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62750U - 车辆的转向架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转向架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62750U
CN221162750U CN202322665255.7U CN202322665255U CN221162750U CN 221162750 U CN221162750 U CN 221162750U CN 202322665255 U CN202322665255 U CN 202322665255U CN 221162750 U CN221162750 U CN 2211627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om
bogie
swing
canti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6525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舒逢春
江超
李伟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6525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627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627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627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转向架以及车辆,车辆的转向架包括:轴桥,轴桥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悬臂,轴桥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摆枕,且悬臂延伸至摆枕处;吊杆,吊杆的一端与悬臂可转动连接,且吊杆的另一端与摆枕可转动连接,位于前端的两个吊杆倾斜设置,且位于前端的两个吊杆的延长线适于在车体的重心的上方形成有交点,和/或位于后端的两个吊杆倾斜设置,且位于后端的两个吊杆的延长线适于在车体的重心的上方形成有交点。通过在前后两端各设置两个吊杆,而且同一端的两个吊杆延长线在车体的重心的上方形成有交点,这样可以使车辆过弯更加稳定,而且四个吊杆之间形成四连杆结构,可以对车辆的倾斜进行约束,进一步提升车辆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车辆的转向架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转向架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车体通常是直接通过弹簧与轴桥连接。但是,在这种连接结构下,车辆在轨道的曲线路段过弯时,受离心力的作用车体会向外侧倾斜,而且此时运行速度越高离心力越大,车体的倾斜角度越大,车内乘客可能随着车辆一起侧倾斜而无法保持平衡,影响乘坐舒适,影响车辆在过弯过程中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转向架,该转向架可以使车辆的过弯更加稳定,而且前端和后端四个吊杆之间可以形成四连杆结构,对车辆的倾斜进行约束,进一步提升车辆在过弯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架,包括:轴桥,所述轴桥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悬臂,所述轴桥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摆枕,且所述悬臂延伸至所述摆枕处;吊杆,所述吊杆的一端与所述悬臂可转动连接,且所述吊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摆枕可转动连接,位于前端的两个所述吊杆倾斜设置,且位于前端的两个所述吊杆的延长线适于在车体的重心的上方形成有交点,和/或位于后端的两个所述吊杆倾斜设置,且位于后端的两个所述吊杆的延长线适于在车体的重心的上方形成有交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架,通过在前端和后端各设置两个吊杆,而且前端的两个吊杆的延长线和后端的两个吊杆的延长线均适于在车体的重心的上方形成有交点,这样可以使车辆的过弯更加稳定,而且前端和后端四个吊杆之间可以形成四连杆结构布置,这样可以对车辆的倾斜进行约束,进一步提升车辆在过弯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悬臂上设置有第一吊杆安装部,所述摆枕上设置有第二吊杆安装部,所述吊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球头,所述第一球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吊杆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吊杆安装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转向架还包括:作动器,所述作动器可伸缩地连接于所述悬臂和所述摆枕之间,以带动所述摆枕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作动器包括:套筒和活塞杆,所述套筒固定于所述悬臂上,所述活塞杆可伸缩的设置于所述套筒,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摆枕上,且所述活塞杆相对所述摆枕倾斜