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98781U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98781U
CN221098781U CN202322923213.9U CN202322923213U CN221098781U CN 221098781 U CN221098781 U CN 221098781U CN 202322923213 U CN202322923213 U CN 202322923213U CN 221098781 U CN221098781 U CN 221098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distributing member
indoor unit
flexibl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9232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彬茜
苏闯
王婕
姜丽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9232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987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98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987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结构、风道、第一零风组件,所述风道能够引导经过风机的空气,所述壳体结构具有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第一零风组件被设置在出风口中,所述第一零风组件包括能够相互独立运动的布料件、导风板,所述布料件具有微孔结构;所述布料件能够覆盖出风口,并通过微孔结构进行出风,沿着气流在出风口处的流动方向,所述导风板被设置在布料件的下游,所述导风板能够与布料件贴合或分离;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空调零风感出风,避免发生风吹人的情况,有利于改善出风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器设备,具有多种多样的结构形式。随着工业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工艺、新材料和新造型在空调上的运用,不仅对空调室内机的外观进行了改进,而且对空调自身也进行了相应的结构优化。
例如,在现有的空调设备使用过程中,空调器室内机通过其出风口向外吹冷风或热风来向室内提供冷量或热量,但是冷风或热风往往直接从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吹出,若直接吹到用户身上会使人感觉过冷或过热,非常不舒服,使用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改善空调室内机出风效果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结构、风道、第一零风组件,所述风道能够引导经过风机的空气,所述壳体结构具有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第一零风组件被设置在出风口中,所述第一零风组件包括能够相互独立运动的布料件、导风板,所述布料件具有微孔结构;所述布料件能够覆盖出风口,并通过微孔结构进行出风,沿着气流在出风口处的流动方向,所述导风板被设置在布料件的下游,所述导风板能够与布料件贴合或分离。从而通过在出风口设置第一零风组件,并将导风板设置在布料件的下游,一方面利用布料件遮蔽出风口,对空调的出风气流进行拦阻、降速,同时,降速后的气流被布匹的微孔结构打散并流入室内,形成分散均匀且低速的出风,实现空调室内机的零风感出风状态以及零风感出风效果,避免发生风吹人的情况;另一方面位于出风下游的导风板能够对零风感出风进行导向,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出风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零风组件将出风口分隔为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所述布料件包括第一布料件、第二布料件,所述第一布料件能够覆盖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布料件能够覆盖第二出风口,所述导风板被设置在第一布料件、第二布料件之间,所述导风板能够与第一布料件、第二布料件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贴合或分离。所述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被设置在第一布料件、第二导风板之间,所述第二导风板被设置在第一导风板、第二布料件之间,所述第一导风板与第一布料件之间能够贴合或分离,所述第二导风板与第一导风板之间能够贴合或分离,所述第二导风板与第二布料件之间能够贴合或分离。从而通过第一布料件、第二布料件、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的分别独立运动或同步运动,使得空调对出风效果以及出风方向引导都可以进行多种调节,甚至能够在一个出风朝向上为正常出风,另一个出风朝向上为零风感出风,以满足不同位置处的用户需求。
