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16721U - 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16721U
CN221116721U CN202322843150.6U CN202322843150U CN221116721U CN 221116721 U CN221116721 U CN 221116721U CN 202322843150 U CN202322843150 U CN 202322843150U CN 221116721 U CN221116721 U CN 2211167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fixedly connected
hoisting
sliding
conical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4315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世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r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rp MCC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r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rp MCC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r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rp MCC filed Critical Norther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rp MC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167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167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具体涉及吊装辅助架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两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吊装组件和倾斜组件,通过电机提供的动力,带动卷线轮转动,从而使得卷线轮完成对绳索的收卷和释放,当挂钩对安装柱进行起吊时,随着绳索的收卷,两组第二侧板会将安装柱夹持,使得安装柱在起吊过程中不会晃动,同时,第二螺纹杆转动,使得第二滑块向上互动,从而使得第一侧板倾斜,使得第二侧板在对安装柱夹持时,随着绳索的收卷,第二侧板带动安装柱慢慢从水平状态变成竖直状态,避免安装柱的下端直接与地面发生摩擦,防止安装柱的下端磨损,便于吊装安装柱。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辅助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
背景技术
吊装是指吊车或者起升机构对设备的安装、就位的统称,在检修或维修过程中利用各种吊装机具将设备、工件、器具、材料等吊起,使其发生位置变化
目前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的安装一般都需要吊装,工作人员对安装柱进行起吊,从而将安装柱立起来,然而,安装柱在吊起的过程中,安装柱先水平放置在地面上,然后随着吊具的吊起发生倾斜,安装柱在立起的过程中,安装柱的下端会与地面发生摩擦,可能会对安装柱的下端造成磨损,从而影响安装柱的使用,同时矿山井下硐室内地面可能不平坦,安装柱在吊起时与地面摩擦力较大,从而影响安装柱的吊装,不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的安装一般都需要吊装,工作人员对安装柱进行起吊,从而将安装柱立起来,然而,安装柱在吊起的过程中,安装柱先水平放置在地面上,然后随着吊具的吊起发生倾斜,安装柱在立起的过程中,安装柱的下端会与地面发生摩擦,可能会对安装柱的下端造成磨损,从而影响安装柱的使用,同时矿山井下硐室内地面可能不平坦,安装柱在吊起时与地面摩擦力较大,从而影响安装柱的吊装,不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两组,所述底座的中部设置有倾斜组件,所述底座后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两组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一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中部设置有吊装组件,所述底座的下端设置有移动组件;
所述吊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卷线轮,所述卷线轮的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的中部,所述卷线轮的外侧缠绕有绳索,所述绳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挂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两组所述底座的内侧皆设置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远离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后侧皆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前侧皆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前侧皆开设有与第一滑块相互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在第一滑块的中部,所述第一滑块的前侧皆固定安装杆,相邻两组所述安装杆的外侧套设有同一套管,第一侧板前侧所述第一滑块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第一侧板前侧所述第一滑块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一螺纹杆相互配合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吊装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侧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倾斜组件包括第二滑块,所述支撑杆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支撑杆的内侧开设有与第二滑块相互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侧板的后侧转动连接在第二滑块的内侧,所述底座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底座的内侧开设有与第三滑块相互配合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一侧板的前侧转动连接在第三滑块的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滑块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滑块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二螺纹杆相互配合的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左右两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所述第三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