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22600U - 储液器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储液器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22600U
CN221122600U CN202322895163.8U CN202322895163U CN221122600U CN 221122600 U CN221122600 U CN 221122600U CN 202322895163 U CN202322895163 U CN 202322895163U CN 221122600 U CN221122600 U CN 221122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ection
tube
air outlet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951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正
金海龙
廖鹏飞
费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HUAYU ME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HUAYU ME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HUAYU ME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HUAYU MET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951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22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22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226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储液器及空调系统,储液器包括:壳体、第一管以及第二管,壳体具有容纳腔,第一管和第二管互相连通,且第一管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纳腔内并连接于壳体的端口,第一管并连通容纳腔,第二管位于容纳腔外部,并且,第二管远离第一管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分别连通压缩机。本申请提供的储液器及空调系统,解决了储液器的多个零部件之间存在较多的焊接点位,导致储液器的装配过程较为复杂、装配效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储液器及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液器及其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储液器是空调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储液器通常安装在蒸发器和压缩机之间,储液器包括进气管、壳体、接管和出气管。其中,进气管连通蒸发器,接管与出气管连接,出气管与压缩机的入口连接。从蒸发器出来的冷媒由进气管进入储液器进行气液两相分离,其中,液态冷媒位于储液器的底部,而气态冷媒则通过接管进入出气管,然后进入到压缩机,防止液态冷媒流入压缩机造成液击。
当压缩机为具有两个气缸的双缸压缩机时,储液器内通常焊接两根独立的接管,并设置两个出气管分别与上述两个接管焊接,形成两条“接管-出气管-气缸”的气态冷媒通路。然而,在实际安装过程中,需要分别定位焊接壳体和两根接管,并需要分别将两根出气管定位焊接于两根接管上。如此,储液器的多个零部件之间存在较多的焊接点位,导致储液器的装配过程较为复杂、装配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储液器及空调系统,以解决储液器的多个零部件之间存在较多的焊接点位,导致储液器的装配过程较为复杂、装配效率较低的问题。
一种储液器,该储液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容纳腔,第一管以及第二管,第一管和第二管互相连通,且第一管连通容纳腔,且第一管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纳腔内并连接于壳体的端口;第二管,第二管连通于第一管,并设于容纳腔外部,第二管远离第一管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分流处设有缓冲腔,缓冲腔的横截面积沿着从第一管至第二管的方向,呈增大的趋势。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使得第二管中的冷媒能够更加均匀地流入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管包括主管段和分液头,主管段比分液头靠近第一管设置,分液头的横截面积大于主管段的横截面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均设于分液头。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方便在分液头处形成缓冲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远离主管段的一端分别具有敞口,且两个敞口内分别插置有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压缩机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能够根据压缩机与储液器的实际连接需求设置所需形状、长度的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储液器还包括连接盖板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连接盖板套设于分液头远离主管段的一端,并连接于分液头;连接盖板设有连通第一支路的第一装配孔,第一出气管插置于第一装配孔,并焊接于连接盖板;连接盖板设有连通第二支路的第二装配孔,第二出气管插置于第二装配孔,并连接于连接盖板。