进一步的,自第一导风板至第一布料件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导风板与第一布料件之间依次设置能够独立转动的第一布料组件,所述第一布料件与第一布料组件能够依次堆叠并覆盖第一出风口;自第二导风板至第二布料件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导风板与第二布料件之间依次设置能够独立转动的第二布料组件,所述第二布料件与第二布料组件能够依次堆叠并覆盖第二出风口。从而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随着出风口处堆叠的布料组件数量的调整,能够有效地对零风感出风状态的出风风量、风速进行调节,使得空调能够提供多种零风感出风效果,避免了现有零风感空调较为单一的出风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布料件包括支撑边框、布匹,所述布匹具有微孔结构,所述布匹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支撑边框连接。从而便于用户根据自身审美以及出风需求,更换不同外观、不同疏松程度的布匹,也有助于对布匹的更换清洗。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第二零风组件,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设置多个出风孔,所述前面板的内侧设置辅助出风风道,所述辅助出风风道与风道连通,所述出风孔排出辅助出风风道中的气流,所述第二零风组件包括柔性层,所述柔性层至少覆盖在前面板的外侧,所述柔性层具有微孔通道。从而在导风板闭合状态后,气流从风道进入辅助出风风道,然后通过带孔的前面板、柔性层这两层结构,对气流进行阻拦、降速,同时,降速后的气流能够被出风孔、柔性层的微孔通道打散并流入室内,在空调的正前方形成分散均匀且低速的出风,实现空调正面的零风感出风,能够丰富空调的零风感出风形式。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底面板,所述前面板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设置第一连接件,所述底面板设置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零风组件包括收纳轴,收纳轴与壳体结构的顶部连接,柔性层的一端以能够收卷的方式与收纳轴连接,另一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连接,从而一方面使得柔性层能够同时覆盖空调的前侧、下侧,且能够保持柔性层较为平整地覆盖在空调外,能够起到良好的装饰作用,有利于提高空调外观的美观程度,另一方面在通过实施例中第一零风组件进行零风感出风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将柔性层覆盖整个出风口,使得空调出风口的出风能够依次流经第一零风组件的布料件、柔性层,在出风口处形成两层的零风感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零风感出风效果,丰富空调的零风感出风形式。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层与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导风板和/或布料件能够与柔性层的内侧接触,并撑起柔性层,在出风口的气流下游处形成空腔,有利于提高零风感出风效果,丰富空调的零风感出风形式。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层与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布料件覆盖出风口,所述导风板与柔性层的内侧接触,并撑起柔性层,所述布料件与柔性层之间形成空腔,使得气流能够依次流经布料件、柔性层,从而使得空调出风口的出风能够依次流经第一零风组件的布料件、柔性层,在出风口处形成两层的零风感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零风感出风效果,丰富空调的零风感出风形式。
一种空调,包括室外机和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室外机与空调室内机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通过在出风口设置第一零风组件,并将导风板设置在布料件的下游,一方面利用布料件遮蔽出风口,对空调的出风气流进行拦阻、降速,同时,降速后的气流被布匹的微孔结构打散并流入室内,形成分散均匀且低速的出风,实现空调室内机的零风感出风状态以及零风感出风效果,避免发生风吹人的情况;另一方面位于出风下游的导风板能够对零风感出风进行导向,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出风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爆炸图(第一零风组件呈透视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零风组件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布料件的布料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布料件的另一种布料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出风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第二出风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第三出风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第四出风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第五出风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第六出风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另一种爆炸图(第一零风组件呈透视状态);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零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另一种出风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结构;11、前面板;111、第一连接件;12、装配槽;13、出风孔;14、风道;15、辅助出风风道;16、出风腔;17、密封板;18、出风口;181、第一出风口;182、第二出风口;19、底面板;191、第二连接件;2、第一零风组件;21、第一布料件;22、第二布料件;23、第一导风板;24、第二导风板;25、转轴;26、支撑边框;261、凸起;262、卡槽;27、布匹;271、卡柱;3、第二零风组件;31、柔性层;32、收纳轴;321、连接孔;33、电机;34、连接体;4、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向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传达他们工作的实质所通常使用的术语来描述本公开的实用新型概念。