4113、第二端4115、第二端413、导引件43、凹槽431、限位件45、限位杆451、凸出部453、第一侧4531、第二侧4533、第三侧4535、第一端455、第二端457;
第一连接件50、第一轴51;
第二连接件60、第二轴61;
第三轴7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另外,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或图8,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起翘装置100包括固定支架10、旋转支架20、连接机构30及配置有弹性件42的缓冲机构40。旋转支架20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支架10。连接机构30用于连接固定支架10和旋转支架20。缓冲机构40配置于连接机构30与固定支架10之间,弹性件42弹性作用于连接机构30,在连接机构30受冲击力的情况下,弹性件42用于允许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的旋转范围增大。本申请中,连接机构30所受到的冲击力主要是由推进器200(图10所示)在推进过程中,受到推进方向上的阻碍而产生的冲击力沿受冲击位置到起翘装置100的整个动力传递路径反馈到起翘装置100的连接机构30所形成。
请参阅图1及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10可包括两个,两个固定支架10的侧壁19间隔设置,旋转支架20及连接机构30均设置于两个固定支架10的侧壁19之间,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起翘装置100还可包括衔接件101,衔接件101用于连接两个固定支架10。衔接件101的设置能够提升起翘装置100安装的稳定性,防止两个固定支架10发生晃动导致旋转支架20及连接机构30脱落,从而保证起翘装置100的稳定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衔接件101与固定支架10之间可采用螺栓连接、卡扣连接、粘接或焊接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弹性件42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缓冲机构40作用于连接机构30,以限制连接机构30与固定支架10和旋转支架20维持在第一约束;在第二状态下,缓冲机构40用于解除与连接机构30的作用,以允许连接机构30与固定支架10由第一约束转变至第二约束。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大于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弹性件42由第一状态转变至第二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机构3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3。第一约束为连接机构30的第一端31仅相对固定支架10转动,连接机构30的第二端33仅相对旋转支架20转动。第二约束为连接机构30的第一端31相对固定支架10移动及转动,连接机构30的第二端33仅相对旋转支架20转动。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缓冲机构40还可配置于连接机构30与旋转支架20之间。在第一状态下,缓冲机构40作用于连接机构30,以限制连接机构30与固定支架10和旋转支架20维持在第一约束;在第二状态下,缓冲机构40用于解除与连接机构30的作用,以允许连接机构30与旋转支架20由第一约束转变至第二约束。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约束为连接机构30的第一端31仅相对固定支架10转动,连接机构30的第二端33仅相对旋转支架20转动。第二约束为连接机构30的第一端31仅相对固定支架10转动,连接机构30的第二端33相对旋转支架20移动及转动。
更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弹性件42处于第一状态下,连接机构30能够驱动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起翘,在此情况下,缓冲机构40限制连接机构30与固定支架10和旋转支架20维持在第一约束;在弹性件42处于第二状态下,连接机构30停止驱动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起翘,在此情况下,缓冲机构40允许连接机构30与固定支架10和旋转支架20中的至少一者由第一约束转变至第二约束。可以理解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连接机构30与固定支架10和旋转支架20中的至少一者由第一约束转变至第二约束的情况下,旋转支架20能够在冲击力的作用下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从而起到释放旋转支架20所受到的冲击力,避免连接机构30、旋转支架20和固定支架10受到冲击力作用而损坏。
请参阅图1及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缓冲机构40可配置于连接机构30与固定支架10之间,而旋转支架20与连接机构30转动连接,由此,在弹性件42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缓冲机构40作用于连接机构30,即缓冲机构40能够对连接机构30施加作用力,以保证连接机构30的第一端31仅能相对固定支架10转动的关系,在此情况下,连接机构30能够驱动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起翘;在弹性件42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缓冲机构40用于解除与连接机构30的作用,即缓冲机构40解除对连接机构30的作用力,以允许连接机构30的第一端31除了能相对固定支架10转动还能相对固定支架10滑动,在此情况下,连接机构30无法驱动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起翘,即连接机构30不会受到冲击作用力冲击。请参阅图8,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缓冲机构40可配置于连接机构30与旋转支架20之间,而固定支架10与连接机构30转动连接,由此,在弹性件42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缓冲机构40作用于连接机构30,即缓冲机构40能够对连接机构30施加作用力,以保证连接机构30的第二端33仅能相对旋转支架20转动的关系,在此情况下,连接机构30能够驱动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起翘;在弹性件42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缓冲机构40用于解除与连接机构30的作用,即缓冲机构40解除对连接机构30的作用力,以允许连接机构30的第二端33除了能相对旋转支架20转动还能相对旋转支架20滑动,在此情况下,连接机构30无法驱动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起翘,即连接机构30不会受到冲击作用力冲击。请参阅图1、图2及图8,在再一些实施方式中,缓冲机构40可配置于连接机构30与固定支架10之间及连接机构30与旋转支架20之间,即缓冲机构40可包括两个,两个缓冲机构40分别与连接机构30的相对两端配合,由此,在弹性件42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缓冲机构40作用于连接机构30,以保证连接机构30的第一端31仅能相对固定支架10转动,以及连接机构30的第二端33仅能相对旋转支架20转动的关系,在此情况下,连接机构30能够驱动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起翘;在弹性件42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缓冲机构40用于解除与连接机构30的作用,以允许连接机构30的第一端31除了能相对固定支架10转动,还能相对固定支架10滑动,以及允许连接机构30的第二端33连接机构30除了能相对旋转支架20转动,还能相对旋转支架20滑动,在此情况下,连接机构30无法驱动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起翘,即连接机构30不会受到冲击作用力冲击。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弹性件42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互相转换,由此一方面能够防止冲击力对连接机构30造成损坏,保证起翘装置100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弹性件42能够从第二状态转变至第一状态,从而能够保证在冲击力撤销后连接机构30仍能够正常工作。另外,弹性件42由第二状态转变至第一状态的过程中无需人工干预,且没有零部件损坏,使用方便,降低起翘装置100的维护成本,本实施方式所指的无需人工干预是指不需要人为地对起翘装置100拆卸维护或者人为地借助工具让连接机构30回复至能够正常驱动旋转支架20起翘。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状态可为:在连接机构30未受到冲击力的情况下,或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小于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弹性件42所处的状态;第二状态可为: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大于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弹性件42所处的状态。其中,在起翘装置100正常工作(连接机构30未受到冲击力或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小于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弹性件42处于第一状态并对连接机构30产生作用力,此时,连接机构30能够驱动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起翘;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大于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即在起翘装置100受到冲击并传递至连接机构30,且传递至连接机构30的冲击力大于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弹性件42由第一状态转变至第二状态,此时,缓冲机构40解除对连接机构30的作用力,连接机构30无法驱动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起翘,即连接机构30不会受到冲击作用力冲击;在连接机构30所受的冲击力撤销后,即在起翘装置100受到的冲击力消失的情况下,弹性件42可由第二状态转变至第一状态,此时,缓冲机构40重新作用于连接机构30,以使连接机构30能够正常驱动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起翘。