第一装配孔配置为朝向靠近第一支路延伸的翻边孔;第二装配孔配置为朝向靠近第二支路延伸的翻边孔。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能够增大第一出气管与连接盖板的焊接面积,以及第二出气管与连接盖板的焊接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与第二管为一体成型件,并且,第一管与主管段的连接处设置设有定位安装段,且定位安装段的外径分别大于第一管的外径以及主管段的外径;壳体对应定位安装段设有安装孔,定位安装段穿设于安装孔,并连接于安装孔。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取消了第一管与第二管的焊接点位,有利于简化储液器的装配过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端口配置为安装孔,第一管插置于安装孔并连接于安装孔,第一管套设于第二管的一端的外周,并连接于第二管。第一管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二段用于连接第二管,第二段的外径大于第一段的外径,安装孔对应第二段设有朝向容纳腔内延伸的翻边结构,第二段连接于翻边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增大第一管与壳体的焊接面积。
压缩机点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储液器还包括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主管段、分液头、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为一体成型设置,第一出气管远离主管段的一端朝向主管段的一侧弯折,第二出气管包括直管段和弯管段,直管段沿着主管段的轴线方向延伸,弯管段位于直管段远离第一出气管的一端,以使第一出气管与弯管段沿着主管段的轴线方向错开设置。第一出气管相对于主管段轴线的弯折角度与弯管段相对于主管段轴线的弯折角度相同。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能够避免第一支管与弯管段发生干涉。且有利于保证第一分支管与弯管段具有接近的抗冲击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回流孔,回流孔连通容纳腔。回流孔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回流孔沿着第一管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并且,沿着从第一管到第二管的方向,回流孔的孔径呈减小的趋势。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使得容纳腔中的冷冻油能够回流进入压缩机。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和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储液器,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分别连通于压缩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储液器及空调系统,由于第一管容纳腔内部,第二管位于容纳腔外部,也即,气态冷媒在容纳腔外部完成分流,从而形成“第一管—第一支路—压缩机的一个气缸”以及“第一管—第二支路—压缩机的另一个气缸”这两条独立的气态冷媒通路。并且,在装配储液器时,只需将第一管定位连接至壳体上,相较于采用将两根独立的接管分别装入容纳腔,并定位安装至壳体上的方式,有利于减少储液器零部件之间的焊接点位。并且,将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设置在容纳腔的外部,能够减小占用容纳腔内部的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储液器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实施例的储液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的储液器的剖视图;
图4本申请提供的再一实施例的储液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0、壳体;11、容纳腔;12、安装孔;121、翻边结构;13、上端盖;14、筒体;15、下端盖;20、第一管;21、第一段;22、第二段;23、回流孔;30、第二管;31、第一支路;32、第二支路;33、主管段;331、缓冲腔;34、分液头;371、直管段;372、弯管段;40、第一出气管;50、第二出气管;60、连接盖板;61、第一装配孔;62、第二装配孔;70、定位安装段;80、进气管;90、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4,为了解决储液器的多个零部件之间存在较多的焊接点位,导致储液器的装配过程较为复杂且装配效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储液器,该储液器包括:壳体10、第一管20以及第二管30,壳体10具有容纳腔11,第一管20和第二管30互相连通,且第一管20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纳腔11内,并连接于壳体10的端口,第一管20连通容纳腔11,第二管30位于容纳腔11外部,并且,第二管30远离第一管20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支路31和第二支路32,第一支路31和压缩机第二支路32分别连通压缩机的气缸。其中,容纳腔11中的气态冷媒能够通过第一管20进入第二管30,然后通过第一支路31以及第二支路32进入压缩机的气缸中。