然而,这些实用新型概念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因而不应视为限于本文中所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申请附图中箭头为气流流向的示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在现有的空调设备使用过程中,空调器室内机通过其出风口向外吹冷风或热风来向室内提供冷量或热量,但是冷风或热风往往直接从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吹出,若直接吹到用户身上会使人感觉过冷或过热,非常不舒服,使用体验较差。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改善空调室内机出风效果的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目的在于空调零风感出风,并提出多种零风感出风方式(状态),具体如附图1-10所示,所述室内机包括壳体结构1、风道14、第一零风组件2,所述风道14能够引导经过风机的空气,所述壳体结构1具有与风道14连通的出风口18,所述第一零风组件2被设置在出风口18中,所述第一零风组件2包括能够相互独立运动的布料件、导风板,所述布料件具有微孔结构;所述布料件能够覆盖出风口18,并通过微孔结构进行出风,沿着气流在出风口18处的流动方向,所述导风板被设置在布料件的下游,所述导风板能够与布料件贴合或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布料件、导风板分别独立运动,当然在此基础上,布料件、导风板也能够贴合进行同步运动,此时布料件和风板可以一并作为常规的导风结构,进行空调的常规导风、扫风,作为常规的导风方式,本申请不再赘述。此外,所述布料件包括布匹27,所述微孔结构为布匹27的微孔。
从而本申请通过在出风口18设置第一零风组件2,并将导风板设置在布料件的下游,一方面利用布料件遮蔽出风口18,对空调的出风气流进行拦阻、降速,同时,降速后的气流被布匹27的微孔结构打散并流入室内,形成分散均匀且低速的出风,实现空调室内机的零风感出风状态以及零风感出风效果,避免发生风吹人的情况;另一方面位于出风下游的导风板能够对零风感出风进行导向,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出风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所述第一零风组件2将出风口18分隔为第一出风口181、第二出风口182,所述布料件包括第一布料件21、第二布料件22,所述第一布料件21能够覆盖第一出风口181,所述第二布料件22能够覆盖第二出风口182,所述导风板被设置在第一布料件21、第二布料件22之间,所述导风板能够与第一布料件21、第二布料件22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贴合或分离。
所述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23、第二导风板24,所述第一导风板23被设置在第一布料件21、第二导风板24之间,所述第二导风板24被设置在第一导风板23、第二布料件22之间,所述第一导风板23与第一布料件21之间、所述第二导风板24与第一导风板23之间、所述第二导风板24与第二布料件22之间均能够贴合或分离。从而通过第一布料件21、第二布料件22、第一导风板23、第二导风板24的分别独立运动或同步运动,使得空调对出风效果以及出风方向引导都可以进行多种调节,甚至能够在一个出风朝向上为正常出风,另一个出风朝向上为零风感出风,以满足不同位置处的用户需求。
对于布料件、导风板的运动方式,所述布料件、导风板均设置转轴25,并均能够沿着转轴25转动,从而能够实现布料件与对应出风口之间的覆盖、打开,以及导风板的打开、关闭,并能够通过电机驱动的方式简单便捷地实现布料件、导风板各自的运动。具体的,布料件、导风板的独立转动,可以分别设置对应的电机,通过电机的驱动分别控制各个布料件、各个导风板的转动。对于转轴25可以是本申请附图示意的整体支撑式的轴体结构,也可以是布料件、导风板各自与对应电机连接的转轴。对于各个布料件、各个导风板的转动,可以是同轴心转动,也可以不同轴心,只需要满足本申请所提出的布料件、导风板运动形式即可。
对于电机的设置,对于出风口18两端的两个侧壁,可以在侧壁的内外侧分别设置装配位置,从而能够简单地通过四个不同的装配位置分别设置并固定对应的电机,利用电机直驱或齿轮传动等方式带动对应的布料件、导风板的转动。
当然,若不考虑电机的设置情况、设置难度、结构复杂性等因素,以第一导风板23与第一布料件21为介绍示例,所述第一导风板23与第一布料件21之间也可以继续依次设置能够独立转动的第一布料组件(未图示,本申请不限制额外设置的布料组件个数),所述第一布料组件的结构、设置形式等与第一布料件21基本一致,可以视为依次设置多个第一布料件21;自第一导风板23至第一布料件21的方向上,对于依次设置的各个第一布料组件(含第一布料件21)而言,所述第一布料件21的布匹27最为稀疏(可以理解为,第一布料件21的微孔结构孔径最大和/或微孔结构的分布密度最大),然后其余的第一布料组件的布匹稀疏程度逐渐降低(可以理解为,其余第一布料组件的微孔结构孔径逐渐减小和/或微孔结构的分布密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布料件21以及其余第一布料组件能够依次堆叠并覆盖第一出风口181,从而随着第一出风口181处覆盖的布料组件的增多,第一出风口181处的零风感出风效果越好,出风风量、风速逐级降低,直至第一导风板23的闭合。相应的,在第二导风板24与第二布料件22之间也亦是如此,记为第二布料组件,不做赘述。在这一结构中,所述第一导风板23与第一布料件21之间可以设置N个第一布料组件,第二导风板24与第二布料件22之间可以设置N个第二布料组件,整个第一零风组件2包括2N+2个布料组件和2个导风板。从而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随着出风口处堆叠的布料组件数量的调整,能够有效地对零风感出风状态的出风风量、风速进行调节,使得空调能够提供多种零风感出风效果,避免了现有零风感空调较为单一的出风效果。本申请中,孔的分布密度均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有效开孔的个数。
对于任意一个布料件而言,包括支撑边框26、布匹27,所述布匹27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支撑边框26连接,从而便于用户根据自身审美以及出风需求,更换不同外观、不同疏松程度的布匹,也有助于对布匹27的更换清洗。具体的,本实施例提出两种布匹27设置方式,以供参考。
