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04808U -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04808U
CN221104808U CN202322579202.3U CN202322579202U CN221104808U CN 221104808 U CN221104808 U CN 221104808U CN 202322579202 U CN202322579202 U CN 202322579202U CN 221104808 U CN221104808 U CN 221104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osol
outlet channel
air outlet
atomiz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792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慧平
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792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04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04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048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雾化器包括雾化座、储液仓、发热体及抽吸件。雾化座设有雾化腔。储液仓设有储液腔,储液腔用于储存气溶胶产生基质并与雾化腔连通,气溶胶产生基质能够进入雾化腔。发热体安装于雾化腔内,发热体用于加热进入雾化腔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以生成气溶胶。抽吸件穿设安装于雾化座的周壁,抽吸件设有与雾化腔连通的出气通道,出气通道用于供气溶胶流出至外界。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相较于传统的储液仓与抽吸件一体设置而言,出气通道的长度更短,从而能够减少甚至避免气溶胶在出气通道内形成涡流,进而防止气溶胶在出气通道内产生冷凝,保证生成的气溶胶量,提升用户的抽吸口感。

Description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生成装置是一种能够利用加热不燃烧(Heat Not Burning,HNB)的方式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并产生气溶胶的小型设备。一般地,气溶胶生成装置可包括雾化器,雾化器包括装载部件及发热体,装载部件包括一体成型的储液仓及吸嘴,储液仓用于储存气溶胶产生基质,且储液仓中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能够与发热体接触并被发热体加热以生成气溶胶,装载部件设有出气通道,在用户通过吸嘴进行抽吸时,生成的气溶胶能够经出气通道被用户抽吸。然而,由于储液仓及吸嘴一体设置,因此出气通道的整体长度较长,由此,气溶胶在出气通道内流动的过程中容易形成较多涡流,从而导致气溶胶更加容易在出气通道内冷凝,进而导致能够被用户抽吸的气溶胶减少,影响抽吸口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雾化器包括雾化座、储液仓、发热体及抽吸件。所述雾化座设有雾化腔。所述储液仓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气溶胶产生基质并与所述雾化腔连通,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能够进入所述雾化腔。所述发热体安装于所述雾化腔内,所述发热体用于加热进入所述雾化腔的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以生成气溶胶。所述抽吸件穿设安装于所述雾化座的周壁,所述抽吸件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用于供所述气溶胶流出至外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座包括相背的顶壁及底壁,所述周壁位于所述顶壁和底壁之间,所述顶壁、所述底壁及所述周壁共同围成所述雾化腔。所述储液仓安装于所述顶壁,所述出气通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雾化腔连通,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雾化座的外侧,并与所述外界连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体包括发热面,所述发热面朝向所述底壁。沿所述顶壁至所述底壁的方向,所述发热面与所述底壁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一端的中心与所述底壁之间的距离。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体包括发热面,所述发热面朝向所述底壁。沿所述顶壁至所述底壁的方向,所述发热面与所述底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一端的中心与所述底壁之间的距离。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体包括发热面,所述发热面朝向所述周壁,并与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一端相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雾化座的内周壁平齐。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雾化座的内周壁和所述雾化座的外周壁之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一端伸入所述雾化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体包括多孔陶瓷、发热层及导电件,所述多孔陶瓷收容于所述雾化腔,所述发热层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的一侧并与所述导电件电连接,所述导电件贯穿所述底壁。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吸收件,所述吸收件设置于所述雾化腔内并环绕所述导电件,所述吸收件用于吸收所述雾化腔中的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座的周壁设有穿孔,所述抽吸件穿设于所述穿孔,并能够相对所述雾化座移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抽吸件包括导气部及吸嘴部。所述导气部安装于所述周壁,所述导气部设有贯通的通孔,所述出气通道为所述通孔。所述吸嘴部套设于所述导气部,并始终位于所述雾化座的外侧。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电池组件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雾化器。所述雾化器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中,抽吸件穿设安装于雾化座的周壁,并设有与雾化腔连通的出气通道,出气通道用于供气溶胶流出至外界,由此,相较于传统的储液仓与抽吸件一体设置而言,出气通道的长度更短,从而能够减少甚至避免气溶胶在出气通道内形成涡流,进而防止气溶胶在出气通道内产生冷凝,保证生成的气溶胶量,提升用户的抽吸口感。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雾化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雾化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雾化器的部分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雾化器的部分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雾化器的部分结构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雾化器的部分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
