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83839U - 一种杯盖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杯盖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183839U CN221183839U CN202322739603.0U CN202322739603U CN221183839U CN 221183839 U CN221183839 U CN 221183839U CN 202322739603 U CN202322739603 U CN 202322739603U CN 221183839 U CN221183839 U CN 2211838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yor belt
- cup cover
- horizontal direction
- detection
- detection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8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1122767 The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61 beverag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267 mil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080 mil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36 milk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杯盖检测系统,传输装置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均用于输送杯盖;初检装置包括位于第一传送带上方的初检测机构;移送装置位于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之间,移送装置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活动的活动移载部,用以将经初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杯盖转移至第二传送带;复检装置包括位于第二传送带上方的复检测机构;剔除机构用以将经复检测机构检测不合格的杯盖从第二传送带上移除;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之间的间隙大于待测杯盖的尺寸,以使得经初检测机构检测检测不合格的杯盖能够自该间隙处掉落。可快速、准确完成杯盖的质检,降低漏检误检率,保证杯盖质量,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杯盖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杯盖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常生活中对纸杯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奶茶的流行,使得纸杯的需求量激增,国内外的高端饮品行业对纸杯杯盖的环保性、外观以及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厂家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需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生产效率,而产品的检验效率是制约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纸质杯盖的快速且准确的检测极为重要。通常需要对杯盖进行正面、背光正面、边缘、三维形状检测,使得杯盖的检测难度大,目前,一般采用人工检测,该方法存在检测速度慢、漏检误检频率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杯盖检测系统,旨在解决采用人工检测杯盖速度慢、漏检误检频率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杯盖检测系统,包括:
传输装置,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均用于输送杯盖;
初检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上方的初检测机构,用以对处在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的杯盖进行初检;
移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与所述第二传送带之间,所述移送装置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活动的活动移载部,用以将经所述初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杯盖转移至所述第二传送带;
复检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上方的复检测机构,用以对处在所述第二传送带上的杯盖进行复检;以及,
剔除机构,设于所述第二传送带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复检装置远离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侧,用以将经所述复检测机构检测不合格的杯盖从所述第二传送带上移除;
其中,所述第一传送带与所述第二传送带之间的间隙大于待测杯盖的尺寸,以使得经所述初检测机构检测不合格的杯盖能够自该间隙处掉落。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送带包括:
输入传送带单元,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且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输出端对接,所述移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与所述输入传送带单元之间,用以将经所述初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杯盖转移至所述输入传送带单元,并沿所述输入传送带单元的宽度方向并排放置;以及,
输出传送带单元,位于所述输入传送带单元背向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侧、且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用以接收所述输入传送带单元上经所述初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杯盖,其中,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在水平面相交;
所述复检测机构、所述剔除机构位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的上方、且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依次排布。
可选地,所述初检装置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传送带设置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形成有处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上方的安装部;
所述初检测机构包括补光灯和两个第一相机,两个所述第一相机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且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用以获取所述第一传送带上杯盖的图像,所述补光灯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相机之间。
可选地,所述安装架包括两个支撑杆、以及连接两个支撑杆且沿上下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两个所述支撑杆分别处于所述第一传送带在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上的两侧、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均能够沿上下向活动;