布匹27的设置方式一
如附图3所示,所述支撑边框26设置凸起261,所述布匹27设置与凸起261对应的卡孔,所述布匹27通过卡孔与凸起261卡接,同时可以利用布匹27的适量延展性,使得卡孔与凸起261卡接或解除卡接,实现布匹27与支撑边框26的拆装。
布匹27的设置方式二
如附图4所示,所述支撑边框26设置卡槽262,所述布匹27的端部设置卡柱271,所述卡柱271被设置在卡槽262中,并能够与卡槽262卡接。从而在布匹27进行拆装时,只需对卡柱271施力,将卡柱271与卡槽262卡接或解除卡接即可,无需改变布匹27的形状,减少布匹27的不必要受力,保障布匹27的使用寿命。
此外,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第二零风组件3,所述壳体结构1包括前面板11,所述前面板11设置多个出风孔13,所述前面板11的内侧设置辅助出风风道15,所述辅助出风风道15与风道14连通,所述出风孔13排出辅助出风风道15中的气流,所述第二零风组件3包括柔性层31,所述柔性层31至少覆盖在前面板11的外侧,所述柔性层31具有微孔通道。从而在导风板闭合状态后,气流从风道14进入辅助出风风道15,然后通过带孔的前面板11、柔性层31这两层结构,对气流进行阻拦、降速,同时,降速后的气流能够被出风孔13、柔性层31的微孔通道打散并流入室内,在空调的正前方形成分散均匀且低速的出风,实现空调正面的零风感出风,能够丰富空调的零风感出风形式。作为本实施例的最简方案,第二零风组件3可以只为柔性层31,柔性层31与前面板11的外壁连接。
对于辅助出风风道15而言,其顶部设置密封板17,使得辅助出风风道15中形成出风腔16,风道14中的气流进入出风腔16中,由于密封板17的封堵,气流便会从前面板11的出风孔13向空调外部流动。
由于所述柔性层31至少能够覆盖前面板11,使得柔性层31能够覆盖空调前侧的绝大部分面积,也能够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有利于提高空调外观的美观程度。柔性层31可以是由布料、皮、毛、塑料等材料制成,具有柔性的特点。本申请中柔性层31优选为布料层,由于布料在编织过程中,其自身均带有一定的微孔通道,从而可以利用布料直接作为柔性层31来使用,无需额外开孔。当然,考虑到出风阻力,也可以在布料上开孔,或者采用编织密度较低的布料,例如棉麻布料等。
在本实施例提出的室内机形式基础上,提出如下几种出风状态,但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提出的出风状态。
第一出风状态
如附图5所示,所述第一布料件21对第一出风口181进行覆盖,所述第二布料件22对第二出风口182进行覆盖,所述第一导风板23、第二导风板24之间相互分离,且二者之间相互独立运动,至少使得第一导风板23对第一出风口181处的零风感出风进行导向,第二导风板24对第二出风口182处的零风感出风进行导向。
第二出风状态
如附图6所示,第二出风状态与第一出风状态相似,区别仅在于第一导风板23、第二导风板24之间贴合,并且二者进行同步运动,对第一出风口181、第二出风口182的零风感出风进行协同导向。
第三出风状态
如附图7所示,所述第一布料件21对第一出风口181进行覆盖,所述第二布料件22对第二出风口182进行覆盖,同时,第二导风板24与第二布料件22贴合,并对第二出风口182进行封堵。第一导风板23处于开启状态,对第一出风口181处的零风感出风进行导向。在此状态下,一部分气流由第一出风口181流出,另一部分气流能够进入辅助出风风道15中,从前面板11处进行一定程度的空调正面的零风感出风。
第四出风状态
如附图8所示,所述第一布料件21对第一出风口181进行覆盖,所述第二布料件22对第二出风口182进行覆盖,同时,第一导风板23与第一布料件21贴合,并对第一出风口181进行封堵。第二导风板24处于开启状态,对第二出风口182处的零风感出风进行导向。在此状态下,一部分气流由第二出风口182流出,另一部分气流能够进入辅助出风风道15中,从前面板11处进行一定程度的空调正面的零风感出风。
第五出风状态
如附图9所示,所述第一布料件21对第一出风口181进行覆盖,第一导风板23与第一布料件21贴合,并对第一出风口181进行封堵;所述第二布料件22对第二出风口182进行覆盖,第二导风板24与第二布料件22贴合,并对第二出风口182进行封堵。在此状态下,气流全部由风道14进入辅助出风风道15中,并从前面板11处进行空调正面的零风感出风。
第六出风状态
如附图10所示,所述第一布料件21、第一导风板23、第二导风板24、第二布料件22依次贴合,并且进行同步运动。这与常规空调的正常出风、导风相似,不多赘述。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第一布料件21、第一导风板23贴合形成组合A(同步运动),第二导风板24、第二布料件22贴合形成组合B(同步运动),组合A和组合B之间各自独立运动,对第一出风口181、第二出风口182进行各自独立的导风。
当然,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提出的这六种出风状态,还可以将两个出风口处的正常出风(导风)、零风感出风、封堵等形式进行任意组合,形成多种出风状态,能够极大地丰富空调的出风方式、出风方向,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实施例2
为了进一步提高零风感出风效果,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
如附图11-13所示,所述壳体结构1包括前面板11、底面板19,所述前面板11靠近出风口18的一侧设置第一连接件111,所述底面板19设置第二连接件191,所述第二零风组件3包括收纳轴32,收纳轴32与壳体结构1的顶部连接,柔性层31的一端以能够收卷的方式与收纳轴32连接,另一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第一连接件111或第二连接件191连接。从而由于常规空调的出风口往往位于前面板11、底面板19之间,所述柔性层31能够通过收纳轴32进行收卷或伸展,使得柔性层31不仅仅能够覆盖前面板11,还能够进一步覆盖整个出风口18,甚至能够继续覆盖底面板19,一方面使得柔性层31能够同时覆盖空调的前侧、下侧,且能够保持柔性层31较为平整地覆盖在空调外,能够起到良好的装饰作用,有利于提高空调外观的美观程度,另一方面在通过实施例1中第一零风组件2进行零风感出风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将柔性层31覆盖整个出风口18,使得空调出风口18的出风能够依次流经第一零风组件2的布料件、柔性层31,在出风口18处形成两层的零风感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零风感出风效果,丰富空调的零风感出风形式。