请参阅图1及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缓冲机构40包括滑动配合的移动件41及导引件43,移动件41与第一连接件50和第二连接件60中的至少一者转动连接。连接机构30的第一端31与固定支架10之间配置第一连接件50,连接机构30的第二端33与旋转支架20之间配置第二连接件60,连接机构30通过第一连接件50和第二连接件60连接旋转支架20和固定支架10。缓冲机构40作用于第一连接件50和第二连接件60中的至少一者,以在弹性件42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限制第一连接件50和第二连接件60均与移动件41维持在转动副;在弹性件42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允许第一连接件50和第二连接件60中的至少一者与移动件41形成转动副,及允许与第一连接件50和第二连接件60中的至少一者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
其中,运动副是两个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相对转动的活动联接,两个构件上参与接触而构成运动副的点、线、面等元素被称为运动副元素。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运动副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副、转动副及螺旋副等。
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缓冲机构40与第一连接件50配合,由此,在弹性件42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缓冲机构40能够限制第一连接件50与移动件41维持在转动副(第一连接件50相对移动件41转动),此时,与第一连接件50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不形成移动副,也即,移动件41不会沿导引件43移动;在弹性件42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缓冲机构40用于解除与第一连接件50的限制,以使第一连接件50与移动件41形成转动副,及与第一连接件50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移动件41会沿导引件43移动)。请参阅图8,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缓冲机构40与第二连接件60配合,由此,在弹性件42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缓冲机构40能够限制第二连接件60与移动件41维持在转动副(第二连接件60相对移动件41转动),此时,与第二连接件60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不形成移动副,也即,移动件41不会沿导引件43移动;在弹性件42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缓冲机构40用于解除与第二连接件60的限制,以使第二连接件60与移动件41形成转动副,及与第二连接件60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移动件41会沿导引件43移动)。请参阅图1、图2及图8,在再一些实施方式中,缓冲机构40可包括两个,两个缓冲机构40分别与第一连接件50和第二连接件60配合,由此,在弹性件42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与第一连接件50配合的缓冲机构40能够限制第一连接件50与移动件41维持在转动副(第一连接件50相对移动件41转动),与第二连接件60配合的缓冲机构40能够限制第二连接件60与移动件41维持在转动副(第二连接件60相对移动件41转动),此时,与第一连接件50连接的移动件41与固定支架10上的导引件43之间不形成移动副,与第二连接件60连接的移动件41与旋转支架20上的导引件43之间也不形成移动副,也即,与第一连接件50连接的移动件41不会沿固定支架10上的导引件43移动,与第二连接件60连接的移动件41也不会沿旋转支架20上的导引件43移动;在弹性件42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与第一连接件50配合的缓冲机构40能够解除与第一连接件50的限制,以使第一连接件50与移动件41形成转动副,及与第一连接件50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与第一连接件50连接的移动件41会沿固定支架10上的导引件43移动),与第二连接件60配合的缓冲机构40能够解除与第二连接件60的限制,以使第二连接件60与移动件41形成转动副,及与第二连接件60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与第二连接件60连接的移动件41会沿旋转支架20上的导引件43移动)。
请参阅图1及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机构30可包括伸缩组件35,伸缩组件35包括主体351及伸缩杆353,伸缩杆353可伸缩地安装于主体351,第一连接件50配置于主体351与固定支架10之间,第二连接件60配置于伸缩杆353与旋转支架20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伸缩组件35可为电机驱动、或液压驱动。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50可包括第一轴51,连接机构30的第一端31通过第一轴51与移动件41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连接件60可包括第二轴61,连接机构30的第二端33通过第二轴61与移动件41可转动地连接,由此,连接机构30的第一端31能够相对固定支架10转动,连接机构30的第二端33能够相对旋转支架20转动,从而使得连接机构30能够经过第一连接件50和第二连接件60驱动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进而实现旋转支架20的起翘。
可以理解的是,请参阅图2及图12,起翘装置100可应用于推进器200。其中,推进器200包括推进状态或起翘状态。推进状态是指推进器200的螺旋桨215位于水下,并能够产生动力以推动水域可移动设备1000的船身1001运动。起翘状态是指将推进器200(的部分结构)翘起以避让障碍物或离开水面。需要说明的是,在推进器200翘起以避让障碍物时,推进器200的螺旋桨215可仍位于水下,或推进器200的螺旋桨215可完全离开水面。在推进器200的螺旋桨215完全离开水面时,推进器200翘起的角度越大,螺旋桨215距离水面越远。在推进器200处于推进状态的情况下,若推进器200受到冲击力的作用(例如推进器200与障碍物相撞产生的冲击力),推进器200受到的冲击力能够传递至连接机构30,以使连接机构30受到冲击力的作用,在此情况下,若推进器200未增加起翘角度释放掉冲击力,则连接机构30及推进器200容易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导致变形及损坏。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伸缩杆353的一端位于主体351内,另一端与旋转支架20通过第二连接件60连接,在推进器200即将受到冲击力作用时,伸缩杆353能够从主体351内伸出以推动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转动,从而使得推进器200转变为起翘状态以实现对障碍物的避让,防止推进器200受到冲击力导致损坏,此种情况为驱动机构30主动驱动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起翘,以主动规避障碍物,避免受冲击作用。而实际情况中,还会存在驱动机构30来不及主动驱动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20转动至安全位置,则会导致推进器100被动受冲击力,此时因推进器100起翘驱动的动力路径相互传动,则冲击力会传递至缓冲机构40,缓冲机构40对连接机构30的限制作用力小于冲击力,则缓冲机构40允许驱动机构3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支架20的至少一者被动地形成新的约束关系,从而释放掉冲击力,以保障固定支架10、旋转支架20及连接机构30的安全性。
具体地,推进器200受到的冲击力可以是:推进器200与障碍物碰撞时受到的撞击力;推进器200受到的冲击力还可以是:推进器200到达浅滩时受到冲抵力;推进器200受到的冲击力还可以是:水底生物对推进器200的干涉作用力等等。另外,在无需使用推进器200的情况下,起翘装置100可驱动推进器200以实现起翘,从而避免推进器200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导致推进器200损坏或寿命缩短。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旋转支架与推进器的主机连接,以使连接机构在驱动旋转支架相对固定支架旋转起翘时,推进器的主机能够随旋转支架一同起翘。由此,在推进器的主机受到冲击力的情况下,冲击力能够经旋转支架传递至连接机构及固定支架,由于起翘装置内部通过刚性结构进行连接,因此起翘装置的内部结构(例如连接机构)会在冲击力作用下发生损坏,从而导致起翘失效,以及影响起翘装置和推进器的正常工作。而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起翘装置100受到冲击力的情况下,缓冲机构40能够允许第一连接件50和第二连接件60中的至少一者与移动件41形成转动副,及与第一连接件50和第二连接件60中的至少一者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此时,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的旋转范围增大,即旋转支架20及推进器200能够翘起的角度更大,进而能够释放冲击力,防止冲击力对连接机构30及推进器200内部的结构造成损坏,保证起翘装置100和推进器200的正常工作。
由于在缓冲机构40允许第一连接件50和第二连接件60中的至少一者与移动件41形成转动副,及与第一连接件50和第二连接件60中的至少一者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时,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的旋转范围增大,从而能够实现冲击力的释放。然而,在起翘装置100受到的冲击力消失时,若第一连接件50仍与移动件41形成转动副,及与第一连接件50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和/或第二连接件60仍与移动件41形成转动副,及与第二连接件60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则会导致连接机构30的驱动力无法稳定地传递至旋转支架20,从而导致连接机构30无法驱动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起翘,影响起翘装置100的正常工作。因此,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连接机构30所受的冲击力撤销后,缓冲机构40可由第二状态转变至第一状态,由此,缓冲机构40能够重新限制第一连接件50和第二连接件60均与移动件41维持在转动副,此时,连接机构30能够正常驱动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起翘。
请参阅图1及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机构30还可包括驱动组件37,驱动组件37用于驱动伸缩杆353相对主体351伸缩。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7可为液压油缸、电机等等。驱动组件37与伸缩组件35之间可通过齿轮组件、带轮组件、丝杆组件或液压传动等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连接,由此,驱动组件37的驱动力能够传递至伸缩杆353,以使伸缩杆353能够相对主体351进行伸缩,从而实现驱动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的转动翘起,进而实现推进器200(图12所示)的翘起,防止起翘装置100及推进器200受到冲击力导致损坏。
