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04804U - 空气加热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加热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104804U CN221104804U CN202322860309.5U CN202322860309U CN221104804U CN 221104804 U CN221104804 U CN 221104804U CN 202322860309 U CN202322860309 U CN 202322860309U CN 221104804 U CN221104804 U CN 2211048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ceramic
- air
- air heater
- ceramic heating
- generating she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345 tape c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0889 atomis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29910010293 ceram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43 aeros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41000208125 Nicotian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02637 Nicotiana tabac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DNIAPMSPPWPWGF-UHFFFAOYSA-N Propylene glycol Chemical compound CC(O)CO DNIAPMSPPWPWG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9504 cigaret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WABPQHHGFIMREM-NOHWODKXSA-N lead-200 Chemical compound [200Pb] WABPQHHGFIMREM-NOHWODKX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45 sin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SNICXCGAKADSCV-JTQLQIEISA-N (-)-Nicotine Chemical compound CN1CCC[C@H]1C1=CC=CN=C1 SNICXCGAKADSCV-JTQLQIEI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6891 Artemisia vulgar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261 Artemisia vulgar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64 aero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63 carbon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2715 nicoti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SNICXCGAKADSCV-UHFFFAOYSA-N nicotine Natural products CN1CCCC1C1=CC=CN=C1 SNICXCGAKADSC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53 quartz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空气加热器及电子雾化装置,该空气加热器包括导电陶瓷发热片,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第一端部为轴线,由内而外一层层间隔式螺旋卷绕设置,在相邻的各层间形成螺旋式迂回的气流通道,第二端部在导电陶瓷发热片位于螺旋式迂回路径上最外层的端部,导电陶瓷发热片用于加热流经气流通道的空气,以形成热空气。间隔式螺旋卷绕设置的导电陶瓷发热片具有更大的发热面积,使得螺旋式迂回的气流通道内的空气能够更加充分地与导电陶瓷发热片进行接触,有利于提高空气加热器的加热效率;此外,螺旋式迂回的气流通道内的空气经导电陶瓷发热片加热后不会夹杂金属异味,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用户的吸食口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加热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低温不燃烧的电子雾化装置,是通过200℃-400℃的低温加热草本制品以形成可抽吸的气溶胶。由于工作温度低,这种电子雾化装置所形成气溶胶中的有害成分的含量相对较低,更有利于保证用户的人身健康,已逐步地开始被市场所接受。
目前,低温不燃烧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加热方式一般包括接触式加热和非接触式加热,其中,最常见的非接触式加热方式便是空气加热,也即通过加热空气以形成热空气,然后将热空气导入至草本制品中实现对草本制品的加热雾化,从而产生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
然而,现有用于形成热空气的空气加热器结构形式大多为以金属发热体作为发热源的空气加热器,具体表现为在中空的绝缘陶瓷体的内壁上附着金属发热体(如金属发热丝、金属发热膜等),工作时利用金属发热体产生的热量对流经绝缘陶瓷体内部空腔的空气进行加热,从而形成用于加热草本制品的热空气。然而,此种结构形式的空气加热器普遍存在如下缺点:
空气加热器在通电后需要金属发热体先将绝缘陶瓷体的内壁加热后,热量才会向外辐射而对流经的空气进行加热,热量的传递存在由金属发热体到绝缘陶瓷体的传导过程,因此热损耗会较多,导致空气加热效率低下,而且,由于草本制品在烘烤时所需的烘烤温度通常需要达到310±10℃,这就要求金属发热体的工作温度要高于草本制品的烘烤温度,例如,为获得310℃的热空气,金属发热体的工作温度通常需要达到400℃以上,而金属发热体的抗氧化性能通常较差,导致金属发热体在大功率发热情况下容易因高温而发生氧化并会产生金属异味,进而影响空气加热器的使用寿命和用户的口感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加热器及电子雾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以金属发热体作为发热源的空气加热器所存在的加热效率低下且形成的热空气中会夹杂有金属异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加热器,包括:
导电陶瓷发热片,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所述第一端部为轴线,由内而外一层层间隔式螺旋卷绕设置,在相邻的各层间形成螺旋式迂回的气流通道,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位于所述螺旋式迂回路径上最外层的端部,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用于加热流经所述气流通道的空气,以形成热空气。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加热器还包括第一线脚和第二线脚,所述第一线脚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部电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电源,所述第二线脚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部电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外部电源。