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76086U - 一种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及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及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76086U
CN221176086U CN202323042387.0U CN202323042387U CN221176086U CN 221176086 U CN221176086 U CN 221176086U CN 202323042387 U CN202323042387 U CN 202323042387U CN 221176086 U CN221176086 U CN 2211760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copper bar
contact
segment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4238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友林
唐新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angtian Intellig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angtian Intellig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angtian Intellig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angtian Intellig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04238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760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760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760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Instrument Details And Bridges, And Automatic Balanc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接触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及接触器。一种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包括静铜排、第一触点和PCB板,静铜排包括连接段、电阻段和接触段,电阻段连接在连接段与接触段之间,连接段用于连接主回路,第一触点固定在接触段上并与接触段电连接,第一触点用于与接触器中的第二触点接触或分离,PCB板与电阻段电连接,用于测量通过电阻段的电流。PCB板通过测量电阻段的电流得到主回路的电流大小,使得电阻段具有分流器的功能,将分流器集成在静铜排上,而不再需要连接单独设置的分流器,节省分流器占用的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及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接触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及接触器。
背景技术
分流器一般是用来扩大电流量程用的定值低电阻,根据直流电流通过电阻时会在电阻的两端产生电压、测量电压转化得到电流大小的原理制成,定值低电阻的分流器能够通过较大的电流。
新能源汽车上,电池组与负载之间的主回路上连接有接触器,接触器包括静铜排和动铜排,静铜排上设置有连接在主回路中的主静触点,动铜排上设置有连接在主回路中的主动触点,主动触点能够往复运动,以与主静触点接触或分离,从而控制主回路的通断。而接触器需配对设置一个分流器,分流器连接主回路,用于测量主回路的电流大小并将电流信息传输给控制系统,电流大小出现异常时,控制系统控制接触器断开,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现有技术中的分流器是一个独立器件,分流器通过螺栓与回路铜排固定,导致占用的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分流器是一个独立器件,通过螺栓与回路铜排固定,占用的空间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及接触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包括静铜排、第一触点和PCB板,所述静铜排包括连接段、电阻段和接触段,所述电阻段连接在所述连接段与接触段之间,所述连接段用于连接主回路,所述第一触点固定在所述接触段上并与所述接触段电连接,所述第一触点用于与接触器中的第二触点接触或分离,所述PCB板与电阻段电连接,用于测量通过所述电阻段的电流。
可选地,接触段包括第一平直段、弯曲段和第二平直段,所述第一平直段和第二平直段间隔相对设置,所述弯曲段连接所述第一平直段的一端和第二平直段的一端,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段连接,所述第一触点固定在所述第二平直段背向所述第一平直段的一侧。
可选地,第一平直段与第二平直段平行。
可选地,连接段、电阻段和第一平直段沿同一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段、电阻段和第一平直段背向所述第二平直段的一侧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可选地,PCB板焊接在所述静铜排背向所述第一触点的一侧表面,所述PCB板与所述电阻段接触电连接,所述PCB板上安装有供信号线插接的信号接口。
可选地,沿与所述电阻段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PCB板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电阻段的宽度尺寸,所述PCB板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凸出所述静铜排的第一凸出部,所述信号接口安装在所述第一凸出部的朝向所述第一触点的表面。
可选地,PCB板在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凸出部相对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电阻段的侧面平齐。
