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39660U - 一种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39660U
CN221239660U CN202323052970.XU CN202323052970U CN221239660U CN 221239660 U CN221239660 U CN 221239660U CN 202323052970 U CN202323052970 U CN 202323052970U CN 221239660 U CN221239660 U CN 2212396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rface layer
protective film
harness structure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5297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展辉
王晓勇
林欣健
戴智特
孙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Guixiang Insulation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Guixiang Insulation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Guixiang Insulation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Guixiang Insulation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05297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396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396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396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其包括采集板、镍片、热敏电阻、芯片及过孔,所述采集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保护膜层、上线路面层、上胶层、基材层、下胶层、下线路面层及下保护膜层;所述镍片、热敏电阻和芯片分别设置于上保护膜层并分别与上线路面层电连接;所述过孔贯穿采集板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对电池的实时或周期性检测,有利于电芯的管理。通过下线路面层直接接地,减少了布线距离,有利于交叉布线和复杂类型的布线,优化了电路结构。通过上胶层和下胶层分别连接上线路面层与基材层及下线路面层与基材层,采集板的层状结构的连接方便,简化了采集板的加工工序。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对电池的性能指标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汽车在不同的环境下行驶,电池会存在温度过高过低、过充和过放等问题,所以如何能够全面有效的监测出电池使用状态信息,以此来保证电池安全性和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有的大多数FPC柔性电路板上是由连接器、镍片和NTC组成,结构构成较为简单,镍片采集电池的电压和NTC采集电池的温度,通过连接器与BMS电池管理系统进行通信连接。这样只能采集到电池的电压和温度,缺少芯片监控,不能够全面监测出电池更多的状态信息,存在电池的检测效果差检测差、检测不全面等问题。而且现有的FPC还存在布线空间少、布线的长度长、电路结构复杂的问题,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其包括采集板、镍片、热敏电阻、芯片及过孔,所述采集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保护膜层、上线路面层、上胶层、基材层、下胶层、下线路面层及下保护膜层;所述镍片、热敏电阻和芯片分别设置于上保护膜层并分别与上线路面层电连接;所述镍片用于与外部电芯电连接并能采集外部电芯的电压;所述热敏电阻能采集外部电芯的温度;所述芯片经由上线路面层分别与镍片和热敏电阻电连接;所述过孔贯穿采集板设置。
进一步地,过孔的数量设置为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还包括设置于下保护膜层的补强板,所述芯片和热敏电阻分别对应设置于补强板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还包括设置于上保护膜层的多个元器件,多个所述元器件围绕芯片设置并能与芯片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还包括贯穿采集板设置的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对应设置于补强板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上保护膜层、下保护膜层和基材面均采用PI膜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上线路面层和下线路面层均采用铜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采用AD粘接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对电池的实时或周期性检测,有利于电芯的管理。通过下线路面层直接接地,减少了布线距离,有利于交叉布线和复杂类型的布线,优化了电路结构。将芯片、热敏电阻和镍片直接集成设置于采集板上,便于采集板与电芯的快速装配,简化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通过上胶层和下胶层分别连接上线路面层与基材层及下线路面层与基材层,采集板的层状结构的连接方便,简化了采集板的加工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采集板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仰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仰视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采集板;2、镍片;3、热敏电阻;4、芯片;5、过孔;6、上保护膜层;7、上线路面层;8、上胶层;9、基材层;10、下胶层;11、下线路面层;12、下保护膜层;13、补强板;14、元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其包括采集板1、镍片2、热敏电阻3、芯片4及过孔5,所述采集板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保护膜层6、上线路面层7、上胶层8、基材层9、下胶层10、下线路面层11及下保护膜层12;所述镍片2、热敏电阻3和芯片4分别设置于上保护膜层6并分别与上线路面层7电连接;所述镍片2用于与外部电芯电连接并能采集外部电芯的电压;所述热敏电阻3能设置于外部电芯的表面以采集外部电芯的温度;所述芯片4经由上线路面层7分别与镍片2和热敏电阻3电连接;所述过孔5贯穿采集板1设置。
具体地,所述过孔5分别贯穿上保护膜层6、上线路面层7、上胶层8、基材层9、下胶层10、下线路面层11及下保护膜层12,将外部导电件焊接在过孔5内,即可通过外部导电件连通上线路面层7和下线路面层1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镍片2与电芯连接好后,将芯片4与外部上位机通信连接,并且通过镍片2对电芯的电压进行检测及热敏电阻3对电芯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电芯的电压数据和温度数据分别输送至芯片4,芯片4再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至外部上位机,从而实现了对电池的实时或周期性检测,有利于电芯的管理。另外,通过外部导电件连通上线路面层7和下线路面层11,使得上线路面层7和下线路面层11导通,通过下线路面层11直接接地,从而减少了布线距离,有利于交叉布线和复杂类型的布线,优化了电路结构。将芯片4、热敏电阻3和镍片2直接集成设置于采集板1上,便于采集板1与电芯的快速装配,简化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通过上胶层8和下胶层10分别连接上线路面层7与基材层9及下线路面层11与基材层9,采集板1的层状结构的连接方便,简化了采集板1的加工工序。