雾化器100;电池组件200;
雾化座10、雾化腔11、周壁13、穿孔131、外周壁133、内周壁135、顶壁15、底壁17、进气孔19;储液仓20、储液腔21;发热体30、多孔陶瓷31、发热层33、导电件35、发热面37;抽吸件40、出气通道41、第一端411、第二端413、导气部43、通孔431、吸嘴部4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或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雾化器100包括雾化座10、储液仓20、发热体30及抽吸件40。雾化座10设有雾化腔11。储液仓20设有储液腔21,储液腔21用于储存气溶胶产生基质(图未示出)并与雾化腔11连通,气溶胶产生基质能够进入雾化腔11。发热体30安装于雾化腔11内,发热体30用于加热进入雾化腔11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以生成气溶胶。抽吸件40穿设安装于雾化座10的周壁13,抽吸件40设有与雾化腔11连通的出气通道41,出气通道41用于供气溶胶流出至外界。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被抽吸的情况下,储液腔21中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能够进入雾化腔11中并与发热体30接触,在此情况下,发热体30能够产生热量以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从而使气溶胶产生基质被加热雾化以在雾化腔11中生成气溶胶,生成的气溶胶流经与雾化腔11连通的出气通道41后被用户抽吸。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储液仓20可采用聚酯(PET)、聚丙烯(PP)或聚碳酸酯(PC)等材料制成。出气通道41的横截面形状可为圆形、方形或三角形等等,在本申请中,出气通道4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气溶胶产生基质为能够产生气溶胶的元件,具体地,气溶胶产生基质可通过加热或超声波震荡的方式使其成为细小的颗粒,并与空气混合以形成气溶胶。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形态可为固态或液态。在本申请中,气溶胶产生基质可为液态烟油,其中,烟油为溶解有尼古丁和烟碱等物质的混合液态,其溶质为丙二醇、植物甘油和纯水等常见有机溶质和/或无机溶质。气溶胶可以是可见或不可见的并可包括蒸汽(例如,处于气态的细颗粒物质,其在室温下通常为液体或固体)以及气体和冷凝蒸汽的液体滴液。本文中的“气溶胶”涵盖加热式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中的气溶胶产生基质加热时产生的气溶胶。
发热体30为可以产生热能并将热能传递至周围环境的装置或材料。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发热体30可包括多孔陶瓷31、发热层33及导电件35。其中,多孔陶瓷31收容于雾化腔11内,发热层33设置于多孔陶瓷31的一侧,并与导电件35电性连接,由此,多孔陶瓷31能够对进入雾化腔11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加热雾化。其中,发热体30可包括发热面37,发热面37可为:发热体30的发热层33所在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孔陶瓷31通常采用陶瓷浆料与造孔剂混合后再烧结的方式进行制备,烧结后的陶瓷体内具有大量微孔(图未示出)。发热层33包括但不限于发热线路、发热片、发热丝及发热网等。导电件35包括但不限于电极,其中,电极可为片状、柱状或粉末多孔状等等,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2及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雾化座10包括相背的顶壁15及底壁17,周壁13位于顶壁15和底壁17之间,顶壁15、底壁17及周壁13共同围成雾化腔11,换言之,在顶壁15、底壁17及周壁13结合在一起的情况下,顶壁15、底壁17及周壁13能够共同形成雾化腔11。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壁15、底壁17及周壁13分体设置,即,顶壁15、底壁17及周壁13为三个不同的结构。其中,顶壁15、底壁17及周壁13之间可采用可拆卸和/或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结合在一起。例如,顶壁15与周壁13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结合,底壁17与周壁13之间采用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结合。需要说明的是,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等,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或焊接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顶壁15、底壁17及周壁13一体成型设置,即,顶壁15、底壁17及周壁13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再一些实施例中,周壁13可包括第一子壁和第二子壁,第一子壁与顶壁15一体成型,第二子壁与底壁17一体成型,在第一子壁和第二子壁之间采用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结合的情况下,第一子壁和第二子壁共同形成周壁13。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雾化座10开设有进气孔19,进气孔19贯穿底壁17,进气孔19用于供外界空气进入雾化腔11。具体地,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图1所示)被抽吸的情况下,外界空气能够经进气孔19进入雾化腔11中并与发热体30接触,以使发热体30能够加热雾化气溶胶产生基质并生成气溶胶。
请参阅图2或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储液仓20安装于顶壁15,出气通道4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411和第二端413,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与雾化腔11连通,出气通道41的第二端413位于雾化座10的外侧,并与外界连通。其中,雾化腔11中的气溶胶能够依次流经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和出气通道41的第二端413后被用户抽吸。