本申请的起翘装置100中,缓冲机构40配置于连接机构30与固定支架10之间,或配置于连接机构30与旋转支架20之间,弹性件42弹性作用于连接机构30,在连接机构30受冲击力的情况下,弹性件42用于允许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的旋转范围增大,由此能够实现对冲击力的释放,防止冲击力对连接机构30造成损坏,从而保证起翘装置100的正常工作。
下面结合附图对起翘装置100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起翘装置100中,固定支架1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3,旋转支架20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支架10的第二端13。缓冲机构40作用于第一连接件50,在第二状态下,缓冲机构40用于允许第一连接件50与移动件41之间形成转动副,及与第一连接件50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
其中,在连接机构30受到冲击力,且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大于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第一连接件50与移动件41之间形成转动副,及与第一连接件50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即第一连接件50与移动件41直接接触并能够相对转动,且与第一连接件50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直接接触并能够相对移动,由此,第一连接件50及连接机构30也能够随移动件41一同相对导引件43移动,从而能够增大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的旋转范围,即增大旋转支架20的翘起范围,从而实现对冲击力的释放,防止起翘装置100受到损毁。
具体地,请结合图12,若起翘装置100未设置本申请的缓冲机构40,且第一连接机构50及第二连接机构60又处于解除限制状态,则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的旋转起翘不受约束,因此在推进器200处于推进状态时,推进器200在水流无序波动下引起不断无序起伏,导致推进器200产生的动力无法有效推动船身1001运动,影响水域可移动设备1000的正常运行。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50在缓冲机构40的限制下与移动件41维持在转动副,从而使得旋转支架20在被连接机构30有效驱动起翘时,旋转支架20能够相对固定支架10保持正常的起翘旋转运动,进而保证推进器200产生的动力能够推动船身1001运动。并且,在起翘装置100受到冲击力的情况下,缓冲机构40解除对第一连接件50的限制,以使第一连接件50与移动件41之间形成转动副,及与第一连接件50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从而实现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的旋转范围的增大,进而释放冲击力,防止起翘装置100及推进器200的损坏。
请参阅图1及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机构30的第一端31通过第一轴51与移动件41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轴51能够随移动件41一同相对固定支架10沿第一方向X1移动,以及沿第二方向X2回落。导引件43设置于固定支架10的侧壁19,导引件43用于引导移动件41相对固定支架10沿第一方向X1移动,以及沿第二方向X2回落,第一轴51与移动件41之间形成转动副,及与第一轴51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第一方向X1与第二方向X2相反。可以理解的是,导引件43的设置一方面能够限制第一轴51相对固定支架10沿第一方向X1的移动行程,从而防止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的转动角度过大,导致推进器200的头部因起翘角度过大而旋转至船身1001内,而与船身1001相撞;另一方面能够防止第一轴51与连接机构30发生分离,从而保证起翘装置100的正常工作。
具体地,在第一状态下,第一轴51相对固定支架10不发生移动,此时,第一轴51与移动件41之间形成转动副;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轴51能够相对固定支架10沿第一方向X1移动,以及沿第二方向X2回落,以使第一轴51与移动件41之间形成转动副,及与第一轴51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此时,第一轴51与移动件41共同作为形成转动副的两构件,且转动副元素可为:第一轴51的外表面及移动件41上与第一轴51的外表面接触的表面;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共同作为形成移动副的两构件,且移动副元素可为:移动件41的外表面及导引件43上与移动件41的外表面接触的表面。
更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连接机构30未受到冲击力的情况下,缓冲机构40限制第一轴51与移动件41维持在转动副,即第一轴51仅能够相对固定支架10转动。若推进器200需要起翘,则连接机构30能够驱动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转动起翘,以使推进器200可调整起翘角度,此时,第一轴51能够相对固定支架10转动,第二连接件60能够相对旋转支架20转动。在连接机构30受到冲击力,且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大于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缓冲机构40允许第一轴51与移动件41之间形成转动副,及与第一轴51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即第一轴51能够相对固定支架10转动及沿第一方向X1或第二方向X2移动,在第一轴51相对固定支架10沿第一方向X1移动的情况下,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的旋转范围增大,从而能够释放起翘装置100受到的冲击力,即释放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防止连接机构30发生损坏,保证起翘装置100的正常工作;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消失的情况下,第一轴51能够相对固定支架10沿第二方向X2回落,由此,缓冲机构40能够重新限制第一轴51与移动件41维持在转动副。
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引件43为设置于固定支架10的侧壁19上的凹槽431,移动件41的至少部分位于凹槽431内。具体地,第一轴51的一端穿设移动件41,并随移动件41一同在凹槽431内相对固定支架10沿第一方向X1移动,或相对固定支架10沿第二方向X2回落。导引件43为设置于固定支架10的侧壁19上的凹槽431,能够使得起翘装置100无需设置过多的结构件便能够实现对第一轴51的导引,从而简化起翘装置100的安装步骤。
请继续参阅图2,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引件43安装于固定支架10的侧壁19,导引件43设有凹槽431,移动件41的至少部分位于凹槽431内。具体地,第一轴51的一端穿设移动件41,并随移动件41一同在凹槽431内相对固定支架10沿第一方向X1移动,或相对固定支架10沿第二方向X2回落。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引件43与固定支架10的侧壁19之间可采用粘接、焊接、或一体成型等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从而能够防止在移动件41相对固定支架10移动时导引件43发生脱落,进而保证起翘装置100的工作稳定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引件43与固定支架10的侧壁19之间可采用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从而使得在导引件43受到损坏(例如碰撞磨损或受到腐蚀等)时能够便于拆卸下来进行更换。
可以理解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轴51上可设有衬套或轴承(图未示出),衬套或轴承套设于第一轴51伸入凹槽431的部分,并能够在凹槽431内移动。衬套或轴承的设置能够保证第一轴61相对固定支架10移动的稳定性,减少甚至避免第一轴51在凹槽431内出现卡死的问题。
请参阅图2至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沿移动件41的移动方向上,移动件4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411和第二端413,移动件41的第一端411设有配合部4111,缓冲机构40还包括限位件45。在第一状态下(图3所示),限位件45与配合部4111抵触;在第二状态下(图4所示),限位件45与配合部4111分离。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配合部4111还可设置于移动件41的第一端411和移动件41的第二端413之间的任意位置。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沿移动件41的移动方向,即沿第一方向X1或第二方向X2,移动件4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411和第二端413。其中,第一方向X1为移动件41的第二端413指向移动件41的第一端411的方向,第二方向X2为移动件41的第一端411指向移动件41的第二端413的方向。在弹性件42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限位件45能够与配合部4111抵触,由此,限位件45能够通过移动件41对第一轴51施加作用力,从而能够限制第一轴51与移动件41维持在转动副;在弹性件42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限位件45与配合部4111分离,此时,限位件45对第一轴51没有作用力,从而能够允许第一轴51与移动件41之间形成转动副,及与第一轴51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由此,第一轴51与移动件41能够一同沿第一方向X1或第二方向X2移动,从而增大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的旋转范围,释放起翘装置100受到的冲击力,即释放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进而防止连接机构30发生损坏,保证起翘装置100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限位件45包括限位杆451及凸出部453,限位杆45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支架10,凸出部453自限位杆451的一侧朝导引件43的方向延伸。在第一状态下,凸出部453穿设导引件43并与配合部4111抵触;在第二状态下,限位杆451相对固定支架10转动并带动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解除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抵触可为: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之间形成点接触;或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之间形成线接触;或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之间形成面接触。