如此,由于第一管20容纳腔11内部,第二管30位于容纳腔11外部,也即,气态冷媒在第二管30完成分流,从而分流成“第一管20—第一支路31—压缩机的一个气缸”以及“第一管20—第二支路32—压缩机的另一个气缸”这两条气态冷媒通路。并且,在装配储液器时,只需将第一管20装入容纳腔11,并定位连接至壳体端口处,相较于采用将两根独立的接管分别装入容纳腔,并定位安装至壳体端口处的方式,有利于减少储液器零部件之间的焊接点位。并且,将第一支路31和第二支路32设置在容纳腔11的外部,能够减小占用容纳腔内部的空间。
如图1所示,壳体包括上端盖13、筒体14和下端盖15,上端盖13和下端盖15分别套设于筒体14的两端,并使上端盖13、下端盖15和筒体14之间围设形成容纳腔11,储液器还包括进气管80,进气管80穿设于上端盖13并伸入容纳腔11。为了降低储液器的成本,上端盖13、筒体14和下端盖15均由钢材制成。其中,上端盖13、筒体14和下端盖15之间通过炉焊焊接,焊料为紫铜。进气管80为紫铜管,并且,进气管80与上端盖13之间通过火焰焊焊接,焊料为黄铜。储液器还包括过滤网90,过滤网90设于容纳腔11内,用于过滤从进气管80进入容纳腔11的冷媒中携带的杂质。
其中,第一管20的侧壁上开设有回流孔23,回流孔23连通容纳腔11。
为了确保压缩机运转部位之间的润滑,通常会在压缩机内冲注适量的冷冻油,冷冻油与冷媒具有一定的相溶性,使得部分冷冻油会跟随冷媒在空调系统中发生循环,通过在第一管20的侧壁上开设回流孔23,使得容纳腔11中的气态冷冻油沉积于储液器底部,并通过回流孔23进入第一管20,然后再经过第一支路31或者第二支路32回流至压缩机。
进一步地,回流孔2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回流孔23沿着第一管20的轴线间隔设置,并且,沿着从第一管20到第二管30的方向,回流孔23的孔径呈减小的趋势。
如此,有利于冷冻油充分进入第一管20。并且,部分液态冷媒经过回流孔23进入出气管时,能通过孔径较小的回流孔23进行节流,并二次蒸发成气态,以确保吸入压缩机的冷媒为气态。
储液器的设置形式有如下三种: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端口配置为设有安装孔12,第一管20一端的外侧插置于安装孔12并焊接于安装孔12,第一管20套设于第二管30一端的外周,并焊接于第二管30。第二管30包括主管段33和分液头34,主管段33比分液头34靠近第一管20设置,分液头34的横截面积大于主管段33的横截面积;第一支路31和第二支路32均设于分液头34。储液器还包括第一出气管40和第二出气管50,第一出气管40连接于分液头34,且第一支路31通过第一出气管40连通压缩机的一个气缸;第二出气管50连接于分液头34,且第二支路32通过第二出气管50连通压缩机的另一个气缸。
其中,主管段33用于连接第一管20,分液头34用于对流入主管段33的气态冷媒进行分流。通过设置分液头34的横截面积大于主管段33的横截面积,便于在分液头内部形成第一支路31和第二支路32。可以根据储液器与压缩机的实际连接需求,制作合适形状、长度的第一出气管40和第二出气管50。
进一步地,沿着从第一管20至第二管30的方向,分液头34的横截面积呈增大的趋势。并且,分液头34在第一支路31和第二支路32的分流处设置有缓冲腔331,沿着从第一管20至第二管30的方向,缓冲腔331的横截面积呈增大的趋势。由于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其在截面积大的位置的流速要小于其在截面积小的位置的流速,因此,当气态冷媒从截面积较小的主管段33进入到截面积较大的缓冲腔331后,其流速会逐渐减小,从而有利于气态冷媒在缓冲腔331与第一支路31的连通处,以及缓冲腔331与第二支路32的连通处更加均匀地发生分流。
更进一步地,第一出气管40和第二出气管50分别焊接于分液头34。第一出气管40、第二出气管50以及分液头34的焊接形式有以下两种。
焊接形式一: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出气管40插置于第一支路31远离主管段33的一端敞口,并焊接于分液头34。第二出气管50插置于第二支路32远离主管段33的一端敞口,并焊接于分液头34。
也即,第一出气管40和第二出气管直接焊接于分液头34。
焊接形式二:
如图3所示,储液器还包括连接盖板60,连接盖板60套设于分液头34远离主管段33的一端,并焊接于分液头34;连接盖板60设有连通第一支路31的第一装配孔61,第一出气管40插置于第一装配孔61,并焊接于连接盖板60;连接盖板60设有连通第二支路32的第二装配孔62,第二出气管50插置于第二装配孔62,并焊接于连接盖板60。
也即,第一出气管40和第二出气管50通过连接盖板60焊接于分液头34。如此,可以减少第一出气管40占用第一支路31的内部空间,以及第二出气管50占用第二支路32的内部空间。
其中,第一装配孔61配置为朝向靠近第一支路31延伸的翻边孔;第二装配孔62配置为朝向靠近第二支路32延伸的翻边孔。
如此,能够增大第一出气管40与连接盖板60的焊接面积。并且,也能够增大第二出气管50与连接盖板60的焊接面积。
再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管20包括第一段21和第二段22,第二段22用于连接第二管30,第二段22的外径大于第一段21的外径,安装孔12对应第二段22设有朝向容纳腔11内延伸的翻边结构121,第二段22焊接于翻边结构121。
其中,安装孔12开设于下端盖15,由于第二段22的外径大于第一段21的外径,因此,第二段22与第一段21的连接处形成明显的台阶特征,从而方便第一管20与下端盖15进行装配时,通过第二段22与翻边结构121进行定位。并且,第二段22焊接于翻边结构121,有利于增大第一管20与下端盖15的焊接面积。
具体地,第一管20由钢材制成,第一管20与下端盖15通过炉焊焊接,焊料为紫铜。第二管30为紫铜管,第二管30与第一管20通过火焰焊焊接,焊料为黄铜。或者上述焊接方法均为炉焊焊接,采用同种焊料。
实施例二: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20与第二管30为一体成型件,并且,第一管20与第二管30的连接处设置设有定位安装段70,定位安装段70的外径大于第一管20的外径以及主管段33的外径;壳体10对应定位安装段70设有安装孔12,定位安装段70穿设于安装孔12,并焊接于安装孔12。
通过设置定位安装段70,使得第一管20与第二管30的连接处形成明显的台阶特征,从而方便第一管20、第二管30与下端盖15进行装配时,通过定位安装段70与安装孔12进行定位配合。