由于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图1所示)被抽吸的情况下,雾化腔11中的气压能够逐渐减小至负压状态(雾化腔11中的气压低于外界气压),由此,雾化腔11与储液腔21之间能够形成压力差,在此情况下,储液腔21中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能够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进入雾化腔11中。而在本申请中,储液仓20安装于顶壁15,由此,储液腔21中的气溶胶产生基质除了受到压力差的作用进入雾化腔11中外,还能够受到重力的作用进入雾化腔11中,从而能够保证气溶胶产生基质的供给效率,提高了气溶胶的生成效率。
另外,若生成的气溶胶在雾化腔11中发生冷凝,且冷凝液(包括气溶胶冷凝形成的气溶胶产生基质)通过进气孔19流出,则冷凝液会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中的电子器件(例如电池组件200),从而导致电子器件发生损坏,影响电子器件的使用寿命,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使用安全。在本申请中,储液仓20安装于顶壁15,抽吸件40穿设安装于雾化座10的周壁13,相较于传统的储液仓20和抽吸件40一体设置而言,抽吸件40直接与雾化腔11连通,从而能够减短出气通道41的长度,由此,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被抽吸的情况下,生成的气溶胶能够更快地被抽吸出雾化腔11,从而能够减少甚至避免气溶胶在雾化腔11中的冷凝,进而避免冷凝液通过进气孔19流出雾化座10并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中的电子器件接触,提升了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安全性,延长了电子器件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雾化器100中,抽吸件40穿设安装于雾化座10的周壁13,并设有与雾化腔11连通的出气通道41,出气通道41用于供气溶胶流出至外界,由此,相较于传统的储液仓与抽吸件一体设置而言,出气通道41的长度更短,从而能够减少甚至避免气溶胶在出气通道41内形成涡流,进而防止气溶胶在出气通道41内产生冷凝,保证生成的气溶胶量,提升用户的抽吸口感。
另外,相较于传统的储液仓与抽吸件一体设置而言,本实施方式中的出气通道41的长度更短,由此还能够避免气溶胶在出气通道41内产生冷凝,导致冷凝液(包括气溶胶冷凝形成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被抽吸进入用户口中,从而保证用户的抽吸体验。
下面结合附图对雾化器100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2或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储液腔21中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进入雾化腔11并被发热体30加热雾化后,生成的初始气溶胶的粒径由绝大部分小粒径(包括尺寸在0.4um以下的粒径)及少量大粒径组成,此时,若发热面37朝向底壁17,且出气通道41位于发热面37背离底壁17的一侧,即,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位于发热面37背离底壁17的一侧,则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图1所示)被抽吸的情况下,生成的气溶胶需要流经发热面37后才能够进入出气通道41以被用户抽吸,由此将会增长气溶胶在雾化腔11中的流动路径,进而导致气溶胶中的大粒径气溶胶更加容易沉积于雾化腔11及出气通道41中,影响用户的抽吸口感。
因此,请参阅图1及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热面37朝向底壁17。沿顶壁15至底壁17的方向,发热面37与底壁17之间的距离,等于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的中心与底壁17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在发热面37朝向底壁17的情况下,沿顶壁15至底壁17的方向,发热面37与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由此,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被抽吸的情况下,生成的气溶胶无需经过发热面37便能够直接通过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进入出气通道41中被用户抽吸,从而能够减短气溶胶在雾化腔11中的流动路径,进而减少气溶胶中的大粒径气溶胶在雾化腔11及出气通道41中的沉积,即增大被抽吸进入用户口中的大粒径气溶胶量,提升用户的抽吸口感。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发热面37朝向底壁17。沿顶壁15至底壁17的方向,发热面37与底壁17之间的距离,大于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的中心与底壁17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在发热面37朝向底壁17的情况下,沿顶壁15至底壁17的方向,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的中心较于发热面37更靠近底壁17上,由此,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被抽吸的情况下,生成的气溶胶也无需经过发热面37便能够直接通过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进入出气通道41中被用户抽吸,从而能够减短气溶胶在雾化腔11中的流动路径,进而减少气溶胶中的大粒径气溶胶在雾化腔11及出气通道41中的沉积,即增大被抽吸进入用户口中的大粒径气溶胶量,提升用户的抽吸口感。
请参阅图1及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发热面37朝向周壁13,并与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相对,由此,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被抽吸的情况下,生成的气溶胶能够直接通过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进入出气通道41中被用户抽吸,从而能够减少生成的气溶胶在雾化腔11中的停留时间,避免生成的气溶胶在雾化腔11中产生冷凝,进而不仅能够保证生成的气溶胶量,提升用户的抽吸口感;还能够防止冷凝液通过进气孔19流出至雾化座10外部,导致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中的电子器件损坏,提升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使用安全。