所述安装部包括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所述补光灯安装于所述第一横杆,两个所述第一相机安装于所述第二横杆。
可选地,所述移送装置包括:
承载架,具有位于所述传输装置上方的承载座;
移动机构,包括气动滑台和回转气缸,所述气动滑台安装于所述承载座、且沿上下向延伸,所述回转气缸安装于所述气动滑台的滑座的下端,以能够随所述滑座上下移动;以及,
拾取组件,包括基板和两个第一吸盘组,所述基板安装于所述回转气缸的缸体的下端面,所述基板具有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端,两个所述安装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输入传送带单元对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吸盘组对应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端的下端面,用以拾取经所述初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杯盖并带动其转移至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
所述活动移载部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吸盘组。
可选地,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呈透明设置;
所述复检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对应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设置,所述安装座包括处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上方的安装板;
所述复检测机构包括:
图像采集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下端面的第二相机、第三相机及第四相机,所述第二相机的镜头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相机与所述第四相机分别处于所述第二相机在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三相机与所述第四相机的镜头均朝向所述第二相机倾斜;
两个平面镜,位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之间、且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相机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的两侧,用以呈现经所述初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杯盖的侧面图;以及,
发光板,设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相机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杯盖检测系统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复检测机构两侧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复检测机构电性连接;和/或,
所述剔除机构包括高压喷气嘴,所述高压喷气嘴设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一侧,且与所述复检测机构电性连接,用以将经所述复检测机构检测不合格的杯盖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上移除。
可选地,所述杯盖检测系统还包括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包括:
第三传送带,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三传送带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的输出端对接,用以接收经所述复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杯盖;以及,
分流组件,包括设置架、导向板和多个分隔板,所述设置架位于所述第三传送带的输出端的上方,多个所述分隔板安装于所述设置架的下端面、且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三传送带上限定出两个分流通道,所述导向板安装于所述设置架靠近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的一端、且沿上下向延伸的轴线可摆动设置,以能够分别与两个所述分流通道导通,用以将经所述复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杯盖能够分别导入两个所述分流通道。
可选地,所述杯盖检测系统还包括堆叠装置,所述堆叠装置包括:
输送机构,包括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三传送带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四传送带、第五传送带和第六传送带,所述第四传送带和所述第六传送带分别与两个所述分流通道对应设置;以及,
堆叠机构,包括机架、电控平移台和吸盘结构,所述机架具有位于所述输送机构上方的设置平台,所述设置平台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电控平移台安装于所述设置平台、且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可活动设置,所述吸盘结构设于所述电控平移台的下端,用以在所述电控平移台的驱动下上下移动,所述吸盘结构具有两个第二吸盘组,两个所述第二吸盘组分别用拾取所述第四传送带和所述第六传送带上的杯盖,并放置在所述第五传送带上。
可选地,所述第四传送带和所述第六传送带的输出端处均设有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对杯盖进行检测时,将杯盖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上,通过所述第一传送带的输送,使得杯盖从所述初检测机构的下方经过,以进行初检完成杯盖的三维形状检测,其中,初检合格的杯盖通过所述移载部转移至所述第二传送带,进一步地,通过所述复检测机构对初检合格的杯盖进行二次检测,以确定初检合格的杯盖的透光性、是否有毛边、裂缝、色污等问题,如此,通过所述杯盖检测系统,可快速、准确的完成杯盖的质检,降低漏检误检率,保证杯盖质量,并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杯盖检测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初检装置、初检装置与移送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复检装置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分流装置与堆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堆叠装置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常生活中对纸杯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奶茶的流行,使得纸杯的需求量激增,国内外的高端饮品行业对纸杯杯盖的环保性、外观以及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厂家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需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生产效率,而产品的检验效率是制约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纸质杯盖的快速且准确的检测极为重要。通常需要对杯盖进行正面、背光正面、边缘、三维形状检测,使得杯盖的检测难度大,目前,一般采用人工检测,该方法存在检测速度慢、漏检误检频率高的问题。