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10上可设有转轴(图未示出),限位杆451的一端套设于转轴上,并能够相对固定支架10转动。凸出部453自限位杆451的朝向导引件43的一侧朝导引件43的方向延伸,并能够伸入导引件43内以与配合部4111抵触,由此,在弹性件42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凸出部453能够伸入导引件43内并与配合部4111抵触,以限制第一轴51与移动件41维持在转动副,即限制第一轴51仅能够相对固定支架10转动;在连接机构30受到冲击力,且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大于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限位杆451能够相对固定支架10转动,以使弹性件42由第一状态转变至第二状态,此时,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解除接触,即凸出部453解除对配合部4111的限制,以使与第一轴51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及第一轴51与移动件41之间形成转动轴,即第一轴51能够相对固定支架10转动及移动,由此,在第一轴51相对固定支架10沿第一方向X1移动的情况下,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的旋转范围增大,从而能够释放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防止连接机构30发生损坏,保证起翘装置100的正常工作。
请参阅图2至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配合部411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4113和第二端4115,配合部4111倾斜设置,沿第一方向X1,相较于配合部4111的第一端4113,配合部4111的第二端4115更远离移动件41的第一端411。
具体地,若沿第一方向X1,配合部4111的第一端4113与移动件41的第一端411之间的距离,等于配合部4111的第二端4115与移动件41的第一端411之间的距离,则在移动件41沿第一方向X1移动时,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存在机械限位阻挡,导致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之间难以分离,移动件41无法沿第一方向X1移动,进而使得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无法被释放,影响起翘装置100的正常工作。在本实施方式中,配合部4111倾斜设置能够防止移动件41沿第一方向X1移动时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卡死,有利于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解除配合,保证与第一轴51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能够形成移动副,及第一轴51与移动件41之间能够形成转动副,从而使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能够被释放,保证起翘装置100的正常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配合部4111可为平面结构、或弧面结构、或曲面结构等等,在此不作限制。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移动件41的第一端411和移动件41的第二端413均为弧面。凸出部453包括相接的第一侧4531和第二侧4533,凸出部453的第一侧4531用于与配合部4111配合抵触,凸出部453的第二侧4533与移动件41相对,凸出部453的第二侧4533倾斜设置,沿第一方向X1,凸出部453的第二侧4533与移动件4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弹性件42处于第二状态,且移动件41沿第一方向X1移动的情况下,在凸出部453的第一侧4531与配合部4111解除配合后,移动件41继续沿第一方向X1移动,此时,凸出部453的第一侧4531与凸出部453的第二侧4533之间的连接处能够与移动件41的侧壁抵触,若移动件41仍继续沿第一方向X1移动,则凸出部453能够与移动件41完全分离,在此情况下,凸出部453没有受到移动件41的限制,则凸出部453的第一侧4531和凸出部453的第二侧4533始终位于导引件43内;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撤销后,移动件41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二方向X2移动以重新回到最初的位置,以使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重新配合,在此情况下,移动件41的第二端413先于凸出部453的第二侧4533接触,由于移动件41的第二端413为弧面,凸出部453的第二侧4533倾斜设置,因此移动件41与凸出部453的第二侧4533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从而能够有利于移动件41沿第二方向X2移动,保证移动件41能够回到最初的位置,即第一轴51回到最初的位置,进而使连接机构30能够驱动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起翘。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凸出部453还包括第三侧4535,凸出部453的第一侧4531和凸出部453的第三侧4535分别与凸出部453的第二侧4533相对两端相接,凸出部453的第三侧4535始终未伸入导引件43。
具体地,由上述实施方式可知,在凸出部453与移动件41完全分离的情况下,凸出部453没有受到移动件41的限制,凸出部453的第一侧4531和凸出部453的第二侧4533始终位于导引件43内,此时,若凸出部453的第三侧4535也位于导引件43内,则在移动件41沿第二方向X2移动的过程中,移动件41会先与凸出部453的第三侧4535接触,然而,凸出部453的第三侧4535可能会对移动件41造成卡死的问题,影响移动件41回到最初的位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限位件45上还设有阻挡部459,阻挡部459自限位杆451的一侧朝导引件45凸出延伸。其中,在弹性件42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阻挡部459朝向导引件45的一侧能够与导引件45的外侧壁抵接,由此,阻挡部459的设置能够使得凸出部453的第三侧4535始终未伸入导引件43内,换言之,阻挡部459的设置能够使凸出部453的第三侧4535始终未伸入导引件43的凹槽431内,由此,在移动件41沿第二方向X2移动的过程中,移动件41仍先与凸出部453的第二侧4533接触,从而保证移动件41沿第二方向X2的正常移动。
请参阅图2至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弹性件42与限位件45连接,并用于限制限位件45相对固定支架10的转动。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连接机构30未受冲击力或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小于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弹性件42维持在第一状态。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大于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弹性件42转变至第二状态。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消失的情况下,弹性件42由第二状态重新转变至第一状态。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件45包括相对的第一端455和第二端457,限位件45的第一端455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固定支架10。弹性件42的一端与限位件45的第二端457连接,弹性件42的另一端与固定支架10连接。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凸出部453可位于限位件45的第一端455至限位件45的第二端457之间的任意位置。其中,弹性件42能够限制限位件45相对固定支架10固定,以使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保持抵触。具体地,弹性件42能够通过限位件45的第二端457对限位杆451施加作用力,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配合,以使施加于限位杆451上的作用力传递至移动件41及与移动件41连接的第一轴51上,由此,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即为:弹性件42作用于限位件45的第二端457,并依次经过凸出部453、配合部4111及第一轴51后作用于连接机构30的作用力。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弹性件包括拉簧、压簧、橡胶、气弹簧及弹片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请参阅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支架10包括相背的第一侧15和第二侧17,凸出部453朝向固定支架10的第一侧15,限位件45的第一端455可位于固定支架10的第一侧15与固定支架10的第二侧17之间的任意位置。在弹性件42为拉簧的情况下,弹性件42的一端与限位件45的第二端457连接,弹性件42的另一端连接于固定支架10的靠近固定支架10的第一侧15的位置,即,弹性件42的另一端与固定支架10的第一侧15之间的距离,小于与固定支架10的第二侧17之间的距离。具体地,弹性件42始终能够对限位件45施加有弹性拉力,弹性拉力能够使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保持抵触,从而使第一轴51与移动件41之间维持在转动副。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大于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解除接触,此时,限位杆451能够相对固定支架10朝远离导引件43的方向转动,拉簧能够被拉伸以使拉簧施加于限位件45的弹性拉力变大,由此,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撤销的情况下,移动件41沿第二方向X2回到初始位置,限位件45在弹性拉力的作用下重新使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保持抵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弹性件42为压簧的情况下,弹性件42的一端与限位件45的第二端457连接,弹性件42的另一端连接于靠近固定支架10的第二侧17的位置,即,压簧的另一端与固定支架10的第二侧17之间的距离,小于与固定支架10的第一侧15之间的距离。具体地,压簧始终能够对限位件45施加有弹性压力,弹性压力能够使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保持抵触,从而使第一轴51与移动件41之间维持在转动副。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大于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解除接触,此时,限位杆451能够相对固定支架10朝远离导引件43的方向转动,压簧能够被压缩以使压簧施加于限位件45的弹性压力变大,由此,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撤销的情况下,移动件41沿第二方向X2回到初始位置,限位件45在弹性压力的作用下重新使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保持抵触。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件45也可以与固定支架10滑动连接,弹性件42在限位件45的滑动方向上施加作用力,以使限位件45可滑动至对移动件41限位的状态。