所述柔性层31远离收纳轴32的端部设置连接体34,所述连接体34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第一连接件111或第二连接件191连接,所述柔性层31以能够拆卸更换的方式与收纳轴32连接。从而通过收纳轴32实现对柔性层31收卷、伸展的同时,用户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室内的装修风格,选择并更换不同颜色及材质的柔性层31,可以使空调室内机更为美观,并且能够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使得空调的外观与室内的装修风格融为一体,增加视觉上的美感。同时,连接体34与第一连接件111、第二连接件191之间可以是常规的纽扣组件、卡扣组件、磁吸组件、魔术贴等,确保柔性层31与第一连接件111或第二连接件191连接时,能够具有较为牢靠的连接关系,同时,也能够较为便捷地解除对应的连接关系,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出风需求来自行调节柔性层31与第一连接件111或第二连接件191的连接。
为了提高柔性层31收纳的便捷程度,第二零风组件3还包括电机33,电机33与装配槽12连接,电机33的输出轴与收纳轴32连接,用于带动收纳轴32转动。例如,电机33被设置在装配槽12中,收纳轴32的一端设置连接孔321,电机33的输出轴与连接孔321连接,从而随着电机33的正反转,带动收纳轴32转动,相应的也使得柔性层31能够收卷或伸展。
所述连接体34与第一连接件111连接时,本实施例的出风状态与实施例1的出风状态相同,不再赘述。
所述连接体34与第二连接件191连接,所述导风板和/或布料件能够与柔性层31的内侧接触,并撑起柔性层31,在出风口18的气流下游处形成空腔4。
尤其是,如附图13所示,所述连接体34与第二连接件191连接,布料件覆盖出风口18,导风板与柔性层31的内侧接触,并撑起柔性层31,所述布料件与柔性层31之间形成空腔4,从而使得空调出风口18的出风能够依次流经第一零风组件2的布料件、柔性层31,在出风口18处形成两层的零风感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零风感出风效果,丰富空调的零风感出风形式。
优选的,所述布料件的微孔结构的孔径大于柔性层31的微孔通道的孔径,和/或所述布料件的微孔结构的分布密度大于柔性层31的微孔通道的分布密度。从而使得空调出风在依次流经布料件、柔性层31的过程中,能够使得出风风量、风速逐渐降低,提高零风感出风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13仅是在实施例1中第一出风状态的基础上,给出了柔性层31覆盖整个出风口18的示意图。当然,在实施例1提出的多种出风状态,以及“将两个出风口处的正常出风(导风)、零风感出风、封堵等形式进行任意组合”等多种组合形式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均可以将柔性层31覆盖整个出风口18。相应的,随着导风板和/或布料件的转动,可以通过导风板撑起柔性层31,也可以通过布料件撑起柔性层31,也可以通过导风板、布料件一起撑起柔性层31。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任意空调而言,包括室外机以及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所述室内机与室外机连接。在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相关结构及装配关系的基础上,所述空调还包括换热盘管、风机、底座等结构在内的室内机常规构件;同样的,所述空调还包括空调室外机的相关常规部件;鉴于这些常规构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结构(1)、风道(14)、第一零风组件(2),所述风道(14)能够引导经过风机的空气,所述壳体结构(1)具有与风道(14)连通的出风口(18),所述第一零风组件(2)被设置在出风口(18)中,所述第一零风组件(2)包括能够相互独立运动的布料件、导风板,所述布料件具有微孔结构;所述布料件能够覆盖出风口(18),并通过微孔结构进行出风,沿着气流在出风口(18)处的流动方向,所述导风板被设置在布料件的下游,所述导风板能够与布料件贴合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零风组件(2)将出风口(18)分隔为第一出风口(181)、第二出风口(182),所述布料件包括第一布料件(21)、第二布料件(22),所述第一布料件(21)能够覆盖第一出风口(181),所述第二布料件(22)能够覆盖第二出风口(182),所述导风板被设置在第一布料件(21)、第二布料件(22)之间,所述导风板能够与第一布料件(21)、第二布料件(22)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贴合或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23)、第二导风板(24),所述第一导风板(23)被设置在第一布料件(21)、第二导风板(24)之间,所述第二导风板(24)被设置在第一导风板(23)、第二布料件(22)之间,所述第一导风板(23)与第一布料件(21)之间能够贴合或分离,所述第二导风板(24)与第一导风板(23)之间能够贴合或分离,所述第二导风板(24)与第二布料件(22)之间能够贴合或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自第一导风板(23)至第一布料件(21)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导风板(23)与第一布料件(21)之间依次设置能够独立转动的第一布料组件,所述第一布料件(21)与第一布料组件能够依次堆叠并覆盖第一出风口(181);自第二导风板(24)至第二布料件(22)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导风板(24)与第二布料件(22)之间依次设置能够独立转动的第二布料组件,所述第二布料件(22)与第二布料组件能够依次堆叠并覆盖第二出风口(18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件包括支撑边框(26)、布匹