可选地,连接段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在所述电阻段与第一连接段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横截面尺寸,所述第一连接段上设置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通过紧固件将所述静铜排安装在主回路上。
可选地,电阻段焊接在所述连接段与接触段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中,连接在连接段与接触段之间的电阻段与PCB板电连接,连接段连接主回路,固定在接触段上的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接触时,导通的主回路的电流通过静铜排,PCB板通过测量电阻段的电流得到主回路的电流大小,使得电阻段具有分流器的功能,以将分流器集成在静铜排上,而不再需要连接单独设置的分流器,节省分流器占用的空间。同时,避免出现现有技术的分流器通过螺栓与回路铜排固定时可能出现松动、导致分流器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集成分流器的铜排测量电流更加稳定。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触器,包括外壳、驱动机构、动铜排和上述的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所述静铜排固定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动铜排上固定有第二触点,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动铜排往复运动,以使所述第二触点与第一触点接触或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视图;
图3是图1中的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主视图;
图5是图3中的静铜排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静铜排;2、PCB板;3、第一触点;4、动铜排;5、第二触点;6、动铁芯;7、静铁芯;8、线圈;9、斥力弹簧;10、连杆;11、电阻段;12、连接段;121、安装孔;13、接触段;131、第一平直段;132、弯曲段;133、第二平直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触器,包括外壳、驱动机构、动铜排4和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驱动机构、动铜排4和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安装在外壳内。
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包括静铜排1、第一触点3和PCB板2,静铜排1包括连接段12、电阻段11和接触段13,电阻段11由微欧电阻制成,具有定值低电阻,能够通过较大电流。电阻段11连接在连接段12与接触段13之间,连接段12连接主回路,该主回路是指汽车上连接电池组与负载的电路,第一触点3固定在接触段13上并与接触段13电连接,使得第一触点3连接在主回路上。
动铜排4上固定有第二触点5,第二触点5连接在汽车上电池组与负载之间的主回路中,驱动机构能够驱动动铜排4沿靠近-远离静铜排1的方向往复运动,以使第二触点5与第一触点3接触或分离,从而控制主回路的通断。
PCB板2与电阻段11电连接,PCB板2上集成有用于测量电阻段11的电流的电路。在驱动机构驱动第二触点5与第一触点3接触时,主回路导通,电流通过静铜排1,PCB板2测量通过电阻段11的电流,从而得到主回路中的电流大小,使得该静铜排1集成分流器的功能,不再需要连接单独的分流器,节省分流器占用的空间。
而且,该电阻段11与连接段12、接触段13是一体的,避免出现现有技术的分流器通过螺栓与回路铜排固定时可能出现松动、导致分流器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因此,测量电流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中,连接在连接段12与接触段13之间的电阻段11与PCB板2电连接,连接段12连接主回路,固定在接触段13上的第一触点3与第二触点5接触时,导通的主回路的电流通过静铜排1,PCB板2通过测量电阻段11的电流得到主回路的电流大小,使得电阻段11具有分流器的功能,以将分流器集成在静铜排1上,而不再需要连接单独设置的分流器,节省分流器占用的空间。同时,避免出现现有技术的分流器通过螺栓与回路铜排固定时可能出现松动、导致分流器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集成分流器的铜排测量电流更加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接触器中设置有两组第一触点3和两组第二触点5,两组第一触点3和两组第二触点5均连接在主回路中,两组第二触点5分别固定在同一个动铜排4的相对两端,而两组第一触点3分别固定在两个间隔设置的静铜排1上,可以是其中一个静铜排1为现有技术中普通的铜排,不具有分流的功能,另一个静铜排1上集成有分流器,也可以是两个静铜排1均为集成有分流器的静铜排1。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机构驱动动铜排4直线运动,驱动机构包括线圈8、线圈8骨架、斥力弹簧9,动铁芯6、静铁芯7和连杆10,静铁芯7为环状结构,线圈8骨架固定在静铁芯7的环形内圈中,线圈8绕设在线圈8骨架上。
静铁芯7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沿第二触点5的运动方向延伸的避让孔,连杆10为T型结构,连杆10的杆部沿第二触点5的运动方向穿过避让孔和线圈8骨架的中心孔,动铁芯6与连杆10的杆部固定连接,动铜排4与连杆10的头部固定连接,斥力弹簧9设置在连杆10与动铜排4之间。
当线圈8通电时,动铁芯6与静铁芯7之间的磁吸力使得动铁芯6克服斥力弹簧9的弹力向上运动,以通过连杆10带动动铜排4向上运动,直至第二触点5与第一触点3接触,主回路通电。当线圈8失电时,斥力弹簧9逐渐恢复变形,使得连杆10反向运动,以带动动铜排4反向运动,第二触点5与第一触点3分离,主回路断电。