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悬臂上设置有第一作动器安装部,所述摆枕上设置有第二作动器安装部,所述套筒和所述活塞杆上分别设置有第二球头,所述第二球头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作动器安装部和所述第二作动器安装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转向架还包括:角度检测器,所述角度检测器用于检测车体的倾斜角度,在车体的倾斜角度达到预设值时,控制所述作动器伸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转向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摆枕的上方设置有弹性件安装座,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弹性件安装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转向架还包括:竖向减振器,所述摆枕的上方设置有竖向减振器安装座,所述竖向减振器设置于所述竖向减振器安装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转向架还包括:横向减振器,所述摆枕的上方设置有横向减振器安装座,所述横向减振器设置于所述横向减振器安装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车体;以上所述的车辆的转向架,所述转向架设置于所述车体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架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架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摆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悬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架在不倾摆状态下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1、转向架
10、轴桥;11、悬臂;111、第一吊杆安装部;112、第一作动器安装部;20、摆枕;21、第二吊杆安装部;22、第二作动器安装部;23、弹性件安装座;24、竖向减振器安装座;25、横向减振器安装座;30、吊杆;31、第一球头;40、作动器;41、套筒;42、活塞杆;43、第二球头;50、角度检测器;60、弹性件;70、竖向减振器;80、横向减振器安装座;90、转向拉杆;91、导向框;92、导向轮;100、走行轮;2、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转向架1。转向架1通常设置在车辆上,主要用于车辆的转向,使车辆可以正常过弯。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架1,包括:轴桥10、摆枕20和吊杆30。其中,轴桥10主要用于承受车辆的载荷,维持汽车在道路上的正常过弯。摆枕20主要起到支撑和安装的作用,其它相应部件可以安装在摆枕20上,而吊杆30则主要起到连接和维持平衡的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轴桥10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悬臂11,轴桥10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摆枕20,而且悬臂11延伸至摆枕20处。悬臂11主要起到维持车辆平衡的作用,将悬臂11设置在轴桥10上,这样可以对悬臂11进行固定,使悬臂11的设置更加牢靠和稳定,悬臂11可以更好地起到平衡作用。而且,悬臂11设置有左右两个,这样可以使悬臂11的设置更加全面,可以在左右两侧对车辆进行平衡,从而可以更好地起到平衡的作用。
将摆枕20分别设置在轴桥10的前后两端,这样可以对摆枕20进行固定,使摆枕20的设置更加牢靠和稳定,而且可以使摆枕20的设置更加全面,更好地起到支撑和安装的作用。悬臂11延伸到摆枕20处,这样悬臂11的设置更加合理,便于相应的部件与悬臂11和摆枕20同时进行配合。
如图1-图3所示,吊杆30的一端与悬臂11可转动连接,而且吊杆30的另一端与摆枕20可转动连接,位于前端的两个吊杆30倾斜设置,而且位于前端的两个吊杆30的延长线在前端的摆枕20的上方形成有交点,和/或位于后端的两个吊杆30倾斜设置,而且位于后端的两个吊杆30的延长线在后端的摆枕20的上方形成有交点。
其中,吊杆30的一端与悬臂11可转动连接,而且吊杆30的另一端与摆枕20可转动连接,也就是说,吊杆30的两端可以分别相对悬臂11和摆枕20进行转动,从而在摆枕20的位置发生变动时,吊杆30的位置可以随之进行调整。
位于前端的两个吊杆30的延长线在前端的摆枕20的上方形成有交点,即前端两个吊杆30之间呈八字形结构,这样车辆前端和前侧摆枕20的滚摆中心在前端两个吊杆30延长线的交点处,由于摆枕20的上方设置有车体2,所以前端滚摆中心位于车体2上,这样车辆在过弯时,车体2也会沿着滚摆中心摆动,不会出现晃动,从而可以使车辆的过弯比较稳定,不容易发生倾斜和侧翻。
当然,位于后端的两个吊杆30也可以倾斜设置,而且位于后端的两个吊杆30的延长线在后端的摆枕20的上方形成有交点,这样可以使车辆后端和后侧摆枕20的滚摆中心在后端两个吊杆30延长线的交点处,由于摆枕20的上方设置有车体2,所以后端滚摆中心也位于车体2上,这样车辆在过弯时,车体2也会沿着滚摆中心摆动,不会出现晃动,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车辆在过弯时的稳定性,不容易发生倾斜和侧翻。
