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02469U - 一种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02469U
CN221102469U CN202322658534.0U CN202322658534U CN221102469U CN 221102469 U CN221102469 U CN 221102469U CN 202322658534 U CN202322658534 U CN 202322658534U CN 221102469 U CN221102469 U CN 221102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ody
pair
base
electrical connector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5853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昌耀
吴祝平
方志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aph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aph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aph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aph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5853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02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02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024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两端的一对金属抓板件,所述绝缘本体上开设有前后方向延伸的若干收容槽,以容纳所述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的两端形成有一对凹缺口及位于凹缺口内的一对插孔,所述插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收容槽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金属抓板件设有一位于凹缺口内的主臂部、自主臂部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的一对焊接脚、自主臂部两端向后弯折延伸并插置于插孔内的插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优化绝缘本体与金属抓板件的结构,使绝缘本体上的插孔的成型方向与端子收容槽的成型方向相同,从而避免了成型过程中发生模具跑滑块的问题,简化了模具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性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等消费性电子产品小型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对其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工艺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产品日渐轻薄化,其内部的空间也变得非常狭小,这就要求产品内部必须要采用密集化布局,各个电子零件的体积也越来越小,越来越轻薄化,对制程工艺和产品连接的可靠性要求都越来越高。常见的电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金属端子,绝缘本体上开设有容纳金属端子的端子槽,通过金属端子来实现电性连接,对于某些电连接器来说,为了实现较强的连接强度,往往还会在绝缘本体两端设置金属抓板件,利用金属抓板件将电连接器固定在电路板上,加强两者的固定结合力,而为了将金属抓板件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现有的绝缘本体上一般都开设有相应的插接孔,以供金属抓板件插入固定,而此类插接孔一般位于绝缘本体的两端且朝向不同于端子槽的方向,例如,常见的金属抓板件的插接孔是上下方向延伸,以供金属抓板件沿上下方向插置于绝缘本体内,而所述端子槽则是以前后方向延伸,以供金属端子沿前后方向插置于绝缘本体内,这种情况会给模具成型过程带来一定的麻烦,即端子槽的成型会导致模具需要跑滑块,致使模具结构和操作复杂化、制造成本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模具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两端的一对金属抓板件,所述绝缘本体上开设有前后方向延伸的若干收容槽,以容纳所述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的两端形成有一对凹缺口及位于凹缺口内的一对插孔,所述插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收容槽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金属抓板件设有一位于凹缺口内的主臂部、自主臂部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的一对焊接脚、自主臂部两端向后弯折延伸并插置于插孔内的插脚。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凸伸出的一对接部,所述若干收容槽成型于所述对接部内并向后贯通所述基部,以供端子自后向前插入绝缘本体;所述插孔向前贯通所述凹缺口,以供金属抓板件自前向后插入所述绝缘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凹缺口位于所述基部的两端且自基部的前端面凹陷形成,所述凹缺口向下贯通基部的底面且向外贯通基部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凹缺口设有一上顶壁、一内侧壁及一后侧壁,所述凹缺口形成于所述上顶壁、内侧壁及后侧壁之间,所述一对插孔形成于所述后侧壁上并向后贯通基部的后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主臂部位于所述插孔外,且覆盖于所述后侧壁的表面,所述金属抓板件仅一对插脚插置于基部内,而主臂部与插脚则均暴露在基部外。