具体地,第一管20与第二管30由钢材制成,且第一管20与第二管30与下端盖15通过炉焊焊接,焊料为紫铜。由于钢材成本较低,因此,通过设置第一管20与第二管30为由钢材制成一体成型件,有利于降低储液器的成本,并且,取消了第一管20与第二管30的焊接点位,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简化储液器的装配过程,提高储液器的装配效率。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将主管段33、分液头34、第一出气管40和第二出气管50做成一体成型件,第一出气管40一端连通主管段33,另一端能够连通压缩机的一个气缸;第二出气管50一端连通主管段33,另一端能够连通压缩机的另一个气缸。
在本实施例中,主管段33、第一出气管40和第二出气管50由紫铜一体成型加工而成。其中,主管段33与第一管20,通过火焰焊焊接,焊料为黄铜。储液器的装配过程为:首先,将过滤网90定位安装于筒体14中;然后,分别将上端盖13和下端盖15定位套设在筒体14的两端;接着,再将进气管80定位插置于上端盖13的端口,并将第一管20定位插置于下端盖15的端口;进一步,将装配形成的上述结构进行炉焊;最后,再将第二管30与第一管20通过火焰焊进行焊接。
如此,通过将第二管30做成一体成型件,取消了第二管30中各零部件之间的焊接点位,进一步减少了储液器零部件之间的焊接点位,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简化储液器的装配过程,提高储液器的装配效率。
更进一步地,第一出气管40远离主管段33的一端朝向主管段33的一侧弯折,第二出气管50包括直管段371和弯管段372,直管段371沿着主管段33的轴线方向延伸,弯管段372位于直管段371远离第一出气管40的一端,以使第一出气管40与弯管段372沿着主管段33的轴线方向错开设置。
如此,能够避免第一出气管40与第二出气管50的弯管段372之间发生干涉。
其中,第一出气管40相对于主管段33轴线的弯折角度与弯管段372相对于主管段33轴线的弯折角度相同或者近似相同。
由于使得冷媒从主管段33进入第一出气管40时,会冲击到第一出气管40,同样地,冷媒从主管段33进入弯管段372时也会冲击到弯管段372,因此,通过设置第一出气管40相对于主管段33轴线的弯折角度与弯管段372相对于主管段33轴线的弯折角度相同或者近似相同,能够保证第一出气管40与弯管段372具有接近的抗冲击能力。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和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储液器,第一支路31和第二支路32分别连通于压缩机,以使储液器中的气态冷媒能够通过第一管20和第二管30流入压缩机的两个气缸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具有容纳腔(11);
第一管(20),所述第一管(20)连通所述容纳腔(11),且所述第一管(2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11)内并连接于所述壳体(10)的端口;
第二管(30),所述第二管(30)连通于所述第一管(20)并设于所述容纳腔(11)外部,所述第二管(30)远离所述第一管(20)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支路(31)和第二支路(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31)和所述第二支路(32)的分流处设有缓冲腔(331),所述缓冲腔(331)横截面积沿着从所述第一管(20)至所述第二管(30)的方向,呈增大的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30)包括主管段(33)和分液头(34),所述主管段(33)比所述分液头(34)靠近所述第一管(20)设置,所述分液头(34)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主管段(33)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支路(31)和所述第二支路(32)均设于所述分液头(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31)和所述第二支路(32)远离所述主管段(33)的一端分别具有敞口,且两个所述敞口内分别插置有第一出气管(40)和第二出气管(5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还包括连接盖板(60)、第一出气管(40)和第二出气管(50),所述连接盖板(60)套设于所述分液头(34)远离所述主管段(33)的一端,并连接于所述分液头(34);
所述连接盖板(60)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支路(31)的第一装配孔(61),所述第一出气管(40)插置于所述第一装配孔(61),并连接于所述连接盖板(60);
所述连接盖板(60)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支路(32)的第二装配孔(62),所述第二出气管(50)插置于所述第二装配孔(62),并连接于所述连接盖板(60);
所述第一装配孔(61)配置为朝向靠近所述第一支路(31)延伸的翻边孔;所述第二装配孔(62)配置为朝向靠近所述第二支路(32)延伸的翻边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20)与所述第二管(30)为一体成型件,并且,所述第一管(20)与所述主管段(33)的连接处设置设有定位安装段(70),且所述定位安装段(70)的外径分别大于所述第一管(20)的外径以及所述主管段(33)的外径;
所述壳体(10)对应所述定位安装段(70)设有安装孔(12),所述定位安装段(70)穿设于所述安装孔(12),并连接于所述安装孔(12)。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配置为安装孔(12),所述第一管(20)插置于所述安装孔(12)并连接于所述安装孔(12),所述第一管(20)套设于所述第二管(30)的一端的外周,并连接于所述第二管(30);