请参阅图6及图7,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件45的第一端455通过弹性件42转动连接于固定支架10,限位件45的第二端457悬空。其中,图6为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42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42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弹性件42能够通过限位件45的第一端455对限位杆451施加作用力,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配合,以使施加于限位杆451上的作用力传递至移动件41及与移动件41连接的第一轴51上,由此,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即为:弹性件42作用于限位件45的第一端455,并依次经过凸出部453、配合部4111及第一轴51后作用于连接机构30的作用力。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弹性件42包括扭力杆、扭簧及单向阻尼转轴中的任意一种。更具体地,请参阅图2、图6及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弹性件42始终能够通过限位件45的第一端455对限位杆451施加作用力,其中,在连接机构30未受到冲击力或受到的冲击力小于传递至连接机构30的作用力时,弹性件42处于第一状态,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配合,第一轴51仅与移动件41之间形成转动副;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大于传递至连接机构30的作用力时,传递至第一轴51的冲击力较大,导致第一轴51能够与移动件41一同沿第一方向X1移动以解除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之间的配合,此时,弹性件42通过限位件45的第一端455施加于限位杆451的作用力变大。由此,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撤销后,第一轴51与移动件41在重力作用下能够沿第二方向X2回到起始位置,而限位件45也能够在弹性件42的作用下相对固定支架10转动,以使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重新配合。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弹性件42的一端始终与移动件41连接,弹性件42的另一端与导引件43或固定支架10连接,弹性件42用于限制移动件41相对固定支架10沿第一方向X1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机构40不包括限位件45。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弹性件42包括拉簧、压簧、橡胶、气弹簧及弹片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弹性件42为拉簧的情况下,拉簧的一端与移动件41的第二端413连接,拉簧的另一端连接于导引件43或固定支架10。具体地,拉簧始终能够对移动件41施加有弹性拉力,弹性拉力能够限制移动件41相对固定支架10的移动,从而使第一轴51与移动件41之间维持在转动副。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大于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移动件41能够相对固定支架10沿第一方向X1移动,拉簧能够被拉伸以使拉簧施加于移动件41的弹性拉力变大,由此,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撤销的情况下,移动件41能够在弹性拉力的作用下重新回到初始位置,以使第一轴51与移动件41之间维持在转动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弹性件42为压簧的情况下,压簧的一端与移动件41的第一端411连接,压簧的另一端连接于导引件43或固定支架10。具体地,压簧始终能够对移动件41施加有弹性压力,弹性压力能够限制移动件41相对固定支架10的移动,从而使第一轴51与移动件41之间维持在转动副。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大于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移动件41能够相对固定支架10沿第一方向X1移动,压簧能够被拉伸以使压簧施加于移动件41的弹性压力变大,由此,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撤销的情况下,移动件41能够在弹性压力的作用下重新回到初始位置,以使第一轴51与移动件41之间维持在转动副。
请参阅图1及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起翘装置100还包括第三轴70,旋转支架20通过第三轴70与固定支架10可转动地连接,由此能够使得在驱动组件37驱动伸缩组件35的伸缩杆353相对主体351伸缩时,伸缩杆353能够推动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转动,从而实现旋转支架20的起翘。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三轴70上可设有衬套或轴承,衬套或轴承设置于第三轴70与固定支架10的连接处。衬套或轴承的设置能够保证第三轴70相对固定支架10转动的稳定性,减少甚至避免第三轴70在固定支架10内转动时出现卡死的问题。
请参阅图8,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的起翘装置100中,缓冲机构40作用于第二连接件60,在第二状态下,缓冲机构40用于允许第二连接件60与移动件41之间形成转动副,及与第二连接件60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
其中,在连接机构30受到冲击力,且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大于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第二连接件60与移动件41之间形成转动副,及与第二连接件60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即第二连接件60与移动件41直接接触并能够相对转动,且与第二连接件60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直接接触并能够相对移动,由此,第二连接件60及连接机构30也能够随移动件41一同相对导引件43移动,从而能够增大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的旋转范围,即增大旋转支架20的翘起范围,从而实现对冲击力的释放,防止起翘装置100受到损毁。
具体地,请结合图12,若起翘装置100未设置本申请的缓冲机构40,且第一连接机构50及第二连接机构60又处于解除限制状态,则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的旋转起翘不受约束,因此在推进器200处于推进状态时,推进器200在水流无序波动下引起不断无序起伏,导致推进器200产生的动力无法有效推动船身1001运动,影响水域可移动设备1000的正常运行。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机构60在缓冲机构40的限制下与移动件41维持在转动副,从而使得旋转支架20在被连接机构30有效驱动起翘时,旋转支架20能够相对固定支架10保持正常的起翘旋转运动,进而保证推进器200产生的动力能够推动船身1001运动。并且,在起翘装置100受到冲击力的情况下,缓冲机构40解除对第二连接机构60的限制,以使第二连接机构60与移动件41之间形成转动副,及与第二连接机构60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从而实现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的旋转范围的增大,进而释放冲击力,防止起翘装置100及推进器200的损坏。
请继续参阅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旋转支架20包括侧壁21,第二连接件60通过缓冲机构40与旋转支架20的侧壁21连接。在缓冲机构40解除与连接机构30的作用的情况下,第二连接件60沿旋转支架20的侧壁21移动。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机构30的第二端33通过第二轴61与移动件41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二状态下,第二轴61能够随移动件41一同相对旋转支架20沿第一移动方向Y1移动,以及沿第二移动方向Y2回落。导引件43设置于旋转支架20的侧壁21,导引件43用于引导移动件41相对旋转支架20沿第一移动方向Y1移动,以及沿第二移动方向Y2回落,第二轴61与移动件41之间形成转动副,及与第二轴61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第一移动方向Y1与第二移动方向Y2相反。可以理解的是,导引件43的设置一方面能够限制第二轴61相对旋转支架20沿第一移动方向Y1的移动行程,从而防止旋转支架20相对旋转支架20的转动角度过大,导致推进器200的头部因起翘角度过大而旋转至船身1001内,而与船身1001相撞;另一方面能够防止第二轴61与连接机构30发生分离,从而保证起翘装置100的正常工作。
具体地,在第一状态下,第二轴61相对旋转支架20不发生移动,此时,第二轴61与移动件41之间形成转动副;在第二状态下,第二轴61能够相对旋转支架20沿第一移动方向Y1移动,以及沿第二移动方向Y2回落,以使第二轴61与移动件41之间形成转动副,及与第二轴61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此时,第二轴61与移动件41共同作为形成转动副的两构件,且转动副元素可为:第二轴61的外表面及移动件41上与第二轴61的外表面接触的表面;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共同作为形成移动副的两构件,且移动副元素可为:移动件41的外表面及导引件43上与移动件41的外表面接触的表面。
