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239651U - 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239651U CN221239651U CN202322567361.1U CN202322567361U CN221239651U CN 221239651 U CN221239651 U CN 221239651U CN 202322567361 U CN202322567361 U CN 202322567361U CN 221239651 U CN221239651 U CN 2212396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ing
- shell
- block
- shaft
- mo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056 comp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上述的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包括夹具固定件、第一移动压紧机构及第二移动压紧机构,所述第一移动压紧机构包括第一移动组件、第一激光测距组件及第一压紧组件,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端部,所述第一激光测距组件包括第一基准块及第一激光测距件,所述第一基准块与所述第一激光测距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移动压紧机构包括第二移动组件、第二激光测距组件及第二压紧组件,所述第二压紧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的端部,所述第二激光测距组件包括第二基准块及第二激光测距件,所述第二基准块与所述第二激光测距件相对设置,以使第一移动组件及第二移动组件的位移量一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圆柱电池在生产过程中,汇流片与底盖先焊接成一个结构件,再将电芯推进壳体内,并将正、负极汇流片与电芯进压装焊接,汇流片与电芯焊接后,底盖通过汇流片进行折弯后与壳体进行密封焊接,而在汇流片进行压装焊接时一般需要压紧装置对汇流片进行压紧焊接。
例如,申请号为CN202320060013.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汇流排激光焊接压紧机构,包括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固定板、两个滑杆、两个压板、四个滑套、两个侧板和双向同步电动推杆;所述双向同步电动推杆的外壳嵌入并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中上部,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两个所述滑杆的外侧壁中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通孔的内侧壁。
然而,上述压紧机构的结构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上述压紧机构在对汇流片进行压紧时,无法保证电芯与壳体对中设置,而电芯入壳不居中导致底盖封口焊接时汇流片会横向拉伤极耳,影响电池的良率,同时壳体的壳口两端与汇流片由于装配阻力形成缝隙,而缝隙影响焊接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保证电芯入壳对中设置,提升电池良率及提高壳口焊接良率的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包括:
夹具固定件,所述夹具固定件用于夹紧固定电池壳体;
第一移动压紧机构,所述第一移动压紧机构设置于所述夹具固定件的上方,所述第一移动压紧机构包括第一移动组件、第一激光测距组件及第一压紧组件,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端部,所述第一激光测距组件包括第一基准块及第一激光测距件,所述第一激光测距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内,所述第一基准块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基准块与所述第一激光测距件相对设置;
第二移动压紧机构,所述第二移动压紧机构设置于所述夹具固定件的上方,所述第二移动压紧机构与所述第一移动压紧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压紧机构包括第二移动组件、第二激光测距组件及第二压紧组件,所述第二压紧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的端部,所述第二激光测距组件包括第二基准块及第二激光测距件,所述第二激光测距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内,所述第二基准块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基准块与所述第二激光测距件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导向轴及第一移动轴,所述第一移动轴与所述第一导向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激光测距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轴,所述第一基准块安装于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一侧,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轴的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安装轴、第一汇流片压紧块及第一壳口整形块,所述第一安装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口整形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汇流片压紧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口整形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口整形块邻近所述第一汇流片压紧块的一侧呈圆弧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流片压紧块包括第一弧形压紧部及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夹持连接于所述第一壳口整形块及所述第一弧形压紧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二导向轴及第二移动轴,所述第二移动轴与所述第二导向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激光测距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轴,所述第二基准块安装于所述第二导向轴的一侧,所述第二压紧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轴的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紧组件包括第二安装轴、第二汇流片压紧块及第二壳口整形块,所述第二安装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口整形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汇流片压紧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壳口整形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口整形块邻近所述第二汇流片压紧块的一侧呈圆弧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汇流片压紧块包括第二弧形压紧部及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夹持连接于所述第二壳口整形块及所述第二弧形压紧部之间。