进一步地,所述焊接脚的长度大于所述插脚的长度,且焊接脚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插脚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两端的固定组件,所述基部的两端还设有容纳所述固定组件的一对固定孔,所述凹缺口位于所述固定孔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自前向后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上并覆盖住所述凹缺口,使得所述金属抓板件的主臂部与金属壳体正面相对且位于金属壳体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一对螺栓及一对螺母,所述一对螺母自后向前组装于所述一对固定孔内,所述一对螺栓自前向后旋入所述固定孔内以与所述螺母固定配合,且所述螺栓抵接于所述金属壳体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金属壳体的底边低于所述基部的底面,但高于所述焊接脚的底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优化绝缘本体与金属抓板件的结构,使绝缘本体上的插孔的成型方向与端子收容槽的成型方向相同,从而避免了成型过程中发生模具跑滑块的问题,简化了模具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背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防护塞与绝缘本体的分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去除端子后的背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去除端子后的另一视角的背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防护塞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剖面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部分端子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金属抓板件组装至绝缘本体前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端子20、覆盖于绝缘本体10上的金属壳体30、安装于绝缘本体10上的防护塞40、固定于绝缘本体10两端的固定组件50、插置于绝缘本体10上的一对金属抓板件60,所述金属壳体30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前侧,起到防护绝缘本体10的作用,而所述防护塞40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背侧,起到防护端子20的作用,而所述固定组件50位于绝缘本体10的两端,用于将金属壳体30固定在绝缘本体10上,所述金属抓板件60则用于将电连接器焊接固定在一电路板(未图示)上。以下详细阐述前述各个部件的结构特征。
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一基部11及自基部11向前凸伸出的一对接部12,所述基部11与对接部12一体相连,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制得,其中,所述基部11设有顶面110、位于顶面110两侧的一对侧面111、位于顶面110前侧的前端面112、位于顶面110后侧的后端面113,优选地,所述基部11的两端设有一对卡扣凹部114,用于与所述金属壳体30卡扣固定,所述卡扣凹部114形成于所述顶面110上,或者形成于所述侧面111上,也可同时形成于所述顶面110和侧面111上,如图2所示;所述前端面112呈竖向设置,其与所述后端面113相互平行设置,且前端面112上形成有一对位于所述对接部12两端的固定孔13,用于容纳固定所述固定组件50,所述固定孔13前后贯通所述前端面112及所述后端面113,所述前端面112用于面向对接端电连接器(未图示);所述后端面113设有一开口14,用于供所述端子20自后向前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0内,且所述开口14与所述对接部12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对应设置,优选地,所述开口14大致呈矩形,且开口14的底部形成有卡持所述端子20的若干卡槽15,所述若干卡槽15向下贯通所述绝缘本体10的底面,且沿基部1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于所述基部11的后端面113上,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开口14内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防呆结构16,所述第一防呆结构16位于所述开口14的两侧或顶侧,使得所述开口14呈一非对称形状,优选地,所述第一防呆结构16为一倾斜面,其位于所述开口14的一端且面向所述开口14内侧设置,当然,所述第一防呆结构16也可以是朝向或背离所述开口14的凹部或凸部,使得开口14呈非对称形状,即可有效起到防呆作用,使得防护塞40能够准确对齐/定位并插入所述开口14内,提高防护塞40的组装效率。所述对接部12自所述基部11的前端面112向前凸伸形成,且对接部12内设有若干收容槽17,用于收容所述若干端子20的接触臂22,且所述收容槽17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向后贯通所述开口14,以暴露在所述开口14内,如图4及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若干收容槽17分为自上而下分布的三排,且在所述对接部12的前表面形成三排圆形插孔19。