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杯盖检测系统,可快速、准确的完成杯盖的质检,降低漏检误检率,保证杯盖质量,并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杯盖检测系统的一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杯盖检测系统100包括传输装置1、初检装置2、移送装置3、复检装置4和剔除机构5,所述传输装置1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传送带11和第二传送带12,所述第一传送带11和所述第二传送带12均用于输送杯盖;所述初检装置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11上方的初检测机构21,用以对处在所述第一传送带11上的杯盖进行初检;所述移送装置3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11与所述第二传送带12之间,所述移送装置3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活动的活动移载部3a,用以将经所述初检测机构21检测合格的杯盖转移至所述第二传送带12;所述复检装置4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12上方的复检测机构42,用以对处在所述第二传送带12上的杯盖进行复检;所述剔除机构5设于所述第二传送带12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复检装置4远离所述第一传送带11的一侧,用以将经所述复检测机构42检测不合格的杯盖从所述第二传送带12上移除;其中,所述第一传送带11与所述第二传送带12之间的间隙大于待测杯盖的尺寸,以使得经所述初检测机构21检测不合格的杯盖能够自该间隙处掉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对杯盖进行检测时,将杯盖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11上,通过所述第一传送带11的输送,使得杯盖从所述初检测机构21的下方经过,以进行初检完成杯盖的三维形状检测,其中,初检合格的杯盖通过所述移载部转移至所述第二传送带12,进一步地,通过所述复检测机构42对初检合格的杯盖进行二次检测,以确定初检合格的杯盖的透光性、是否有毛边、裂缝、色污等问题,如此,通过所述杯盖检测系统100,可快速、准确的完成杯盖的质检,降低漏检误检率,保证杯盖质量,并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传送带12包括输入传送带单元121和输出传送带单元122,所述输入传送带单元121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且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传送带11的输出端对接,所述移送装置3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11与所述输入传送带单元121之间,用以将经所述初检测机构21检测合格的杯盖转移至所述输入传送带单元121,并沿所述输入传送带单元121的宽度方向并排放置;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122位于所述输入传送带单元121背向所述第一传送带11的一侧、且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用以接收所述输入传送带单元121上经所述初检测机构21检测合格的杯盖,其中,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在水平面相交;所述复检测机构42、所述剔除机构5位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122的上方、且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依次排布。由于所述输入传送带单元121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122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而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在水平面相交,如此,所述输入传送带单元121上沿其宽度方向并排放置的杯盖,在移动至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122后自动变为单排设置,而无需人工操作,降低人工成本,并且便于所述复检测机构42对杯盖逐一检测,提高检测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初检装置2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传送带11设置的安装架22,所述安装架22形成有处于所述第一传送带11上方的安装部;所述初检测机构21包括补光灯211和两个第一相机212,两个所述第一相机212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且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用以获取所述第一传送带11上杯盖的图像,所述补光灯211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相机之间。通过设置两个所述第一相机212,以便于同时对并排设置的两个杯盖进行检测,提高初检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安装架22包括两个支撑杆221、以及连接两个支撑杆221且沿上下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横杆222和第二横杆223,两个所述支撑杆221分别处于所述第一传送带11在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上的两侧、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横杆222与所述第二横杆223均能够沿上下向活动;所述安装部包括所述第一横杆222和所述第二横杆223,所述补光灯211安装于所述第一横杆222,两个所述第一相机212安装于所述第二横杆223。如此,通过设置所述安装架22,以使得所述补光灯211、两个所述第一相机212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11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二横杆223上对应设有两个分度盘,两个所述分度盘与两个所述第一相机212一一对应设置,以使得各所述第一相机212的角度可调,以便于拍摄出完整的图片,而通过所述第二横杆223的上下活动,可调整两个所述第一相机212与所述第一传送带11的在上下方向的距离,保证拍摄照片的清晰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移送装置3包括承载架31、移动机构32和拾取组件33,所述承载架31具有位于所述传输装置1上方的承载座;所述移动机构32包括气动滑台321和回转气缸322,所述气动滑台321安装于所述承载座、且沿上下向延伸,所述回转气缸322安装于所述气动滑台321的滑座的下端,以能够随所述滑座上下移动;所述拾取组件33包括基板331和两个第一吸盘组332,所述基板331安装于所述回转气缸322的缸体的下端面,所述基板331具有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端,两个所述安装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传送带11和所述输入传送带单元121对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吸盘组332对应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端的下端面,用以拾取经所述初检测机构21检测合格的杯盖并带动其转移至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122;所述活动移载部3a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吸盘组332。