更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连接机构30未受到冲击力的情况下,缓冲机构40限制第二轴61与移动件41维持在转动副,即第二轴61仅能够相对旋转支架20转动。若推进器200需要起翘,则连接机构30能够驱动旋转支架20相对旋转支架20转动起翘,以使推进器200可调整起翘角度,此时,第二轴61能够相对旋转支架20转动,第二连接件60能够相对旋转支架20转动。在连接机构30受到冲击力,且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大于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缓冲机构40允许第二轴61与移动件41之间形成转动副,及与第二轴61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即第二轴61能够相对旋转支架20转动及沿第一移动方向Y1或第二移动方向Y2移动,在第二轴61相对旋转支架20沿第一移动方向Y1移动的情况下,旋转支架20相对旋转支架20旋转的旋转范围增大,从而能够释放起翘装置100受到的冲击力,即释放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防止连接机构30发生损坏,保证起翘装置100的正常工作;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消失的情况下,第二轴61能够相对旋转支架20沿第二移动方向Y2回落,由此,缓冲机构40能够重新限制第二轴61与移动件41维持在转动副。
请继续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引件43为设置于旋转支架20的侧壁21上的凹槽431,移动件41的至少部分位于凹槽431内。具体地,第二轴61的一端穿设移动件41,并随移动件41一同在凹槽431内相对旋转支架20沿第一移动方向Y1移动,或相对旋转支架20沿第二移动方向Y2回落。导引件43为设置于旋转支架20的侧壁21上的凹槽431,能够使得起翘装置100无需设置过多的结构件便能够实现对第二轴61的导引,从而简化起翘装置100的安装步骤。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引件43安装于旋转支架20的侧壁21,导引件43设有凹槽431,移动件41的至少部分位于凹槽431内。具体地,第二轴61的一端穿设移动件41,并随移动件41一同在凹槽431内相对旋转支架20沿第一移动方向Y1移动,或相对旋转支架20沿第二移动方向Y2回落。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引件43与旋转支架20的侧壁21之间可采用粘接、焊接或一体成型等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从而能够防止在移动件41相对旋转支架20移动时导引件43发生脱落,进而保证起翘装置100的工作稳定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引件43与旋转支架20的侧壁21之间可采用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从而使得在导引件43受到损坏(例如碰撞磨损或受到腐蚀等)时能够便于拆卸下来进行更换。
可以理解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轴61上可设有衬套或轴承(图未示出),衬套或轴承套设于第二轴61伸入凹槽431的部分,并能够在凹槽431内移动。衬套或轴承的设置能够保证第二轴61相对旋转支架20移动的稳定性,减少甚至避免第二轴61在凹槽431内出现卡死的问题。
请参阅图8及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沿移动件41的移动方向上,移动件4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411和第二端413,移动件41的第一端411设有配合部4111,缓冲机构40还包括限位件45。在第一状态下,限位件45与配合部4111抵触;在第二状态下,限位件45与配合部4111分离。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配合部4111还可设置于移动件41的第一端411和移动件41的第二端413之间的任意位置。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沿移动件41的移动方向,即沿第一移动方向Y1或第二移动方向Y2,移动件41包括相对的411和第二端413。其中,第一移动方向Y1为移动件41的第二端413指向移动件41的第一端411的方向,第二移动方向Y2为移动件41的第一端411指向移动件41的第二端413的方向。在弹性件42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限位件45能够与配合部4111抵触,由此,限位件45能够通过移动件41对第二轴61施加作用力,从而能够限制第二轴61与移动件41维持在转动副;在弹性件42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限位件45与配合部4111分离,此时,限位件45对第二轴61没有作用力,从而能够允许第二轴61与移动件41之间形成转动副,及与第二轴61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由此,第二轴61与移动件41能够一同沿第一移动方向Y1或第二移动方向Y2移动,从而增大旋转支架20相对旋转支架20旋转的旋转范围,释放起翘装置100受到的冲击力,即释放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进而防止连接机构30发生损坏,保证起翘装置100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8及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限位件45包括限位杆451及凸出部453,限位杆45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旋转支架20,凸出部453自限位杆451的一侧朝导引件43的方向延伸。在第一状态下,凸出部453穿设导引件43并与配合部4111抵触;在第二状态下,限位杆451相对旋转支架20转动并带动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解除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抵触可为: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之间形成点接触;或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之间形成线接触;或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之间形成面接触。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旋转支架20上可设有转轴(图未示出),限位杆451的一端套设于转轴上,并能够相对旋转支架20转动。凸出部453自限位杆451的朝向导引件43的一侧朝导引件43的方向延伸,并能够伸入导引件43内以与配合部4111抵触,由此,在弹性件42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凸出部453能够伸入导引件43内并与配合部4111抵触,以限制第二轴61与移动件41维持在转动副,即限制第二轴61仅能够相对旋转支架20转动;在连接机构30受到冲击力,且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大于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限位杆451能够相对旋转支架20转动,以使缓冲机构40由第一状态转变至第二状态,此时,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解除接触,即凸出部453解除对配合部4111的限制,以使与第二轴61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形成移动副,及第二轴61与移动件41之间形成转动轴,即第二轴61能够相对旋转支架20转动及移动,由此,在第二轴61相对旋转支架20沿第一移动方向Y1移动的情况下,旋转支架20相对旋转支架20旋转的旋转范围增大,从而能够释放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防止连接机构30发生损坏,保证起翘装置100的正常工作。
请参阅图8至图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配合部411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4113和第二端4115,配合部4111倾斜设置,沿第一移动方向Y1,相较于配合部4111的第一端4113,配合部4111的第二端4115更远离移动件41的第一端411。
具体地,若沿第一移动方向Y1,配合部4111的第一端4113与移动件41的第一端411之间的距离,等于配合部4111的第二端4115与移动件41的第一端411之间的距离,则在移动件41沿第一移动方向Y1移动时,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存在机械限位阻挡,导致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之间难以分离,移动件41无法沿第一移动方向Y1移动,进而使得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无法被释放,影响起翘装置100的正常工作。在本实施方式中,配合部4111倾斜设置能够防止移动件41沿第一移动方向Y1移动时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卡死,有利于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解除配合,保证与第二轴61连接的移动件41与导引件43之间能够形成移动副,及第二轴61与移动件41之间能够形成转动副,从而使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能够被释放,保证起翘装置100的正常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配合部4111可为平面结构、弧面结构、或曲面结构等等,在此不作限制。
请继续参阅图8至图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移动件41的第一端411和移动件41的第二端413均为弧面。凸出部453包括相接的第一侧4531和第二侧4533,凸出部453的第一侧4531用于与配合部4111配合抵触,凸出部453的第二侧4533与移动件41相对,凸出部453的第二侧4533倾斜设置,沿第一移动方向Y1,凸出部453的第二侧4533与移动件4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弹性件42处于第二状态,且移动件41沿第一移动方向Y1移动的情况下,在凸出部453的第一侧4531与配合部4111解除配合后,移动件41继续沿第一移动方向Y1移动,此时,凸出部453的第一侧4531与凸出部453的第二侧4533之间的连接处能够与移动件41的侧壁抵触,若移动件41仍继续沿第一移动方向Y1移动,则凸出部453能够与移动件41完全分离,在此情况下,凸出部453没有受到移动件41的限制,则凸出部453的第一侧4531和凸出部453的第二侧4533始终位于导引件43内;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撤销后,移动件41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二移动方向Y2移动以重新回到最初的位置,以使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重新配合,在此情况下,移动件41的第二端413先于凸出部453的第二侧4533接触,由于移动件41的第二端413为弧面,凸出部453的第二侧4533倾斜设置,因此移动件41与凸出部453的第二侧4533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从而能够有利于移动件41沿第二移动方向Y2移动,保证移动件41能够回到最初的位置,即第二轴61回到最初的位置,进而使连接机构30能够驱动旋转支架20相对旋转支架20旋转起翘。