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10的基部11的两端还设有一对凹缺口18,如图9所示,所述凹缺口18自所述基部11的前端面112凹陷形成,且位于所述固定孔13的下方,用于安装所述金属抓板件60,为了便于金属抓板件60的安装及固定,所述凹缺口18还向下贯通所述基部11的底面,以便于金属抓板件60能自前向后安装至所述凹缺口18内,且凹缺口18还向外贯通所述基部11的侧面11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凹缺口18内还设有固定金属抓板件60的一对插孔19,所述插孔19沿前后方向延伸,其前端贯通所述凹缺口18,后端贯通所述基部11的后端面113,且所述插孔19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基部11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所述凹缺口18设有一上顶壁181、一内侧壁182及一后侧壁183,所述凹缺口18形成于所述上顶壁181、内侧壁182及后侧壁183之间,所述一对插孔19形成于所述后侧壁183上并向后贯通基部11,以暴露在基部11的后端面113上。
所述若干端子20自后向前、经由所述开口14插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所述端子20设有收容于所述对接部12内的接触臂22、连接于接触臂22的后端且暴露在所述开口14内的连接臂23、自连接臂23向下延伸形成的尾部21。所述接触臂22的前端呈叉状,而接触臂22的后端设有一上抵接部24,用于供治具抵接推压。所述尾部21自上而下延伸并卡持于所述卡槽15内,并进一步凸伸出所述基部11的底部,用于与一电路板(未图示)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若干端子20的接触臂22在所述对接部12内呈上下分布的三排设置,以与所述若干收容槽17相对应,所述若干端子20的尾部21在所述基部11的背侧呈前后分布的两排设置,其包括一内侧排尾部21A、一外侧排尾部21B,以对应电路板(未图示)上的两排焊接孔,其中,所述内侧排尾部21A的排列方向与所述外侧排尾部21B的排列方向平行,且所述内侧排尾部21A位于所述外侧排尾部21B的内侧,并设有一向后凸伸的下抵接部25,用于供治具A抵接推压,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下抵接部25位于所述卡槽15内,且下抵接部25的末端向后凸伸出卡槽15,以与外侧排尾部21B对齐设置,而所述下抵接部25的顶边与底边在竖直方向上均位于卡槽15内而未凸伸出,优选地,所述内侧排尾部21A向前抵接在所述基部11上,向下延伸出基部11的底面。
如此一来,所述内侧排尾部21A即使位于内侧,也可借助向后凸伸出的下抵接部25与所述治具A抵接,所述治具A通过直接抵接或推压在所述下抵接部25上而将所述端子20向前推入所述绝缘本体10内。也就是说,对于内侧排尾部21A所在的端子20来说,若该端子20高度较高,则可借助上下分布的上抵接部24、下抵接部25来抵接所述治具A,使得治具A可在上下两侧同时推压所述端子20,从而有效防止推压过程中端子20因受力不均、不稳而发生旋转或一端翘起的问题,当然,若该端子20高度较低,则可不设置上抵接部24,仅依靠下抵接部25与治具的抵接便可将端子20平稳地推压入基部11内,可见,下抵接部25的存在解决了内侧排尾部21A难以被治具抵接推压的问题,有助于端子20的组装操作。可见,通过优化端子20结构,使内侧排尾部21A所在的端子20上具备与治具对应的下抵接部25,在端子20自后向前插置于绝缘本体10的过程中,治具A可借由该下抵接部25对端子20的下侧位置进行施力推压或抵挡,可避免端子20下侧位置在组装插入过程中发生翘起的问题。
所述金属壳体30设有覆盖于所述基部11的前端面112的前盖部31及环绕包覆于所述对接部12表面的环形盖部32,所述前盖部31与所述环形盖部32一体冲压成型,且前盖部31上形成有与所述固定孔13对应的安装孔(未图示),优选地,所述前盖部31的两侧边缘形成有向后弯折延伸出的锁扣臂33,所述锁扣臂33卡持于所述基部11的卡扣凹部114内,使金属壳体30与绝缘本体10固定结合。
所述防护塞40设有一主盖板41及自主盖板41向前一体延伸出的若干腿部42,所述主盖板41的形状与所述开口14的形状吻合,用于自后向前安装入所述开口14内,也就是说,所述主盖板4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防呆结构16对应配合的第二防呆结构43,优选地,所述第二防呆结构43为一倾斜面,其位于所述主盖板41的两端,以与所述第一防呆结构16匹配吻合,从而使得主盖板41能够被塞入所述开口14内。值得说明的是,所述主盖板41的底边形成有若干凸肋44,所述若干凸肋44与所述若干卡槽15上下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凸肋44凸伸入所述卡槽15内并抵接在端子20上。所述若干腿部42分布于所述主盖板41的边缘位置,且至少两个腿部42位于所述主盖板41的两侧边缘,至少两个腿部42位于所述主盖板41的顶侧边缘,优选地,所述腿部42自后向前延伸且设有倾斜向内延伸的外表面45,以在防护塞40插入开口14的过程中起到导引作用。
所述固定组件50用于将金属壳体30与绝缘本体10进行结合固定,实现可靠连接,且所述固定组件50包括一对螺栓51及一对螺母52,所述一对螺母52自后向前分别组装于所述基部11两端的一对固定孔13内,而所述一对螺栓51则自前向后分别旋入所述固定孔13内以与所述螺母52固定配合。
所述金属抓板件60设有一横向延伸的主臂部61、自主臂部61向下延伸出的一对焊接脚62、自主臂部61两端向后弯折延伸出的一对插脚63,所述主臂部61位于所述凹缺口18内,而所述焊接脚62则向下凸伸至所述凹缺口18外并进一步向下凸伸超过所述基部11的底面,用以与电路板焊接固定,所述插脚63插置于所述插孔19内以实现与基部11的固定结合。优选地,所述焊接脚62的长度大于所述插脚63的长度,且焊接脚6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插脚63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主臂部61位于所述插孔19外,且覆盖于所述后侧壁183的表面,从而与所述金属壳体30直接面对面设置,所述插脚63至少部分覆盖于所述后侧壁183的表面,其余部分向下延伸出凹缺口18。也就是说,所述金属抓板件60仅一对插脚63插置于基部11内,其主臂部61与插脚63均未埋设于基部11内,而均暴露在基部11外。由于插孔19是沿前后方向贯穿延伸的,其延伸方向与所述对接部12上的收容槽17的延伸方向相同,从而使得所述金属抓板件60也可沿前后方向插置于所述凹缺口18内,优选地,所述金属抓板件60自前向后插置于所述基部11上,并使一对插脚63插入所述插孔19内,完成组装后,再将所述金属壳体30组装至绝缘本体10上,如图10所示,组装完成后,所述金属壳体30覆盖住所述凹缺口18,即覆盖于凹缺口18的前侧,并与所述凹缺口18内的后侧壁183正面相对设置。