其中,各所述第一吸盘组332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多个吸盘,多个所述吸盘的排列方式与所述第一传送带11上杯盖的排列方向相同,如此,在其中一所述第一吸盘组332拾取所述第一传送带11上初检合格的杯盖后,在所述回转气缸322驱动作用下,吸附有杯盖的所述第一吸盘组332转动至所述输入传送带单元121,并在所述气动滑台321的驱动下,将杯盖放置在所述输入传送带单元121,此时,另一所述第一吸盘组332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11的上方,并可同时拾取所述第一传送带11上初检合格的杯盖,通过两个所述第一吸盘组332的拾取操作,提高初检合格杯盖的转运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回转气缸322的型号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只要能满足使用需求即可,所述回转气缸322为本领域技术常规机械部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其具体结构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122呈透明设置;所述复检装置4还包括安装座41,所述安装座41对应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122设置,所述安装座41包括处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122上方的安装板;所述复检测机构42包括图像采集组件421、两个平面镜422和发光板423,所述图像采集组件421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下端面的第二相机421a、第三相机421b及第四相机421c,所述第二相机421a的镜头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1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相机421b与所述第四相机421c分别处于所述第二相机421a在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三相机421b与所述第四相机421c的镜头均朝向所述第二相机421a倾斜;两个所述平面镜422位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122之间、且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相机421a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的两侧,用以呈现经所述初检测机构21检测合格的杯盖的侧面图;所述发光板423设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122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相机421a相对设置。通过设置两个所述平面镜422,使得杯盖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的图像,可被所述第二相机421a识别到,减少相机的设置数量,降低制造成本,如此,在所述第二相机421a、所述第三相机421b、所述第四相机421c、两个所述平面镜422及所述发光板423的组合作用下,确定初检合格的杯盖的透光性、以及是否有毛边、裂缝、色污的问题,进而最终确定杯盖复检是否合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杯盖检测系统100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复检测机构42两侧的第一传感器43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43、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复检测机构42电性连接。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43以确定进入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122的各杯盖分别是第几个,在进所述复检测机构42检测后,确定复检不合格的杯盖的序号,并将不合格的杯盖的序号信息传递各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复检不合格的杯盖经过时,控制所述剔除机构5将复检不合格的杯盖移除。同样地,在所述第一传送带11上也设有两个传感器,如此,可确定初检不合格的杯盖,而两个所述传感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吸盘组332电性连接,以控制各所述第一吸盘中的各所述吸盘的启停,从而只拾取初检合格的杯盖。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剔除机构5包括高压喷气嘴51,所述高压喷气嘴51设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122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一侧,且与所述复检测机构42电性连接,用以将经所述复检测机构42检测不合格的杯盖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122上移除。如此,在经所述复检测机构42确定复检不合格的杯盖后,控制所述高压喷气嘴51开启,以将复检不合格的杯盖移除。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杯盖检测系统100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复检测机构42两侧的第一传感器43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43、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复检测机构42电性连接,所述剔除机构5包括高压喷气嘴51,所述高压喷气嘴51设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122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一侧,且与所述复检测机构42电性连接,用以将经所述复检测机构42检测不合格的杯盖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122上移除。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43以确定进入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122的各杯盖分别是第几个,在进所述复检测机构42检测后,确定复检不合格的杯盖的序号,并将不合格的杯盖的序号信息传递各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复检不合格的杯盖经过时,控制所述高压喷气嘴51开启以将复检不合格的杯盖移除。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杯盖检测系统100还包括分流装置6,所述分流装置6包括第三传送带61和分流组件62,所述第三传送带61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三传送带61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122的输出端对接,用以接收经所述复检测机构42检测合格的杯盖;所述分流组件62包括设置架621、导向板622和多个分隔板623,所述设置架621位于所述第三传送带61的输出端的上方,多个所述分隔板623安装于所述设置架621的下端面、且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三传送带61上限定出两个分流通道,所述导向板622安装于所述设置架621靠近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122的一端、且沿上下向延伸的轴线可摆动设置,以能够分别与两个所述分流通道导通,用以将经所述复检测机构42检测合格的杯盖能够分别导入两个所述分流通道。通过在所述第三传送带61上限定出两个分流通道,以使得流入所述第三传送带61的杯盖,经两个所述分流通道进行分流,以便于后续杯盖的堆叠。其中,所述第三传送带61的的速度大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122的速度,以保证杯盖之间的间距,防止所述导向板622旋转时接触到杯盖。