所述第一管(20)包括第一段(21)和第二段(22),所述第二段(22)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管(30),所述第二段(2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段(21)的外径,所述安装孔(12)对应所述第二段(22)设有朝向所述容纳腔(11)内延伸的翻边结构(121),所述第二段(22)连接于所述翻边结构(1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还包括第一出气管(40)和第二出气管(50),所述主管段(33)、所述分液头(34)、所述第一出气管(40)和所述第二出气管(50)一体成型设置,
所述第一出气管(40)远离所述主管段(33)的一端朝向所述主管段(33)的一侧弯折,所述第二出气管(50)包括直管段(371)和弯管段(372),所述直管段(371)沿着所述主管段(33)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弯管段(372)位于所述直管段(371)远离所述第一出气管(40)的一端,以使所述第一出气管(40)与所述弯管段(372)沿着所述主管段(33)的轴线方向错开设置;
且所述第一出气管(40)相对于所述主管段(33)轴线的弯折角度与所述弯管段(372)相对于所述主管段(33)轴线的弯折角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20)的侧壁上开设有回流孔(23),所述回流孔(23)连通所述容纳腔(11);
所述回流孔(2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回流孔(23)沿着所述第一管(2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并且,沿着从所述第一管(20)到所述第二管(30)的方向,所述回流孔(23)的孔径呈减小的趋势。
10.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和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9任意一项所述的储液器,所述第一支路(31)和所述第二支路(32)分别连通于所述压缩机。
CN202322895163.8U 2023-10-26 2023-10-26 储液器及空调系统 Active CN221122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95163.8U CN221122600U (zh) 2023-10-26 2023-10-26 储液器及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95163.8U CN221122600U (zh) 2023-10-26 2023-10-26 储液器及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22600U true CN221122600U (zh) 2024-06-11

Family

ID=91373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95163.8U Active CN221122600U (zh) 2023-10-26 2023-10-26 储液器及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226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146332A1 (en) Accumulator of air conditioner
CN112432403B (zh) 气液分离装置
US6889521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receiver tank,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
CA2823015A1 (en) Heat exchanger
CN212378295U (zh) 气液分离装置
CN112432402B (zh)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CN112432400A (zh)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CN221122600U (zh) 储液器及空调系统
JPH08219588A (ja) 受液器一体型冷媒凝縮器
CN216557747U (zh) 压缩机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CN216557746U (zh) 空调系统、空调室外机和压缩机组件
CN116164449A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及制冷系统
US20080016887A1 (en) Pressure balancing accumulator
CN210292453U (zh) 一种储液器
JP3955770B2 (ja) レシーバタンク付き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システム
CN220380026U (zh) 气液分离器
CN112460864B (zh)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CN218269666U (zh) 一种高性能气液分离器
CN219572357U (zh) 空气调节器
CN220380027U (zh) 一种油气分管路组件及采用其的空调器
US20230408157A1 (en) Combination of a refrigerant accumulator and an internal heat exchanger for refrigerant, connection component, internal heat exchanger and accumulator
CN109931728B (zh) 一种集液器以及具有该集液器的换热装置
CN212508835U (zh) 储液器和多缸压缩机
CN111750577B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
CN212320155U (zh) 一种油分离器、热交换系统和热交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