一种电池生产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电池壳体固定在夹具固定件上,电芯位于壳体内,第一移动组件向着壳体方向进行移动,第一激光测距件通过测量第一基准块的距离得出第一移动组件的位移量,第二移动组件通过第二激光测距件测量第二基准块的距离,以使第二移动组件的位移量与第一移动组件的位移量一致,进而使得第一压紧组件及第二压紧组件分别对正、负极汇流片压紧,并使电芯位于壳体的居中位置,避免了两端盖板焊接时由于电芯不居中而导致汇流片横向拉伤极耳的情况,提高了电池的良率。
2、第一压紧组件及第二压紧组件分别与壳体的两端抵接时,在第一压紧组件及第二压紧组件的压紧作用力下,壳体的两端壳口发生形变,减小了壳体的装配阻力,从而缩小壳体两端的缝隙,进而提升了壳口的焊接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包括夹具固定件、第一移动压紧机构及第二移动压紧机构,所述夹具固定件用于夹紧固定电池壳体,所述第一移动压紧机构设置于所述夹具固定件的上方,所述第一移动压紧机构包括第一移动组件、第一激光测距组件及第一压紧组件,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端部,所述第一激光测距组件包括第一基准块及第一激光测距件,所述第一激光测距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内,所述第一基准块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基准块与所述第一激光测距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移动压紧机构设置于所述夹具固定件的上方,所述第二移动压紧机构与所述第一移动压紧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压紧机构包括第二移动组件、第二激光测距组件及第二压紧组件,所述第二压紧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的端部,所述第二激光测距组件包括第二基准块及第二激光测距件,所述第二激光测距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内,所述第二基准块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基准块与所述第二激光测距件相对设置。
上述的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电池壳体固定在夹具固定件上,电芯位于壳体内,第一移动组件向着壳体方向进行移动,第一激光测距件通过测量第一基准块的距离得出第一移动组件的位移量,第二移动组件通过第二激光测距件测量第二基准块的距离,以使第二移动组件的位移量与第一移动组件的位移量一致,进而使得第一压紧组件及第二压紧组件分别对正、负极汇流片压紧,并使电芯位于壳体的居中位置,避免了两端盖板焊接时由于电芯不居中而导致汇流片横向拉伤极耳的情况,提高了电池的良率。另一方面,第一压紧组件及第二压紧组件分别与壳体的两端抵接时,在第一压紧组件及第二压紧组件的压紧作用力下,壳体的两端壳口发生形变,减小了壳体的装配阻力,从而缩小壳体两端的缝隙,进而提升了壳口的焊接良率。
为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的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10包括夹具固定件100、第一移动压紧机构200及第二移动压紧机构300,所述夹具固定件100用于夹紧固定电池壳体10a,所述第一移动压紧机构200设置于所述夹具固定件100的上方,所述第一移动压紧机构200包括第一移动组件210、第一激光测距组件220及第一压紧组件230,所述第一压紧组件230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210的端部,所述第一激光测距组件220包括第一基准块221及第一激光测距件222,所述第一激光测距件222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210内,所述第一基准块221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210的一侧,所述第一基准块221与所述第一激光测距件222相对设置,以使第一激光测距件222根据测量与第一基准块221之间的距离得出第一移动组件210的位移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移动压紧机构300设置于所述夹具固定件100的上方,所述第二移动压紧机构300与所述第一移动压紧机构200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压紧机构300包括第二移动组件310、第二激光测距组件320及第二压紧组件330,所述第二压紧组件330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10的端部,所述第二激光测距组件320包括第二基准块321及第二激光测距件322,所述第二激光测距件322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10内,所述第二基准块321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10的一侧,所述第二基准块321与所述第二激光测距件322相对设置,以使第二移动组件310的位移量与第一移动组件210的位移量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壳体10a位于中间的夹具固定件100上,电芯位于壳体10a内,第一激光测距件222与第二激光测距件322电连接,第一激光测距件222通过测量与第一基准块221的距离得出第一移动组件210的位移量,第二激光测距件322同步得到第一移动组件210的位移量后,第二激光测距件322通过测量第二基准块321的距离来控制第二移动组件310的位移量,以使第一移动组件210与第二移动组件310的位移量一致,进而使得电芯在两端的第一压紧组件230及第二压紧组件330的抵接作用下,居中设置于壳体10a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激光测距件222与第二激光测距件322的电连接及对第一移动组件210、第二移动组件310的位移量的电路控制方法属于现有技术,不在本申请的保护客体内,本申请仅对上述结构的位置关系及连接关系进行保护。
上述的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10,电池壳体10a固定在夹具固定件100上,电芯位于壳体10a内,第一移动组件210向着壳体10a方向进行移动,第一激光测距件222通过测量第一基准块221的距离得出第一移动组件210的位移量,第二移动组件310通过第二激光测距件322测量第二基准块321的距离,以使第二移动组件310的位移量与第一移动组件210的位移量一致,进而使得第一压紧组件230及第二压紧组件330分别对正、负极汇流片压紧,并使电芯位于壳体10a的居中位置,避免了两端盖板10c焊接时由于电芯不居中而导致汇流片10b横向拉伤极耳的情况,提高了电池的良率。另一方面,第一压紧组件230及第二压紧组件330分别与壳体10a的两端抵接时,在第一压紧组件230及第二压紧组件330的压紧作用力下,壳体10a的两端壳口发生形变,减小了壳体10a的装配阻力,从而缩小壳体10a两端的缝隙,进而提升了壳口的焊接良率。