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杯盖检测系统100还包括堆叠装置7,所述堆叠装置7包括输送机构71和堆叠机构72,所述输送机构71包括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三传送带61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四传送带、71a第五传送带71b和第六传送带71c,所述第四传送带和所述第六传送带71c分别与两个所述分流通道对应设置;所述堆叠机构72包括机架721、电控平移台722和吸盘结构723,所述机架721具有位于所述输送机构71上方的设置平台,所述设置平台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电控平移台722安装于所述设置平台、且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可活动设置,所述吸盘结构723设于所述电控平移台722的下端,用以在所述电控平移台722的驱动下上下移动,所述吸盘结构723具有两个第二吸盘组723a,两个所述第二吸盘组723a分别用拾取所述第四传送带和所述第六传送带71c上的杯盖,并放置在所述第五传送带71b上。如此,杯盖经两个所述分流通道分别流所述第四传送带与所述第六传送带71c上,所述电控平移台722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可活动,以使得两个所述第二吸盘组723a分别用拾取所述第四传送带和所述第六传送带71c上的杯盖,并在所述第五传送带71b上进行杯盖堆叠。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四传送带和所述第六传送带71c的输出端处均设有挡板8。如此,以防止所述第四传送带与所述第六传送带71c上杯盖掉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杯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输装置,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均用于输送杯盖;
初检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上方的初检测机构,用以对处在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的杯盖进行初检;
移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与所述第二传送带之间,所述移送装置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活动的活动移载部,用以将经所述初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杯盖转移至所述第二传送带;
复检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上方的复检测机构,用以对处在所述第二传送带上的杯盖进行复检;以及,
剔除机构,设于所述第二传送带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复检装置远离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侧,用以将经所述复检测机构检测不合格的杯盖从所述第二传送带上移除;
其中,所述第一传送带与所述第二传送带之间的间隙大于待测杯盖的尺寸,以使得经所述初检测机构检测不合格的杯盖能够自该间隙处掉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送带包括:
输入传送带单元,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且其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输出端对接,所述移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与所述输入传送带单元之间,用以将经所述初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杯盖转移至所述输入传送带单元,并沿所述输入传送带单元的宽度方向并排放置;以及,
输出传送带单元,位于所述输入传送带单元背向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侧、且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用以接收所述输入传送带单元上经所述初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杯盖,其中,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在水平面相交;
所述复检测机构、所述剔除机构位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的上方、且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依次排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检装置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传送带设置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形成有处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上方的安装部;
所述初检测机构包括补光灯和两个第一相机,两个所述第一相机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且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用以获取所述第一传送带上杯盖的图像,所述补光灯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相机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两个支撑杆、以及连接两个支撑杆且沿上下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两个所述支撑杆分别处于所述第一传送带在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上的两侧、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二横杆均能够沿上下向活动;
所述安装部包括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所述补光灯安装于所述第一横杆,两个所述第一相机安装于所述第二横杆。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装置包括:
承载架,具有位于所述传输装置上方的承载座;
移动机构,包括气动滑台和回转气缸,所述气动滑台安装于所述承载座、且沿上下向延伸,所述回转气缸安装于所述气动滑台的滑座的下端,以能够随所述滑座上下移动;以及,
拾取组件,包括基板和两个第一吸盘组,所述基板安装于所述回转气缸的缸体的下端面,所述基板具有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端,两个所述安装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输入传送带单元对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吸盘组对应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端的下端面,用以拾取经所述初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杯盖并带动其转移至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
所述活动移载部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吸盘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呈透明设置;
所述复检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对应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设置,所述安装座包括处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上方的安装板;