另外,由于每个吊杆30都可以相对悬臂11和摆枕20进行转动,从而前端两个吊杆30和后端两个吊杆30之间可以形成八字形的四连杆结构,这样在车辆有发生倾斜的趋势时,四个吊杆30所形成的四连杆结构会对车辆的倾斜产生约束力,限制车辆的倾斜,从而可以使车辆的过弯更加稳定。
由此,通过在前端和后端各设置两个吊杆30,而且前端的两个吊杆30的延长线的交点和后端的两个吊杆30的延长线的交点均在车体2上,这样可以使车辆的滚摆中心位于车体2上,从而可以使车辆的过弯更加稳定,而且前端和后端四个吊杆30之间可以形成四连杆结构布置,这样可以对车辆的倾斜进行约束,进一步提升车辆在过弯过程中的稳定性。
此外,如图6所示,位于前端的两个吊杆30的延长线的交点位于车体2的重心的上方,和/或位于后端的两个吊杆30的延长线的交点位于车体2的重心的上方。也就是说,车辆前端的滚摆中心位于车体2重心的上方,这样当车体2发生倾斜时,车体2重心与前端滚摆中心发生偏移,由于车体2是围绕滚摆中心旋转的,所以在重力作用下,前端车体2会逐渐回正。同样,车辆后端的滚摆中心也位于车体2重心的上方,这样当车体2发生倾斜时,车体2重心与后端滚摆中心发生偏移,由于车体2是围绕滚摆中心旋转的,所以在重力作用下,后端车体2会逐渐回正。如此,车体2整体会逐渐回正,提升车辆过弯的稳定性。
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悬臂11上设置有第一吊杆安装部111,摆枕20上设置有第二吊杆安装部21,吊杆30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球头31,第一球头3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吊杆安装部111和第二吊杆安装部21上。其中,第一吊杆安装部111和第二吊杆安装部21均可以起到安装的作用。第一球头31主要起到球接的作用。第一吊杆安装部111设置在悬臂11上,第二吊杆安装部21设置在摆枕20上,这样吊杆30两端的第一球头31可以分别与第一吊杆安装部111和第二吊杆安装部21进行配合,从而吊杆30可以将悬臂11与摆枕20连接在一起。
而且,两端的第一球头31与第一吊杆安装部111和第二吊杆安装部21均为可转动连接,也就是说,吊杆30的两端可以分别相对于第一吊杆安装部111和第二吊杆安装部21进行转动,这样在摆枕20发生移动时,吊杆30的位置也会随之进行改变,从而可以调整前端或者后端两个吊杆30之间的交点的位置,从而可以保证交点的位置高于车体2重心的高度,如此,整个车体2在发生倾斜时,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更好地进行自动回正。
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车辆的转向架1还包括作动器40,作动器40可伸缩地连接于悬臂11和摆枕20之间,以带动摆枕20运动。其中,作动器40主要起到驱动的作用,将作动器40可伸缩地连接在悬臂11和摆枕20之间,这样当作动器40在进行伸缩时,作动器40可以带动摆枕20进行运动,从而可以调整车体2的倾斜角度。需要说明的是,作动器40伸缩长度可以保证能够控制车体2倾斜8°-10°。
例如:在车辆转弯时,车辆在离心力作用下会向内发生倾斜,当车体2倾斜角度大于预设值时,此时利用车辆自身的重力难以维持车辆的平衡,此时,可以利用作动器40来调整摆枕20的位置,作动器40推出或者缩进活塞杆42,使摆枕20绕着摆滚中心在倾摆滚轴上转动,将车体2较低一侧顶起并向较高一侧倾斜,抵消离心作用,这样可以在有效保证车辆运行平稳的前提下,使车辆以较高的速度通过弯道。利用作动器40相比较于传统的胶轮轨道车辆提速高约30%。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作动器40包括套筒41和活塞杆42,套筒41固定于悬臂11上,活塞杆42可伸缩的设置于套筒41,活塞杆42的一端连接于摆枕20上,而且活塞杆42相对摆枕20倾斜设置。其中,套筒41主要起到安装和固定的作用,将套筒41固定在悬臂11上,这样可以对套筒41进行固定,使套筒41的设置更加牢靠和稳定。活塞杆42可伸缩的设置在套筒41上,也就是说,活塞杆42可以在套筒41的内部进行伸缩,这样套筒41可以对活塞杆42进行限位和导向,使活塞杆42可以更加稳定和准确的进行伸缩。活塞杆42的一端连接在摆枕20上,因为悬臂11的位置是不变的,所以当活塞杆42在进行伸缩运动时,活塞杆42会带动摆枕20进行移动,从而可以带动车体2进行移动,进而可以调整车体2的倾斜角度。
另外,活塞杆42相对摆枕20倾斜设置,也就是说,活塞杆42与摆枕20之间具有倾斜角度,这样在伸缩杆进行伸缩运动时,可以更好地带动摆枕20进行相应的运动。
此外,如图4和图5所示,悬臂11上设置有第一作动器安装部112,摆枕20上设置有第二作动器安装部22,套筒41和活塞杆42上分别设置有第二球头43,第二球头43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作动器安装部112和第二作动器安装部22上。其中,第一作动器安装部112和第二作动器安装部22均可以起到安装的作用,第二球头43主要起到球接的作用。第一作动器安装部112设置在悬臂11上,第二作动器安装部22设置在摆枕20上,套筒41和活塞杆42上的第二球头43可以分别与第一作动器安装部112和第二作动器安装部22进行配合,从而可以将悬臂11和摆枕20进行连接。
而且,套筒41和活塞杆42上的第二球头43与第一作动器安装部112和第二作动器安装部22均为可转动连接,也就是说,套筒41和活塞杆42的一端可以分别相对于第一作动器安装部112和第二作动器安装部22进行转动,这样活塞杆42在带动摆枕20进行运动时,活塞杆42和套筒41可以实时的调整角度,从而可以更好地带动摆枕20进行运动,实现对车体2倾斜角度的控制。