(27),所述布匹(27)具有微孔结构,所述布匹(27)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支撑边框(2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第二零风组件(3),所述壳体结构(1)包括前面板(11),所述前面板(11)设置多个出风孔(13),所述前面板(11)的内侧设置辅助出风风道(15),所述辅助出风风道(15)与风道(14)连通,所述出风孔(13)排出辅助出风风道(15)中的气流,所述第二零风组件(3)包括柔性层(31),所述柔性层(31)至少覆盖在前面板(11)的外侧,所述柔性层(31)具有微孔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1)包括底面板(19),所述前面板(11)靠近出风口(18)的一侧设置第一连接件(111),所述底面板(19)设置第二连接件(191),所述第二零风组件(3)包括收纳轴(32),收纳轴(32)与壳体结构(1)的顶部连接,柔性层(31)的一端以能够收卷的方式与收纳轴(32)连接,另一端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第一连接件(111)或第二连接件(19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31)与第二连接件(191)连接,所述导风板和/或布料件能够与柔性层(31)的内侧接触,并撑起柔性层(31),在出风口(18)的气流下游处形成空腔(4)。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31)与第二连接件(191)连接,所述布料件覆盖出风口(18),所述导风板与柔性层(31)的内侧接触,并撑起柔性层(31),所述布料件与柔性层(31)之间形成空腔(4),使得气流能够依次流经布料件、柔性层(31)。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室外机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室外机与空调室内机连接。
CN202322923213.9U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Active CN2210987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23213.9U CN221098781U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923213.9U CN221098781U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98781U true CN221098781U (zh) 2024-06-07

Family

ID=91327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923213.9U Active CN221098781U (zh) 2023-10-31 2023-10-31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987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73310A (en) Fan ventilator having multiple modes of operation
CN107559949B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US20220003432A1 (e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CN21669375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6152447B (zh)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
CN209763278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98284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372699U (zh)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424982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6073351U (zh) 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21098781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18523741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6225077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796048B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96306B (zh)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
CN218096255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气调节设备
CN211345544U (zh) 空调器
CN211400055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211316352U (zh) 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CN209558644U (zh) 导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575266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3007806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9492684U (zh) 一种风扇
CN219388238U (zh) 一种风扇
CN219974913U (zh) 一种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