需要说明是,该驱动机构的结构不是唯一结构,现有技术中的能够实现动铜排4靠近-远离静铜排1的驱动机构均可以作为替代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连杆10的头部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具有朝向动铜排4的开口,斥力弹簧9放置在容纳槽内,斥力弹簧9的一端抵在容纳槽的底壁上,斥力弹簧9的另一端穿过开口抵在动铜排4的底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接触段13包括第一平直段131、弯曲段132和第二平直段133,第一平直段131和第二平直段133间隔相对设置。弯曲段132连接第一平直段131的一端和第二平直段133的一端,第一平直段131的另一端与电阻段11连接,第一触点3固定在第二平直段133背向第一平直段131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平直段131与第二平直段133平行。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段12、电阻段11和第一平直段131沿同一方向延伸,连接段12、电阻段11和第一平直段131背向第二平直段133的一侧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PCB板2焊接在静铜排1背向第一触点3的一侧表面,PCB板2与电阻段11接触电连接,避免出现现有技术的分流器通过螺栓与回路铜排固定时连接固定的地方有额外的电阻而降低测量精度的情况,测量精度高。而且,直接焊接在电阻段11上的PCB板2与电阻段11之间不会出现松动,PCB板2的稳定性好。
PCB板2上安装有信号接口,信号线插接在信号接口上,以与PCB板2电连接,从而信号线能够将PCB板2测量的电流信息传输给控制系统。
在一实施例中,沿与电阻段1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PCB板2的宽度尺寸大于电阻段11的宽度尺寸,PCB板2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凸出静铜排1的第一凸出部。信号接口安装在第一凸出部的朝向电阻段11的表面,使得静铜排1和PCB板2背向第一触点3的一侧表面为平面,从而静铜排1和PCB板2背向第一触点3的一侧表面能够贴在外壳的内壁上,提高外壳内空间的利用率,减小接触器的占用空间。
由于外壳一般为规则结构,外壳的内壁通常为平面,信号接口设置在第一凸出部背向第一触点3的一侧时会凸出于第一凸出部的表面,导致静铜排1和PCB板2无法贴在外壳的内壁上,进而导致外壳需设计更大的尺寸来容纳相同结构的零件,降低外壳内的空间利用率。
在一实施例中,PCB板2在宽度方向上与第一凸出部相对的一侧表面与电阻段11的侧面平齐,以使PCB板2在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能够尽量多的凸出于静铜排1,即第一凸出部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尽量大,从而为信号接口提供更大的安装空间,以便于信号接口的安装。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段12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二连接段连接在电阻段11与第一连接段之间。第一连接段的横截面尺寸大于第二连接段的横截面尺寸,第一连接段上设置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安装孔121,安装孔121用于通过紧固件将静铜排1安装在主回路上。
具体地,静铜排1连接在主回路中的回路铜排上,回路铜排上设置有相应的通孔,螺栓穿过回路铜排上的通孔和静铜排1上的安装孔121并通过螺母紧固。
在一实施例中,沿与电阻段1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第二连接段、电阻段11和第一平直段131的宽度相同,第二连接段、电阻段11和第一平直段131的纵向截面形状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电阻段11的纵向截面形状为矩形。
在一实施例中,电阻段11焊接在连接段12与接触段13之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静铜排1可以是Z字型结构,连接段12和接触段13是间隔设置的两个横段,电阻段11是连接两个横段的竖段,横段和竖段呈垂直设置,以形成直角Z字型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平直段131与第二平直段133之间可以具有不为零的夹角。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段12、电阻段11和第一平直段131背向第二平直段133的一侧表面可以不在同一平面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PCB板2可以通过插针与电阻段11电连接,具体地,电阻段11在其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沿厚度方向贯通的采样孔,采样针的一端插入采样孔内,采样针的另一端焊接在PCB板2上,以实现PCB板2和电阻段11的电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阻段11的宽度尺寸可以大于或等于PCB板2的宽度尺寸,此时,信号接口可以安装在PCB板2背向电阻段11的一侧。
在其他实施例中,PCB板2在宽度方向上与第一凸出部相对的一侧表面可以凸出于电阻段11的侧面,以形成第二凸出部。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阻段11、连接段12和接触段13可以一体成型。
另外,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分流器的铜排,其结构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静铜排(1)、第一触点(3)和PCB板(2),所述静铜排(1)包括连接段(12)、电阻段(11)和接触段(13),所述电阻段(11)连接在所述连接段(12)与接触段(13)之间,所述连接段(12)用于连接主回路;所述第一触点(3)固定在所述接触段(13)上并与所述接触段(13)电连接,所述第一触点(3)用于与接触器中的第二触点(5)接触或分离,所述PCB板(2)与电阻段(11)电连接,用于测量通过所述电阻段(11)的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段(13)包括第一平直段(131)、弯曲段(132)和第二平直段(133),所述第一平直段(131)和第二平直段(133)间隔相对设置,所述弯曲段(132)连接所述第一平直段(131)的一端和第二平直段(133)的一端,所述第一平直段(13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段(11)连接,所述第一触点(3)固定在