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沿所述螺旋式迂回路径上,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在所述第二端部处的相邻层之间形成有开口。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脚的材质为导电陶瓷或金属。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脚的材质为导电陶瓷或金属。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脚与所述第一端部共烧为一体,所述第二线脚与所述第二端部共烧为一体。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脚和所述第二线脚的材质均为金属,所述第一端部上设置有第一金属涂层,所述第二端部上设置有第二金属涂层,所述第一线脚与所述第一金属涂层相焊接,所述第二线脚与所述第二金属涂层相焊接。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的径向的宽度为0.2mm~2mm。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的径向的宽度均匀设置。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的厚度为0.2mm~2mm。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间隔式螺旋卷绕设置的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整体呈柱状。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采用流延卷绕工艺、模具成型工艺或机械切割工艺制成。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具有沿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的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二端部具有沿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的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一线脚与整个所述第一边缘电连接,所述第二线脚与整个所述第二边缘电连接。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沿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的轴向,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端部具有靠近所述第一侧设置的第一子边缘角部,所述第二端部具有靠近所述第二侧设置的第二子边缘角部,所述第一线脚与所述第一子边缘角部电连接,所述第二线脚与所述第二子边缘角部电连接。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加热器还包括保温外壳,所述保温外壳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保温外壳上设有间隔设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出气口相连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安装壳体、电池组件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空气加热器,所述空气加热器和所述电池组件均安装于所述安装壳体的内部,所述安装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进气孔,且所述安装壳体的一端内设有用于收容草本制品的收容腔,所述进气孔通过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收容腔相连通,所述电池组件和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与传统以金属发热体作为发热源的空气加热器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采用的导电陶瓷发热片是由导电陶瓷材料制成的,当空气加热器通电后,导电陶瓷发热片能够整体直接发热,不存在热量从金属发热体到绝缘陶瓷体的二级传导过程,热损耗低,使得导电陶瓷发热片所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地传导至导电陶瓷发热片内形成的螺旋式迂回的气流通道中,并将流经螺旋式迂回的气流通道内的空气加热成所需温度的热气流,因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空气加热器具有更高的加热效率。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采用的导电陶瓷发热片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第一端部为轴线,由内而外一层层间隔式螺旋卷绕设置,在相邻的各层间形成螺旋式迂回的气流通道,因此,相比于传统以金属发热体作为发热源的空气加热器,间隔式螺旋卷绕设置的导电陶瓷发热片具有更大的发热面积,使得传导至螺旋式迂回的气流通道内的空气能够更加充分地与导电陶瓷发热片进行接触,从而有利于提高对空气的加热效率,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地提高空气加热器的加热效率。
2、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导电陶瓷发热片是采用无异味的导电陶瓷材料制成的,因此传导至螺旋式迂回的气流通道内的空气经导电陶瓷发热片加热后所形成的热气流中并不会夹杂有异味,从而使得用户所吸食到的气溶胶中也不会夹杂有异味,进而能够有效提高用户的吸食口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导电陶瓷发热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空气加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仰视图;
图4为图3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空气加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仰视图;
图7为图6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导电陶瓷发热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空气加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C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D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导电陶瓷发热片,110-气流通道,120-第一端部,121-第一边缘,122-第一子边缘角部,130-第二端部,131-第二边缘,132-第二子边缘角部,140-开口;
200-第一线脚;
300-第二线脚;
400-保温外壳,410-容纳腔,420-进气口,430-出气口;
500-安装壳体,510-进气孔,520-收容腔;
600-电池组件;
700-草本制品;
A1-第一侧,A2-第二侧,d-气流通道的内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尺寸”、“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且/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至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加热器。