请继续参阅图8至图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凸出部453还包括第三侧4535,凸出部453的第一侧4531和凸出部453的第三侧4535分别与凸出部453的第二侧4533相对两端相接,凸出部453的第三侧4535始终未伸入导引件43。
具体地,由上述实施方式可知,在凸出部453与移动件41完全分离的情况下,凸出部453没有受到移动件41的限制,凸出部453的第一侧4531和凸出部453的第二侧4533始终位于导引件43内,此时,若凸出部453的第三侧4535也位于导引件43内,则在移动件41沿第二移动方向Y2移动的过程中,移动件41会先与凸出部453的第三侧4535接触,然而,凸出部453的第三侧4535可能会对移动件41造成卡死的问题,影响移动件41回到最初的位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限位件45上还设有阻挡部459,阻挡部459自限位杆451的一侧朝导引件45凸出延伸。其中,在弹性件42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阻挡部459朝向导引件45的一侧能够与导引件45的外侧壁抵接,由此,阻挡部459的设置能够使得凸出部453的第三侧4535始终未伸入导引件43内,换言之,阻挡部459的设置能够使凸出部453的第三侧4535始终未伸入导引件43的凹槽431内,由此,在移动件41沿第二移动方向Y2移动的过程中,移动件41仍先与凸出部453的第二侧4533接触,从而保证移动件41沿第二移动方向Y2的正常移动。
请参阅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弹性件42与限位件45连接,并用于限制限位件45相对旋转支架20的转动。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弹性件42的设置能够使缓冲机构40维持在第一状态,即,在连接机构30未受冲击力或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小于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弹性件42用于使弹性件42处于第一状态,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大于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弹性件42允许缓冲机构40转变至第二状态,并能够使缓冲机构40从第二状态重新回到第一状态。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件45包括相对的第一端455和第二端457,限位件45的第一端455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旋转支架20。弹性件42的一端与限位件45的第二端457连接,弹性件42的另一端与旋转支架20连接。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凸出部453可位于限位件45的第一端455至限位件45的第二端457之间的任意位置。其中,弹性件42能够限制限位件45相对旋转支架20固定,以使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保持抵触。具体地,弹性件42能够通过限位件45的第二端457对限位杆451施加作用力,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配合,以使施加于限位杆451上的作用力传递至移动件41及与移动件41连接的第二轴61上,由此,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即为:弹性件42作用于限位件45的第二端457,并依次经过凸出部453、配合部4111及第二轴61后作用于连接机构30的作用力。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弹性件42包括拉簧、压簧、橡胶、气弹簧及弹片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请参阅图8及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支架20包括相背的第一侧23和第二侧25,凸出部453朝向旋转支架20的第一侧23,限位件45的第一端455可位于旋转支架20的第一侧23与旋转支架20的第二侧25之间的任意位置。在弹性件42为拉簧的情况下,弹性件42的一端与限位件45的第二端457连接,弹性件42的另一端连接于旋转支架20的靠近旋转支架20的第一侧23的位置,即,弹性件42的另一端与旋转支架20的第一侧23之间的距离,小于与旋转支架20的第二侧25之间的距离。具体地,弹性件42始终能够对限位件45施加有弹性拉力,弹性拉力能够使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保持抵触,从而使第二轴61与移动件41之间维持在转动副。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大于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解除接触,此时,限位杆451能够相对旋转支架20朝远离导引件43的方向转动,弹性件42能够被拉伸以使拉簧施加于限位件45的弹性拉力变大,由此,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撤销的情况下,移动件41沿第二移动方向Y2回到初始位置,限位件45在弹性拉力的作用下重新使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保持抵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弹性件42为压簧的情况下,压簧的一端与限位件45的第二端457连接,弹性件42的另一端连接于旋转支架20的靠近旋转支架20的第二侧25的位置,即,弹性件42的另一端与旋转支架20的第二侧25之间的距离,小于与旋转支架20的第一侧23之间的距离。具体地,弹性件42始终能够对限位件45施加有弹性压力,弹性压力能够使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保持抵触,从而使第二轴61与移动件41之间维持在转动副。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大于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解除接触,此时,限位杆451能够相对旋转支架20朝远离导引件43的方向转动,弹性件42能够被压缩以使压簧施加于限位件45的弹性压力变大,由此,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撤销的情况下,移动件41沿第二移动方向Y2回到初始位置,限位件45在弹性压力的作用下重新使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保持抵触。
请参阅图11,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件45的第一端455通过弹性件42转动连接于旋转支架20,限位件45的第二端457悬空。具体地,弹性件42能够通过限位件45的第一端455对限位杆451施加作用力,凸出部453与配合部4111配合,以使施加于限位杆451上的作用力传递至移动件41及与移动件41连接的第二轴61上,由此,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即为:弹性件42作用于限位件45的第一端455,并依次经过凸出部453、配合部4111及第二轴61后作用于连接机构30的作用力。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弹性件42包括扭力杆、扭簧及单向阻尼转轴中的任意一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弹性件42的一端始终与移动件41连接,弹性件42的另一端与导引件43或旋转支架20连接,弹性件42用于限制移动件41相对旋转支架20沿第一移动方向Y1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机构40不包括限位件45。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弹性件42包括拉簧、压簧、橡胶、气弹簧及弹片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弹性件42为拉簧的情况下,拉簧的一端与移动件41的第二端413连接,拉簧的另一端连接于导引件43或旋转支架20。具体地,拉簧始终能够对移动件41施加有弹性拉力,弹性拉力能够限制移动件41相对旋转支架20的移动,从而使第二轴61与移动件41之间维持在转动副。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大于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移动件41能够相对旋转支架20沿第一移动方向Y1移动,拉簧能够被拉伸以使拉簧施加于移动件41的弹性拉力变大,由此,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撤销的情况下,移动件41能够在弹性拉力的作用下重新回到初始位置,以使第二轴61与移动件41之间维持在转动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弹性件42为压簧的情况下,压簧的一端与移动件41的第一端411连接,压簧的另一端连接于导引件43或旋转支架20。具体地,压簧始终能够对移动件41施加有弹性压力,弹性压力能够限制移动件41相对旋转支架20的移动,从而使第二轴61与移动件41之间维持在转动副。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大于缓冲机构40的作用力的情况下,移动件41能够相对旋转支架20沿第一移动方向Y1移动,压簧能够被拉伸以使压簧施加于移动件41的弹性压力变大,由此,在连接机构30受到的冲击力撤销的情况下,移动件41能够在弹性压力的作用下重新回到初始位置,以使第二轴61与移动件41之间维持在转动副。
请参阅图8或图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起翘装置100还包括第三轴70,旋转支架20通过第三轴70与固定支架10可转动地连接,由此能够使得在驱动组件37驱动伸缩组件35的伸缩杆353相对主体351伸缩时,伸缩杆353能够推动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转动,从而实现旋转支架20的起翘。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三轴70上可设有衬套或轴承,衬套或轴承设置于第三轴70与固定支架10的连接处。衬套或轴承的设置能够保证第三轴70相对固定支架10转动的稳定性,减少甚至避免第三轴70在固定支架10内转动时出现卡死的问题。
请参阅图12,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推进器200。推进器200包括推进器主体210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起翘装置100,起翘装置100的旋转支架20与推进器主体210连接,从而使得推进器200在起翘装置100的作用下在起翘状态和推进状态中切换。其中,推进器200包括但不限于船外机(舷外机)、挂桨机及拖曳马达等水域推进设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推进器主体210设有转向轴(图未示出),转向轴与旋转支架20的旋转起翘轴垂直,推进主体210经转向轴与旋转支架20转动配合,从而实现推进器200可相对固定支架10转向。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推进器主体210可包括机架211、电机213及螺旋桨215。机架211与起翘装置100的旋转支架20连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机架211经转向轴与旋转支架20转动连接,且机架211能够随旋转支架20一同相对固定支架10起翘转动。电机213设置于机架211上,电机213与螺旋桨215连接,并驱动螺旋桨215转动以提供推进力。