所述第二平直段(133)背向所述第一平直段(13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直段(131)与第二平直段(133)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12)、电阻段(11)和第一平直段(131)沿同一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段(12)、电阻段(11)和第一平直段(131)背向所述第二平直段(133)的一侧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2)焊接在所述静铜排(1)背向所述第一触点(3)的一侧表面,所述PCB板(2)与所述电阻段(11)接触电连接,所述PCB板(2)上安装有供信号线插接的信号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沿与所述电阻段(1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PCB板(2)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电阻段(11)的宽度尺寸,所述PCB板(2)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凸出所述静铜排(1)的第一凸出部,所述信号接口安装在所述第一凸出部的朝向所述第一触点(3)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2)在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凸出部相对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电阻段(11)的侧面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12)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在所述电阻段(11)与第一连接段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横截面尺寸,所述第一连接段上设置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安装孔(121),所述安装孔(121)用于通过紧固件将所述静铜排(1)安装在主回路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段(11)焊接在所述连接段(12)与接触段(13)之间。
10.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驱动机构、动铜排(4)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所述静铜排(1)固定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动铜排(4)上固定有第二触点(5),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动铜排(4)往复运动,以使所述第二触点(5)与第一触点(3)接触或分离。
CN202323042387.0U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及接触器 Active CN2211760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42387.0U CN221176086U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及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42387.0U CN221176086U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及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76086U true CN221176086U (zh) 2024-06-18

Family

ID=91461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042387.0U Active CN221176086U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及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760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1176086U (zh) 一种集成分流器的铜排结构及接触器
CN208922994U (zh) 一种小型大功率继电器
CN218482157U (zh) 继电器、控制装置及控制电路模块
CN214672418U (zh) 一种具有辅助开关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02796765U (zh) 电磁接触器
CN209895991U (zh) 一种多触点式继电器
CN219163279U (zh) Pcb板焊接式直流接触器的主触头结构
CN219286298U (zh) 继电器组
CN207868139U (zh) 提升开关模块和底座联接强度的插拔式小型断路器
CN219350095U (zh) 一种带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8769134U (zh) 一种动触头总成
CN219800750U (zh) 接触器用辅助触头组
CN219040365U (zh) 触头结构和继电器
CN219832521U (zh) 一种pcb板焊接式直流接触器的双弹片主触头结构
CN214374970U (zh) 单极断路器
CN214956661U (zh) 高压直流接触器的高性能通电结构
CN216928411U (zh) 具有信号引出端子的接触器
CN219625652U (zh) 一种断路器的试验装置
CN217114250U (zh) 继电器
CN216120097U (zh) 一种接触器控制模块
CN221125828U (zh) 动触头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CN217134720U (zh) 通用端子排
CN220273312U (zh) 一种变压器过载保护装置
CN202405756U (zh) 一种节能型电机漏电预警装置防爆自动开关
CN219163272U (zh) 一种用于监测继电器触点状态的辅助触点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