如图1和8所示,该空气加热器包括导电陶瓷发热片100,导电陶瓷发热片100具有第一端部120和第二端部130,以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一端部120为轴线,由内而外一层层间隔式螺旋卷绕设置,在相邻的各层间形成螺旋式迂回的气流通道110,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二端部130在导电陶瓷发热片100位于螺旋式迂回路径上最外层的端部,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用于加热流经气流通道110的空气,以形成热空气。具体实施时,在将空气加热器应用于低温不燃烧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场景中,气流通道110内形成的热空气能够传导至设于电子雾化装置内的草本制品处,并通过热空气对草本制品进行加热,形成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上述草本制品可以是低温不燃烧烟支,也可以是草本物质(如艾草等),其可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而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所谓低温不燃烧烟支主要是指一种由烟丝、烟草颗粒、植物碎片、烟用香精、丙二醇等材料制成的气溶胶生成制品,在低温加热条件下,草本制品内部的尼古丁和其他香味物质之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其组合能够在不产生固体颗粒时挥发出来,只产生被雾化后的蒸汽。而低温不燃烧实际上是一个低温干馏的过程,其加热温度一般在200℃~400℃,此处的低温是指加热温度在200℃~400℃范围内的温度。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草本制品的形状可以是固定的(例如可以是呈柱状的烟支),也可以是不固定的(例如可以是松散的烟丝),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具体材料可以是多孔导电陶瓷材料,也可以是致密导电陶瓷材料,只要能满足使用需求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此处可以理解的是,多孔导电陶瓷材料与致密导电陶瓷材料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为具有孔隙的多孔结构,后者为不具有孔隙的密实结构,而这种区别是由于成型工艺的不同所导致的,由于多孔导电陶瓷材料与致密导电陶瓷材料的成型工艺均为本领域已成熟的工艺,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由内而外一层层间隔式螺旋卷绕设置的导电陶瓷发热片100可以从几何的角度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理解:
以具有一定长度的片状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一端部120作为中心轴,然后从内向外不断地绕圈,形成具有多层结构的导电陶瓷发热片100,且每一层的导电陶瓷发热片100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形成螺旋式迂回的气流通道110。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时,上述由内而外一层层间隔式螺旋卷绕设置的导电陶瓷发热片100可以采用流延卷绕工艺制成,也可以采用模具成型工艺制成,还可以采用机械切割工艺制成,当然也可以采用本领域已成熟的其它现有工艺,只要能够制得间隔式螺旋卷绕设置的导电陶瓷发热片100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在具体实施时,间隔式螺旋卷绕设置的导电陶瓷发热片100最终所呈现出来的整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可选地,螺旋卷绕设置的导电陶瓷发热片100整体可以呈柱状,例如具体可以为棱柱状(如图1所示)或圆柱状(如图8所示)等,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与传统以金属发热体作为发热源的空气加热器相比,本实施例技术方案所采用的导电陶瓷发热片100是由导电陶瓷材料制成的,当空气加热器通电后,导电陶瓷发热片能够整体直接发热,不存在热量从金属发热体到绝缘陶瓷体的二级传导过程,热损耗低,使得导电陶瓷发热片100所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地传导至导电陶瓷发热片100内形成的螺旋式迂回的气流通道110中,并将流经螺旋式迂回的气流通道110内的空气加热成所需温度的热气流,因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空气加热器具有更高的加热效率。并且,由于本实施例技术方案所采用的导电陶瓷发热片100具有第一端部120和第二端部130,以第一端部120为轴线,由内而外一层层间隔式螺旋卷绕设置,在相邻的各层间形成螺旋式迂回的气流通道110,因此,相比于传统以金属发热体作为发热源的空气加热器,间隔式螺旋卷绕设置的导电陶瓷发热片100具有更大的发热面积,使得传导至螺旋式迂回的气流通道110内的空气能够更加充分地与导电陶瓷发热片100进行接触,从而有利于提高对空气的加热效率,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地提高空气加热器的加热效率。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导电陶瓷发热片100是采用无异味的导电陶瓷材料制成的,因此传导至螺旋式迂回的气流通道110内的空气经导电陶瓷发热片100加热后所形成的热气流中并不会夹杂有异味,从而使得用户所吸食到的气溶胶中也不会夹杂有异味,进而能够有效提高用户的吸食口感。
进一步地,结合图2至7、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空气加热器还包括第一线脚200和第二线脚300,第一线脚200的一端与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一端部120电连接,第一线脚200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第二线脚300的一端与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二端部130电连接,第二线脚300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在将空气加热器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场景中,外部电源为设于电子雾化装置内的电池组件600(如图10、11和1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一端部120设置第一线脚200、以及在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二端部130设置第二线脚300,如此,不仅能够便于将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电连接于外部电源上,以实现导电陶瓷发热片100通电发热的功能,而且当导电陶瓷发热片100通过两根线脚接通外部电源后,由于外部电源提供的电流会自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一端部120流向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二端部120(假设第一线脚200电连接至外部电源的正极,第二线脚300电连接至外部电源的负极),因此电流能够充分地流经整个导电陶瓷发热片100,从而使得导电陶瓷发热片100能够达到良好的通电发热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线脚200的材质可以为导电陶瓷,或者,也可以为金属,且第一线脚200与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一端部120共烧为一体(即,第一线脚200与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一端部120之间通过烧结的方式连接成一体);同理,第二线脚300的材质可以为导电陶瓷,或者,也可以为金属,且第二线脚200与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二端部130共烧为一体(第二线脚200与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二端部130之间通过烧结的方式连接成一体)。