本申请的推进器200中,缓冲机构40配置于连接机构30与固定支架10之间,或配置于连接机构30与旋转支架20之间,弹性件42弹性作用于连接机构30,在连接机构30受冲击力的情况下,弹性件42用于允许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的旋转范围增大,由此能够实现对冲击力的释放,防止冲击力对连接机构30造成损坏,从而保证起翘装置100的正常工作。
请参阅图12,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水域可移动设备1000,包括如上所述的推进器200。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推进器200通过起翘装置100固定在水域可移动设备1000上,且推进器主体210处于推进状态的情况下,水域可移动设备1000在推进器主体210的推动下,能够在水上移动,而当推进器200使用完毕需要离开水面,避免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或者是在推进过程中需要躲避水中的障碍物时,通过连接机构30实现起翘。另外,在推进器200受到的冲击力过大时,缓冲机构40能够解除与连接机构30的作用,以停止连接机构30驱动旋转支架20相对固定支架10旋转,由此能够防止冲击力对连接机构30造成损坏,从而保证起翘装置100的正常工作,还能够提升水域可移动设备1000运行的安全系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起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支架;
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
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旋转支架,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用于推动所述旋转支架相对所述固定支架转动;及
配置有弹性件的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配置于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所述弹性件弹性作用于所述连接机构,在所述连接机构受冲击力的情况下,所述弹性件用于允许所述旋转支架相对所述固定支架旋转的旋转范围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缓冲机构作用于所述连接机构,以限制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旋转支架维持在第一约束;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缓冲机构用于解除与所述连接机构的作用,以允许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固定支架由所述第一约束转变至第二约束;在所述连接机构受到的冲击力大于所述缓冲机构的作用力的情况下,所述弹性件由所述第一状态转变至所述第二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机构所受的冲击力撤销后,所述弹性件能够由所述第二状态转变至所述第一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接机构的第一端与固定支架之间配置第一连接件,所述连接机构的第二端与所述旋转支架之间配置第二连接件,所述连接机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旋转支架;
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滑动配合的移动件及导引件,所述移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缓冲机构作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在所述第一状态下,限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与所述移动件维持在转动副;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允许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移动件形成转动副,及允许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所述移动件与所述导引件之间形成移动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
第一轴,所述连接机构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移动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轴能够随所述移动件一同相对固定支架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及沿第二方向回落,所述导引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侧壁,所述导引件用于引导所述移动件相对所述固定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回落,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移动件之间形成转动副,及与所述第一轴连接的所述移动件与所述导引件之间形成移动副,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翘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移动件的移动方向上,所述移动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移动件的第一端设有配合部,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限位件;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配合部抵触;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配合部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杆及凸出部,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凸出部自所述限位杆的一侧朝所述导引件的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凸出部穿设所述导引件并与所述配合部抵触;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限位杆相对所述固定支架转动并带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配合部解除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限位件连接,并用于限制所述限位件相对所述固定支架的转动;所述限位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限位件的第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与所述限位件连接,并用于限制所述限位件相对所述固定支架的转动;所述限位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限位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弹性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限位件的第二端悬空。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始终与所述移动件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引件或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弹性件用于限制所述移动件相对所述固定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4-10任意一项所述的起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轴,所述连接机构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轴与所述旋转支架可转动地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起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翘装置还包括第三轴,所述旋转支架通过所述第三轴与所述固定支架可转动地连接。
13.一种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推进器主体;及
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起翘装置,所述起翘装置与所述推进器主体连接。
14.一种水域可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推进器。
CN202322383953.8U 2023-09-01 起翘装置、推进器及水域可移动设备 Active CN221341030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341030U true CN221341030U (zh) 2024-07-16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13694B2 (en) One-way drive device with reduced engagement impact
US7004804B2 (en) Trolling motor mount
US10906622B1 (en) Trolling motor and mount for trolling motor
JP2019077303A (ja) 可動式フロントスポイラ装置
JP5974080B2 (ja) 車外ミラー調節手段のための自動切り替えクラッチ
CN221341030U (zh) 起翘装置、推进器及水域可移动设备
CN221316641U (zh) 起翘装置、推进器及水域可移动设备
CN221341031U (zh) 起翘装置、推进器及水域可移动设备
CN117813236A (zh) 起翘装置、推进器及水域可移动设备
JP2005239063A (ja) 物体間の連結構造
CN219838692U (zh) 起翘装置、推进器及水域可移动设备
CN219838693U (zh) 起翘装置、推进器及水域可移动设备
CN219838694U (zh) 起翘装置、推进器及水域可移动设备
CN117580757A (zh) 起翘装置、推进器及水域可移动设备
CN218229364U (zh) 伸缩装置、推进器以及船舶
CN111071167A (zh) 车载显示器的翻转装置
CN211770002U (zh) 一种桥式起重机盘式制动器
CN211523346U (zh) 驱动缸限位装置、驱动缸组件和工程机械
CN118083038A (zh) 一种推船与驳船间的高效整体式连接装置
JP3925270B2 (ja) モータ駆動装置
CN218706832U (zh) 防脱轨结构和输送线体
CA2323388C (en) Trolling plate with improved force transmission linkage
CA1157415A (fr) Mecanisme de butee a amortissement, notamment pour machine a ecrire
CN219062269U (zh) 一种高扭矩离合器
CN214659576U (zh) 汽车自动门的连接结构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