卷线轮的左端和第一转轴的外侧套设有同一传动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三滑块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锥形齿轮,所述第四锥形齿轮和第一锥形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啮合有第五锥形齿轮,所述第五锥形齿轮的下端啮合有第六锥形齿轮,所述第六锥形齿轮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三滑块远离第一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三转轴的上下两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三滑槽的后侧内壁开设有方形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三安装块,所述底座的下端插设有第三安装块,所述底座的下端开设有与第三安装块相互配合的插槽,所述第三安装块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多组第二滚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三安装块的前后两端皆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两组所述限位块分别滑动连接在插槽前后两侧的内壁上,所述插槽前后两侧的内壁皆开设有与限位块相互配合的第四滑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三安装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第二滑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下端抵在安装架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吊装组件和倾斜组件,通过电机提供的动力,带动卷线轮转动,从而使得卷线轮完成对绳索的收卷和释放,当挂钩对安装柱进行起吊时,随着绳索的收卷,两组第二侧板会将安装柱夹持,使得安装柱在起吊过程中不会晃动,同时,第二螺纹杆转动,使得第二滑块向上互动,从而使得第一侧板倾斜,使得第二侧板在对安装柱夹持时,随着绳索的收卷,第二侧板带动安装柱慢慢从水平状态变成竖直状态,避免安装柱的下端直接与地面发生摩擦,防止安装柱的下端磨损,便于吊装安装柱。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移动组件,该装置在吊装安装时,随着第二滑块的向上滑动,第二滑块带动推板,使得推板脱离安装架,此时底座受重力影响,使得第三安装块向插槽中收缩,使得第二滚轮收缩到插槽中,从而使得该装置在吊装时不会移动,当该装置吊装完成后,随着第二滑块向下滑动,当第二滑块滑动到第二滑槽最下端时,第二滑块带动推板,使得推板抵在安装架的下端,从而将安装架向下推动,使得安装架带动第三安装块从插槽中伸出,使得该装置便于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座、支撑杆、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卷线轮、第二滑块、第二滑槽、第三滑块、第三滑槽和方形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机、卷线轮、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二安装板、第二螺纹杆、第二锥形齿轮、第三锥形齿轮、第一转轴、传动带、安装架和推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滑块、套管、第一螺纹杆、第一锥形齿轮、第二转轴、第四锥形齿轮、第五锥形齿轮、第三转轴、第六锥形齿轮和第一滚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7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撑杆;3、第一安装板;411、第一安装块;412、第二安装块;413、电机;414、卷线轮;415、绳索;416、挂钩;417、第一侧板;418、第二侧板;419、连接杆;420、第一滑块;421、第一滑槽;422、安装杆;423、套管;424、第一螺纹杆;425、第一锥形齿轮;426、第二安装板;511、第二滑块;512、第二滑槽;513、第二螺纹杆;514、第二锥形齿轮;515、第三锥形齿轮;516、第一转轴;517、传动带;518、第三滑块;519、第三滑槽;520、第二转轴;521、第四锥形齿轮;522、第五锥形齿轮;523、第三转轴;524、第六锥形齿轮;525、第一滚轮;526、方形槽;611、第三安装块;612、插槽;613、第二滚轮;614、限位块;615、第四滑槽;616、安装架;617、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包括底座1,底座1设置有两组,底座1的中部设置有倾斜组件,底座1后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两组支撑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一第一安装板3,第一安装板3的中部设置有吊装组件,底座1的下端设置有移动组件;
吊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块411,第一安装板3上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块411,第一安装板3上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块412,第一安装块411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电机413,电机41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卷线轮414,卷线轮414的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安装块411和第二安装块412的中部,卷线轮414的外侧缠绕有绳索415,绳索41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挂钩416。
两组底座1的内侧皆设置有第一侧板417,第一侧板417远离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侧板418,第一侧板417和第二侧板418的后侧皆转动连接有连接杆419,第一侧板417和第二侧板418的前侧皆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420,第一侧板417和第二侧板418的前侧皆开设有与第一滑块420相互配合的第一滑槽421,连接杆419转动连接在第一滑块420的中部,第一滑块420的前侧皆固定安装杆422,相邻两组安装杆422的外侧套设有同一套管423,第一侧板417前侧第一滑块420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24,第一侧板417前侧第一滑块420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一螺纹杆424相互配合的螺纹孔,第一螺纹杆42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425。
吊装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板426,第二侧板41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426。
该装置在对安装柱进行吊装时,将挂钩416挂置在安装柱上,启动电机413,通过电机413提供的动力,带动卷线轮414转动,卷线轮414对绳索415进行收卷,在绳索415绷直之前,第一螺纹杆424转动,带动第一侧板417前侧的第一滑块420,使得第一滑块420向后互动,通过安装杆422和套管423,第一侧板417前侧的第一滑块420带动第二侧板418前侧的第一滑块420同步向后滑动,从而使得连接杆419发生倾斜,使得第二侧板418向该装置的中部移动,通过两组第二侧板418将安装柱夹持,第二安装板426抵在安装柱的下端,使得安装柱脱离地面,安装柱被第二侧板418夹持后,绳索415继续收卷将安装柱立起来。