如此设置,可以增加第一线脚200与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一端部120之间、第二线脚300与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二端部130之间的结合强度,防止空气加热器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因第一线脚200或第二线脚300意外脱落而导致出现导电陶瓷发热片100无法工作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线脚200或第二线脚300为导电陶瓷时,第一线脚200或第二线脚300的具体材料可以是多孔导电陶瓷材料,也可以是致密导电陶瓷材料,只要能满足使用需求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此处可以理解的是,多孔导电陶瓷材料和致密导电陶瓷材料均为本领域已成熟的现有材料,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当第一线脚200和第二线脚300的材质均为金属时,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一端部120上设置有第一金属涂层(未图示),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二端部130上设置有第二金属涂层(未图示),第一线脚200与第一金属涂层相焊接,第二线脚300与第二金属涂层相焊接。基于上述结构设计,一方面,可以方便将第一线脚200、第二线脚300分别焊接在导电陶瓷发热体100的第一端部120和第二端部130上;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第一线脚200与导电陶瓷发热体100的第一端部120、第二线脚300与导电陶瓷发热体100的第二端部130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防止因第一线脚200和第二线脚300意外脱落而导致出现导电陶瓷发热体100无法工作的问题。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两个线脚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是这样的:
结合图1至4所示,导电陶瓷发热体100的第一端部120具有沿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边缘121,第二端部130具有沿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边缘131,第一线脚200与整个第一边缘121电连接,第二线脚300与整个第二边缘131电连接。如此,在导电陶瓷发热片100接通外部电源后时,由于外部电源通过第一线脚200、第二线脚300提供的电流会自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一边缘121沿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螺旋路径流向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二边缘131(假设第一线脚200电连接至外部电源的正极,第二线脚300电连接至外部电源的负极),因此电流能够充分地流经整个导电陶瓷发热片100,从而使得导电陶瓷发热片100能够达到良好的通电发热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两个线脚的具体设置方式也可以是这样的:
结合图5至7所示,沿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轴向,导电陶瓷发热片10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A1和第二侧A2(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第一侧A1为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上侧,第二侧A2为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下侧),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一端部120具有靠近第一侧A1设置的第一子边缘角部122,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二端部130具有靠近第二侧A2设置的第二子边缘角部132,第一线脚200与第一子边缘角部122电连接,第二线脚300与第二子边缘角132电连接。如此,在导电陶瓷发热片100接通外部电源后,由于外部电源通过第一线脚200、第二线脚300提供的电流能够从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一侧A1流向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二侧A2(假设第一线脚200电连接至外部电源的正极,第二线脚300电连接至外部电源的负极),因此电流能够充分地流经整个导电陶瓷发热片100,从而使得导电陶瓷发热片100能够达到良好的通电发热效果。
此外,当第一线脚200和第二线脚300的材质均为金属,且采用焊接的方式实现第一线脚200、第二线脚300与导电陶瓷发热片100之间的电连接时,只要将第一线脚200焊接在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一子边缘角部122,以及将第二线脚300焊接在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二子边缘角部123即可,从而可以在确保导电陶瓷发热片100能够达到良好的通电发热效果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将第一线脚200、第二线脚300分别焊接于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难度,也即能够更加便于第一线脚200和第二线脚300电连接于导电陶瓷发热片100上。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线脚200可以作为正极线脚,对应地,第二线脚300可以作为负极线脚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线脚200可以作为负极线脚,对应地,第二线脚300可以作为正极线脚,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在一些将空气加热器应用于低温不燃烧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场景中,参照图11和12所示,空气加热器设于电子雾化装置内并位于草本制品700的下方,并且,电子雾化装置位于导电陶瓷发热片100下方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510,以使得外界空气能够通过进气孔510导入空气加热器的下方,此时空气可从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下侧进入到气流通道110内并在导电陶瓷发热片100加热后形成热空气,热空气再从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上侧传导至草本制品中以对草本制品进行加热,并形成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图12中虚线箭头表示空气的流通路径)。
在另一些将空气加热器应用于低温不燃烧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场景中,参照图13和14所示,空气加热器设于电子雾化装置内并位于草本制品700的下方,并且,电子雾化装置对应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二端部130的位置(具体可以是对应第二端部130的下部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510。此种情况,沿螺旋式迂回路径上,导电陶瓷发热片100在其第二端部130处的相邻层之间形成有开口140(图2、5和14),此时,开口140与进气孔510相对设置,以使得外界空气能够通过进气孔510导入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开口140处,此时空气可从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开口140进入到气流通道110内并在导电陶瓷发热片100加热后形成螺旋流动的热空气,该螺旋流动的热空气最终可以从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上侧传导至草本制品中以对草本制品进行加热,并形成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