另外,如图1所示,车辆的转向架1还包括角度检测器50,角度检测器50用于检测车体2的倾斜角度,在车体2的倾斜角度达到预设值时,控制作动器40伸缩。其中,角度检测器50主要起到检测角度的作用,可以用来检测车体2的倾斜角度。例如:当车辆以高速过弯时,车体2倾斜角度大于预设值时,角度检测器50会将信号传递给车辆控制系统,车辆控制系统经过分析处理再将相应的信号传递给作动器40进行动作,作动器40会推出或缩进活塞杆42,从而可以将车体2较低一侧顶起并向较高一侧倾斜,抵消离心作用,这样可以在有效保证车辆运行平稳的前提下,使车辆以较高的速度通过弯道。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车辆的转向架1还包括弹性件60,摆枕20的上方设置有弹性件安装座23,弹性件60设置于弹性件安装座23上。弹性件60主要起到减振的作用,弹性件安装座23主要起到安装的作用,将弹性件60设置在弹性安装座上,这样可以对弹性件60进行固定,使弹性件60的设置更加牢靠和稳定,弹性件60可以更好地起到减振的作用。将弹性安装座设置在摆枕20的上方,这样可以使弹性件60与车体2相对设置,从而弹性件60可以更好地与车体2进行配合,从而在车体2晃动时,可以更好地对车体2进行减振。弹性件60可以为弹簧。
此外,如图1-图3所示,车辆的转向架1还包括:竖向减振器70,摆枕20的上方设置有竖向减振器安装座24,竖向减振器70设置于竖向减振器安装座24上;和/或车辆的转向架1还包括:横向减振器80,摆枕20的上方设置有横向减振器安装座25,横向减振器80设置于横向减振器安装座25上。其中,竖向减振器70主要起到在竖直方向上减振的作用,竖向减振器安装座24主要起到安装的作用。将竖向减振器70设置在竖向减振器安装座24上,这样可以对竖向减振器70进行固定,使竖向减振器70的设置更加牢靠和稳定,从而竖向减振器70可以更好地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减振工作。将竖向减振器安装座24设置在摆枕20的上方,这样可以使竖向减振器70与车体2相对设置,这样竖向减振器70可以更好地与车体2进行配合,从而在车体2晃动时,可以更好地对车体2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减振。
同理,横向减振器80主要起到在水平方向上减振的作用,横向减振器安装座25主要起到安装的作用。将横向减振器80设置在横向减振器安装座25上,这样可以对横向减振器80进行固定,使横向减振器80的设置更加牢靠和稳定,从而横向减振器80可以更好地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减振工作。将横向减振器安装座25设置在摆枕20的上方,这样可以使横向减振器80设置更加合理,横向减振器80可以更好地与车体2进行配合,从而在车体2晃动时,可以更好地对车体2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减振。
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走行轮100和导向轮92均为橡胶轮胎,走行轮100通过转向节安装在轴桥10上,转向拉杆90连接在转向节上,左右转向节再通过转向拉杆90连接,并可以相对转动,导向轮92连接在导向框91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体2和以上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转向架1,转向架1设置于车体2的下方。车体2为车辆的主体部分,将转向架1设置在车体2的下方,这样转向架1可以更好地与车轮进行配合,使车轮可以更好地进行转向,从而车辆可以正常地进行过弯,而且转向架1可以对车体2进行支撑,车辆的整体设置更加合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转向架(1),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桥(10),所述轴桥(10)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悬臂(11),所述轴桥(10)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摆枕(20),且所述悬臂(11)延伸至所述摆枕(20)处;
吊杆(30),所述吊杆(30)的一端与所述悬臂(11)可转动连接,且所述吊杆(30)的另一端与所述摆枕(20)可转动连接,位于前端的两个所述吊杆(30)倾斜设置,且位于前端的两个所述吊杆(30)的延长线适于在车体(2)的重心的上方形成有交点,和/或位于后端的两个所述吊杆(30)倾斜设置,且位于后端的两个所述吊杆(30)的延长线适于在车体(2)的重心的上方形成有交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转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11)上设置有第一吊杆安装部(111),所述摆枕(20)上设置有第二吊杆安装部(21),所述吊杆(30)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球头(31),所述第一球头(31)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吊杆安装部(111)和所述第二吊杆安装部(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转向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作动器(40),所述作动器(40)可伸缩地连接于所述悬臂(11)和所述摆枕(20)之间,以带动所述摆枕(20)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转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器(40)包括:套筒(41)和活塞杆(42),所述套筒(41)固定于所述悬臂(11)上,所述活塞杆(42)可伸缩的设置于所述套筒(41),所述活塞杆(4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摆枕(20)上,且所述活塞杆(42)相对所述摆枕(20)