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组件210包括第一导向轴211及第一移动轴212,所述第一移动轴212与所述第一导向轴21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激光测距件222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轴212,所述第一基准块221安装于所述第一导向轴211的一侧,所述第一压紧组件230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轴212的端部。可以理解,第一激光测距件222安装于第一移动轴212,当第一移动轴212沿着第一导向轴211向电池壳体10a移动时,第一激光测距件222通过测量与第一基准块221的距离得出第一移动轴212的位移量,以使第一移动轴212与第二移动轴312的位移量一致。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紧组件230包括第一安装轴231、第一汇流片压紧块232及第一壳口整形块233,所述第一安装轴2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轴2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轴2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口整形块23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汇流片压紧块23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口整形块233。
可以理解,第一汇流片压紧块232作用于壳体10a内一侧的汇流片10b,当第一汇流片压紧块232持续移动时,汇流片10b与电芯抵接并推动电芯移动,直至电芯移动至预设位置,由于第一汇流片压紧块232要进入壳体10a内,因此第一汇流片压紧块232的直径需小于壳体10a的直径。进一步地,第一壳口整形块233与第一汇流片同步移动,第一壳口整形块233作用于壳体10a一端的壳口,即第一壳口整形块233的直径大于壳体10a的直径,在第一壳口整形块233的持续作用下,壳口发生形变,减小了壳体10a的装配阻力,从而缩小壳体10a的缝隙。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口整形块233邻近所述第一汇流片压紧块232的一侧呈圆弧状,以使第一壳口整形块233与壳口接触更加紧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流片压紧块232包括第一弧形压紧部及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夹持连接于所述第一壳口整形块233及所述第一弧形压紧部之间。
可以理解,第一弧形压紧部为圆弧形设计,以减小第一弧形压紧部对汇流片10b及电芯的应力,防止汇流片10b及电芯损坏。进一步地,第一弧形压紧部及第一连接轴在第一移动轴212的带动下进入壳体10a的一端,此时电芯及汇流片10b被第一弧形压紧部推移至一段距离,在第一移动轴212复位后,汇流片10b的另一侧通过折弯后进入壳体10a内,盖板10c再与壳体10a进行焊接。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移动组件310包括第二导向轴311及第二移动轴312,所述第二移动轴312与所述第二导向轴311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激光测距件322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轴312,所述第二基准块321安装于所述第二导向轴311的一侧,所述第二压紧组件330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轴312的端部。可以理解,第二激光测距件322安装于第二移动轴312,当第二移动轴312沿着第二导向轴311向电池壳体10a移动时,第二激光测距件322通过测量与第二基准块321的距离得出第二移动轴312的位移量,以使第二移动轴312与第二移动轴312的位移量一致。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紧组件330包括第二安装轴331、第二汇流片压紧块332及第二壳口整形块333,所述第二安装轴33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轴3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轴3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口整形块33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汇流片压紧块33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壳口整形块333。
可以理解,第二汇流片压紧块332作用于壳体10a内一侧的汇流片,当第二汇流片压紧块332持续移动时,汇流片与电芯抵接并推动电芯移动,直至电芯移动至预设位置,由于第二汇流片压紧块332要进入壳体10a内,因此第二汇流片压紧块332的直径需小于壳体10a的直径。进一步地,第二壳口整形块333与第二汇流片同步移动,第二壳口整形块333作用于壳体10a一端的壳口,即第二壳口整形块333的直径大于壳体10a的直径,在第二壳口整形块333的持续作用下,壳口发生形变,减小了壳体10a的装配阻力,从而缩小壳体10a的缝隙。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口整形块333邻近所述第二汇流片压紧块332的一侧呈圆弧状,以使第二壳口整形块333与壳口接触更加紧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汇流片压紧块332包括第二弧形压紧部及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夹持连接于所述第二壳口整形块333及所述第二弧形压紧部之间。
可以理解,第二弧形压紧部为圆弧形设计,以减小第二弧形压紧部对汇流片及电芯的应力,防止汇流片及电芯损坏。进一步地,第二弧形压紧部及第二连接轴在第二移动轴312的带动下进入壳体10a的一端,此时电芯及汇流片被第二弧形压紧部推移至一段距离,在第二移动轴312复位后,汇流片的另一侧通过折弯后进入壳体10a内,盖板再与壳体10a进行焊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生产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的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10,电池壳体10a固定在夹具固定件100上,电芯位于壳体10a内,第一移动组件210向着壳体10a方向进行移动,第一激光测距件222通过测量第一基准块221的距离得出第一移动组件210的位移量,第二移动组件310通过第二激光测距件322测量第二基准块321的距离,以使第二移动组件310的位移量与第一移动组件210的位移量一致,进而使得第一压紧组件230及第二压紧组件330分别对正、负极汇流片压紧,并使电芯位于壳体10a的居中位置,避免了两端盖板焊接时由于电芯不居中而导致汇流片横向拉伤极耳的情况,提高了电池的良率。另一方面,第一压紧组件230及第二压紧组件330分别与壳体10a的两端抵接时,在第一压紧组件230及第二压紧组件330的压紧作用力下,壳体10a的两端壳口发生形变,减小了壳体10a的装配阻力,从而缩小壳体10a两端的缝隙,进而提升了壳口的焊接良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具固定件,所述夹具固定件用于夹紧固定电池壳体;
第一移动压紧机构,所述第一移动压紧机构设置于所述夹具固定件的上方,所述第一移动压紧机构包括第一移动组件、第一激光测距组件及第一压紧组件,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端部,所述第一激光测距组件包括第一基准块及第一激光测距件,所述第一激光测距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内,所述第一基准块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基准块与所述第一激光测距件相对设置;