基于上述的使用场景,如图14中的虚线箭头所示,空气从开口140处进入到气流通道110内后,能够沿着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周向做圆周运动并形成螺旋状的气流传输路径,相比于从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下侧传导至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上侧的使用场景,螺旋状的气流传输路径更长,从而可以增加空气在传导过程中的加热时间,使得空气的加热更加充分,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地提高空气加热器的加热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3和6所示,气流通道110沿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径向的宽度设置为0.2mm~2mm,即,气流通道110的内径为0.2mm~2mm,假设气流通道110的内径为d,则有0.2mm≤d≤2mm。如此,可避免气流通道110的内径d设置得过小(小于0.2mm)而增加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加工难度,从而增加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制作成本,同时可避免气流通道110的内径d设置得过大(大于2mm)而减少空气在气流通道110内的停留时间,从而降低空气在气流通道110内的热交换效率,不利于空气的充分加热。也即,通过将气流通道110的内径d设置为0.2mm~2mm,既有利于提高空气在气流通道110内的热交换效率,又有利于降低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加工难度而减少制作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在具体实施时,气流通道110沿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径向的宽度可以均匀设置,即,气流通道110的内径d可以均匀设置,这样有利于更均匀地加热气流通道110内的空气。
进一步地,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厚度为0.2mm~2mm,如此,可避免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厚度(大于2mm)设置得过厚而增加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热容,从而降低了电陶瓷发热片100的发热效率,同时可避免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厚度设置得过薄(小于0.2mm)而增加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加工难度,从而增加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制作成本。也即,通过将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厚度设置为0.2mm~2mm,既有利于提高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发热效率,又有利于降低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加工难度而减少制作成本。
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12和14所示,空气加热器还包括保温外壳400,保温外壳400内设有容纳腔410,导电陶瓷发热片100设于保温外壳400的容纳腔410内,且保温外壳400上设有间隔设置的进气口420和出气口430,进气口420通过导电陶瓷发热片100内形成的螺旋式迂回的气流通道110与出气口430。具体实施时,在将空气加热器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场景中,进气口420与电子雾化装置上设置的进气孔510相连通,以使得外界空气能够依次通过进气孔510、进气口420而导入设于导电陶瓷发热片100上的气流通道110内,并在导电陶瓷发热片100通电后加热形成热空气,该热空气再从出气口430传导至草本制品700处以对草本制品700进行加热,形成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
本实施例中,设置保温外壳400的作用为,一方面,可以减少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热量散失,从而有利于提高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加热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因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直接与电子雾化装置的外壳内壁接触而使得导电陶瓷发热片100发热后产生的部分热量传导至电子雾化装置的外壳上,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给用户带来“烫手”的不良体验。
具体实施时,保温外壳400的材料可以是气凝胶、发泡棉、石英纤维等具有保温隔热效果的材料,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照图10至14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安装壳体500、电池组件600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空气加热器,空气加热器和电池组件600均安装于安装壳体500的内部,安装壳体500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进气孔510,且安装壳体500的一端内设有用于收容草本制品700的收容腔520,进气孔510通过空气加热器中的气流通道110与收容腔520相连通,电池组件600和空气加热器的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电连接,电池组件600用于为电池组件提供电能,使得导电陶瓷发热片100能够通电发热。
具体实施时,空气加热器位于草本制品700与电池组件600之间,且进气孔510具有两种位置设置方式,其中一种位置设置方式为将安装壳体500上的进气孔510设置于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下方位置(如图11和12所示),另一种设置方式为将安装壳体500上的进气孔510设置在对应导电陶瓷发热片100的第二端部130的下部的位置上(如图13和14所示),具体可参照上述相关实施例的内容描述,在此并不进行一一赘述。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空气加热器,即本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空气加热器的所有技术方案以及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具体请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并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电陶瓷发热片,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所述第一端部为轴线,由内而外一层层间隔式螺旋卷绕设置,在相邻的各层间形成螺旋式迂回的气流通道,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位于螺旋式迂回路径上最外层的端部,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用于加热流经所述气流通道的空气,以形成热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热器还包括第一线脚和第二线脚,所述第一线脚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部电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电源,所述第二线脚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部电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外部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螺旋式迂回路径上,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在所述第二端部处的相邻层之间形成有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脚的材质为导电陶瓷或金属;