另外,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金属壳体30的底边低于所述基部11的底面,但高于所述焊接脚62的底端,可参图5所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优化了绝缘本体10与金属抓板件60的结构,使绝缘本体10上的插孔19的朝向或成型方向与对接部12上的端子收容槽17的朝向或成型方向相同(即金属抓板件60与端子20均能沿前后方向组装至绝缘本体10上),从而避免了成型过程中模具跑滑块的问题,简化了模具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两端的一对金属抓板件,所述绝缘本体上开设有前后方向延伸的若干收容槽,以容纳所述若干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端形成有一对凹缺口及位于凹缺口内的一对插孔,所述插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收容槽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金属抓板件设有一位于凹缺口内的主臂部、自主臂部向下延伸出绝缘本体的一对焊接脚、自主臂部两端向后弯折延伸并插置于插孔内的插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凸伸出的一对接部,所述若干收容槽成型于所述对接部内并向后贯通所述基部,以供端子自后向前插入绝缘本体;所述插孔向前贯通所述凹缺口,以供金属抓板件自前向后插入所述绝缘本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缺口位于所述基部的两端且自基部的前端面凹陷形成,所述凹缺口向下贯通基部的底面且向外贯通基部的侧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缺口设有一上顶壁、一内侧壁及一后侧壁,所述凹缺口形成于所述上顶壁、内侧壁及后侧壁之间,所述一对插孔形成于所述后侧壁上并向后贯通基部的后端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臂部位于所述插孔外,且覆盖于所述后侧壁的表面,所述金属抓板件仅一对插脚插置于基部内,而主臂部与插脚则均暴露在基部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脚的长度大于所述插脚的长度,且焊接脚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插脚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两端的固定组件,所述基部的两端还设有容纳所述固定组件的一对固定孔,所述凹缺口位于所述固定孔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自前向后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上并覆盖住所述凹缺口,使得所述金属抓板件的主臂部与金属壳体正面相对且位于金属壳体的内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一对螺栓及一对螺母,所述一对螺母自后向前组装于所述一对固定孔内,所述一对螺栓自前向后旋入所述固定孔内以与所述螺母固定配合,且所述螺栓抵接于所述金属壳体的外表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金属壳体的底边低于所述基部的底面,但高于所述焊接脚的底端。
CN202322658534.0U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电连接器 Active CN221102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58534.0U CN221102469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58534.0U CN221102469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02469U true CN221102469U (zh) 2024-06-07

Family

ID=91310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58534.0U Active CN221102469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024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97427B1 (ko) 전기커넥터
CN112886340B (zh) 电连接器
CN108233024B (zh) 电连接器
US8221138B2 (en) Audio jack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oldering tail
JP540843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21102469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08987968B (zh) 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CN114914749A (zh)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21102477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0111175U (zh) 电连接器
CN110808493B (zh) 电连接器
US2007004262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21102529U (zh) 电连接器
CN215645130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20066166U (zh) 连接器模组
CN220672890U (zh) 连接器模组
CN217405709U (zh) 电连接器
CN217405828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10718797A (zh) 电连接器
CN212908446U (zh) 一种整合式转接数据线
CN217405762U (zh) 电连接器
CN220510313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21305031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20368176U (zh) 线缆电连接器
CN221102509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