请参阅图1,及图4至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周壁13上设有穿孔131,抽吸件40穿设于穿孔131,换言之,抽吸件40通过穿孔131穿设安装于周壁13,以使出气通道41与雾化腔11连通。
请参阅图1、图2及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位于雾化座10的内周壁135和雾化座10的外周壁133之间,即,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未伸入雾化腔11中,由此能够防止抽吸件40与雾化腔11中的元件(例如发热体30等)发生干涉,从而保证抽吸件40的正常装配。
具体地,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位于雾化座10的内周壁135(周壁13的朝向雾化腔11的一侧)和雾化座10的外周壁133(周壁13的朝向外界的一侧),在此情况下,雾化腔11中的气溶胶能够依次经过穿孔131、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及出气通道41的第二端413后被用户抽吸。
请参阅图1、图2及图5,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与雾化座10的内周壁135平齐,此时,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仍未伸入雾化腔11中,由此也能够防止抽吸件40与雾化腔11中的元件(例如发热体30等)发生干涉,从而保证抽吸件40的正常装配。
具体地,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位于穿孔131内,并与雾化座10的内周壁135(周壁13的朝向雾化腔11的一侧)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在此情况下,雾化腔11中的气溶胶能够直接流经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和出气通道41的第二端413后被用户抽吸。
请参阅图1、图2及图6,在再一些实施方式中,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伸入雾化腔11。具体地,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被抽吸的情况下,雾化腔11中的气溶胶能够直接流经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和出气通道41的第二端413后被用户抽吸。
其中,相较于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未伸入雾化腔11而言,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与发热面37之间的距离更近,由此,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被抽吸,且发热面37对气溶胶产生基质加热雾化以生成气溶胶的情况下,生成的气溶胶能够更快地进入出气通道41,换言之,生成的气溶胶在雾化腔11中停留时间更短,从而使得气溶胶在雾化腔11中冷凝程度更低,进而能够增大用户抽吸的气溶胶量,提升用户的抽吸口感。可以理解的是,在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伸入雾化腔11的情况下,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与发热面37的距离越近,则生成的气溶胶在雾化腔11中的停留时间越短,从而不仅能够减少甚至避免生成的气溶胶在雾化腔11中冷凝而形成冷凝液,还能够增大用户抽吸的气溶胶量,提升用户的抽吸口感。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出气通道41的粗细程度也能够对抽吸的气溶胶量产生影响,其中,选用较粗的出气通道41时用户能够抽吸的气溶胶量,大于选用较细的出气通道41时用户能够抽吸的气溶胶量。例如,若出气通道41的横截面形状的直径为0.5cm,则在用户选用直径为0.7cm的出气通道41进行抽吸时,用户能够抽吸的气溶胶量,大于选用直径为0.5cm的出气通道41进行抽吸时,用户能够抽吸的气溶胶量;相应地,在用户选用直径为0.3cm的出气通道41进行抽吸时,用户能够抽吸的气溶胶量,小于选用直径为0.5cm的出气通道41进行抽吸时,用户能够抽吸的气溶胶量,由此,用户可根据抽吸习惯的不同选用不同粗细程度的出气通道41,例如,抽吸口味较重的用户可选用较粗的出气通道41。
请参阅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电件35贯穿底壁17。雾化器100还可包括吸收件(图未示出),吸收件设置于雾化腔11内并环绕导电件35,吸收件用于吸收雾化腔11中的气溶胶产生基质。
具体地,若雾化腔11中的冷凝液通过进气孔19流出至雾化座10外部并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中的电子器件接触,则电子器件容易发生损坏,从而影响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使用安全。由此,在本申请中,吸收件能够吸收雾化腔11中的气溶胶产生基质,从而能够防止冷凝液通过进气孔19流出至雾化座10外部并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中的电子器件接触,进而延长电子器件的使用寿命,保证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使用安全。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吸收件可为吸液棉等。
请参阅图1,及图2或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抽吸件40能够相对雾化座10移动。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抽吸件40能够在人工干预下相对雾化座10移动,以调整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与雾化座10的内周壁135之间的距离,即,调整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与发热面37之间的距离,由此,用户可根据自身的抽吸习惯对抽吸件40相对雾化座10的位置进行调整,以调整能够被抽吸的气溶胶量,从而提升用户的抽吸体验。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人工干预可为人为对抽吸件40施力以使抽吸件40相对雾化座10移动;或人为通过其他装置对抽吸件40施力以使抽吸件40相对雾化座10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抽吸件40相对雾化座10移动的过程中,抽吸件40与穿孔131的内周壁135之间始终处于密封状态,即,雾化腔11中的气溶胶始终无法通过抽吸件40与穿孔131的内周壁135之间的间隙流出至外界,从而能够保证生成的气溶胶量,提升用户的抽吸体验。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抽吸件40与穿孔131的内周壁135之间设有密封件(图未示出)。密封件用于密封抽吸件40与穿孔131的内周壁135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防止雾化腔11中生成的气溶胶通过抽吸件40与穿孔131的内周壁135之间的间隙泄露至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外部,进而保证能够被用户抽吸的气溶胶量,提升用户的抽吸体验。