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转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11)上设置有第一作动器安装部(112),所述摆枕(20)上设置有第二作动器安装部(22),所述套筒(41)和所述活塞杆(42)上分别设置有第二球头(43),所述第二球头(43)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作动器安装部(112)和所述第二作动器安装部(22)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转向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角度检测器(50),所述角度检测器(50)用于检测车体(2)的倾斜角度,在车体(2)的倾斜角度达到预设值时,控制所述作动器(40)伸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转向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60),所述摆枕(20)的上方设置有弹性件安装座(23),所述弹性件(60)设置于所述弹性件安装座(23)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转向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向减振器(70),所述摆枕(20)的上方设置有竖向减振器安装座(24),所述竖向减振器(70)设置于所述竖向减振器安装座(24)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转向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减振器(80),所述摆枕(20)的上方设置有横向减振器安装座(25),所述横向减振器(80)设置于所述横向减振器安装座(25)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2);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转向架(1),所述转向架(1)设置于所述车体(2)的下方。
CN202322665255.7U 2023-09-27 2023-09-27 车辆的转向架以及车辆 Active CN2211627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5255.7U CN221162750U (zh) 2023-09-27 2023-09-27 车辆的转向架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5255.7U CN221162750U (zh) 2023-09-27 2023-09-27 车辆的转向架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62750U true CN221162750U (zh) 2024-06-18

Family

ID=91458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65255.7U Active CN221162750U (zh) 2023-09-27 2023-09-27 车辆的转向架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627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0180370B1 (ko) 자동차의 조향륜 현가장치
CN103121387B (zh) 麦弗逊空气悬架及其装配方法
JPS60219107A (ja) 車輌の懸架機構
CN203198673U (zh) 麦弗逊空气悬架
CN108583187A (zh) 一种独立悬挂式agv小车
CN107074051A (zh) 具有在中央处枢转的横向板簧的车轮悬挂
JP2010525982A (ja) ロールを安定する第五輪装置
CN108790660B (zh) 一种基于线性电机的主动悬挂结构
JP3100636B2 (ja) 車両用懸架装置
CN221162750U (zh) 车辆的转向架以及车辆
CN212500851U (zh) 一种悬架安装结构总成及车辆
JP2005506922A (ja) 車両のホイール・アッセンブリを懸架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2007518613A (ja) 車両を懸架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H03193513A (ja) 独立懸架式サスペンション
CN221820041U (zh) 转向架、轨道车辆及轨道交通系统
JP2605975Y2 (ja) 独立懸架式サスペンション
CN221775915U (zh) 一种底盘结构
KR20120008877A (ko) 자동차의 스트러트형 현가장치
JP3171344B2 (ja)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KR0114409Y1 (ko) 자동차의 현가장치
JPH02241811A (ja)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H0451363B2 (zh)
JP2761054B2 (ja)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KR0180363B1 (ko) 자동차의 비구동륜 현가장치
CN115339277A (zh) 分段式横向板簧拖曳臂独立后悬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