所述复检测机构包括:
图像采集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板的下端面的第二相机、第三相机及第四相机,所述第二相机的镜头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相机与所述第四相机分别处于所述第二相机在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三相机与所述第四相机的镜头均朝向所述第二相机倾斜;
两个平面镜,位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之间、且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相机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的两侧,用以呈现经所述初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杯盖的侧面图;以及,
发光板,设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相机相对设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检测系统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复检测机构两侧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复检测机构电性连接;和/或,
所述剔除机构包括高压喷气嘴,所述高压喷气嘴设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一侧,且与所述复检测机构电性连接,用以将经所述复检测机构检测不合格的杯盖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上移除。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检测系统还包括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包括:
第三传送带,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三传送带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的输出端对接,用以接收经所述复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杯盖;以及,
分流组件,包括设置架、导向板和多个分隔板,所述设置架位于所述第三传送带的输出端的上方,多个所述分隔板安装于所述设置架的下端面、且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三传送带上限定出两个分流通道,所述导向板安装于所述设置架靠近所述输出传送带单元的一端、且沿上下向延伸的轴线可摆动设置,以能够分别与两个所述分流通道导通,用以将经所述复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杯盖能够分别导入两个所述分流通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杯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检测系统还包括堆叠装置,所述堆叠装置包括:
输送机构,包括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三传送带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四传送带、第五传送带和第六传送带,所述第四传送带和所述第六传送带分别与两个所述分流通道对应设置;以及,
堆叠机构,包括机架、电控平移台和吸盘结构,所述机架具有位于所述输送机构上方的设置平台,所述设置平台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电控平移台安装于所述设置平台、且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可活动设置,所述吸盘结构设于所述电控平移台的下端,用以在所述电控平移台的驱动下上下移动,所述吸盘结构具有两个第二吸盘组,两个所述第二吸盘组分别用拾取所述第四传送带和所述第六传送带上的杯盖,并放置在所述第五传送带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杯盖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传送带和所述第六传送带的输出端处均设有挡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739603.0U CN221183839U (zh) | 2023-10-11 | 2023-10-11 | 一种杯盖检测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739603.0U CN221183839U (zh) | 2023-10-11 | 2023-10-11 | 一种杯盖检测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183839U true CN221183839U (zh) | 2024-06-21 |
Family
ID=91490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739603.0U Active CN221183839U (zh) | 2023-10-11 | 2023-10-11 | 一种杯盖检测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183839U (zh) |
-
2023
- 2023-10-11 CN CN202322739603.0U patent/CN22118383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092701B (zh) | 电池铝壳检测装置 | |
CN107764834B (zh) | 一种自动检测透明零件表面缺陷的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
CN106872474A (zh) | 零件立体视觉检测机及其检测方法 | |
CN105548212A (zh) | 一种触摸屏玻璃表面瑕疵在线自动化检测系统及方法 | |
CN104101606A (zh) | 一种用于对液晶面板正反板面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 | |
CN209238455U (zh) | 一种led灯珠检测剔除设备 | |
CN107228861A (zh) | 液晶面板的缺陷检测装置 | |
CN211839085U (zh) | 机器视觉检测装置 | |
CN110908156A (zh) | 一种液晶屏线路aoi自动检测设备 | |
CN112083002A (zh)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电容外观检测装置及方法 | |
CN203245133U (zh) | 镜片瑕疵检测系统 | |
CN203981603U (zh) | 一种用于对液晶面板正反板面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 | |
CN209318208U (zh) | 一种片式电阻用ccd检测线 | |
CN221183839U (zh) | 一种杯盖检测系统 | |
CN210803306U (zh) | 一种双转盘外观检测装置 | |
CN206609797U (zh) | 零件立体视觉检测机 | |
CN206990465U (zh) | 液晶面板的缺陷检测装置 | |
CN116577342B (zh) | 一种工件视觉全检机系统 | |
CN114535107B (zh) | 一种背检分选下料装置及下料方法 | |
CN213495011U (zh) | 一种湿度试纸自动检测装置 | |
CN211337772U (zh) | 一种液晶屏自动校正装置 | |
CN213316287U (zh) | 一种西林瓶的高精度视觉检测系统 | |
CN211937965U (zh) | 一种矽钢片自动检测与分拣装置 | |
CN209935295U (zh) | 一种音量键外观aoi检测设备 | |
CN213398235U (zh) | 一种双轨双层光源检测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