且/或,所述第二线脚的材质为导电陶瓷或金属;
且/或,所述第一线脚与所述第一端部共烧为一体,所述第二线脚与所述第二端部共烧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脚和所述第二线脚的材质均为金属,所述第一端部上设置有第一金属涂层,所述第二端部上设置有第二金属涂层,所述第一线脚与所述第一金属涂层相焊接,所述第二线脚与所述第二金属涂层相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的径向的宽度为0.2mm~2mm;
且/或,所述气流通道沿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的径向的宽度均匀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的厚度为0.2mm~2mm;
且/或,所述间隔式螺旋卷绕设置的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整体呈柱状;
且/或,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采用流延卷绕工艺、模具成型工艺或机械切割工艺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部具有沿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的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二端部具有沿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的轴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一线脚与整个所述第一边缘电连接,所述第二线脚与整个所述第二边缘电连接;
或者,
沿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的轴向,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端部具有靠近所述第一侧设置的第一子边缘角部,所述第二端部具有靠近所述第二侧设置的第二子边缘角部,所述第一线脚与所述第一子边缘角部电连接,所述第二线脚与所述第二子边缘角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热器还包括保温外壳,所述保温外壳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保温外壳上设有间隔设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出气口相连通。
10.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壳体、电池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加热器,所述空气加热器和所述电池组件均安装于所述安装壳体的内部,所述安装壳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外界相连通的进气孔,且所述安装壳体的一端内设有用于收容草本制品的收容腔,所述进气孔通过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收容腔相连通,所述电池组件和所述导电陶瓷发热片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860309.5U CN221104804U (zh) | 2023-10-24 | 2023-10-24 | 空气加热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860309.5U CN221104804U (zh) | 2023-10-24 | 2023-10-24 | 空气加热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104804U true CN221104804U (zh) | 2024-06-11 |
Family
ID=91366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860309.5U Active CN221104804U (zh) | 2023-10-24 | 2023-10-24 | 空气加热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104804U (zh) |
-
2023
- 2023-10-24 CN CN202322860309.5U patent/CN22110480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821765U (zh) | 加热组件、热交换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WO2023246370A1 (zh) |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加热组件 | |
CN113475781B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21104804U (zh) | 空气加热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6393068U (zh) | 一种空气加热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17284810U (zh) | 一种发热体及雾化器 | |
CN216293004U (zh) | 气体连通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
CN115486572A (zh) | 一种辐射与传导双加热的加热不燃烧烟具 | |
JP2023021014A (ja) | 霧化本体及び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 | |
CN210630635U (zh) | 一种隔热效果显著的卷烟电加热装置 | |
CN219920296U (zh) | 一种烟具 | |
CN114081212A (zh) | 一种基于热空气流加热的气溶胶发生装置 | |
WO2024222820A1 (zh) | 雾化装置和雾化器 | |
CN221284700U (zh) | 一种预制发热管、雾化芯、雾化器和雾化装置 | |
CN221307285U (zh) | 空气加热器及加热不燃烧装置 | |
CN219845053U (zh) | 空气加热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7471250U (zh) |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WO2023082984A1 (zh) |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9422208U (zh) | 一种透气发热组件及加热不燃烧器件 | |
CN219845051U (zh) | 空气加热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7906342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21284674U (zh) |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19613085U (zh) |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9877483U (zh) | 一种用于加热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发热单元及其发生装置 | |
EP4118986B1 (en) | Heating member of atomizing device with different heating effects at different portions and atomizing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