进一步地,过孔5的数量设置为多个。通过多个过孔5分别进行过线或安装外部导电件,有利于多个芯片4、热敏电阻3、下线路面层11及下保护膜层12的快速分别布线。
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还包括设置于下保护膜层12的补强板13,所述芯片4和热敏电阻3分别对应设置于补强板13的上方。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补强板13可采用钢片。增设补强板13,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强度,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一定的弯曲形变能力,使得本实用新型能适应于电芯的膨胀形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还包括设置于上保护膜层6的多个元器件14,多个所述元器件14围绕芯片4设置并能与芯片4电连接。
具体地,所述元器件14可采用电阻、电容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增设元器件14,避免芯片4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信号干扰,实现滤波和去耦作用。另外电容电阻等元器件14也可通过过孔5连接下线路面层11进行接地,元器件14的安装方便。另外,当芯片4接收到电芯的电压数据超过预设范围时,芯片4通过带动元器件14的电阻对此电压较高的电芯进行放电,以实现被动均衡功能,调节各个电芯的电压至一致,实现电芯的管理。
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还包括贯穿采集板1设置的多个透气孔(图中未示出),所述透气孔对应设置于补强板13的上方。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增设透气孔,通过透气孔对补强板13与采集板1之间的气体进行排气,避免补强板13与采集板1粘贴或连接后出现气泡或发白的问题,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成品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上保护膜层6、下保护膜层12和基材面均可采用PI膜制成。
具体地,所述上线路面层7和下线路面层11均可采用铜料制成。所述基材层9可采用AD粘接胶制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上线路面层7和下线路面层11,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布线空间。PI膜的耐高温和绝缘性能好。AD粘接胶的成本低,粘粘方便。在铜料上刻蚀出所需的线路,导电性好。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板(1)、镍片(2)、热敏电阻(3)、芯片(4)及过孔(5),所述采集板(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保护膜层(6)、上线路面层(7)、上胶层(8)、基材层(9)、下胶层(10)、下线路面层(11)及下保护膜层(12);所述镍片(2)、热敏电阻(3)和芯片(4)分别设置于上保护膜层(6)并分别与上线路面层(7)电连接;所述镍片(2)用于与外部电芯电连接并能采集外部电芯的电压;所述热敏电阻(3)能采集外部电芯的温度;所述芯片(4)经由上线路面层(7)分别与镍片(2)和热敏电阻(3)电连接;所述过孔(5)贯穿采集板(1)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其特征在于:过孔(5)的数量设置为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还包括设置于下保护膜层(12)的补强板(13),所述芯片(4)和热敏电阻(3)分别对应设置于补强板(13)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还包括设置于上保护膜层(6)的多个元器件(14),多个所述元器件(14)围绕芯片(4)设置并能与芯片(4)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还包括贯穿采集板(1)设置的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对应设置于补强板(13)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保护膜层(6)、下保护膜层(12)和基材面均采用PI膜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线路面层(7)和下线路面层(11)均采用铜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9)采用AD粘接胶制成。
CN202323052970.XU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 Active CN2212396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52970.XU CN221239660U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52970.XU CN221239660U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39660U true CN221239660U (zh) 2024-06-28

Family

ID=91613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052970.XU Active CN221239660U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396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870763U (zh) 采样装置、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1129413B (zh) 电池模组加热采集装置、电池模组及车辆
CN109496064A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
CN110854461A (zh) 电压及温度采集装置、电池模组系统和电动车
CN218385364U (zh) 一种电池电压温度采集装置和电池模组
CN115566370A (zh) 一种基于ffc的电池模组采集集成母排
CN221239660U (zh) 一种多功能线束结构双面板fpc
CN217239558U (zh) 电池模组
CN113140833B (zh)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电池模组
CN215816264U (zh) 电池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0628445U (zh) 信息采集装置及电池模组
CN205609643U (zh)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成组的电路板
CN209562921U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
CN212113941U (zh) 一种无人机电芯温度采集装置
CN218996839U (zh) 电池信息采集装置、电池模组和车辆
CN220628138U (zh) 一种汇流装置和电池模块
CN111982431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破损检测装置和方法
CN221126206U (zh) 集成采集母排及电池包
CN206362853U (zh) 一种电池组电压信号的采集结构及汽车
CN221668901U (zh) 一种加热及采样装置和电池系统
CN216354613U (zh) 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采样fpc分层结构
CN212482734U (zh) 一种用于软包动力电芯充放电过程中的温度测试装置
CN117896897A (zh) 一种用于电池的柔性电路板
CN217332769U (zh) 一种电池模组的电压、温度采集板组件
CN221126044U (zh) 电池包灭火组件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