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密封件可采用橡胶、硅胶、塑料或合成纤维等材料制成。其中,橡胶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天然橡胶、丁睛橡胶、氟橡胶、聚氨脂像胶、三元乙丙橡胶或硅橡胶等。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抽吸件40包括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在抽吸件40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位于雾化座10的内周壁135和雾化座10的外周壁133之间。在抽吸件40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与雾化座10的内周壁135平齐。在抽吸件40处于第三位置的情况下,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位于雾化腔11内。可以理解的是,抽吸件40能够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之间移动,以调整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与雾化座10的内周壁135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一位置可为雾化座10的内周壁135和雾化座10的外周壁133之间的任意位置,第三位置可为雾化腔11内的任意位置。
请参阅图1及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抽吸件40包括导气部43及吸嘴部45。导气部43安装于周壁13,导气部43设有贯通的通孔431,出气通道41为通孔431。吸嘴部45套设于导气部43,并始终位于雾化座10的外侧。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气部43穿设安装于周壁13并能够相对周壁13移动,导气部43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通孔431贯穿导气部43的第一端和导气部43的第二端,由此,出气通道41的第一端411与导气部43的第一端重合,出气通道41的第二端413与导气部43的第二端重合。吸嘴部45套设于导气部43的第二端,并始终位于雾化座10的外侧,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被抽吸的情况下,用户可通过吸嘴部45进行抽吸,以使雾化腔11中的气溶胶能够通过通孔431被抽吸到口中。
其中,导气部43可大致为管道结构,吸嘴部45可为适应用户口型的形状,例如,吸嘴部45的横截面形状可大致为梯形。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嘴部45可采用粘接等连接方式套设于导气部4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吸嘴部45与导气部43一体成型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密封件可用于密封导气部43与穿孔131的内周壁135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防止雾化腔11中生成的气溶胶通过导气部43与穿孔131的内周壁135之间的间隙泄露至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外部,进而保证能够被用户抽吸的气溶胶量,提升用户的抽吸体验。
请参阅图1,及图2或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包括电池组件200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雾化器100。雾化器100与电池组件200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中,抽吸件40穿设安装于雾化座10的周壁13,并设有与雾化腔11连通的出气通道41,出气通道41用于供气溶胶流出至外界,由此,相较于传统的储液仓与抽吸件一体设置而言,出气通道41的长度更短,从而能够减少甚至避免气溶胶在出气通道41内形成涡流,进而防止气溶胶在出气通道41内产生冷凝,保证生成的气溶胶量,提升用户的抽吸口感。
另外,相较于传统的储液仓与抽吸件一体设置而言,本实施方式中的出气通道41的长度更短,由此还能够避免气溶胶在出气通道41内产生冷凝,导致冷凝液(包括气溶胶冷凝形成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被抽吸进入用户口中,从而保证用户的抽吸体验。
下面结合附图对雾化器100做进一步说明。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还可包括检测件(图未示出),检测件能够根据气压变化分析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是否被抽吸。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用户对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进行抽吸的情况下,雾化腔11中的气压相较于外界大气逐渐减小至负压,检测件所处的空间中的气压也随之减小至负压,在检测件检测到负压的情况下,检测件能够控制发热体30产生热量以使气溶胶产生基质受热产生气溶胶供用户抽吸。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未被抽吸的情况下,外界空气能够通过进气孔19进入雾化腔11中,以使雾化腔11中的气压回复至与外界大气相同,在检测件检测到气压变化后,检测件控制发热体30停止产生热量。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检测件可为咪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热体30和检测件可均与电池组件200连接。具体地,在检测件检测到负压的情况下,检测件能够发送信号至电池组件200,以使电池组件200控制发热体30产生热量。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发热体30可直接与检测件连接,在此情况下,检测件可为集成咪头。具体地,集成咪头中集成了控制芯片,在检测件检测到负压的情况下,控制芯片能够直接发送信号至发热体30,以控制发热体30产生热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同时,可以利用上述实施例中导出其它实施方式,使得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逻辑替换和改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座,所述雾化座设有雾化腔;
储液仓,所述储液仓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气溶胶产生基质并与所述雾化腔连通,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能够进入所述雾化腔;
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安装于所述雾化腔内,所述发热体用于加热进入所述雾化腔的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以生成气溶胶;及