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倾斜组件包括第二滑块511,支撑杆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511,支撑杆2的内侧开设有与第二滑块511相互配合的第二滑槽512,第一侧板417的后侧转动连接在第二滑块511的内侧,底座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518,底座1的内侧开设有与第三滑块518相互配合的第三滑槽519,第一侧板417的前侧转动连接在第三滑块518的内侧,第二滑块511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513,第二滑块511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二螺纹杆513相互配合的螺纹孔,第二螺纹杆5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514,第一安装板3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516,第一转轴516的左右两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515,第三锥形齿轮515和第二锥形齿轮514相互啮合,卷线轮414的左端和第一转轴516的外侧套设有同一传动带517,第三滑块518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520,第二转轴52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锥形齿轮521,第四锥形齿轮521和第一锥形齿轮425相互啮合,第二转轴520的外侧啮合有第五锥形齿轮522,第五锥形齿轮522的下端啮合有第六锥形齿轮524,第六锥形齿轮524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523,第三转轴523转动连接在第三滑块518远离第一侧板417的一侧,第三转轴523的上下两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轮525,第三滑槽519的后侧内壁开设有方形槽526,卷线轮414在对绳索415进行收卷时,通过传动带517将动力传递给第一转轴516,第一转轴516带动第三锥形齿轮515,第三锥形齿轮515带动第二锥形齿轮514,第二锥形齿轮514带动第二螺纹杆513,使得第二滑块511向上互动,第二滑块511带动传动带517,使得传动带517发生倾斜,于此同时第一侧板417拉动第三滑块518,使得第三滑块518向后滑动,第一滚轮525与第三滑槽519的内壁发生摩擦滚动,从而带动第三转轴523,第三转轴523带动第六锥形齿轮524转动,第六锥形齿轮524带动第五锥形齿轮522,第五锥形齿轮522带动第二转轴520,使得第四锥形齿轮521带动第一锥形齿轮425,第一锥形齿轮425带动第一螺纹杆424转动,当第三滑块518向后滑动至方形槽526时,第一滚轮525脱离第三滑槽519内壁,不再滚动。
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移动组件包括第三安装块611,底座1的下端插设有第三安装块611,底座1的下端开设有与第三安装块611相互配合的插槽612,第三安装块61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多组第二滚轮613,第三安装块611的前后两端皆固定连接有限位块614,两组限位块614分别滑动连接在插槽612前后两侧的内壁上,插槽612前后两侧的内壁皆开设有与限位块614相互配合的第四滑槽615,第三安装块6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616,第二滑块5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推板617,推板617的下端抵在安装架616的上端,该装置在吊装安装至时,随着第二滑块511的向上滑动,第二滑块511带动推板617,使得推板617脱离安装架616,此时底座1受重力影响,使得第三安装块611向插槽612中收缩,使得第二滚轮613收缩到插槽612中,从而使得该装置在吊装时不会移动,当该装置吊装完成后,随着第二滑块511向下滑动,当第二滑块511滑动到第二滑槽512最下端时,第二滑块511带动推板617,使得推板617抵在安装架616的下端,从而将安装架616向下推动,使得安装架616带动第三安装块611从插槽612中伸出,使得该装置便于移动。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首先,将该装置移动到安装柱的前侧,将安装柱的一端与支撑杆2对齐,拉动挂钩416,将挂钩416挂置在安装柱的一端,启动电机413,通过电机413提供的动力,带动卷线轮414转动,卷线轮414对绳索415进行收卷,在绳索415绷直之前,通过传动带517将动力传递给第一转轴516,第一转轴516带动第三锥形齿轮515,第三锥形齿轮515带动第二锥形齿轮514,第二锥形齿轮514带动第二螺纹杆513,使得第二滑块511向上互动,第二滑块511带动传动带517,使得传动带517发生倾斜,于此同时第一侧板417拉动第三滑块518,使得第三滑块518向后滑动,第一滚轮525与第三滑槽519的内壁发生摩擦滚动,从而带动第三转轴523,第三转轴523带动第六锥形齿轮524转动,第六锥形齿轮524带动第五锥形齿轮522,第五锥形齿轮522带动第二转轴520,使得第四锥形齿轮521带动第一锥形齿轮425,第一锥形齿轮425带动第一螺纹杆424转动,第一螺纹杆424转动,带动第一侧板417前侧的第一滑块420,使得第一滑块420向后互动,通过安装杆422和套管423,第一侧板417前侧的第一滑块420带动第二侧板418前侧的第一滑块420同步向后滑动,从而使得连接杆419发生倾斜,使得第二侧板418向该装置的中部移动,通过两组第二侧板418将安装柱夹持,当第三滑块518向后滑动至方形槽526时,第一滚轮525脱离第三滑槽519内壁,不再滚动,第二侧板418夹持完成;
与此同时,随着第二滑块511的向上滑动,第二滑块511带动推板617,使得推板617脱离安装架616,此时底座1受重力影响,使得第三安装块611向插槽612中收缩,使得第二滚轮613收缩到插槽612中,从而使得该装置在吊装时不会移动。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设置有两组,所述底座(1)的中部设置有倾斜组件,所述底座(1)后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两组所述支撑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一第一安装板(3),所述第一安装板(3)的中部设置有吊装组件,所述底座(1)的下端设置有移动组件;