第二移动压紧机构,所述第二移动压紧机构设置于所述夹具固定件的上方,所述第二移动压紧机构与所述第一移动压紧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压紧机构包括第二移动组件、第二激光测距组件及第二压紧组件,所述第二压紧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的端部,所述第二激光测距组件包括第二基准块及第二激光测距件,所述第二激光测距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内,所述第二基准块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基准块与所述第二激光测距件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导向轴及第一移动轴,所述第一移动轴与所述第一导向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激光测距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轴,所述第一基准块安装于所述第一导向轴的一侧,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轴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安装轴、第一汇流片压紧块及第一壳口整形块,所述第一安装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口整形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汇流片压紧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口整形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口整形块邻近所述第一汇流片压紧块的一侧呈圆弧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片压紧块包括第一弧形压紧部及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夹持连接于所述第一壳口整形块及所述第一弧形压紧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二导向轴及第二移动轴,所述第二移动轴与所述第二导向轴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激光测距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轴,所述第二基准块安装于所述第二导向轴的一侧,所述第二压紧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轴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紧组件包括第二安装轴、第二汇流片压紧块及第二壳口整形块,所述第二安装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口整形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汇流片压紧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壳口整形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口整形块邻近所述第二汇流片压紧块的一侧呈圆弧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汇流片压紧块包括第二弧形压紧部及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夹持连接于所述第二壳口整形块及所述第二弧形压紧部之间。
10.一种电池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67361.1U CN221239651U (zh) | 2023-09-20 | 2023-09-20 | 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67361.1U CN221239651U (zh) | 2023-09-20 | 2023-09-20 | 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239651U true CN221239651U (zh) | 2024-06-28 |
Family
ID=91591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567361.1U Active CN221239651U (zh) | 2023-09-20 | 2023-09-20 | 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239651U (zh) |
-
2023
- 2023-09-20 CN CN202322567361.1U patent/CN2212396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55716B (zh) | 一种新型电池模组焊接工装结构 | |
US20100287763A1 (en) | Battery production method | |
KR101698767B1 (ko) | 이차전지 | |
EP3719871A1 (en) | Automatic pressure jig device for bringing electrode lead into close contact with busbar, and battery module manufacturing system comprising same | |
CN221239651U (zh) | 电芯入壳对中压紧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 |
CN203026577U (zh) | 一种圆柱形锂电池正极极耳折弯及封口体压入装置 | |
CN210937839U (zh) | 用于极耳焊接的压紧装置 | |
CN219162398U (zh) | 一种异物检测装置 | |
CN116637980A (zh) | 极耳折弯设备 | |
CN217387271U (zh) | 电压采集结构和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 |
CN102299290A (zh) | 一种电池极耳与极柱的连接方法 | |
CN107195957B (zh) | 正负极同侧布置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法 | |
WO2024108841A1 (zh) | 电芯加工设备、电芯加工方法以及电池生产线 | |
CN105655198A (zh) | 一种固卡电连接防水温控器 | |
CN221328046U (zh) | 电池引脚、电池顶盖结构及高倍率电池 | |
CN219067261U (zh) | 一种非焊接式跳线 | |
CN218975653U (zh) | 一种锂电池外壳结构 | |
CN220382285U (zh) | 极柱、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19086177U (zh) | 一种锂电池极柱连接结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219106435U (zh) | 连接结构、盖板组件及电池 | |
CN220914514U (zh) | 电池和用电设备 | |
CN219805571U (zh) | 一种集流盘焊接压头装置 | |
CN216468225U (zh) | 一种电喷摩托车保险盒挂具 | |
CN219642970U (zh) | 电池盖板组件和电池 | |
CN209766573U (zh) | 一种顶盖片组装件极柱与铆接块过盈铆接盖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