抽吸件,所述抽吸件穿设安装于所述雾化座的周壁,所述抽吸件设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用于供所述气溶胶流出至外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座包括相背的顶壁及底壁,所述周壁位于所述顶壁和底壁之间,所述顶壁、所述底壁及所述周壁共同围成所述雾化腔;
所述储液仓安装于所述顶壁,所述出气通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雾化腔连通,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雾化座的外侧,并与所述外界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括发热面,所述发热面朝向所述底壁;
沿所述顶壁至所述底壁的方向,所述发热面与所述底壁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一端的中心与所述底壁之间的距离;或
沿所述顶壁至所述底壁的方向,所述发热面与所述底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一端的中心与所述底壁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括发热面,所述发热面朝向所述周壁,并与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一端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雾化座的内周壁平齐;或
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雾化座的内周壁和所述雾化座的外周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一端伸入所述雾化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括多孔陶瓷、发热层及导电件,所述多孔陶瓷收容于所述雾化腔,所述发热层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的一侧并与所述导电件电连接,所述导电件贯穿所述底壁;所述雾化器还包括:
吸收件,所述吸收件设置于所述雾化腔内并环绕所述导电件,所述吸收件用于吸收所述雾化腔中的所述气溶胶产生基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座的周壁设有穿孔,所述抽吸件穿设于所述穿孔,并能够相对所述雾化座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件包括:
导气部,所述导气部安装于所述周壁,所述导气部设有贯通的通孔,所述出气通道为所述通孔;及
吸嘴部,所述吸嘴部套设于所述导气部,并始终位于所述雾化座的外侧。
10.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组件;
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所述雾化器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
CN202322579202.3U 2023-09-21 2023-09-21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21104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79202.3U CN221104808U (zh) 2023-09-21 2023-09-21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79202.3U CN221104808U (zh) 2023-09-21 2023-09-21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04808U true CN221104808U (zh) 2024-06-11

Family

ID=91337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79202.3U Active CN221104808U (zh) 2023-09-21 2023-09-21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048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85190B1 (en) Moulded mounting for an aerosol-generating element in a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EP3585189B1 (en) A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and a cartridge for an aerosol generating system having a two-part liquid storage compartment
TW201900044A (zh) 個人霧化裝置的霧化單元
CN214382193U (zh) 雾化器以及具有该雾化器的电子雾化装置
CN212325387U (zh) 液体回收利用雾化装置
CN111920104A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1100110A1 (ja) 霧化ユニット及び非燃焼加熱型香味吸引器具
CN22110480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2021036A1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747811A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903780U (zh) 雾化腔设于支架内的雾化器
CN218104905U (zh) 雾化组件及具有该雾化组件的电子烟雾化器
CN113631053A (zh) 用于蒸汽供应系统的雾化器外壳
CN221307275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0712941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1785319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2545562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015964U (zh) 导液发热结构、雾化仓和雾化器
CN221864641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1330235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48379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845055U (zh) 一种雾化芯及雾化器
CN220044910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CN218073526U (zh) 雾化组件、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CN217407816U (zh) 雾化结构件、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