所述吊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块(411),所述第一安装板(3)上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块(411),所述第一安装板(3)上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块(412),所述第一安装块(411)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电机(413),所述电机(41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卷线轮(414),所述卷线轮(414)的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安装块(411)和第二安装块(412)的中部,所述卷线轮(414)的外侧缠绕有绳索(415),所述绳索(41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挂钩(4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底座(1)的内侧皆设置有第一侧板(417),所述第一侧板(417)远离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侧板(418),所述第一侧板(417)和第二侧板(418)的后侧皆转动连接有连接杆(419),所述第一侧板(417)和第二侧板(418)的前侧皆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420),所述第一侧板(417)和第二侧板(418)的前侧皆开设有与第一滑块(420)相互配合的第一滑槽(421),所述连接杆(419)转动连接在第一滑块(420)的中部,所述第一滑块(420)的前侧皆固定安装杆(422),相邻两组所述安装杆(422)的外侧套设有同一套管(423),第一侧板(417)前侧所述第一滑块(420)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24),第一侧板(417)前侧所述第一滑块(420)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一螺纹杆(424)相互配合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杆(42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4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板(426),所述第二侧板(41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42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组件包括第二滑块(511),所述支撑杆(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511),所述支撑杆(2)的内侧开设有与第二滑块(511)相互配合的第二滑槽(512),所述第一侧板(417)的后侧转动连接在第二滑块(511)的内侧,所述底座(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518),所述底座(1)的内侧开设有与第三滑块(518)相互配合的第三滑槽(519),所述第一侧板(417)的前侧转动连接在第三滑块(518)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511)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513),所述第二滑块(511)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二螺纹杆(513)相互配合的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杆(5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514),所述第一安装板(3)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516),所述第一转轴(516)的左右两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515),所述第三锥形齿轮(515)和第二锥形齿轮(514)相互啮合,所述卷线轮(414)的左端和第一转轴(516)的外侧套设有同一传动带(517)。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滑块(518)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520),所述第二转轴(52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锥形齿轮(521),所述第四锥形齿轮(521)和第一锥形齿轮(425)相互啮合,所述第二转轴(520)的外侧啮合有第五锥形齿轮(522),所述第五锥形齿轮(522)的下端啮合有第六锥形齿轮(524),所述第六锥形齿轮(524)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523),所述第三转轴(523)转动连接在第三滑块(518)远离第一侧板(417)的一侧,所述第三转轴(523)的上下两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一滚轮(525),所述第三滑槽(519)的后侧内壁开设有方形槽(52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三安装块(611),所述底座(1)的下端插设有第三安装块(611),所述底座(1)的下端开设有与第三安装块(611)相互配合的插槽(612),所述第三安装块(611)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多组第二滚轮(6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块(611)的前后两端皆固定连接有限位块(614),两组所述限位块(614)分别滑动连接在插槽(612)前后两侧的内壁上,所述插槽(612)前后两侧的内壁皆开设有与限位块(614)相互配合的第四滑槽(6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块(6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616),所述第二滑块(5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推板(617),所述推板(617)的下端抵在安装架(616)的上端。
CN202322843150.6U 2023-10-23 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 Active CN221116721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16721U true CN221116721U (zh) 2024-06-1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8039B (zh) 一种用于室内建筑施工的升降梯
CN213002425U (zh) 一种用于锻件拔长的锻造装置
CN221116721U (zh) 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
CN212475881U (zh) 一种建筑施工移动平台悬吊臂
CN212105028U (zh) 一种安全型建筑施工用脚手架
CN117163823A (zh) 一种用于矿山井下硐室内行车梁及立柱吊装的辅助架
CN216690280U (zh) 一种智能化建筑工程施工用升降机
CN211647222U (zh) 一种建筑装修用的新型抹灰装置
CN210685317U (zh) 一种建筑用施工平台
CN219528320U (zh) 一种房建混凝土浇筑台
CN219136295U (zh) 一种建筑机电安装用升降装置
CN218786509U (zh) 建筑施工用升降装置
CN217947460U (zh) 一种建材加工用吊装设备
CN215048190U (zh) 一种车间装修用吊装装置
CN113530462B (zh) 一种多向提升型钻机井架及钻机
CN216842195U (zh) 一种传动轴驱动用齿轮泵
CN219238540U (zh) 一种智能空心砖码垛机
CN219931680U (zh) 阻尼器预埋件安装用调平装置
CN215516418U (zh) 一种用于机电设备安装的定位仪器
CN212200331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水坝闸门起吊装置
CN217347904U (zh) 一种建筑工程物料运输车
CN213537045U (zh) 一种机械工程用起吊装置
CN218289771U (zh) 一种用于金属板材生产的上卷装置
CN220098353U (zh) 一种建筑设备用的吊装装置
CN217676478U (zh) 一种钢结构型材吊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